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環球星公子
-
2 # 滿城桂花撲香
日本因為受制於流媒體發展緩慢,市場的整體收入一度出現下滑。以至於,國外媒體分析認為,日本人過於保守的消費觀念,將阻礙日本音樂產業的發展。
如今看來,隨著流媒體發展的跟上,所謂的“保守”正在讓日本音樂市場受益匪淺:相比于越來越依賴流媒體和演出收入的其他市場,日本音樂市場因為多了一個實體消費的保障,所以顯得更加穩健。
日本因為受制於流媒體發展緩慢,市場的整體收入一度出現下滑。以至於,國外媒體分析認為,日本人過於保守的消費觀念,將阻礙日本音樂產業的發展。
如今看來,隨著流媒體發展的跟上,所謂的“保守”正在讓日本音樂市場受益匪淺:相比于越來越依賴流媒體和演出收入的其他市場,日本音樂市場因為多了一個實體消費的保障,所以顯得更加穩健。
實際上在日本,除了一些由電信運營商提供的流媒體服務(如日本最大的手機運營商NTT DoCoMo旗下的D-Hits,D-Hits也是日本擁有最多訂閱使用者的流媒體服務),純粹的音樂流媒體在這個國家依然正處在發展的起步階段。
由LIVE Corporation在2015年夏天推出的AWA Music和LINE Music是日本最早獨立運營的音樂流媒體服務,搶在Google、Apple、Amazon和Spotify的音樂服務進入日本市場前先一步付出了行動。
然而,這中間似乎也不存在什麼先發優勢,因為到現在幾乎沒有一個音樂流媒體服務真正在日本廣受歡迎。據當時的媒體報道,Spotify在進入日本市場後的15個月,僅僅收穫了20萬訂閱使用者(不過Spotify方面並沒有公開確認這一數字)。LINE Music倒是在上線8周內就吸引到了800萬下載量,但在免費使用者向付費使用者的轉化問題上依然有諸多困擾。
但可惜的是日本人並不認為來自YouTube的收入是一項合乎規範且可以被納入統計的資料。
流媒體在日本發展速度緩慢的一個主要原因其實在於,許多日本公司都相當注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在東京電子音樂論壇上,AWA Music的創始人兼總監Tetsutaro Ono就列舉了一些阻止流媒體平臺與唱片公司之間達成合作的普遍障礙。例如他說道,在日本,一般來說授權內容都要求音樂平臺在設計使用者體驗時將每一個版權所有者都考慮在內,而不僅僅是突出某個個體(這也是美國和歐洲的許多音樂流媒體服務通常會做的),這也因此阻礙了平臺和一些國外版權方的談判。
也正因為這些原因,有很多日本本土的優秀音樂作品幾乎很少出現在這些音樂流媒體服務上。音樂媒體諮詢公司Music Ally的聯合創始人兼總經理Steve Mayall就舉例表示,2016年Billboard日本單曲榜排名前十位的單曲中,只有一首能在Spotify聽到。這樣的內容缺口反過來也使得日本消費者本能地不信任流媒體,轉而去消費更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商品。
日本愛貝克斯(Avex)娛樂集團的總經理Hidemoto Yoneda認為現在日本音樂產業的運作狀況並不健康,他表示,“現在很多專輯都是先發行實體再上線流媒體平臺,我們需要改變這一現狀。”的確,現在日本流媒體平臺很多時候僅僅是一種實體專輯的補充和延伸,還沒有上升到和實體專輯同等重要的地位,因而也更談不上能夠創收。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這對於硬體品牌商們或許是一個機會。目前,一些有影響力的硬體品牌(譬如Pioneer DJ)都將總部設在日本,他們在日本本土音樂文化中正扮演著關鍵角色。“在日本發展流媒體是一個生活方式的問題,這同樣與硬體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環球音樂集團日本分公司的國際市場總監Hiroshi Sato說道,“不管是Walkman還是iPad,這些有形的硬體產品在日本文化當中的角色非常重要,其中就包括音樂。也許,將音樂流媒體和硬體產品捆綁銷售是一個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