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本末lovebaby
-
2 # 集傑齋
我感覺首先得看“多”的概念!是自己家孩子感覺多,還是都感覺多!按說一年級孩子不應該就很多作業,我們學校一年級的孩子基本不留作業的!另外可以看看有沒有其他原因,導致作業速度慢:
1、注意力難集中,上課走神,小動作多,易受外界干擾。
2、作業拖拉不專心,粗心馬虎,一寫作業就各種藉口。
3、小小年紀記性不好,剛教過的東西掉頭就忘。
4、不愛學習,理解力差,大題不會做,小題總出錯。
5、做事磨蹭,丟三落四,任性,情緒波動大。
6、課堂隨便插嘴、違反紀律,老師意見很大。
以上若經常發生,一年級孩子都很正常!如果孩子實在寫不完,我感覺該休息也得休息!
-
3 # 初中數學講堂
一年級的孩子,作業量應該不會太多,大部分是對當天學習內容的一個鞏固和熟練。孩子作業要寫到很晚才能完成,可能存在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一年級的孩子識字不多,很多作業需要家長指導才能夠寫完,也就是這個階段的孩子還不能獨立的寫作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他不會讀題,不知道怎麼寫。如果讓他獨立完成作業,難度應該是比較大的。所以,孩子寫作業的時候需要有家長進行指導。 第二,孩子的良好習慣養成還沒有形成,,孩子作業寫到很晚,可能會存在邊寫邊玩,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習慣,所以這個時候,家長需要跟緊,對孩子的作業內容,作業時間,作業的規範性等方面,提出具體的要求。比如,某項作業,告訴孩子怎麼去做,如果孩子不會,可以和孩子一起回顧教材,然後給孩子規定這項作業的時間,不會的可以問,但是不能拖拉,磨蹭。如果孩子在規定時間內認真完成作業,可以適當鼓勵表揚。如果孩子依舊磨磨蹭蹭,不認真寫,要給予批評,並適當的懲罰。目的就是在這個階段糾正孩子一些不良習慣。第三,對待孩子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家長要有耐心,查原因,找方法。而且這個過程可能會很漫長,不是一日之功。當我們希望孩子能夠有一個良好的開始的時候,我們家長首先要學會堅持。因為這個階段的學習,學生很大一部分要依賴老師和家長。如果家長放任不管,孩子最終的結果可能越來越差。每個孩子學習的開始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和孩子一起加油吧!
-
4 # 長江說數學
如果孩子每天寫到很晚,我們就得找找原因了。是孩子上課沒聽;還是孩子知識點掌握的不好,沒有理解所學內容;還是心思沒有在寫作業上導致拖拉;還是其他的問題,一般一年級不留書面作業的。
一年級是孩子步入小學的關鍵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單純學習知識更加重要。所以,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給孩子做好榜樣。與孩子一起逐步完成每一項計劃。
-
5 # 如此記憶
你應該說的是小學一年級吧。
國家呼籲教育要回歸本位,給孩子減負。根據教學要求,小學一年級是不允許留作業的。
零基礎入學的孩子,剛會寫字,一定是寫得很慢很慢的。漢字“一、二、三、上、口”對於孩子來說好掌握;但是拼音對於孩子來說就真的太難掌握了。
老師的講課方法也應該有所調整。
如在學六個單韻母“a、o、e、i、u、ü”時,你給它們組成一句話:“啊!我餓,一屋魚”。就是“我餓了,看到一屋子魚”,這樣就比較具體,孩子們更容易記住。
另外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課走神,小動作多,隨便講話,易受外界干擾,記性差,理解能力差、作業拖拉、丟三落四,這是這個年齡段孩子們的天性。
老師應該在課堂上多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講課也像講故事一樣,如學習這個“金”字,你可以這麼講“一人要當王,兜揣兩顆糖”,很形象、很生動,孩子們就容易記住了。
這麼小的孩子就留很多作業,孩子做很晚的話,容易造成厭學,沒有積極性。
若是初一的孩子,作業做很晚的話,家長就要找找慢的原因。都是哪些學科慢,是知識點掌握的不好,還是所學的內容沒有掌握。是大部分同學都要寫很晚,還是就自己家孩子這樣。
初中的孩子更應該掌握學習方法,很多東西都不是死記硬背,而是有方法的。
如記化學元素週期表: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鈉鎂鋁矽磷:青(氫)海(氦)的梨(鋰)皮(鈹)上,能捧(硼)出用碳(碳)火烤的蛋(氮),送給養(氧)父(氟)和奶(氖)奶,那(鈉)美(鎂)女(鋁)桂(矽)林(磷)的……
你看,就是一個小故事,就能把這麼枯燥的東西記下來。
學習不僅是學知識,也要學方法。
好方法比努力更重要!
不管是小學一年級還是初中一年級的孩子作業寫很晚的話,希望家長更要心疼孩子,適當鼓勵,增加營養;一定要找對學習方法。
同時家長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老師的不是,一定要讓孩子尊敬老師。
教育要循序漸進。尊師重道。
-
6 # 玩學一家人
第一種情況:作業本身確實多。這就需要您私下多跟班級其他家長交流溝通,看看其他孩子做作業的情況,比如做作業做到幾點,做作業大概花多長時間等等,跟自家孩子對比一下。如果大部分孩子也做到很晚,那確實說明老師作業佈置多了。這樣的話,家長們可以委託班級委員會的一位代表跟老師進行溝通,反映一下情況,希望將作業量降下來。
但是,根據我的經驗,我覺得低年級老師佈置作業一定會考慮孩子們的實際情況,一般不會佈置讓孩子們“寫到很晚”的作業。
第二種情況:因孩子寫到很晚,所以覺得作業多。這種情況 ,我們就需要從自身找原因了。我個人認為,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孩子寫字慢。事實上,一年級的孩子剛開始學習寫字的時候,都會比較慢,但是不能因此成為寫作業很晚的理由。字寫得慢主要還是因為缺少練習,這就需要家長耐心的加以訓練和引導。只要方法得當,相信孩子的字一定會寫的越來越快,越來越好的!
二是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些孩子是邊玩邊寫作業,還有的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剛坐下沒幾分鐘就要喝水、上廁所……這些不良習慣一定要防微杜漸。
這個時期培養孩子按時完成作業非常重要,因為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首先,家長要培養孩子寫作業的專注度。一開始就告訴他做事情要專心的重要性。其次,家長要給孩子培養時間觀念,學會在既定的時間內完成佈置的任務。例如,孩子若按時完成,就允許他看20分鐘的動畫片;如果完不成,則會給予一定的懲罰。這樣做就是讓孩子從小明白時間概念的重要性,那麼今後他做任何事情就不會拖拉磨嘰了。
三是孩子學習跟不上。一些孩子在幼升小之前可能學習的知識比較少,對一年級的學習適應力比較慢。當天的知識不能做到當天消化,或者不理解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致使孩子對寫作業產生了一種排斥心理,寫作業自然也就很吃力。這個階段的孩子,學習還是非常依賴家長的。家長要幫助孩子對當天學過的內容進行復盤,對第二天要學習的內容進行預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相信孩子的學習也會越來越好,寫作業的勁頭也就越來越足!
總之,找到了問題存在的原因,我們就可以對症下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父母此時對孩子的引導和教育,可以避免他們走很多彎路,讓他們的學習也變得輕鬆快樂。
回覆列表
孩子上一年級,按正常的邏輯思維方式,作業並不會有很多,語數兩科加起來估計也就半個多小時。
如果孩子每天寫到很晚,我們就得找找原因了。是孩子知識點掌握的不好,沒有理解所學內容,還是心思沒有在寫作業上導致拖拉。
一年級是孩子步入小學的關鍵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單純學習知識更加重要。所以,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給孩子做好榜樣。與孩子一起逐步完成每一項計劃。
恰巧我的孩子今年也是一年級,簡單分享一下:一年級每天放學的時間差不多四點,晚上九點休息,那麼中間有五個小時的時間,這五個小時的時間足夠孩子做很多的事情,寫作業、玩、閱讀、完成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等等。所以,這個五個小時的時間和孩子一起好好規劃,並達成共識。一旦目標一致,務必堅持做到。實施過程中,不破壞、不打折扣,尤其家長要以身作則。切勿孩子寫作業的間隙,送水、塞水果、遞零食……以免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導致作業拖拉。因此,建立起良好的時間觀念會幫助孩子們對效率意識的認識,從而提升自己做事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