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沙四哥
-
2 # 阿陽視角
為了取得花生的高產、高效,,必須抓好關鍵措施。
播前種子處理。
(1)選用良種: 選用優良品種是花生高產穩產的基礎,應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以及市場需求狀況,選用綜合抗性強、植株緊湊、結果集中、生育期適中、果型大、耐密植的花生品種。
(2)選種和曬種:a、選用粒大飽滿,種子整齊,皮色鮮亮的種子。b、曬種,花生曬種一般都是帶殼曬果,因為花生種仁直接曝曬極易使種皮變脆爆裂,使種子失去保護層,容易爛種,曬果後可提高種子發芽勢、提前出苗,並且苗期旺盛,有增產的效果。曬種後及時剝種,剝種時間一般在播前2-3天。
浸種催芽
花生浸種催芽後播種,有利於一播全苗,防止缺株斷壟,也有利於培育壯苗。具體做法是:播前把種果曬1天,剝取種子。把種子放在30℃的溫水中浸4小時,然後放入籮筐內,蓋上布和秸稈,置放溫暖處保持25℃左右的溫度,每隔5小時淋一次溫水,保溫24小時即可發芽。以僅露胚根的種子播種為好,催芽種子宜當天播完。
適時播種
地膜花生播種時間為4月10日-15日,畝需種籽仁量15kg,機播的畝增加2kg左右,播深3釐米。露地花生播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穫後,進行冬耕,耕深25~30釐米,這樣不僅能起到凍垡活化土壤的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殺滅蟲卵,降低害蟲田間為害率。開春後結合施肥,進行淺耕。基肥2/3撒施,1/3在起壟時條施。按照花生需肥特點,合理配方施肥,每畝施腐熟的雞糞2500~3000千克,純氮12~15千克,五氧化二磷11~14千克,氧化鉀14~17千克,12%過磷酸鈣100千克,含有機質20%的有機肥150千克,生物菌肥80千克(有機肥與生物菌肥充分摻和均勻後全部條施),此外每畝施25%硼肥0.5千克,20%鋅肥0.8千克。 地膜花生整地質量要求地塊平、土細、無坷垃。
精細播種,除草覆膜
當5釐米日平均地溫穩定透過12℃時,即可播種。
播種前搞好種子處理,先曬種2天~3天,以提高種子發芽能力, 然後剝殼分級粒選,剔除蟲蛀、破損和黴爛籽仁。選用籽粒飽滿,發芽率高,發芽勢強的一級籽仁作種,667m2用皮果25公斤~30公斤。並用種子重量的0.3%多菌靈拌種滅菌防病。
播種方法有兩種:一是先播種後蓋膜,一是先蓋膜後播種。 早春土壤墒情好和播種偏早的適用先蓋膜後播種。 一般採取開溝澆水先播種後覆膜的方法,使幼苗全齊勻壯。播種時種仁並粒平放或並粒插播,每穴用種2粒,播深3釐米左右,覆土拍平地面。為防治地下害蟲,播種時用3 %甲拌磷或涕滅威蓋種,每667m22公斤~2.5公斤。播後噴灑除草劑,667m2用50%乙草胺100毫升或禾耐斯30毫升,兌水50公斤~60公斤,均勻噴灑壟面,然後蓋膜。地膜要輕拉緊貼地面,四周封嚴壓牢。為防大風揭膜,每隔3米~5米壓一道土埂。
合理密植,提高土地利用率
早熟小果花生每667m21萬穴~1.1萬穴,中熟大果花生品種8500穴~9500穴,晚熟大果花生品種每667m28000穴~9000穴。一壟雙行( 花生行外側距壟的邊緣不少於15釐米),寬窄行播種,即大行50釐米~55釐米,小行35釐米~40釐米,穴距16釐米~18釐米。
田間管理
1.開孔防苗。對於地膜花生,當花生幼苗頂土鼓膜時,及時開膜孔釋放幼苗,以防高溫燒苗。
2.查苗補種:發現缺苗斷壟,及時催芽補種。
3.及時澆水。開花下針期、結莢期各及時澆水一次,以利於花針下扎和結莢。澆好飽果水。在飽果期澆一水,利於花生莢果飽滿,提高產量。結合澆水要進行追肥,每畝用12%過磷酸鈣30~35千克,在澆前溝施。
4.防徒長:地膜花生田中期生長旺盛,易倒伏造成減產,當株高、側枝超過40釐米時,需及時化控,每畝用壯飽安粉劑20克對水30~40千克進行莖葉噴施,使地上營養體穩長,達到控上促下的目的。
5.及時防治病蟲害。防治蚜蟲:發現蚜蟲及時用40%的樂果1000倍液噴霧防治。防治花生葉斑病用50%多菌靈1000倍液。防治棉鈴蟲用25克/升的高效氯氟氰菊酯3000倍液。
6.後期管理。保住花生功能葉,防止早衰是後期管理的關鍵,因花生出現早衰,秕果率增加,嚴重影響花生的產量。具體措施是用2‰~3‰磷酸二氫鉀溶液葉面噴施,一般噴2~3遍。
收穫
花生高產攻關均採用地膜種植,收穫時間一般年份比露地粗放種植的提前7天左右。花生如不及時收穫,芽果、爛果數增加,既降低產量,又影響品質。
一、技術要點:
(1)選用適宜的地膜。選用常規聚乙烯地膜,寬度90釐米,厚度不低於0.004毫米,夏花生可選用黑色地膜或配色地膜。(2)規格覆膜,足墒播種。要按覆膜要點,嚴控覆膜質量。播種土壤水分為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在適期內保證足墒播種。
增加密度:在單株產量較穩定的情況下,用增加花生種植密度的途徑增加產量最為有效。
二、技術要點:
(1)春花生。早熟中果品種,密度以1萬穴/畝左右,每穴雙粒 (下同)為宜。中晚熟大果品種,以0.8萬-0.9萬穴/畝為宜。(2)夏花生。一般大花生品種要達到1萬穴/畝,小花生以1.1萬-1.2萬穴/畝為宜,夏直播花生密度以1.1萬-1.2萬穴/畝為宜。(3)機播覆膜播種規格。壟距為85釐米,壟面寬為55釐米,壟面種兩行花生,壟溝為30釐米,小行距為35釐米,大行距50釐米,穴距16.5釐米,每畝9500穴。
防止早衰:早衰是限制花生產量提高的主要障礙,及時採取措施,才能確保花生獲得高產。
三、技術要點:
(1)施用緩釋肥。增施有機肥、控釋肥等緩釋肥料確保花生生育中後期有較好的營養供應。(2)葉面噴肥。花生生育後期,葉面噴施1%-2%尿素或0.2%-0.4%磷酸二氫鉀溶液,或富含NPK及多微元素的葉面肥2-3次,間隔1周左右。(3)靈活化控。根據花生長勢進行2-3次化控。(4)加強葉斑病的防治。田間病葉率達到6%-8%時開始噴藥,每10-15天噴一次,連噴2-3次。常用藥劑有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1.5%多抗黴素可溼性粉劑、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
花生的施肥原則
1.大量元素,花生作物對氮磷鉀三大元素的比例需求為3:O.4:1,氮元素最多,鉀元素次之,磷最少,為此在大量元素肥料追施應以氮為主,鉀適量。
2.中微量元素,花生對鈣、硫、鎂等幾種元素需求最多,如鈣元素充足能促進花生植株加快生長,根苗健壯,硫元素能提高果仁的蛋白質含量,促進綠葉,鎂元素能促進花生葉綠素的正常形成,這些元素缺一不可。
施肥種類的選擇
花生高產對土壤地力要求比較高,現在我們生產上的施肥品種主要是三元素複合肥。條件允許時,應當投入有機肥或腐熟的農家肥。而且這麼多年的生產中鈣肥的投入量很小,底肥應加大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或石膏的投入。
近幾年花生白絹、果腐病發生較重就跟我們偏施化學肥料有關係,有學者研究認為“深翻+生物有機肥+微生物菌劑+三元素複合肥”的方法可以減輕重茬病害。
花生施肥量
建議採用底肥為主,追肥為輔的方式。鑑於鈣在植物體內移動困難的特性,加上花生果針和花生果在生長期亦可吸收鈣素等養分的特性,我建議大家於結果層追施鈣肥,以達到真正補鈣到莢果的目的。而如果單一從葉面噴施補鈣,一般來說只有約5%傳輸到莢果,達不到補鈣的目的。
高產田底肥施用三元素複合肥120-130斤,花期結果層追肥鈣肥10-20kg,結莢後期追施尿素15kg。
中產田底肥施用三元素複合肥90-100斤,花期結果層追肥鈣肥10-20kg,結莢後期追施尿素12kg。
低產田底肥施用三元素複合肥60-70斤,花期結果層追肥鈣肥10-20kg,結莢後期追施尿素10kg。
施肥方式
底肥施肥方式:建議2/3平層施肥,1/3施於行間;
鈣肥追施方式:花生鈣肥,建議用鏤耩進去或在中耕培土時耩進去;
尿素追施方式:於澆水前或雨水前,將尿素灑施即可。
花生高產葉面肥選擇
花生在中後期可選擇進口花生專用葉面肥摩爾豐,摩爾豐花生葉面肥效果作用如下:
1.進口配方,花生摩爾丰采用德國摩爾化工集團進口配方成分,採用多螯閤中微量元素葉面噴施更能被充分吸收。
2.多種效果,摩爾豐葉面肥富含花生生長所需各種微量元素以及其他的氨基酸、腐殖酸、生物菌等物質,能明顯的提高花生產量30%以上,而且能增強抗病性等,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
3.畝用量少,摩爾豐畝用量只需35g濃縮液即可,兌水15-20公斤可噴施一畝地。
注意:要想花生獲得高產底肥要充足,葉面肥效果雖明顯但也需要一定的底肥即大量元素的支撐。
花生葉面肥使用方法
第一步,稀釋葉面肥,取規格為35g的濃縮液肥加入清水20公斤,溶解攪拌均勻,最好是自來水,池塘水與雨水雜質較多。
第二步,葉面噴施,以花生葉背面為主,均勻噴施,噴霧器可選擇霧化效果好的,利於葉面吸收。
第三步,時間,花生噴施葉面肥最佳時間可在花後開始結果時期,間隔10天左右噴施一次,能起到膨大果實增產的效果。
葉面肥噴施注意
1.最好是在早上和傍晚進行,提高葉面吸收率,降低蒸發。
2.藥肥混搭,如果遭遇花生病害等可在稀釋好的葉面肥溶液中新增一定量農藥、殺菌劑等成分,起到一噴雙重效果。
-
3 # 農藝天地6971
花生採取哪些措施可心獲得高產?
花生屬於豆科作物,在我國南北方都有廣泛種植。各地因氣候、栽培條件不同,高產栽培措施也不盡相同。因此,高產花生栽培技術要因地制宜,不能千篇一律。以東北地區為例,花生高產栽培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項:
1、選用高產穩產抗病品種。東北地區一年只能種植一季花生,在品種選擇上應儘量選用生育期中晚熟品種,尤其是地膜覆蓋種植時,更要選擇晚熟品種。北方花生主要病害是花生根腐病和褐斑病,選用品種時應選擇抗病品種種植。
2、實行輪作,合理倒茬。花生與其它豆科作物相同,連續種植時自身分泌的有毒物質會在田間積累,連作時會出現“自毒”現象,病蟲害也會加重發生。因此,最好與禾本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為好。實在倒不開茬口時,應增施有機肥,新增微生物菌肥,應用重茬劑。
3、實施地膜覆蓋種植。過去東北花生產區多為露地種植,實行單壟(65cm左右)單行點播,浪費土壤資源。近年來許多農民朋友採取地膜覆蓋種植,實行大壟(90cm左右)雙行種植,增加有效面積株數,可有效提高產量和品質。
4、科學施肥。花生施肥應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基肥應以充分腐熟農家肥或市場銷售有機肥為主,化肥以磷鉀肥為重點,配合施用少量氮肥,滿足生長前期根瘤未形成前植株對氮素的需求。追肥應注意磷鉀肥的施用,前期生長緩慢,葉色淡黃時噴施尿素,中後期注意噴施磷酸二氫鉀,同時花生對微量元素鈣、硼、鉬等需求量較大,在初花期和結莢盛期噴2次微肥,可有效促進開花、坐果,提高結莢率和果仁飽滿度。
5、加強中耕除草。花生是喜溫怕漬作物,出苗後結合間苗、定苗、扒根、淺鋤,進行適當蹲苗,有利於形成強大根系,滿足後期生長對土壤營養的吸收和利用;生長期間中耕除草,可增加土壤表面受光面積,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地溫,同時,中耕形成“開口”壟後,有利於降雨後田間積水排除,降低田間溼度,減少病害發病機率。
5、科學防治病蟲害。花生種植期間常見病蟲害主要有地下害蟲、蚜蟲、紅蜘蛛、根腐病和褐斑病,應採取相應的技術措施,如種子用除蟲滅菌藥劑拌種,田間撒施毒餌,用殺菌劑噴施或灌根等方法,有效防治病蟲害。
6、適時收穫。當花生頂端停止生長,上部葉片變黃,基部和中部葉片開始脫落,標誌多數花生莢果已經成熟,進入收穫適期。東北種植區一般在9月中、下旬。採收時,做到熟一塊收一塊,並在田間放小鋪晾曬2~7天,搖動莢果有響聲時即可收回脫莢。
-
4 # 踏雪尋梅hong
花生釆取哪些措施可以高產?準確說:不旱不澇,防止病蟲害,肥料營養全面,中耕及時。
花生是喜溫植物,很耐旱,一般不需要澆大水,如果天氣乾燥,少雨,花生葉一天到晚都伸展不開,就用噴灌的方法,澆水不要過大,澆透即可。如遇大雨,地裡存水,儘量挑溝放水,防止漬澇。
如果大雨過後,花生葉變黃,是因為地面潮溼造成的缺鐵,一般噴施兩遍硫酸亞鐵即可。花生還經常出現青枯病,根腐病,葉斑病,蟲害有芽蟲,紅蜘蛛,和菜青蟲,可來取農業措施和藥劑措施相互配合,防治花生病蟲的危害。
再就是地裡上足農家肥,過磷酸鈣,含鉀含鋅的肥料,每畝地八十至一百斤。初花開始,噴施蕓薹素內脂加磷酸二氫鉀,隔一週噴一遍,共噴三遍防止早衰。
還有就是中耕及時,花生如上圖中,需第一遍中耕,中耕不要過深,因為花生苗還小,以防土埋住花生苗,以散墒除草為目地。
第二遍中耕是盛花期,也是花生的下針期。這次中耕要深,把土埋在花生的根部,如利於花生下針容易。到花生葉發生下部發黃,上面的花生葉有小黑斑點的話,說明花生已經成熟。這樣準得大豐收。
-
5 #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花生採取哪些措施可獲得高產?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花生採取哪些措施可獲得高產?我認為在播種花生時,施足底肥、巧施追肥、噴施葉面肥,就能獲得高產。
花生品種分為早熟、中熟、晚熟三類,生育期在100~150天,少數品種180天。可春夏兩季種植,春季空閒田在清明節氣到來,氣溫穩定在20攝氏度時翻耕土地播種,春播可選用中熟、晚熟品種,畝留苗7000~8000株左右,夏播可在油菜、小麥收割後播種,選擇早熟品種,畝留苗7000~8000株,肥力好的田塊畝留畝10000株左右。
花生底肥種植春花生,如果是重茬地,土地翻耕後,畝施51%,氮磷鉀17%的複合肥50斤,可選用"高效多菌靈"、"敵克松","氯氟氰菊脂",混後噴施土壤,對土壤中的病菌進行消毒,小地老虎進行滅殺後播種,這樣花生沒有病蟲害侵襲,出苗健壯整齊。夏花生在翻耕田地播種,也可以採取上述方法施肥消毒後播種。
二、花生追肥花生初花期是花生幼果形成階段,此時要追施氮肥尿素和氯化鉀,畝用量:尿素30斤+氯化鉀20斤混合,在下雨時撒施花生基部,有利於花生吸收,早晨花生生葉片上沾有露水時不可撒施,以防化肥沾上花生葉片,而導致花生燒苗而桔萎死亡,晴天也不能撒施,天氣無雨撒施化肥,花生不能吸收肥料營養。
三、葉面肥花生在落花是地下果實灌漿期,在這時可選用"磷酸二氫鉀"+"氨基酸多微量元素"葉面肥,加適量尿素混合噴施。畝用量:磷酸二氫鉀100克,氨基酸多微量元素葉面肥50毫升,尿素250克,兌水60斤在早晨9點後葉片上無露水,下午4點以後沒有烈日時噴霧,每十天一次,連噴兩到三次,花生果實累累,籽粒飽滿,能獲得較高產量。
-
6 # 黃勇在新農村
播前準備
土壤選擇
選擇3年以上沒有種過花生的地塊。由於花生是地上開花、地下結果的作物,這種特性決定適宜花生生長的土壤性質如下:土層50cm以上,耕層30cm左右,保證10cm左右的土層土質疏鬆、透氣。土壤排灌水方便、保水保肥力強、pH為6~7。
整地
整地是花生豐產的重要基礎,整地后土壤要達到花生生長的要求。整地的同時要結合施基肥,將佐田氏化肥伴侶20kg、優質複合肥40-80kg施入土壤中。在冬前,前茬作物收穫後要及時冬耕翻曬,早春土壤解凍後,及時耕地,做到精細整地,結合施肥,而後耙平,要求地面平整。
種子準備
因地制宜的選擇適合本地區的花生品種,選擇飽滿的雙仁果。曬種:播前進行曬種,以增加種子的熟性,並打破休眠,同時利於種子內養分的轉化,提高種子生活力,促進種子萌發,同時還可以起到殺菌作用。
浸種催芽
保全苗的重要環節。催芽能夠解決早播與低溫爛種的問題。將種子置於40℃的溫水中浸泡3~4個小時,撈出後上面覆蓋塑膠薄膜,於25~30℃的溫度下經過24個小時即可出芽以備播種。
播種方法
花生在播種期內儘量早播,播期越早,生育期越長,籽粒也越飽滿,因此要搶時搶墒播種,這是決定花生產量的關鍵因素之一。但同時播期的確定要保證一次播種拿全苗。另外花生的生長髮育時期要在適宜的生長時期,利於調節好花生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關係。要合理密植,這也是花生高產的關鍵技術措施,採用寬行窄株的栽培方法。一般花生的適宜播種深度為5釐米,露地栽培的花生播種最深不能超過7釐米,最淺的也不能淺於3釐米。播種後進行鎮壓,鎮壓可以保墒,同時可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以達到土壤中下層水分上升,給種子創造一個溼潤的環境。
田間管理
補苗
花生出苗後及時檢查出苗情況,缺苗的地方及時補苗,此項工作一定要在出苗後的3-5天結束,以確保苗齊、苗全。
控苗
花生生長前期由於雨水較多,易造成花生的徒長,因此一定要控苗。花生結莢前期即花生開花後的40-50天,植株高約30cm時,應及時葉面噴施百瑞姆-花生專用,調控花生徒長,避免倒伏。根據生長情況,可間隔10天左右再噴一次,將植株控制在30~40cm。
中耕培土
花生開始開花後,生長旺盛,大量花針陸續入土,在花針下扎前,應該及時進行中耕培土2~3次,或者只進行中耕土,同時壓低分枝,使其接觸地面,以利花針自己入土。培土時可結合追肥同時進行。
科學施肥
花生應該施足基肥,如果花生能夠一次性施好基肥,可以少追肥甚者可以不追肥。如果後期追施氮肥過多,將導致花生徒長,影響產量;追施鉀肥過多,易造成爛果。選用佐田氏化肥伴侶,含有大量根際營養成分,透過調控養分吸收,可提高花生的產量與品質。
視情況進行追肥,根據花生不同生長階段的需肥量和需肥種類進行追肥,苗期需肥量較少,花針期逐漸增多,結莢期最多,成熟期時需肥量又減少。因此,除非基肥很少或者地力很差的時候,在苗期需要追肥,否者不需要追肥。
合理排灌水
花生既怕澇又怕旱,土壤溼度過大,土壤中空氣量降低,會導致根系發育不正常,降低固氮能力,造成植株矮小、發黃;開花的節位提高,花針入土困難,嚴重影響結實率、果實的飽滿程度,從而造成減產和品質下降。乾旱缺水,會影響植株正常生長,降低開花數量,花針很難入土,結莢數會明顯減少,影響莢果發育。因此,應該根據花生各個生育期需水量的不同嚴格進行排灌水,在出苗前應該保持土壤溼潤以利於種子萌發出土;在苗期應該控制澆水,防止苗徒長,達到煉苗的目的;花針期是水分需求量最大的時期,同時也是花生對水最敏感的時期,應該適時適量澆水;結莢期至收穫都應該保持土壤乾爽,但是不能幹旱。
防治病蟲害
花生的主要病蟲害有葉斑病、枯萎病、鏽病、蠐螬等,同時要防止老鼠破壞。在病蟲害的防治上我們應該掌握“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以環境保護為出發點進行病蟲害的防治。
適時採收
花生成熟期不明確,應根據品種和植株的長相而定。如果收穫過早,莢果還沒有足夠飽滿,會影響產量;收穫過遲,籽粒容易發芽,同時也容易落果,會影響產量和花生的商品性。因此,應該根據品種的生育期和長相適時採收,一般認為,地上部植株基本停止生長,中下部葉片脫落,上部葉片轉黃,莖色轉黃。但一些品種由於噴施多菌靈,花生莖葉始終不見衰老,這時收穫期的確定主要依據花生果,當多數莢果已經飽滿,果殼內壁呈褐色應及時收穫。收穫後要先晾乾,水分達到15%以下時再貯藏。
-
7 #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花生採取哪些措施可以獲得高產?
這類問題已不是什麼新問題了,都是老生常談的事,即使打開了,就再絮叨絮叨吧。
花生要取得高產是結果,需要多種因素綜合來完成。正如毛主席倡導的農業“八字憲法”所說,“水肥土種密保工管”。密切協調配合,哪一環節做的不到位,都會影響到花生的產量及品質。(一)播種
(1)種子的選擇,好種出好苗,好樹結好桃,優種加拌藥,病蟲防治好。春播選大果,夏播可選小。
(2)施肥原則,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底肥為主,追肥為輔,前茬培肥地力與當季施肥相結合。
(3)施肥水平。根據目標產量而定,一般畝產300~500公斤的地塊施粗肥3~5方/畝,氮素肥10公斤,磷肥50公斤,鉀肥8~10公斤即可。也可施用花生專用肥50公斤。
(4)施肥方法。基肥在造墒整地時施入即可。土壤水分70%以上的可就墒播種。
(二)播期、樣式、密度、播種量,深度。
(1)春播在4月下旬~5月上旬(河北冀中南區域),可扣膜或不扣膜,扣膜在4月中下旬播種。露地在5月上旬,以平均地溫15或20°C時即可播種。
(2)播種樣式自選。平畦起壟均可,大小行,勻行均可。平均行距42~45釐米、穴距14~15釐米,每穴2粒,偶爾3粒也可。
(3)播種密度,每畝0.9~1.1萬穴,每穴2粒。畝株數約1.8~2.2萬株。
(4)播量每畝約需花生仁15~18公斤。
(5)播深3~5釐米。
(三)田間管理(苗期)
(1)除草,苗前苗後都有選擇性的除草劑,可選擇施用。
(2)查苗、補苗,保全苗。
(3)中耕,除草。
(4)病蟲害防治。苗期主要以蚜蟲為防治物件。地下害蟲播種時種子處理,土壤處理。
(5)水肥管理。如干旱需澆水,苗期追肥以氮肥為主,磷鉀肥配合。一般在苗3~4葉時進行。可追尿素5~7公斤/畝。過磷酸鈣3~5公斤。施入土內為好。
(四)中期管理
(1)水肥。土壤持水量低於40%時要澆水,結合澆水追肥。開花下針期,以過磷酸鈣追肥,施入土內。此期可噴施葉面微肥。
(2)病蟲害防治,撒施50%辛硫磷等澆水灌根防治地下害蟲。噴施溴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棉鈴蟲。噴施殺菌劑灌根,防治葉斑、枯萎、根腐、白絹病等。
(3)適時控旺。
(五)後期管理
(1)中後期噴施2~3次葉面微肥。不是過旱一般不再澆水。
(2)注意觀察防治病蟲害。
(3)剷除田間大草。
(4)成熟期及時收穫,晾曬,貯藏或出售。
特別提示:花生沒有確切成熟期,通常成熟的標準是:植株衰老,頂部莖葉停止生長,上部葉片變為黃綠,中下部葉片開始脫落,莖枝呈黃綠色(也有的品種綠葉活稈成熟)。看莢果,50%以上莢果果殼硬化,網路清晰,果殼內白色海綿組織收縮,裂紋明顯,呈現黑褐色斑片。種仁顆粒飽滿,皮薄光潤,呈現出本品特有光澤即為成熟。不宜過早或過晚,過早收穫嫰果多影響產量和品質。過晚收穫老熟果易發芽及掉落。 -
8 # 三農知識小能手
1、輪作換茬
花生喜生茬、怕重茬。重茬花生一般表現為棵小、葉黃、早落葉、病蟲多、果少而小。一些667平方米產500千克的花生田多是在輪作五六年或未種植過豆科作物的肥沃土地上獲得的。在重茬地上種植花生,即使增加肥料,也很難達到預期的產量。實踐證明,輪作換茬是有效提高花生產量的措施之一。
2、土壤深耕
花生是深根作物,適當加深耕作層,可促進花生的根群發展,增強其吸收肥水的能力,從而有利於提高花生的產量和品質。一般深耕26~33釐米比淺耕10~13釐米可增產20%。夏播花生有套種和茬後播種兩種。前者應在前作物播種前進行深耕施肥,同時加強前作物後期的中耕,為花生套種創造疏鬆、墒足的土壤條件。後者要在前作物收穫後及時進行滅茬,抓緊施肥、耕耙、播種。
3、巧施肥料
施足基肥花生花芽分化早,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時間長,而且前期根瘤菌固氮能力弱,中後期果針下扎時肥料又難深施。因此,施足基肥就顯得十分重要,基肥用量應占施肥總量的80%~90%。一些花生田只施基肥,後期不進行追肥也能獲得高產。基肥主要是有機肥,有機肥既能滿足花生對各種礦質元素的需要,又能改良土壤。每667平方米施500~2000千克的優質圈肥,花生產量為150~200千克;每667平方米施2500~3000千克的優質圈肥,花生產量為250~300千克。地力越差,有機肥效果越明顯,新整農田更要多施有機肥,才能保證當年豐產。
4、播前做好種子處理
曬果播前曬果可使種子乾燥,促進後熟,從而提高種子的生活力,使種子發芽快、出苗齊。特別是成熟度差和貯藏期間受過潮的種子,曬果效果更加明顯。曬果一般在播前半月進行,選擇晴天中午曬4~5小時,連續曬3~4天即可。但注意不能直接曬種子,以免種皮變脆爆裂,曬傷種子或“返油”,降低了種子的發芽率。
5、選好播種期
花生適宜的播期應根據其品種特性和當地的氣候變化規律來確定。一般珍珠豆型小花生只要播種層地溫穩定在12℃以上即可播種。普通型晚熟大花生在播種層地溫穩定在15℃以上時才能播種。夏播麥茬花生在麥收後應突擊整地播種。實踐證明,在適期播種範圍內進行早播,對促進花生幼苗發育,使花生早日進入盛花期,充分利用有效積溫條件提高成果率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為了防治地下害蟲,在播種時應施用毒餌,以保全苗,還可用種衣劑包衣後再播種。另外,為提高工效,保證播種質量,應推廣機播。花生生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群體大小及其發展狀態。花生合理密植的密度範圍因自然條件、品種型別、栽培技術的差異而不同,總的要求是“肥地不倒秧,薄地能封行”(一般在結果期封行為宜)。麥田套種花生和茬後花生的種植密度要比同品種的春播花生增加兩成,其行距也相應縮小。
-
9 # 玉米地種紅豆
花生又叫長生果!營養豐富,是我們口中的一道美味。在我國種植面積廣,產量豐富。
那麼在種植過程中怎樣做,才能高產獲得更多的收益呢?
1 優先選擇適宜花生生長疏鬆的沙性土或半沙性土的生茬地塊,翻地前每畝施農家肥一到兩千公斤,磷酸二胺20公斤,翻地後再壓一遍。土壤溼度合適,就可以播種了。
2 到種子公司去諮詢,選一個適合本地生長的優良品種。現在的種子不像以前似的,還得自己挑,到種子公司買就行了。
3 合理的密植也是增產增收的重要一環。種前一定要看清種子的說明,行距,株距每畝的密度,嚴格執行就可以了。如果有土壤水分不足的地方,一定要做點兒水在種。
4 種完後要及時做好滅草工作,出苗後根據長勢,適時噴灑植物生長調節劑。如果有葉面萎蔫,根莖部變黑褐色枯死。葉有黃斑。可用多茵靈葉面噴灑。如有紅蜘蛛,蚜蟲等害蟲,可用樂累或菊酯類農藥消滅。
5 在結莢飽果期,土壤墒情不太足,灌溉時追加尿素每畝地20斤左右!到九月中旬,當花生葉色變黃,開始脫落,部分莖杆枯乾。即可收穫。
回覆列表
花生是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具有廣闊的經濟價值,同時也可以對花生進行深加工,從而製成各種各樣的花生副食品,並且花生的秸稈等肥料還是畜禽的飼料的一大來源。因此說提高花生的種植效益,增加農民的產量和品質至關重要。下面一起看看關於花生提高產量的方法吧。
選擇優良品種
根據不同的用途選擇不同的花生種類,比如用於食用的選種食用型花生品種,其他的還有一些出口型花生品種、油用型花生品種等等,因地制宜的選擇適合本地區的花生品種,選擇飽滿的雙仁果。
普通型花生:果仁多為橢圓形或長橢圓形。碩大飽滿,皮色粉紅或紅色,百仁重在80克左右,含油量52—54%該型花生成晚熟,生育期150—180天,只可一年一作。
珍珠型花生:果仁多為圓形或桃形,碩大飽滿,皮色粉紅,百仁重在50—60克左右,珍珠型花生早熟,生育期120天左右,可適應南方春秋兩熟區花生種植。
多粒型花生:莢果為3—4仁果,果仁多為圓柱形或三角形,皮色深紅,光滑,有光澤,有光澤,百仁重在30—75克,含油量52%。多粒型花生耐旱性較弱,早熟性突出。
龍生型花生:莢果多三仁果,果仁多呈三角形或圓錐形,皮紅色或暗紅色,表面凹凸不平,無光澤,有褐色斑點,百果重150克左右,含水量油量48%,龍生型花生曾是我國最早種植的花生。
合理佈局
種植花生要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以及天氣狀況,同時再結合當地的主要需求或者是當地哪種收購的價格比較划算,然後進行規模化種植。最好是選擇3年以上沒有種過花生的地塊。由於花生是地上開花、地下結果的作物,這種特性決定適宜花生生長的*壤性質如下:*層50cm以上,耕層30cm左右,保證10cm左右的*層*質疏鬆、透氣。*壤排灌水方便、保水保肥力強、pH為6-7為適宜。在冬前,前茬作物收穫後要及時冬耕翻曬 ,早春*壤解凍後,及時耕地,做到精細整地,結合施肥,而後耙平,要求地平整。
播種管理
播種花生的時候在挑選良好種子的前提下,要進行單粒精播,這樣可以保證花生苗齊、全、勻、壯。之後要做好花生生長期的肥水管理問題。
曬種:播前進行曬種,以增加種子的熟性,並打破休眠,同時利於種子內養分的轉化,提高種子生活力,促進種子萌發,同時還可以起到殺菌作用。
催芽能夠解決早播與低溫爛種的問題。將種子置於40℃的溫水中浸泡3-4個小時,撈出後上面覆蓋塑膠薄膜,於25-30℃的溫度下經過24個小時即可出芽以備播種。 花生在播種期內儘量早播,播期越早,生育期越長,籽粒也越飽滿,因此,產量就會高,因此要搶時搶墒播種,這是決定花生產量的關鍵因素之一。
施肥管理
科學施肥花生應該施足基肥,如果花生能夠一次性施好基肥,可以少追肥甚者可以不追肥,因為,如果後期追施氮肥過多,將導致花生徒長,影響產量,追施鉀肥過多,易造成爛果。肥效緩慢的磷肥更應該作為基肥施入*壤中。
病蟲害防治
防治病蟲害花生的主要病蟲害有葉斑病、枯萎病、鏽病、蠐螬等,同時要防止老鼠破壞。在病蟲害的防治上我們應該掌握“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以環境保護為出發點進行病蟲害的防治。
以上為關於花生高產的方法。總之花生要高產,記住“早、全、密、促、防、保”6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