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藉口不少
-
2 # 知名看淡
我回答這個問題。看了你的作品,你說臨習了二年的聖教序,但是看不到聖教序的影子,隨意性很大,看來臨習帖子是不能用時間來衡量的,關鍵是怎樣去臨習,方法是很重要的。
-
3 # 筆畫人生
《聖教序》全名《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為唐代懷仁和尚蒐集王羲之墨跡集字成文的。因為學習者眾多,在書史上的地位絕不亞於《蘭亭序》,所以在學書人來說《聖教序》是老相識,再熟悉不過了。觀兄所書,著實是巧妙地避開了《聖教序》的所有特點,兄不道明沒有人能看出來學的是聖教序,卻也不像其它書法幾大家。字型稍顯裹束,行氣不暢,字字平正,倒更像是學的今人字。所以老哥這兩年的學習成果,並不算理想啊。
老哥學書應該是典型的“閉門造車”“無師自通”型,因為缺少名師指點,正所謂“馬有千里之程,無騎不能自往”。所以字中有待開拓的地方還有不少!在書法中很多時候,很多東西是隻能意會,不太好用言語去道盡的。傳播書法的老師,有時候也只能起一個牽引的作用,真正學成技法還需要自己去修,去悟。就如一隻羊,牧羊人將它牽至一片草地,吃不吃草,吃幾成飽都要看羊自己。
我覺得在行書創作中,有以下幾點意識一定要有,但是我說的直白,希望兄長不要生氣才好。
1.狀如運算元王羲之在《題衛夫人筆陣圖》中曾言——若平直相似,狀如運算元,上下方正,前後平齊,便不是書法,但得其點畫耳。大體的意思就是:創作一副書法,如果筆畫平直沒有變化,一個個排列的像算盤珠子一樣,字型方方正正,前後整齊劃一,便不能稱之為書法藝術,只能算是通俗的一點,一畫在寫字。從你寫行書打格子,再把字寫的方正來看,這種狀如運算元正是你想要的達到的行書效果,所以從意識上你就已經跑偏了。所以要先樹立起一個“書法整齊劃一為下品”的意識。
2.字勢平淡可能你在書法練習時,以單字練習為主,並沒有從事過多少書法篇章創作訓練,沒有多少創作經驗,所以寫篇章的時候還是在用“單字思維”在書寫。前面講了你是有意追求通篇“狀如運算元”的,所以字勢受到牽連,導致字字直至通篇平淡無味。這是當下絕大多數書法人的通病,總是隻考慮如何把單字寫平正,穩定,以求整體平衡,其實是走進了一個死衚衕。而真正高修為的書家作書,時時刻刻都在想打破這種平正。追求另一種視覺上的參差錯落的帶有藝術美感的“平衡"。
3.行氣不足“行氣”在書法中是個熱詞,同時也是個虛詞。用語言很難概括全面,我通常跟我的學生講的是,把它當成字和字的之間的一種微妙的連繫;它又像是一組傳球動作,左拋右接行雲流水,上下顧盼,方可一氣貫穿。
4.層次對比不夠漢字被形象地稱之為方塊字,極少數是長方形字。如果我們不加修飾的書寫,那麼無疑最後呈現的效果,就如你作品中一樣,字字孤立平淡無味。於是書法家們在寫字的時候,就會想著法的讓字看起來更豐富。字豐富的主要手法,就是讓字中營造出各種“對比關係”筆畫粗細,長短,強弱,濃淡對比;結字欹正,開合,收放對比等等;為了拉大這種對比關係,書法家們還常將字與字併成一組,形成強烈的疏密對比等。
上圖中第一行“在,癸,醜,暮”四個字字距被控制的很小,其實就是典型的“疏密並組”。大大拉開了字與字的疏密參差。
當然了,漢字的處理技巧還有很多,可能我們學一輩子書法,也都只能是一知半解。或許正是這樣,書法才被稱之為藝術。
-
4 # 蒼山書童
你這是典型的選擇性借鑑,討巧式”偷"用了《聖教序》中你認為好看、合適的筆畫去構建心目中最美的文字。。。結果就是 :整齊化一狀如運算元,字字飽滿卻淡如涼水。。。
臨摹應該是徹底放棄自我,全身心去探尋先賢《作品》的本真!可以不喜歡任何先賢神品,但喜歡上的就得虔誠對待用心臨習。
回覆列表
先做肯定,做事規矩。
你的字?還沒有聖教序的樣子,而且亂寫的成分比較多。
再說學習,如果有老師教你,你去找他討要全部學費,兩年寫成這樣,不是年齡大小的問題了——你這是沒有老師的必然結果。
如果愛好使然又想進步,那就隨便一個楷書抖音號關注緊跟學習,十遍八遍的練習,在基礎點畫上下下功夫,方能日臻其善——最好找個老師。
直言不諱,多有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