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個人成長,總想從別人的生活中汲取有用的養分,可是當自己和周圍人的水平差不多時(這裡可能自己有點自負了,或者眼光看錯了也不是沒有可能),也就是再也無法汲取養分時,也就是當自己和別人差距不大時,甚至部分領先時,自己也就逐漸喪失了前進的動力或者興趣,此時該怎麼辦,同時,自己為何會喪失呢?是自滿還是自負呀?
1
回覆列表
  • 1 # 全面小康4

    世上的人或事都是在競爭中摸索前行的,世界要發展,人類要文明!各行各業各領域都存在著相當的挖掘空間,首先,當事人必須要有決心和毅力勇於向前,最後終有突破瓶頸期的機會,到那時你便認識到人生的不易,要打破一切守舊思想和觀點才行啊!(個人淺解)謝邀!

  • 2 # 飯思X

    我和題主一樣,十分關注自身的成長,尤其在工作中。8年前當我從高管職位離職後,跨行去了另外一家公司後,發現這家公司的培訓都是些陳舊的知識,然後就是不停地吃老本到現在。這是一個讓我感到害怕的事實,我沒有長進了……

    不怕慢,就怕站。

    我常用這句話來鼓勵自己。曾經我也覺得我的朋友和同事的成長不如我,因為我是我們當中職位最高的人,到後來吃老本,到現在的自我學習,慢慢地就不覺得我比他們優越了,相反,我很容易把周邊的人看成學習物件。所以題主不必對自己的狀態耿耿於懷,這是你認知上升的正常過程,不必介懷於“自滿”與“自負”。只要你不斷地學習,突破現在的瓶頸就好了,漸漸會意識到周圍的人都有可學習之處,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

    突破瓶頸

    就題主的狀態來看,題主應該是不知道從哪裡獲取新的知識了。其實我想說的是,如果真如你所說“從自己和周圍人的生活中汲取有用的養分”,那麼你首先需要拓寬下獲得知識的渠道,走出周圍人的圈子,可以選擇看書或者透過各種APP獲得資訊,以及加入到其他圈子中,比如各種俱樂部、興趣班、企業家聯合會等等。拓寬自己獲得資訊的渠道,拓展自己的交際圈,然後繼續發揮你“從別人身上汲取養分”的能力。第二,就是你要學會自我學習研究,“聽別人的故事,走不出自己的路”。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自己進行邏輯推演、建模等研究,得出新的理論、方法或者方向,然後再到實際中去驗證,這也是一種自我成長的提升方式,不必過於依賴他人。

    民國時期,一代名僧李叔同從小在書法、戲曲、音樂、和繪畫方面,都頗有造詣。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成為一代名僧,為中國佛律做出巨大貢獻。舉這個例子就是想說明一下,學習知識要“由博返約”,剛開始一定是博採眾長,博聞強識,漸漸地要精深,最終達到簡約。借用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的話“讀書時要注意處理好 “博”與“專”的關係,不能只 “專”不“博”,而應該先“博”後“專”。”

    最後送題主一句宋代的青原行思大禪師的禪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在成長的道路上與君共勉。

  • 3 # 我做真實的自己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出現這樣的瓶頸期,就需要從縱向下功夫,也就是提升成長自己心靈品質,就是生命的自由度和維度,然後自己的思維上升到更高的次元和維度,這是我們每個人修行的終極目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寫漢簡用什麼毛筆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