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檔案館
-
2 # 富元製作
首先曹操對漢獻帝在禮節上是最高待遇,有生之年一直對漢帝很尊敬,反之董卓很霸道粗魯。
其次曹操除了獨攬大權,並沒有做什麼大惡之事,到是讓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而董卓淫亂後宮,隨意誅殺大臣,肆意屠殺百姓,引得天怒人怨,民心失盡
-
3 # 魯江散人
東漢末年經過黃巾起義,各地借平亂為藉口都擁兵自重,漢室已經沒有什麼權威了。朝廷裡十常持和大將軍何進爭權奪利。本來擁有袁紹和曹操等少壯派軍人支援的何進已經快看到勝利的曙光了,偏偏聽信袁紹的餿主意,從外調兵來對付十常持。結果十常持提前動手殺了何進,董卓大軍也進入洛陽,董卓一來就為了樹立權威要廢立天子。你董卓沒有霍光的才幹和志向憑什麼廢立天子,群臣都反對,董卓就大開殺戒,那時漢朝股肱之臣還有不少,董卓立馬成了 人人喊打的奸臣。董卓一入京的舉動暴露了他想篡位的心思,在漢朝道統還在的情況下成了人民的公敵。
在曹操號招下,各地諸侯討閥董卓,董卓呆不下去了,就火燒洛陽,挖掘東漢皇帝的帝陵,搶奪長安士族官員的財物,把全天下的人都得罪了,成了皇族,士族,地主,官員們的死敵。董卓內部也是不穩,以呂布為首的後入派和嫡系西涼派內鬥不止,董卓作死到這程度,下場可想而知。
曹操字孟德,在滅黃巾起義中立下了無數功勞。年輕的曹操絕對是能為大漢拋頭顱灑熱血的愛國青年,敢冒生命危險刺殺董卓,事敗後又號詔天下諸侯討董。後來又接天子來許都,雖說挾天子以令諸侯。但那時的天子已經沒有多少人尊敬了,最多給自己討閥其他諸侯安上正義之名,像袁紹當時就不想接獻帝去他那裡。
後來雖然獻帝,董承和伏莞密謀殺曹操奪權,但曹操也只是殺了董承伏莞和伏皇后等人,對獻帝沒有為難。還把自己三個女兒都嫁給了獻帝。曹操骨子裡就是想當漢臣,雖然後來行了王霸之事,但他只是想當像霍光一樣的權臣,在他看來,當上魏王加九錫已經做的比霍光還要好了,他對漢臣這個身份是很留戀的。曹操的手下也是鐵板一塊,軍權全在本家掌握之中,沒有內患。
董卓和曹操兩個人目地不同,結局也不同,董卓是想代漢而立,引起公怒,曹操只不過是想做和霍光一樣的權臣,根本就沒有想過取代漢朝。
-
4 # 夏雨風
董卓是霸道總裁,曹操是恩威並重。
董卓搞家族制,連謀士也是憑女婿,大將也是乾兒子。
曹操重人才,拔樂進於行伍,招張遼於俘營,恩結於關羽,威逼于徐庶。人才濟濟,戰將如雲,謀士如雨。
董卓花天酒地,沒有政治抱負,被王允連環計搞得暈頭轉向,與呂布父子反目,死於非命。
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能謀善斷,橫掃群雄,統一北方。
董卓是萬人不齒的狗熊,曹操是一代梟雄。
-
5 # 如夜空空
首先 三國演義說到底還是以三國志為重要參考的
三國志裡說曹操那時候朝中穩定,他總不能瞎編吧?
那為什麼當時朝中穩定呢?因為史實中的曹操是一個英雄(宋代後被刻畫成現在的樣子的...當時政治需要),平定了中原的戰亂和邊境外族的入侵,穩定了農事與經濟的發展,讓社會各階層(百姓 士族 寒門)都能小日子過好過活,所以沒有反他的大潮,董承劉備那些活動實際上是皇族與曹操的政治爭權,但他們為什麼沒爭過曹操呢?因為曹操掌握了軍權,也就是國家第一生殺大權——曹操自己也清楚,如果放下了軍權,他自己就要被玩完了。在政治鬥爭中,軍權是相當重要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最後大家幫著曹丕自立了——中原大地沒人爭得過他呀,他老子留給他的遺產太堅實了,漢獻帝那時候還有誰聽他的?
董卓呢?他當時的局勢,就是一種恐怖統治,人人自危,日子都過不下去,不反他反誰?
-
6 # 老李一哥一g
1董卓是咎由自取吧!貪財好色,而且還殘暴,哪有個什麼帝王之象,對吧?典型的反派角色!臉上寫的都是你來打我呀,你來打我呀,你來打我呀!我有乾兒子,我有乾兒子,結果,他的乾兒子把他幹掉了,呂布!董卓起兵,他的名義是清君側。
而這個傢伙被殺,確是叛逆,以討逆的名義幹掉他。這個差別很大啊,清君側只是說你是個奸臣,對吧?還是忠於漢室的。忠於漢室。而討逆就不同了,討逆就是你完全就是大逆不道。你是想推翻朝廷。
曹操那就不同了啊,曹操和那個歷史上那個王莽了,有的一拼。王莽,如果最後不篡位奪權,那完全就是一個完人,忠誠啊,忠誠大忠誠啊!
先是形勢!漢末的形勢已經到了,這個離析的這個階段。軍閥啊,這個軍閥割據已經形成。
整個漢朝,常被兩股勢力操縱,一個是外戚,一個是太監。
曹操可不是小門小戶啊,曹操是望族啊,他是太監這一派的,也就是說常侍這一派的。
他說話是有底氣的啊!在當時來說也絕對是紈絝子弟啊!很起範兒啊!
三國裡面,我們說真正是白手起家的,就是劉備。
曹操的戰略意圖是埋藏的很深的啊,直到去世,他都是漢相,埋埋藏的很深,雖然後來有點小膨脹啊,賜九錫,但是那個時候他已經完全掌控了啊!,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有沒廢帝!
到了曹操為漢相的時候了,這時候天下大勢,已經很明朗了,漢,肯定會被一方諸侯取而代之,這時候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這成了一個天下人的共識了。
董卓的時候,這個形勢還是不太明朗!
-
7 # 能臣武將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西涼豪強董卓奉旨帶兵進京。可以說這是典型“引狼入室”。他廢帝立幼,大權獨攬。後十八路諸侯伐董卓,董卓兵敗被殺。天子漢獻帝流落民間。曹操從洛陽迎獻帝到老巢許昌,開啟“攜天子以令諸侯”時代。同樣是把持天子,董卓和曹操結局咋相差那麼大。我覺得有以下七點:
一、性格差別:董卓豪橫,做事簡單粗暴思想上放肆,夜宿皇宮,為所欲為。土匪氣重;曹操虛偽奸詐,做事周全,禮賢下士,政治家氣足。頭腦簡單人對深謀遠慮人高下立判。
二、對待天子和大臣方面,董卓對天子毫無尊重,先是換皇帝,後來是想自己當皇帝。士大夫都知道漢朝氣數已盡,但誰都不去捅破那層窗戶紙,比如像袁術一稱帝,人人得而誅之。董卓對大臣是想打就打想殺就殺,弄得怨聲載道,敢怒不敢言。根基不穩;曹操,對漢獻帝及漢朝老臣比較客氣,禮節上尊重,沒有大的出格行為。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四、董卓不注意自我發展,以為掌握了漢天子和朝臣就可以了,裹足不前,不修內功不擴充勢力。曹操注意屯田,整頓軍紀,愛護民眾,同時積極擴軍備戰.
五、董卓不會充分利用漢獻帝價值,把他當累贅;曹操充分利用好漢獻帝這張王牌,利用當時人忠君愛國的思想,動不動用天子名義發詔,名正言順。
六、董卓不注重個人形象塑造,沒人格魅力,不但外面新鮮血液輸不進,自身內部也思想不統一,離心離德。曹操非常注意塑造個人形象,樹立好的口碑,引無數人才紛紛來投,為他所用。
七、偶然事件;董卓用金錢高官收個反覆無常的暴徒呂布做義子,因為一個女人翻臉,被外人設計被義子殺死,義子不義。還是那句話,啥人帶啥人。曹操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他和張繡一戰被手下大將典韋死命保護,典韋身中數箭死亡,曹操死裡逃生。
【董卓】劇照
【曹操】劇照
-
8 # 風雲166368429
時勢造英雄,而英雄也只能順勢而為才能成為所謂的英雄。董卓奉詔進京而稱太師廢立皇帝。也是順勢而已。董卓作為邊防將領,雖然也在中央政府呆過(這也是何進為什麼調董卓)。中央政府的官員還是看不上他的。三公九卿都在那輪的著,一個地方將領領導中央事物。董卓搞廢立皇帝只要是為自己樹立威信,而中央高官為了和宦官爭權搞得都城大亂,也給了董卓專政的理由。一開始董卓還是想和他們合作的,也有一些高官選擇了合作,主要人物如皇甫嵩,蔡邕。但漢室經過黃巾之亂,地方軍閥已經顯現。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明顯下降,甚至也只是名義上聽從而已。當然一些高官天真的認為只要打倒董卓就可以恢復原有秩序,所以王允為代表的就把董卓幹掉了。可董卓死後王允也很快就被殺。更是群雄逐鹿正的開始。如果王允知道這個結果他肯定不會做了。曹操迎獻帝不管他初衷是什麼,可以肯定的是當時曹操內部是和諧統一的。曹操在和獻帝帶來的皇帝勢力清除後才真正擴大了他的政治影響。獻帝曾說過。自己在董卓處的待遇是最好的(實際上董卓控制中央也就是因為皇帝的嫡系勢力支援的)。曹操和董卓的結果不同也就是因為當時局勢不同而已。當然也不能排除個人能力,但個人能力是次要的。
-
9 # 英俊的壞蛋
曹操和董卓做的事情沒有本質區別,只是曹操作的更有目的和更有策略罷了。
1,同樣控制皇帝。董卓立新皇帝,殺舊皇帝,撕破臉強作惡人。曹操殺皇后和董妃,讓自己的女兒做皇后,還留著遮羞布。
2,同樣控制朝廷。董卓殺大臣立威,卻依舊留用王允等大量的舊大臣,這些大臣根本不服,策劃推翻董卓。曹操也殺些大臣,把舊大臣用虛職架空,破格提拔荀彧等人才執政,至少會有知遇之恩。而且曹操知人善用,得到想做官的讀書人的好感。
3,同樣拉攏貴戚和名士。董卓把反對他的袁紹等幾十個名人封為地方的太守刺史,希望他們因此感激自己,結果完全失望,反而讓反對者獲得合法地盤,實力壯大。曹操分封都是虛的,要麼封官不給地(劉備的豫州牧),要麼挑撥離間(把劉備控制的長沙封給孫權的大將程普)。
4,同樣擁兵招降納叛。董卓放任手下將領把軍隊私有化,形成大小派系。和呂布搞噁心的父子游戲,還為女人反目。曹操的軍隊,將是將,兵是兵,沒有明顯派系,以曹和夏侯親戚夥為核心,但也不會排擠其他將領,對降將用人不疑,不吝惜賞賜。
5,同樣聚斂財富另立中央。董卓帶著財寶和美女跑去楣鄔躲起來過小日子,外面丟給朝臣和將領們胡鬧。曹操自封魏王,在鄴城建立自己的王宮,卻仔細遙控著許都的一切軍政。
-
10 # 文友南山竹
東漢末年諸侯紛爭四起,董卓和曹操都曾“挾天子”,但最後結果截然不同。這主要是因為:
一,曹操奪取朝廷兵權後,仍打著擁護漢室皇上的旗號,並沒有急於篡位當皇上。曹操封自己為丞相代皇帝攝政。並借皇上的名義廣羅天下名臣賢士,收為己用。不僅擴充了軍備,還得了個匡扶漢庭、禮賢下士的美名;董卓就不同了。董卓進京後便有了做皇帝的念頭。先是廢帝立新,選了個年僅8歲的孩子做皇帝。有違人心,政治目的過於明顯,取而代之的險惡用心昭然若揭。天下諸侯便有了“清君側,除奸邪”的理由。不得人心,自然沒有好下場。
二,曹操以天子令削弱各個地方政權的兵備力量。對那些不聽話的諸侯,便打著天子的旗號群起而攻之。曹操治軍有方,軍紀嚴明,軍士戰鬥力明顯增強,從當初的十八路諸侯,一步步砍殺的僅剩魏蜀吳三國。可以說曹操挾天子令諸侯非常成功;而董卓無遠見卓識,得罪了皇室、大臣、謀臣和知識分子們,甚至還得罪了土豪鄉紳以及貧民百姓。面對十八路諸侯的進攻束手無策,治軍無方,甚至令軍士們大肆搶奪民間財務三天三夜,最後一把大火燒了洛陽城。為籌措軍餉,把皇家的墓地翻了個遍。軍隊所到之處如蝗蟲過境,人財物食無一倖免。這樣的軍隊作戰不失敗都難!
三,曹操會包裝自己,會利用天子。雖然漢獻帝形同虛設,但曹操一直把他保留著,極力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忠臣”的形象。雖然曹操做夢都想有君臨天下的那一刻,但他深知時機不成熟,只能把自已包裝成忠君愛國者。雖然性格多疑,但足智多謀,唯才是舉,知人善任;董卓性情暴虐,朝中大臣稍有不慎,便遭殺身之禍。好色亂倫,荒淫過度,董卓常年留宿後宮,上至公主下至宮女,稍有姿色的女子都難逃其魔掌。在用人上也很失敗,最後被幹兒子呂布斬殺。“吾兒奉先何在?”成為千古笑談。
總之,董卓和曹操不是一路人,儘管同樣“挾天子”,但結果是不同的。
-
11 # 別渉世鈦深
董卓;有勇無謀,而且殘暴昏庸,不會居安思危,得小利不思遠謀,董卓的謀士李汜和李傕多次提醒為司徒的反間計,不宜飯飽淫私慾,被司徒獻貂蟬的“美人計”“反間計”在董卓和呂布之間來回施展,兩人被耍得團團轉後董和呂反目成仇,最後被呂布義子所殺!
曹操:文韜武略,足智多謀,有遠略,會安邦治國,會理朝政,心中有藍圖,在三國裡面曹操幾乎沒有對任何女子所動情,唯有大喬小喬雙姐妹有愛慕情節,所以寫了孔雀臺詞,個人覺得曹操對治國和打戰分得很清楚,對於感情用的份量很少!所以兩者之間不是一個級別!就像一個青銅一個王者,多是在一個局裡面!
-
12 # 清山雅舍
前言
以題主的意思應該是想問董卓和曹操同樣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為什麼董卓的下場非常淒涼,而曹操卻能夠成就一番大業。我覺得這是因為二人的政治能力和軍事能力不同的緣故。
△董卓劇照
曹操與董卓大不相同1、政治能力上差距明顯
自大將軍何進招董卓入京之後,董卓就沒有實行過一天的善政,而是縱容自己的部下劫掠淫樂,毫無約束,搞得百姓民不聊生。這樣的行為源自董卓軍沒有一個明確的政治目標,董卓只知道中央奪權,但是在奪權之後卻是極為腐敗奢侈,沒有一個長期的奮鬥目標。董卓雖然可以攜天子以令諸侯,但是由於他的道行逆施,既得不了民心,又得不到士人的支援,因而這樣的政權如無源之水,無根之木,是沒有辦法長久穩固生存的。
而反觀曹操,他從最開始就定下了爭奪天下的,每佔領一塊新的領地都會按照長遠穩定的方式去施政,一方面穩定民心,一方面拉攏當地士族。所以曹操陣營中的人才會受到越來越多的底層支援,更有越來越多的高階人才被吸引而加入其中,比如像荀彧、荀攸、程昱、鍾繇等等。
△曹操劇照
二者相比之下,一個穩紮穩打,逐漸壯大;另一個卻竭澤而漁,暴行累累。時間一長,自然一個蒸蒸日上,另一個則政治基礎毀壞殆盡,只得灰溜溜地逃回家鄉。
2、軍事能力強弱互換
原本在軍事上董卓是有優勢的,畢竟他所率領的西涼軍是常年征戰於邊疆的邊軍,戰爭經驗豐富。而曹操最開始起兵時,實力弱小,隊伍戰爭經驗也少,所以這一時期肯定是董卓在軍事上實力佔優。
但是隨著董卓的西涼軍入洛以後,從上到下放縱無度,日漸鬆弛,戰力也跟著急劇下滑。而曹操軍反而在接連的擴張戰爭中,逐漸磨鍊了將領,提升了士兵戰力,成為了一隻強軍。
所以,雖然曹操在追趕董卓時兵敗,但那是剛開始創業的時期,這並不代表後來的曹魏軍隊戰鬥力差。後來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曹軍的戰力已經超過了董卓當年的西涼軍。何況,曹操還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董卓若是與後來的曹操打一仗,恐怕也只有閉關不出的份兒。
結語綜上所述,曹操和董卓同樣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曹操不管是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做得英明得當,為天下震服。而董卓所作所為,實在毫無水準,如下山土匪,雖得意一時,但終歸是為世人所唾棄。
-
13 # 黎正曦
董卓與曹操不是一個層次的人,綜合素質要甩出董卓好幾條街。曹操智勇雙全,知人善任,手下能人眾多。董卓則連一個王允都擺不平,連一個呂布都拴不住,最後死於二人之手。
-
14 # 知常容
一、董卓面臨的朝廷
董卓進京是一場意外,他根本沒有想到何進會死,他也根本沒有想到自己有機會竊取東漢的最高權柄。在何進死後,他看到機會忽然生出了這樣的心。從準備的程度上來說,他是十分不充分的。
這就好比東漢朝廷忽然出現了一個陌生人,這個陌生人對著東漢朝廷指手畫腳。這幫世家大族當然很不爽了,問題是人家有兵在手,打不過。
所以這個朝廷被迫成為董卓的。
董卓在朝廷有根基嗎?沒有,所以他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收買人心,他開始大力提拔士族。
東漢有一個大問題,那就是世家大族對寒族的態度只有一個:看不起。
這麼政壇的老油條,表面上配合董卓,實際上是暗中玩董卓。關東十八路諸侯都是董卓封賞出去的。
董卓見玩不過他們,一把火燒了洛陽,帶著他們去長安。他的目的自然想打造一個親自己的朝廷,不過手段是十分毒辣。
如果站在董卓的角度來說,他似乎除了殺戮還真的沒有第二種選擇,因為不這樣,世家大族就會吃了他。
最後還是敗在王允手中,身死命消。
二、曹操面臨的朝廷董卓是作為一個外來者突然闖入朝廷,這就好比有人進了你家,然後讓你聽他的,你肯定要想辦法搶回來。曹操不一樣,整個地盤都是自己一刀一槍打下來的,兵是自己的,官員大部分是自己的人。
漢獻帝帶的那幫人經過李傕等人的摧殘也毀的差不多了,餓過,挖過野菜,當年那顆高高在上的心早被磨平好多了。這好比是一群流浪的人忽然見到有人給吃的,自然也心懷感激。
所以心態上是不一樣的。
曹操還控制著整個軍隊,當時天下混亂,他們除了依靠曹操別無選擇,因為袁紹當時想著自立呢。不過後來袁紹發現漢獻帝也是奇貨可居,不過那時太遲了,曹操不讓了。
曹操在整個過程中也做的挺好的,沒有以殺止殺,反而表現十分忠誠,特別在曹司空的任上的時候。
當時所有人都認為曹操是振興東漢的希望所在,所以大家很配合。
不過等後來發現曹操是狼子野心,那是好多年之後。這麼多年,足夠曹操準備和滲透了。
從時間的角度看,留給董卓的時間並不多,但是留給曹操的時間越很多。這就是為什麼曹操可以,董卓不可以的原因。
-
15 # 考古軼事
董卓和曹操結局的差異關鍵在於時機不同。
董卓入京是受當時的大將軍何進之邀,主要是為了解決宮中宦官把控皇帝的局面,誰知中途事發,十常侍先發制人,將何進誘騙至宮中謀殺,董卓入京後,也是大開殺戒,雖說清楚了宦官的毒瘤,卻開始了挾天子令諸侯的把戲,漢帝真是剛脫狼穴,又入虎口。
雖當時漢室衰危,且賊兵四起,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官吏仍以漢室為正統,積極剿匪,維護地方安定,尚未形成格局之勢,此時董卓就袒露要挾天子,位及九五的野心,自然會被天下所不容,況且當時的地方實力派又怎肯居於董卓之下。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才真正拉開了東漢末年混戰的大幕,董卓挾天子逃離洛陽的事件,使得大漢王朝最後的遮羞布被撤掉,地方實力派開始成為時代的主角。
再說曹操,曹操在迎回天子後,迅速的平定了北方,同時各方諸侯也在攻伐之中逐漸掉隊,形成了區域的一統。即便此時,曹操也仍以漢帝為旗,不敢越雷池一步,實是顧忌天下道統之大忌。
到曹丕廢漢帝自立,天下三分的局勢已定,漢室餘輝已經蕩然無存,但仍有荀彧這樣追隨曹操多年的老臣來為正統奔走呼號,可見時人道統思想之固。
如若曹操在最初也像董卓一樣野心畢現,估計也不會有後來的故事紛爭了
-
16 # 白龍赤子
前言
曹操和董卓,他們都是東漢末年崛起的新興勢力,影響了漢末三國以來的政治走向。漢末剛亂的時候,董卓的實力要強於曹操,因為他在西北地區有著巨大的武力靠山,那就是讓東漢後期統治者格外頭疼的羌人勢力,而此時的曹操的力量還很弱小。他們兩人也有著相同之處,那就是在漢末大亂中控制了當時的皇帝,即“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結果卻完全不同,董卓被“十八路諸侯”所征討,而曹操卻成為了魏武帝,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究竟是什麼原因呢?下面我將詳細介紹:
背景介紹公元前202年,劉邦透過“楚漢戰爭”打敗項羽之後,建立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的西漢王朝。西漢帝國經歷了漢武帝劉恆、漢文帝劉徹等政治家的奮鬥後,國力達到了強盛,中間雖有插曲,帝國行政體系執行一直良好。短暫的王莽篡權後,國家的最高統治權又落到劉氏的手中,漢光武帝劉秀於公元25年建立了東漢,初期出現了繁榮的盛況,中後期經歷了宦官干政、外戚專權的現象。但總的來看,國家的政權名義上始終被劉氏所控制,專權的梁冀等人再怎麼厲害,也只是依附於劉氏政權之上的毒瘤。
董卓而董卓就不一樣了,他於公元189年進京後根本就無視劉氏的天下,認為自己手裡有強大的武力,所以自己就是這個時代最強的人,接著對他不利的事情就發生了。頓時,董卓一下就站在了輿論的至高點上,成為了“叛逆”“謀反”的代名詞。
實際上,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不管哪一家諸侯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考慮的,其實大家都沒有將劉氏的權威性放在眼裡,可是大家都只是心裡想,而沒有像董卓這樣明顯的做出來。當然“黃巾軍”的起義又與諸侯有著不同。
俗話說:“槍打出頭鳥”,董卓成為了第一個脅迫當朝天子的諸侯,不管是各路諸侯出於公心還是私心,當然要對董卓進行嚴厲的打擊。
曹操再來談談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開始於建安元年(196),這一年漢獻帝被曹操接到了許昌。這時,曹操的部下毛玠提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主張,得到了曹操的讚賞和同意。
首先,曹操對漢獻帝劉協的態度不同於董卓,雖然都是脅迫,但是曹操表現的更加禮貌一些,而董卓就顯得粗暴無禮了。這種態度雖然只是表面的,但卻為曹操贏得不少為曹操說話的人,而不是董卓。
其次,此時的東漢王朝已經徹底沒有對全國的統治力,哪怕是名義上的統治也很微弱,此時已經是真正意義上群雄逐鹿的時代了,袁紹、袁術、曹操、劉表等勢力已經有了自己強大的政治勢力。所以和董卓遭受“槍打出頭鳥”的年代已經不一樣了,要打的話,應當有多鳥要打,或許根本就打不過來。
需要指出的是,董卓和曹操所處的時代有著明顯差異的同時,雙方的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用“事後諸葛亮”的視角來看,曹操是那個時代最傑出的政治家,連諸葛亮都難以望其項背,別說三四流政治人物的董卓了,個人能力決定了雙方不同的結果。
結語時代是思想家產生和成長的最主要土壤。在我看來,這樣的話也照樣適用於政治人物的董卓和曹操,董卓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劉氏統治在名義上依然具有很大權威性的時代,而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時劉氏的統治絲毫沒有了權威。再加上此時的軍閥都已經預設自己的統治擁有了高度的合法性,所以曹操的行為也就不值得他們注意了。最後,曹操和董卓本身就不是一個檔次的人,直白地說,曹操能辦的事兒董卓辦不了。
-
17 # 方圓論壇
同樣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何董卓和曹操的下場卻完全不同呢?這就不得不說董卓和曹操所處的時機和兩人的具體手段了。董卓進京亂漢時期,當時的漢朝還沒有奔潰,雖然以何進為首的外戚和宦官集團斗的你死我活。但從本質上講,漢朝政權依舊穩定,也並沒有爆發什麼動亂。漢朝的動亂正是因為董卓入朝主政才開始的。而且董卓在掌權之後,先是為了確立自己的絕對權威地位廢除了少帝劉辯,這就明顯是造反專權的行為。所以董卓也召來了更多的非議。之後董卓又是淫亂後宮,又是肆意屠殺大臣。這就使得董卓成為了一個赤裸裸的奸臣。
雖然當時董卓掌握著漢獻帝劉協。但他做的事情太過分了,也授人以柄。所以天下群雄才會打起誅滅董卓,匡扶漢室的旗號組織了關東聯軍討董。可以說董卓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本身董卓掌握了漢獻帝就等於掌握了絕對的主動權。但董卓的為所欲為可以說一步步的把天下群雄給逼著走上了和董卓對抗的道路。由此可見董卓先是專權的時機不對,成為了公敵,畢竟當時漢室還是深入人心的。另一方面董卓政治手段又不高明,盟友沒拉攏幾個,反倒是把所有人都給逼到了對立面上。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期情況就大不相同了。首先,漢室當時經歷了董卓亂政以及李郭之亂後。漢室的威望降到了歷史上最低點。經歷了多次動亂之後,諸侯們的野心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催化。從關東聯軍討董失敗就可以看出,天下諸侯當時已經不關係漢獻帝,他們更關心的是自己能夠爭奪到多大的地盤,多少的利益。漢獻帝是死是活,相反他們卻並不在意。這個時候漢獻帝的存在感降到了歷史最低點,曹操正是這個時候發現了漢獻帝的利用價值。也因此曹操成功的迎奉了漢獻帝,他不僅沒有受到指責,相反還受到不少漢室忠臣到好感。
再從曹操傀儡漢獻帝的手段來看,雖然曹操內心之中根本不把漢獻帝當作一回事,但曹操表面功夫做的十分到位,給足了漢獻帝面子,從哪裡看都不認為是曹操傀儡了漢獻帝,雖然漢獻帝身邊佈滿了曹操的密探,而且漢獻帝和那些忠於漢室的臣子們都知道曹操也不是一個好人。但沒辦法,曹操的表面功夫做到位了,事實勝於雄辯嘛。再加上當時各諸侯之間實際上早就各自都有不臣之心了,漢獻帝被大家視為一個工具而已。自然也沒有人再替漢獻帝賣命和曹操死磕了。再說曹操掌握了漢獻帝就等於掌握了輿論,這也是沒有諸侯願意主動招惹曹操的原因。畢竟名聲敗壞了一切就都完蛋了。
兩相對比我們可以看出,董卓的政治手段遠遠不如曹操,再加上他專權的時機又不如曹操時期具有優勢。所以悲慘收場也不奇怪。哪怕把曹操放到董卓的位置上,曹操也得照樣完蛋。畢竟大環境的影響還是很致命的。
-
18 # 凝沙學史
三國時期,董卓和曹操同樣“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兩人的結局截然不同。董卓入京後,招來了天下諸侯的討伐,最後被呂布殺死。而曹操挾天子之威,廣招人才,平定了各方割據諸侯,最終統一了北方,成就了帝王霸業。
為何董卓和曹操都做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同樣的事,卻有著不同的結局?其實,有以下幾個原因。
“挾天子”時機不同在董卓入京時,朝內只是宦官作亂,漢室雖然危險,但還不至於滅亡。雖然,許多人對腐敗的朝庭不滿,但是,當時的各路諸侯和朝內大臣,還是全心擁護漢室及皇帝。因此,董卓入京沒多久,便有十八路諸侯集體討伐董卓。
而曹操接手天子時,當時天下已大亂,董卓雖死,但是,其部下仍然到處作亂,漢室岌岌可危。而各路諸侯趁機到處爭奪地盤,擴大實力,根本無暇顧及天子及朝庭。因此,曹操迎取天子時,已經無人在意,更沒有出現諸侯討伐。
“令諸侯”做法不同董卓入京勤王后,立即廢舊帝,立新帝,立威亂殺大臣,其做法不但拙劣,而且急躁!董卓急於求成,而且缺乏戰略眼光,得罪了大臣及諸侯後,在自己實力不夠強大的情況下,悍然與各路諸侯對戰,最終,把自己陷入不利。正因為董卓“令諸侯”做法拙劣急躁, 加之愚不可及的戰略,一盤好棋打成爛棋,更別說要成就大業了!
反觀曹操,可謂老謀深算,至死都未稱帝,卻“令諸侯”四處打擊異己,最終平定北方。曹操以天子之名東征西討擴大地盤及勢力,北滅袁紹,東征呂布,遠伐烏桓,西取關中,步步為營,最終消滅了北方各諸侯,平定了北方。
對於呂布,用法不同董卓最失敗的事是用人不當,當時重用了戰神呂布,但最終也是死在呂布手上。三國中,呂布雖然勇猛,但是,忠誠度太低,幾乎是那種有奶便是孃的人,因此,呂布先後殺了丁原和董卓。
同樣,對於呂布曹操的做法就高明多了,呂布戰敗後被俘,曹操只是猶豫了一下,最終殺了呂布。因為,曹操雖然愛才,但是更加惜命,曹操自己心裡也擔心,萬一駕馭不了呂布,那麼呂布反叛後可以輕鬆殺了自己。
總之,董卓和曹操“挾天子”時機不同,“令諸侯”做法不同,以及對呂布的不同用法,最終導致兩人結局不一樣。
-
19 # 畫視界
董卓是一個靠機運的爆發戶,曹操是一個靠實幹起家的經營者!
-
20 # 仁和女神我可以大海
董卓是個莽夫,只知道享樂而不知道籠絡人心,最後被呂布背叛,曹操責有勇有謀,乃一代梟雄,結局肯定不一樣
回覆列表
我是真君,我來回答。
東漢末年諸侯紛爭四起,劉氏江山岌岌可危,當時的皇帝如同傀儡,像一個皮球一樣被各個諸侯們爭來搶去。皇帝雖無實權,但卻是皇權的象徵,有了他就等同於有了號令天下的令箭。“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一門藝術,不是人人都能玩的溜。曹操和董卓都曾“挾天子”,為什麼只有曹操笑到了最後?
我們先來看一下曹操,曹操被稱作當世奸雄,當真是一點都不為過。他深知挾天子易,令諸侯難的路數,所以在“令諸侯”這個問題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並且深思熟慮後製定了“曹氏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上位。曹操出身官宦世家,說白一點就是他的祖上是個太監,相比根正苗紅的袁紹、袁術等人,曹操的出身非常的低微。在奪得了朝廷的兵權後,做什麼官職還不是自己的說了算?於是曹操便自封為丞相代皇帝攝政。並借皇帝的名義廣羅天下名臣賢士,收為己用。這樣不僅能擴充軍備,同樣也落得個匡扶漢庭、禮賢下士的美名。
第二步:削藩。削弱各個地方政權的兵備力量,這一點曹操最為拿手。什麼借刀殺人、圍魏救趙、暗渡陳倉、瞞天過海,曹操把老祖宗留下的三十六玩的非常溜。對於那些不聽話的諸侯,便打著天子的旗號群起而攻之。從當初的十八路諸侯,一步步砍殺的僅剩魏蜀吳三國。
第三步:包裝。曹操極力把自己營造成一個“忠臣”的形象,雖然漢獻帝形同虛設,但是曹操一直把他保留著,絕不會輕易地廢掉他。雖然曹操做夢都想有君臨天下的那一日,但是他深知時機尚不成熟。只能在朝中扮演一位忠君愛國人士,只有“令諸侯”大業完成,皇帝夢自然水到渠成。
下面再來看看董卓是如此操作的?相較於曹操的三步走戰略的規劃,董卓完全是亂打一通,做事毫無章法可言。從以三點看董卓的結局已然註定。
第一,董卓進京後便有了做皇帝的念頭,但是當時的皇帝劉辨已然成年,董卓覺得其難以控制,於是便廢帝立新。選了一個年僅8歲的娃娃做了皇帝。這一舉動讓董卓在社會輿論上落得了下風。要知道大臣將領提出廢帝立新,其政治目的太過於明顯,別人都不是傻子,雖然“挾天子”但是卻難以“令諸侯”。此做法更是給天下諸侯們“清君側,出奸邪”的理由,於是曹操、袁紹、孫堅等十八路諸侯名正言順的打著救國旗號紛紛征討董卓,讓他成為了眾矢之的。
第二,董卓性情暴虐,朝中大臣稍有不慎,便遭殺身之禍。以至於人人言董卓而色變,當時很多知識分子都紛紛出逃避難,人才的流失也加速了董卓的敗亡。董卓好色常年留宿後宮,上至公主下至宮女,稍有姿色的女子都難逃其魔掌。由此看來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做得非常的失敗。
第三,董卓得罪了皇室、大臣、謀臣、知識分子,甚至還得罪了土豪鄉紳以及貧民百姓。董卓為了避十八路諸侯鋒芒,令軍們大肆搶奪民間財物三天三夜,最後一把大火燒了洛陽城。同時為了籌措軍餉,還把當時皇家的墓地挨個翻了遍。軍隊所到之處如蝗蟲過境,人財物食皆無一倖免。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董卓真真的讓自己成為了孤家寡人。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當皇帝,誠然曹操和董卓都想當皇帝,但是後者表露的太過於明顯,把“天子夢”赤裸裸的展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