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言鋒語

    曾經有位數學老師跟我說:化學介於亦文亦理之間。說的有點道理! 下面就說說基本概念與理論的學習。 一、記住基本定義 比方說專題一提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判斷依據是反應前後元素化合價發生變化。專題二再次提到氧化還原反應,指出其本質是原子間電子發生轉移。並且提出了氧化劑、還原劑、氧化反應、還原反應、氧化性、還原性……等概念,十分容易混淆。此時只要記住氧化劑、具有氧化性、發生還原反應就行。 另外,對定義不可採用讀文科的方式,一字不拉的進行背誦記憶,只要抓住關鍵詞就行。比如氣體摩爾體積,關鍵詞是標況、22.4升/摩爾。 二、展開必要的聯想 比方說溶液的配製:1、稱量一一用天秤;2、溶解一一用燒杯(注意與量杯的區別);3、轉移一一玻璃棒、容量瓶;4、定容一一膠頭滴管。(聯想一下蒸餾的過程及注意點) 三、自制圖表幫助記憶 比方說: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又由質子和中子構成,同一元素的原子質子數肯定相同,中子數則不一定。核數、同位素等概念就自然而然明白了。 ……

  • 2 # 魏先生聊教育

    這個問題之前回答過類似的!

    初高中是一樣的,基礎的知識學習沒有捷徑,就是識記+運用!

    捷徑和靈活運用,都是建立在基礎很好的基礎上的,如果基礎的都可以偷懶,知識框架都搭建不起來,學習能好那是不可能的!

    初高中的唯一區別就是,如果初中的知識掌握的不好,那初中的知識也需要再學習和鞏固!

    把之前的截圖分享給你,道理都是一樣的,回顧自己,學生時代實踐的就是高中!

  • 3 # 小表哥笑談化學

    就是明白這個名詞,讓後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基本上是理解表面。會用到題目中去,才是重點。高中知識,懂了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出來是另外一回事。這就是為啥。好多學生,上課跟著老師步子,都能懂,一到自己做,就不行了。

  • 4 # 陳州鬥文

    一、重視課本基礎知識 學好一門課程,首先要做到課前預習,課後複習,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參與。結合老師編寫的學案,認真預習,把難理解、看不懂的知識記錄下來,到課堂上仔細聽老師分析、講解;同時,同學們也要多做筆記,課後要先複習一遍課文再做作業,作業中遇到不會的方程式等問題時也要及時到課文中去查詢,然後再問老師。 二、改變觀念,進入有機中來 無機物一般是有陰離子和陽離子組成的,有機物主要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般含碳、氫,有的還含有氧、氮、硫、磷等元素。有機物分子中只存在原子或原子團,確定一種有機物一般包括①含有的官能團②碳原子的個數及其連線方式③氫原子。 例:某飽和一元醇0.16 g與足量的金屬鈉充分反應,產生56 ml H2(標況),該一元醇的蒸氣對氧氣的相對密度是1.0,求該醇的分子式。 分析:由“飽和一元醇”知分子中含有一個HO-,設分子式為CnH2n+1OH,又相對密度可求其摩爾質量,再求分子中的碳原子數,最後確定分子式:CH4O即甲醇。 三、深刻理解有機化學方程式 現在已知的有機物有3000多萬種,有機反應特別複雜,在不同的條件下發生不同的反應,且有機反應中的副反應特別多,所以對有機反應的全面理解是很重要的。全面認識一個有機反應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反應物的基本結構②反應條件③斷裂的舊化學鍵和生成的新的化學鍵④主要產物和次要產物。 如:CH3CH2OH CH2=CH2↑+H2O 這是實驗室製取乙醇的反應原理,發生消去反應,其基本結構是 ,在相鄰的兩個碳原子上去掉一個H原子和一個HO-,重新生成C=C和H2O,條件是濃硫酸做催化劑,加熱到170℃,如果是其他條件,產物就不是乙烯。推而廣之,其他的醇只要具有 的結構,在濃硫酸做催化劑,加熱條件下都能發生消去反應。如: (CH3)2COHCH2CH3發生消去反應生成(CH3)2C=CHCH3(主要產物)和CH2=C(CH3)CH2CH3(次要產物) 四、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 對於一個化學變化,按已知的反應方向理解了以後,還要將其變化特點逆向推理過來,這也是有機化學中常用的思維方法。如:含一個碳碳雙鍵的烯烴,經催化加氫後,生成 ,則原來的烯烴的結構簡式有幾種?(3種) 分析:烯烴加氫是在相鄰的兩個碳(C=C)上各加一個氫原子,逆向思維是在相鄰的兩個碳上各去掉一個氫原子就對應著原來的烯烴。其可能的結構簡式有: 五、空間結構和等效位置 有機物的立體結構是有機物的一個重要方面。如:CH4是正四面體結構,CH4中的4個氫原子是對稱的,也是等效的,當CH4(或-CH3)中的任意一個氫原子被Cl原子取代,生成的物質是一種而不是4(或3)種。認識有機物的空間結構瞭解其對稱特點,在討論有機物的共線、共面、一元氯代物等問題是很重要的。 總之,《有機化學》是化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有其自身的特點和性質,不同於無機化學,應用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有機化學》,掌握適當的學習方法,會給你的學習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十歲夫妻之間有什麼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