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跪射俑
-
2 # 天晴愛睡覺
偉人有言:“功是功,過是過”
漢武帝確實把匈奴狠狠削了一頓,但是他下罪己詔,則是因為意識到自己的過錯:
第一,
窮兵黷武,過分的透支民力國力,導致民困國貧;大漢建國幾十年來積累的家底,都被他花光了。
第二,
因為巫蠱之禍,聽信了小人讒言,冤殺了太子劉據一家子,廢了皇后!
-
3 # 小龍女5505
漢武帝雖重創完勝了強敵匈奴,而創出了漢武雄風的歷史佳話。但晚年因寵信奸小江充釀了巫蠱之禍,不僅逼死了妻子、害死了兒孫、處死了女兒、女婿,還英名盡喪。所以晚年因心中有愧才下了罪己詔。
-
4 # 絕對歷史
歷史上漢武帝和秦始皇有很多相似之處,尤其在武帝末年,他好大喜功,貪圖虛名,虛耗民力,以國力的極限來建設國防,對匈奴連年用兵。雖然最後很艱難取得了邊疆上的穩定,但是把漢朝以前積攢下來的財富揮霍一空,漢族的人口也減了一大半,而對匈奴的出戰,其實只是暫緩了匈奴的侵略,每一次戰爭大漢死的人數都是匈奴的好幾倍,這是在討伐匈奴,還是匈奴在討伐大漢?
付出如此大的人力物力,民生窮困,盜賊橫行,把帝國搞到崩潰的邊緣。對於老百姓來講,漢武帝相當於一個暴君。
還有一些人說,漢武帝窮兵黷武,還搞資本主義,對老百姓加稅,大興土木,到處巡遊,弄得國富民窮。
漢武帝冷酷無情,聽信別人的讒言就把自己的兒子一家全都殺死,還創立了“立子殺母”的殘酷制度。
-
5 # 小濤說天下
提起漢武帝,我們都知道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漢武帝也被稱為“漢武大帝”,在歷史上能被稱為大帝的皇帝大抵都是有很出名的政績,漢武帝也的確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文治武功的皇帝。而比起文治,漢武帝最出名的還是他的武功。漢武帝的武功主要就是針對匈奴的戰爭,他在位期間對匈奴發動了數十年的戰爭,終於一舉解除了困擾中國邊疆數百年的邊患。要說邊患,這不僅僅是漢武帝一朝的事情,也不是漢朝所獨有的問題。就拿匈奴來說,其困擾中國北部安全的歷史或有上千年。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匈奴和其他少數民族就長期騷擾中原國家。在戰國時期,匈奴的勢力不斷強大,終於成為了中國北部最大的隱患。不過好在,雖然當時的中國比較亂,但匈奴也還不是很強大,邊疆的危機就維持在可控範圍內,那時候的中原國家針對匈奴問題主要以被動防禦為主,就比如北方的秦、趙、燕三國為了防禦遊牧民族的襲擊就修建了長城,這是後來秦長城的前身。
至於為什麼要修建長城來防禦,就是因為遊牧民族的襲擊主要以小規模襲擾為主,而中國的邊境線太過漫長,長城的主要功能是一套預警機制,透過烽火能夠及時傳遞軍情,使國家能有的放矢。而中原國家第一次對匈奴國家的大規模主動反擊是由戰國中晚期的趙國將軍李牧發動的,這一戰斬殺匈奴數萬人,使得匈奴元氣大傷,數十年不敢侵擾中國。而後來匈奴恢復了力量就再次趁中原內亂蠶食中國北方的土地,但好景不長,秦朝統一了。
統一後的秦朝的戰略重心完全放在了北部和南部的邊疆地區,為了打擊匈奴,秦始皇命令蒙恬為主帥,帥軍三十萬北伐,併為此修建了秦長城和秦直道,這次軍事行動再次沉痛打擊了匈奴軍隊,匈奴不得不北退。但秦朝的統一僅持續了十五年,天下再次大亂,這就又給了匈奴以可乘之機.漢朝初年,國家百廢待興,國力還很虛弱。而此時的匈奴再次強大了起來,匈奴各部落在新單于的手中得到統一,並迅速發展壯大,還一舉消滅了當時草原上的另一個霸主東胡,由此終成中原大患。漢高祖率軍三十萬北伐,被圍困在了白登山,差點就回不來了。以後的漢朝迫於國力不濟,也只能委曲求全。直到漢武帝即位,這時大漢朝已經在五任主政者的手中恢復了國力,尤其是文景之治為漢武帝準備了充足的物質條件,漢民族這時正式發動了轟轟烈烈的對匈反擊作戰。
漢武帝為了打擊匈奴做了充足的準備,首先是攢錢。戰爭是非常消耗金錢的,雖說文景之治使國家富強起來,但要把錢集中到國家手裡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漢武帝為此大搞中央集權,把權力都抓到自己手中,在穩固統治的同時便利了物資的集中調運。還大肆打擊豪強、損抑藩王,把富商和藩王的錢都抓到自己手中,另外推動鹽鐵官營,把最賺錢的行業也劃歸國家,由此有了充足的戰爭資金。
其次就是招攬人才,其中最出名的當屬衛青、霍去病和李廣,他們都是漢武帝反匈事業的中流砥柱。漢代士兵的招募方式類似於公民兵制,成年男子都要服兵役,在農忙時節務農,農閒時節習練軍陣、箭術,適齡青年每年要進行兩次軍事訓練。增長的人口和充足的訓練為漢武帝的反匈大業提供了充足的訓練有素計程車兵,這也是漢武帝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最後,準備充足的漢武帝對匈奴發動了三次大決戰,一次比一次打得狠,終於把匈奴打的四分五裂,徹底肅清了北方邊患。匈奴分裂為兩大部分,北匈奴就此西遷,南匈奴歸順漢朝,漢武帝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但漢武帝取勝的代價也是巨大的,常年的戰爭使得漢朝的國力為之一空,民眾生活苦不堪言,在漢武帝晚年,各地甚至都爆發了起義。
最終以漢武帝頒佈“輪臺罪己詔”才結束了這一危機。雖然漢武帝窮兵黷武造成了統治危機,但不得不說,正是漢武帝為我們中華民族塑造了筋骨,打出了大漢幾百年的威風,後來的陳湯才有底氣說“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
6 # 杳杳無歸期
漢武帝劉徹下罪己詔是因為他看出了國內農民起義的苗頭愈演愈烈,他想借罪己詔挽回民心。漢武帝有著大勝匈奴之威,再加上太宗孝文皇帝——也就是漢文帝,在民間那是聖人一般的存在,劉氏施恩百年這才使得大漢王朝沒有崩潰。
漢武大帝雖然雄才大略,但是他的一生中求仙問道、巡遊天下所花費的錢糧足足可以支撐起數次漠北大戰了!
舉個栗子,你以為求仙問道就只是煉煉丹?不,漢武帝還重用了許多方士,甚至一次就賞給了方士數千萬錢!還給方士建立了豪華的修仙的宮殿,錢糧真的是如流水一樣的花了出去。
巡遊天下那花的錢就更多了,大幾千人巡遊天下單單是糧食就不知道多少了,更別提漢武帝更是出了名的散財童子,到哪巡視就要免除當地賦稅啥的,還要發各種福利。
-
7 # 西風悍馬
歷史上的漢武帝劉徹算是一代雄才帝君,開擴疆土,東並北韓半島,南吞百越,北破匈奴,西征大宛,擴大了中國的早期版圖,把漢朝的國家聲望提到了很高的位置,為漢族文化的傳承奠定了基礎,漢武帝與秦始皇被後世人並列在同一個位置,稱作秦皇漢武,可想而知他在後世人心中的地位之高。
可是就像他這樣的一代明君也有犯錯的時候,經濟上,由於漢武帝連年對外用兵和肆意揮霍,國庫已經空虛。漢武帝用桑弘羊執掌全國財政,將鹽鐵實行壟斷專賣,並出賣爵位,允許以錢贖罪,使國家經濟好轉,但也使吏制進一步腐敗。廣大平民不堪官府和豪強的雙重壓榨,於漢武帝統治的中後期接連爆發暴亂,並且愈演愈烈。
軍事上,公元前90年(徵和三年),貳師將軍李廣利受命出兵五原(今內蒙古自治區五原縣)伐匈奴的前夕,丞相劉屈犛與李廣利合謀立昌邑王劉髆為太子。後劉屈犛被腰斬,李廣利妻被下獄。此時李廣利正在乘勝追擊,聽到訊息恐遭禍,欲再擊匈奴取得勝利,以期漢武帝饒其不死。但之後兵敗,李廣利只得投降匈奴。
而漢武帝和秦始皇一樣,異常的迷戀長生不老,在晚年的時候為了想要長存於世,戀上了傳說中能讓人長生不老的仙丹,想透過服用仙丹得到成仙,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漢武帝在全國收攏了大量的女巫和方士,使得皇宮內變得鬼裡鬼氣,而漢武帝為了想讓自己長生不老,對這些東西也異常的深信。
漢武帝由於晚年脾氣暴躁,經常對一些違背自己意願的官員痛下殺手,連續五任丞相都因為一些事情違背了漢武帝的意願而被滅族,漢武帝還逼死了自己的皇后和 太子,漢武帝由於晚年身體變差,江充認為朝中有人詛咒漢武帝,於是帶人在宮中搜查,並誣陷太子用木偶人詛咒漢武帝,於是太子劉據起兵殺江衝。
漢武帝知道這個事情後,起初並不相信,所以派使者去找劉據,但是使者不敢去所以就返回直接說太子已經謀反,這個時候漢武帝大怒,認為太子想提前篡奪皇位登基,於是率軍隊回來平叛,皇后衛子夫上吊自殺,太子劉據和自己的兩個兒子在親戚中上吊自殺。江充之所以誣陷衛皇后和太子,是因為江充跟他們有矛盾,江充害怕以後太子劉據登基後對付自己所以提前設局想透過誣陷太子把太子除掉保全自己,而皇后和太子劉據和以及劉據的所有子女死後事情並沒有完,整個事情受到牽連而死的達到了數十萬人之多,史上成為巫蠱之禍。
之所以漢武帝最後清醒下罪己詔,是因為忠臣進言,漢武帝重新調查這件事,最後發現太子並沒有造反的意圖,全都是江充一手策劃的,而太子被冤死的,清醒過來的漢武帝夷江充三族,燒死了當時誣陷太子造反的蘇文,還建立的一個思子宮在太子被害的地方,也因為漢武帝在晚年追求長生不成還弄得父子相殘,而感到的自己的錯誤,所以下《輪臺罪己詔》承認和反思自己的錯誤,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份皇帝的罪己詔,扭轉了漢朝的歷史走向,後世也有一些皇帝效仿。
-
8 # 南宮外史
這完全是後人對漢武帝的誤解,是對歷史的篡改。
漢武帝反擊匈奴之戰,始於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車騎將軍衛青大破龍城,進入對匈奴之戰的轉折點,約歷時四十四年,經過漠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等四大戰役,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從根本上解決了匈奴南下騷擾問題。而且收復失地,設定了朔方郡、五原郡、武威郡、酒泉郡、敦煌郡、張掖郡等。
從此,一個長期威脅北部邊疆的強大的匈奴,分崩離析,遠遷西亞和漠北苦寒之地,再也構不成對漢王朝的巨大軍事威脅。
漢武帝既然有如此的文韜武略大功,又哪來的罪己詔呢?
這完全是後人對漢武帝的誤解,是對歷史的篡改:
一、宋朝以後,人們篡改《輪臺詔》為《罪己詔》
漢武帝因為桑弘羊向武帝建議派遣戍卒在輪臺屯田,武帝認為輪臺遠在車師國西邊千里之外,多有不便,故下發詔書,駁回桑弘羊的建議,人稱《輪臺詔》。
宋朝時期,張俊率師北伐金國失敗,宋孝宗認為出師北伐是自己犯了大錯誤,於是下詔責備自己。對於此事,詩人楊萬里寫了《讀罪己詔詩》,詩中有“莫讀《輪臺詔》,令人淚點垂”之句,把 宋孝宗的《罪己詔》比作漢武帝的《輪臺詔》,從此以後,《輪臺詔》就被戴上了《罪己詔》的帽子。
二、《罪己詔》進一步被篡改為《輪臺罪己詔》
這個所謂的武帝《罪己詔》,流傳到現在,儼然變成了《輪臺罪己詔》,讓不明真相的人乍一聽,好像是漢武帝在輪臺釋出了《罪己詔》;更有甚者,還想當然地把《輪臺罪己詔》看做是漢武帝的《遺詔》。
三、真實的《輪臺詔書》根本沒有對討伐匈奴的罪己之意
武帝《輪臺詔》:第一、闡述了到達車師都有許多不方便,更不用提到達輪臺了。
第二、敘述了曾經“曏者,朕之不明”,盲目相信了錯誤的軍事情報,做出了錯誤決策,派遣貳師將軍李廣利討伐匈奴,導致這次行動失敗,“軍士死略離散,悲痛常在朕心“的事實。
第三、否決了輪臺屯田的建議:”今請遠田輪臺,欲起亭隧,是擾勞天下,非所以優民也。今朕不忍聞。”
第四、敘述了武帝也曾否決了大鴻臚派遣刺客刺殺匈奴單于的建議。
第五、講了現今邊塞還沒有完全建設好,士卒辛苦,烽火不完整,當務之急是“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並要求郡國二千石以上的官員,各自提出“畜馬方略補邊狀”的建議。
以上就是武帝完整的《輪臺詔》含義(見《漢書•西域傳》)。除了文中“曏者,朕之不明”、“悲痛常在朕心”、“朕不忍聞”之外,沒有一句話是罪己討伐匈奴的。
充其量,只是對李廣利這一次的討伐行動,因情報有誤而失敗的自我檢討,但並不是否定整個對匈奴的戰略決策。
四、有人故意篡改歷史史料
現在網際網路上,有人把所謂的漢武帝《輪臺罪己詔》,憑空新增上一段話:“ 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悻,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百姓,靡費天下者,悉罷之! ”把這段話放在”禁苛暴……“之前,儼然成了上下文通順的”罪己“之文。
這段話出自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我在《史記》、《漢書》沒有找到出處,可能我孤陋寡聞。
《資治通鑑》稱:
”武帝徵和四年(公元前89年),武帝春正月行幸東萊,二月來到雍縣,三月到達泰山封禪,這時面見群臣,說的一段話:‘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田千秋曰:‘方士言神仙者甚眾,而無顯功,臣請皆罷斥遣之。’上曰:‘大鴻臚言是也。’於是悉罷諸方士候神人者。“從上下語意來看,應該是指武帝好神仙祭祀之事,造建章宮、承露盤、尋覓神仙等事,所以,田千秋要求遣散方士。而別有用心之人則把它新增到《輪臺詔》中去,使其看起來更像是《輪臺罪己詔》。這應該屬於對歷史史料的篡改行為。
五、班固把自己的觀點強行加到歷史史料中,誤導了後世史家和讀者。
班固對漢武帝的征討匈奴政策不以為然,認為是勞民傷財,所以,他在編篡《漢書》時,就把自己的觀點添加了進去。在《漢書•武帝紀•贊》中,只稱頌武帝的文治,而隻字不提武帝討伐匈奴的武功,反而委婉地批評武帝不能“恭儉以濟斯民”。
班固在《輪臺詔》前面,加上了自己的敘述:”上乃下詔,深陳既往之悔“。所謂”既往之悔“,隱隱包含了否定討伐匈奴的歷次戰爭,其實,這只是班固個人的理解,並非武帝原意,是班固擅自揣測聖意,利用修史之便,而強加給前人的。
在《漢書•食貨志》中也敘述為:”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車千秋)為富民候,”
在其他傳記中班固也敘述為:“是以末年遂棄輪臺之地,而下哀痛之詔,豈非仁聖之所悔哉!”在這裡用個“悔哉”,來否決討伐匈奴戰爭,也有篡改歷史之嫌。
在這些議論性文字中,班固反覆突出漢武帝的“悔”,這就誤導了後世史家,以至於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也對武帝有這樣的評價:“晚而改過,顧託得人。”。
這是班固完全錯誤理解了漢武帝的意旨,並固執己見於始終。
六、班固等人把漢武帝注重農業生產,發展經濟看作是悔過自新,決策調整。
事實上,武帝自繼位後,就很重視發展農業生產,多次下詔獎勵孝悌力農,還特意提拔桑弘羊、卜式、東郭咸陽、孔瑾等工農商人發展經濟,為討伐匈奴積蓄經濟實力。所以,他們認為漢武帝下發了《輪臺詔》以後,才調整決策,是不尊重史料的。
綜上,那種把《輪臺詔》當做漢武帝否定討伐匈奴戰爭,檢討自己罪過的《罪己詔》,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是對歷史史料的篡改。
-
9 # 當代曹植
漢武帝窮兵黷武,過分的透支民力國力,導致民困國貧;大漢建國幾十年來積累的家底,都被他敗光了。漢朝人口減半,民不聊生,百姓被迫揭杆而起。
漢武帝下罪己詔是因為他看出了國內農民起義的苗頭愈演愈烈,他想借罪己詔挽回民心。
漢武帝有著大勝匈奴之威,再加上漢文帝,在民間被尊為聖人,劉氏施恩百年這才使得大漢王朝沒有崩潰。
漢武帝一生中求仙問道、巡遊天下所花費的錢糧足足可以支撐起數次漠北大戰了!
漢武帝功大過也大,有亡國行為,卻無亡國之運,天佑大漢。
漢武帝其實並沒有那麼輝煌,要不是他的兒子能力比較強,沒有讓大漢天下垮臺,漢武帝很可能就會和隋煬帝一個結果。
另外,漢武帝的好名聲還得益於另一個人,就是寫《史記》的司馬遷,美化了漢武帝。
-
10 # 槓精低能量
漢武大帝功過由人評說:罪己詔。古人是創造歷史的辛苦員工,今人是指點歷史對錯的聰明老闆 。祖先種樹,後人乘涼 。
-
11 # 在水一方88367096321
漢武帝在位,弊政也多,大興土木,建造宮殿,連年征戰,民不堪其擾。信巫盅之禍,冤案繁多。漢武帝醒悟之時,故有“罪己詔”。
-
12 # 四川達州人
西漢徵和四年(前89年),劉徹下達了《輪臺詔》。
關於這是否是罪己詔,有很多爭議。我認為姑且算吧。畢竟《輪臺詔》中有明確的——“朕之不明“等字樣。
至於漢武帝為何釋出這個詔書?
一、巫蠱案影響。
從本質上說,漢武帝是一個極其自我,毫不在意感情的皇帝。
對權力如此,對女人也是如此。
殺丞相大臣如草,視女人為工具。
但是,巫蠱案給予了漢武帝慘痛教訓。
女兒陽石公主與姦夫合謀巫蠱自己,嫡女諸邑公主與衛青兒子知情不報。接著,幾十年太子也搞巫蠱,皇后甚至協同太子叛亂。然後最信任的貳師將軍與丞相合謀,企圖推動昌邑王上位,甚至貳師將軍公然投降匈奴,而太監蘇文也是巫蠱案的幕後人物。
這麼多親密的人背叛自己,說漢武帝心中沒有懷疑與自責,顯然不可能。
二、常年征戰的副作用。
為了討伐匈奴,漢武帝消耗乾淨了前面四代君主積累的財富,甚至讓桑弘羊撈錢,以供應軍用與自己享樂,百姓承擔了極大痛苦。
所以,漢武帝面對逐步發展的民怨,就必須做出一些政治表態,否則這火會迅速燃燒,甚至燒死自己。
漢武帝最幸運的是,西漢老百姓還記得文帝之德。《輪臺詔》下達之後,這些民怨就基本消失了。
-
13 # 夜雨秋燈
《罪己詔》可能是漢武帝晚年內心真正的獨白吧,畢竟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他自己知道,自己這一輩子窮兵黷武,雖然名義上很輝煌,最大的功勞其實就是打敗了匈奴,而且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是先勝後敗,前有衛、霍在漠北的橫掃千軍,後有趙破奴、李陵、李廣利的全軍覆滅,而屢次的出塞戰爭不但沒有終止匈奴對漢朝邊境的襲擾,反而頻次增多了。
真正解除匈奴帝國威脅的,是漢武帝的曾孫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虛閭權渠單于死,同年,匈奴佔據西域的日逐王罷僮僕都尉,降漢。
所以漢武帝其實並沒有那麼輝煌,要不是他的兒子能力比較強,沒有讓大漢天下垮臺,漢武帝虛很可能就會和隋煬帝一個結果。其實漢武帝的好名聲還得益於另一個人,就是寫《史記》的司馬遷,儘管此人剛正不阿,但還是受了宮刑不是?所以他並沒有真正的把漢武帝寫成個壞蛋
-
14 # 玉之溪
孔子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錯而能改,善莫大焉。
我們華人還是認他,稱呼他為漢武大帝,視為中華民族不世出偉大君主之一。
匈奴是漢武帝帶領以漢人為主體的農耕文明和以匈奴為代表的遊牧文明的一次全球較量,在此次較量過程中,農耕文明第一次壓垮了遊牧文明,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漢人第一次取得了自豪感,漢人第一次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從此延綿至今。實為一代雄主,功不可沒。但是在其取得了對匈奴之戰的決定性勝利之後,他抽風了,混招疊出,良好的對匈奴的優勢被其揮霍殆盡,本來對匈奴的戰爭耗盡了文景之治的積蓄,混招疊出後,對匈奴的戰爭接連失敗,對匈奴的絕對優勢,變成了相對優勢,除此之外,沒有處理好家務事,造成骨肉相殘,逼死太子劉據,逼死皇后衛子夫,屠戮後族,滅劉據九族。
等到他不抽風后,發現自己做的太過了,為了緩和國內矛盾,緩和和貴族的關係,緩和與家族之間的關係,他下了“罪己詔”,這是他幡然悔悟之舉。實為明白之舉。
回覆列表
漢武帝晚年時,對祭神拜仙一事深信不疑,他屢次修建祭祀廟堂,並且花費大量財力多次封禪出遊尋仙。很多道人為了迎合漢武帝的喜好,紛紛入海尋找蓬萊神仙。漢武帝聽信方士的話,在宮廷中建造三十丈高的銅柱仙人掌,便於收集露水飲用,認為此舉定可保證自己長生不老。
除此之外,他任用江充等小人,任由他們在西漢朝廷為非作歹。公元前91年,漢武帝因聽信江充等人的一面之詞,逼死了衛皇后和太子劉據,甚至牽連了數萬名無辜百姓。漢武帝中後期,百姓們不堪官府和豪強的雙重剝削,他們紛紛揭竿而起,爆發多場起義。
公元前98年,桑弘羊等人建議漢武帝增加兵力到輪臺鎮守。漢武帝認真反省了自己最近幾年所犯的錯誤,於是便下詔頒佈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無為而治等措施。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漢武帝罪己詔”,從漢武帝認錯反省的態度來看,這是值得肯定和推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