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碗裡無姜
-
2 # 龔家言
糧食收購價格加倍,不一定就不進口糧食。
1、糧食收購價格加倍後,農民收入固然會增加,但是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將會跟著上漲,抵消糧食漲價帶給種糧農民的收入。
2、保證糧食生產持續穩定增長,要發展規模經營。靠一家一戶一畝三分兩,種糧農民的收入是十分有限的。只有發展規模經營,扶持糧食生產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主體,才能實現糧食生產的專業化、規模化,提高糧食的產出率;
3、提高農業科技水平,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4、加大糧食生產補貼力度;
5、適度進口糧食,用於品種調劑是豐富人民生活的需要。從目前情況看,中國每年進口的大米、麵粉僅佔中國糧食總產量的百分之一、百分之零點五。
-
3 # 風雲去哪了
糧食價格不能太高,糧價關乎著所有人的生存,太高了窮人怎麼辦?國際上還要考慮貿易平衡等因素,完全不進行糧食國際貿易是不可能的。
-
4 # 賈傳利
歪理邪說:糧食漲價窮人吃不起了:就不用進口了:是呀以前一天二斤糧現在一天三兩糧是不用進口糧了:這是哪個三孫子的歪理:農民吃不飽工人吃不飽那還有誰伺候你們這些大爺?
-
5 # 李友偉
糧食就是100元/斤,也杜絕不了田地荒廢,現在的年青人有幾個願意回到農村種田,要想田地不荒廢,不進口糧食,農村的出路只有搞集體,農民實行企業化管理,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單幹可以說是沒有出路。
-
6 # 歐書記666
這是個不可能的問題,糧價成倍提高帶來的好處是種糧的人增多,投資加大,糧食總產增加,進口量減少,相對的減少糧食危機。為什麼?一,我們國家人均土地甚少。二,我們國家是市場經濟體制,糧食生產與需求很難平衡。
-
7 # 劉志安519
不是加倍不加倍的問題,是怎麼合理的提高種地最佳化的積極性才是能力。別總是拿壓遊科的小孩遊樂來挑戰摧殘的經濟效果。
-
8 # 一帆風順永遠開心
土地的分散經營,導致了機械化的難以實現。土地的重要性,是沒有生活保障的老農民唯一救命稻草,但凡有點頭腦的人,是要死死捉住土地的,命根子。
農業的前途是集約化,機械化。水利化。而人多地少也是個實際問題。解決了老農民的生活保障,讓老農民放心放棄土地,是利於機械化的,水利化的。
一個人一畝多點地,怎樣致富,再加上糧價過低,老農民不得己少種自已食用即可。隨著年代推移,老農民逐漸老去,土地荒廢將越來越多。糧食安全,十萬火急。農業問題不解決,可是個要命大事。
-
9 # 36817向祖國致敬
說個能類比的,豬肉漲了多少?大家都有數,結果呢?不照樣進口,而且還進的更多!糧價翻倍,國外的還是原價,你說經銷商是買你的還是選擇進口?作為消費者只認一條,同等質量下選便宜的!
-
10 # 使用者2384444808843
我看要一分為二的關點看問題,進口國與國之間交換物資,相互往來,華人用商品,換糧食,糧食自己要種來,外華人的糧食要換來,糧食的價錢要穩定,不能提高了,提高了城市人的困難戶買不起了,社會就不穩定了。
-
11 # 鍾情三農
糧食價格加倍就能做到糧食不依靠進口,大家怎麼看?首先,中國糧食消費從來沒有依賴進口!以前現在和將來都不會如此!設想一下,如果中國現在吃頓飯都要靠外華人的臉色,我們的日子要比現在難過幾十倍都不止!其次,中國每年糧食進口1億噸左右,約佔消費量的15%左右,而且幾乎都是中國產難以自給的大豆!國家消費量85%左右的糧食都是靠華人自己種植!中國糧食消費絕對不依賴進口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組資料吧。2019年,中國糧食消費量大約在7億噸左右,約佔全世界糧食消費量的30%左右,那麼,這7億噸糧食總消費量裡面,進口大約佔據多少呢?其實不管是國家統計局還是世界糧農組織,美國農業部等機構都給出了公開透明的資料:1—1.1億噸之間!那麼剩餘的大約6億噸糧食哪裡來呢?肯定不是天上掉下來,而是我們華人自己種植而來。東北的松嫩平原,華北的黃淮海平原,東南地區的長江中下游平原,都是我們長久以來的糧食生產基地,雖然這些年耕地面積較前些年有所萎縮,但是整體來說糧食播種面積沒有大的減少。由此可得,剩餘的大約6億噸糧食消費都是華人自己解決。截止目前,華人均糧食消費量大約在530公斤左右,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據世界糧農組織的調查得知,華人已經在多年以前徹底消除了飢餓問題,這是我們所取得來之不易的重大成就。
-
12 # 使用者4383672834987
那定肯定,百分之百。因為農民也是人,也有頭腦,市場經濟沒有錢賺,有誰願意,就派經商的人,辦廠的人,承包的人賺錢。農民種糧就不應該賺錢。(那是)。
-
13 # 使用者4379715225737
按理講中國不拋荒地就不會有決食地步,因為有農業專家袁老培育高產穩產品種加上化肥農藥保障供給為何自己不種靠進口呢,千理萬理就是不正常。
回覆列表
上次我回答了糧食價格升五倍就能讓農民致富,這兩個問題有共同之處,就是單一的想用價格因素讓農民致富,讓糧食不再進口,這說法是錯誤的。
一是糧食進口有中國入世的時候世貿組織規則所致,就是必須進口一定數量的農產品,其中就有糧食。
二是雙邊貿易協定中對農產品的約定,也需進口一定數量的糧食。
三是農產品與高科技產品及技術,在某些交易中的兌換,就是國家出面,我賣給你技術或產品,你要我的農產品,這是他國對本國農業生產的支援。
四是糧食結構性進口,由於農業生產是市場行為,不可能那麼均衡,有些農產品在一定時間段是不足的,就需要部分進口。
總的來說,糧食進口有很多因素,指望完全用價格因素調控糧食進出口是片面的思想,按照這個思路調控,會造成以糧食為原料的農、工、商等行業大亂的,同時也會影響整個經濟發展,帶動全面價格上漲,這可是個危險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