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夫子久久jj
-
2 # 鹿泉之士
所謂父子親,所謂夫妻順,所謂長幼序,所謂君臣義,所謂朋友信,其實都是約束人們行為的道德規範,其實都是儒家學說的內容。
儒家學說的創始者孔子一生以恢復周禮為己任。所謂周禮即西周周公所制定的約束君臣、父子、夫妻等行為的法則。在孔子所生活的年代,早已是禮崩樂壞,周天子已沒有實際的統治權,各路諸侯各自為政。孔子不滿這種君不君、臣不臣的現狀,所以提出了復興周禮的主張,所以在周禮的基礎上又提出一系列的道德教條。其中心思想是: 各種人要安心居於自己的位置而親愛他人:君王要愛惜臣民,臣民必須忠於君王;父子之間,既要相互熱愛又要尊卑有序;夫妻之間,既要恩愛又要內外有別;長幼之間,既要相互親近又要保持距離;朋友之間,既要相互尊重又要互相信任。
在孔子看來,只要做到這些,就是遵從了周禮,就會迎來一個和諧的社會。
到了西漢,董仲舒又把孔子的學說發揚光大而提出了“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這無異於在人們的脖子上又加了一條繩索。
之後,又誕生了約束婦女的“三從四德”說。所謂三從即在家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不客氣地說,除了朋友之間要互信這一條,其餘的都是摧殘人性的工具。如果現在的人們還照此行為,不合理和不平等的等級制度將長留人間,人世間將永遠是一個不平等、不公平的社會。
-
3 # 五福恆2
1.父子有親: 父子之間有骨肉之
2.君臣有義: 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
3.夫婦有別: 夫妻之間摯愛而又內外有別
4.長幼有序: 老少之間有尊卑之序
5.朋友有信: 朋友之間有誠信之德
五種人倫關係,這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道理和行為準則。
-
4 # h千祥雲集
謝謝邀請!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這些指的是古代的三綱五常,意思大概是父親與兒子之間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間的感情要和順,哥哥對弟弟要友愛,弟弟對哥哥則要尊敬,孔融讓梨的故事就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他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把梨讓給哥哥吃。年長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長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處應該互相講信用。
回覆列表
君臣、父子、夫妻是講有關人倫問題。
建設文明和諧社會,就該上下有別,長幼有序。
世人應懂得四下:地為天下;臣為君下;子為父下;妻為夫下。
過去家家的敬神案上都寫一祝牌:天地君親師位。每逢大事都得上香敬奉天、地、君、親、師,為什麼呢?因為人生天地間,首先得感謝天地愛載之恩,君王(國家)的水土之恩,父母的養撫之恩,老師的教誨之恩(一字之師,終生之父嘛)。
人若連四下都不懂,不知感恩,何為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