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夜汪

    你說的就是幾十年前美國提出的“武庫艦”的構思,它是20世紀未美國海軍在制定21世紀戰艦(SC-21)計劃時提出的一種大型水面艦方案,是一座浮動在海面上的“導彈武器庫”,號稱“21世紀第一艦”。

    依據設想,武庫艦至少長244米,排水量在11900噸以上,有500個導彈垂直髮射,可配備多種導彈,包括“戰斧”巡航導彈、“標準”艦對空導彈、“魚叉”反艦導彈,以及設計用於戰區導彈防禦和對岸火力支援的新型導彈。

    但由於種種缺隱,美國後來實際投用的是另一種“半武庫艦”的艦船“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

    雖然沒有初始設計500枚各式飛彈,但80個導彈發射筒卻也符合對半武庫艦的部分認知。

    但即使是在武庫艦上修正的半武庫艦方案,目前仍面臨著失敗的局面。主要的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1、武庫艦可以視為用飛彈代替火炮的新型戰列艦,其飛彈數量遠沒有飛彈的命中率重要。由於要使用大量的空間來儲放飛彈及發射器,武庫艦的感測裝置、指揮管制、自衛武器等均有所不足。嚴重依靠友軍艦隊的掩護。

    2、缺乏獨立偵測、運作與自衛的能力,需要其他友艦支援保護,在詭譎多變的戰場上可說是限制重重且風險極高;作戰時如果無法順利獲得友軍傳輸資料,武庫艦將淪為滿載炸藥的浮動標靶。雖然武庫艦看似武力強大,但是在實際執行武力投送任務時,使用彈性卻比不上航空母艦艦載機。

  • 2 # 咖哩咖哩醬

    您所說的是幾十年前美國提出的“軍艦”概念。這是美國海軍在20世紀制定21世紀戰列艦計劃(SC-21)時提出的大型水面艦艇計劃。海上的“導彈武庫”被稱為“ 21世紀的第一艘船”。根據假設,該軍火庫至少長244米,排水量超過11900噸,垂直髮射了500枚導彈。它可以配備多種導彈,包括“戰斧”巡航導彈,標準的艦空導彈和“魚叉”防空導彈。艦對艦導彈,以及用於戰區導彈防禦和岸上火力支援的新型導彈。但是,由於種種缺陷,美國後來實際委託了另一種“半武庫”艦“ DDG1000祖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儘管沒有最初設計的500枚各種型別的導彈,但80枚導彈發射器也是理解半軍艦船的一部分。但是,即使對阿森納艦船進行修訂的半武庫艦船計劃仍然面臨著失敗的局面。主要問題如下:1.阿森納戰艦可以看作是一種新型的戰艦,用導彈取代了火炮。導彈的數量遠不及導彈的命中率重要。由於需要佔用大量空間來存放導彈和發射器,因此阿森納艦船的感測裝置,指揮與控制以及自衛武器都不足。嚴重依賴友好艦隊的掩護。2.缺乏獨立的偵查,操作和自衛能力需要其他友好船隻的支援和保護。可以說在危險的戰場上是限制性的,而且風險極大。如果在戰鬥中無法成功獲得友軍傳輸的資料,則軍火庫將淪為一個裝有炸藥的浮動目標。儘管阿森納艦船看起來強大,但在實際執行力投射任務時,它不如航空母艦的艦載機靈活。

  • 3 # 魑魅涅磐

    其實並不實用,因為按照4萬噸滿載排水量、裝備更多大型遠端反艦導彈這兩大要求來說,歷史上都曾真正出現過這種設計概念和實物,前者如美國冷戰時期提出的“武庫艦”概念,而後者其實蘇聯裝備的基輔級載機巡洋艦就算是。

    以武庫艦來說,按照當時的背景而言,美軍希望在裝備大型航母的同時,能夠大幅提升其海軍的對外攻擊能力,其中就包括有防空、反艦、對陸攻擊等,所以一種採用低幹舷隱身外形設計、且搭載了幾百枚不同型別導彈的“武庫艦"應用而生,按照美海軍的設想,武庫艦無用搭載伯克級這類導彈驅逐艦裝備的相控陣雷達,所以整個建造成本很低,但是卻有伯克級驅逐艦不具備的強大攻擊防守能力。

    不過後來武庫艦為什麼下馬取消了呢?因為按照武庫艦隻是作為一個搭載有幾百枚不同導彈的發射平臺來評價的話,一艘只裝備有大量導彈卻沒有裝備該有的探測、火控指揮系統的導彈發射平臺,在實戰中終究不如在防空、反潛、反艦等方面裝備有集探測、指揮、打擊、防守等一體化的伯克級這類多用途戰艦,所以從實戰角度來說並不現實;

    其次如果給其配備該有的火控指揮等電子裝置的話, 又會造成整艘造艦成本的大幅上漲,而且因為裝備有幾百枚導彈,所以對於整個電子系統中的探測距離、火控系統通道有著更高的要求,而這些背後就是更高的成本支出。同時因為其更傾向於專職武器發射平臺,所以在實戰性上依然不如伯克級這類久經戰場考驗的戰艦成熟可靠;

    其次再說說也曾裝備有大量遠端反艦導彈的基輔級載機巡洋艦,雖然航母在二戰中的發揮讓全世界看到了航母在現代海戰中的重要性;但是蘇聯並沒有將其作為海軍發展核心。而是依然迷戀遠端、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強大攻擊和摧毀能力。所以在其量產版本的基輔級航母上,蘇聯雖然為其配備了雅克38和雅克141這樣的固定翼艦載機,但是在其艦首位置依然保留了大量的重型反艦導彈;而且後來的庫茲涅佐夫級這種6萬噸的中大型航母在艦首位置依然保留了重型遠端超音速反艦導彈發射位置,可見蘇聯對於大量裝備重型反艦導彈有多麼痴迷。

    但是歷史同樣也給我們大家證明了其走了彎路,比如其重型遠端超音速導彈和固定翼艦載機雖然看似兩條腿走路,但是卻相互之間影響著對方,結果就是誰都沒有將其該有的效能表現發揮到極致。所以後來不管是基輔級航母改裝為維克拉瑪蒂婭號航母還是中國將瓦良格號改為遼寧艦的時候,都及時拆除了艦首位置的遠端超音速反艦導彈發射平臺,將這種萬噸度戰艦該有的屬性發揮到極致。

    總結來說,就算我們真的建造出一艘排水量四五萬噸、裝備有幾百枚各種型別導彈的戰艦出來,其也是打不過裝備有艦載機的航母。因為這種武庫艦本身存在很多先天性不足,比如裝備有幾百枚導彈的情況下缺乏有效的指揮探測系統,但是加裝上的話又會極大程度增加其建造成本,而且其發展到一定程度上並沒有在戰鬥力上取得平衡,反而在成本等方面出現失衡狀態,比如幾百枚導彈發射完重新裝填的成本、時間都是戰爭狀態下應該考慮的問題。但是裝備有艦載機的航母就不一樣了,只要航母自身做好起降平臺的服務,那麼搭載有近百架艦載機的航母綜合作戰實力反而會有一個顯著的提升,同時這也是為什麼航母要大型化發展的核心原因。

  • 4 # 王司徒軍武百科

    4萬噸以內的巨型導彈艦,這種東西當然有,比如美軍曾經開發的SC-21武庫艦,但這種武器哪怕塞滿了500枚導彈,還做成了半潛式船體,排水量也就萬噸出頭,離4萬噸還遠得很呢。

    既然提到了航母艦載機,那麼題主的意思應該是探討一種與輕型航母等量的,可代替航空母艦的超大型打擊戰鬥艦。

    我們可以先從武庫艦的失敗上看看“4萬噸以下導彈艦”有哪些難點。

    其實造船不難,難的是成本,當年武庫艦為什麼被淘汰,主要原因就是太昂貴了,不算船體成本,僅那些海量的發射單元和導彈儲存,就足以令整個專案心驚肉跳,以至於財大氣粗的美國也嬌喘連連,一看蘇聯要完立馬就停止了這種燒錢的行為。

    這還沒完,一艘船可以硬著頭皮裝備,也就500枚導彈,就當大威天龍淦了一回。但10艘、20艘呢?整個海軍的導彈庫存都得貼進去,真當彈藥都是不要錢的炮仗呢?

    所以這也就帶出了第二個問題——武庫艦賊TM脆,你想啊,這滿身都是彈藥的玩意兒,與遊戲、動漫中那些把弱點掛臉上的大BOSS是不是一回事兒?現代軍艦可沒有啥裝甲,發射單元也就比馬口鐵罐頭厚點,一不小心像馬島戰爭時“謝菲爾德號”那樣讓人捅了腰子,哦,雅蠛蝶庫大賽!嘖嘖嘖,那句歌詞兒是怎麼唱的,“帶你去看流星雨,落在這地球上,讓你的淚落在我肩膀”~

    炸也就炸吧,沒事兒,將軍難免陣上亡,車開多了遲早蹲班房,但哪個海軍真正受得了這樣一炸啊?爆彈藥庫不花錢的嗎?

    這樣的有價值目標誰不喜歡幹?脆,甜,一臉千金相,別看滿臉傲嬌尖牙利嘴,實則身輕體柔易推倒,還大機率一發懷孕,誰還去惹航母啊?看到武庫艦哪個提督不興奮?

    你說靠自己防禦?武庫艦恰恰在防禦上存在短板,對空能力有限,反潛能力稀爛,甚至作戰時如果沒有深度的資訊化配合,它連獨立作戰都無法完成,這樣的東西實在是無法擔當“21世紀水面戰鬥艦艇”的大任。

    所以武庫艦後來非常尷尬,為了保護這種艦艇,美軍需要額外匹配航母艦隊標準的護航力量,既然如此,那還不如干脆造航母得了。

    如果將1萬噸的武庫艦放大4倍,那麼它就能帶來戰力的翻倍嗎?顯而易見,這是不可能的,只會帶來成本的更大規模翻倍,以及系統複雜性的直線上升,問題恐怕得收拾一籮筐,威力卻不會比SC-21強多少。

    而且武庫艦是一種大戰的產物,它本質與現代日益發展的精確化打擊思想相違背,隨著導彈精度這些年的不斷提高,人們需要的是更高效的打擊,而非透過單純的飽和式攻擊提高成功率。

    這也就是為什麼航空母艦大行其道的原因,航母戰機擁有高效的突防打擊能力,可以在相當遠距離的位置執行復雜的多重攻擊任務,而導彈目前還沒有智慧化到如此地步。

    航空母艦的特性在於,它能提供以強大的航空兵力支援,執行非常多種多樣的任務,從制空權爭奪、對地/海打擊,到反潛、偵查、預警、電子戰、兵力輸送、航空補給、資訊化支援等等無所不包,它能做到的事情實在太多,而且攻守平衡,姿勢繁多,這是它最誘人的地方。

    所以,人們寧願造個不到2萬噸的小航母,也不會去造武庫艦,航母是省成本的東西,而武庫艦卻是個誰都不敢碰的吞金巨獸。

  • 5 # 銳度何老師

    相當可以!

    咱們先把概念、思路捋清:

    首先這個艦的定位是:攻擊敵方艦船。功能單一,所以它和驅逐艦、巡洋艦完全不是一個東西。驅逐艦、巡洋艦的主要任務是防空,次要工作是反潛,最後是反艦。驅逐艦、巡洋艦都是多面手。

    也就是說這款導彈艦並不能取代巡洋艦、驅逐艦以及航母。航母、驅逐艦、巡洋艦這些該有還得有,然後在艦隊中再增加這麼一款新艦。防空、反潛還有由其他戰艦去幹,新艦專心打對方的水面艦船。

    驅逐艦、巡洋艦上的很多裝置,新艦不需要,譬如:聲吶、直升機、魚雷、深彈,這些是反潛武器,不需要。相控陣雷達,這是防空用的,不需要。艦炮,射程太近,無法執行反艦任務,不需要。

    新艦部署在艦隊內部,外圍有驅逐艦護航,替它攔截飛機、導彈、潛艇、魚雷。

    而聲吶是一大套裝置,自身體積很大,還有聲吶兵配合。直升機還有機庫。艦炮,甲板上的炮塔和炮管只是艦炮系統的4分之1,甲板底下還有很大一堆東西。相控陣雷達很大,艦橋內部還配備很多雷達兵、指揮員和顯示平臺,又是一套人馬裝置。這些東西都很佔地方。

    如果單純反艦,這些東西都不要,會省出很大、很大的空間。055大驅排水量12500噸,112個垂直髮射管。要是把上面這些東西都去掉,節省出的空間肯定還能再加100多個垂直髮射管,總數會達到300。

    055的垂髮尺寸全球最大,可以裝射程2500公里的巡航導彈。通常反艦導彈比巡航導彈要小很多。但問題說“大型遠端”反艦導彈,尺寸應該比現有的反艦導彈大,但再大也就是巡航導彈那麼大,不可能再大了。

    12500噸級別的艦就能裝300枚大型遠端反艦導彈,1個艦隊裡配2艘,600枚彈,對付一個雙航母編隊,應該是夠了。

    4萬噸的艦目標偏大,要是被擊中,1千幾百枚導彈在自己家艦隊中間炸開,太危險。4萬噸,動力、速度要求也要高很多。不是很划算。

    1萬多噸的艦,沒有相控陣雷達,艦橋可以做的很低,比甲板高出一點就可以了。再加上些隱身設計,甚至是半潛,部署在艦隊中間,安全性要好很多,不容易被發現,也不容易被反艦導彈打中。然後它自身只接收指令,不輸出訊號,不開雷達、聲吶。由衛星、預警機、偵察機、前方艦船定位目標,再把座標發給導彈艦,導彈艦把座標裝進導彈,打出去,完活。

    導彈艦本質就是個移動的大發射箱。

    相控陣雷達、聲吶、直升機、艦炮以及配套裝置,這些東西又是非常昂貴的。導彈艦不要需要,會節省很大一部分開支。導彈艦的主要成本就是艦體和垂直髮射管,這些東西是鋼材製品,價格很低。這個艦火力很猛,但造價要低於驅逐艦,是一款很便宜的裝備。

    物猛價廉。

    當年美軍也張羅過類似裝備,就是因為太便宜,會威脅到航母的的建造,影響軍火商利潤,最後主持這專案的將軍都莫名其妙死了。

    美國海軍艦載機的對海作戰半徑大約在1000公里,現在又裝備了射程在800-1000公里的隱身反艦導彈,兩項加一起最遠可以打將近2000公里。艦載機先飛出1000公里,然後發射反艦導彈,導彈再向前飛1000公里......

    想和航母打,導彈艦搭載的“大型遠端”反艦導彈的射程最低也得在2000公里。

    導彈艦本身科技含量很低,就算是12500噸,建造難度、成本也要低於052D驅逐艦,小菜一碟。這裡面所有問題其實都集中在“彈”上。

    傳統的魚叉導彈射程才100多公里,俄羅斯的寶石能打300公里,中國的鷹擊18據說能打500公里。美國最新的lrasm能打800-1000公里,這就是極限了,怎麼還能再讓射程翻1倍,達到2000公里?

    彈道反艦導彈是一個辦法。

    中國已經有東風21、26中程反艦彈道導彈,2000公里-4000公里的射程是足夠了。這類導彈體積太大,裝到軍艦的垂直髮射管裡很難實現。但有這些基礎,開發一款“小”導彈,射程在2500公里之內,塞進發射管,還是可行的。

    導彈縮小有難度可以加粗發射管,數量減少一些,也不是啥大事兒。

    現在的反艦導彈絕大多數還是巡航導彈,而巡航式反艦導彈想打到2000公里之外難度不小。巡航導彈打2500公里本身不是大問題,譬如戰斧、東風10,問題是如果打軍艦有被攔截的風險,戰斧、東風10這類導彈太大,現在的驅逐艦攔截這類目標那是玩一樣,沒有半點可能打中。所以巡航式反艦導彈要做的儘可能小,配合上速度、機動、隱身,才可能突破防空網。但這樣一來,射程就下來了。導彈小了,裝的燃料也就少了。

    想打軍艦,導彈就得小點。

    想射程遠,導彈就得大點。

    這是一個矛盾。

    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想解決這個矛盾也只有一條路:加1級火箭發動機。在反艦導彈的後面再接一級火箭,當然也可以從背後包上半截火箭。1級火箭點火,先把導彈打出去。加了1級火箭導彈也變大了,但別急,讓導彈先飛一會,飛1000公里,1級火箭分離,這截大火箭脫落,導彈變小,然後導彈自身的發動機點火,再向軍艦飛1000公里......

    1級火箭起到的是航母艦載機作用,拉著導彈飛1000公里。

    總的看,2000公里射程的反艦導彈不論是走彈道導彈路線還是巡航導彈路線,都還可行。有難度,能克服。

    兩類導彈區別較大,有各自的特性,導彈艦可以採用兩款垂直髮射管:48個裝彈道導彈,252個裝巡航導彈。可以一次向2000公里之外的敵艦打出300枚導彈,火力很豪華,自身又剛好在敵方打擊之外。

    現在的驅逐艦搭載300-500公里射程的反艦導彈,其實是沒機會向航母編隊開火的。

    這種艦應該叫火力支援艦,自己家的驅逐艦、航母和對方的艦隊較量,它300枚導彈支援。

    火力支援艦也可以做成多用途,既能海戰支援也能對地支援。打擊敵人陸地目標可以換裝普通的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

    不打海戰,打登陸戰,支援艦在兩棲艦隊身後打出252枚東風10和48枚海對地彈道導彈,也是非常實用。

    火力支援艦最大的優勢是:便宜。咱們上面說了。反過來講這也是一種“屌絲”思路。如果條件允許,開發25000噸的核動力巡洋艦,相控陣雷達、聲吶、直升機、艦炮(電磁)都配全了,肯定效果要好的多。而且也能達到300個垂直髮射管,彈道導彈、巡航導彈都能裝。當然,這樣1艘巡洋艦的成本得是支援艦的20倍。

  • 6 # 阿奇100

    有趣的想法,三萬噸級四貨倉散貨船適合這種設想,每個貨倉做一個多單元垂直髮射倉,估計96聯裝x4合適,總共386枚導彈,現在的驅逐艦動力裝置都不合適將這麼大的船推進到30節。要兩臺兩倍於LM2500功率的發動機,才有可能將這船推動到30節。蘇聯人曾經造過基洛夫級導彈巡洋艦,彼得大帝號,3.6萬噸。但四艙室全部做成導彈井顯然不現實,因為軍艦舾裝和商船不一樣,還有很多東西要裝,彼得大帝號也就一個導彈井。想象的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 7 # 冷清先生

    【建造4萬噸導彈巡洋艦,2000公里外打美國航母。】

    自從世界有航空母艦以來,全世界被擊沉航母近40艘,日本被擊沉航母20艘,美國被擊沉航母11艘,英國被擊沉航母8艘。英國的勇敢號航母被德國潛艇的魚雷擊沉,是世界第一艘被擊沉的航母,第二艘被擊沉的航母還是英國的榮譽號,是被德國的飛機炸沉的。美國被擊沉的第一艘航母列剋星敦號,先被日軍航母上的艦載機轟炸,後被日本潛艇發射魚雷擊沉。而日本被擊沉的航母,幾乎都是被美軍飛機和艦載機擊沉的。德國唯一的一艘航母,是自己鑿個大洞擱淺在淺海,被蘇聯人俘獲後,由於無法修復而作為靶艦,使用飛機轟炸、潛艇魚雷、大炮轟擊而沉沒。

    二戰期間,被擊沉的40艘航母,大約有十分之一是被潛艇擊沉的,大約有十分之二是被陸基戰機和潛艇擊沉的,百分之七十的航母是被航母艦載機擊沉的。二戰以後至今,軍事科學進步、武器裝備大幅更新,導彈技術日新月異,各種各樣型號的導彈,已經成為海陸空軍的主戰武器。撇開核武器不談,能夠遠距離打擊航母的就是導彈,導彈可以陸基發射,也可以飛機發射,還可以軍艦和潛艇發射。從理論上來說,陸基戰機、航母艦載機、陸基導彈、潛艇、軍艦、航空母艦,都可以打擊敵方的航母。

    二戰以後至今,由於很少發生大規模的海戰,航母還沒有在軍事對抗中被擊沉過。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是一場規模較大的海上戰爭,英國動用了兩艘輕型航母,還改裝了幾艘直升機航母。阿根廷空軍,在馬島戰爭中發射飛魚導彈,擊沉了6艘英國驅逐艦、護衛艦;把一艘3萬噸級的商船改裝的補給船,錯當成英國的航母給擊沉了。英阿馬島戰爭說明,空軍戰機和航母艦載機,是航母最大的威脅;潛艇具備打擊航母的能力,但是成功率並不高;海上戰艦的導彈射程有限,戰艦很難突破航母艦載機的作戰半徑,也就很難對航母形成切實的威脅。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蘇美冷戰時期,前蘇聯航母發展較晚,其保有的航母數量和質量,都無法和美國現役的航母相比。為了彌補航母數量和質量不足的短板,前蘇聯大力發展潛艇和核潛艇,而且開發出一款“基洛夫級核動力戰鬥巡洋艦”,現存的“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是該級別巡洋艦的4號艦,滿載排水量24300噸,擁有各種型號的導彈500枚,具有防空、反艦、反潛等多種效能。其裝備20枚垂直髮射的ss-n-19反艦導彈,射程達460公里,就是用來專門打擊航母的。

    美國在上世紀末,也曾設計一種“武庫艦”,也叫“火力艦”,艦長245米、寬32米、吃水9米,滿載排水量4萬噸以上,是一座浮動在海面上的“導彈武器庫”,號稱“21世紀第一艦”,裝備500個單元的導彈垂髮系統。未來的武庫艦能以強大的火力對地面作戰實施火力支援對空防禦和作為反導彈武器的發射平臺,攜帶大量導彈武器,對陸、海、空都具有極強打擊能力。“武庫艦”的定位和“彼得大帝巡洋艦”不同,彼得大帝號的主要任務是用來打航母的,“武庫艦”實質上是一種“火力支援艦”。

    中國目前現役有兩艘航母,遼寧艦和山東艦都是常規動力、滑躍起飛的航空母艦。遼寧艦是前蘇聯“瓦良格”號改造的,滿載排水量6萬噸,裝載各型飛機30多架,其中J15戰機24架。山東艦是在遼寧艦的基礎上,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滿載排水量6萬多噸,裝載各型號飛機40多架,其中J15戰機36架。中國自行設計的02、03號航空母艦,正在緊張施工建造中,據說02號艦滿載排水量8萬噸,採用電磁彈射起飛,裝載戰機達到50架以上。03號艦可能比02號艦更大,是中國第一艘核動力的航空母艦。

    美國現役的11艘航母,全是核動力的,滿載排水量10萬噸上下,裝載70架戰機和20多架輔助飛機。中國的遼寧艦載有戰機24架,作戰能力只有美國航母的三分之一;中國的山東艦載有戰機36架,作戰能力也只能達到美國航母的二分之一。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的航母數量和質量,都不可能達到或超過美國航母的數量和質量。中國的航母戰鬥群,在長時間內只能在近海作戰,而不可能遠離本土作戰。也就是說:未來很長時間,中國打擊美國航母是短板。

    在中國還沒有航母的時候,為了對付美國航母戰鬥群在中國近海海域活動,中國開發了一款東風21D中程彈道導彈,射程2000多公里,是專門用來對付美國航母的。東風21D反艦導彈屬於彈道導彈,戰鬥部重達600公斤,也可以裝載核彈頭。東風21D使用衛星制導和超視距雷達制導,發射後首先進入外太空,在外太空飛向預定目標,當接近預定目標後,重新回到大氣層,在衛星制導下以6—8馬赫的超高速度,末端自動尋的鎖定飛向預定目標,目前的反導武器是無法阻擋的,因此,東風21D被稱為“航母殺手”。

    4萬噸的核動力導彈巡洋艦,數量也不需要太多,建造4艘就可以了,和中國航母戰鬥群一起部署在西太平洋上,2000公里外就可以打擊美國的航母。難點是,陸基發射的東風21D上艦,需要反覆研究和實驗,但是應該困難並不大。今年,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也已經部署完成,中遠端導彈衛星導航已經成為可能。衛星制導和艦載預警機雷達制導,東風21D將讓美國航母遠離中國海岸,在2000公里之外中國就可以打擊美國航母,而美國航母的艦載機作戰半徑只有1000公里,美國航母打不著中國的航母戰鬥群,而中國可以在1000公里至2000裡之間,打擊美國的航母戰鬥群,被打廢的美國航母就是一具龐大的海上活棺材,失去航母艦載機保護的美國航母戰鬥群,只能被中國航母的艦載機全部炸沉。

  • 8 # 皇家騎士16

    沒有制空權啊

    沒有制空權你拿什麼收集資訊?對面在哪都不知道怎麼打?

    而且受地球曲率的影響,艦載雷達對海面目標的探測能力最遠也就一二百公里,如果沒有空中情報支援,遠端導彈也沒意義不是。

    所以這個船根本不能單獨作戰,更不要想取代航母了。

    如果說編入編隊作戰,我想,奧斯卡2飛航導彈核潛艇已經滿足你的要求了。水下航速28節足以跟隨編隊作戰,一次發射24發重型反艦導彈足以摧毀一個編隊。唯一的問題就是船太老導彈也太老,但是已經實現了你的設想。

    其實還有一個可以達到同樣目的的武器

    B1b轟炸機,一次可以掛載24-32枚LRASM,單機消滅一支艦隊不是夢。而且戰略轟炸機本身就可以長時間在戰場外空中待命,配上空中加油機,隨時進入戰場發動攻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上款的書法作品要引首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