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山易人易學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是一句話,也是傳統文化內容之一。不僅僅是追思。更是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美德。數千年以來,文化的發展有進退也有增減。先賢們總是要把優秀傳遞下去。使民歸厚為宗旨。百姓歸於厚德,則家齊國治天下平。欲使民歸於厚,先使君修於德。最終達到上下不怨、民用和睦,成就至德要道。第一,慎終追遠,是自天子以至於庶民,而不是僅限於百姓。

    若僅僅要求百姓厚德,君王不能先自己做到,那是不行的。所以說:堯王、舜王以仁政領導天下,百姓就跟著他行仁;夏桀、商紂以暴戾橫行天下,百姓就跟著他做壞事。【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慎終追遠,民德歸厚。首先是君王在追遠,而後才是百姓在追遠。一定要先明白這個道理。

    第二,人生大事:冠冕、大婚、祭祀、祭祖等,離不開追遠。

    先說冠冕,古代重視冠禮,是在宗廟進行的,表示對冠禮非常尊敬。不敢擅自做主,便是尊敬祖先,讓祖先滿意。

    甄子丹電影《武俠》裡面有一個情節;一群小孩子在祠堂前舉行祭禮,就是表示先有祖先後有自己。不能忘本。

    再說大婚,合二姓之好,結為連理,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故君子重之,是以婚禮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皆主人設宴於宗廟。表示對婚禮謹慎、審慎、尊重、正規是態度。宗廟就是祖先。

    祭祀祭祖不言而喻,必在宗廟。喪禮更接近於“慎終追遠”,所謂“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這一點,今天照樣在進行。

    清明節祭祖掃墓,就是“祭之以禮”,他鄉遊子回鄉祭祖是禮。戰士們、同學們、同事們、廣大市民們有組織的到烈士陵園掃墓,也是祭禮,緬懷先烈教育後人,不忘英雄,繼往開來,就是慎終追遠,就是要“民德歸厚”的。

    再說逢年過節,舉家團聚,禮分上下,美德傳承,也是追遠,在傳承民德歸厚。

    第三,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不會脫節於社會。

    有人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對於今天的人們已經遠離。錯!也一點也不遠,就在身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時候,是在追求歸厚。

    讓小朋友背唐詩,彈古琴的時候,是在歸厚。學習傳統文化是在歸厚。給孩子講自己驕傲的過去是在歸厚。給孩子講家族歷史是在歸厚。這一切都是在追遠,在傳承歸厚。

    第四、慎終追遠是兩層意思:慎終和追遠。

    其一是慎終,主要表現在喪禮上;其二是追遠,主要表現在教育上。

    當大家在學習傳統文化的時候,就是在追遠。在歷練自我,要造福後人,要歸厚的。誠然,古今有變,不能全盤照搬,但是,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的核心依然在進行中!不會與時代脫節,也不會落後。

    當三朋四友聚在一起,禮節還是不可缺!當自己或者親朋婚禮時,禮節還是不可缺!當孩子讀書往來,懂不懂禮節、是否進步是家長牽腸掛肚的,一個懂事的孩子,努力進取的孩子是家長欣慰的,這就是禮。

    電影《神鞭》傻二有一句臺詞:祖宗的東西,絕活就是絕活兒,就是變了,還是絕活兒!

    中國文化講究淵源,百家姓講究淵源,帶著自己的孩子出門會客,別的孩子知道自己的淵源;自己的孩子一臉懵逼。然後爸爸在旁邊圓場說:“那些過時的東西,我們不學。”可以乎?自己不感覺慚愧?

    第五、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為什麼是曾子說出來?

    《孝經》是曾子所傳。作為二十四孝之“齧指痛心”的大孝子曾子,因為耘瓜被父親打昏一事,被孔子批評。

    後來得到孔子專門講解孝道,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

    倘若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父母為誰?祖父母為誰?何以彰顯?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為孝道之延伸也。

  • 2 # 品茗致雅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句話是曾子說的。“終” 的意思是老死,指父母去世。“遠”的意思是祖先。 曾子說的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要謹慎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虔誠地追念祭祀祖先,這樣做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風俗歸於淳樸厚道了。

  • 3 # 謝慈進居士

    事死者如事生。處理親人喪事要象對待生者一樣莊重,要守孝三年,每天追憶先人光明的德性。正如弟子規上講: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 4 # 伴讀夫子

    豈止是追思?追思是起點,是方法,目的則是“民德歸後”,建立源自自然親情的樸實的道德觀,從而實現整個社會的和諧與傳承。

  • 5 # 盤點那些驚豔的詩詞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慎終:謹慎的思考人生於天地之間的意義。

    追遠:看看老祖宗們都留下了些什麼,在自身與先賢之間做一個對比,應效法先古聖賢。每個人都這樣的去思考,人民的道德就自然敦厚了。

  • 6 # 枕月拾星

    這句話出自曾子:“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意思是:審慎地對待年長者的死亡,追念故去已久的人,老百姓自然會歸於忠厚老實了。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這句話則是:何晏《集解》引孔安國說:“慎終者,喪盡其哀;追遠者,祭盡其敬。君能行此二者,民化其德,皆歸於厚也。”

    祭掃活動既能體現對家庭的尊崇,又能表達對祖先的感恩。其中有莊重,有責任,有形式感。在春天,人人都想生髮、想表現的時候,讓大家去祭祖,既敬畏又會堅定自己要表現創造的決心。對社會來說,大眾這樣過節就會心地更為醇厚。

    也就是說,祭祀行為本身就是讓人明白人應該有所節制,有所敬畏。在先人面前,人不應該任性,為所欲為。不少人狹隘地以為祭祖掃墓是求祖宗保佑,以至於祭祀時以行賄先人為計,這是勢利、功利之行,更忘記了祭祀更豐富的意義。比如祭祖也是向祖先交答卷的時候,自己的禮數、德行、功業如何?面對祖先能否無愧於心?能否在新的一年建功立業?這都是可以向逝者、亡者、先人報告的。

  • 7 # 山居詩詞者

    主要教化百姓要修身立德,要謹慎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虔誠地追念祭祀祖先,這樣做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風俗歸於淳樸厚道了!

  • 8 # 上書房章京

    慎終就是把喪事辦好,追遠就是把祭祀辦好。兩者都是強化親屬、宗族的感情。親屬間的感情深厚了,再推己及人,老百姓的品性就會溫柔敦厚。說白了就是讓儀式感內化為情感,進而昇華為道德感。

  • 9 # 夜幕darkness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的意思是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導致老百姓日趨忠厚老實了。

    “慎終追遠”是對先人一生行百為的哀思與深情追憶;“明德歸厚”則度是瞭解先人事業功勳,並對其高風亮節、嘉言懿行的一種誠摯的緬懷。

    這句話出自《論語·學而》載曾語。

  • 10 # 安樂極樂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兩句是對前輩的追思嗎?

    主旨

    在上位的人能尊崇祖先,人民就會歸於敦厚。

    註釋

    ①“慎終”是說慎重處理親長的後事。②“追遠”是說誠敬祭拜自己的祖先。

    今譯

    曾子說:“對親長送終要盡禮盡哀,對遠祖祭拜要誠敬追思,這樣才能使社會風氣歸於敦厚。”

    (一)慎終追遠,是良好的風俗,必須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使不忘本的美德,持續地發揚光大。

    (二)慎終可以擴大為慎始善終,用在為人處世方面,以期獲得更為圓滿的人生。一開始就正確,並且確保過程的良好,結果當然善終。

    (三)厚道是大家所盼望的良好風俗,彼此都表現出忠厚的態度,人間才更為和諧。大家都從自身做起,社會自然融洽、充滿和氣。

    在我們解讀《論語,八佾篇》中“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這句話時,說明了古漢字的“子”字有“字、著作、書”的意思,所以“孔子”就是“孔的著作”的意思。今天,我們再來解讀《論語-學而》中“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句話的真實含義。

    經360百科查證,《論語-學而》中“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句話在我們今天的現代漢語解釋中居然會有四個不盡相同的釋義,由此說明,今天的我們並不能做到對這句話的真實解讀,否則,就不會有四個釋義的結果了。

    專家對“慎終追遠”的詞彙解釋:

    如果凡人都能在做事前,想想此事的動機和初衷,並且能想到這樣做的後果。那麼民風就能厚淳,就能少做錯事。

    專家對“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的四個不同釋義:

    1、在自身與先賢之間做一個對比,應效法先古聖賢。每個人都這樣的去思考,人民的道德就自然敦厚了。

    2、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後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

    3、曾子的意思是: 如果凡人都能在做事前想想此事的動機和初衷,並且能想到這樣做的後果。那麼民風就能厚淳,就能少做錯事。

    4、人如果能謹慎一生,就幾乎接近了"道"。這樣的人必將會受到後人的景仰。

    從以上的各種解釋來看,全部都是寄予現代漢字為基礎的解釋,沒有一個是從古漢字的角度上進行的解釋,也就是說在我們的今天,對於《論語》或是《道德經》這些古代經典的解讀中,沒有人將這些產生於古漢字年代的經典用古漢字來解,這就是為什麼一句話能有四個不同釋義結果的原因。

    首先,我們將《論語-學而》中“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句話分為三個部分:

    曾子曰。

    慎終追遠。

    民德歸厚矣。

    曾子曰,各種祖傳古籍記載!

    慎終追遠

    古漢字的 “慎” 字, 不是我們今天漢字“謹慎、慎重”的意思,而是“純潔的、虔誠的心”意思。古漢字的“終”字也不是我們今天漢字“終點、終結”的意思,而是“世襲傳承下來”的意思。古漢字的“追”字不是我們今天漢字“追趕、追隨、趕超”的意思,而是“記入、記載”的意思。古漢字的“遠”字雖然與我們今天漢字的意思有相同之處,但什麼是“遠”,為什麼要“遠”?我們今天的人們是不知道的,也是不清楚的。古漢字的“遠”字是“在繼承先聖先祖記載的基礎上繼續前進”的意思,也就是“續寫先聖先祖的史冊記載”,所謂的續寫,就是要將自己的業績或成就寫入史冊典籍之中。

    慎終追遠,就是“以虔誠的心對待世襲傳承下來的(祖規祖法或先聖先祖們的經驗典籍),就會續寫先聖先祖們的史冊記載”!世襲傳承下來的先聖先祖們的典籍,意指祖規祖法。記入史冊典籍,就是千古留名的意思。因此,慎終追遠就是“遵守祖規祖法,就能千古留名”的意思。

    慎終追遠,遵守祖規祖法,就能千古留名!

    民德歸厚矣

    古漢字的“民”字,我們在對《道德經》的逆推解讀中已經做過說明,“民”不是人民百姓的意思,而是“姜、美”的意思。古漢字“德”字的意思與我們今天漢字的意思完全相同,就是“品德、德行”的意思。古漢字的“歸”字與古漢字的“追”字意思非常接近,都是“記入和記載”的意思。“追”字表示的是現在的,“歸”字表示的是未來的。

    從金文“厚”字的字形結構上看,其外部結構是一個“反”字,就是“返回”的意思。其內部結構是一個倒寫的金文“享”字,就是“享受不成”的意思。但是,這個“享受不成”不是永遠的享受不成,而是可以返回來的享受,就是現在享受不成,未來很可能享受的意思。

    古漢字“矣”字的真實含義就是:前途未卜的意思,就是未來不知是對還是錯的意思。

    民德歸厚矣,就是現在的美德在未來也會被記入史冊,但不知是對還是錯!所謂的對錯,指的是未來,指的是後人後世的評價,這個評價可能好,也可能不好。

    民德歸厚矣,美德如何,後世評說!

    《論語-學而》中“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句話中的每個字我們都已解讀完畢,其整句意思表達如下:

    各種祖傳古籍記載,遵守祖規祖法,就能千古留名,美德如何,後世評說!

    精簡解讀如下:

    古籍有言:尊祖守規,千古留名,功罪千秋,後世評說!

    《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是:自古以來就有典籍記載,只要虔誠的遵守祖宗的規定和做法,就能千古留名,但不能保證是流芳百世,還是罵名千載。此句話的意思與我們現在的“千秋功罪,後人評說”的意思完全相同!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中華思想,博大精深!早在孔子的時代,我們的中華民族就已經擁有了記錄高階思想的古籍和經典,就已經產生了“千古留名”的美好願望,以及無法預測未來的客觀認識!留名易,美名難,道出了我們中華民族千古以來的思想追求與莫名的惆悵!

  • 11 # 琅琊讀書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這句話出自《論語》學而一節,過去很多人把“慎終追遠”解釋為對已經故去的祖宗的懷念。這個也有是因為在學而一節中,有很多關於孔子對於孝悌方面的論述,如果承上啟下來說的話,慎終追遠解釋為對祖宗的懷念也是可以。在封建社會的理論中,做到慎終追遠,就可以使“民德歸厚”,但是這個在我們現在看來,總覺得還是有點牽強,慎重對待追憶祭祀祖先,社會道德風氣就一定會好麼?我們這個可以找到太多反例,此處就不再贅述。

    還有一種解釋,就是以經解經的來解釋,我們用其他同時期的經典,如 《尚書》中就有“慎終於始”,《道德經》“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荀子 禮論》中就有“ 君子敬始而慎終,始終如一,是君子之道,禮義之文也”。所以此處的“慎終”可以解釋為慎重的考慮一件事情的後果,“追遠”則可理解為“追始”,也就是考慮到做任何事情的後果,從開始的時候就要小心翼翼。

    因為做任何事情都要承擔他的後果,凡事想想做這件事情的結果如何,自然會慢慢減少做錯事壞事,自然民德歸厚。

    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裡也引用了佛家的“菩薩畏因,凡夫畏果”也是這個意思。

    在如今社會中,反倒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更接近這個意思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比肖戰楊紫的《餘生請多指教》先播出的《暖暖請多指教》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