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糊了個逗
-
2 # 清風鑑史
你好,我是清風!
首先,你的問題是白起對秦王說出了什麼?那麼問題來了,白起是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元老,不知道你是說的其中的哪一位秦王?這樣吧我給你解答!
大家都知道秦國實行職位與爵位分開,並且是軍功授爵。惠文王有司馬錯武王有將相兼職的甘茂、並且司馬錯與甘茂的爵位都要比白起高多了,所以秦惠文王和秦武王是不可能重用白起的,最大可能也就是白起在司馬錯或甘茂麾下做小將。這時候白起應該是青少年。
所以白起在惠文王時期只有賣力地殺敵賺人頭來進爵。事實上,白起的確是從小兵做起,斬幾個人頭進百夫長,斬幾個人頭進千夫長,再斬人頭進。。。。再斬人頭進左庶長。。。在秦武王暴斃秦昭襄王即位後,白起嶄露頭角,甘茂離秦後白起終於靠老辣的作戰經驗被宣太后與穰侯魏冉重用,成為秦軍的新一任老大,這種從小兵做起做到大將級別的事兒也只有秦國的軍功授爵制才能實現,在山東六國是難以想象的。這時候白起應該是青壯年。
白起在秦昭襄王前期與穰侯魏冉聯合,實行近交遠攻,又是打齊又是打楚不亦樂乎。後來秦昭王任用范雎,剿滅了權臣魏冉,昭王親政,接受了范雎的遠交近攻戰略,對趙國施壓。其實當時六國已成朽木之勢了,只有趙國經胡服騎射強盛一時,秦趙決戰,秦勝則秦統一天下,趙勝則趙統一天下,於是昭王先用和氏璧事件、澠池之會來試探,閼與之戰做前鋒,上黨之爭為導火線,秦趙分別投入小兵力,後來兩國在上黨山區不斷加兵,趙最終投入了舉國之兵,秦以傾巢之兵奉陪,白起的代表戰長平之戰爆發。
題目是白起對秦王說了什麼,那這裡的秦王就應該是秦昭襄王。請往下看:
長平之戰後,白起本擬乘勝滅趙。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再次平定了上黨,後軍分二路:一路由王齕率領,進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馬梗攻佔太原。而白起自將圍攻邯鄲。南韓和趙國驚恐萬分,派蘇代用重金賄賂秦相應侯范雎說:“白起擒殺趙括,圍攻邯鄲,趙國一亡,秦就可以稱帝,白起也將封為三公,他為秦攻拔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漢中,北擒趙括之軍,雖周公、召公、呂望之功也不能超過他。如果趙國滅亡,秦王稱王,那白起必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嗎?即使您不願處在他的下位,那也辦不到。秦曾經攻韓、圍邢丘,困上黨,上黨百姓皆奔趙國,天下人不樂為秦民已很久。今滅掉趙國,秦的疆土北到燕國,東到齊國,南到韓魏,但秦所得的百姓,卻沒多少。還不如讓韓、趙割地求和,不讓白起再得滅趙之功。”於是范雎以秦兵疲憊,急待休養為由,請求允許韓、趙割地求和。秦昭襄王應允。韓割垣雍,趙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聞知此事,從此與范雎結下仇怨。
當年九月,秦又發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正趕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動。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鄲不大順利,秦王又增發重兵支援,結果王陵損失五校(一校約為8000人)秦軍。白起病癒,秦王欲以白起為將攻邯鄲,白起對秦昭襄王說:“邯鄲實非易攻,且諸侯若援救,發兵一日即到。諸侯怨秦已久,今秦雖破趙軍於長平,但傷亡者過半,國內空虛。我軍遠隔河山爭別人的國都,若趙國從內應戰,諸侯在外策應,必定能破秦軍。因此不可發兵攻趙。”
秦昭襄王改派王齕替王陵為大將,八、九月圍攻邯鄲,久攻不下。楚國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數十萬攻秦軍,秦軍傷亡慘重。白起聽到後說:“當初秦王不聽我的計謀,結果如何?”秦昭襄王聽後大怒,強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稱病重,經范雎請求,仍稱病不起。由於病體不便,白起並未立即啟程。三月後,秦軍戰敗訊息不斷從邯鄲傳來,昭王更遷怒於白起,命他即刻動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帶病上路,行至杜郵(今陝西省咸陽市任家咀村),秦昭襄王與范雎商議,以為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
白起拿起劍自刎時,仰天長嘆:“我對上天有什麼罪過,竟落得如此下場?”過了好一會兒,他又說:“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說完自殺。時為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
以上就是白起對秦昭襄王說的!
回覆列表
論打殲滅戰,千載之下,無人出其右。白起,大秦武安君,戰國四名將之首,中國古代無可爭議的戰神之一。
縱觀白起一生,他從一位秦軍普通士兵做起,十夫長,百夫長,千夫長,將軍,一步步踏上七國的巔峰。白起一生大小七十餘戰,沒有平局,全是勝場。白起什麼樣的仗都打過,既有千里奔襲,也有高牆攻堅,有以少勝多的劣勢局,有以眾擊寡的優勢局,也有勢均力敵的硬拼局。
1、征戰一生
不像霍去病十七歲就橫行萬里,白起屬於大器晚成之人。在白起名動七國的第一戰——伊闕之戰中,白起率十萬秦軍擊敗韓、魏兩國聯軍二十四萬。此時的白起已經三十八歲了,才從一位普通將領變成了秦軍主帥。
此戰之後白起深得秦王信任,成了秦國掃六合、吞八荒最鋒利的一把軍刀。白起在二十多年內接連攻下七十餘城,一戰打的楚國遷都,從此一蹶不振。白起代表了秦國驍勇好戰的血脈,堪稱戰國最令敵人恐懼的戰神。然而最後他還是敗了,他沒有敗給敵軍,而是敗給了秦王,敗給了范雎。
2、長平血戰
白起的死,跟長平之戰有莫大的關係。歷史上長平之戰的具體過程不再詳述。長平之戰後,白起想乘勝追擊,一舉攻下趙都邯鄲。但秦王不許,他與白起的看法正相反,為何?
因為在長平之戰中,白起雖然坑殺趙國四十萬降兵(具體數字有待考證),但秦國也是慘勝,損耗極大。秦軍戰死計程車卒也有十幾萬之眾,而秦王為了支援長平戰場,把秦國的兵馬錢糧大部分都運往了長平前線。秦王認為此時的秦國需要休養生息,趙國已經實力大損,蹦躂不了幾下了。
同時,趙國用重金賄賂秦相范雎,說白起如果攻下趙國,功勞必定遠在你之上。范雎就以秦軍疲憊為由,力勸秦王退兵。
在是否繼續攻打邯鄲的這件事上,秦王錯了,事實證明,白起的確有非同尋常的戰略目光。
長平之戰後, 由於秦國退兵,讓趙國得到了寶貴的喘息機會。趙國割讓六座城池示好齊國,派使臣去遊說燕、韓,聯合魏、楚共同抗秦。六國也知道,再不一起抵扣秦國,早晚都會被秦國吞併。而趙國本身也不弱,燕趙之地多感慨悲歌之士。秦國休養好了再進攻趙國,趙國已無路可退,必定拼死一戰。
3、戰神悲歌,白起之死
白起不去,秦王又派秦將王齕去攻打邯鄲,但是正趕上楚國和魏國派大軍來支援趙國,秦軍大敗,損失慘重。秦王大怒,令白起立刻出發,前往前線統軍。
白起終究是磨磨蹭蹭,帶病上路了。范雎素與白起不和,他以白起遲遲不肯奉命為由,在秦王面前說了很多白起的壞話: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秦王大怒之下,賜劍白起,令其自刎。
武安君引劍將自剄,曰:“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殺。——史記
長平之戰歷來讓白起為世人所詬病,因為殺降是兵家最忌諱的事。那麼白起自己怎麼看待這件事呢?“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
大秦殺神在臨死前,回顧自己一生戎馬生涯的時候,除了那些遠去的刀光劍影,除了千軍萬馬的嘶鳴,他也想起了長平之戰中絕望的趙軍,他也會懊悔自己在長平之戰中坑殺四十萬趙軍。“我固當死”,想不到這四個字會出自殺氣冠絕五千年青史的白起之口。
白起的遺言中,我們看不到他對秦王的一絲抱怨,有的只是一句懊悔與自責。這不禁讓人感慨萬千,原來殺神白起,也會有淒涼和懊悔的一面。
大秦武安君白起,就此隕落,埋沒於滾滾的歷史長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