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曾翔臨蘇軾黃州詩帖
6
回覆列表
  • 1 # 忠山學書

    曾祥並不是大家只能看到的吼書現象,曾翔要是真寫起來,絕對是有較高的水平

    我曾看過曾祥臨寫王羲之等其他大家的影片,絕對稱得上高手,而他本人也一直強調寫書法一定要臨古代碑帖

    至於他為什麼搞怪寫那些吼書之類的,估計是對中書協那些醜書的迴應吧!眾所周知,曾祥當年高調的退出了中書協,他為什麼會退初中書協呢,可能和他的認知有關係,他認為中書協的人不能與之為伍,所以就毅然決然的退出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中書協

  • 2 # 王佳芳書法

    他能把臨帖變成自己的作品,這是他用自己的一套筆法“通吃”各種字帖,基本遵守中鋒用筆,妙在“可控不可控”之間(王佳芳語錄)。與其說是臨帖,不如說是在抄書。

    可以看一下最近臨的柳公權《玄秘塔》:

    硬要說臨的話 也就這兩張有一點點說得過去,曾老師說我已經盡力了。。。。

    曾翔功力深厚,對章法比較有想法,如果按像不像的標準來看,臨帖實在很一般。

    附本人臨習作業兩張

    這張是小學二年級陳可小朋友臨寫作品:)

  • 3 # 瑤箏彈清風

    這種字暫時還能忽悠一些人,估計長久不了,擺在自家的廳堂過於還有人喝彩,可是留作收藏吃虧就大了!

    從這個破字,我們能看出什麼?就是曾老師特點書法功力太差了,先說潑字的最後的捺點,蘇軾是以尖收筆,尖收筆需要功夫的,曾老師把難的筆劃變成了什麼?筆尖出了叉?還有石字結束的轉筆,太業餘了!皮字的行筆線條連均勻都做不到,明顯是功力太差嘛?

    惜字的共字頭與日的銜接是什麼?真是想不明白,這樣的拙劣筆法怎麼被人歌頌的,中書協或許都這水平?還有共字的最後一橫,就是一根木棍嘛!

    寒字寫的夠扭結的了!你可以說追求藝術,可是寶字蓋的筆劃也太過醜陋了!你可以扭結,到需要筆劃不走形做保障,因為你需要證明你結構的扭結是在筆劃身後基本功基礎上的扭結,不然,筆劃也不成結構也扭結,這算書法?

  • 4 # 一笑貫長天

    曾老師能把寒食帖臨到如此地步居然還有唱讚歌的,真是,什麼人都可能缺,捧臭腳的不能缺啊!

    如果是王鐸寫這樣估計,我是不敢說三道四的,為什麼呢?因為王鐸即使把字寫得支離破碎了,也要把基本筆劃寫的讓你難以挑剔!而我們的曾大師不一樣啊,不僅結構寫得支離,把筆劃都寫變形了!說大師的功夫高呢!可惜這個寶字蓋的鉤也忒差勁了!東坡先生的撇的筆勢怎麼寫的,撇均勻,鉤是方筆,曾大師硬是把它變成圓的!

    再看惜字,好像樣子還不錯!可是沒有一筆能達到坡公的要求!最醜陋的莫過於共字頭與日的銜接,坡公的惜和諧靈動,而曾老師的惜死板,呆滯!

    破字真的寫破了,石下面的口筆劃很突兀,皮字的捺不僅無力,最後的收筆居然出了叉,這個破字看不出一筆有坡公的筆力!

  • 5 # 墨海麒麟

    曲高和寡,書法是小眾,由諸多論評可見一斑。曾雖怪,還不及歷史上的楊少師,楊維貞,倪雲林以及徐青藤等之流, 但可謂大師。

  • 6 # 申正義文

    看了曾翔臨蘇軾黃州詩帖的墨跡,其字裡行間看不出與原帖有相象的地方,其結字和筆法與原帖相去甚遠,好似不是在臨帖,完全是另起爐灶,各行其事。其臨古帖,一無古法,二無古意,是個人臆想之作。

    作者可用於孤芳自賞。

    以下為本人書法作品,請書友們指正。

  • 7 # 老樹書法

    臨帖是書法人的終身功課,低年級和高年級臨的帖儘管可能相同,但功課絕對不一樣,不能總是用四則運算的眼光看人家高數的作業。

  • 8 # 野狐習禪

    題主好,從曾翔所臨蘇軾《黃州寒食帖》的三個字來斷言其書法功力深厚或一文不值也太草率了吧,難道只有非此即彼兩種情況嗎?

    曾翔年過花甲,算是當代書畫名家,有“書壇濟公”之譽,他在書法上追求率性自然,寧可狂狷,而拒絕俗套;寧被非議,卻不以為然,是一個很有個性的書家。

    曾翔和很多時下的書家都在踐行傅青主“寧醜毋媚,寧拙毋巧,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的書法理論,簡單的說他書法一文不值,怕是有失公允,儘管他們的“醜書”在當下受到大眾的詬病。

    曾翔是一個有個性的書法家,他有自己的追求,但要說他功力深厚,怕也是難以服人,從這三個字的臨帖也是可以管窺蠡測到他書法的功底。

    比較原字和曾翔所臨的三個字,就是從意臨來看,也看不到功力深厚,自多是有一定書法基礎而已。所臨三個字都比較散,精氣神不足。

    蘇軾的“寒”字很耐看,寶蓋頭上的點有高山臥石的厚重,寶蓋變化大,提按使轉有力有味,下面一撇出一小鉤,很有味道,很有力量。最下兩點,上小下大,顧盼呼應,整個字緊奏有力,神完氣足。

    臨字寶蓋頭給人狼藉的感覺,即無力度,又無意趣,只是隨性任意而為,無美可談。下面的撇捺和兩點,一氣呵成,連貫流暢有餘,但功力味道缺少,荒率粗疏如同野狐。

    惜和破兩個字的臨寫,就是從意臨角度看,也是可圈可點之處很少,就不再細說了。看過王鐸的許多臨帖,他臨古帖也是面目全非,可人家的筆力、結字、章法自有規律,關鍵是那種氣勢、趣味、力量非常人能到,王鐸的臨帖足以做為後世書家的法帖,就像吳昌碩所臨石鼓文,已自成一體,足可垂世。

    曾翔等人如此臨帖,也是在追求王鐸吳昌碩的效果吧,這沒有可非議的,藝術嗎,就是個性化的東西。但吳昌碩那是幾十年日臨石鼓文不輟才有的成就,王鐸於書法天分極高,又很下功夫,加上坎坷的人生,書法中的味道就多了。

    現在很多書家求新求變,劍走偏鋒,醜書橫行,這不是壞事,這是書法走到困境的一種自覺突圍行動吧。當大家在從這裡突圍不出去的時候,自然會反思總結,再尋他徑。

    藝術是寂寞人的事情,不只是書法如此,它和功利總是相背的,現在的書家行為中,有多少藝術的成分,有多少功利的成分?很多藝術也是如此,過重的功利心限制了藝術家的發展,就像鳥的翅膀繫上了黃金。

  • 9 # 硯岸觀潮

    以前,曾經在網上看過不少“吼書大師"的臨摹作品。特別是臨二王的手札,感覺其傳統功力還是很深厚的,不過也有個別臨作有粗俗淺薄之嫌。今天,咱們就針對題主提供的幾個字,就字論字做一番比較分析:

    |首先筆法上左邊兩筆的起筆方向,原帖是完全相反的兩個方向,而臨者是完全相同的方向。從筆勢上看前者兩筆呈抱合狀;而後者是平行關係。

    再看右半部分,原帖第二個橫是左尖橫,而臨作則象一根粗細均勻的木頭,缺少變化,往下折筆映帶粗而呆滯。另外,兩個橫組成了一個很規則的方形結構,我不知道西方的構成是否講究規則。

    兩個寒字孰優孰劣更是顯而易見。前者,點如高上墜石,後者象人為鑲鉗,造作生硬。鉤、捺兩筆對比,前者一粗一細,和諧自然。後者兩筆收處形似雷同,呆滯笨俗。

    在結構上,後者更是出現了一個大忌,就是上寶蓋同下部撇撩,形成了平行的兩個長橫,完全破壞了整體結構的自然之態。

    破字的結構處理上臨者自作聰明,反其道而行之。把原帖粘連成墨塊的空間一一開啟,這樣在空間分割上,就增加了四個小空間,使空間顯得支離破碎。從而使其結體失去渾厚凝重,而顯得浮飄缺少內涵。另外,原帖字勢取右傾之勢,有動態感。而臨作取正姿,平穩但少險。

    以上拙見,多有冒犯,不到之處還請大家海涵。

    以下是曾先生的幾副臨摹

  • 10 # 至庸齋主

    讀懂曾翔

    世人多認為曾翔寫的是醜書,靠吼書出名,殊不知曾翔臨古帖功力深厚。在當今中國書壇,臨古帖能達到曾翔這個水平的寥寥無幾。就曾翔臨的寒食帖而言,曾翔是意臨,其中摻雜了自己的藝術風格,線條厚重而又不乏靈動。蘇東坡的書法,有很多擫筆,即側鋒偏多。曾翔在臨寫的時候,注重了中鋒用筆,因此其筆下的線條質感蒼茫,古意十足。

    我們不可否認,曾翔的一些探討性的嘗試是膽大妄為的,至於這種嘗試與探索是否成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能夠達到曾翔書法水平的人,不可能再去亦步亦趨地臨摹古帖,你把寒食帖寫的與蘇東坡的真跡不差分毫,你也永遠是蘇東坡第二,不可能超越蘇東坡。說到這裡,我們不妨說一下田楷,我認為二田的楷書只適合於小學生硬筆字,使小學生能夠很好地完成作業,得到老師的好評,考試的時候得到一個最高的卷面分,僅此而已。放在書法的層面上來看,千人一面,機械地複製,有意思嗎?那不是書法藝術。

    要想讀懂曾翔,首先要清楚曾翔臨帖的廣度和深度,是我們大多數人都不及的,所以他在意臨的時候,是有意識地摻雜自己的理解與感悟,同時也有他的追求。其次,要想讀懂曾翔,我們自己也要多臨古人的經典法帖,我們可以對照古帖與曾翔的意臨,追問一下曾翔為什麼要這麼臨?從中會學習和感悟到很多東西。網上很多人,估計毛筆都沒摸過,一上來就劈頭蓋臉地罵曾翔書法是醜書,試問你有曾翔下的功夫深嗎?曾翔能夠在著名大學裡帶藝術研究生,而且深得學生的敬佩,試問你比那些藝術研究生都高明嗎?

    我習練書法幾十年,到目前也不是中書協會員,僅僅是一位省級會員,而且越寫越覺得自己差的很遠,每當看到曾翔以及其他一些大師的意臨作品,我都仔細去揣摩,也由衷地佩服他們筆下的功夫之深,我望塵莫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多與高手切磋,進步才能更快。

  • 11 # 王語

    本人雖對書法一知半解,但看了曾某的“淋帖”,我就覺得渾身溼透般的不爽!他是個什麼職稱的我不管,只是覺得想鄙視一下,然後再對蘇學士說一句對不起了!

    這年頭,這時風,真的是對古人一種極大的傷害與褻瀆!

  • 12 # 柿園齋主人

    可以看出曾翔老師的基本功和水平,

    只不過創新的過程有時過於放縱,

    不留神,就被評為醜書代表了。

    其實我們一方面要從藝術本身去看待,同時對創新要有一定的寬容度!

    對存心譁眾取寵的必須喝止!

  • 13 # 夜雨隨緣1

    個人觀點

    旣然你發這三圖,我截圖借用說話,謝謝

    我用這圖,1和2字來說吧,一是左邊原帖,2是右邊摹帖,

    1,這是個正規的行體字,也可用草體去,沒問題的,

    這樣說,是因為草體確實有這寫法,

    2字,這個字的結構確實也對,但是這個字寫散了,從頭上寶蓋那筆就散了,第二個地方,看下三橫的第二橫,第三個地方看尾筆的倆點,而最大的病是,你不覺得這字左側空,確又顯的太沉了嗎?都磕頭了,這個姿勢也造成整個字散了,

    這個2字看出來了嗎?用筆行走方向錯誤,右側草頭倆豎是頭豎可拉二豎的筆,並不是頭豎拉橫的筆,這是結體的問題,這樣寫會很別扭的,下一筆橫過去拉日字,他斷筆了,這是一筆出的字,斷了,最後他不得不去單起日字,這部分斷氣了,沒流暢了,很明顯的筆,而這字在豎心開始就有做作的感覺,拉去右側的筆也可以看出來,

    這倆我截的黑圖,敬世江寫的不怎麼好,可以說有歧義了,看剩下的吧,

    2字,左側就不說了,右側,那不是寶蓋的筆,就是那豎沒有都可以,給你的選擇是要不拉出個短豎撇來,要不就一點沒有好了,沒必要弄個不倫不類的筆出來,

    虎字,這裡有一筆和皮是一樣的筆,這就是一個寫行體或硬筆寫法,必須拉出來的筆,虛字同樣有這筆,

    最後說下,寫字,不是什麼自己的特色都是好的,你的字扛的起拆開來看嗎?能還原到楷體字嗎?

    補一刀,填個字,

    寡字,下面是個可看做直字的寫法,看懂出處了嗎?看下面圖,楷體

    看清沒,一個是類似直的寫法,一個是用刀做底寫法,再前找出地,篆體

    有這個直的寫法嗎?沒有,看隸體

    出來沒有,這個草體的出處是隸體,也就是章草體,並不是今草體,而刀字底的才是今草體的字,

    這就是這個寡的根,它的來歷,出處,

    字的筆畫位置,不是弄個歪歪扭扭的就是特色了,好看了,

    而這三個字摹品,看到的是二意思思,並沒看到單字整體流暢之感,所以我說這幾字寫的散,再說就是這是描字,並不是寫字,

  • 14 # 借風的帆

    臨帖的目的是理解筆法,體會筆意,模仿章法。不管水平高低,至少要尊重帖子,故意出其形,標榜自己個性,又何必臨帖?是想說明超過前人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有哪些有趣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