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razy歷史
-
2 # 標峰理論評
這一觀點引發了國內眾多學者關於“人口紅利”問題的討論,基本贊成該結論的人佔多數。我認為,下這樣的結論未免過於草率。 近些年,連續出版的《世界發展報告》和《世界人口狀況》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了“人口紅利”理論,認為人口負擔輕有利於經濟發展,因為它可能帶來三個機遇:一是勞動力供給充分,價格低廉,如果就業充分,就能創造出較多的社會財富;二是由於勞動力人口年齡結構比較輕,使得儲蓄率較高,如果資本市場健全,能將儲蓄轉化為投資,能加速經濟增長;三是由於人口老齡化高峰沒有到來,所以社會保障支出負擔輕,財富積累速度快。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高速增長確實是受“人口紅利”之惠。統計資料顯示,1982年~2000年,中國被撫養人口與勞動年齡人口的比率下降對人均GDP增長的貢獻達到26.8%,即,有25%以上人均GDP的增長靠人口年齡結構優勢獲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人口紅利”對經濟的促進作用。但是,這種有利局面不可能長期維持,據測算,華人口總量2030年到達最高點,為14.06億;勞動人口在2020年左右達到頂點,為9.23億;而勞動年齡人口增長率,現在已經開始下降,並將一直下降到2013年,勞動人口數量可能在2013年從增長變為穩定,然後逐漸下降,“人口紅利”即將枯竭。 中國“人口紅利”期即將結束,這是一個令人信服的預測,但該結果是否意味著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期的結束,或出現更為嚴重的後果,中國經濟重回貧困陷阱?我認為,這兩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不大。理由是: 首先,全球人口變動的趨勢表明,人口再生產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模式經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的過渡,逐步演變成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模式。發展中國家大多處在第二階段,發達國家均處在第三階段(中國也已在第三階段)。但我們觀察到的結果是,沒有哪個國家因人口模式發展到第三階段而出現經濟停滯或返貧。 透過觀察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歷史,我們發現其人均產量增長分為明顯的兩個階段:在人均資本存量處於較低水平的階段,隨著人均資本的增加,人均產值也呈加速增長之勢,具有規模收益遞增的特徵,被經濟學界看成起飛階段。但加速經濟增長並不是永遠持續的,而是當人均資本存量達到某一水平時,隨著人均資本存量的進一步增加,人均產出將呈遞減的增長趨勢,其後就是遵循新古典增長的足跡。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是經濟增長的動力表現為“要素積累——集約管理——知識創新”的演化路徑;二是主導的產業結構經歷了“農業——工業——服務業”的變化過程;三是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作用越來越大,當前其生產效率提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70%~80%。 由於歷史和國情的原因,新中國從“低價工業化”道路走到今天,經濟增長依靠高投入(包括資金、資源、人力)來實現。現代經濟增長理論表明,經濟增長的源泉不僅來自生產要素(資源、勞動和資本)投入的增加,而且依賴於生產效率的提高。所以,單純依靠資源優勢(行情論壇)進行粗放式的高速增長並不是可以長期維持的,目前,中國正是到了需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時期,未來我們經濟增長的源泉應當從依靠良好的人口結構(即“人口紅利”)轉為以技術創新能力為主。這種轉變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同樣可行。 再有,發達國家的經驗和經濟學理論表明,人力資本的積累水平會隨著人口增速降低而提高,而人力資本又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故,在轉變增長方式、創造新的增長源泉時,應著力提高人力資本水平。從勞動年齡人口構成看,中國“人口紅利”的“大頭”在農村。據統計,2005年中國人口總數為13.06億,其中農民佔57.01%;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農民工”佔二、三產業就業人口的比重高達46.5%。但農村勞動力普遍素質低,人力資本未得到有效開發。2003年中國首次公佈的“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問題報告”顯示,農村勞動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為7.33年,而城市是10.20年。在專業技能培訓上,農村勞動力更是缺乏。所以,中國目前的人力資本積累水平偏低,加快人力資本積累程序應是未來中國勞動力資源開發的重點。 由此可知,中國“人口紅利”期的結束並不預示著經濟增長將失去動力,更不應使中國經濟倒退,它只是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動力的更換和增長機制的轉型,而這些事情我們正在著手去做。
-
3 # 夏牧牧
我就用來這兩個名詞進行解答,以前叫“人口負擔”,現在是“人口紅利”。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天壤之別的轉變?
核心就是——生產力發生了變化。
生產力跟不上,社會效率低下,國家GDP負擔不了龐大的人口規模在八零後出生的年代,正好是“計劃生育”政策實施的年代,國家1970~1980年全面推行計劃生育政策,1982年9月被定為基本國策,控制人口發展速度。在那個階段國家人口井噴發展,同時國家建設經濟承載能力跟不上人口的發展速度,勢必造成經濟負擔。
打個比方,一個家庭人口眾多,比如有15口人,除開4個老人,勞動能力弱小,然後有8個壯年勞動力,其餘即使小孩,那麼這個人口結構,而家庭能產生經濟效益的生產資料就是一畝三分地,也就說這個龐大的家庭需要完全靠這一畝三分地和8個勞動力,一是三分地產生的糧食和經濟收入微薄,二一個只有一畝三分地本身就只需要2個勞動力就可以完全勝任,這個家庭不僅造成勞動力浪費,還因為有幾個小孩要撫養,勢必造成窮困不能翻身,如果再增添人口,這些人口就會讓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80年代開始中國的人口規模大概超過了10億人,每年有接近一億人的新增人口。而當時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生產力水平還遠遠不能負擔這麼大的人口規模,無論從糧食產量不足、工業生產總值低、第三產業沒有被啟用、更談不上網際網路產業等新興產業的崛起,國家GDP都處於較為落後的狀態,整個市場經濟也在剛剛萌芽階段,國家的經濟承載能力遠遠不能負擔這麼大的人口規模,基本溫飽也無法很好的解決,因此這個階段人口就是負擔。
提高生產力,釋放市場經濟活力,讓人口負擔轉換成價值勞動力80年代開始,有一個偉大的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幾大經濟特區的建立,猶如給平靜緩慢的中國經濟安上了加速器,瞬間把中國經濟啟用,各個行業、社會組織、家庭細胞,都參與到中國的經濟建設浪潮中來。從此整個經濟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不再依賴於土地,國企改制,國企職工迎來了下崗潮,充分流動解放了勞動力,人們的雙手被解放,可以進行參與市場經營活動,民營經濟崛起,人才、資金流動性越來越大,才造就了一個個生龍活虎的第三產業、服務業、旅遊業、餐飲業、房地產等逐漸開放、製造業迎來了歷史最佳發展機遇。
舉一個小例子,在80年代前期是沒有出現“打工潮”的,90年代開始農村的剩餘勞動力,不再僅限於一畝三分地,開始把多餘的勞動力分配到城市建設、製造工廠、運輸物流各行各業當中,增加經濟收入,創造國家財富。從此勞動力被解放,生產力提高,整個社會運轉效率一日千里的速度發生改變,人口負擔變成了人口價值。
轉型經濟結構,加大第三產業力度,價值勞動力變成人口紅利經過國家的韜光養晦、以及全華人民的艱苦創業之下,國家經濟發展有目共睹,勞動力密集型讓中國製造成為了響噹噹的名片,如今中國製造正向中國創造的路上邁進,特別是網際網路行業的興起,提高了整個社會效率,國家的經濟發展從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向第三產業、網際網路產業轉移,單個人口不再只是靠出讓單位時間來創造財富,而是靠放大單位時間的效率,創造出指數級的財富,真正實現人口紅利。
再舉個例子,隨著網際網路行業的興起,和移動智慧手機的普及,加上製造業的升級,原先靠廉價勞動力的製造加工與就業人數的需求就會下降,所以很多富士康用工需求降低、小工廠關閉,這部分勞動力需要向其他行業轉移,這就需要一個跟更能容納這麼大勞動力的行業來承載,網際網路行業就是這樣一個行業,所以我們看到了淘寶店主、外賣從業人員、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抖音內容創作者、直播網紅,他們不僅在侷限於靠原來的出賣單位時間換取社會財富,而是透過網際網路這個放大器,讓每個個體的價值在單位時間內透過網路放大到無數倍,才真正的實現人口紅利的轉變。
上個月國家發改委提出的“新基建戰略”將在這個基礎上加碼人口紅利的普惠速度和力度,5G、物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大資料等行業承載的人口紅利能量將是網際網路經濟體量的無數倍,屆時的人口紅利爆發,不僅惠及於中國,而是惠及於世界,真正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目標。
-
4 # 大慶影視速看
人口創造力多,想象空間豐富,可以製造很多對於人類生存發展的新生事物,對人類的未來生活帶來很多便利,所以人口是紅利。
-
5 # 機器人觀察
人口是紅利!一直是紅利!
所謂的人口“負擔”指的是物質缺乏時期的困難。
如果單獨的分析:人口是負擔,還是紅利,總是有反對和贊同的言論。甚至沒有一個結果!
換一個思路:
人口紅利說的是:勞動力幹活,創造價值。這說的是:勞動力,人多,有技術,可以幹活。可以創新!
人口負擔說的是:所有人都要吃飯,穿衣。這需要物質,老年人需要養老,兒童需要教育,生命需要醫療保障。這都都是困難。
這個困難==人們的消費需求==人口消費紅利,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消費內需。
你覺得,這個說的不對是不是?你不答應?
好,稍等。咱們細說!
用我所在行業一個極為特殊的產品舉一個例子:機器人。現在國家強調人工智慧,數字工廠,智慧化生產。
假設:所有的工業品產品,將大型單品,及原材料類產品,都使用工業機器人生產。
也就是說將整個第二產業,工業領域的所有人都下崗,清空。這幫勞動力,全部都進入第三產業中。
(汽車焊裝線,全機器人焊接)
社會能不能發展?可以運轉。
這裡有一個知識點:
工業單品類產品,例如原廠汽車屬於工業,我們將汽車改裝,汽車修理都叫做服務業。
例如服裝行業,我們將布生產,成衣生產作為工業產品,將衣服的裁剪,印花,甚至私人訂製作為服務業。包括文化衫也作為服務業產品。
好的在這個框定下,你就會發現,即使未來真的全部製造業市場的產品,都被機器人應用所取代,社會也正常運轉。
那麼這個時候,就出現了極為特殊的狀態,工業市場沒有勞動力了。但是社會有消費,機器人來生產產品,有一部分人根據客戶需求,會改動一下產品的樣式,做設計和定製,另外的都是大量的文化,娛樂,飲食等消費行為。
這個時候,就非常明顯的體現出來人口是消費主體,是消費主力,這是消費市場紅利。
同時想要實現,所謂的工業市場,全部機器人生產,那也需要大量的技術創新,以及大量的技術工人經過多年的努力。這就是前期積累出來的知識紅利。
你可能會說,我不信,未來都不要人生產,那人肯定失業,沒地方去了。說一個例子:汽車製造市場,如今的汽車產業是全球單品最大的市場。企業產線現在使用機器人數量非常高。現在汽車市場的焊接,基本沒有人工焊接了。多數都是工業機器人焊接。
從汽車廠出來的人太多了,你可曾見到過社會出現矛盾?
所以這也就是說,如今人是勞動力,未來人的智慧會慢慢的變成勞動力(看到這裡,記得督促自己的孩子,多讀書啊!)
那麼未來人的主體,就會變成一個消費主體,而不是一個幹活的勞動力作為主體。但人還是要幹活的,只是多數在服務性市場(不是所謂的端茶倒水,送外面,開滴滴)。
既然人是紅利,那為什麼不孤立一直生?牛奶對人身體好,你就一直喝吧!如果你還停留在這種思路,這就是抬死槓啊!
人口是紅利這個事情,我覺得更像是:在沒有開採能力的時候,山就是障礙,有開採能力了,山上的每一篇石頭都是財富。
將人類從“負擔”變成“紅利”的方法就是:教育。(多讀書,沒壞處!)
-
6 # 植淮
謝邀!人口可能是紅利也可能是負擔。二種情形分別為:一、擁有高質量高素質人口是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可以形成紅利。但往往因為國民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與素質,家庭反而控制生育,不願意多生,有些發達國家甚至出現人口負增長。因此需要政府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家庭多生且優生優育,以保障人口紅利;二、在經濟發展水平低下的國家,缺乏基礎教育,其國民素質整體低下,科技水平更低下,越窮家庭人口越多,貧富差距大,社會問題突出,只能給國家和社會造成巨大負擔。應該控制人口,加強全民基礎教育,提高科技水平和生產力。
-
7 # 血染戰旗紅
人口是負擔還是紅利,咱們不妨就結合印度的實際情況做個簡要說明。
有不少西方國家認為,印度有著龐大的年輕人口,相應的就有了充沛的勞動力資源,這些資源可以轉換成龐大的人口紅利,印度依靠這些龐大的人口紅利,趕上並超越中國並不成問題。
可事實是這樣嗎?非也!非也!在我看來,印度龐大的人口非但不能成為紅利,反而是龐大的負擔。
在有些人看來,一個年滿18週歲,身體健康,四肢健全的人就是一個勞動力。這樣的人越多,表明勞動力就越龐大,國家就擁有龐大的人口紅利。這種想法也沒錯,但卻忽略了三個基本要素:
第一,勞動者要具備一定的基本的文化素質和學習能力。但很可惜,印度文盲太多了。按照印度官方自己的統計,印度有30%的人是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儘管這些年來印度宣稱自己的掃盲成果斐然,但有很多外國記者發現,印度有不少的邦為了應付中央規定的脫盲標準——當然也是為了騙取中央的掃盲經費——將脫盲標準簡化為只要會寫自己的名字就算脫盲。當然,我不敢說印度所有的邦都是這樣,但從國外媒體的報道中看,有不少邦經常是這麼幹的。可即便是如此滲水的脫盲標準,印度國內也有30%的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而當今社會,文盲可以從事的工作是越來越少的,你不具備一定的文化素質和學習能力,根本勝任不了現代的工作。即便是像服裝、鞋襪、基建、電子組裝等等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其對工人的要求也是需要一定的文化素質和學習能力的。而像汽修、機修、數控機床等等藍領和白領工作更是需要高文化素質和學習能力。我實在搞不懂,印度這麼多的文盲,有的僅僅會寫自己的名字,像這樣的人怎麼能形成有效勞動力?
第二,勞動者要有勞動意願。對於這個要求,可能有人會罵我神經病,這世界上有誰不願意工作?有誰不想賺錢的?我告訴你,你不要拿咱們華人的思維去套在印度人身上。印度的種姓制度根深蒂固,人一出生就被分為三六九等,永世不得翻身。咱們中國在兩千多年前就發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了,可印度至今還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既然我再怎麼努力打拼也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那我還幹個毛線啊?另外,受印度教上千年的侵染,有不少人都把今生的苦當作是來生的修行,寄希望於來生能投個好胎。這種“只求來世不管今生”的人,根本不想透過學習和勞動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們不把餓死也當成一種修行就不錯了,你還想他們去幹活,去轉換成有效勞動力,成為人口紅利?做夢去吧!
最後一點,國家要能為他們提供足夠的勞動崗位。即便人家有勞動的能力,有勞動的素質,有勞動的意願,但如果國家不能給他們提供足夠的勞動崗位,那也是白搭啊。印度確實也有一些大型工廠,如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科欽造船廠、塔塔集團等等,這些工廠都僱傭有幾十萬的工人,但這樣的工廠卻非常少,遠遠滿足不了龐大的勞動力對勞動崗位的需要。有人說,既然如此,那就多建些工廠,多搞些基礎設施建設,例如多修些高速公路、高鐵、支線幹線、多建些機場……不就行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在印度,徵地難、效率低下、強大到不講理的工會、層出不窮的地方保護主義……讓你寸步難行。我舉一個例子。2005年的時候,我們開始修建武廣高鐵,同一年,印度首都新德里也開始修建一條從市區到機場的高速公路。我們的武廣高鐵是一千多公里,印度的新德里機場高速才70多公里。2009年我們的武廣高鐵通車了,印度的新德里機場高速還沒完工一半。怎麼回事呢?一是地徵不上來,二是各種各樣的團體打著各種各樣偉光正的旗號從中做梗,讓工程進度極度緩慢,三就是層出不窮的腐敗一次次的花光了預算,政府得一次次的為他們擦屁股,還得一次次的追加預算,期間又是各種扯蛋。所以說,在印度建工廠也好,搞基礎設施建設也好,都非常的麻煩。也正因為如此,印度政府也無法為國民提供足夠的勞動崗位。
正因為以上原因,印度龐大的勞動力非但不能轉換成人口紅利,反而成為印度政府沉重的負擔。也幸好有印度教和種姓制度“教育”老百姓“安於天命”,如果是碰上咱中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話,恐怕印度老百姓早就揭竿而起了。
-
8 # 崦嵫鶗鴂
感謝邀請!人口是負擔還是紅利,這要從人口結構,短期效應,長期效應三個方面來闡述。第一,有人口就會有衣食住行,能促進就業,短時間之內肯定對於經濟發展是有利的。從長期的角度看如果一個城市的人口增長太迅速與之相關的住房,醫療,教育,公共交通跟不上,人口就會成為城市發展的負擔。這也是為什麼國家開始大力發展城市副中心得意義,例如雄安新區,例如東莞惠州等都是為了解決一線城市人口基數太大的問題。第三,人口結構。如果一個城市的人口結構以技術含量低的勞動密集型為主,這個城市的經濟發展為一定會收到制約。為什麼富士康會在河南凱工廠,就是因為河南人多,富餘勞動力多,但是人口第一的河南卻沒有做到經濟第一,為什麼?人口多是事實,但是缺少高品質的勞動力,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城市都在吸引高新技術人才落戶的目的,就是為了改變人口結構。綜上,人口短期是紅利,長期是負擔,人口結構層次偏低是負擔,偏高是紅利。
-
9 # 俊哥oo9
絕大多數人創造的價值高於消耗的價值,因此國家財富不斷增長,人口紅利是毋庸置疑的。政府引進西方福利制度,加大財富重分配比例(地區間,代際,產業職業間)不可避免增加許多消耗大於創造的食利階層,這些人是負擔!以前計劃經濟,企業政府辦,整體是消耗大於創造!如果醫療,教育,養老完全市場化,政府就沒負擔,人口只有紅利!
-
10 # 說實話害人傷己忍不住
七零後告訴你。
人口是紅利。遵循人類生存本能,向自然界擴張,向全宇宙擴張,
向其他宇宙擴張。
這是生命的本能。
人口需要限制,避免成為負擔。否則沒等走出宇宙就餓死了。
一切以人類的能力為標準衡量。過猶不及,不及就等著人類滅亡。
人類不過是生命的一份子,如果完不成生命交代的任務,就會被新陳代謝掉。
-
11 # 王1253478
有素質,有文化,有能力的人囗,肯定是創造人類福利的基礎。可是面對機器人,智慧機械,智慧程控,遠端視屏教育,機械手,物聯網,人體健康晶片,自動駕駛,等等!機器人可二十四小時幹活。智慧機械可由紅外觸點啟動,完成完整,標準動作。智慧程式控制可完成連續動作,並檢驗,分類。遠端教育可把優秀講師講課內容播出,並且可多學,多看,從各方面去啟發學生!開拓學生智力。物聯網,人指揮手機,在五G平臺上,指揮機械手,智慧機械,完成餵豬,養魚,餵雞,煮飯,炒萊等一系例人類生活與工作!健康晶片,透過電腦,光普,與一定體貌外診,內檢,可推出人類個體所需治療方案,打服藥方案及注意事項。
一句話,今後,在一線幹活的人不需要多少!這才是理信看問題!維修,調程式,精密加工業,人數需求大些。總之,今後有工作幹,有人用你,算你幸福!多數人只能閒著!自我煩惱!
-
12 # AKA瞌睡大王
題主說的媒體提及人口紅利消失,不是因為我們人多了成負擔,而且我們社會發展到一個階段人口老齡化(人多是多但是不代表勞動力多)和勞動力價格上升導致我們國家勞動力價格比東南亞這些貴,一些組裝廠就跑去東南亞投資(勞動力價格貴說明我們生活水平上升了,作為一個普通人當人是自己工資越高越好)
分階段看,以前才改革開放我們做下游又不要技術叫世界工廠,那時候人數就是外匯但是收入只佔整個產業鏈的百分之20不到。可是近幾年我們不只要給人打工了,我們也自己做上游,為什麼要做上游?①這幾年被國外卡科技的脖子,不做上游在國際經濟上就行動不舒服。美國把中信整癱瘓是最深刻的教訓②落後就要捱打呀,人家機器組裝了,還擱這人造汽車,時間就是金錢。那就要機械化,但是機械化代表著失業下崗這時候就成負擔了。
人口是負擔還是紅利?我認為決定因素就是中國的教育普及程度,現在很多行業都逐漸機械化:汽車組裝、銀行櫃檯、收費站、零售....社會向前邁了,人也要向前邁,生產關係要適應生產力,我們也要從如何組裝汽車到如何製造組裝汽車的機器的轉變,這是需要知識的。
所以教育問題是人口紅利還是負擔的重要內因
我是八零後,少時上學時,老師們說我國地大物博,但是發展慢是因為我國人口太多,人均資源太少,所以人口是負擔。但近幾年媒體又說中國經濟放緩是因為人口紅利消失!那麼人口到底是負擔呢還是紅利?
回覆列表
人口是最重要的資源,但是如果處理不當,人口也會變成負擔。這和任何事物一樣,都具有兩面性。
人口為何是紅利?
中國是一個典型的人口紅利國。
曾經,國家一直對中國大量的人口憂心忡忡,甚至在世界上執行了最為嚴苛的計劃生育制度。就是為了控制人口的數量。
當時就是擔心過度的人口,會消耗本來就不豐富的社會資源。
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快速推進,中國的人口紅利被迅速釋放出來。究其原因主要有這麼幾個。
第一、儒家文化的薰陶中國有五千年文明,而儒家文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佔據了主導地位。這使得華人對於家庭的情感極深。而正是這種情感,使得他們可以為家庭堅韌的承受一切。
第二、中國的教育蓬勃發展雖然初代農民工大都文化程度較低,但是也基本上具備了小學文化。這一點尤為重要。要知道,即便是勞動密集型的工作,一旦缺乏相應的文化基礎,想要進行培訓,其難度也遠遠大於經歷了文化教育的群體。
正是因為這兩方面的因素,才導致中國的人口成為了紅利。
但是印度卻不然,至少目前來看印度的人口尚未成為紅利。這和印度的文化和教育有關聯。印度文化相對鬆散,導致民風相對懶散。而教育程度低下,也同樣影響著人們的選擇。
所以,中國的人口能變成紅利,雖然並非是不可複製,但是也確實說明了中華民族的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