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建設踐行者
-
2 # 莊藝SY
各位攝友,大家好!今天再來聊聊一下風光攝影的話題,有些攝友說這個話題有得聊嗎?我個人認為那肯定有得聊了。
一,我們來談談一下什麼叫做風光攝影,風光攝影,是以展現自然風光之美為主要創作題材的攝影作品。比如自然景色、城市建築攝影等。
二,拍攝風光攝影的最佳時段
風光攝影的最佳時間一般是早上9點~10點左右,當然如果拍攝晨曦或者晚霞就另當別論了。
三,風光攝影以什麼為主
風光攝影以構圖為主,注意焦距的選擇要兼顧前景、中景和遠影、並用色彩或色調來表現想要的畫面構圖。
四,風光攝影需要帶什麼距焦鏡頭
1,看看我們要用什麼的相機,同樣是佳能或尼康品牌,由於感應器晶片的規格不同,所以鏡頭的焦距差別很大,需要看你的機器。
2,使大面積的風景還是風景中的小品,抑或是遠處的景物,各不相同,也不能一概而論。
3,是否能夠承擔遠距離揹負的壓力和重力。儘量多帶鏡頭,只要能夠背得動,各有各湧出,特別是很難去一次的地方,想要拍出好照片,必須要適當的鏡頭,那種所謂一鏡走天下,拍攝效果往往會打折扣,所以還是好鏡頭時好片子的保證。風光攝影顯然是外出,注意自己的能手能力。
五,風光攝影的基本要點
1.善於引入前景
很多人在拍風光題材時,總是想不通為什麼自己拍的照片曝光、畫面清晰度等等都沒有問題。但是照片看起來就是很平淡,不出彩。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大多是因為前景和背景搭配不當。
2.注意天空細節
喜歡風光攝影的人基本上都不太喜歡天藍藍的,因為這樣的天空沒有細節,沒有中心,把它加到畫面中只會起到反作用。喜歡拍風光的人喜歡天空呈現出各式各樣的形態、紋理、亮度、色彩等等,這樣豐富的天空加上地面的景色才是一張好風光照。
3.嘗試放大景深
新手都喜歡使用大光圈進行拍攝,拍出那種背景模糊,主體清晰的淺景深照片,這在拍攝靜物、人像等題材是可以的。但是拍風光不行,拍風光需要整個畫面都是清晰的,也就是深景深。
4.努力尋找線條
在風光題材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如何引導觀眾看到畫面的視覺中心。想要達到這一效果的方法很多,但是最直接有效的是利用線條。
畫面中的線條不一定要是實物,它可以是畫面中的物體隨機組成的,也可以是攝影師自己製造出來的。如果畫面中有了線條,那麼就可以引導觀眾的視線,讓照片變得更加立體、生動。
5.把握”黃金“時刻
一直以來我都會給大家說要抓住黃金時刻進行拍照,而黃金時刻就是指日出後一小時、日落前一小時;這個時段的光線柔和、色彩豐富,最適合拍照。但是也不能只在這段時間拍照,需要多加考量,尋找畫面的黃金拍攝時刻。
5.善於利用長焦
我以前給大家講過,每個焦段都有適合自己的風光構圖,就看你能不能把它的優勢發揮出來了。這裡重點說一長焦鏡頭,因為長焦鏡頭不僅可以拉近視野,還會出現一些限制。比如:無法自如選擇前景等等。另外,大家要很熟悉長焦鏡頭的優勢:比如:拉近視野,壓縮空間等等。在使用就要揚長避短,發揮出長焦鏡頭該有的優勢
-
3 # 天堂攝者
攝影是講究實踐的而不是寫文章。文章寫的再華麗和攝影也沒有太大的關係吧。在攝影理論學紮實了以後,再多看看名家的作品,這樣一定會有所提高的。
-
4 # 晨言2020
我個人認為:只有滿足兩點就會把照片照好。一個是相機(器材);一個是技術技巧(經驗)。器材要有經濟實力的支撐,而技術技巧要有智慧和長時間的磨練總結、不斷的向成功人士請教觀摩,吸收學習名家實踐成功的收穫體會。要動腦,不要總是在同一個地方——跌倒!
-
5 # 洛陽劉曉光
我覺得,風光攝影有的聊,只是我們過少過窄的拍攝經驗,與學識、審美、認知不相匹配。要聊風光攝影,兩千字不夠。
無人機起步400字。
水下攝影起步500字。
後期修片起步800字。
照片轉化商品起步1500字。
拍攝景點選擇30字 。
拍攝季節40字。
實拍經驗120字。
個人風格90字。
審美經驗50字。
審美直覺30字。
審美知覺30字。
拍攝最佳時段6字。
鏡頭品質30字。
多重曝光50字。
特殊天氣拍攝50字。
個人風格35字。
景深30字。
長時間曝光50字。
慢門拍攝30字。
夜景拍攝60字。
黑白風景12字。
紅外線攝影62字。
色彩搭配20字。
景別控制18字。
微距10字。
構圖30字。
細節刻畫10字
全畫幅10字。
解析度10字。
曝光量20字。
曝光補償12字。
白平衡20字。
還有濾色鏡、鏡頭焦段、三腳架 、對焦方式、 測光方式、拍攝模式等。
還有很多技術方面的話題。
我們要聊,要聊別人急需的知識點,不能反覆聊構圖,聊多了,就像毛澤東說的:臭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
6 # 海的那邊613
風光攝影對我來說,只是喜歡拍一拍而已,因為我不是專業。我經常出去旅遊,每次旅遊都會用手機拍一些自己喜歡的風景,拿手機拍照片經濟實惠,簡單隨便。不像專業人員,照相機都是上萬,有的是幾十萬或者上百萬。我經常遇到這樣的專業人員在拍什麼景物,他們每拍一個景色都是找不同角度,有一次我去西湖玩了半天,在我玩之前就看到一幫人在拍一個景色,等我玩回來時,看到這幫人還在孜孜不倦的拍著,在拍著同時還在等待什麼,也許在等待陽光……
記得,我去張家界旅遊時,看到幾個人穿著雨衣還打著雨傘,雨傘是給照相機打的。我過去問他們:“這雨天霧濛濛的,有什麼好拍的?”其中一個攝影人樂呵呵告訴我:“他們在等一個雨停後,等陽光出來的鏡頭。”我說:“那要等什麼時候?”他說:“不確定,有可能要等幾天。”我很羨慕他們這樣的生活,而且自由自在,一邊拍著美景,一邊欣賞的張家界風光,還呼吸著甜甜的空氣。
在羨慕之餘,我卻要踏上旅途……
好想有他們這樣的生活,好想在深山老林裡做一朵閒雲做一隻野鶴,看彩雲飛飄,看日出日落……
可我的生活就是,三百六十五天幾乎都在工作,一年中只有兩次旅遊的機會,而且是走馬觀花,快馬加鞭的行程。
每次出去旅遊,總是覺得時間太短暫,短暫的就好像昨天與今天那麼短短的旅程……
他們搞攝影的就不一樣了,他們整天的融入在大自然中,看花開花落,拍潮起潮落,沐浴在江南的雨夜,大江南北任由行,好不愜意。
現在我每次用手機拍照時,也都不由自主的跟他們學習了。我現在拍照時,在拍之前,我心裡有一個想法,為什麼拍,主要突出什麼,一天的時間,早餐、中午、下午、晚上、深夜……
可,我還是拍得一塌糊塗,也許手機只是用來拍一拍而已吧!不像專業人員的專業相機,還有長焦短焦,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或者上百萬等……
我為了拍風光好一點,我特意去華為專賣店買了一部華為手機,聽別人說華為手機拍照特別好。
我好激動的花了四千多元,買了一部榮耀V30,我問服務員:這個手機拍月亮清楚嗎?服務員就跟看二傻子似的說:沒問題,這相機拍月亮可棒了。
我買回來那天后,我天天找月亮拍,可那幾天月亮就是沒有,給我急的……
終於有一天我看到了月亮,看到了欣喜若狂的我,我急不可耐的拿出手機拍啊拍,月亮終於拍出來了,拍的這個月亮我一看,給我的感覺是:暈暈乎乎、迷迷瞪瞪、不清不楚……
我這才明白,這個華為手機拍個景色啊、拍個花啊還不錯的,如果讓它拍出清晰的月亮來……那就無語了。
我經常在網上看到別人上傳的風景照,一張張、一片片、拍的都是那麼好,那麼出神入化,後來聽別人說,有的照片都是用軟體後期製作出來的……
但是,我相信專業人員拍的應該不會,為什麼不會?因為他們都有一顆忘我的精神,他們每次拍照片時,不像我似的,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人家一拍都是很長時間,而且不斷拍片,不斷構思,不斷創新……
現在拍照都是層出不窮,都是在拍攝中發現,專業人員拍出來的每一張都是有成就感的藝術品……
還有在各種道具襯托下,照片更顯得一張比一張美,只要用心去感悟,沒有拍不出來的夢想,拍風景、拍花開花落、拍一切所有,拍出五彩繽紛、拍海納百川、拍出精彩人生……
回覆列表
風光攝影在找到自己的位置之前經歷的磨難比其他型別的攝影要多的多,它一直無法將自己從平淡無奇中解脫出來。有時候人們會覺得風光攝影太過客觀,無法表達攝影師的個人情緒,與風景繪畫比起來,又顯得過於簡單而有侷限性……總而言之,現在的風光攝影任然在發展壯大中不斷地尋找正確的道路。
對那些想藝術性地表現自然風光的攝影師來說,首選選擇的是拍攝黑白照片。在除去了哪些令人眼花繚亂的色彩之後,照片就能從一張明信片般的實景複製品轉變成一幅飽含深意的攝影作品。
同時,我們還看到了一些創造性的變革,現在攝影師們很喜歡利用高動態範圍成像和色調對映處理技術將一張高曝光度的照片變成中間色調的照片。
此外,還有一些方法能夠幫助你建立獨特的個人風格,例如堅持拍攝小景深的照片,或是透過長曝光探究運動的模糊效果。另一個基於曝光的方法則是利用平光下的過度曝光拍攝出色調明亮的作品來。
有些攝影師喜歡專注於哪些細節繁多的景色,而另一些攝影師則對空曠、開闊的風景情有獨鍾,你可以選擇使用解析度最高的相機和最精細的鏡頭,將每一片綠葉、每一粒細沙都刻畫的清清楚楚,同樣,你也可以選擇揮毫潑墨的粗曠構圖,創造一幅如詩如畫、意境深邃的畫面,有很多人曾用廉價的“玩具相機”和“校正不足”的鏡頭拍出了高像差的照片。例如Holga”系列的相機就給傳統相機帶來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體驗。
也許你在欣賞不同的風景時會使用不同的方法來拍攝,但在風光攝影中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你必須學會將攝影技法和高度集中的精神結合起來,同時還要能夠快速地進行構圖和拍攝。無論是在半山腰、海灘上、還是城市裡都是如此。因為光線的變化非常迅速,所以你要在很短的時間內選好地點,架起裝置。同時,你還需要有超乎常人的耐心,這樣才能等到最瑰麗、最令人心曠神怡的那一刻。
無論拍攝的是自然風光還是城鎮風情,最重要的是一點都是不斷的行走,即使你的視野有限,你也要不停的探索你要拍攝的物件,位置和高度的的細微變化都能將一件毫無特色的平庸之作變成一幅內涵深遠的神來之筆。
一個睿智的風光攝影師總是對照片中的色彩愛恨參半,他知道顏色太多會毀了一幅好作品,當我們面對一幅風景照中絢爛的顏色排列津津樂道時,卻沒有意識到這種過於花哨的風格分散觀眾的注意力,還會給整體構圖帶來巨大的傷害。
控制你的調色盤,不去拍攝哪些絢麗多彩的風景,而是選擇那些只有幾種顏色的風光,這聽起來似乎有點違背攝影的基本法則,但如果你真這麼做了,你會發現你的構圖、曝光和表現的清晰程度上都比多色彩的風景照要好的多。
這也許與你的直覺恰恰相反吧,但要記住,明亮的色彩總是能夠最先抓住人的眼球,這也是它們為什麼在照片裡總是壞事兒的原因。—絢爛的色彩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卻也讓他們的眼睛分了神,接下來觀眾的眼神會漫無目的的在整個畫面上游蕩,卻發現目光怎麼也找不到一個落腳點,亮麗的顏色也許很能給人以震撼,但總是會帶來迷惑與不解。
細微的誤差
有些非常細小的技術誤差也能給人造成很大的困擾,對一種顏色來說是正確的曝光,也許對光譜另一端的顏色來說恰恰是不正確的,舉例來說,如果攝影師給了黃色恰到好處的亮度,那麼畫面中的藍色和紫色看起來就會太暗了,相反的攝影師對深藍色進行了適當的曝光,那麼紅色和黃色又會顯得太亮了。
對以顏色為基準的曝光量進行一些微調,讓它不是那麼準確,這可以對影象起到些許平衡作用。但這很不好控制。
我們要考慮的另一個因素是你最終的攝影作品上的顏色效果,因為人們普遍認為紙上的顏色要比螢幕上的暗,尤其是藍色和紫色更是如此。
掌握單色調
這看起來也許是個比較消極的辦法,但是當你將照片中的顏色限制到少數幾個之後,你會發現你的照片變得更加有神韻了。最後這種簡化達到極致。你的照片中也許只剩下一兩種顏色。這時,你本質上是在製造有色調的黑白照片,這便又將我們帶回到了早起風景攝影的迴圈伊始。
減少顏色的多樣效能讓你專注於一種構造風景整體效果的元素—色調的變化—你可以用線條詳細的描繪體積、空間和各種細節。這麼做的效果是的照片無論以怎樣的比例來看都會是清晰可辨的—無論是海報大小還是郵票大小,都會顯得非常吸引人。
移軸鏡頭
對一個認真的風光攝影師來說,移軸鏡頭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工具,因為這能讓他更好的控制攝影中的各種要素,製造出簡單的焦距和位置變化無法達到的獨特效果,當你使用偏移功能時,照片的中心也會跟著改變。你能在不改變位置的情況下從照片的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發掘出更多有趣的事物。你還可以不必向上、下調整鏡頭。就拍到更多的前景或更多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