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老人家很偏心,從年輕到老,什麼財產地皮只給其中的2兄弟,也只幫一個兒媳帶過孩子,而且是連續三個!她跟幾個兒媳也合不來!現在最疼的2個兒子都不管他,照顧義務全推到老人家平常最看不起的兒子身上,他老婆不樂意了,因為當時老人家他們是住一起的,從沒幫忙搭把手,也沒抱過她的孩子,孕期的時候,她兒媳婦都跪下來求她幫忙帶一下孩子,老人家無動於衷……2個月後,老人家另一個兒媳生產了,她馬上就去了……
9
回覆列表
  • 1 # 音悅娛情

    你這個問題不在少數,老人大部分都偏心,但這不能成為不孝順的理由,按理說誰的得看人財產多誰在孝順老人的事情上出力也應相應的多一點。

    至於你說的,幾個兒媳推來推去,責任不在兒媳身上,應該找兒子的責任,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最好的解決方式走法律途徑去解決吧。

  • 2 # 浮生宜夢

    都說久病無孝子,老人在身體好的時候子女都還是比較孝順,一旦老人病了,特別是病了很久之後子女之間就推來推去了,這種情況我之前也見到過。但畢竟父母是大家的父母,孝順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做子女的一定要承擔起這個責任。如果大家都不願承擔,我覺得可以採取以下幾種處理方式。

    第二種:如果家庭成員之間不能協商好,可以叫村委會幫忙協商處理,由村裡比較有權威的人員拿方案。

    第三種:如果相互之間的矛盾實在不可調和,各位由法院處理。法院提出解決方案,堅決執行。

  • 3 # 7007妖嬈

    什麼樣的因,就結什麼樣的果。我們不應該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評判,道德綁架別人。開水沒倒在自己身上不知道痛。所以,如果人家最不受待見的兒子願意接受老人,也無可厚非。媳婦不願意,也人之常情,畢竟人心肉做,婆媳,先有婆,才有媳。

  • 4 # 曉又曉

    我覺得老人生病了,晚輩是應該去照顧的,但是子女多了,協調照顧事項一定是親生孩子們商量,兒媳婦最好別直接參與,也不要去阻礙伴侶去做這些事

  • 5 # 使用者陳麗敏

    久病無孝子,如果老人生病有一段時間了,兒子們都會失去耐心。四個兒媳推來推去,說明大家沒有安排好時間照顧老人的事宜。在這點,做兒子的,四兄弟要率先行孝,然後讓各自的老婆商量按順序來照顧。

    假如兒子們都賺到錢,又是各個有工作、事業忙碌,也可以商量出錢僱傭人來照料老人的特殊情況,如換尿褲、洗身子啊。

    人的一生,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誰都逃不脫這個規律。所以父母年老、生病,都應當盡心盡孝的關愛和照顧。想想我們是如何痛愛我們的子女的,反過來,父母也是那麼愛過我們的。

    我認同一句: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不在,人生只剩歸途。 孝敬父母,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 6 # 一夏洛禾

    《憲法》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中國《婚姻法》也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贍養扶助的主要內容是指在現有經濟和社會條件下,子女在經濟上應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費用,在生活上、精神上、感情上對父母應尊敬、關心和照顧。

    有經濟負擔能力的成年子女,不分男女、已婚未婚,在父母需要贍養時,都應依法盡力履行這一義務直至父母死亡。

    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僅發生在婚生子女與父母間,而且也發生在非婚生子女與生父母間,養子女與養父母間和繼子女與履行了扶養教育義務的繼父母之間。

    為保障受贍養人的合法權益,《婚姻法》規定: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對拒不履行者,可以透過訴訟解決,情節惡劣構成犯罪者,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孩子有照顧老人的責任,不能因為老人沒有幫忙帶孩子就不管老人。那麼老人的幾個孩子,都不願意照顧老人,這時候應該怎麼辦呢?

    孩子們一起商量每個月每家出多少錢,給老人找一個保姆,照顧老人的日常生活,然後在老人的房間裡裝攝像頭,每天多次看家裡老人的情況,防止被保姆虐待(江蘇保姆悶死老人想瞞天過海這樣的事情希望大家都有所警覺),隔兩三天家裡的孩子上門看一下老人。這樣既避免了親自照顧老人心裡不舒服,也遵照了法律上照顧老人的義務。

  • 7 # 熱愛生活的六零後

    談談我的觀點:生老病死每個人都要經歷,善待老人也就是給自己添福。

    老人生病了,不管其它人怎麼做,自己盡力而為,用良心做事就行。

    記著:人在做,天在看,老人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

  • 8 # 千山一粒

    以前生的孩子多,父母對每個孩子的照顧確實無法做到絕對的公平,在農村這種情況特別多。

    我們村有個老人有四個兒子,二兒子和三兒子常年在外打工,小兒子因為家裡窮,四十好幾了也一直沒娶到老婆。老爺子一直跟大兒子住。

    大兒媳一直對照顧老人這件事不滿,認為其他幾兄弟只出錢從來沒出過力。老人老年痴呆後,大兒媳做的越來越過分。

    一天只給老人送一小碗飯,有時夾一點白菜,有時夾點家裡自制的乾菜,從不讓老人上桌一起吃飯。老人經常叫餓,剛開始還能認清人的時候,給錢讓鄰居幫忙買一些罐裝的八寶粥,可最後老人還是沒吃到,全被他大兒媳拿走了。

    老人去世後,一家人在整理老人的遺物。大兒媳的孩子表態:“爺爺的錢我不要一分,我只要留著經常給爺爺送飯的這個碗,等我媽老了,我也用這個給我媽送飯。”大兒媳當時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過錯,還在一味的責怪其他幾兄弟,可悲!

    老人有老人做的不好的地方,但是作為後輩還是有照顧老人的義務。一是不違背自己的良心,也是給後輩樹立一個孝順的榜樣。我們通常說,以前做的惡,總有一天會還到自己身上。

  • 9 # 使用者花開花落幾春秋

    像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透過法律解決吧!都亂成一團了推來推去的也不是辦法!到了法院就簡單了該誰的責任就是誰的。不想照顧也不行了。此時此刻宊然想起了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愁人!

  • 10 # 饒河胖胖妞妞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毋庸諱言,現實生活中確實有這樣的老人~一碗水端不平。而且不平的厲害!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手心的肉就是比手背的肉嬌嫩呀,不信,我們都伸出手來,自己看看!嘿嘿,這回信了吧?

    那怎麼辦,我們能把手心手背換過來麼?當然不能,對,不能。所以說,這就是生活,我們得接受。首先,我們就要學會接受。接受現實,接受父母的偏心,也接受自己所經歷的過往,無論自己是被格外疼愛的寶貝,還是曾經覺得被冷落的娃娃。自怨自艾沒有任何意義。抱怨父母,整日覺得委屈?消耗掉的只有原本可以過的更好一點的時間,也不值得。

    那麼怎麼辦呢?

    這種情侶之下,兒媳婦們互相客氣,推諉,誰都不想照顧老人,其實,我挺理解的,大家也無需都來指責這幾個兒媳婦。有句老話~不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兒媳婦多有怨氣,很正常啊。婆媳本就沒有天然的血緣關係,即便是平時相處還算和諧的婆媳,一旦老人住院生病,就要求兒媳婦必須怎樣怎樣,我覺得都有點苛刻了。別說平時就有齟齬的婆媳了。退一萬步來說,就是兒媳婦硬著頭皮,願意來照顧老人了,那麼您覺得能照顧好麼,您覺得你兒媳婦的心理會舒服麼?

    所以,我覺得遇到這種棘手的情況,只有兩個選擇,如果大家時間上無法保證自己能夠照顧好老人,最好就把老人妥善的安排到條件好一些的養老機構,請人幫忙吧。或者,由老人的兒子們主動協調一下。或者,兒子們開個協調會。大家詳細地定個時間表來輪流照顧老人的生活,這樣當然最好,但是儘量不要把工作指派給兒媳婦們,千萬不要。

    總之,為人父母的,儘量少些偏心,就不會造成如今的情勢。作為兒女,也更要儘量讓煩惱隨風漂,別太計較了。有事,就讓哥幾個商量,有活。就讓兒子們去幹!不要指望兒媳婦,也不該指!

  • 11 # 使用者8446009585611

    父母區別對待孩子會產生不良的後果,容易造成家庭矛盾,尤其在老人生病時猶為突出,幫的最多的孩子往往是最沒良心的。所以做父母的要引以為戒,公平對待每個孩子,為孩子的付出也要有代價的,以此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

  • 12 # 看個片

    事實證明,最疼愛最寵的,都是最不孝順的。

    老人一輩子含辛茹苦的把自己的孩子帶大已經很不容易了。現在孩子大了,娶了媳婦,有了孫子,作為奶奶,她有選擇幫不幫忙帶孫子的權利,幫忙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現在老了生病了,說老人沒有幫忙帶孩子,就不照顧老人,請問這是一種交易嗎,幾個媳婦相互推卸責任,作為兒子都沒有出來說一句話,養這樣的兒子有什麼用,作為男人一點擔當都沒有,老人生病了,沒有一個出來承擔孝敬老人的責任。

    所謂子不教父之過,今天這樣的結果又是誰的教育責任呢?

  • 13 # 源泉清流異百川

    百善孝為先,古人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不管別人如何我們要盡力做好自己義務孝敬父母善待老人。舉頭三尺有神明,福雖未至,禍已遠亦!

  • 14 # 手機使用者8900299795

    告訴她們,她們未來的兒媳會效仿的。別信“千年媳婦熬成婆”,其實一眨眼間自己就變成婆婆了。兒媳婦推諉關鍵是兒子要有迫力,縱使老人曾經有錯在前,那是什麼時候什麼年齡,什麼學歷。你晚輩怎能以此為藉口而不管老人?試問你敢保證自己以後做的事能和下一代人的觀點相同嗎?兒女們明白的事你也能搞懂嗎,你能處處閤兒女心願嗎?!

  • 15 # 小鐵論生活

    在村裡會有這樣的事情,一個娘再苦再難能養幾個兒,到老了,幾個兒子養不了一個娘。聽起來,很讓人心寒。

    首先,必須肯定的是,不管從法律還是道德上,子女都有贍養老人的義務。

    其次,我想說的是,養不養老人,媳婦說了不算。媳婦說到底不是婆婆生養,再加上婆媳相處時產生矛盾,可能對婆婆有意見,所以不想贍養婆婆。那你作為兒子,有啥理由不贍養自己的娘?

    最後,真正遇上了不肖子孫,可以透過村支部協商解決處理,兒子還是執迷不悟的話,就要走法律程式了。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連動物都能做到如此,何況我們人呢?

    願天下老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 16 # 小橘子愛影視

    說實話,現在這種情況,如果我是這位老人家眼裡不受待見的兒媳,我也不願意去照顧她。

    憑心而論,當初媳婦需要她的時候,她在哪裡?在做什麼?就算跪下去求她她也無動於衷,為什麼對媳婦的難處視而不見?反而屁顛屁顛地去照顧別的兒媳,那自己對於她而言到底算什麼?

    現在好了,老了,生病了,需要人照顧了了。憑什麼自己就要去照顧她?要照顧就叫她最喜歡的人去照顧,因為有些傷疤不是短時間就會癒合的,我們女人是最記仇的!

    可是,轉念一想人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這一關。老話說的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其實她也挺可憐的。也許老人現在已經對自己的自私行為已經感到後悔了呢。何況最重要的是要給下一代小朋友們做好榜樣!

    人心都是肉做的,我覺得可以由村上幹部出面,和幾個子女,一大家子好好聊聊,做做他們的思想工作,以親情來感化他們。並告知他們對於不贍養,不照顧父母的相關法律懲處。

  • 17 # 姜如玥

    現實生活中,你家老人這樣的也不少,之前老人特別偏愛的子女不管,都推給家裡最好說話人最好的那個。

    久病床前無孝子。為了給各家減輕負擔,也為了避免老人遭受虐待,有兩個辦法。

    第一,各個子女輪流照顧老人幾個月。

    我家鄰居他們就是這麼做的。他家有5個子女,大家輪流照顧老人。

    剛開始是把老人接到家裡去照顧,後來可能覺得對家人影響太大了,就開始讓老人回自己家,子女輪流到老人家照顧。每人幾個月。

    說影響肯定會影響,這麼辦法。但是也比讓一個人照顧要好。起碼大家都一樣,也不存在錢不錢的事。

    把老人放在一個靠譜的養老院

    這個辦法的問題主要有兩方面。

    首先你要找到一個合適靠譜的養老院,不能隨便找一個,那是應付差事。而且去了養老院後,還需要規定,每個月或每半個月子女們輪流去看望老人一次,為了防止養老院虐待老人。

    第二個就是錢的問題了。各家出多少錢,怎麼分配,每個月誰去看老人這些。

    如果還是有人不願意出錢或出力,那就只能走法律程式了。國家法律有明文規定,子女有贍養老人的義務。

  • 18 # 葉千榆

    這是兒子的問題。

    老人幫過其中一個兒子兒媳帶孩子。

    孩子是夫妻倆共同的。如果老人幫這個兒子兒媳帶了孩子,那麼當這個兒媳不願意照顧老人時,就是這個兒媳的錯。

    兒媳的錯,兒子應該明辨是非。

    當兒子的要麼幫老婆把這份人情還回去,要麼親自說服老婆還這個人情。

    老人不管幫過幾個兒子,都不是其他兒女不贍養的理由。

    我公公婆婆從來沒有幫過我和我老公。家裡的房子給了她大兒子,幫她大兒子帶了16年孩子。(現在孩子讀中專了,只是放假照顧。)

    他們年輕時種的田、喂的豬,都給了大兒子。

    但即使這樣,我老公依然贍養他的父母多年。給的贍養費,不比其他任何一個子女少。

    婆婆沒有給我帶小孩,對我不好,我可以不照料她。但我絕對不會反對老公去照顧她。

    即使她對我老公也不好,但她給了他生命。

    照顧老人是自己兒女的責任,不要責怪旁人。

    老人養了幾個孩子,居然沒有人照顧她。沒有人照顧就算了,居然把這個責任丟給兒媳?

    兒子不贍養她,說明她的家庭教育有問題。有可能是她對兒子不好,有可能是她太寵愛兒子。

    但是很多老人就不願意承認自己和兒子有問題,只會怪罪於兒媳。

    我的一個回答中,反映了這樣的社會現象。

    我曾經回答了一個問題:"請問兒媳願意接婆婆到家裡來養老嗎?"

    在這個問題裡,儘管我已經剋制自己的情緒,當婆婆公公所做的惡一筆帶過,但依然有很多人批評我。

    這些使用者大多數是45以上年齡的人。已經當公公婆婆以及準公公準婆婆的人。

    我覺得我已經夠客觀的反映了所遇到的遭遇以及我做出的決定。

    "你也會當婆婆的。"

    "真是白養兒子。"

    "這女人太毒了,不孝。"

    "你以後也會有報應的。"

    我公公婆婆有兩兒兩女。就算每個人輪流照看,輪到我老公,一年也只負責三個月。我現在跟我老公,一年有10個月以上是分居的。所以我並不在乎以後一年分居三個月。

    我已經盡了我最大的善意。提醒老公給贍養費,建議老公以後回去照料他們。僅僅是不願意他們到我家常住讓我伺候,便有一堆堆的三聖母指責我以後會有報應。

    這一套放在過去,可能受用,但放在新時代女性的身上,完全沒有用了。

    兒媳不願意照顧婆婆,也不讓老公去照顧婆婆,那才是兒媳的問題,兒子的問題。

    我們只能替自己做出決定和選擇,不能替另一半作出決定。

    兒子的問題就是兒子的問題,不應該怪罪於兒媳頭上。

    你自己有兒子,兒子不照顧你,你自己有女兒,你也不想讓你女兒伺候你,你轉而去寄託於別人的女兒??

    是因為把別人的女兒當長工不心疼嗎?

    既然當初只幫一個兒媳做事,那就應該預料到會有這樣的後果。人不可能分成1/3,那麼在幫其中一個兒媳的時候,應該安撫另外兩個兒媳的情緒。自己安撫不了,就應該給兒子解釋清楚。

    農村有句俗話,越偏愛誰,誰越不孝順。

    因為偏愛其中一個,便心疼他,不想讓他吃任何虧。

    不被偏愛的那一個,父母越不疼,越想掙表現。

    被照顧的那個兒子應該說服老婆還人情。說服不了,就自己代還。

    其他兒子,沒有立場說服妻子,就請自己照顧,或者請保姆。

    道德綁架妻子,才是最可惡的,如同他們的母親。

    幸好,我愛人不是這樣的人。

  • 19 # 新鑫lucky

    兒媳不想管正常,那兒子是不是必須出面?如果我是兒媳中的一個 ,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我是要管公公婆婆的,共情能力很必要。

  • 20 # 葡萄兒香

    叫老人的子女回來一起商量,畢竟是他們的父母,兒媳在處理問題上沒有太大的決定權,經商量之後,再決定怎樣照顧老人,讓子女輪流照顧等方式。

    法律法規:子女對父母有贍養的義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紋銀假的會很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