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川達州人

    為何要殺呂雉?

    呂雉後面稱帝?謀了西漢皇位?

    當時都沒有啊。

    呂雉是劉邦元妻,有嫡長子漢惠帝,身份地位穩固。呂雉哥哥呂澤是劉邦重要將領,與劉邦元戎鄉黨關係密切,劉邦憑什麼敢殺呂雉?

    真當司馬遷那句評價呂澤的話——發兵佐高祖定天下,是開玩笑的嘛?

    最後說明,韓信不是漢高祖殺的,是呂后蕭何共同謀殺的韓信。

  • 2 # 野草的沉思

    呂后確實有野心。這從劉盈死後,呂后立假子封呂氏王等事可以證實。劉邦沒有誅殺呂后,首先是因為呂后是劉邦結髮妻子,在楚漢相爭中,幫劉幫照顧父親,為劉邦吃了不少苦;其次,是呂后幫劉邦殺了韓信和彭越;再其次是呂后是太子劉盈的母親,是公開冊立的皇后。

    那麼,劉邦有過沒有過要動呂后的心思呢?應該是有的。這從二件事上可以看出來。

    一,是要以戚姬之子如意取代太子劉盈。

    這件事劉邦執意要做,許多大臣勸阻他也不聽。後來呂后求計於張良,請來了商山四皓輔佐劉盈,劉邦一直敬重商山四皓,以為劉盈羽翼已成,不可動搖,這才打消了換太子的念頭。

    如果沒有商山四皓,劉邦是鐵定要換太子的。劉盈太子被廢,如意為太子,下一步很可能就是廢呂后而改立戚姬為後。那呂后以後就危險了。即使後位不動,如意將來登基,也必以其母戚姬為大後,呂后依然沒有好果子吃。

    所以劉邦執意換太子,就意味著對呂后判了死刑或死緩。

    二,是劉邦臨死前要殺樊噲,這對呂后也是個不祥的資訊。

    樊噲是呂后的妹夫,劉邦的連襟。他作戰勇猛,戰功赫赫,對劉邦忠心耿耿,在鴻門宴上冒死闖宴救劉邦。就是這樣一個人,劉邦病重時,樊噲帶兵去執行任務。有人對劉邦說樊噲有謀反之心。劉邦大怒,也沒仔細思考,便賜劍給陳平和周勃,令二人去于軍中誅殺樊噲。還是陳平留了個心眼,只抓捕了樊噲,帶回京城。回城時,劉邦己經死去了。呂后釋放了樊噲。

    假如劉邦不即死,樊噲就危險了。治樊噲罪,必牽扯呂后姐妹,則呂后的地位也就危險了。呂后一旦失位,未來就難以預料了。

    總之,看那段歷史,應該說呂后雖然歹毒,但對劉邦還是很忠心的,幫助很大的。如果她的兒子劉盈身體強壯,不早死,能長久在位,或劉盈有親生兒子可以繼位,她不大會產生異心的。所以劉邦也一直沒有直接誅殺他的意思。不過要換太子和要殺樊噲這兩件事,如果實現,都會嚴重影響到呂后命運,這是肯定的。

  • 3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儘管野心很大,但呂雉也是一位著名的女政治家,在她臨朝稱制的8年裡,廢三族令、妖言令,內修政治外和匈奴,為穩定劉邦之後的漢初政治局面做出了一定的貢獻。而且除了殺害戚夫人母子,呂雉也並未大肆屠殺劉氏子弟。

    歷史上對呂雉最大的詬病有三。其一,呂雉違背劉邦的“白馬盟誓”,大封呂家子弟為王侯,先後封了三個呂家子弟做了呂王、趙王、燕王,還封了一批子弟為侯。這種公然違背劉邦定下的“非劉氏不得為王,非有功不得封侯”的規矩,令眾大臣口服心不服,埋下了導致呂家滅族的隱患!

    其二,呂雉對情敵戚夫人報復的過於殘酷,其手段令人髮指。她居然能把戚夫人斬去四肢、剜去雙目、刺聾耳朵、毒成啞巴,然後扔到廁所裡繼續折磨,這就是所謂的“人彘”。呂雉如此殘酷無情,當然會受到世人的指責。就連漢惠帝劉盈也因受不了刺激,而放任自流不理朝政!

    其三,呂雉對待劉氏諸侯王極端冷酷,且不說她鴆殺趙王劉如意之事,因為劉如意是戚夫人所生,必不為呂雉所容。就是齊王劉肥,也因為在家宴上被漢惠帝當做兄長尊敬,而觸怒了呂太后,險遭被鴆殺之禍。

    事後,劉肥透過割讓封地給呂雉的愛女魯元公主做湯沐邑的行賄方式,方才僥倖逃離京師返回齊國。堂堂齊王都如此窩囊,更不要說那些被強迫取呂家女為王后的,其他劉氏諸侯了,甚至有劉氏諸侯因不堪忍受虐待而自殺。

    知妻莫如夫,既然劉邦明知呂雉心狠手辣冷酷無情,為何不在臨終前殺了,呂雉一了百了呢?這是因為,呂雉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她的身邊圍繞著呂氏集團!其實,呂家在劉邦起兵奪天下的過程中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就是劉邦也不得不予以重視!

    況且,呂雉曾經因為受劉邦的牽累吃了許多苦頭,她做過牢、受過虐待,又在項羽的軍營做過俘虜,可以說歷盡了九死一生,才終於盼來了劉邦出人頭地的一天。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既然呂雉和呂家子弟為劉邦做出了貢獻和犧牲,劉邦在功成名就之後,便理應給予補償!

    況且呂雉又是太子劉盈之母,虎毒不食子,呂雉斷然不會危害自己的親兒子。而劉盈又已成年,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子,所以劉邦也不必擔心“母壯子少”,兼之呂雉也上了年紀,即使劉邦不殺她,她也活不了幾年了,因此劉邦也沒有必要揹著忘恩負義的罵名,殺害結髮妻子。

    而且為了戚夫人的安全,劉邦在去世前也讓劉如意去了趙國,並讓骨骾忠臣周昌當了劉如意的國相,目的就是為了使呂雉投鼠忌器,不能輕易加害戚夫人母子!

    不過,呂雉之狠毒還是超出了劉邦的想像:呂雉為了報復對手、剷除威脅,已經不擇一切手段,任何卑劣的招術都能用、都敢用!

    然而,儘管呂雉費盡心機將呂家捧上了天,但這班官二代卻實在難成大器——呂雉死後不久,以趙王呂祿和丞相、梁王呂產為首的呂氏集團,竟在一日之間便被一班老臣殺了乾乾淨淨!

    由此可見,盛名之下其實難符!儘管劉邦顧念結髮之恩不忍殺呂雉,顧忌呂家已經形成氣候也不能殺她,顧及太子劉盈的感受更不會殺她,但呂雉在成為太后的所做所為,應該還是出乎劉邦的意料之外!

  • 4 # 國史春秋

    在劉邦的心目中,呂雉和韓信是沒有可比性的,一個是外人,一個是內人,韓信是裂土分茅的諸侯王,呂雉是自己的髮妻。縱觀漢朝歷史,劉邦殺韓信尚且猶豫再三,他又怎麼可能對結髮之妻下手呢!再說呂雉究竟有多大的野心是無法預測的。

    (劉邦劇照)

    劉邦殺韓信是必然

    劉邦在建立漢朝的過程中,實際上就在考慮一個問題,即將來的王朝性質是實行郡縣制還是分封制。顯然,歷史證明秦朝的“純郡縣制”是失敗的,但卻不能抹殺它的進步意義,因為傳統的分封制已經因弊端突顯被淘汰,如果再次推行,只會重新回到戰國紛爭的年代。所以劉邦最終採取折中方案,決定建立一個分封制和郡縣制並存的王朝。

    然而,讓郡縣制同分封制“雜燴”在一起不過是劉邦一種小心翼翼、摸著石頭過河的心態,一塊別出心裁的“實驗田”。即便如此,劉邦還需面臨一個新問題,即異姓諸侯王裂土分疆的現實。因為放任異姓諸侯王的存在,漢朝終將是一個名義上的統一的王朝,若干年後必然紛爭再起。

    (漢初諸侯王分佈圖)

    如何解決上述問題,其實劉邦心中早就有了主意,那就是讓劉姓子侄取代異姓諸侯王的位置。顯然從現實角度考慮,這方案雖然算不上最完美,但卻最合適。因此,劉邦登基稱帝之後一刻也沒有閒著,馬上投入消滅異姓諸侯王的戰爭中。所以,最終諸如燕王臧荼、韓王信、齊王韓信(後為楚王、淮陰侯)、趙王張敖、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盧綰等異姓諸侯王,悉數被滅。

    如果縱觀全體異姓諸侯王的命運不難看出,韓信不過一粒沙,被大浪所淘,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至於韓信的野心幾乎可以忽略,有自立的機會沒抓住,錯失良機後發牢騷、破罐子破摔,且一直被劉邦牽著鼻子走,最終像一隻被煮的青蛙。反觀呂雉,越到最後越受劉邦倚重。

    (韓信劇照)

    呂雉的作用

    劉邦去世時,嫡子劉盈不過17歲,如果殺掉呂雉,劉盈能撐起大漢江山嗎?顯然不可能。這不僅是劉邦擔心的問題,而且呂雉也是面臨的難題。所以,劉邦去世後,憂心忡忡的呂雉第一時間不是發喪,而是同親信審食其密謀如何將元老重臣一網打盡。儘管最終沒有付諸行動,但呂雉一番語重心長的話發人深省。

    四月甲辰,高祖崩長樂宮。四日不發喪。呂后與審食其謀曰:“諸將與帝為編戶民,今北面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盡族是,天下不安。”——《史記•高祖本紀》

    呂雉的意思是說,曾經同劉邦打天下的那幫功臣連劉邦都不甘心效忠,又怎麼情願服侍於劉邦的兒子劉盈呢!既然呂雉能認識到這一點,難道劉邦就看不清楚嗎?所以,劉邦必須要用強悍的呂雉及其家族勢力為劉盈護駕,如果除掉呂雉,豈不是正中那些居心叵測人的下懷。事實證明,漢初的那些元老重臣是靠不住,他們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一直在打著謀取權益的擦邊球,要不然怎麼會在呂雉去世後推舉“默默無聞”的代王劉恆繼位。

    歷史上掌權的女性並不少見,比如掌舵秦國政局數十年的宣太后、還有改唐為周的武則天、及緊扼清朝命運的慈禧等等。與上述幾位相比較,呂雉的歷史建樹並不遜色於她們其中任何一位,而且呂雉的操守也是值得肯定。至於呂雉的野心及虐待劉邦子嗣等,其實是她在不得已而為之的情況下做的分內之事罷了。凡事不可求全責備,為大局考慮,呂雉只能如此。

    劉邦的子嗣命運及同呂雉的關係

    劉邦一共八個兒子,在呂雉去世前,只剩下了四子代王劉恆及七子淮南王劉長。那麼其他六個兒子是呂雉所殺嗎?其實並不是,而真正死於呂雉之手的只有三子趙王劉如意與六子淮陽王劉友。劉如意之死緣於嗣位之爭,直接點了呂雉的死穴,所以他被毒死並不意外。而劉友則坦然有呂雉勢不兩立、水火不容,所以呂雉為了消滅潛在威脅才將他餓死。另外前少帝劉恭(惠帝劉盈之子)也是犯了同劉友一樣的錯誤,所以被呂雉殺害。

    呂雉去世的前一年,即公元前181年,劉邦的八子劉建去世。呂雉隨後派人將劉建子嗣諸殺,然後將侄孫呂通推上燕王之位。同年,呂后又封侄子呂臺為趙王、呂產為梁王,並命二人掌管南北禁軍。呂雉如此操作,不難看出她不過是為呂姓家人在買份兒保險、留條後路罷了。換了任何人都會這樣做,這隻能算是“權力遊戲”中的人之常情,並談不上是多大的野心。

    結語:

    韓信同呂雉是性質不同的兩個人,所以劉邦必然會區別對待。其實兩個人都沒什麼野心,只不過韓信不能留,而呂雉必須留。因為韓信或許是一顆炸彈,一旦引爆後果不堪設想,而呂雉是劉邦去生後必須倚重的人,因為只有呂后才能帶領大漢王朝這條船駛出風浪,衝破瓶頸期,從而平穩地向前航行。

  • 5 # 冷清先生

    【劉邦是如何分別針對韓信和呂后的】

    【尋求保護傘呂雉嫁劉邦,呂雉生孝惠帝母憑子貴。】

    對於漢高祖劉邦來說,呂后是他的妻子、皇后,是太子劉盈、魯元公主的母親,是自己家裡的親人。韓信是劉邦手下的大將,是威脅劉氏天下的異姓王,劉邦和韓信沒有血緣關係,說白了韓信就是一個外人。當異姓王、外人和妻子、親人,同樣對劉邦的漢朝產生威脅的時候,韓信的威脅是當下的現實的,呂后的威脅是長遠的潛在的。對待韓信這樣的異姓王和外人,劉邦可以用剷除和消滅的方法,但是對於呂后這樣的家人、親人,劉邦就不能用剷除、殺死的方法,只能長遠規劃的來防範。

    少年劉邦崇尚信陵君,信陵君卒,弟子張耳在外黃招賢納士,劉邦遂往投張耳,為遊俠劍客14年。前225年,秦軍灌大梁滅魏,後二年,秦始皇千金通緝張耳、陳餘,32歲的劉邦帶著16歲的樊噲回到沛縣豐邑。當初,劉邦無以為生計,遂與寡婦曹氏同居,生庶長子劉肥。沛縣豪強王陵,素與劉邦交厚,劉邦以兄事之,盧綰、周勃、樊噲為爪牙。前221年,劉邦考試成為縣吏,為泗水亭長,縣中官吏蕭何、曹參、夏侯嬰,皆與劉邦為密友。劉邦在沛縣是黑白兩道通吃的人物。

    單父人呂公,和沛縣縣令關係好,因為躲避仇人,舉家遷徙到沛縣,呂公為了震懾仇家,高調在沛縣舉辦大型宴會。劉邦前來赴宴高喊:“賀萬錢”,其實劉邦身上沒有錢,呂公大驚,起身大門相迎,劉邦不顧各位客人的反對,就坐在了上座。呂公打聽了劉邦的底細,知道劉邦是黑白兩道通吃、手眼通天的人物。酒宴之後,邀請劉邦留下來,對劉邦說:“你是大富大貴之相,想把女兒嫁給劉邦。”呂公相面只是託詞而已,看中了劉邦黑白兩道通吃的勢力,讓劉邦做呂家的地方保護傘,才是呂公真實的意圖。

    劉邦娶了呂雉後生了孝惠帝劉盈和魯元公主,農忙的時候,劉邦經常請假回來幫呂雉打理農田。有一次,呂雉帶著兩個孩子在田間除草,有一個白鬍子老頭討水喝,呂雉就給了老頭水喝。老頭看了看呂雉的面相說:“夫人是天下貴人呀!”呂雉就讓老頭給兩個孩子相面,老頭說:“夫人之所以富貴者,是因為這個男孩。”再看魯元的面相,也是富貴之人。老頭走了以後,劉邦從別的地方來了,呂雉告訴劉邦剛才一個老頭給母子三人相面說:“都是富貴命。”

    劉邦問呂雉,說還沒有走遠。劉邦就朝老頭走的方向追趕,不久就追上了老頭,追問老頭相面的事情。老頭說:“剛才,夫人孩子的面相很像你,你的面相太富貴了,沒辦法明說呀!”劉邦對老頭說:“假如,將來真的和您說的一樣,我一定不會忘記您,一定會報答您。”後來,劉邦果然大富大貴創立了漢朝,再去找老頭就再也沒有找見,也許老頭已經去世了。老頭說的很清楚,呂后之所以為天下貴人,是因為孝惠帝的原因,這就是所謂的“母憑子貴”的道理。

    【韓信有野心,項羽不敢用韓信】

    韓信大約出生於公元前236年,韓信的家裡很窮卻人品不好,“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就是這個道理。前216年,韓信參加公務員考試,韓信的文化課考的很好,但是,政審的時候,因為韓信人品不好而沒有錄取。韓信寄食於南昌亭長家幾個月,南昌亭長的老婆很討厭,就早早的做好飯,躲在被窩裡吃,原文:“晨炊褥食”。到了飯點的時候,韓信來了,人家不給他打飯,韓信發怒了,就離開了。

    韓信離開後,就去河邊釣魚,染坊的女工也在那裡漂洗布料,其中有一箇中年婦女,看到韓信都快餓死了,就把帶來飯給韓信吃。這樣的事情,一連持續了幾十天,韓信很感動,就對漂母說:“將來我一定重重的報答你。”漂母發火了對韓信說:“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是可憐你是個公子哥,才給你飯吃的,那裡指望你報答呀!”從漂母的話裡,可以分析出,韓信祖上可能是個破落貴族,不然漂母也不會稱呼韓信為“王孫”,但是,漂母的話對韓信刺激很大,也就是那個時候,韓信可能動了拜師學藝的念頭。

    韓信離開漂母,揹著劍招搖過市時,遭到屠中少年的侮辱,“別看你長得高大,還喜歡身帶刀劍,其實你是一個膽小鬼。”大家一起嘲笑韓信,屠中少年說:“韓信你要是不怕死,就用劍刺我;韓信你要是怕死,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於是韓信面無表情,爬下去從屠中少年的胯下鑽過去,匍匐而行。一市的人都發笑,韓信是個膽小鬼。韓信受胯下之辱,是不是很勵志呢?客觀的說,有勵志的一面,確實可以激勵人奮起。但是,也有頹廢的一面,一個人的人格和名聲就壞了,膽小不敢抗爭的人是不可能幹成大事業的。

    韓信受胯下之辱後,他要證明自己的能力,所以韓信設定的人生起點非常高。通俗的說就是野心很大,韓信對軍長、師長都不感興趣,更別說是執戟郎中(營長)、治粟都尉(後勤處長)了,韓信需要的是封侯拜將(大將軍),直接統領一路大軍展現自己的才華。前208年,項梁領兵渡淮到下邳,韓信仗劍參加了項梁的隊伍,項梁戰死以後,韓信又跟隨了項羽,在項羽的帳下做了一名執戟郎中。執戟郎中就是司令部警衛營的營長,官雖然不大卻可以天天陪伴著總司令項羽(上將軍)。

    韓信在項羽身邊有很充足的表現機會,為什麼項羽不用韓信呢?第一,韓信的人品和名聲不好,高傲的項羽對韓信內心是有看法的。第二,韓信在項羽身邊,好多次用兵法策略干預干涉項羽的戰爭決策,還向項羽要單獨的軍隊指揮權,史記原文:“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項羽的兵權哪來的?卿子冠軍上將軍宋義,率領16萬楚軍主力,走到安陽的時候,坐山觀虎鬥46天不出兵,項羽殺了宋義奪取了兵權,項羽本人就是一個竊取權力不擇手段的人,因此對兵權非常的敏感,韓信向項羽要兵權,項羽怎麼敢用韓信呀,項羽害怕韓信把自己的軍隊帶跑了。

    韓信是個野心非常大的人,項羽不敢用韓信,其他人也不敢用韓信。滅秦之後,六國及各路起義軍多達100多萬,項羽楚軍有40萬,齊國田氏有軍隊近20萬,趙國有軍隊近20萬,劉邦的楚軍10萬,魏國、燕國、南韓各有軍隊數萬,還有一大批獨立的起義軍。義帝分封十八路諸侯,比劉邦勢力大的諸侯有的是,為什麼韓信不去投靠趙國、齊國,因為趙王歇、齊王田榮見多了軍隊叛變的事情。使用韓信的前提就是給兵權,這些老的諸侯王們也是不敢用韓信的,誰敢把兵權交給韓信呀,誰能保證軍隊不會被韓信給帶跑呀?

    【蕭何、韓信演雙簧,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

    義帝分封18路諸侯時,除了項羽的40萬軍隊沒被裁減,六國的軍隊都被瓜分和裁減,規定大國3萬兵馬,小國2萬兵馬。劉邦的10萬兵馬大多是秦人,被瓜分給了庸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劉邦只能帶領原來滅秦時的3萬人入漢中。但是,劉邦為人仁厚,各國被裁減掉的六七萬人,自願跟隨劉邦入漢中,韓信脫離項羽也跟隨劉邦進入漢中。韓信進入漢中後,沒有獲得提拔的機會,就當了逃兵被抓回來殺頭。

    前面已經殺了13個人,馬上就輪到韓信了,韓信絕望的仰頭看天,突然看見劉邦的御駕夏侯嬰,韓信就大聲的:“漢王不是想得到天下嗎?為何要斬殺壯士呀?”夏侯嬰驚奇韓信的言語,又看到韓信相貌堂堂,就把韓信釋放了不殺。和韓信詳細談話,非常高興,就把韓信介紹給漢王劉邦,劉邦就把韓信任命為“治粟都尉”,劉邦並沒有覺得韓信有什麼神奇的地方。道理其實很簡單,韓信儘管可以誇誇其談,劉邦不可能隨便的就把軍隊交給韓信指揮,萬一軍隊被韓信策反帶跑了怎麼辦?

    韓信作為治粟都尉,頂頭上司就是蕭何,接觸蕭何的機會非常多,一來二去的蕭何對韓信的瞭解就深入了。韓信被夏侯嬰已經給劉邦推薦過一次了,蕭何如果再直接推薦韓信,恐怕效果不會很好。於是,蕭何和韓信就上演了一處大戲,韓信逃跑,蕭何月下追韓信。下面的人給劉邦彙報說,蕭何也逃跑了,劉邦就很生氣,別人跑了也就罷了,連你蕭何也逃跑了,趕快給我追回來。過了兩天,蕭何回來了,劉邦問他:“你為什麼逃跑?”蕭何說追一個逃跑者。劉邦說:每天逃跑幾十個人,你追這個人幹什麼?蕭何說韓信乃大將之才。

    劉邦真的不想用韓信,不敢把軍隊交給來歷不明的人,尤其是劉邦見過韓信,覺得韓信是腦後長反骨的人,看人是作為領袖人物最重要的素質之一。既然蕭何特別的推薦韓信,劉邦就想弄個空頭大將軍給韓信,蕭何卻說軍中之事決不能兒戲。劉邦決定擇吉日登壇拜大將軍,軍中大小將領都很期待,想看看大將軍到底是個什麼人物?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的時候,全軍皆驚!為什麼?原來大家以為大將軍是三頭六臂的神奇人物,卻原來是鑽褲襠的韓信,大家當然不能夠服氣了。

    《孫子兵法•廟算》曰:“多算勝,少算不勝,何況無算乎?”韓信掐算的非常細緻精準,楚漢相爭楚強漢弱,項羽多次屠城殺戮,坑殺秦卒焚燬咸陽,違背“懷王之約”,盡失天下民心。劉邦奪取武關秋毫無犯,和關中百姓“約法三章”,劉邦盡得關中秦人的信任。根據楚懷王之約,先入關中者王之,劉邦就應該在關中稱王。項羽卻違背楚懷王之約,把劉邦分封在偏僻的漢中蜀地,把關中分給了章邯、司馬欣、董翳,而且把劉邦的軍隊都瓜分給了關中三王,章邯、司馬欣、董翳的軍隊,大多數都是原劉邦軍隊中的秦人。關中秦人痛恨此三人降項羽,致使項羽坑殺秦卒20萬。韓信對劉邦說,奪取關中之地還定三秦大地,劉邦可以“傳檄而定”。

    《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王詐坑秦降卒二十餘萬,唯獨邯、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強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大王之入武關,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於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關中民鹹知之。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韓信算計坑害劉邦,劉邦限制韓信造反。】

    還定三秦收降關中三王,劉邦兵馬20多萬,漢二年出關,收降魏王豹、河南王申陽,擊破韓王昌、加封韓王信,俘虜殷王司馬昂,渡平津至洛陽。三月,在洛陽為義帝發喪,傳檄天下聯合趙、代、齊,共同打擊楚軍為義帝報仇。當是時,劉邦反楚同盟軍共56萬,項羽率楚軍主力30萬在齊地滅齊,項羽根據地彭城10萬楚軍。劉邦和韓信在商丘分兵,劉邦率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魏王豹、韓王信、河南王申陽兵26萬進攻彭城;韓信會合趙、代、齊兵30萬進攻齊地(五六萬齊軍在城陽)。

    劉邦設計的彭城之戰,是和項羽楚軍的戰略決戰。劉邦攻取彭城後,如果項羽不從齊地回軍,劉邦則帥兵北上,和韓信共同夾擊齊地的項羽楚軍主力;如果項羽率齊地楚軍主力回援彭城,韓信則南下夾擊項羽。劉邦合五路諸侯兵26萬進攻彭城,彭城10萬楚軍不戰而逃,劉邦進入彭城。項羽得到彭城失守的訊息後,在齊地和龍且分兵,龍且率10萬楚軍守齊地,項羽率20萬楚軍南下救彭城。項羽回救彭城沿途收集彭城敗軍10萬,和劉邦26萬聯軍大戰於睢水之上。韓信所率的20多萬聯軍,卻沒有按計劃南下夾擊項羽。項羽以3萬騎兵衝擊劉邦聯軍,劉邦聯軍陣型被沖垮,30萬楚軍發動總攻擊,聯軍大敗於睢水之上。

    四月,韓信帥兵到達彭城,劉邦已經敗退到滎陽去了。彭城之敗,趙代兵脫離聯軍自行返回趙代,韓信只好率漢軍回滎陽,韓信在京索之間阻擊了一下楚軍,到達滎陽和劉邦會合。彭城之敗,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魏王豹、趙王歇、代王陳餘脫離劉邦反楚聯盟,庸王章邯又在廢丘反叛,劉邦命樊噲、曹參、周勃圍剿章邯於廢丘,樊噲灌廢丘章邯自殺。彭城之戰,韓信來遲導致彭城會戰失敗,不管韓信是不是故意,客觀上是坑害了劉邦,劉邦對韓信的信任開始動搖,對韓信有了戒備之心。

    《史記•淮陰侯列傳》:“合齊、趙共擊楚。四月,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劉邦在滎陽再次確定戰略規劃,劉邦率漢軍10幾萬守衛滎陽、韓王信守成皋,吸引項羽30萬楚軍主力進攻,韓信率10幾萬漢軍精銳開闢第二戰場,攻打魏、趙、代、燕。劉邦把最能打的將領曹參、周勃、樊噲、灌嬰等配置給韓信,但是劉邦還是不放心韓信,就把張耳派在韓信身邊做監軍。張耳比劉邦大八歲,劉邦在張耳門下做過十幾年遊俠劍客,張耳和劉邦的交情非常深厚。張耳曾經分封常山王,在趙國一帶影響力巨大,張耳能幫助韓信,更重要的是張耳可以監視韓信。

    張耳、韓信木罌渡河輕取了魏王豹,劉邦為防止韓信培植親信,立即把魏王豹調來守衛滎陽。劉邦和項羽在滎陽對峙了一年多,滎陽糧盡眼看守不住了,劉邦向項羽提議,割讓滎陽以東給項羽停戰,這個建議被項羽拒絕了。此時,張耳、韓信已經搞定了趙代之地,劉邦封張耳為趙王,韓信為右丞相,命令韓信帥兵救援滎陽,渡過黃河夾擊項羽楚軍。韓信藉口楚軍游擊隊騷擾,趙地還沒有完全平定,拖拖拉拉的就是不來滎陽救援。

    韓信的目的劉邦看得非常清楚,韓信就是想滎陽糧盡城破,劉邦如果戰死或活捉,就沒有人管自己了,地盤兵馬都成韓信的了,韓信借刀殺人之計算計的很美呀!可惜滎陽城破後,紀信出城偽裝劉邦被殺,劉邦出城逃脫了。逃脫後的劉邦,避開楚軍追殺,直接渡河去了趙地,劉邦和夏侯嬰單車獨闖韓信軍營,透過曹參們的接應,直接進入韓信大帳,沒收了韓信的兵印,立即召開軍事會議,解除了韓信的兵權。

    俗話說的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劉邦的偉大在於,對韓信有疑心不信任,可是劉邦還是要使用韓信。劉邦不殺韓信繼續使用韓信,他怎麼控制韓信呢?第一,劉邦把韓信的30萬軍隊一分為三,五六萬常山軍交給張耳守衛趙國,劉邦把降將李左車調走當太子師傅,不給韓信培植親信的機會,10萬投降的趙軍劉邦帶走打成皋,劉邦只給韓信指揮權,領兵權都在曹參、周勃、灌嬰等沛豐將領手中。韓信就是一個光桿司令,指揮打仗沛豐將領聽,要想造反沛豐將領不會聽,而且曹參們還身負監視韓信的職責,韓信手下只有一個不能帶兵的謀士蒯通。

    劉邦讓韓信率領十五六萬漢軍精銳,前往攻打齊國,韓信走到平原城,藉口練兵一呆就是將近一年。劉邦讓酈食其說齊,連下齊國七十城,蒯通勸說韓信搶功,立即發動攻齊,齊王烹煮了酈食其,韓信第三次坑害劉邦。劉邦在廣武和項羽對峙了八個月,就在戰役的關鍵時刻,韓信又向劉邦要假齊王,劉邦非常生氣,張良、陳平勸說,劉邦回覆韓信:“大丈夫要當就當真齊王”,劉邦把韓信封為齊王。

    劉邦經過成皋、廣武、固陵、陽夏、陳彭五大戰役的勝利,把項羽的40萬楚軍打剩下10萬,劉邦20多萬漢軍,把項羽圍困在垓下。項羽派武涉策反韓信自立,這個時候韓信手中有30萬人馬,韓信為什麼沒有造反自立?並不是韓信忠誠,也不是韓信不想造反,而是韓信不敢造反。韓信就是一個光桿司令,手下只有一個親信謀士蒯通,領兵的大將曹參、周勃、灌嬰等等都是劉邦親信,團級以上軍官中的一多半,都是劉邦從沛豐帶出來的子弟兵。

    韓信要想造反,必須要和曹參、周勃、灌嬰們商量,曹參等人不同意韓信的主張,甚至威脅韓信,要敢造反他們就奉旨殺人,韓信和曹參、周勃、灌嬰等人的關係非常緊張。韓信沒辦法,只好對武涉說:“漢王待我不薄,我對漢王很忠誠”。但是韓信就是不出兵,藉機向劉邦要好處,劉邦致信韓信、彭越、英布,殲滅了項羽楚軍後,楚國的地盤大家瓜分,韓信這才提兵參加垓下之戰。垓下之戰剛結束,劉邦立即解除了韓信的指揮權。

    【母憑子貴,呂后為了孝惠帝和自己,幫助劉邦剷除異姓王】

    呂雉和劉邦大約是前220年結婚,為劉邦生兒育女操持家務,還要田間勞動,這說明呂雉是一個能幹的女人。劉邦在張耳處為遊俠劍客、反秦鬥士,張耳、陳餘遭到秦始皇的通緝,而劉邦和樊噲身上有許多的秘密。當年,荊軻刺秦王時,劉邦是荊軻等待的助手,荊軻之友狗屠去外黃找劉邦,荊軻刺秦未遂,荊軻之友高漸離、狗屠均被秦始皇通緝。由於荊軻始終沒有說出劉邦的名字,所以秦始皇沒有通緝劉邦。狗屠把兒子樊噲交給劉邦,從此就下落不明瞭,也許被通緝逮捕殺害了。

    劉邦和樊噲情同父子,共同保守著這個巨大的秘密,他們的內心一直是忐忑不安的。秦始皇常說“東南有天子氣”,前219年東巡厭壓之。劉邦、樊噲聽到風聲以後,疑心他們的秘密是不是洩露了,劉邦和樊噲就逃亡到芒碭山,藏匿於山洞石林之中。呂雉和其他人去找,一找就找到了。劉邦很奇怪,就問呂雉怎麼回事?呂雉回答說:“劉邦藏匿的地方上面常常有云氣,所以一找就找到了。”從這一點來說,呂雉經常為劉邦擔驚受怕,呂雉又是一個非常堅強的女人。

    呂雉作為能幹而堅強的女人,會不會有野心呢?這是肯定的,但是呂雉的野心是隨著劉邦的事業逐漸增大的。呂雉作為一個女人,劉邦有多少女人,她管不了也不能管,她所要做的就是保證自己正妻的地位。劉邦沛縣起義後,轉戰南北,呂雉在家撫養兒女贍養劉邦的父親。前205年4月,劉邦彭城之敗後,呂雉、女兒魯元及劉父被項羽抓走,關押了將近3年時間。直到前202年初,劉邦項羽達成“鴻溝協議”,呂雉、劉父、魯元等人才被項羽釋放。

    前202年12月,劉邦在定陶稱帝,呂雉作為劉邦的正妻,自然而然的成為帝后,從此開始參與國家政事。任何人的政治管理才能都不是天生的,呂雉的政治手段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呂雉和劉邦結婚20多年,劉邦的帝王之術管理手段,或多或少地都會影響到呂后,尤其是劉邦稱帝后的七年裡,呂雉總是積極的參與政事,政治經驗就會逐漸的鍛煉出來。呂后參與政事的目的只有一個,維護兒子劉盈的太子地位,保住了劉盈的太子地位,母憑子貴,呂后的地位才能保住。

    第一個造反的異姓王是燕王臧荼,燕王臧荼在楚漢戰爭中,並沒有什麼大的戰功,只是在關鍵時刻站隊到劉邦集團。臧荼心裡非常敏感,經常想自己沒有大的戰功,燕王這個頭銜可能隨時保不住,燕王臧荼想著想著就起兵造反了。劉邦帶著盧綰、樊噲等征伐,很快就將燕王臧荼消滅,這時候劉邦還沒有覺察到異姓王對朝廷的危害,所以,就把盧綰又立為燕王,鎮守漢朝的邊疆。

    韓信為楚王時,非常的招搖,視察郡國地方,陳兵出入。鍾離昧曾經和韓信關係好,項羽死後,鍾離昧逃亡到韓信之處,劉邦通緝捉拿鍾離昧,韓信就把鍾離昧窩藏起來。第二年,有人告發楚王韓信謀反。劉邦用陳平計謀偽遊雲夢,詔告諸侯來陳地開會,韓信想發兵造反,但是,自覺兵少打不過,又想劉邦沒有真憑實據,覺得自己可以矇混過關。就逼死了鍾離昧,拿著鍾離昧的頭顱去見劉邦,劉邦下令綁了韓信。枷著韓信走到洛陽,劉邦把韓信放了,降封為淮陰侯。

    韓信降封淮陰侯,整天不上班,到處串門挑唆他人造反,陳豨為鉅鹿太守時,韓信前往送行遊說,挑唆陳豨陳豨造反。漢十年,陳豨果然造反。劉邦親自帶兵征討,韓信稱病不去。韓信暗中派人給陳豨寫信:“第舉兵,吾從此助公。”長安城兵力空虛,韓信和家臣密謀釋放官奴,起兵截殺太子和呂后。韓信的一個家臣不從,韓信將其關押,家臣弟弟告發韓信造反給呂后。

    呂后想詔韓信前來,又怕韓信的黨羽不順從,呂后和蕭何密謀說:“對外宣稱皇帝派人送書信來,陳豨已經死了,列侯和群臣都得來祝賀。”蕭何給韓信寫信說:“就是有病也得來。”韓信當然能看透呂后蕭何的計謀,但是,韓信知道事情已經敗露,舉兵造反的突然性已經破產,此時舉兵造反只能成為事實,而不可能成功。精於算計的韓信本來就是膽小鬼,鑽褲襠矇混過關的想法害了韓信。呂后不是劉邦,威脅到太子和呂后,呂后這個女強人一定會堅決剷除的,韓信被擊殺於長樂宮鍾室。

    【呂后的後黨形成,劉邦暗中長遠佈局。】

    呂后斬殺韓信後,劉邦既喜且憐,劉邦高興的是韓信這個隱患終於被消除了,劉邦同時可伶韓信這個人才就這麼沒了。呂后是個強勢的母親,影響到太子劉盈比較懦弱,劉邦覺得太子劉盈控制不了朝廷和國家,就萌生了撤換太子的念頭,想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呂后知道以後,就著急了,派呂澤去找張良求計,張良無奈為太子推薦了商山四皓。一日,劉邦突然看到太子身邊站著四個白鬍子老頭,就問他們是什麼人,方知是商山四皓。

    劉邦隨即放棄了撤換太子的念頭,喃喃地說太子羽翼已成,撤換之事已經無能為力了。其實,劉邦表面上是說太子羽翼已成,實際上指的是呂后後黨形成,如果劉邦強行廢立太子,夫妻之間必然要反目,國家即刻會出現一場大亂。劉邦為了避免流血局面的出現,就在清除異姓王之後,和同姓王、功臣、外戚共同訂立了一個盟約,殺白馬為誓:“有異姓敢稱王者,天下共擊之。”白馬之盟成為漢帝國的基本大法,成為功臣集團和外戚集團不可逾越的紅線。劉邦分封同姓王,讓他們屏藩中央,和功臣集團、外戚集團相互制約,防止任何一方單獨做大。

    劉邦解決掉異姓王問題之後,呂后的後黨已經形成氣候,劉邦決定首先從外圍解決後黨問題。商山四皓的出現,讓劉邦感覺呂后的後黨已經羽翼豐滿,也不難查出商山四皓是張良的謀劃。張良並不是一個對劉邦非常忠誠的謀士,張良跟隨劉邦後曾經兩次出走,去恢復南韓和追隨韓王成,張良請出商山四皓的主意,除了呂后威脅之外,張良也在為劉邦駕崩後做打算。劉邦必須解決張良的問題,張良只是一個文人謀士,殺害張良沒有必要,必須警告張良讓他離開呂后的後黨,必須讓張良做出這樣的保證,然後張良就以身體有病為名,宣佈永遠的退出了朝政。

    樊噲小劉邦16歲,劉邦和樊噲亦父亦友,劉邦能夠動員呂公把呂嬃嫁給樊噲,就可以說明劉邦是多麼的看重樊噲。劉邦晚年的時候,呂后的後黨已經成了氣候,劉邦擔心自己駕崩後,樊噲手握兵權成為後黨舉足輕重的人物,正好有人誣告樊噲,劉邦平叛英布中箭傷病重,劉邦詔絳候周勃,與陳平前往斬殺樊噲。陳平周勃至樊噲軍中,陳平說:“樊噲是皇帝的親戚,一時之氣教我二人殺之,萬一皇帝反悔,我們沒法交代。”遂枷樊噲以還,途中則聞劉邦駕崩,樊噲不復斬。

    漢高祖劉邦真的想逐漸清除呂后後黨,病重時日無多已經不可能完成了,劉邦不得不長遠佈局,為將來清除呂氏外戚篡政做打算。劉邦病重不治,呂后問劉邦:“陛下百年之後,蕭相國也死了,誰可以為相?”,劉邦說:“曹參可以”。呂后再問其次,劉邦說:“王陵可以,但是王陵為人耿直,陳平可以做副手。陳平智慧有餘,但是不能獨當一面。周勃厚重缺少文采,然而,安定劉氏者一定是周勃,可以讓他做太尉。”呂后再問其後的人事安排,劉邦說:“再往後的事情,就不是你能知道的了。”

    劉邦的身後事安排非常明確也很巧妙,為啥呂后就沒有看出其中的名堂呢?其一,呂后治國安邦的政治手段,都是劉邦給她教授的,劉邦對呂后是留了一手的,所以劉邦的身後佈局呂后看不透。其二,此時的呂后是為兒子孝惠帝著想,還沒有想到要為呂氏奪取江山,因此呂后也不會想那麼長遠。劉邦駕崩後,孝惠帝劉盈在呂后的壓制下,僅僅做了7年皇帝。孝惠帝駕崩後,因為沒有合法的繼承人,呂后開始為呂氏著想。8年後,呂后駕崩,周勃、陳平、劉章聯手,將呂氏外戚集團剷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柴榮如果晚死二十年,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