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靈仙

    (一)直線訓練法 要領:中鋒用筆氣要平,力要均,藏頭護尾,體會如錐畫沙的感覺。線條質量效果圓、厚、活,且忌、平、死。(二)畫圈訓練法

    要領:中鋒用筆,筆要提起來,注意用筆轉換,保證線條質量,體會線條節奏,氣貫線中。(三)S線訓練或8字訓練 要領:注意中鋒和側鋒的用筆轉換,使用筆提按,用筆要毛,用筆要入紙,感受韻律美和節奏美。(四)波浪線訓練 要領:一根波浪線畫完要和下根氣貫上,重點體會線質的松毛,墨色的虛實變化,用筆的輕重提按,節奏變化,線上條的行走中注意中指微微撥動,練習指力,有助加強筆力。(五)不規則線條訓練 充分發揮毛筆的效能,體會毛筆筆根到筆尖的運動規律,提按,起倒,收放的用筆技巧、練習作者控能毛筆的能力,達到心手相應的境地。

  • 2 # 書法教父

    得先說說你寫字是滿墨還是飛白,或者說是你寫字是實筆還是漫筆。實筆可以靠書寫量提高力度,漫筆靠書寫量和鍛鍊臂力來提高線條力度。注:文人幾乎沒有使用漫筆的原因是他們體力或者說體質差力量達不到,幾千年了文人極少敢寫漫筆。

  • 3 # 致淵閣

    1、寫楷書時發筆逆入時速度要快,如驚蛇之入草;逆入作點後調鋒時宜慢一些,所謂"遲迴不進,以成藏頭護尾之勢"。

    2、筆與筆交換過渡時要快,所謂"過貴乎疾";鉤法要快,蹲鋒得勢而出,所謂"

    峻快以如錐",快則力聚鋒尖。

    3、捺法宜抑揚頓挫,一波而三折,所謂"不徐不疾,欲卷復駐,得意徐乃出之"。

    4、短撇要快,銳而且速,如鳥之啄物,所謂"倉皇而疾掩"。

    5、挑法宜遲,仰筆鋒,輕抬而進,所謂"貴乎遲留"。

    6、長撇宜悠揚,貴險而勁,意欲婉轉流暢,筆力送到而勢有餘韻。

    7、楷書當以沉靜為本,即用筆精到細膩,鋒勢備全,筆形到位,結字熨帖,有雍容自如之態,跡如前人所謂點畫如刻入縑素,結構似天成鑄就,增之不能,減之不得,故初學楷法,當緩筆以定其形勢,切勿以字小而忙行筆勢,亦勿以字大而慢展毫頭,而是一種沉著的節奏-舉止匆遽,易傷淺薄。

    8、懸針宜徐,徐則意足而態有餘妍。

    9、垂露宜疾,疾則力勁而筆能覆逆。

    10、點貴乎重,其勢如高峰之墜石。

    11、至於長畫中間之走筆當視其情況而定,或逆勢澀進,而中截略細。毫內墨飽時用筆可略快,毫中墨少時用筆可略慢。

    12、就虛實而言,按處皆實,提處皆虛,點畫是實,就曲直而言,楷法妙在曲勢中求直,不平中求平,或向或背,或向中有背,或背中有向,或上平而下高拱,如覆舟之狀,有輕重徐疾,有疏密虛實,有曲直向背。久而久之,一一運用純熟,用筆就會靈動起來,而墨色亦會在靈動的筆法中產生濃淡枯潤的變化。

    13、在書寫楷書時最忌寫一個字去蘸一次墨,這樣永遠不會有枯筆,有飛白,有乾渴之筆。最理想的楷書用筆是畫之當中濃,兩邊枯,不光而毛,澀中自有無窮之韻味;最理想的用墨是枯中見潤,即在筆酣墨飽的情況下依靠速度和中鋒、筆力和筆勢拉出來的枯筆,有"乾裂秋風,潤含春雨"之狀。一幅楷書墨色有變化,就會大大增強它的靈動性。

    14、總之書寫楷書沒有絕對的快慢,就風格而言,有快節奏的楷書,所謂"作真如草",故其作楷時肘下生風,有沉著痛快之狀。不論遲速,肥瘦,都貴於控制在"度"的範圍之內,過疾則筆即直過而意思淺薄,過遲則骨肉凝滯而筆力孱弱,太重則肥而露肉,太輕則瘦而露骨。

    15、故作楷之法如閒庭之信步,有優遊自得之狀,緩以會心,疾以出奇,速以取勁,遲以取妍,能速而不速,謂之"賞會",能速而速,謂之"入神",賞會則含蓄蘊藉,入神則意外之筆流溢於紙上,此楷法用筆韻律之大略也。

  • 4 # 翊如墨

    毛筆字主要靠線條,線條組成了一切外在的形態表現。我不知道你說的力度是啥意思,可能是蒼勁吧,也可能是瀟灑。所以,你適當的練練草書吧,線條會更流暢。畫圈畫迷宮其實也行,就是感覺在浪費紙和筆。

  • 5 # 墨小白的書法

    線條是書法表現形式,是書家在寫字時的情感表達,高質量的線條是寫好書法的重要因素。一個高質量的線條要求是要有力度,有彈性,能呈現出立體感。

    但是在初學時,寫出來的線條往往容易發軟發飄,猶如輕輕畫上去一樣;或者像一根根木棍,太過於僵硬沒有姿態。

    如何讓線條寫出力度來,這是每個學習書法的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其實解決起來並難事,首先要做好一點:書寫要立鋒、壓實。

    雖然只有一點,說起來簡單卻往往容易忽略了。字需要有力度才能更顯精神,所以在起筆的時候做到把鋒立住,筆毫壓實後行筆很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壓實並不意味著下狠勁的往下戳。

    而是在起筆的時候,要能夠感覺到筆毫與紙面有牴觸感。例如顏體楷書中有很多細橫,如果只是飄飄然畫過去,而沒有感受到筆毫和紙面的摩擦感,那麼這樣寫出來的線條肯定是沒有力度和彈性的。

    那麼如何把一些又細又長的線條,寫得有力度呢?這就需要在書寫時能做到:立鋒。小篆逆鋒起筆的目的也是為了調鋒立鋒。楷書的起筆,欲豎先橫,欲橫先豎。起筆的雖以側鋒切入,但切入後要轉為中鋒行筆,乃至到收筆處也是要保持中鋒到位。

    在一些轉折、粗細變化時,也不過是透過提按力度的變化來調整鋪毫的大小,但仍然使之保持行筆中鋒。

    學習書法,需要有紮實的基本功。中鋒筆法是書法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環節,想要更好的掌握以及提高線條的質量,可以經常練習下有著“筆筆中鋒”之稱的篆書。

    在懂得了書寫的技巧後,還有個問題常常會被忽略,那就是保持書寫性。許多朋友在臨寫時,總是會過於糾結細節或者太謹小慎微,而導致寫字失去了節奏。

    如:篆書的起筆比較圓潤,不要為了圓潤而去刻意畫圓。亦或者,擔心不能夠保持中鋒的穩定行筆,刻意的讓行筆過慢,戰戰兢兢,過於拘謹,這樣寫字未免也太難受了。

    “言為心聲,字為心畫”,放鬆心態,理解了正確的書寫原則,就大膽去體會原帖者的書寫動作,寫出線條的力度,小事一樁!

  • 6 # 同蒲鐵路連平遙

    一、書法線條沒有力度,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多用毛筆練習。用軟筆寫字不完全是力道大小問題,需要掌握字的間架結構或者草法,法度胸有成竹才能談到用筆,而用筆和法度是相輔相成,法度不捻熟下筆不知輕重,用筆稍有掌握不懂法度也寫不出有力度的字。

    二、練習方法也沒有定法,最認可的先從楷書筆畫起,有名的永字八法,利用書寫點畫橫豎勾,掌握毛筆效能。現在的書法老師也有從練習小篆起熟悉毛筆的教法,例如臨寫嶧山碑等,甚至從十七貼寫王字行書練習掌握筆法的,後者適合成年人初習書法。

    三、還有一種毛筆線條訓練,那就是掌控毛筆畫直線、圓圈等,是從學習國畫起步,也有明顯效果,掌握毛筆力道。其實殊途同歸,書畫同源,最後都是實現用毛筆的自如,總之多寫多練,多掌握書畫理論多思考,最終下筆就有力透紙背,入木三分的功夫。

  • 7 # 烑國人力資源服務圈

    多練練就好了,注意筆畫的飽滿度,先想好,定心,然後心中有了結構,落筆,果斷不可猶豫不決。字如其人,有時候就是這樣子的。心中無雜念就好,調氣!

  • 8 # 使用者3397937154954

    首先,去學習唐代書法家柳公權楷書,學具那種硬朗的書法風格,平時練字時多練習腕力和臂力的轉動,練字時,全神貫注,慢慢把手腕和臂力送到筆端,好似練氣功一樣,慢慢日久,你會發現下筆有勁健的神采了。

  • 9 # 聖陽文化藝術組織者

    提高書法線條力度根本就是增強其美感。概括來講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的調鋒,使行筆過程處於中鋒狀態,本身也是書法的大法,這樣墨特吃住紙,墨色會呈現立體感,線條就會有厚度感,從而達到線條力度。書法的線條是有血有肉的生命線。我認為要想提高書法線條的質量,表現線條生命之美,就要從用筆和用墨上下功夫,二者比較的話,用筆更為重要。從用筆上來說,要提高書法線條的質量,就要達到四個要素:力度、厚度、速度和質感。

    一、線條力度

    力度就是“筆力”,就是“入木三分”,就是中鋒運筆、萬毫齊力。行筆過程中要鋪毫留得住筆。

    筆力,表現書者的功力、技巧和智慧,以及書者內在的精神世界的深度。

    怎樣做到用筆有力呢?

    用筆要“實”,就是讓運筆的力量實實在在的透過筆毫注入到點畫之中。

    清代包世臣說“筆實則墨沉,筆飄則墨浮”。

    只有做到用筆精熟,點畫線條自然沉著有力“力透紙背“,字跡才能躍然紙上。 吳昌碩、李叔同的字是筆實墨沉的典範。

    二、線條厚度。書法線條的形狀變化包括線條的粗細、曲直、濃淡、乾溼、長短等,同樣單位面積的線條,擠壓進去的墨多的就結實,墨少的就松。有的線條人為意識很重,為有我之境,有的線條是無意帶出來的,人為的因素較少,是無我之境。懷素的線條更多的是有我之境,控筆能力很強,但是偶爾也會看到手隨筆轉,心隨筆運的線條。無我之境里人為的意識弱化,寫出來的字顯得古淡。我們平時寫字往往只有一種狀態,唯恐鬆懈了,從頭寫到尾,寫得很累。字要像大自然擁有萬事萬物那樣,有鋼鐵、玉、木頭、棗木、藤條等,各不相同,這樣才古質而今妍,豐富多彩。

    三、行筆速度。關於速度的練習,速度的快慢只是節奏的一個組成部分,會帶來線質的改變,不是節奏本身,不能真正觸及線條的魅力本身。如何增強線條的感染力,最終體現線條的藝術效果,在今天的書法訓練中多被忽略,而在孫過庭《書譜》中卻有著清晰的表達。孫過庭將速度和節奏分開論述,同時又對節奏本身與藝術審美的對應關係有明確指向。孫過庭說:“然後凜之以風神,溫之以妍潤,鼓之以枯勁,和之以閒雅。”這裡將“凜”“溫”“鼓”“和”作為動詞來看,正是書寫的節奏,我們將分別加以練習。“然後”一詞,說明此句之前的論述是其時間、階段上的前提,即寫篆書要先做到婉而通,寫隸書要先做到精而密,寫草書要先做到流而暢。不同書體行筆韻律和速度各有不同。

    四、提高線條質感。線條的內質分類很多,如遲澀,內質乾澀,行筆不容易;有的線條雖是枯筆,但裡面有核、芯,是圓的,有的則是平面的。所以同樣是枯筆,有的是有厚度的枯筆,有的是比較薄的枯筆。還有一種很虛弱的枯筆。

    分類的過程可以提高我們的眼力,讓我們能夠穿透線條看到其內在質感的區別。寫線條時,不要只有一種處理方式,如寫粗線條時,要寫出不一樣的質感,有的要強化硬度、結實度、力度,有的要強化緊緻、溫潤,這樣我們才能既有眼光又能很好地運用了。南朝王僧虔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只要我們平時在書法練習中多吸收古法,不時筆不離手,都能寫出滿意佳作。

  • 10 # 忠山學書

    書法線條沒有力量,一定要多用中鋒行筆,一定要增加筆畫和紙的摩擦力,怎麼增加?就是說毛筆要何止產生逆向角度,俗稱就是頂紙

    寫橫的時候,筆桿往左倒,比度向右倒,這種就是頂紙,這樣寫出來的筆畫充滿了力量,主要以楷書為主 ,如果是行書,草書可以增加筆法的連續使轉,絞轉等等技法,這樣透過一段時間練習筆畫,力量慢慢增加上來了

  • 11 # 存希齋書法

    “書法的線條沒有力度,怎麼練習呢?”這個問題是說,書法的筆畫線條看起來沒有力度,怎麼辦呢?我的回答是:筆畫線條是透過運筆,也就筆法表現出來的,自然要透過加強運筆練習,而側重需要注意的是中鋒行筆,其次要把握行筆速度的快與慢,再者要注意筆畫的虛實和長短,最後則是透過把握筆力來增強筆畫線條的力度。一,以中鋒行筆為重

    書法的力度表現於筆畫線條之中,而筆畫線條的形成又是透過運筆而產生的,因此,要想增強筆畫線條的力度,那麼就必須從運筆之初就開始加強,縱觀古人的書法,無不是筆力強勁,如刀劈斧剁一般,究其原因,筆法的運用是至為關鍵的。

    在運筆的過程中要想增強筆畫的力度,那麼就要運用好中鋒行筆這一根本大法,中鋒行筆就是“常令筆尖在畫中行”,古人常用“錘畫沙”,“印印泥”,“屋漏痕”來形容中鋒行筆,中鋒的目的是為了使得鋒勢備全,圓渾遒勁。〈中鋒行筆與偏鋒(側鋒)行筆的對比〉

    清代王澍說:

    中鋒者,謂運筆在筆畫之中,平側偃仰,惟意所使,用其既定也端若引繩。如此則筆鋒不倚,上下不偏,左右乃能八面出鋒,筆至八面出鋒,斯施無不當矣。

    可見在古人看來,中鋒行筆是必然應該遵守的運筆根本大法,即使起筆是偏鋒入紙,也應該透過調鋒的動作換成中鋒行筆。

    我們既然要增強筆畫的力度,那麼就要把握好中鋒行筆,中鋒行筆寫出來的筆畫飽滿,力透紙背,自然也就有了力度。

    但值得一提的是,我認為一種筆法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中鋒也是一樣的,在實際的書法實踐中,也往往是中鋒偏鋒交替使用的,如果偏鋒使用得當,是能輔助中鋒更好地表現筆畫進而增強力度的。

    二,把握硬行筆速度的快與慢

    我們知道,寫字有快慢之分,筆畫的行筆也有快慢之分,在書法中,行筆速度的快慢叫作疾澀,或者遲速。

    蔡邕就說:“書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澀,得疾澀二法,書妙盡矣。”

    蔡邕把書法歸結於疾澀,雖然或許有些片面,但是卻能看出疾澀對於書法的重要性,特別是對於筆畫形態塑造和力度表現的重要性。

    一般來說篆書,隸書,楷書行筆就比較慢,而行楷,行書則稍快,草書則更快,如行雲流水一般!

    但又有一種說法是“楷書不可慢,行書不可快”,啟功先生也說“楷書要當行書寫”,這說明行筆速度的快與慢是一體的,並不是可以分而論之得,而是有快有慢,恰到好處便為妙。

    剛接觸書法,最容易犯的兩個筆病就是行筆過快或者行筆過慢,快便是慌慌張張,草草潦潦,慢則是磨磨蹭蹭,懶懶散散。這樣沒有快慢之分的行筆,寫出來的字自然是沒有法度可言的。

    要在行筆的過程中把握好運筆的快與慢,就要知道哪些筆畫應當快哪些筆畫應當慢。〈虞世南《孔子廟堂碑》行筆疾澀得當,筆力遒勁〉

    虞世南在《筆髓論》中說:

    “太緩者滯而無筋,太急者病而無骨。”

    在實際書寫中,考慮到要增強筆畫線條的力度,就要做到快慢節奏分明。

    在寫橫畫時起筆收筆較慢,中間行筆較快,才能把中間的筆畫寫得剛直有力,不至於拖沓無神,當然這是需要練習的,需要不斷增強控筆的能力。

    寫豎也是如此,起筆頓筆稍慢,中間行筆快速勁健,收筆又慢下來。

    在寫撇畫時,頓筆稍慢,中部保持發力,末端快速撇出。捺也是這樣,由快到慢,捺角飽滿。〈“永字八法”之“掠”法(短撇)行筆快速,筆力自現〉

    而在挑鉤,出鋒,小點,短撇方面則行筆需要快速,例如“永字八法”中的“側”(右點)“掠”(撇)“啄”(短撇)都是需要快速行筆的,因為“啄”的筆意就如“啄木鳥啄食蟲子一般”,快起快收,一氣呵成,絕不滯澀。

    而每個字當中都有需行筆快或者慢的筆畫,所以快慢結合是增強筆畫力度和整個字張力的好辦法!

    三,善於用筆畫的長短虛實表現筆畫力度

    筆畫的虛實:書法中的虛實包括了“筆畫的虛實”、“結構的虛實”、“章法的虛實”,它包含了輕重,快慢,強弱,緩急,大小等多種成分。筆畫的虛實如同音樂的旋律,有強弱,起伏,跌宕之分。

    例如我們寫一個“人”字,撇相對於捺來說就是虛筆,捺則是實筆,而筆畫的力度正是在這一虛一實中得到體現的。

    筆畫的長短:筆畫的長與短是客觀存在於書法當中的,我們從筆畫的名稱上就可以分辨出長短,例如“長橫”“短撇”等等。〈筆畫長短不一,虛實結合,方能更好地體現筆力〉

    一般來說,筆畫線條的力度也是由長短筆畫交相形成的,因為一般來說,長筆畫是實筆,行筆要慢,顯得沉著有力,堅實不虛;而短筆畫行筆要快,輕盈流動,這樣長短筆畫構成了虛實交替,陰陽互補,才有可能做到筆法備全,筆力貫通。

    好的書法家總是能把筆畫的虛實和長短拿捏得當,在一虛一實,一長一短之間筆力便也隨之貫穿全字全篇了。

    四,把握筆力是增強力度的關鍵

    筆力是書法中技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書法的美,應該說最重要的就是書法的力度美,其餘都是附之而生的。

    而力度的產生則在於對筆力的準確把握,一般來說,寫字時用力筆力就大,不用力筆力就小,但這只是表面上的感覺,這裡面蘊含了諸多技法問題。

    而我們不得不承認,筆力是增強筆力力度的關鍵所在。〈王僧虔《太子舍人帖》纖勁有力,力度可見一斑〉

    我們來看看古人是如何論述筆力的,王僧虔在《答竟陵王書》雲:

    “張芝、韋誕、鍾會,索靖、二衛並得名前代,古今既異,無以辯其優劣,惟見筆力驚豔耳。”

    可以筆力歷來都是評判書法作品好壞,書法是否具有力度的重要因素。

    要增強筆畫力度我認為要從四個方面來加強:

    (1)心理調節

    每當我們拿起筆來,就要做到:“澄神靜慮,端己正容,秉筆思生,臨池志逸。”

    要把書法當做一種嚴肅的事情來看待,不可在心理上懶懶散散的,心態上鬆懈,寫出來的字自然也就無力了。

    王羲之說:“作字之勢,在乎精思熟察,然後下筆。”只有這樣下筆,方能堅定,果敢,遒勁,流暢,力度自然也就蘊含其中了。〈王羲之楷書點畫精緻,筆力充足,力度躍然紙上〉

    (2)意念集中

    在寫字的時候,我們應該把手中的毛筆當做是一把匕首,而不應該老想著它是柔軟的毫毛,我們看柳公權,王獻之的書法就像刀子刻出來的一般,其力度美讓人讚歎不已。寫字時,我們應該把意念集中到一點,然後傳達到手中的筆端,倘若在意念上就鬆鬆垮垮,那麼是寫不出飽含力度的字的。

    (3)力貫筆端

    王羲之在《題衛夫人筆陣圖後》說:“屈曲真草,皆盡一身之力而送之。”

    這不僅在意志上要求集中一端,而且要在實際的技法中把全身力量集中於筆端,然後才能寫出遒勁而挺拔有力的筆畫。〈王羲之行書輕重緩急,把握精準,力度之美為歷代所重〉

    (4)多寫大字

    為了增強筆畫的力度,我們應該多寫大字,大字可以鍛鍊我們的腕力,臂力以及腰部力量,同時還可以鍛鍊我們縱觀全域性的視覺能力。

    小字練細膩,大字練筆力,只寫大字而不能寫小字,大字便少了精密和細緻,只能寫小字而不能寫大字,小字就少了氣勢和力度。

    因此,大字小字都是我們學習書法不可繞行的一步。 若想增強筆畫線條力度,那麼大字的練習則顯得尤為重要。

  • 12 # 景行書苑

    我們經常說書法是線條藝術,線條質量是書法作品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學習書法就要加強線條訓練。

    那麼,怎樣才能更好地提高線條質量呢?

    當前書法學習,很多培訓機構在教學中還是以楷書為主進行教學,但也認識到了線條質量的重要性。有些老師在教學時進行了專門的線條訓練,例如畫蚊香等。這些很明顯比直接臨寫楷書碑帖更有針對性,對於學習楷書提高線條質量有較大幫助。

    我老師的書法工作室則採取了感覺科學高效的教學體系,從篆隸入手,按照書法史的發展規律來進行。篆隸書學習無疑是最好的線條訓練方式,這樣既提高了線條質量,又強化了對書法史的瞭解,還讓書法學習更容易得古意,可謂一舉多得。

    題主談到書法線條力度問題,其實也是線條質量的一個方面。透過篆隸書學習,線條質量得以提高,力度自然會有所體現。但力度作為線條的一個方面,我覺得在篆隸書學習的基礎上,加強金石氣訓練更有效果。我近來在學習魏碑楷書,臨寫陽剛風格的碑刻,像《張猛龍碑》,感覺力度還是得到較明顯的顯現。

  • 13 # KoBOX

    沒有力度,先找原因。

    原因一:訓練少。書法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沒有捷徑,想用幾個月的訓練達到別人幾年的訓練非常不合實際。

    原因二:方法不對。有人練了很多年,拿毛筆當刷子用。最終結果是毛筆寫出了鋼筆字效果,完全沒入門。

    原因三:臨摹少。書法始於臨摹,提升也在臨摹,變化也在臨摹。不學古人碑帖,不與古人交流,自然寫不出優質的線條。

    原因四:無師承。這裡說的是明師,是指明白書法規律,懂得傳授的老師。有的老師自己能寫的很好,講不出來,表達不出來,說不透,也就學不著。書法不單是把字寫好,更要是透過字認識背後的動作是怎麼做的。說白了,字是結果,完成的動作才是成因。很多字,不看老師怎麼寫,是很難學到的。一直倡導線上有老師,線下有師傅。線上老師傳授技術啟發智慧,線下的師傅解疑答惑傳道。

    原因五:讀書少。不僅僅是讀字帖,書法發展到今天,很多前輩留下大堆的理論,或講書法技術,或講體驗心得,或者歸納總結,或者演繹發散。多讀兩本,搞明白一家的來龍去脈,挖掘一下正史野史,在書寫中印證。研究出脈絡傳承,一家與另一家的區別,一家與另一家的共同特點,才能站到巨人的肩膀上發力。

    雖說是學書法,但不侷限在書法,功夫在書法之外。先知道,才能做到。

    常常聽到有人講我練顏體的,我練歐體的,常常聽人講看不上這家,看不上那家。殊不知自己的故步自封有多可怕。

    古代人資訊閉塞,還會想辦法從別人那裡找來字帖學習,廣種薄收,古人的成長路徑往往和自己的收藏家學有關。

    現代人資訊獲取非常便宜,歷代法帖寶典,各類高畫質印刷,網路掃描,可以說是海量獲取。再有各類博物館,紛紛展示自己的館藏佳作,這麼優越的條件不使用起來太可惜了。

  • 14 # 21課

    第一,每次練字之前一定要拉線條,橫著的,豎著的,感受毛筆給紙的一個力量,要慢,氣息要穩。

    第二就是可以臨摹一下篆書和隸書,遵循書法的歷時演變過程,篆 隸 草 行 楷,然後筆法也會有很大進步。

    第三,也可以學習一下篆刻,這樣寫字更有力量。

  • 15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書法線條的力度是靠筆法動作來表現的。

    一個方面,利用筆鋒彈力,控制好筆鋒姿態,無論是提按、中鋒、側鋒、駛轉,始終感覺到筆尖與紙面有明顯的澀感,筆鋒走過的地方,紙面出現溝痕,這說明用筆正確,即所謂“如椎劃沙”。

    另一方面,筆畫起止處不能畫蛇添足,力求筆法動作乾淨利落,行筆時要有節奏感、韻律感,而且根據筆畫不同,速度有快、有慢,不能一律慢慢的勻速的一筆一劃的寫。

    總之,如果在要在正式臨摹之前,透過畫寫各種各樣的線條,專門練習筆法動作,掌握中鋒筆法、側鋒筆法的特點,如何控筆自然就心中有數了。所以,書寫技法是第一位重要的,不會用筆,等於不懂駕駛技術,到了臨摹的時候出現問題肯定不知所措……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筆法與字法

    書寫技法、訓練方法是永恆的主題,書法實驗尤為重要,凡事不要憑空想象……

  • 16 # 張正存

    書法之美在於線條,書法線條的力度根本就是增強書法的美感。那麼我們如何提高書法線條的力度?

    我們如何用筆?

    書法線條的力度是靠筆法動作來表現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要寫好書法,首先要選擇一支好的毛筆,筆要有彈性與力度。我們要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控制好筆的力度,利用筆鋒的彈力,調轉筆鋒的姿態。無論提、按、中鋒、側鋒、都要使轉自如,始終感覺到筆尖與紙面有明顯的澀感。筆鋒走過的地方,紙面出現溝痕,這說明用筆正確,即所謂“加椎劃沙”之法。

    我們如何利用中鋒用筆的力度?

    書法線條美的力度在於中鋒用筆。中鋒又稱正鋒,筆桿垂直於紙面,筆鋒呈錐形,書寫時筆鋒始終在點畫中執行,筆毫鋪開,筆畫兩邊如界,筆畫圓潤飽滿有力,線條挺直,有很強的力體感。能夠做到“八面出鋒”使點畫之間的氣脈貫通,顧盼生姿。所以中鋒行筆自古被認為是書法用筆中“千古不易”的準則,學書者不可逾越。

    自古至今,許多大書法家都講究書法的力度。譬如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其筆力雄健,開闊挺直。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其筆力險峻、剛勁有力如同大刀闊斧。柳公權的書法有瘦硬之美。所以好的書法作品不僅要具有陰柔之美,還要具有陽剛之氣。

    書法的力度有入木三分之美譽。

    古時,有位店家做新招牌,找來了一個寫滿字的木板,準備洗掉字跡重新書寫,哪知洗也洗不掉,就用創子來創,創了兩層,筆跡還能看見。一位老先生說:“這是王羲之的筆跡啊!如此深刻有力,真是入木三分啊!”

    書法作品的好壞取決於線條的力度與質量。高質量的線條,才能產生高水平的書法作品。如何提高書法線條的力度是衡量書法水平的關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喝酒你印象最深的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