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雲隨野鶴

    因為他的軍隊構成人員主要是在自己的家鄉招募的人,包括親朋好友,甚至自己的直系親戚,包括自己的兒子女兒,因此叫岳家軍。這支軍隊上下一心,驍勇善戰,抗拒金兵,岳家軍所向披靡,金兀累次戰敗,曾幾次差點被俘虜,因此術最怕的是岳家軍。岳家軍聲勢浩大,反而讓皇帝惶恐不安,他最怕的是收復失地,接老皇帝回國,重新掌權,因此讓宰相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他,結果岳父和他兒子岳雲慘死在風波亭。

  • 2 # 沁蓮三分

    軍隊的主要領導人是岳家人,其作戰方式、作戰風格、作戰技巧都是由岳家人指揮、培養和訓練的,自成一套體系。士兵和將士的心中唯岳家人的命令事從,皇帝的君命在這隻隊伍中是可以“有所不受”的。有這樣一隻軍隊,皇帝自然就會擔心帝位受到威脅,又如何不猜忌呢?

  • 3 # 代牧益州閻文平

    誰帶隊就叫誰家軍是當時的習慣,別想多。趙構的衛隊由楊沂中率領,所以叫楊家軍,難道趙構的衛隊只聽姓楊的指揮,趙構這個皇帝已經被楊沂中挾持了?

    趙構下令岳飛暫停班師會合其他將領的軍隊繼續北伐的時候咋不猜忌岳飛了?

    趙構讓岳飛和建國公談笑風生時候咋不猜忌岳飛了?

    韓世忠被彈劾,岳飛負責審查,告訴韓世忠怎麼做,最終幫助韓世忠成功保命,身為宋朝武將怎麼做會被朝廷猜忌,岳飛能沒數?岳飛在為韓世忠辯解的時候明確說,韓世忠的軍隊就是皇帝的軍隊。

    岳飛在荊襄打完仗就辭掉荊襄制置使,平時也經常辭兵權,有時候還是趙構不準。如果有朋友非要兩頭堵,不交兵權就是擁兵自重,交兵權就是要挾皇帝,那麼我覺得岳飛只能原地自爆了。

    岳飛交了兵權入朝當了樞密副使,手裡一個兵也沒有,後來對投降式議和無法苟同辭官去守墓,這樣的人能對皇帝有什麼威脅?按他自己對韓世忠的軍隊的解釋,這時候岳家軍就是朝廷的軍隊。

    一個宋朝武將落在秦檜手裡兩個月查不出罪證,被老王爺拿全家百口擔保是什麼概念?主審官何鑄,一個有金人支援的資深嶽黑,看了岳飛的刺字竟然去給岳飛求情,這種情節傑克蘇網文都不敢寫吧?

    做官做到樞密副使這個級別,宋朝原則上是不殺的,無奈秦檜下限太低鐵了心要給金朝打工,而趙構為了議和、苟安,至少選擇了默許。但這和猜忌沒關係,吳玠吳璘連官員都殺,還世襲三代,像不像軍閥?為什麼他們就不用死?

    如果我們換個問法就會發現問題出在哪裡了:

    燕太子丹因為做了什麼事而遭受了親爹燕王喜的猜忌,最終被處死?

    杜讓能、韋昭度因為做了什麼事而遭受了唐昭宗的猜忌,最終被處死?

    趙舒翹因為做了什麼事而遭受了慈禧太后的猜忌,最終被處死?

  • 4 # 歷史檔案館

    岳家軍只是民間的說法,並不是官方承認的。

    因為岳飛收編楊麼等農民軍部眾,吸收山東兩河忠義社梁興、李寶等,匯成大軍。

    所以從民間角度看是岳飛自己創造的大軍

    南宋時期起義軍蜂擁而起,當時岳飛在民間有很高的威望,有很多都投靠了岳飛,歸順岳飛的農民軍隊自稱為岳家軍。這個稱呼也得到了廣大人民的認可。岳飛武功高強,在金兵中也頗有名聲,岳家軍的稱呼常常出現在兩軍對壘自報家門時,可以起到震懾敵軍的作用。所以岳家軍只是口頭的稱呼,並不是一個編制。

    在正式的場合是不會出現的。岳家軍的稱呼可能是皇帝害死岳飛的原因之一

    於小人得道,於小事成佛!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如糖蜜。岳飛可能臨死都不會明白,為什麼韓世忠不救他。岳飛怎麼死的,相信大家都知道,功高蓋主,岳飛幹了很多危及皇帝利益的事情,而他本人卻渾然不知,導致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秦檜其實只是倒黴蛋,真正要殺岳飛的是皇帝。皇帝要殺岳飛,為什麼大將韓世忠沒有救岳飛?當時岳家軍實力空前強大,完全可以震懾皇帝,但韓世忠卻沒有去救岳飛。

    舉個例子:比如清朝袁世凱謀朝篡位,朝廷也想殺了袁世凱,但為什麼沒有敢下手。因為,袁世凱一受到威脅,北洋軍閥就會叛亂。北洋軍閥是當時最能打的軍隊,岳飛的岳家軍同樣如此。為什麼清朝不敢殺袁世凱?而宋朝卻敢殺岳飛?

    這是因為,岳飛是革命同志,是個君子民族英雄,不會培養自己的私人勢力,平時對手下人非常嚴格。例如據傳岳飛手下的好幾個軍官一起揭發岳飛謀反。這要放在袁世凱的北洋軍閥,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當年,袁世凱被清政府免職回家,在老家無職務權,但北洋軍閥的高階軍官都去袁世凱老家彙報工作,請示工作;清政府壓根指揮不動北洋軍。

    而歷史上,岳飛屬下的七八個軍官一起揭發岳飛謀反,這說明岳飛不會帶兵,不會權謀利己。如果岳飛會帶兵,結果就是,不是絕對忠於岳飛的人,根本不提拔當官!皇帝害怕軍隊造反,就不敢殺岳飛。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大將韓世忠關鍵時刻沒有救岳飛?岳飛是一個精神高尚的民族英雄,不會結黨營私,向來公公正正,平時沒有自己的心腹親信,關鍵時刻也沒人幫他。至於韓世忠為什麼不救他,首先岳飛對手下嚴於利己,兩人關係不好,沒有太多的利益交往。而袁世凱卻可以直接把皇帝逼的退位,正式因為袁世凱的手下跟著袁世凱能吃香的喝辣的自然就極力擁護袁世凱。

    你想啊,這樣的好人遇到秦檜和趙構這樣的壞蛋,哪裡還有活路嘛?綜上所述,岳飛這個民族英雄的死,根本原因在於其道德高尚,不會建立自己的心腹親信。他不可能學袁世凱搞軍閥的那一套。袁世凱那樣的壞蛋們,在朋友有難的時候都會伸手援助,因為少了一個壞蛋,就少了一個同夥,搞不好下一個被殺的人就是自己,所以袁世凱那樣的壞蛋軍閥,個人利益至上,團伙利益集中,他們會互相援助。而 岳飛是大君子,他的親戚朋友有人犯罪,岳飛還會大義滅親,第一個檢舉揭發,將親戚朋友打翻在地,再踩上一腳。既然這樣,韓世忠打死也不會救岳飛了。

    假設岳飛此時高喊,韓世忠大哥救我!韓世忠會是怎麼反應?

    韓世忠:我呸!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談利益,不因為利益驅使成為朋友。你我是君子之交,咱兩一毛錢關係沒有,老子憑啥救你。你今天為了自己活命,喊我韓大哥。你墮落了!咱兩絕交!割袍斷義!你違背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諾言,我才不會理你這個滿口利益的小人!於是,儈子手手起刀落。

  • 5 # 祖佬爺

    岳飛部下一部份是招降納叛,一部份是朝廷劃拔,比如牛皋就是,牛皋後來選擇支援岳飛,為朝廷所忌,後果不好!

    叫岳家軍似乎有軍閥味道,但岳飛對部隊掌控並不強,後來趙構派將接管,很輕鬆,沒起什麼大波折

  • 6 # 大俊講歷史

    岳家軍的叫法我們不用想的太複雜,因為當時是岳飛帶隊,就叫岳家軍,可能張三帶隊,就叫張家軍了。這個不用太糾結。遭到朝廷的猜忌,我覺得主要是岳家軍的招募是自己家鄉招募的,軍士之間相互都認識,所以岳家軍能上下一心,戰鬥力強悍,岳飛指揮起來猶如臂使。加上宋高宗主張議和,下聖旨讓岳飛班師回朝,岳飛抗旨了。這樣就會引起朝廷的猜忌。

  • 7 # 相州背嵬軍

    “今日之兵,分隸張俊者則曰:張家軍;分隸岳飛者則曰:岳家軍;分隸楊沂中者則曰:楊家軍;分隸韓世忠者則曰:韓家軍。”~~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二〇二。

    一看這題主就是個不懂裝懂的水貨,題目都跑偏了。。。

    家軍的稱謂是五代至宋金時期對軍隊的俗稱,就連統領趙老九禁軍的“小男”楊沂中(楊存中)也被稱為“楊家軍”,這難不成是楊沂中的家軍?

    按照兩宋的軍事管理制度和體制,家軍這樣的私軍是不會存在的,

    岳飛部隊自紹興初年至五年(公元1130--1135)分隸張俊的神武右軍,這可是“張家軍”,

    紹興五年底(公元1135),由於北宋的禁軍名存實亡,作戰體制已經不堪用,高宗趙九哥重組了南宋軍隊,岳飛單獨成軍,成為五大護軍的行營後護軍,民眾和敵人俗稱他們為“岳家軍”,

    有關兩宋的軍事體制和南宋的軍事重組,本人有專門的文章論述,可以自行去看

  • 8 # 邵治冶

    “岳家軍”這個稱謂,是岳飛斷然不敢自居的,否則就犯了擁兵自重之嫌。這個稱號,是金軍送上的,也為後人所道之。

    1.“岳家軍”的形成過程。岳飛,字鵬舉,河南湯陰人,出身農家。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康王趙構在相州建立大元帥府,招募義士,收編潰兵,岳飛應募投軍,時尚未滿二十歲。

    岳飛武功高強,戰功卓著,被升為武翼郎(極低的武官)。後來,他投奔宗澤,得到宗澤器重,屢立戰功,任東京留守司統制。

    建炎三年秋,金軍渡江南侵,宋軍潰敗。岳飛控制住自己的部隊,收容散兵遊勇,自成一軍;並按自己的意志和風範塑造出了一支紀律嚴明,秋亳無犯,擁有數千人馬的抗金勁旅。這就是岳家軍的根基。

    到了紹興五年,岳飛已被宗高宗封為鎮寧,崇信兩鎮節度使,並奉命率軍鎮壓洞庭湖地區的楊么軍(農民起義軍)。經過六年戰爭,才將楊么軍鎮壓下去並收編了其部隊。這時,岳飛的部隊已增至十萬,成了南宋最精鎧的軍隊。

    2.朝廷對岳飛的猜忌是從紹興七年起的。當時,宋高宗聞宋徽宗死亡後,委任岳飛並統淮西等軍準備大舉北伐,但在張浚和秦檜的反對下又取消了成命。岳飛一度憤而辭職,君臣關係開始緊張。此後,岳飛建議已喪上人生育能力的宋高宗及早建儲,更遭到宋高宗的猜忌。

    紹興八年,宋金第一次達成紹興和約,結束了第一次宋金戰爭。岳飛堅決反對對金議和,幾次向宗高宗上奏和麵陳,抨擊秦檜的投降政策,指出“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持”等言詞。這引起了秦檜的切齒仇恨,也引起了宋高宗的極大不滿。

    宋金第二次戰爭爆發後,岳飛接到高宗的命令北伐,即揮軍與金兀朮展開一系列戰役,殺得金軍節節敗退。金軍慘敗後不禁發出哀鳴:“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這就是“岳家軍”的由來。從此,就有了“岳家軍”之稱。

    就在岳飛乘勝追擊,在朱仙鎮又再次擊敗金軍時,卻接到宋高宗一日十二道金牌,命他班師回朝。其真實原因是:宋高宗急於與金議和,以便收回岳飛大將軍兵權,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

    後來,秦檜勾結朝中幾個大臣,捏造罪名,誣陷和彈劾岳飛,最終給岳飛定下了謀反罪,被宋高宗下旨賜死。

    岳飛一生,坦坦蕩蕩,忠君愛國,卻遭遇了千古罕見的冤獄,從而使他成為民族英雄而流芳百世。

  • 9 # 萬事之始

    宋朝對武將們的防範是出了名的,這種做法也不完全是對武將們刻薄寡恩,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對武將們的一種愛護。

    北宋繼承五代餘緒,最難以解決的就是武將們的跋扈問題。其實,從根子上來講,也不都是武將們跋扈,他們手下計程車兵們因為在五代時期養成了動輒廢立皇帝的毛病,是當時最為不安定的因素。

    宋太祖趙匡胤是深知其危害的,他自己就是被軍士們擁立上位的。他自己心裡清楚,即使自己沒有謀反之意,可是在手下洶洶的勸進下,如果自己不聽從,那自己就會成為第一個被拿下的人。也因此,趙匡胤在開國不久,就採取了“杯酒釋兵權”等一系列削除大將們兵權的舉措。

    以大將姓氏命名軍隊的原因

    趙匡胤出身行伍,對當年的基本盤兄弟有威有恩,所以才能夠在合情合理的範圍內,解決了為患上百年的藩鎮問題。可是,繼任的君王們卻沒有趙匡胤的本事。因此,為了掌握軍權,控制武將,就出現了一系列在我們後世人看來極不合理的現象。如戰前由大內頒出陣圖,派低階武官做監軍,沒有他們的首肯,大將不得出兵等等。

    經過了這種操作,北宋的軍隊確實掌握在了皇帝手中,將領們在出徵的時候,由皇帝臨時配給軍隊,這就是所謂的“將不得專其兵”,將領們與士兵互相不認識,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反叛。可是將不識兵,兵不識將,戰鬥力可想而知。

    “靖康之恥”後,南宋的軍隊基本上已經被打散,最初組建的部隊都是由從北方逃到南方的散兵遊勇構成。而且,這些殘兵敗將們又遇到了一個“四無”問題,那就是無皇帝、無政府、無編制、無後勤補給”。這些軍隊為了生存,只得自己想辦法。

    北宋時期的軍隊管理體系在南宋初期已經失效,這些將帥們儼然是一方諸侯,上馬管軍,下馬管民,軍隊的性質由北宋時期的國家經制之師變成了私募性質。這種軍隊不認皇帝,只認將帥,因此,以大將們的姓氏作為軍隊的名號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南宋時期,不僅是岳飛的軍隊以岳家軍命名,韓世忠的軍隊也被稱為韓家軍,張俊的軍隊也被稱為張家軍。

    岳家軍納入國家正式編制

    這個現象在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得到了改變。宋高宗趙構也算是位英主,如果說,在靖康之末混亂之時,為了依靠這些領兵將領們抗擊金兵,這種以姓氏來命名軍隊還能被默許的話,可在國家稍微穩定之後,如果不馬上改變這種狀況,長此以往,那趙宋皇室就要再次面臨如五代後期那種藩鎮割據的局面了。

    因此,在建炎三年,宋高宗在全軍範圍內進行了一次整編,分別授予各支軍隊番號,岳飛的軍隊被授予神武后軍,後又改為“行營後護軍”的番號。

    由此可見,岳家軍僅是南宋初年諸多X家軍中的一個,並不會因此受到猜忌。

    筆者分析,岳飛被殺的原因並不是居功自傲,驕橫跋扈,這是南宋初年大將們的通病,岳飛不是最過分的;也不是為了救回徽欽二帝,這只是岳飛為了號召士民們抗金的一個口號,只不過是表達方式不對頭,觸犯了宋高宗的忌諱,在宋高宗屢次提點之後,岳飛也隨即放棄了這個口號;也不是金國放回宋高宗之母的條件,宋高宗再傻,也不會用一員大將的性命來換回自己的母親,如果是這樣,那其他大將會怎看這個問題 ,豈不是人人自危?

    總結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宋高宗下定決心要殺死岳飛呢?

    筆者分析,還是皇位的繼承問題。宋高宗在建康(今南京)之時,因為金兀朮的追殺把他嚇得喪失了生育能力,自己唯一的兒子也在“苗劉之變”中夭折。無後問題始終困擾著宋高宗,這是宋高宗的逆鱗。所以每當有大臣建議宋高宗立宗室子為後,總是受到宋高宗的貶斥。如果岳飛是文官或者是普通將領上書建議立後,宋高宗再不滿意,也不至於殺人。可是岳飛是統兵過十萬的大將,地位絕不一般。按照宋高宗的理解,他的發聲代表的絕不是岳飛一個人的意思,即使岳飛再辯解也不會打消宋高宗認為他要改弦易張的想法。難道你就這麼想我死嗎?這應該是宋高宗內心的潛臺詞。

    岳飛以統兵大將的敏感身份提議立宗室子為後,犯了大忌,已經觸到了宋高宗的底線,如果不加以嚴厲打擊,其他將領紛紛效仿,那還了得!筆者認為,這才是宋高宗要殺岳飛的真正原因。

  • 10 # 我就是小何彎彎

    叫岳家軍有兩個原因。

    一是岳飛20歲時參軍,並當上了軍官,最早有岳飛領導這支部隊。由於常年的對金作戰,宋朝需要維持穩定的軍隊,岳飛代領的隊伍又經常打勝仗,這支部隊凝聚力,以岳飛馬首是瞻的共識越來越強烈,其軍隊名聲也越來越響,慢慢的為了區別宋朝的其他軍隊,叫成了岳家軍。

    二是,到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時,岳飛率領的這支部隊,已基本獨立成軍。

    為何會受皇帝猜忌,其實不難分析。

    岳家軍這個叫法,直接觸犯了大忌。岳飛還是缺少政治敏感性,一心用在抗金禦敵上,部下也都是勇猛的武人出身,沒有謀士提醒岳飛注意政治問題。

    再者,岳飛太優秀,無明顯缺點。正直奉公,又不貪錢又不愛享樂,你成了全民明星,那皇帝呢?你成了當世聖人,那皇帝呢?你可以做聖人,那得皇帝給你封。

    以上這些都讓皇帝心中不爽,只不過還需要你抗金,就先不提這了。

    此時,朝廷還是十分信任並指望岳家軍來抗金和鎮壓內亂的。只要邊防軍情緊急或內地盜寇起來,必調岳飛帶岳家軍出征。

    為保證岳家軍的出兵效率,每次戰後朝廷樞密使(國家最高軍事決策指揮機構)不再收回部隊領導權,宋朝以前的軍事制度是有作戰任務時,任命將領率兵出征,戰爭結束後交出指揮權,現在岳飛不用交兵了。

    不但不用交出兵士,自己還招降了很多義軍。

    1135年,岳家軍規模從原來的三萬多人增加到十萬人。比如楊么軍的五萬多人都歸了岳飛指揮。

    此時的岳飛,一是擁有極高的民望,二是掌控著超過十萬的勇猛之師,可以說是這時,有人胡亂說兩句"功高蓋主"、“將強則奪帥”之類的猜忌之言,都會觸動皇帝寶座上那顆敏感的心絃。

    原的不說,就說自己看得見的宋之前的五代十國,哪一位開國皇帝不是武將造反取得的?都是。再想想自己開國祖宗趙匡胤不也是嗎?

    因此,祖上已提前謀劃,防止武將造反的情況發生,立了制度規矩,重文抑武。

    很明星,宋高宗前期是很欣賞岳飛的,他提拔岳飛做樞密使高官,但是又怕岳飛野心膨脹不可控制,別沒被金人趕下臺,卻死在了內部造反之下。

    1138年底,金國派使者到南宋議和,金國更是提出了議和的前提是岳飛必死。

    現在,外敵的入侵結束了,南宋也沒有想著雄起的慾望和想法,飛鳥盡而良弓藏。

    宋高宗知道岳飛是被冤枉的,但已經不重要了。

    一曲《滿江紅》,一首英雄淚。

    就這樣,岳飛成了華人心中永遠的遺憾,力透脊背的“精忠報國”成了最美最感人的字型,聲徹雲霄的“還我河山”成了歷史最震撼最響亮的聲音。

  • 11 # 姑山之嵐

    岳飛的軍隊被稱做岳家軍不是個例,是當時的常態。皇帝猜忌岳飛,以至於殺死岳飛必然有岳家軍的問題。畢竟沒有軍隊的將軍再厲害也沒什麼可讓皇帝擔心的。

    宋朝自開國以來,一直實行的是招兵制。招兵的目的是為了養民。很多當兵的軍人,一家大小都是靠他一個人養活的。宋朝有一句話“豎起招兵旗,自有吃糧人”。每逢某地鬧災,官府會一邊賑濟,一邊招兵。所以宋朝的軍隊基本上都是為了活著,而不是為了打仗。這樣的軍隊形式一直貫穿兩宋時代。

    建炎南渡,趙構建立了南宋。抗擊金軍的戰場上,出現了中興四將。他們的軍隊的基礎都是這四位將軍原有的部取。

    咱們以中興四將中的劉光世為例。他和他的父親同屬西軍(就是鎮守西部邊境的軍隊)。汴梁保衛戰,他率軍勤王,碰到趙構後,一路難逃鎮守長江。

    劉光世的軍隊號稱劉家軍,共有5萬人。佔南宋全國兵力的五分之一。

    他的軍隊中帶著隨軍家屬,家屬的數量就有10萬左右。這些家屬無以為業,只能長期跟隨劉光世轉戰南北。慢慢就養成了只知有劉光世大帥,不知有朝廷的習慣。這就是他的軍隊為什麼稱作劉家軍的原因。後來劉光世辭職回家。他交出軍權厚不久,他的部將就帶著軍隊投降了偽齊。看來這些軍人和家屬們確實不忠於朝廷。

    岳飛的岳家軍也是同樣道理。他手下的部隊的班底是原宗澤的部隊。

    岳家軍也只聽岳飛的話。全國的宋軍都在“打草谷”(搶劫百姓)時,只有岳家軍能夠堅持“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掠搶”的軍紀。這件事正好證明了這個觀點。

    岳飛被皇帝猜忌有岳家軍的問題。

    1、軍隊數量佔全國軍隊總數的四分之一。

    2、岳家軍消滅偽齊威震天下。

    3、劉光世部隊的教訓。

    4、軍隊的中下級指揮官都是岳飛的鐵桿兒。

    將心比心,這些問題,不得不讓皇帝猜忌。畢竟這樣的軍隊反叛了或者投降敵國都是天大的災難。

    趙構左思右想拿下岳飛的時候,還十分擔心岳家軍的問題。不然,張憲和岳雲也不至於死了。

  • 12 # 富元製作

    宋太祖趙匡胤是經歷過唐末戰亂紛爭的,諸侯割據武將奪權稱帝 ,包括自已也是這樣奪權改朝換代的,因此宋朝對武將們的防範是出了名的,這種做法也不完全是對武將們刻薄寡恩,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對武將們的一種愛護。北宋繼承五代餘緒,最難以解決的就是武將們的跋扈問題。其實,從根子上來講,也不都是武將們跋扈,他們手下計程車兵們因為在五代時期養成了動輒廢立皇帝的毛病,是當時最為不安定的因素。宋太祖趙匡胤是深知其危害的,他自己就是被軍士們擁立上位的。他自己心裡清楚,即使自己沒有謀反之意,可是在手下洶洶的勸進下,如果自己不聽從,那自己就會成為第一個被拿下的人。也因此,趙匡胤在開國不久,就採取了“杯酒釋兵權”等一系列削除大將們兵權的舉措。

    以大將姓氏命名軍隊的原因趙匡胤出身行伍,對當年的基本盤兄弟有威有恩,所以才能夠在合情合理的範圍內,解決了為患上百年的藩鎮問題。可是,繼任的君王們卻沒有趙匡胤的本事。因此,為了掌握軍權,控制武將,就出現了一系列在我們後世人看來極不合理的現象。如戰前由大內頒出陣圖,派低階武官做監軍,沒有他們的首肯,大將不得出兵等等。經過了這種操作,北宋的軍隊確實掌握在了皇帝手中,將領們在出徵的時候,由皇帝臨時配給軍隊,這就是所謂的“將不得專其兵”,將領們與士兵互相不認識,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反叛。可是將不識兵,兵不識將,戰鬥力可想而知。

    “靖康之恥”使宋朝的軍隊基本上已經被打散,最初組建的部隊都是由從北方逃到南方的散兵遊勇構成。而且,這些殘兵敗將們又遇到了一個“四無”問題,那就是無皇帝、無政府、無編制、無後勤補給”。這些軍隊為了生存,只得自己想辦法。北宋時期的軍隊管理體系在南宋初期已經失效,這些將帥們儼然是一方諸侯,上馬管軍,下馬管民,軍隊的性質由北宋時期的國家經制之師變成了私募性質。這種軍隊不認皇帝,只認將帥,因此,以大將們的姓氏作為軍隊的名號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南宋時期,不僅是岳飛的軍隊以岳家軍命名,韓世忠的軍隊也被稱為韓家軍,張俊的軍隊也被稱為張家軍。

    岳飛被殺的原因首先是要救回徽欽二帝,這只是岳飛為了號召士民們抗金的一個口號,只不過是表達方式不對頭,觸犯了宋高宗的忌諱,如果他們真回來了,要置宋高宗於何地。本來宋高宗皇位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順。

    其次高宗在建康逃難之時,因為金兀朮的追殺把他嚇得喪失了生育能力,自己唯一的兒子也在“苗劉之變”中夭折。無後問題始終困擾著宋高宗,這是宋高宗的逆鱗。所以每當有大臣建議宋高宗立宗室子為後,總是受到宋高宗的貶斥。如果岳飛是文官或者是普通將領上書建議立後,宋高宗再不滿意,也不至於殺人。可是岳飛是統兵過十萬的大將,地位絕不一般。按照宋高宗的理解,他的發聲代表的絕不是岳飛一個人的意思,即使岳飛再辯解也不會打消宋高宗認為他要改弦易張的想法。難道你就這麼想我死嗎?這應該是宋高宗內心的潛臺詞。岳飛以統兵大將的敏感身份提議立宗室子為後,犯了大忌,已經觸到了宋高宗的底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人不要過於相信男人的承諾,他指天發誓只能相信一點,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