回覆列表
  • 1 # 明貞

    老子尚無為孔子欲有為,本身是一對矛盾卻相得益彰!老子是先天人倫在失道缺德狀態下根本行不通,而孔子之理論就是復歸先天的必需!這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奧妙所在,後來佛學流入中國,對中國本土文化造成了衝擊!佛學有三大漏洞:一不求真也不承認真;二無愛以愛為欲;三無情以情為私惑!所以佛學本質上是一種對眾生的控制奴役,真愛情都沒了,還剩下什麼?

    愛心自強進取,是孔子要教給人的東西,所以孔子的敬忠是敬忠愛心良知人類骨子裡進取精神!

  • 2 # 王營評教育

    這是《論語》中季康子向孔子問政時提出的問題。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季康子問:“要想使老百姓尊敬、忠誠並且相互勉勵,怎麼辦呢?”孔子回答說:“你對待老百姓的事情嚴肅認真,他們就會尊敬你;你做到孝敬父母、慈愛幼小,老百姓就會忠誠;你提舉好人而教育那些能力差的人,老百姓就會相互勉勵,加倍努力了。”

    本章季康子提出了施政管理的三個目標,即:讓老百姓形成尊敬、忠誠和互相勉勵的社會風氣。孔子提出的這三條建議,不僅適合於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也適合於學校管理。因為每一位校長都希望自己所管理的學校教職工既尊敬校長,又互相尊重;既忠於職守,又相互勉勵、積極上進。

    首先,要建設相互尊重的良好校風。校長必須時時履行自己的承諾,尊重、理解、信任教職工,嚴肅認真地辦好教職工的每一件事情。學校無小事,處處皆教育,校長凡是說過和話,一定要兌現;辦不到的事情,堅決不說。同時,要尊重教職工的人格,理解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難處,真心實意地為他們辦好事、辦實事。尊重是相互的,校長尊重每一位教職工,必然會贏得他們的尊重,教職工之間也會相互尊重,學校良好的人際關係就會逐步形成。

    其次,校長要推已及人,做忠於職守的表帥。“孝慈”要求校長要處處彰顯自己的人格魅力,由對自己父母的孝、對子女的愛,延伸到對國家的忠,對教育事業、對學生的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校長對教育、對學生的情懷往往會影響全體教職工,一個忠於職守、對教育孜孜以求的校長,往往會帶出一支敬業奉獻、開拓進取的教職工隊伍。因此,校長的一言一行,對全體教職工都能起到表帥作用,凡是要求教職工做到的事情,自己要首先做到;凡是要求教職工遵守的制度,自己要首先遵守。

    再次,在師資隊伍的培養上,要分開層次, “舉善而教不能”。對於工作業績突出的教師,校長要充分信任他們,大膽提拔和任用他們,甚至為他們創造機會,提供機遇,讓那些有本事、能幹事的教師走向更高的崗位,這是對他們最好的獎掖。這樣做一方面能讓他們發揮個人最大的潛能,創造性地完成自己承擔的工作,另一方面對後進者也是一種激勵和鞭撻。對於教育教學能力差的老師,校長也不要隨意放棄他們,要為他們搭建成功的平臺,提供學習和進修的機會,讓他們後來者居上,儘快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一所學校如果能做到校長與教師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相互尊敬,理解信任;校長和教師都能忠於教育事業,恪盡職守,人盡其才,奮發向上,這樣的學校怎麼能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難道不是一所理想的學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輕乳酪芝士怎麼製作,呼市有哪裡能學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