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記錄怪咖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老爹對於秦漢時期的歷史,還是比較瞭解的。針對這個問題,老爹聊聊自己的想法。

    劉邦應該是:既想廢除太子劉盈,又想借此事,看清眾臣的立場

    劉邦想要廢除太子劉盈的原因,是因為劉邦覺得劉盈的性格,比較軟弱,一點也不像自己。相反,劉邦覺得趙王劉如意,比較像自己,想要廢了劉盈,改立劉如意為太子。

    除了性格方面的原因,還應該受到他們母親受寵情況的影響。

    在劉邦還是漢中王的時候,就已經將戚姬收入後宮,並且因為戚姬年輕貌美,劉邦對她十分寵愛。

    而劉邦的原配呂雉,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還被項羽俘虜過。一直到劉邦稱帝后,呂雉才算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成為西漢開國後的首位皇后。

    但是,因為長時間不在劉邦身邊,再加上呂雉的年齡也大了,也就是年老色衰,遭到了劉邦的嫌棄,劉邦漸漸疏遠了呂雉,一直寵幸年輕貌美的戚姬。

    也是因為更加寵幸戚姬,還有就是戚姬想要爭奪後宮的權力,一直哭鬧著想要讓劉邦廢了劉盈。

    綜上所述,就是劉邦想要廢除太子劉盈的原因。

    但是,劉邦的廢除太子計劃,並沒有得到實現。劉邦提出想要廢除太子劉盈的想法後,就遭到了朝中群臣們的集體反對,他們認為變更太子,會影響西漢的穩定。

    最終,呂后在聽從張良的計策,請來商山四皓。劉邦在見到這些人後,就打消了廢除太子劉盈的打算。

    劉邦認為太子劉盈能夠請來商山四皓,再加上朝中大臣對於更立太子的勸阻,已經表明太子劉盈的羽翼豐滿,無法被輕易替換了。

    經此一事,劉邦也算是看清了朝中眾臣們的態度和立場。

    總而言之,劉邦身為一國之君,儘管出身在社會底層,但是深諳帝王之道。從這廢立太子的事件中,我們就能看出這點。

    劉邦想要廢了太子劉盈,是真的。同時,劉邦想要藉此看看朝臣們的立場,也是真的。

  • 2 # 雷書華1

    劉邦其實從心裡想確實想廢除劉盈,主要是性格 能力與自己懸殊,劉盈性軟弱,無主見!當然劉盈是劉邦與呂雉兒子,所以當時文武大臣都反對劉邦廢除太子!

  • 3 # 小龍女5505

    漢高祖劉邦想廢劉盈太子之位,既是因為想立寵妃之子趙王劉如意為太子,又是為藉此事看清眾臣立場。結果眾臣一致反對,漢高祖劉邦廢長立幼動搖國本,劉盈也終於保住了自己的太子之位。

  • 4 # 佑豐

    劉邦不見得真想廢除劉盈,作為白手起家的帝王,劉邦對大局看得清得很,除非劉邦想要廢除呂后,否則強行另立只能引起內亂。那麼劉邦能廢呂后嗎,不能,而且是客觀上的不能,天下是劉邦和呂后一起打下的,手下的將領也都服呂后,這也是後面為什麼呂后能專權的原因。劉邦表現出要立劉如意的樣子是想看清大臣的立場嗎?個人覺得也不是,只要呂后還在,大臣就不是問題,劉邦之所以這樣做,還是想做給戚夫人看,畢竟此時天天和劉邦同床共枕的是戚夫人,給戚夫人一絲希望,對自己夫妻生活還是很有必要的。

  • 5 # 經典守望者

    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必要費這麼多的心機。眾臣的立場實際並沒有對於後來的政局有所影響,所以說劉邦應該還是主動想要廢黜劉盈。據《史記》記載劉邦丟擲廢太子的議題後,明確提出反對的只有太子太傅叔孫通、留侯張良和周昌。前兩人在事後都沒有受到明顯的提拔或者貶抑。其他的大臣基本上只是表達了反對意見,沒有明確站隊。而明確表達反對廢太子的周昌後來還被劉邦任命為趙王劉如意的國相,這充分表明劉邦是相信周昌的人品,而不是要看群臣的站隊情況。

    在《史記》中還有這樣的記載:“趙堯侍高祖。高祖獨心不樂,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趙堯進請問曰:“陛下所為不樂,非為趙王年少而戚夫人與呂后有卻邪?備萬歲之後而趙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憂之,不知所出。”堯曰:“陛下獨宜為趙王置貴彊相,及呂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憚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誰可者?”堯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堅忍質直,且自呂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憚之。獨昌可。”高祖曰:“善。”於是乃召周昌,謂曰:“吾欲固煩公,公彊為我相趙王。”周昌泣曰:“臣初起從陛下,陛下獨柰何中道而棄之於諸侯乎?”高祖曰:“吾極知其左遷,然吾私憂趙王,念非公無可者。公不得已彊行!”於是徙御史大夫周昌為趙相。”

    這說明,周昌雖然和劉邦唱反調,但是卻沒有受到劉邦的冷落和排斥,反而還將保護趙王的重責大任交給周昌。如果劉邦是要看清楚群臣的站隊情況,在他還有能力的時刻不可能不做出反應,或升或降都是天子恩威。所以說,劉邦是單純想廢太子而已。

  • 6 # 凌煙歷史社

    劉邦最初確實是想廢除劉盈,而沒有其他想法。劉邦作為開國皇帝,在臣子面前的威信非常高,手下大臣也非常擁護他,所以他並沒有想看清眾臣立場的想法。那劉邦為什麼想要廢除劉盈的太子位呢?

    劉邦想要廢除劉盈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劉邦不喜歡劉盈。從一件事就可以看出來,劉邦起兵反秦後,劉盈小小年紀就跟著母親東奔西跑,由於常年在外顛沛流離,所以劉盈的身體不是特別好,後來母親和爺爺也讓項羽抓走了,他和姐姐只有跟著父親劉邦一起逃命,然而劉邦根本不把他們兩個孩子當回事,甚至在逃跑的時候把他們從馬車上推下去。不過好在劉邦的手下夏侯嬰看不過去,就將他們姐弟倆抱了回來,不然他們肯定死在亂軍之中了。後來劉邦殺掉了項羽,劉盈幸運地被冊立為太子,但他文靜的性格又讓劉邦不喜歡,劉邦認為他不像自己那樣雄姿英發,有王者氣息。

    二、劉邦寵愛戚夫人,想立如意為太子。劉邦當上皇帝之後,對戚夫人非常寵愛,愛屋及烏之下,對戚夫人所生的皇子如意也十分喜愛,因此,劉邦想把劉盈廢掉,讓如意當太子,將來繼承皇位。

    三、淮南王英布叛亂,因劉盈不肯出徵,所以劉邦御駕親征,結果劉邦深受重傷,劉邦想起是因自己這個窩囊廢兒子不肯出徵,才讓自己不得不帶病御駕親征,才導致深受重傷,所以再一次想廢了劉盈。

    既然劉邦有這麼多理由想廢了劉盈,為什麼最終卻沒有廢了他,而是讓他繼承了自己的皇位呢?

    由於劉邦不喜歡劉盈,想要廢了他,而劉盈一旦被廢,呂后的權力也會受到威脅,所以為了自己以後能掌握大權,呂后開始積極行動起來,堅決抵制劉邦廢太子。呂后首先找到了劉邦的謀臣張良,張良給她出了一個主意,要她請“四皓”出來,幫劉盈說好話,為什麼張良要呂后請“四皓”出來呢?原來“四皓”是四位白髮皓須、德高望重、品行高潔的老者,他們分別是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鹿裡先生周術,綺裡季吳實,劉邦曾經派人去請當時非常出名的“四皓”出來輔佐他,但“四皓”不為所動,劉邦因為尊重賢士就沒有勉強。於是呂后準備了大量的金銀珠寶給“四皓”送去,並說了很多好話,請他們幫忙,“四皓”收了重金以後,果然出來幫忙,把劉邦廢劉盈的想法一次次打消掉了,特別是劉邦鎮壓完英布的叛亂受傷之後。

    劉邦鎮壓叛亂受傷後,想起劉盈這個窩囊廢就來氣,想立馬就把他廢了,不管張良怎麼勸,他都不聽,其他大臣的勸說更是理都不理,最後,還是“四皓”起到了關鍵作用。原來劉邦組織了一次宮廷宴會,結果“四皓”與太子劉盈一起入席,劉邦見自己無論如何邀請都不肯來的“四皓”竟然成了太子門下的人,有些吃驚,覺得這足以說明太子的賢德,竟然可以得到天下人的擁戴,此時若將太子廢黜,必然引起天下人不滿。從此,劉邦廢太子的念頭就不強烈了,後來沒多久,劉邦就因為重病駕崩了。所以太子劉盈順利當上了漢朝第二個皇帝,也就是漢惠帝。

  • 7 # 國史春秋

    劉邦江山得的不容易,名聲也譭譽參半,尤其是當他被拿出來同項羽作比較時,更少不了遭人詬病。總而言之,都說他太精明,一副鑽營取巧的小人嘴臉。

    (劉邦劇照)

    不可否認,劉邦確有行事詭異,捉摸不透的一面,但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他在大事大非面前很理智,有主觀性,幾乎沒有辦過糊塗事。所以,晚年“廢立太子”事件,如同放出一顆煙霧彈,把眾人搞炸窩,使其暈頭轉向、摸不著頭腦。最後,劉邦初衷未變,依然讓次子劉盈做了接班人。而整個過程讓劉邦看清了這些大臣是否靠得住,顯然,擁護劉盈就是對大漢江山的忠誠。

    如果從表面上看,劉邦廢劉盈斬釘截鐵,朝臣們世界末日般千撓百阻、以死相諫,最後劉邦只好妥協,劉盈有驚無險。而實際上,劉邦並沒有廢劉盈的決心。他之所以興師動眾、滿城風雨的折騰,其目的更偏向於弄清眾臣的立場,測試一下他們對劉盈的忠誠度。首先,我們應該看清立誰為太子更適合,也就是說對漢朝的將來更有利,才能有理智的判斷,而做為當事人的劉邦頭腦更加清醒。

    (劉盈劇照)

    一、劉如意適合不適合做皇帝

    劉邦廢劉盈的起因是認為劉如意“類我”。意思說,劉如意的性格、行為舉止等都同自己高度相似,因此認為讓他接班更合適。再加上母親戚夫人猛吹枕邊風,於是劉邦更堅定了廢劉盈的念頭。

    其實,這個說法經不起推敲。因為當時劉如意不過是個十歲上下的孩子,怎麼可能就表現出劉邦的那一套詭譎的行事“風範”呢!再說,劉邦去世的第二年劉如意就被呂后毒死,原因是沒有早起。過程是,劉盈知道呂后不懷好意,於是一直與劉如意“形影不離”。一日早出打獵,劉盈不忍叫醒還在熟睡的小弟弟,於是讓呂后鑽了空子。

    (劉如意劇照)

    如果劉如意真像劉邦誇讚的那麼“類我”,怎麼可能“束手就擒”,他難道不知道自己的處境嗎?為什麼不發揮出劉邦期待的聰明機警同呂后周旋,去挽救自己的性命?所以,劉邦能將大漢江山交給一個不能“早起”的孩子嗎?顯然不可能。因此,劉邦不過是拿劉如意“試試水”,而對戚夫人的承諾不過哄美人開心罷了。

    二、劉邦的晚年很無助,很落沒,對不可預知的未來充滿惆悵

    晚年,劉邦預感來日無多,憂愁油然而生,傷感之餘他認為很有必要假借廢太子劉盈搞一次“測驗”,來摸一下朝臣們的底。因為他要輕輕鬆鬆地去另一個世界,而不是帶著滿心的顧慮。結果令劉邦很滿意。首先蕭何明確表示支援劉盈,太子太傅叔孫通更是要“血染宮廷”來抗爭;其次御史大夫周昌等人更是尋死覓活、拼命阻攔;再則,已經不問世事的張良還出主意請“商山四皓”下山為劉盈助陣。

    顯然,眾臣越是阻攔,劉邦越是高興,因為他用“欲擒故縱”之術吃到了一顆定心丸兒。如果相信劉邦真有“廢嫡立庶”的決心,那就是在懷疑他的智商。

    (張良劇照)

    三、劉邦的立場並不堅定

    一次劉邦提議廢黜劉盈,叔孫通說:“如果陛下真要廢太子,我就死給你看!”

    劉邦呵呵一笑說:“我是隨口說說,開個玩笑,不必當真!”

    叔孫通不依不饒:“有拿國家大事開玩笑的嗎!”

    劉邦:“以後保證不會!”

    這段話在史書中有明確記載:

    漢十二年,高祖欲以趙王如意易太子,叔孫通諫上日:“……陸下必欲廢通而立少,臣願先伏誅,以頸血汙地。”高帝日:“公罷矣,吾直戲耳。”叔孫通日:“太子天下本,本一搖天下動,奈何以天下為戲!”高帝日:“吾聽公言。”——《史記•叔孫通列傳》

    同樣,因廢劉盈事件,當御史大夫周昌同劉邦爭的面紅耳赤、語無倫次的時候,劉邦馬上笑著轉移話題,而不是堅持到底。種種跡象表明,劉邦是在做戲,是在做試探,點到為止即可,並是真想“廢嫡立庶”。如果他真有立劉如意的充分理依據,也不可能向朝臣妥協。

    (戚夫人劇照)

    四、戚夫人、呂后誰的能力更強、實力更大,更值得劉邦信賴

    拋開劉如意、劉盈兄弟不談,我們先拿戚夫人同呂后作比較。因為當時他們還是兩個孩子,只不過劉盈比劉如意大上五、六歲,所以他們身上還不具備掌控朝堂的能量,而劍拔弩張的是各自的母親。

    縱觀西漢歷史,呂后是一個久經考驗的“戰士”,無論是她本人對劉邦事業的默默付出,還是其家族在建漢過程中的供獻,都很值得肯定。反觀戚夫人,本人不過是一個擺放的花瓶,一個讓劉邦身心愉悅的工具,其家族力量卑微到可忽略不計。因此,劉邦自然不會讓戚夫人母子“坐享其成”,一是她們沒有資格,二是沒有實力。所以,劉邦廢除劉盈不過是一個噱頭,醉翁之意不在酒。

    (呂后劇照)

    總結:劉邦需要看清眾臣立場的理由

    劉邦晚年最在乎的是忠誠,因為這是他去世之後漢王朝最需要的東西。只有眾臣有足夠的忠誠度,漢朝江山才能高枕無憂。因此,劉邦故意赦免“行刺未遂”的貫高,並準備提拔重用,因為其有對主人忠誠的品格可拿來為他人做榜樣。另外,劉邦還重用原項羽部將季布、豁免教唆韓信謀反的蒯通等行為,都是在表明他對忠臣的肯定和倡議。

    (劉邦劇照)

    那麼如何能窺探眾臣的心理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動聲色地去演一場戲,然後分辨誰是“本色出演”,誰又是在曲意奉承、見風使舵。因此從另一角度說,這也算是劉邦版的“指鹿為馬”,只不過善終的是那些明智、正直的人,如果有人將“鹿”認作是馬,不排除遭劉邦“清洗”的可能。

  • 8 # 小小小百科全書

    劉邦廢立太子劉盈根本沒有那麼多事。說到底就是因為枕邊風太強了,吹的劉邦飄飄然了,所以劉邦才會起了廢立太子的心思。劉邦自以為自己身為皇帝,太子的廢立自己可以一言而決。但現實很明顯打了劉邦的臉。現實教育了劉邦,告訴他雖然他是皇帝,但很多事情並非是他可以決定的。最終劉邦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徹底打消了廢立太子的念頭。至於試探其他臣子的想法,這種可能完全不存在,劉盈沒能力威脅到劉邦,其他臣子也沒膽子敢和劉邦炸刺。

    劉邦之所以會起了廢立太子的心思,這實際上主要還是因為兩個女人的關係。劉盈之所以可以成為太子,完全是因為他母親呂后的關係。因為他是呂后的長子,所以自然而然劉盈在劉備稱帝后也成為了太子。子憑母貴,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但由於呂后年老色衰之後,原本劉邦對於劉盈的喜愛就與日俱減了。這個時候劉邦看劉盈就哪哪都不順眼了。與此同時,美貌的戚夫人開始憑藉美色取代了呂后,獲得了劉邦的喜愛。而戚夫人自己也有孩子,所以自然而然戚夫人就會用盡一切辦法推到太子劉盈,扶持自己的孩子劉如意上位。

    劉邦本身對於劉盈並沒有多少的惡感,畢竟那是他的長子。雖然疼死不及以往了,但也沒有偏心對待劉盈。但劉邦也架不住戚夫人不斷吹枕邊風啊。在戚夫人不斷的哭訴扮可憐之下,劉邦也就潛移默化的開始對劉盈和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之間開始產生了偏差。在欺負人的影響下,劉邦越來越覺得劉如意特別好,特別像自己。而劉盈則好感日漸減少。終於劉邦經受不住戚夫人的苦苦哀求,決定想要廢除太子劉盈,改為立劉如意為太子。

    結果劉邦廢立太子的意思引起了朝廷的軒然大波。朝廷上下幾乎一邊倒的反對劉邦廢除劉盈。並非臣子們對劉邦有不臣之心。而是因為他們都經歷過秦朝滅亡,他們更加認為秦朝的滅亡就是廢長立幼所導致的。所以劉邦無故廢立太子劉盈,在大臣們看來就是取禍之道。所以他們才會極力勸諫劉邦打消廢立太子的心思。此時的劉邦實際上已經退縮了,他也不準備廢立劉盈了。結果劉盈又請來了商山四皓輔佐自己。這是給劉邦的致命一擊。劉邦眼見太子劉盈大勢已成,所以他也不在堅持廢立太子了。畢竟劉邦廢立太子就是因為戚夫人的枕邊風所導致。眼看廢立太子的代價太大了,劉邦也自然不願意因為戚夫人的關係導致漢朝大亂。所以劉邦最終只能選擇妥協,聽之任之。

  • 9 # 哈士不是奇

    秦朝末年,以陳勝吳廣起義為開端,各地紛紛響應,以此來推翻秦朝的統治。在這麼多的起義軍中,劉邦是個異類。

    因為在這些反秦勢力中,都是以六國後裔為主的,而他們也有足夠的聲望來吸引別人投靠,只有劉邦是以一介平民之身,行那王侯之事。更誇張的是,劉邦還成功了,擊敗了眾多的敵人,建議了統一的封建王朝,漢朝。

    而在劉邦建立漢朝以後,一個新的問題隨之出現,那就是立儲之事。劉邦成為皇帝以後,作為一國之君,他的職責已經不僅僅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了,還要思考如何將這個王朝安穩地傳承下去。

    不過,立儲之事實在是不好選擇。呂后的兒子劉盈,作為劉邦的嫡長子,按理來說應該是最佳的繼承人,可是劉盈性格仁厚,並不像劉邦,最為重要的是,劉盈有一個強勢的母親。

    因此,在劉邦的心中,劉盈並不是最佳的人選。

    反倒是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和劉邦很類似,最重要的是,劉如意的母親戚夫人只是個沒有勢力的普通女子。

    兩相對比之下,劉如意顯然更適合太子之位。

    嫡長子繼承製的魅力

    不過,廢嫡長子是一件大事,更何況嫡長子劉盈的母親還是呂后。呂后不僅和劉邦的豐沛功臣集團關係匪淺,自己也擁有龐大的呂氏功臣集團。

    最為重要的是,漢朝剛立,劉氏江山不穩,如果因為立儲的事情引起國家動盪,到時候便又是一場災難。

    因此,劉邦不得不重視眾人的意見。

    不過,劉邦註定要失望了。因為自古以來,對嫡長子繼承製最為推崇的不是皇帝,也不是嫡長子,而是一幫老臣。從曹操的世子之爭,到明朝明英宗的奪門之變,都在述說著一個事實,那就是嫡長子繼承製有著最龐大的使用者群體。

    是以,當劉邦試探眾人的想法時,遭到了一致的反對。甚至劉邦的屬下週昌直接就明說了:“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由此可見,嫡長子繼承製在這群老臣心目中的地位。

    劉邦廢嫡長子是真,試探眾人的想法也是真

    在分析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必須知道,這件事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什麼。在劉邦廢嫡長子這件事情上,其實不難得出劉邦心裡的真實想法,那就是為了漢氏江山。

    無論是劉盈還是劉如意,其實誰是太子,問題都不大,因為他們都是劉邦的兒子,且都不是無能之人。所謂的劉盈不類父,只是一個藉口。

    畢竟,劉邦要挑選的不是開國之君,而是守成之君,因此劉盈完全是符合這個標準的。至於劉如意則更加適合了,畢竟,他可是十分像劉邦的。

    真正的關鍵在於,劉盈背後之人,呂后的野心太大了。劉邦在的時候,呂后就已經開始干涉朝政,甚至連劉邦最忠實的屬下樊噲,都和呂后關係親密。

    是以,劉邦不得不對此早做打算。廢嫡長子是其中一個措施,定下白馬之盟也是一個措施。

    因此,劉邦是真的想廢嫡長子的。

    但是,上面已經說了,嫡長子不是那麼好廢的,劉邦自己也明白這一點。於是,他將這個廢嫡長子的想法丟擲,想看看群臣的反應。

    群臣不反對,固然最好;群臣反對,其實也有好處,因為他們在擁護嫡長子劉盈的同時也就是在維護劉氏的江山。

    只要有這群老臣的擁護,劉邦便能夠安心了。

    事實也證明了這群老臣的作用。在諸呂之亂中,沒有這群老臣盡心竭力地維護劉氏江山,呂氏可能就真的要謀反成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傳導性耳聾和神經性耳聾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