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巨蟹愛金牛

    滿清天然就會閉關鎖國的,怎麼可能不閉關鎖國呢?問這個問題的人太不瞭解滿清了,滿清是怎麼給推翻的?是被主張共和的革命黨人推翻的,共和思想怎麼來的,是外來輸入的。如果滿清不閉關鎖國,共和思想如潮湧入,滿清賴以維持其腐朽統治的封建專制思想就會土崩瓦解,你讓滿清去哪裡領盒飯!好在現在已經推翻滿清的腐朽統治已經超過一百年了,所以你現在問這種問題,不會有壓力。但如果你回到滿清統治時期,尤其是所謂的糠稀盛世時,問這種問題,抄家滅族,殺頭掘墓那是註定的!

  • 2 # 濱海這些年

    閉關鎖國限制了民眾的視野,也限制了民眾的智慧,這種程度降低了清政府統治的難度。。民智開啟後,共和平等資本主義的春風席捲中國,誰還願意做奴隸,清政府統治的基礎必將塌陷,革命可能等不到1912年。。如果清政府願意放棄權利,君主立憲制未必不可能,但縱觀清政府的表現,不到最後未必願意放棄權利,即便退位以後,一次復辟,一次滿洲國。。

    我認為清政府如果不閉關鎖國,清政府國運至少減少一百年。乾隆和華盛頓一個時期的人物,當民眾嚮往自由平等,不願意做奴隸的時候。類似太平天國運動必將提前爆發。

  • 3 # 江東妖兔

    這個歷史是沒有如果的。只能說清朝氣數已盡。清朝是難得沒有什麼昏君的朝代。以往朝代,一二世打基礎,三四世到鼎盛,五六世開始享樂,七八世出民變而滅亡。清朝康乾之後,嘉慶比較平庸,但他並不貪圖享樂。道光,極力支援林則徐禁菸。咸豐,很多清朝官員反對用漢族人,咸豐極力支援曾國藩等一批漢朝官員,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太監說咸豐“晚上在房間來回徘徊不能入睡”。同治,支援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同治中興。光緒宣統不說了。所以說清朝是為數不多的沒有昏君的朝代。以往昏君有時幾十天不上朝,大臣見不到皇帝人,有什麼事大臣自己商量著辦,清朝一個都沒有。所以我用《明朝那些事》中作者描述明朝滅亡的原因來簡單解釋一下清朝為何滅亡,那就是,氣數已盡。

  • 4 # 一碗大蔥面

    清政府如果改革開放,吸收借鑑西方的科技,積極融入世界,很有可能變成東亞首屈一指的強國,因為清政府有廣袤的領土(1840年之前達到1300多萬平方公里),大量的人口(四萬萬人)和強大的經濟實力(半數白銀流入中國),完全足以撐起一個大國的偉大夢想,不過清政府有可能被推翻,融入世界意味著順應當時的潮流,發展資本主義,資產階級強大起來之後必將跟清政府產生矛盾,最終的結果可能類似英國,變成君主為虛的君主立憲國家

  • 5 # 回眸滿清

    這個問題我認為在命題上就有一些弊端,因為除了乾隆皇帝之外,滿清的其他皇帝並沒有刻意去實施“閉關鎖國”政策,而且,是否實施這個策略也並不是出於某個皇帝的單方面意願,而是當時所處的歷史環境決定的!

    就民族起源來說,滿清屬於一個實實在在的“外族”,這樣一個民族想要統治中原地區自然會遭到許多牴觸,而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在逐步平息了起義軍和“三藩”之後,滿清所面臨的抵抗主要來自於臺灣的鄭氏政權,為此,康熙皇帝不得不頒佈實施“禁海令”,在禁止海上出入的同時,也拒絕了海上貿易的進一步發展。要知道,當時世界列國往來的核心渠道就是海運,而西方國家也只是透過海路進行了野蠻的海外擴張。

    康熙皇帝這麼做,無疑就成為“閉關鎖國”的先驅人物。但是,他更多的是出於政治考慮而採取的一種不得已措施,在收回臺灣後,康熙逐步開放了多個貿易港口,淡化了這個措施的影響。雍正時期的禁令也沒有太過嚴苛,但是到了乾隆時期,沉迷於“帝國威嚴”不可自拔的乾隆皇帝卻下令關閉了多個通商口岸,僅僅保留了一個,為的還是讓西方國家能夠得到“天朝”的“恩賜”。這個時期,才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閉關鎖國

    可以說,“閉關鎖國”對滿清的影響是十分嚴重、甚至是致命性的,因為這一時期的西方國家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已經有了“質”的飛躍,在那個急需要“睜放眼看世界”的時候,滿清卻無情地關閉了這扇大門。

    如果滿清能夠與世界同步,以滿清當時的實力和底蘊,肯定能夠取得比西方國家更高的成就,那麼,滿清的歷史也就改寫。遺憾的是,滿清錯過了這樣一個發展的機會

    另外,滿清實施“閉關鎖國”的另一個決定因素就是封建專制制度。封建專制制度的受益群體絕不是皇帝一人,而是整個朝堂、整個官僚群體,這些人斷不會允許有可能觸動、威脅到自己利益的新興事物出現,故而,也成為捍衛“閉關鎖國”的一股強大力量。在這樣的環境下,別說沒人發聲,即便有人看到“閉關鎖國”的弊端,也會在“通夷”罪名的打壓下選擇屈服

    由此可見,封建專制制度才是大清“閉關鎖國”的根源,只要無法擺脫這個制度的束縛,“閉關鎖國”就不可能輕易解除。

    歷史只有總結,沒有後悔!也許,只有西方列強用船堅炮利開啟滿清大門、並脅迫其簽訂一個又一個屈辱條約時,滿清才會真正反思自己曾經犯下的錯……

  • 6 # 蝦滿蟹肥

    清朝維護統治力度為各朝之冠,比如避免明黨爭再現的密摺、避免明財政敗壞的攤丁入畝、避免皇位之爭失控的密詔、明文字獄的進一步升級……,閉關鎖國的直接原因是避免資助海外勢力的成長(倭寇、臺灣等海外明人、洋人殖民者……等以反過來給滿清統治挑撥生事)對內嚴防漢人聚集事件……其實質為滿清拉攏蒙古回維共同抵禦漢人的同化,亦為共同瓜分漢人的利益!若開禁則海外事物必將流入漢人手中,同樣漢人權益外流造成滿貴收入大減!再漢人大封建地主亦成長到失控!總之華夷大防是一根緊繃的線,隨時就斷裂。

    閉不閉關鎖國跟國運沒關係,唐朝開拓西域最終導致河北漢人群起支援安祿山史思明反唐、宋末海外阿拉伯移民最終逼死宋帝……帝國不是亡於內亂就是外侮,而似清末亦亡於內亂!(太平天國運動亦為例)。

    清末開禁拉開維新運動亦以維護統治為目的,跟強國不鳥,同樣頑固的儒家也會封殺一切進步勢力!這部分中國歷史課本總結很到位了!所以頑固守舊還能支撐幾十年,一旦維新變法,還政與漢人等民主共和,國運瞬間為負值!

  • 7 # 農民工的歷史觀

    前言:先不說歷史能不能假設的問題,既然問題就是假設,那麼我們不妨就假設一會。

    首先,梳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不管是衰如兩宋,明清,還是盛如漢唐,誰都沒能熬過那300年的天命。唐朝的開放程度眾所周知,可能是迄今為止最為開放的朝代,也是歷史上最為繁榮的朝代,對內對外都具有明顯的影響,即使現在人們還以唐裝、唐人街的名字去紀念。因此清朝之開放即使如唐朝般開放,其國運也最多如唐朝一樣,可能創下盛世,但同樣不會延續,這正是中國王朝無法走出的天命輪迴的宿命。

    其次,對外開放對一個王朝的繁榮確實有影響,但卻不是必然的,一個王朝的繁榮是內外因素疊加的結果,如果滿清對外開放,對內仍然實行傳統的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那麼一個開放的滿清,內部要輸依然陳舊的情況下,最終結局不過是東方的奧詩曼土耳其而已,西方真正的強大,實際上在文藝復興後,在思想解放,內部生產要素變革,生產力得到解放的情況下發展而來,開放只不過起到了促進作用,

    最後,不要忽略制度和文化的影響,滿清如果不能對內部的制度進行變革,不能對文化進行解禁,那麼開放的滿清不過是另一個西班牙而已,皇室的生活可能更為奢靡,多樣,但國內依舊貧窮,危機四伏。要知道16世紀的西班牙可是領航了整個大航海運動的,富有全球一半以上的白銀,這就夠開放了吧,但是在思想解放,君主立憲的英國面前卻不堪一擊,那麼單單開放的滿清又能好到哪兒去呢?

    文化、思想、科技、制度才能決定一個國家的長久繁榮,缺少其中一個都不可能實現。

  • 8 # 寧遠38207612

    滿清一直像一個外來政權,滿漢不通婚,軍事政治權力在滿人手內掌握,滿人特權階層,這樣的政權他的心思用在防漢人掌權上了,不會去發展,一定會滅亡的。

  • 9 # 熱愛文史哲的小編

    我其實非常討厭說這些話,但是既然問了,我還是給朋友們普及一下歷史基本知識。

    首先,歷史不能假設,沒有如果。因你的假設不但會起蝴蝶效應,產生無數種不可控的因素,而且你的假設還沒有意義,畢竟這件事情已經發生了。

    其次,中國的落後不是因為清朝,不是因為乾隆,不是因為慈溪,決定歷史的發展有多方面因素,不能片面看待。而真正促使中國落後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王朝後期腐朽沒落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這就讓我們失去了大航海的先機。

    最後,我更要著重說明:我們五十六個民族民族構成了一箇中華大家庭,各民族應該秉承這團結的基礎上不計前嫌,共同地為這個國家創造貢獻。看待歷史,研究歷史要有理性,絕對不能帶走任何民族偏見,只有這樣我們給後人留下來的才是一個健康的歷史氛圍,同時更提現了漢民族博大的胸襟。

  • 10 # 紫氣東來Y

    其實清朝政府閉關鎖國不是盲目自大,而是當時的經濟、交通、政治制度的制約造成的,大清朝廷也有洋人做官,廣州成為洋行,可以和外國人做生意,這也說明清政府不是一味閉關鎖國吧!

    當清朝還在實行傳統的耕作,用古老的作坊進行社會所需的工具造作時,外國的科技已經突飛猛進,在洋人的眼裡,清朝生產出來的東西就是垃圾,他們不會購買中國的玩意帶回去,而他們先進的東西中國人也一時不會吸收,所以大家相見也只有蹬鼻子吹眼睛,誰也不買誰的賬,這生意如何做起來?

    縱觀中國歷史,自秦始皇至清朝,除了漢唐開通絲綢之路,國運較為強盛外,其餘朝代也是靠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維持體制。政通人和,國運就長久。

    閉關鎖國也罷,開放也罷,國運的好壞掌握在統治階級的手裡。政治制度是人制定出來的,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民安居樂業,國運就昌盛,自然也就能長治久安。

    清朝統治到了中後期,八旗兵已經喪失了問鼎中原的氣勢,腐敗透頂,幾乎沒有半點戰鬥力。實行的民族歧視政策,讓全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大小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清朝根基被動搖,這種情況下,無論是閉關自守,還是實現開放,覆滅是早晚的事。再說,如果不是和洋人相通,外國先進的思想湧入,讓國人清晰了頭腦,也許閉關自守清朝還可能多呆幾年。

  • 11 # 也無風雨也無晴9014

    滿清如果不閉關鎖國還能持續多久?

    首先人們有個誤區,認為滿清的滅亡是因為閉關鎖國。錯了,滿清滅亡的原因是科技、教育、軍事……上的落後;是被欺負了後的盲目開國;是因統治者的腐敗,不能適應國情而變革,走的是前朝的老路,如軌道上的火車,不會轉變。試問如果從滿清建國時就重視科技,廣納世界級人才,吸收別國的先進技術;皇帝把皇儲、大臣都打發到各國,象俄皇彼得大帝一樣遊歷,去吃吃苦,經點風霜險阻,做到知己知彼,即使閉關鎖國又能怎樣?試問如若滿清擁有世界上最強的軍隊,最先進的工業體系,最超前的科學技術,最廉政的政府,人民幸福感實足,還有國家敢對它動手嗎?還會有屢次戰敗傾全國之力賠款,人民因賠款忍飢挨餓,怨聲載道嗎?自然也就沒後來的滅亡。

    中華文明幾千年,從夏到秦周邊的民族哪個敢到我華夏人頭上動土?即使在漢以後面對強大的匈奴,華夏人也一點都不落下風。說白了就是我們擁有強盛的農耕文明,超前的冶煉技術,戰無不勝的正規軍隊……,而周邊民族還在如猿般的遊獵。所以,我認為閉關鎖國不是滿清亡的主因,而恰恰相反,滿清是因盲目的開國而亡的,讓滿清走向衰亡的是鴉片;是賠款;是政治腐敗;是接受西洋思想的洪秀全、孫中山,和革命黨。滿清的滅亡是天道的迴圈,與閉關鎖國沒關係,諸位請看歷朝歷代的統治時間:​

    夏朝:450年,商朝:600年,周朝:795年,秦朝:15年,西楚:5年,西漢:210年,新朝:16年(王莽),玄漢:3年(劉玄),東漢:196年,三國時期:61年,晉朝:156年(兩晉),十六國:116年,南北朝:170年,隋朝:38年,唐朝:290年,武周:15年,五代:54年,十國:89年,遼朝:218年,西遼:95年,宋朝:320年,西夏:189年,金朝:119年,大蒙古國:54年,元朝:98年,北元:121年,韓宋:11年,明朝:277年,南明:39年,清朝:268年,中華歷史上很少有超過300年的王朝,300年輪迴是自然現象,關閉關鎖國什麼事?如果不閉關鎖國,滿清亡得更快,一個統治者們過著如神仙般的日子,奴役得百姓如牛馬,如豬狗般的痛苦,如果不知道甜,也就沒有苦的對比,人們還可以繼續睡。

    從各代統治年數來看,周朝最長,究其原因。

    1.科技水平高於周邊民族,將文明成功的拉開了距離,可以以金屬武器吊打不服氣的野人。

    2.儘量滿足國人的幸福感,不安分的有空間可以折騰;讓知足者常樂;有才學的有發揮的平臺,上升的渠道。

    3統一的思想。

    從表上看,軍事上強大又經商鞅變法,一統天下的大秦卻是最短,什麼原因呢?無外盲目開國的結果。國不可開,家中的門怎麼可以不鎖,任什麼人都可以來往?但是國人要睜眼看世界,知己知彼,掌控最尖端的科學,採納最合理的管理技術,疏導民意才能有百世不敗的江山。

    從清末開始,我們喪權辱國,我們積貧積弱,就開始有人鼓吹國家的衰弱是因為閉關鎖國,但我看閉關鎖國不是病,病根在沒有神級文明,如果讓一個現代國家處在周邊都是原始部落的包圍之下,野人們會把這國人當神般的敬重,還有敢冒犯的嗎?

    鎖國與開放不是矛盾,有些人一提矛盾就非黑即白,熟不知從黑到白是漸變的,矛與盾之間也不是結合體,是有中間的解決方法的。

    我們應該接收外來科技,我們應該修明政治,我們應該給每一個學子一個發揮才能的平臺,我們應該接受新鮮事物,甚至我們應該接收聰明人,但是我們的科技不應該普及世界的,我們的學校不應該為別國教育人才的。當地球有毀滅的一天,鑄定有許多人種是要陪葬的,我不希望毀滅的人種裡面有華夏,打造神級文明,讓世界仰慕。

  • 12 # 北洋海軍炮手

    不好意思,大清還真沒有閉關鎖國。因為閉關鎖國這個說法,是洋人侵華的藉口,是列強給中國扣的帽子,是19世紀以來抹黑中國的最無恥的謠言之一。有時候想想真是三人成虎,謊言說多了也成真的了。

    《中國古代航海史》

    而且根據《黃啟臣文集》對清朝海外貿易的統計資料,這特麼叫閉關鎖國?!

    根據《從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看乾隆時期官方對西方科學技術的態度》,大清引進西學用來裨益民生、追趕西方,這叫閉關鎖國?

    話說乾隆真意識到了中西方在自然科學方面的差距,現代的人形蛋白質還沒有乾隆的眼光長遠。

    關於閉關鎖國的問題,言盡於此,如果還想不明白那就是智商問題。

    至於清朝的國運,從地緣的角度來說清朝的國運不咋地,除了傳統問題還有很多歷朝歷代都沒遇到的挑戰。但是大清好賴不計,開拓了1300多萬平方公里的疆域,人人口突破了一億,達到了古典時代的巔峰,雖然過程磕磕絆絆,但是結果堪稱完美。即便是放眼世界,也很難能找到能和大清比肩的農業帝國。

    但是大清畢竟是中國傳統農業文明的底子,無法和西方近代工業化國家對抗,因此在近代受盡了屈辱。但是這不是大清的問題,是中國農業文明的問題。而且要沒有大清大規模開疆拓土,中國到了近代根本無法承受列強的衝擊。

    今日中國的版圖疆域和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人口基數奠定於清朝,即使當代中國的經濟、政治、軍事、外交、民族關係等諸多方面問題也大都是由清朝演化、延伸而來的。這還是新修清史的立意,清史權威戴逸說:如果沒有康雍乾盛世期間的統一大業,中國就沒有現在的版圖,更就談不上現在的統一。而且那時候不統一,中國將是一盤散沙,在近現代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後勢必分崩離析。

    對於大清來說,大清趕上了近代,可謂是生不逢時。但是對於中國來說,大清又是生逢其時。也正應了前幾年一句調侃,天不生大清,萬古如長夜難明。

    全文完

  • 13 # 歷史的迴圈

    我國清朝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在當時,雖然隔絕了國內反清勢力同國外反清勢力的聯絡,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清朝的統治。

    但是在清朝末年的時候,西方殖民者相繼入侵中國,中國屢屢打敗仗,被迫簽訂了很多的不平等條約。 喪權辱國的歷史教訓就是閉關鎖國政策帶來的,清朝相繼同很多國家簽訂了不平等的條約。同英國簽訂的條約使得香港被割讓,同日本簽訂的條約使得臺灣被割讓,同俄國簽訂的條約使得北方三大塊地區被割讓。

    閉關鎖國的歷史教訓有很多,比如不與世界交往就會被世界所拋棄。在明朝以前,唐宋元與世界交往,在世界上很有影響力。到了清朝的時候,清廷將整個國家封閉了起來。到了清末的時候,中國的很多方面都遠遠不如西方國家。

    當時西方國家的武器都是火槍火炮,而中國的武器是冷兵器,冷兵器對戰火槍火炮,自然是要失敗的。西方國家實施了工業革命,一些工農業生產都是使用機器進行。而中國的生產都是作坊式生產,都是純手工的。在各個方面,中國都被西方國家超過,當時的中國在西方人眼裡就是最落後最愚昧的國家。

    清朝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這項政策的實施使得中國逐漸與世界脫軌,最後完全落後於西方國家。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時也是經過考慮的,包括朝中的一些大臣也是贊同這項議案。

    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也是有目的。閉關鎖國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防範國內的反清勢力同南洋的反清勢力結合。清朝統治者是外來民族,加上後期的土地兼併嚴重,在清朝的低層,很多走投無路的農民選擇了起義。

    而南洋各地的中華移民都是明朝時期過去的,因此一直以反清復明為己任。 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目的之二,是為了防範倭寇和歐洲殖民者的侵擾。倭寇在明朝的時候就侵擾我國的東南沿海,閉關鎖國政策可以防止國內的一些鑽營分子同倭寇勾結在一起。

    清朝時期,西方殖民者已經逐漸侵略到了東南亞,閉關鎖國政策的實施也是考慮到防範這些西方殖民者。 清朝實行閉關鎖國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維護其蟻族式封建統治。清朝是關外的女真人入關建立的王朝,統治階級主要是滿人。

    低層的漢人平民長期受到政府的壓迫,對清朝產生了反抗情緒。 南洋的移民都是明末那個時期過去的,對清朝並無好感,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阻止了這些人同國內聯絡。清廷也擔心西方殖民者支援漢人反清,因此阻絕西方人進入國內。閉關鎖國政策的實施雖然對中國有害,但卻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清朝的封建統治。

  • 14 # 南方的風123

    沒有“如果”,它一定至死堅持閉關鎖國。因為它將國家當作愛新覺羅私產,信奉打江山,坐江山。開啟國門,外面發達國家不是共和就是君主立憲,要他交權就是要他的命。所以,歷史曾給了它五十年以上時間,數不清的機會。從主張改良的康有為到主張改革的梁啟超,它一概拒絕:百日維新,戊戌六君子血濺菜市口。最後到主張革命的孫中山,辛亥革命,武昌一聲槍響,中國再無清帝。

  • 15 # 海中巖haha

    中國的朝代有自身規律,搞的比較好的話,可以維持個300年左右,搞得不好二世而亡。宋朝算是搞得比較好的,要比壽命的話,遼金政權自身都活不過300年,中國有老話胡虜自古無百年,就是少數民族的政權統治中原地區很難超過百年,遼金都已算是比較成功的了加起來才300多年,都達不到和宋比壽命的程度。而一個漢族政權到了300年這個時候基本上壽命就到頭了,不亡於內亂就亡於外患,經過三百年退化,漢族政權失去了力量就該亡國了。遼和金最強大時宋還處於穩定期,以強大的遼金對陣穩定的宋,只不過是有點優勢的平局而已,不可能滅掉宋。相反遼和金退化的更快,遼用了200多年退化後被金滅掉,金幾用了幾十年就退化被蒙古滅掉,遼金退化速度遠高於宋,所以不可能滅宋。而 蒙古運氣就比較好,強大起來就是金退化到不行的時候先滅了金,這時宋還在退化中,所以又打了幾十年,中間連蒙古的皇帝都被宋打死了,說明宋還存在一1定實力,需要等它繼續退化,又過很多年,宋退化到底了,元才能滅宋。

    元朝繼續遵守中國的規定胡虜自古無百年,用了90年完成退化,被明軍趕出中原,回到蒙古高原,來進什麼樣走時還什麼樣。但他們一旦回到蒙古高原就又迅速恢復元氣,只用了幾十年就又強大起來,而明也按傳統開始退化,明朝的皇帝也被蒙古抓走了 ,但明朝還是一個搞得比較好的朝代,還是堅定的按300年目標發展,蒙古強大起來也沒打過明朝,還是平局。這時又按傳統再在北方起來一個民族,滅了蒙古,統一北方和明打,這時明朝還退化不夠,清軍雖處於優勢,想滅掉明也不可能,明一直堅持到1644年維持了276年,看上去沒達到300年的目標,其實這是因為沒算上南明,到南明永曆皇帝1662滅亡明朝才算滅亡,南明這18年,加那276年總共是294年,也差的不算太多了。宋朝南北宋加一塊總共才319年,明朝也差的不是太多,不過要算上臺灣鄭家一直掛的明朝延平郡王旗號,堅持到1683年,那就和宋朝差不多了。

    總的來說中原王朝的統治300年就是個重要的關頭,敵國或內亂如果在這個關頭附近起事就很容易成功,這時是中原王朝最無能的時候,而不在這個時斯的起事就不太容易。

    清朝雖然也是一個少數民族政權,但因為成功漢化,總算突破了胡虜自古無百年的定律,清朝從1644定都北京到1911年退位一共是267年(說年頭多的是把他們在東北的時候算上了),也算接近了中原王朝300年大限的標準,據說湯若望給做的大清歷就只有300年,難不成湯若望也懂這個規律?中國的政權根本用不著300年以上的日曆?其中清政府中間的災難也不比宋和明少,初期的三藩之亂、葛爾丹就不說了,後期短短几十年和列強打了個遍,還出現了驚人的太平天國都挺運去維持下去了,因為年數還不夠,但到了最後一個小小的武昌兵變(一個混成協造反幾千人而已)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300年關口不好過,不管發生什麼在這個300年關口上就會要命,不在這個關口上就容易挺過去。不關清政府採用什麼,反正300年這關很難過去,不亡於外就亡於內,叛亂、外敵、武將造反總有一款適合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辦法最快賺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