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卜南遠景
-
2 # 雨送黃昏669
題主好!在中國古代帝王當中,楊堅是一個求真務實的好皇帝。美華人麥可.哈特寫的《人類百位名人排座次》一書中,他的名字赫然在目,另兩位是秦始皇和成吉思汗。可見他對歷史的貢獻不亞於其他幾位有作為的皇帝,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但因人們對皇權繼承的偏見,史家少溢美之辭,《資治通鑑》記載是多以承襲過程寫他。鮮有業績盛讚,這與作者編寫目的有關。但司馬光還是承認文帝的歷史地位,篇終總結道:"堅革宣帝苛酷之政,更為寬大,刪略舊律,作《刑書要制》,奏而行之。躬履節儉,中外悅之(朝野內。外都很敬服他)。楊堅代周,是歷史的必然選擇,“非常之人必待非常之事”。這是歷經戰亂之苦後,人心思定,人心思安的結果,文帝作為亂世後,統一國家的皇帝,其治國理念體現在他勤政愛民,治世政績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隋文帝楊堅
一是很快結束離亂之苦,使百姓能過上安居樂業的好日子。歷史學家范文瀾評價說:"隋文帝主要功績,在於統一全國後,實行各種鞏固統一的措施,使連續三百年的戰事得以停止,全國安定,南北民眾獲得休息“。自經南北朝三百年殺閥爭戰不斷,民族仇恨日益加重,百姓居無定所,命不保夕。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們很難體會到“烽火連三月“的戰亂之苦,長期飽受戰爭催殘的人,才能理解敘利亞外長為什麼蹲在聯合國大樓牆角邊哭泣?
南北朝之亂
二是勵精圖治,最大限度體恤人民疾苦,提高百姓生活水平,隋初經歷南北朝長期戰亂,民生疲弊困苦。文帝在位後,接納司馬蘇威建議,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罷鹽、酒專賣及入市稅,並多次減稅以減輕人民負擔;在全國推行"均田制",此舉一可使無地農民重新獲得土地,二可增加國家賦稅收入,三可抑制土族力量膨大。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政策;興修水利,建廣通渠,便利糧食漕運至關中;多建糧倉,在洛州設立常平倉,貯存關東運來的糧食,並鼓勵地方民間設立義倉,提倡人民捐納糧食以防災年的發生;進行人口普查,推行輸籍法,這項法令打擊了土族、豪強地主隱瞞勞動人口的啟動有,保障了國家稅收。從而無形解放了大批勞動力。另外他下令廢除嚴苛刑法,規定一概不用滅族刑,減去死刑八十一條,流罪一百五十四條。作《開皇律》,基本奠定了死、流、徒、扙、答基本五種刑罰,為後世歷代王朝沿用,儘量做到法律的公平公正。
開皇之治
三是躬履節儉,嚴於律已,以儒家思想為主導,倡導仁政愛民,並身體力行,為後世帝王多借鑑(昏君不計內)。他深知民眾才是國家之根本,既位之初,他就將五千頭官牛分賜給貧苦百姓。後來又多次推出降稅減賦,輕徭薄賦,寬恤民力的政令。有一年關中因災鬧饑荒,他派人前去了解百姓的生活狀況,有人帶來百姓吃的豆屑雜糠,他涕淚俱下,遍示群臣。並做自我檢討,讓人轍去御膳,不近酒肉一月有餘。文帝去泰山封禪,路遇饑民,車隊行走困難,他下令警衛不得驅趕百姓,從而出現奇觀:流民與御仗同行,文帝騎馬,見有扶老攜幼者,或引馬讓路,或為之安慰。文帝歷行節約,反對鋪張,有位相州刺史豆盧通進獻精美的綢緞,他竟下令當殿梵毀,以此杜絕賄賂奢侈之風。《隋書.文帝紀》記載"帝歷行禁止,上下化之“。文帝一朝,上自王公大臣,下自商賈鉅富,穿的不過是布帛,裝飾都是銅鐵骨角,儉樸蔚然成風。太子楊勇因接納蜀地綢緞貢物,而招致父子生隙,小人鑽空,為廢太子之位埋下禍根,不予贅述。
《隋書》
世傳文帝相有奇表,"龍顏戴幹"(額頭長五根入頂肉柱),天生帝王命相,只是他有經天緯地之才,而無洞人觀火之眼,凡事必躬,李世民評說:“恐群臣內懷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決斷,雖則勞神苦形,未能盡合於理”。作為帝王,有開拓恤民精神實屬仁君,而無馭世觀人本領有點遺憾,雖勞形傷體,躬履篤行,無利帝國長治久安,入土魂魄尚未安息,而帝國大夢破矣,
隋煬帝.楊廣
參考書目:《資治通鑑》、《隋書.文帝紀》、范文瀾《鞏固國家統一的措施》。
回覆列表
隋文帝楊堅在位期間為人民群眾所謀福祉足以名垂青史。
隋文帝楊堅
首先,他建立了隋朝,避免了漢族的滅亡。兩晉南北朝時期,漢族政權在南方還殘留了一點,隨東晉南遷的數百萬漢族人僥倖存活了下來。北方從西晉“八王之亂”後的300年裡,先後出現了匈奴、鮮卑、羯、羌、氐“五胡亂華”等重大事件,文明程度不高的蠻族相互殘殺或者殘殺漢人,使整個中原地區成為一片廢墟,漢族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除依附在涼州張氏政權以及幽州王氏政權之下的近百萬漢族人之外,其餘的漢族人幾乎被異族屠殺殆盡。《晉陽秋》記載,羯族首領石勒一次就屠殺了數十萬的漢族百姓。公元304年,幽州刺史王浚引進慕容鮮卑來對付成都王穎。慕容鮮卑乘機大掠中原,除搶劫無數財富外,還擄掠了數萬名漢族少女。回師途中,把這些漢族少女充作軍糧,宰殺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時,吃得只剩下八千。王浚發現後,要慕容鮮卑留下這八千少女。慕容鮮卑一時吃不了,又不想放掉,於是將八千少女全部淹死於易水。易水為之斷流。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漢民族從此才免於滅頂之災。
楊堅的第二個貢獻是實現了國家統一。他除了實現北朝內部統一外,建立隋朝的當年八月,就派遣步騎數萬破吐谷渾於豐利山(今青海湖東),俘斬以萬計,其王侯30人率所部來降。582年,突厥攻隋平州,盡發五可汗所控45萬人入長城。楊堅遣將堅決予以反擊,大敗突厥。587年派兵進駐江陵,滅後梁。次年冬,發水陸軍50餘萬,橫渡長江,攻克建康,滅陳朝,俘陳後主叔寶,結束兩晉以來近300年分裂局面,統一全國。
楊堅的第三個貢獻是勵精圖治,創立完善封建制度。楊堅在位24年,創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制定《開皇律》等,修訂刑律,使人民有法可守,又減省刑罰,從制度上對封建統治做了創造性設計。在全國推行均田制,增加賦稅,發展經濟。將原來比較混亂的地方官制從州、郡、縣三級精簡為州、縣兩級,撤消500多郡,裁汰了大量的冗官,大大節省了政府開支,提高了行政效率,減輕了人民的負擔。這些制度傳承百代,影響深遠。
綜上可見,楊堅代周自立,悉平內亂,統一中華,再造盛世,使大漢民族免於滅種,使華夏文明薪火相傳,使封建制度創立完善,給人民群眾謀福祉功莫大焉,堪稱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