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1
回覆列表
  • 1 # 農村小夥錢途

    黃芪

    這種植物雖然看著很像是雜草,其實並不是雜草,它是一種很有價值的植物,植株的名字叫做黃芪,又被稱之為棉芪、黃耆、獨椹、蜀脂、百藥棉、黃參等,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所以這種植物是很珍貴的,不知道花友們在山上有沒有見過呢?其實它是越來越少見了,所以花友們不要亂去挖,看到要保護起來,它還是三級保護植物。

    其實大部分的黃芪主根都是很肥厚的,而植株的高度在30~100釐米,超過一米的黃芪比較少,植株的莖幹能夠木質化,而分枝比較多,一般是灰白色的。它的莖幹直立生長,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據記載,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雖然高度基本在30-100裡面之間,但是達到兩米高的也是有的,但是比較罕見。

  • 2 # 小明紀實

    你好我來分享一個案例

    山西老農挖出罕見巨型野生黃芪 長兩米重5.6公斤

    十多天前,山西五臺縣一位老農在野外挖出一株長兩米多、最粗直徑18釐米、重5.6公斤的野生黃芪。據專家介紹,黃芪一般長30釐米至90釐米,直徑1釐米至3.5釐米。這株野生黃芪的長度和直徑都比正常黃芪大許多,實屬罕見。10月6日,這株“巨型”黃芪被運至太原。

    10月7日下午,記者見到了這株野生黃芪。它頭部呈冠狀,上面還沾著泥土,根的分支較多,呈“雞爪形”,為了防止折斷損壞,黃芪被綁在一塊木板上。記者身高1.8米,但這株黃芪比記者高出一頭。挖出這株黃芪的是五臺縣耿鎮鎮大水溝村年近八旬的白申懷老人。大水溝村位於五臺山腳下,9月28日,老人在村對面陰坡上的草叢裡發現一株特別的植物,它葉片呈羽毛狀、上面還有白色柔毛。“是黃芪!”挖了一輩子草藥的白申懷一眼便認了出來。他立刻蹲下開始挖,本以為不用怎麼費勁兒就能挖出,可挖了半天,黃芪的根依然深紮在土裡。老人感覺這株黃芪與眾不同,跑著回家取來钁頭、鐵鍬繼續挖,但在黃芪周圍挖了一米多深後,仍未把它挖出來。為了保證黃芪的完整性,老人越往後挖越小心。就這樣,連續挖了3天,才挖出這株兩米多長、5.6公斤重的黃芪!白申懷老人是土生土長的五臺農民,有豐富的辨藥採藥經驗,採來的藥給家人和街坊治病。但採了幾十年的藥,他頭一次挖到這麼大個的黃芪。從生長的土壤環境和形態來看,估計至少長了三四十年。挖出“寶貝”後,老人全家都高興壞了,白大爺還給 “寶貝”戴上了大紅花。此事傳開後,一些藥販跑來欲高價收購,有的出價幾萬元,但都被老人拒絕了。老人說,他不願把“寶貝”賣掉糟踐了,也捨不得自用,擔心自己儲存不好弄壞了。因此,他委託在太原的兒女和親朋幫著給“寶貝”尋個好歸宿——放在展覽館陳列或作為科研院所的教學標本,把它的價值作用發揮至最大。

    黃芪又名綿芪,多年生草本植物,產於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黃芪性喜涼爽,耐寒耐旱,怕熱怕澇,適宜在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透水力強的沙壤土中生長,一般高30釐米至90釐米,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我省中醫藥專家看過這株黃芪後說,它長了30年至50年,比較罕見。僅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復婚需要多長的時間和什麼樣的手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