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
回覆列表
  • 1 # 李厚何

    看見這個問題突然想到一本爛到渣的書:《案藏殺機——清末四大奇案卷宗》,“作者”吳蔚,出版社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在這本書裡說,張樂行在雉河集戰敗後“藏匿於鄉民李勤邦家,結果被李勤邦祖侄李家英出賣“,最終被清軍處死,且不說”祖侄“是個甚麼玩意兒,這位”作者“居然不知道李勤邦就是李家英,李家英就是李勤邦,也悍然出書了……

    李家英小名李四一,是西陽集渦河北岸小李莊的人,張樂行的表弟,張樂行雉河集會盟,他也結捻起事,但因為小李莊離張樂行老家雉河集張老家莊遠,他領的不是張樂行的黃旗,而是藍旗,他是藍旗小趟主,上面的大趟主是住在曹市集劉破橋村的藍旗大趟主、綽號“小白龍”的劉天台,而劉天台的叔叔則是藍旗中實力最強、綽號“劉餓狼”的劉永敬,藍旗旗主韓老萬(韓奇峰或韓萬峰,曹市集人)實力反倒不如劉家叔侄。

    咸豐七年(太平天國丁巳七年,公元1857年)二月,原本在淮北老家活動的捻軍迫於清軍壓力,渡過淮河進入太平天國轄區,集中在懷遠一帶,因為太平天國“待人不好”,部分捻軍、尤其藍、白、黑三旗的一些實力派感到不滿,紛紛主張離開太平軍北上,回到淮北老家自行活動,這派最活躍的人物,是藍旗大趟主劉餓狼、小白龍叔侄、張龍,和白旗大趟主孫葵心、孫葵文兄弟,咸豐八年十二月,張樂行在自己好友、綽號“宮瞎子”的白旗旗主龔德樹慫恿下,使詐謀殺了劉餓狼和小白龍,結果適得其反,導致藍、白、黑三旗大多數捻首自行返回淮北,不再聽從張樂行、龔德樹號令(其實本來也就愛聽不聽)。雖然後來清廷主帥從喜歡招降納叛的勝保換成好殺的僧格林沁和袁甲三,加上張樂行自己也回到淮北(龔德樹則在幫太平軍打仗時戰死在湖北羅田松子關了),雙方矛盾看似緩解,但樑子就此埋下。

    同治元年(太平天國壬戌十二年,公元1862年)八月,僧格林沁獨攬剿捻大權,開始從西、北兩面壓迫捻軍大本營蒙城、亳州一帶,原本因為“劉餓狼事件”和張樂行鬧翻的捻首紛紛投降,導致號稱20萬大軍的張樂行幾天功夫土崩瓦解,最後的尹家溝之戰居然只有一兩千人參加,潰散後走投無路投奔了自己的表弟李四一,《渦陽縣治》和僧格林沁的奏稿都說,他一面招待張樂行父子吃飯,一面連夜送信給招撫他的清方人員牛斐然(蒙城牛市集紳士,知府銜,其子牛斐然起牛家團練營,後來官至河南歸德鎮和寧夏鎮總兵,所部達春營曾隨左宗棠徵西立功),後者當即稟請英瀚派出馬隊抵達李四一的駐地——西陽集寨圩,此時酒席還沒散,李四一故意問張樂行“官軍至矣,奈何”,張喜兒知道被賣大罵李四一,被張樂行制止,“遂上馬”,押送僧格林沁大營。

    李四一的投降和出賣一方面是為了保住自己性命,更重要的還是報復當年張樂行暗算了他的“大哥”小白龍,我80年代中去當地採訪(我祖籍是當地人,會當地方言,採訪方便),當地父老都說,張樂行最後敗得那麼快,那麼慘,和他先後火併了“侯老士”(紅旗旗主侯士維,因為得罪了張樂行的哥哥張敏行)、劉餓狼、小白龍有關,後期各捻首都和張樂行不親密,即便沒有投降清朝,也常常和他保持“安全距離”,比如太平天國起事前就和他認識的河南藍旗大捻首陳大喜,就一直和張樂行的侄子張宗禹遠遠呆在河南,不論張樂行怎麼催也不肯來救。

    話說李四一出賣張樂行後被賜名李勤邦,賞給六品翎頂,但仍然留在當地。此時太平天國天京被圍,原屬陳玉成部的西北太平軍陳得才、賴文光、藍成春、馬融和等部從陝西漢中回援,清軍僧格林沁、英瀚等部都趕赴湖北、河南一帶防堵,部分躲在河南的捻軍、主要是原屬張樂行的黃旗捻軍張敏行(綽號闖王,張樂行長兄)、張宗禹(綽號小洋娃、張閻王,後來西捻軍的首領)趁虛殺回皖北,一度重奪雉河集,並殺死了楊瑞英等投降清方的原藍旗捻首(配合張氏作戰的有原本藍旗趟主任乾之子任柱,即後來東捻軍領袖任化邦,任乾也追隨藍旗離開張樂行,並試圖投降清方,卻和張龍一起被其它藍旗捻首出賣,反倒遭清方殺害,因此和楊瑞英等人有仇)。

    李勤邦聽說張宗禹回來,自知不敵,就放棄寨圩西避。張宗禹等只待了十多天就應陳得才、賴文光之招西進匯合西北太平軍去了,李勤邦回到西陽集後聽說楊瑞英被殺,想起自己投降清朝是楊瑞英牽線(搭上牛師韓,牛師韓又搭上英瀚),又聽說張樂行嗣子張五孩在靈前發誓找自己報仇(張五孩是張敏行的兒子,張樂行父子死後僥倖逃脫,在雉河集一帶躲藏,張敏行、張宗禹殺回後才出頭,後來承襲了張樂行太平天國沃王的爵位,即後來西捻軍的幼沃王張禹爵),驚懼發瘋,不久暴卒。

    哦,答題的是陶短房,自問捻軍史這塊,國內健在者,比我強的應該不太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麥餅怎麼才能脆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