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後一頭驢
-
2 # 淺夢微醉
我們姑且按照三國演義來,畢竟正史上週瑜也不是被氣死的。如果周瑜不死,勢必還是會為了得到荊州絞盡腦汁。吳蜀雙方荊州問題不解決,必有一戰。這就給曹魏可趁之機。不過我覺得最終應該會透過談判,雙方各留荊州一部分。此刻吳國在周瑜帶領下應該會挾赤壁的餘威北上伐魏,並且吳國應該不會遭遇合肥之戰的慘敗,如果合肥取勝,北上壽春,或者西進取汝南,這裡應該會遭遇曹操的猛烈反擊。如敗,退兵合肥固守,另謀圖志。如勝,則曹魏徹底喪失南大門,自己的老巢兗州可能都不保。所以周瑜在世,東吳可以掌握更多的主動權,相信也會在對北方作戰取得優勢,形成一股真正可以和曹魏叫板的勢力,當然也最多僅僅是叫板和分庭抗禮,取得不了優勢,畢竟曹魏地大人多,謀士武將如雲,都不是吃乾飯的。
-
3 # 愛妮品歷史
當初劉備在荊州的時候,徐庶就曾對他推薦了諸葛亮此人。後來劉備也是透過自己的誠意,讓諸葛亮出山幫助自己,當時劉備他曾三次去到茅屋看望諸葛亮,最後諸葛亮也是被劉備給打動了,表示自己願意出山去幫助劉備奪得天下,之後才是有了讓天下都知道的隆中對發展策略。
事實上,那時能夠知曉天下大勢,並且給自己主公策劃計謀方案的謀士,並不是只有諸葛亮一個人。好比說在東吳的魯肅,他就曾在見到孫權之後,也是提出了榻上論這個策略。而不但是魯肅,大都督周瑜也是對孫權提出過這樣的戰略發展方案,而且也是在得到了孫權認可之後,周瑜也是開始去這樣做的。
在三國那時公元208年,曹操在穩定了北方局面之後,就帶著軍隊南下作戰,劉琮因為害怕再加上蔡瑁等人的極力勸說,就選擇了出城投降,劉備為了保命只能是和孫權聯手抵抗曹軍。當時在周瑜的主動出擊之下,孫劉兩家的聯軍也是在赤壁擊敗了有著三十多萬兵力的曹操。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荊州被劉備,孫權和曹操三家給瓜分了。可以說劉備在這一場戰鬥中出力最小,但是獲得的戰果卻是最大的,他那時是搶走了荊州南邊四郡,而曹操只能是讓曹仁駐守在江陵。
因為荊州這個地方是各個勢力都想要爭奪的地方,所以周瑜也是不願意看到劉備擁有著南邊四大郡。在這樣的情況下,周瑜就開始對孫權進言,為東吳的未來發展著想,他就提出了兩個發展方針,第一個就是以和劉備和親為理由,把劉備給騙到東吳來,從此以後把劉備給軟禁起來,然後再去分食他手中的勢力,同時也是可以用劉備當做人質,解除以後劉備會帶給東吳的危險。
畢竟在周瑜的心中,劉備這個人不但是有著很大的野心,而且劉備手下的關羽,張飛和趙雲等人都是那時的猛將,因此劉備他日後絕對會是自己東吳的大敵,那麼還不如趁著劉備沒能站穩腳跟的時候,就把劉備給軟禁起來。
但孫權認為兩家正處於聯盟的關係,如果突然的軟禁劉備的話,勢必會影響到東吳的聲譽。在那樣的情況下,周瑜就又想出了一個計策,就是希望讓自己和孫權的堂哥孫瑜一起去出兵,攻打益州和漢中,隨後再和關中的馬超結盟。這樣一來的話,東吳就能擁有東部和南部大部分的地盤,那時也是完全可以和魏國正面抗衡的。
雖然孫權是同意了周瑜第二條計策,但是周瑜在回江陵去集結大軍的時候,就不幸去世了,最後也是讓這天方案胎死腹中。我們不妨大膽的想象一下如果周瑜那時候沒有死的話,那麼在劉備還沒能在荊州站穩腳跟的情況下,東吳就可以攻佔漢中和益州,那樣的話劉備就算髮展起來了,也是沒有機會佔領益州了。而再看東吳有著益州,漢中荊州和江東六郡,到了那個時候東吳也就不再弱小了,等到曹丕成為了帝王之後,孫權也是可以登基稱帝,帶軍攻打魏國的。
在我看來,對於東吳來說,周瑜的眼光是非常獨到,而且他也是對事情有著合理的規劃,但是他的去世也是讓人們感到非常的遺憾,如果周瑜那時候還活著的話,恐怕東吳就能一直保持和曹魏一戰的實力,而孫權也可能在周瑜的幫助下提前稱帝的,甚至是有很大的可能一統天下。
-
4 # 歷史檔案館
我是真君,我來回答。
周瑜不死,就沒有三分天下,而是魏吳平分天下。
周瑜對東吳的重要性,就像諸葛亮之於蜀漢、荀彧之於曹魏。沒有他,就沒有孫權的江東帝業。
袁術部將的身份、驅逐官員的行為、屠殺豪強的舉措使孫策難以獲得江東大族的支援。周瑜建議孫策籠絡淮泗人士,藉此構建立足江東的政治班底。
淮泗文官提出建立“齊桓晉文事業”的政治綱領,幫助孫策切割了與偽帝袁術的關係、緩和了與江東豪強的矛盾、重建了與中央朝廷的聯絡。面對曹操“尊奉天子討伐不臣”的大義,淮泗文官則束手無策、一致主張投降。
周瑜認為曹操和王莽是一丘之貉,主張抗曹來為漢室“除賊去穢”。這一政治主張不僅幫助孫權統一了內部思想,還成為孫劉聯盟的政治基礎。
隆中對為劉備提出了詳細而具體的軍事規劃,唯獨沒有涉及政治方面。劉備空有宗親身份卻無法利用,反而面臨朝廷討伐的尷尬處境。周瑜“除賊去穢”的主張讓劉備對抗曹操變得“名正言順”。
赤壁之戰有兩點關鍵因素經常被忽略。第一,戰爭是周瑜主動挑起的,曹操暫時沒有在隆冬季節進軍江東的打算。第二,戰爭發生在荊州境內而不是江東境內。
接收荊州後曹操獲得數萬兵馬和上千戰船,唯一的劣勢就是民心未附、統治不穩。如果給曹操時間來緩衝,民心將不會成為問題,東吳抗曹也會更加困難。周瑜目光獨到、抓住了這稍縱即逝的戰機,沒有給曹操整合荊州的時間。
之所以要把戰火燒向荊州,是因為江東內部也面臨著山越叛亂、豪強觀望等問題。荊州不佔而降,整個天下震動,益州劉璋兩次向曹操示好,江東士族也認為曹操必將統一天下。周瑜必須速戰速決、必須以大勝來壓服反對勢力。
孫劉聯軍在赤壁的一場鏖戰,不僅讓曹操在荊州的統治土崩瓦解,還只能退守南陽郡。
荊楚與吳越在地緣上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兩者無法並存、必須整合在一起。周瑜對此看得非常清楚,所以對孫劉聯盟並不積極。面對劉備的犒軍,周瑜毫不領情、斷然拒絕。
赤壁之戰後,南郡大部、長沙郡北部、江夏郡南部被周瑜攻取,東吳控制了荊州長江沿線的所有要點。孫權曾在江夏幾次屠城,荊州士民對東吳的統治非常抗拒。劉備在荊州深得人心,不願投降的劉表舊部都歸順了他。劉備佔據的地盤面積最廣,卻沒有發展空間的,不僅沒有進入長江的水道,連四周也都是崇山峻嶺。
為穩固東吳統治、為避免矛盾激化,周瑜將長江南岸油江口附近的土地讓給劉備、使他獲得進入長江的水道。劉備改油江口為公安、設為自身的治所。為打通西進和北上的道路,劉備又要求獲得整個南郡。
劉備的野心讓周瑜更加警惕。為遏制劉備、為實現江東帝業,周瑜提出了“取益州、並張魯、連馬超”的戰略規劃。
這一規劃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對孫權來說,“匡扶漢室、除賊去穢”只是一面旗幟,可以隨時拋棄。攻佔益州和孫策奪取揚州一樣沒有任何心理負擔,也不用像劉備那樣面臨奪取同宗基業的道義困境。最重要的是,益州土客矛盾嚴重、劉璋無力化解和壓制,東吳可以從中牟利。至於張魯,他並沒有過人能力,能割據漢中完全是益州無暇顧及、關中形式混亂。以馬超為首的涼州諸將與曹操面和心不和,矛盾激化是遲早的事。有涼州諸將牽制曹操主力,東吳奪取益州和漢中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這一規劃實施成功,那麼就不會再有三國鼎立,而是南北對峙。在北方人口損失超過南方的情況下,南方不是沒有機會統一天下。可惜周瑜英年早逝、魯肅又想讓劉備共同承擔的曹操壓力,孫權最終選擇將南郡讓給劉備,這才有了荊州後來的反覆爭奪。
-
5 # 銘記恩澤方
還真不是小看周喻,他不是決定因素,在與不在,影響不了三分天下,他的後任者都不弱於他,且孔明在,公瑾毫無勝算,所以“既生喻,何生亮”
-
6 # 賽半仙
三國鼎立
三國鼎立的態勢從赤壁之戰開始形成,但真正算起的話,得從吳國建國開始算起。
網上曾傳出了一道公務員的考試題,曹操、劉備、諸葛亮、孫權,誰不是三國時期人物。這些人都是三國里耳熟能詳的關鍵人物,用排除法那隻能去掉諸葛亮了,因為他不是一把手嘛。而正確答案是曹操,因為曹操生前沒有篡漢,蜀魏吳都沒有各自建國,天下共主還是那個可憐的漢獻帝。
孫權建立吳國的時間最晚,是222年,所以三國鼎立開始的時間嚴格意義來說是222年。因為這個時候蜀、魏、吳才各自建國。很多學者把220年之前稱為東漢末年。因為這個時候皇帝明面上還是漢朝的漢獻帝,220年曹丕在老爸曹操死了以後迫不及待篡漢自立,建立魏國,在強迫劉協禪位之後,還不忘記嘲諷一下堯、舜、禹時期的禪讓制:
“舜禹受禪,我今方知。”
意思很明白,他覺得堯舜禹的禪讓制是這麼來的,跟他的方式一樣。現在很多學者的觀點跟曹丕不謀而合,堯、舜很有可能是被迫禪位。
蜀國滅國是在263年,嚴格來說三國鼎立的局面已經被打破。265年魏國滅國,司馬炎建立西晉。280年吳國滅國。
三國鼎立是三個因素,而蜀國率先滅亡,三足已經先去一足,此時三國這種稱呼已經名存實亡。周瑜只能代表吳國的因素。
所以就算周瑜就算還活著,也解決不了魏滅蜀、晉滅魏的局面,最多自掃門前雪。
吳國滅國的原因
吳國滅國的原因跟周瑜關係也沒有那麼大,因為吳國被滅根本關係是孫權不在了,朝野動盪不安,先是兄弟爭權,結果只有10歲的孫亮繼位,權臣和幼主、前面好多類似的例子,劉協與董卓,曹芳與司馬懿。有人說諸葛亮和劉禪呢?
首先,我的觀點是諸葛亮不算權臣,畢竟沒有哪個權臣會讓自己為了國事操勞而死。劉禪嚴格也不能算幼主了。
要說諸葛家真的是一代只能出一個強人。孫權死後,諸葛瑾之子諸葛恪大權獨攬,對於孫亮來說,當前最大的威脅就是諸葛恪了,在孫亮的授意下孫峻幹掉了諸葛恪,孫峻上位,沒多久孫峻就死了,有說是諸葛恪索命,也有說孫峻殺了諸葛恪之後仍心有餘悸,患上了急病,反正沒多久就死了。
孫峻死後,他的堂弟孫綝上位,孫綝比他哥哥手段更狠,孫亮親政後便想除掉孫綝,結果失敗,反被孫綝廢除了皇帝位。
孫綝緊接著迎接孫權的第六子孫休繼承王位,孫休稱帝后,在老將丁奉的幫助下完成對孫綝的反殺,並取消了孫綝和孫峻姓孫的資格。順便插一句,丁奉也是挺能活的,與蜀國的廖化一樣,堪稱亂世之中特能活的代表。個人認為張郃也算一個,畢竟大戰役參加的多,從履歷上來看,他從黃巾之亂一直打到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才被幹掉。也算是出場年限比較長了。
此時,吳國內亂徹底平息,權臣全部掃除,下面就該昏君登場了。孫皓成為了吳國第四任皇帝,沉溺酒色,喜歡殺戮,昏庸且殘暴,此時的吳國已經搖搖欲墜,孫權死後,折騰了這麼久,也差不多氣數已盡。280年吳國被西晉所滅。
吳國滅亡主要不是實力上的差距,畢竟吳國還是佔據地理優勢的。而權臣和昏君才是吳國滅國的主要原因,我想這些因素也不是一個周瑜就能搞得定的。
總結
所以說三國鼎立的局面跟周瑜是不是因年早逝關係不大,第一他阻止不了蜀國滅國。第二他是帶兵之人,也阻止不了吳國內亂,就算能避免內亂,也無法制約昏君,所以吳國的滅亡是註定的,跟周瑜的關係沒那麼大。
所以周瑜就算不是英年早逝,三國鼎立的時代也無法撐下去,一個人改變不了世界。
-
7 # 華哥說史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不能。
周瑜死後,蜀國首先被魏國所滅,三國鼎立的局面就已經結束,既使周瑜在世,也阻擋不了魏國滅亡蜀國。後來,魏國又被司馬炎篡權建立的西晉所取代,此時就剩下吳國和西晉了,孫權死後,吳國政權陷入內鬥混亂,國力日漸衰敗,就算周瑜在世,他也阻擋不了西晉滅亡吳國,最多也就是延長一下吳國的壽命,因為吳國的實力跟西晉相差太大,再加上後來的吳國皇帝孫皓昏庸殘暴,在位十六年把吳國徹底搞衰敗了。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個人再厲害也阻擋不了這種歷史趨勢,何況他只是一個大將而不是一個能決定國家命運的皇帝。
-
8 # 春光寧美
周瑜是在奪取南郡樊城的時候,冒失帶頭衝鋒到城裡中伏,被曹仁用毒箭射成重傷的,再加上怕劉備諸葛亮得到荊州!操心操肺,寢食難安!最後傷累而死!周瑜雖然運籌帷幄,但是沒有孫策的東吳也就沒有了逐鹿中原的能力。
-
9 # 敘三國
挺有意思的問題,從兩個方面聊一下。
孫劉聯盟三國鼎立之勢,在赤壁孫劉聯合打敗曹操之後形成。進而劉備佔據益州、漢中之後,三足鼎立才真正形成。期間孫劉聯盟發生過,重新瓜分荊州(公元215年);東吳偷襲荊州(219);夷陵之戰(221~222)等等爭端,可謂中間小插曲,大趨勢還是兩國形成聯盟。
諸葛亮主政之後,他與孫權很默契地形成“聯合共抗曹魏才是生存之道”的共識並恢復同盟關係。從而,兩國依據秦嶺、長江天然屏障抗拒曹魏,延續三國鼎立。
周瑜是東吳鷹派代表,其繼任者魯肅是鴿派代表。東吳和蜀漢能形成聯盟,魯肅功不可沒。在赤壁之戰前夕,首先魯肅提出聯合劉備共抗曹操策略,並且忙前忙後與諸葛亮相互說服對方大佬,終形成聯盟。
赤壁之戰後,鷹派周瑜、呂範等人勸導孫權以防後患,儘快“斬除”劉備。按當時實力東吳單挑曹魏必死無疑,在東吳看透此道理的人只有魯肅而已。故此,魯肅反對鷹派意見極力勸導孫權聯合劉備,權衡之下,孫權還是採納魯肅建議,還把荊州借給曹操(周瑜死後)。
聽到劉備“借荊州”訊息之後,正在寫字的曹操,震驚之下,把筆落在地上。看來,又應驗了“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道理。
若周瑜不英年早逝則孫劉聯盟不能長久維持下去,兩方遲早鬧掰,最終曹魏漁翁得利,一一消滅。
西征益州“先西征益州,然後聯合馬超圖中原。”戰略計劃被大佬孫權點頭認可之後,周瑜打算返回江陵做準備,不幸,途徑巴丘之時病死。倘若周瑜真的征討益州結果如何呢?
按當時東吳實力聯合馬超圖謀中原是有點不太現實,那麼就談一下能不能佔據益州問題。
劉備是受劉璋之邀入蜀,等於是入蜀頭號強敵“險山天塹”沒有起到作用,輕鬆帶兵進入益州,還有張松、法正等人的內應,經過兩年多艱苦奮鬥才入主益州。
“險山天塹”加上益州十萬兵卒與周瑜的東吳軍隊抗爭,誰贏還真說不好。對峙時間一長,難道曹操、劉備兩位梟雄只甘當觀眾嗎?未必,大有可能兩面夾擊東吳,故此,當時東吳攻擊益州是大冒險行為。
赤壁之戰後,曹魏和東吳的抗爭是主旋律,其戰場在淮南地區,倘若東吳再開闢西線戰場益州,按當時東吳實力顧此失彼,如同劉備在漢中、荊州兩線作戰,沒有好結果一樣。
由此可知,倘若周瑜不英年早逝,三國鼎立支撐不下去,甚至曹魏漁翁得利,逐一消滅敵人,統一天下。
-
10 # 匍匐的前行著
《三國演義》中,周瑜,面如冠玉,謀略出眾,可謂文武雙全之人,因嫉妒諸葛亮才華,發出“既生瑜、何生亮”後吐血而亡,這是演義中關於周瑜的記載,主要為襯托諸葛亮才華。在實際歷史中,周瑜非善嫉之人,死亡原因也是得病,英年早逝。假如周瑜不英年早逝,三國鼎立之勢能支撐下去嗎?
我個人認為,周瑜是非存在對三國鼎立沒什麼影響,相反蜀、吳兩國還可能更早的被滅。
1.東吳北上路線被堵死
曹操剿滅袁術勢力後,與東吳隔巢湖相望,在《輿地志》記載
南譙郡蘄縣界有巢湖,湖東南口有石樑,鑿開渡水,名東關,相傳夏禹所鑿,高峻險狹,實扼守之所,吳魏相峙於此
同時為防備東吳進攻,在巢湖西部修建重鎮,合肥城,派遣大將張遼鎮守,在巢湖,吳魏兩國多次發生大戰,但東吳始終無法攻陷合肥,他就像一個釘子一樣紮在東吳的腹地,牽制著東吳,可也說東吳北上的路線已經被堵死。
2.東吳的地理位置決定他必須爭奪荊州
東吳勢力範圍主要為揚州,揚州位於長江下游,荊州位於中游,在地勢上比江東更有優勢,可以說荊州直接關係著江東的安慰,同時荊州水軍是江東水軍最大的威脅,
以上的兩地,可以說荊州對江東極為重要,如果周瑜活著,蜀國、吳國肯定會發生大戰,最後不論誰贏了,兩國的勢力一定會削弱,魏國會放棄這樣的機會嗎。
-
11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周瑜是三國即將形成時代的人,他所處的時期踞離三家歸晉還遠著呢!因此,周瑜即使沒有英年早逝也改變不了什麼。
三國鼎立,魏國強大蜀吳弱小的形勢,也並不會因為周瑜的存在而改變!魏國佔據著經濟實力較強、人口相對較多的北方地區,因此魏國的力量最雄厚。而蜀漢佔據著閉塞的兩川地區,東吳佔據江東、荊州和交州地區,因其實力不如曹魏,所以只有聯合起來才有生路。
(周瑜)
終結了三國時代的是司馬家族。在司馬家族崛起之時,諸葛亮、孫權等老一輩風雲人物早已去世了。即使周瑜不死,恐已英雄遲暮難有作為了。
至於三國鼎立的局面能否維持下去,就更不是周瑜能夠左右的了。曹魏被司馬家族篡權,蜀國也因劉禪昏庸無能而滅亡。隨即司馬炎又篡奪了魏國政權建立了晉國,至此三國已亡其二。只剩下一個實力大衰的吳國苟延殘喘,卻又因權臣和宗室的內亂而難以團結一心。在晉國的兩面夾擊之下,吳國的滅亡是難以避免了。
(孫權)
而在這個時候,與周瑜同時代的人都已經去世了,周瑜還能健在嗎?就算是健在,恐怕也是垂垂老矣,難有作為啦!其實,無論是曹操還是曹丕、曹睿,也無論是劉備、劉禪諸葛亮,或者孫權或孫亮、孫皓,乃至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甚至司馬炎,他們的得與失、成與敗都是被形勢左右的結果。
在三國鼎立已久,統一已是大勢所趨的情況下。既然曹魏集團不能擔負起統一天下的重擔,蜀漢政權又只能偏安一隅,東吳又因內亂頻頻難以有作為。那麼,歷史必然會拋棄他們,重新選擇能夠推動歷史前進的人,賦予其統一天下的重任——司馬家族和他們建立的晉國,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崛起的。
形勢比人強,歷史潮流不可逆!在天下必將走向重歸一統的強大趨勢下,某個人或是某些人的力量,終究是難以與之抗衡的——周瑜也同樣如此!
(西晉王朝的疆域)
-
12 # 世界全史羅銳
歷史之中除了客觀因素之外,還有一些機緣巧合。比如說周瑜的去世,周瑜是東吳集團的軍事統帥,曾經指揮了著名的赤壁之戰。但是赤壁之戰僅僅兩年以後,一代豪傑周公瑾英年早逝,留下了一系列的遺憾。關於周瑜的死因一直有很多的爭論,但絕對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那屬於文學形象。而是周瑜在戰略佈局上很有眼光,那麼最重要的問題出現了,如果當年周瑜沒有英年早逝,還會不會出現三國鼎立的局面呢?
首先講一下歷史上真實的周瑜,周瑜是東吳集團的統帥,與孫權還算是親戚。因為周瑜的老婆與孫策的老婆是姐妹,而孫權是孫策的弟弟。周瑜絕不是一個 小肚雞腸的人,他與諸葛亮之間的智鬥完全是文學形象。周瑜比諸葛亮大了好幾歲,當時的地位也比諸葛亮高得多,根本不會與諸葛亮死磕。其實早在劉備還沒有崛起之前,周瑜、魯肅就曾經為孫權制定了自己集團的發展戰略。東吳需要逐步佔領荊州、益州,與北方的曹操實現劃江而治。
由於劉備當時不顯山不漏水,周瑜也無法推測劉備的情況。在赤壁之戰中,周瑜指揮孫劉聯軍打敗了強大的曹操。但是在赤壁之戰以後,劉備開始迅速擴充地盤,佔據了荊州大部分地區。這本來是周瑜制定的計劃,由於劉備阻礙了東吳集團的發展,周瑜自然很不服氣。當時,劉備集團與孫權集團已經出現了小規模的衝突,在這些問題上,周瑜是堅定的強硬派。但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一代英豪周瑜英年早逝。
公元210年,周瑜去世,主和派的魯肅接班。請注意,到了公元211年,也就是一年之後,劉備就已經開始向西川進軍,這也是周瑜當年計劃的一部分。由於魯肅主張聯合,劉備可以放心大膽的進軍西川。雖然留下了關羽鎮守荊州,但力量明顯有限。在這裡我們做一個簡單的假設,如果周瑜沒有英年早逝,當時會是什麼情況呢?如果周瑜沒有那麼早去世,面對周瑜這麼一個主戰派,劉備肯定不敢放心的西征。
如果這個假設成立,西川地區很有可能便宜曹操。因為就在劉備進軍西川的時候,曹操正在逐步平定西北地區。俗話說得隴望蜀,曹操不會沒有這個想法。在真實的歷史中,曹操平定了漢中之後,司馬懿確實建議曹操南下平定西川。如果劉備不敢放心入川,那西川很有可能被曹操佔領。到了這一步,基本上意味著周瑜、諸葛亮計劃的破產。無論是劃江而治,還是三分天下都不復存在,這是最符合歷史的推測。
魯肅是一個主和派,因此在魯肅主政期間,劉備集團利用絕佳的機會,開始迅速擴大自己的勢力。但是在魯肅去世之後,新接班的呂蒙則又是一個主戰派。就是在呂蒙主政期間,東吳集團趁機偷襲了荊州。由此可見,東吳集團仍在沿著周瑜當年留下的戰略發展,也就是實現劃江而治。不過最終,東吳集團也沒有實現這個計劃。與東吳集團不同,蜀漢集團的發展則面臨地域和人才匱乏的問題,蜀漢集團內部的三大派系一直在相互爭鬥。
-
13 # 村頭大黃
我覺得周瑜只是孫權的一顆棋子,而且是棄子,孫權在三足鼎立的世界中雄霸一方,最主要原因就是會用人,而且用人極準。先用周瑜打赤壁之戰。而後用魯肅協調孫劉聯盟,想要要回荊州。之後又用呂蒙,白衣渡江,殺關羽,強取荊州。再後來夷陵之戰,用陸遜,吊打劉備。綜合以上幾點來看,孫權眼光還是非常好的,但是戰略思維很差,參照合肥之戰就能知道,孫權領兵是真的不行。
再來分析一下這幾位大都督的下場,除了陸遜,有了前面三位的前車之鑑,早早的撤退了,才能得以善終。其餘三位都是不久之後就病逝了。如周瑜這樣的文物雙全的將才,孫權絕對不會讓他活太久,否則孫權就真的可能活久見了。
最後,綜上所述,來回答題主的提問。如果周瑜活下去,最有威脅的可能就是孫權,司馬懿奪了曹魏政權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第一種可能,周瑜氣量狹小,總是想把諸葛亮置於死地,但他也明白三足鼎立的基本局勢,所以,周瑜下一步會跟劉備掐架,孫權則要考慮鎮守北方,長此以往,國力不濟,吳國會慢慢退出舞臺。
第二種可能,周瑜功高蓋主,又深得江南將士民心,漸漸地吞噬掉孫權的勢力,自立為王,這樣一來的話,就一定會發生內亂,曹操就會乘虛而入,吞併江南,劉備則忙於收復川蜀地帶,自顧不暇,最終,曹操最有可能統一三方勢力
-
14 # 羅賓說歷史
周瑜年少時就與孫策是好朋友,幫助孫策平定江東,立下汗馬功勞。在孫策不幸遇刺身亡後,把孫權和東吳託付給周瑜,周瑜統兵在外,一直保護著東吳的安全。
在曹操滅掉劉表,攻下荊州後,下一個目標主要就是東吳了,在孫權接到曹操的勸降信,面對是戰是降猶豫不決的時候,是周瑜力排眾議,主張堅決抗曹,並許諾必然可以打敗曹操,給孫權吃下定心丸。
而後周瑜聯合劉備抗擊曹操,赤壁之戰火燒曹操連環戰船,大敗曹操,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為東吳立下不世之功。
赤壁之戰後,周瑜又打敗曹仁取得南郡,而這時劉備也已經取得荊州南部的四個郡,實力大為增長。後來孫權為了減少來自曹操的軍事壓力,又把南郡借給劉備,讓劉備去對抗曹操。如此一來,劉備羽翼已豐,周瑜所期望的和曹操劃江而治,兩分天下的願望已經落空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已經是大勢所趨了。
周瑜在荊州已被劉備佔據的情況下,提出了取西川的計劃,周瑜是在準備實施這個計劃的時候病死的,如果周瑜不死,那必然會實施這個計劃。周瑜要是拿下西川,東吳的領土就會得到極大拓展,那劉備就被困住了,但三國鼎立還是可以維持。
所以周瑜的英年早逝不會影響三國鼎立的大勢,但可能會影響到魏蜀吳三國實力的變化,後面東吳或許會有更大的突破。
-
15 # 百丈之溪
三國時期有幾位風雲人物的英年早逝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歷史的程序,比如孫策不是遇刺身亡的話,那三國的變數就太多了;又比如郭嘉不死的話或許可以阻止赤壁之戰曹操犯錯,三國鼎立的局面不說因此改變,至少能延遲一段時間出現;再比如龐統不死的話,諸葛亮很有可能會和關羽一同留守荊州,如此一來襄樊之戰未必會這麼倉促之間發動,即使仍然在劉備拿下漢中之後發動,有諸葛亮鎮守後方,東吳未必有機會能偷襲荊州等等。
當然還有一個人的死也對三國曆史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此人就是周瑜,那麼周瑜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三國鼎立的時代還可以支撐下去嗎?
210年周瑜病逝於巴丘(今湖南嶽陽,漢末三國時期屬於荊州長沙郡下雋縣),此時的周瑜正在進軍益州準備攻打劉璋,那麼如果周瑜不死的話,他能否拿下益州?說實話很難。
劉備能拿下益州並不代表周瑜能拿下益州,益州不缺精兵強將,劉備能拿下益州那是因為劉備是劉璋邀請入川的,而且還有張松、法正、孟達等內應,即使這樣劉備也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以至於不得不抽調諸葛亮、張飛和趙雲支援才拿下益州,周瑜想要順利拿下益州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不利因素:一是劉備佔據荊南四郡乃心腹之患,在利益面前盟友關係是靠不住的;二是曹操已經在合肥方向磨刀霍霍準備攻打孫權了。
所以周瑜的益州之行註定無法成功,那麼接下來他會怎麼做?很大的可能會對劉備下手!
魯肅的主張是強化孫劉結盟共抗曹操,周瑜卻不是這樣,他既反曹也不會看著劉備一天天坐大,赤壁之戰後他曾勸孫權軟禁劉備並直接接管劉備的軍隊,當時孫權考慮到外有曹操的壓力,加上劉備也不是那麼好控制所以才沒有採納。
如果周瑜的益州計劃不能成功的話,他接下來對付劉備的可能性比對方曹操的可能性更大,215年孫劉雙方差點大打出手的一幕將會提前上演,不管誰勝誰負,至少劉備是沒辦法再入主益州了,因為劉備勝了最多也只能保住荊南四郡而且還會元氣大傷,有周瑜在一旁虎視眈眈,劉備還敢放心入川?益州遲早落入曹操之手。沒有了益州的劉備只能苦心經營荊南四郡,很難有大的作為,不是被曹操所滅就是被東吳所滅。
如果劉備敗了那很簡單,剩下就沒他啥事了,爭奪i天下的就是曹操和孫權了,沒有了劉備在一旁牽制,孫權肯定不是曹操對手。
所以周瑜不死的話,或許不會出現三國鼎立的局面,而曹操則有可能在有生之年完成統一。
-
16 # 創客ZHOU
僅憑周瑜一人之力難以支撐東吳。從戰力上來講,北方的曹操擁有半個中國作為經濟支撐。手下的謀臣猛將數不勝數作為人才的支撐。就算以劉備和孫權二人合力也未必能滅了曹操,更何況曹操本人和孫權,劉備就有不同之處,曹操本身就具有雄才大略。劉備自從入川以後雖然在各方面還不如東吳,但是擁有了巴蜀之地也算有了經濟和糧食作為戰略支撐,況且當時劉備手下猛將也不少,還有諸葛亮坐鎮中央,就算周瑜活著也是回天乏術。況且吳和蜀志不同道不合,根本沒有形成戰略聯盟,但凡東吳出於戰略考慮也不應該著急索回荊州致使西蜀元氣大傷。所以,周瑜和龐統,郭嘉是一樣的。存在能改變一些東西,不存在也擋不住歷史的程序。
-
17 # 冥界宮主
如果周瑜不死,便不會有三國鼎立,而是吳魏爭霸。
周瑜是立主滅劉的,赤壁之戰後,周瑜進言,乘劉備尚弱將其滅掉,而這一主張遭到聯劉派魯肅的反對,故而未能實施,但周瑜制定了一個對於劉備而言釜底抽薪的計劃,若周瑜不死,真沒劉備啥事了。
公元210年周瑜告訴孫權:咱們最大的敵人是曹操。此次曹操未得荊州,足為我幸。若曹操捲土重來,必先拿下漢中張魯,再拿下益州劉璋,兵鋒再指荊州,到時我們就成甕之中鱉了。孫權問何以謀之?周瑜說:讓我和奮威將軍孫瑜率兵西進,佔領西川,北上再吃掉張魯。如此,我們死守漢中,曹操就不能南下。同時再與西涼馬超結為奧援,互為犄角。曹操不敢在漢中輕舉妄動,則蜀安;蜀安,則荊州安;荊州安,則吳安。
這一計劃可謂毒辣,一能擴大版圖,佔據戰略要地漢中,二能把劉備包圍起來,使其困在荊南四郡,動彈不得,若有異動,隨時可三面夾擊吃掉劉備。可惜周瑜提出這項計劃後沒多久便病死了,不然歷史的走向將會進入另一個景象。
-
18 # 婦科醫生範紅雲
不可以,三國鼎立只是歷史插曲,很多因素促成的,曹、劉、孫一死,拼的是二代繼承人,三七開的格局,在曹家內部沒有大的矛盾情況下,沒有人能力王狂瀾支撐三國局面。
-
19 # 公子品史
三國中周瑜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三國時代依然會結束,不過吳國的滅亡時間可能沒有那麼快。我們知道在三國時期周瑜和孫策的關係是非常好的,孫策甚至和周瑜二個人分別娶了姐妹大喬和小喬二人,周瑜可以說是孫策的鼎力支持者和最重要的謀士。在孫策去世後他秉承孫策的遺志,繼續支援孫策的弟弟孫權統治東吳,可見周瑜的地位。
周瑜劇照
周瑜本人的情況周瑜出生於公元175年,他字公瑾,廬江舒縣人 ,出身於當地的名門望族周氏,是當時洛陽縣令周異的兒子,他的堂叔周忠等人都曾經做過朝廷的太尉。史書上記載:周瑜本人長相英俊,且精通音律,從小受到過良好的啟蒙教育。而且比較巧合的是周瑜是和孫策同一年出生的,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與孫策認識,且關係非常一般,可以說是至交好友。在孫策起兵後,他也追隨孫策一同奔赴戰場,逐鹿中原。
在和孫策一起作戰的過程中,表現得有勇有謀,屢次立下奇功,深得孫策的信賴。不過孫策英年早逝,在他26歲的時候就遇刺死了,死前他就託付周瑜要輔佐好他弟弟孫權。周瑜在孫策死後繼承了他的遺志,旗幟鮮明的支援孫權掌握權力,和當時的主要謀士張昭等人一同輔佐孫權。孫權在此後也非常信任周瑜,國家大事都必須要和他商議,最後才能決斷。可見周瑜的地位和能力。不過他去世的比較早,36歲就去世了。
假設周瑜當時沒有這麼早去世,那會怎麼樣呢?他將會繼續輔佐孫權建功立業,開疆拓土,但是也要面對強勁的對手諸葛亮以及實力強大的魏國,在和二者的鬥爭中將會發生什麼,這個也是無法推測的,只能說互有勝負。但是周瑜想要滅掉其中的一方,那是決定沒有可能的,因為綜合的實力擺在那裡,只能是最強的最後獲勝。
三國時局圖
東吳的情況三國時期東吳的國力:孫權在公元229年稱帝,都城建業(現南京),當時的吳國領土主要控制揚州、交州、荊州等江東地區,,它的國土面積約145萬平方公里。他的人也不多,但是比蜀國多不少,據後來的史書統計東吳當時大約有52萬戶,230萬人左右。國力在魏、蜀、吳三個國家中排第二。當時東吳的總兵力約在20-25萬左右,主要駐紮在南郡等長江沿線等重要城市和魏國、蜀國主要隔江而治。
最初是吳國和蜀國都互有戰鬥的,不過都是東吳取得了勝利。後來魏國一支獨大,二國又開始聯合起來對付魏國的,因為它是最強的,必須要先幹掉它才能發展。但是後來隨著時間的變化,三國間政治局勢也發生了變化,魏國這個國家開始變得越來越強,隨著魏國的強大,在戰場下,敗多勝少,東吳也逐漸開始走下坡路了,且國君越來越安於享樂,不思進取,最終在公元280年,西晉進攻東吳,東吳滅亡。
三國混戰圖
綜上所述,一個英雄人物周瑜並不能改變三國對立的局面,但是可以延緩東吳滅亡的時間,為東吳爭取更多的生存空間。
-
20 # 國輝影視劇
如果周瑜不是英年早逝,估計都沒有三國,很可能是魏吳南北對峙的局面,沒蜀漢什麼事!
看《三國演義》影視劇,感覺最精彩的還是周瑜出場赤壁之戰那幾集,周瑜不僅儒雅,白衣飄飄風流瀟灑,和小喬也是男才女貌,讓人羨慕,武藝智謀在那個時候也算得上出類拔萃了。
而真正阻止曹操統一天下的赤壁之戰,可以說根本沒有諸葛亮什麼事,像借東風、草船借箭什麼的根本不具有真實性,而關鍵的鬥智鬥勇如除蔡冒、張允,黃蓋詐降,火攻曹營等等,都是周瑜之謀。
赤壁之戰後,周瑜乘勝追擊,事實上已經打敗了曹操留著荊州的曹仁等將領,可惜讓諸葛亮鑽了空子,讓劉備強借了荊州。
同樣,周瑜也看上了益州,而周瑜也是病死在征討益州的路上。
種種跡象來看,如果周瑜不是因為英年早逝,劉備估計不知道在哪裡立足,要是東吳當時撕破臉把劉備趕出荊州也不是不可能,劉備當時的實力根本不足以對抗東吳,只不過東吳忌憚曹操,怕兩敗俱傷便宜的曹操,但是孫權是個能屈能伸的人,後來一度還向曹操低頭,如果能安撫好曹操,再來全力對付劉備,那劉備就只能挪窩了,估計也就沒有什麼三國了!
回覆列表
一個在校富二代,老爹突然死了,年紀輕輕當了集團董事長,對公司經營一問三不知,這個時候怎麼判斷託孤重臣ceo是不是忠臣?
很簡單,如果ceo說少東家你毛都不懂,咱們還是保守經營,這幾年保住現有營收額度,等你積累經驗親政之後再做打算。ok,這就是忠臣。
如果ceo說少東家你年輕有為,必須銳意進取,今年先收購十家子公司,明年大舉殺入房地產。ok,這就是要轉移資金,叛出自立的節奏。
鍾會是司馬昭的謀劃之臣,入蜀之後尚且有異心,孫權這個少東家,聽著大管家周瑜要入蜀的想法,心裡會有多少波瀾呢。
同理,為毛劉備放心把荊州交給關羽,而不是別人呢,因為關羽的能力高到爆表,但性格導致情商偏低,沒有結黨自立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