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生活的秋姐
-
2 # 娜媽娜媽
巜沙揚娜拉》贈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女郎,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裡有甜蜜的憂愁,
沙揚娜拉。
-
3 # 魏一笑亦嘯
應該不是最有名、但很美的一首詩。
雪花的快樂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裡瀟灑,
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
——飛揚,飛揚,飛揚,
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悽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悵
——飛揚,飛揚,飛揚,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裡娟娟的飛舞,
認明瞭那清幽的住處,
等著她來花園裡探望
——飛揚,飛揚,飛揚,
——啊,她身上有硃砂梅的清香!
那時我憑藉我的身輕,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貼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
4 # 俊子說畫
徐志摩最著名的詩是《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是現代詩人徐志摩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品。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語言輕盈柔和,形式精巧圓熟,詩人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緻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是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
5 # 紅色文化故事
徐志摩最有名的一首詩當然是《再別康橋》了,因為在他的書的封面就印有這首詩歌,可見《再別康橋》是徐志摩詩歌中最出名的,也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愛情詩了,所以,大家對這首詩歌比較熟悉。
詩文就不寫了,咱就賞析一下《再別康橋》的一處處美妙的意境,以及細緻入微的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無可奈何花落去的離愁。
第一段寫了久違的學子告別母校的萬千離愁的別緒,他連用三個“輕輕的”,是我們彷彿惦著腳尖感受到像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的去了。雋永、委婉。
第二段至第六段,描寫詩人在康河裡泛舟尋夢。披著夕陽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簾,清新快樂。兩個暗喻用的精到,第一個將“河畔的金”大膽的想象為“夕陽中的新娘”,使無生命的景語,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溫潤可人。
第二個就是清澈見底的潭水疑作“天上的彩虹”,被浮藻揉碎之後,竟變成“彩虹似得夢”,正是在怡情迷亂之間,詩人又一妙手“波光裡的豔影,在我心頭盪漾”,並心甘情願的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條招搖的水草。意境精緻獨到,讓人感覺康河的波光是那樣的溫柔可人啊!
第五、六,詩人借用“尋夢”“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的斑斕裡放歌”,以及“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四個疊句,將全詩推向,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
最後一節以三個“輕輕的”首闕迴應對應,瀟灑地來,又瀟灑的走,揮揮衣袖,抖落的是什麼?抖落的是追夢者的一個縮影吧。這裡有三個意思,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會合在一個人生裡,這是徐志摩的單純信仰。
以上解析望能使你滿意吧!
-
6 # 張先生好
就是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作為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人物,徐志摩為中國詩詞的現代化程序做出了突出貢獻。他的詩,就是以這首《再別康橋》為代表的。
這首詩記錄的是詩人和康橋之間的離別,情感起伏造就了這首詩的依依惜別。這首詩的語言輕盈柔和,而且形式精巧圓熟,宛若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浮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處處美妙的意境。有古詩詞的韻味,是現代詩詞的追求,這是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作為新月派的重要成員,徐志摩用心踐行新月詩派的“三美”理論,即繪畫美(詩中有畫)、建築美(格式整齊)、音樂美(押韻)。而在徐志摩看來,音樂美是最重要的,所以在這首《再別康橋》當中,詩人把第一句和最後一句反覆吟唱,還加強了節奏感。同時,這首詩每節還會進行單獨的換韻,體現了詩人情感的變化。
在中國古詩詞當中,有不少這種柔情似水的詩篇。顯然,作為革新者,詩人徐志摩有意把格律詩與自由詩二者的形式糅合起來,使之成為一種新的詩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現代化的建築美。詩的語言清新秀麗,節奏輕柔委婉,和諧自然,塑造了獨特的柔美幽怨的意境,使得詩篇本身帶來了清新飄逸的風格。
古詩詞的柔美,在這首詩篇當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體現;而這首現代詩,顯然也帶有了古詩詞的意境之美。這是徐志摩最美的詩篇,也是為數不多的一首不輸於古詩詞的現代詩。
-
7 # 王鳳禮
《在別康橋》,我最喜歡“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這幾句。
整首詩,抑揚頓挫,朗朗上口。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開,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
這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 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
8 # 紅塵之戀
我喜歡《再別康橋》!
悄悄的你走了,
正如你悄悄的來,
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
9 # 晴玲瓏
徐志摩最有名的詩是哪一首?請賞析一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曾用過的筆名有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浙江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麵包。
賞析:
詩人一開頭用三個輕輕的,寫作別母校的離別情緒,給人一種寧靜的氛圍,同時也把自己對康橋的纏綿之情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在詩人的心中康橋已經被理想化、詩化了,詩人對那裡的一草一木,無不包含著深情厚意。
西天的雲彩,河畔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榆蔭下的清泉,星光斑斕的夜色,沉默的夏蟲,無一不被理想化、詩化、人格化。康河邊那婀娜多姿的翠柳被夕陽染成燦爛的金色,宛如戴著紅蓋頭的美麗動人的新娘,夕陽又把她的豔影投入微波盪漾的康河。
詩人完全沉醉在這如詩如畫的黃昏美景中,他神思恍惚,心兒似乎又成了康河的水波,那新娘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荔漾,詩人對康橋是那麼痴迷,以至於當他看到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時,頓生羨蘊之情。他竟甘心做一條水草,渴望如那水草一般永遠生活在康河柔波的愛撫中,榆蔭下那一潭清泉也被夕陽點染的絢麗迷人,彷彿是那七色的彩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詩人在康河留連忘返,夜色降臨還不忍商去,他一支長篙,向青草更深處漫溯,在星輝斑斕的康橋夜色中泛舟尋夢,這裡最宜放歌的時候,但詩人已無心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一切都在不言中,是“此時無聲勝有聲”!這樣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最後一節那種“悄悄的”心情。詩人帶看幾分眷戀,幾分惆悵,在沉默中悄然離去。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是中國傳統詩歌的理想境界,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的詩學審美觀念此時完全呈現在讀者的眼前。《再別康橋》就是一幅美麗的無形畫,詩的每一節都可以稱得上是一幅述人的圖畫,如詩的第二節,康河邊被夕陽染成綱娜多姿的垂柳加上波光粼粼的色彩豔影。就構成了一幅康河晚景圖。
另外,全詩的結構韻律的獨特創新,也讓我們窺見了詩人的絕妙藝術風格。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到三個節拍,節奏非常鮮明;每節二四行押韻,而目每節都自然換韻,讀來抑場頓挫,朗朗上口;整齊中富於變化,使全詩充滿了錯落有致的美感!
-
10 # 襟亞
幾乎沒有什麼異議,徐志摩最有名的詩是《再別康橋》。
徐志摩被稱為“新月派”的盟主。“新月派”另一代表人物聞一多,曾經提出過詩歌“三美”的新詩主張,而這一主張也基本被新月派的大多數詩人所遵循。下面,我想從這個新格律詩“三美”的理論角度,賞析一下徐志摩的這篇《再別康橋》!什麼是新格律詩的“三美”?
三美是指: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
1.音樂美就是強調韻律美,詩歌語言要有音尺、有平仄、有韻腳。
2.繪畫美是說詩歌塑造的形象要有畫面感,辭藻要穠麗、鮮明,要有色彩的質感。
3.建築美就是詩歌在格式上要充滿美感,強調“節的勻稱,句的均齊”。
在賞析本詩的“三美”特徵之前,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篇優美的詩作吧!(標點、排列、斷章均採用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中的呈現方式)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首先我們來看本詩的音樂美。我們很容易就能找出每一小節中的韻腳,比如說第一小節中的“來”和“彩”,他們押“ai”的韻:第二小節中“娘”和“漾”押"ang"的韻;第三小節“搖”和“草”押“ao”的韻……
除了第五小節沒有韻腳,其它小節都押韻。除了最後一小節重複第一小節的韻腳,第三小節和第六小節同押“ao”韻外,一小節一換韻,韻律和諧而豐富。
另外,我們能發現最後一節和第一節在語義上同中有異,揣摩這兩個小節,發現它們節奏相同,形成了迴環往復的詠歎之美。
至於平仄,除了第六小結稍稍有別常規外,其它小節的韻腳都完成了平仄相對的形式。在這七小節中有一個小小的變化也不失為一種大膽的突破,從全篇整體節奏來看毫不為之減色。
以上這些特徵都充分體現了“音樂美”的創作宗旨。
然後我們再來看繪畫美。第二小節“金柳”、“豔影”都充滿了飽含深情的色彩,讀者似乎能見到被夕陽染成橘黃色的柳樹和它投射在河中的倒影交相輝映,組成一幅靚麗的風景畫形象的展現在面前。
第三小節中“青荇”和“水草”都是綠油油的,帶著油彩特有的那層光亮,熠熠生輝。
第四小節“榆蔭下的一潭”是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彩虹又增加了畫面絢麗光亮的層次感,使得色彩在明度上拉開距離,產生的對比強烈而生動。
闡釋繪畫美需要具有一定水平的繪畫審美能力,侷限於此,就不牽強其它我所不能理解到的了。
最後讓我們來欣賞它的建築美。特意採用了課本中的排列形式,就是為了更好的展現本詩“建築美”這一特徵。
我們可以看到全詩分為七個小節,每個小節四句。
小節與小節間,句子與句子間,都均勻整齊,讓人一眼望去就產生一種秩序上的美感。正如我們前面所提到的:格式上要充滿美感,強調“節的勻稱,句的均齊”。
綜上所述,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非常好的詮釋了新格律詩的“三美”特徵。當然,關於新月派詩歌的“三美”特徵,聞一多本人的《死水》也是一個很好的範本。假如你有機會,可以嘗試用三美的標準去解讀一下,相信一定不會失望……
-
11 # 文旅攬勝
《再別康橋》是現代詩人徐志摩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品。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詩中語言輕盈柔和,形式精巧圓熟,詩人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緻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是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康橋情結”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而《再別康橋》無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因此,他後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
12 # 春天裡的紅楓葉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一、《再別康橋》的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者寫於1928年秋,最初發表於《新月》月刊上,後被收入在作者的詩集《猛虎集》上。
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遊學於此。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國遊歷,故地重遊,引發詩興,在回國的海輪上這下了這首著名的詩。
二、《再別康橋》作品賞析:
《再別康橋》是一首非常優美的抒情詩,朗讀這首詩,彷彿在欣賞一曲優雅動聽的輕音樂,讓人沉浸於詩中美麗的意境,如痴如醉。
這首詩一共分為七節。
第一節,三個“輕輕的”反覆運用,讓我們彷彿看到了作者正惦著腳走在美麗的康河邊,小心翼翼地生怕驚擾到康河的神情。
作者從第二節開始描繪康河迷人的景色,先把落日餘暉下的楊柳,比喻成穿上盛裝的“新娘”。再以康河裡的“豔影”、“青荇”、“水草”、“浮藻”,等等一系列的自然景物,烘托詩人的內心波瀾,營造出一種清新優美的意境。
第五節詩人描繪的是一幅動圖:
撐一支長蒿,泛舟康河,在星輝裡放歌,和前面幾節的情景構成動和靜,有聲和無聲的對比。正當讀者跟隨詩人準備放歌時,詩作突然急轉直下,由“不能放歌”到“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流露出了一股淡淡的離愁。
詩的結尾和開頭首尾呼應。在“悄悄”中告別,在“悄悄”中離去,不帶走一片雲彩。表明了詩人對康河的依戀和不捨之情。
整首詩意境優美,節奏輕快。每一節詩都是一幅美麗的畫,線條明晰,色彩豔麗,讓讀者置身於畫中,陶醉於輕音樂裡。
-
13 # 新宇158
不錯,是大家公認的《再別康橋》!
但從成詩到現在短短的72年裡讀者對此詩的誤解也不少:首先本詩不是描寫男女離別纏綿愛情,讀起來很恰如,那是你的套意所為,更有人牽強到是徐志摩對林徽茵的什麼心緒……有點想當然了。
此詩是徐志摩(新月派詩人)海歸的第三年,想起留英時的康河之上的康橋(今譯劍橋),情感起伏,欣然提筆,抒發了對康橋的依依惜別之情。
全詩結構為:現實(1)——尋夢(2-6)——現實(7)
第1節,“輕輕”疊字反覆運用增強了詩歌輕盈的節奏。
第2-6節,寫康橋景色,突出秀美。借景抒情。旋律舒緩而悠揚。恃別是“我甘願意做一條水草”,去承受康河清波的愛撫!依戀心切,淋漓盡致!
第5小節,詩人的情感達到了高潮:要泛舟到更青處尋“彩虹似的夢”“要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最後7節,最後一句:“不帶走一片雲彩”——以誇張的手法,表露詩人不願驚動他心愛的康橋的一片情意……不僅如此,詩人還把對康橋的“濃得化不開”的感情,在“沉默”“輕輕”“悄悄”中表現了出來!
-
14 # 無相花塵
徐志摩的詩除了最有名的《再別康橋》《翡冷翠之夜》之外,我覺得《沙揚娜拉》寫得最美。
初讀這首詩,我還以為沙揚娜拉是一位女子的名字。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裡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徐志摩
後來才知道沙揚娜拉其實是日語"再見"的音譯。
這首詩是《沙揚娜拉十八首》的最後一首,徐志摩1924年隨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遊歷東瀛時所作。
全詩只有短短的五行,但是卻把一場萍水相逢的離別場景描繪得特別動人。
第一句“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日本女郎的溫柔似水,賢淑靜雅深入人心。
尤其是第二句“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簡直妙不可言,如水蓮花般純潔的女子柔媚羞澀,欲語還休,清風徐來,搖曳生姿,令人心生憐愛。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依依不捨的惜別之情無以言表。
“那一聲珍重裡有蜜甜的憂愁”,曾經的甜蜜美好還在心頭,短暫的相逢之後又是離別的憂愁。
“沙揚娜拉”,再見了,不知何時再能相見,也許是永遠不見。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如此,便是最好。如此,便是最美。 -
15 # cc龔家茜
徐志摩有許多名詩,但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是這一首《再別康橋》。這首詩含蓄而深情,文字優美,讀來琅琅上口,意猶未盡,纏綿悱惻,有一種無奈的愁緒,寫盡了詩人對康橋的不捨和留戀。這首詩文字很空靈,有別於其他詩人的敘事和文字表達,讀來溫婉感人,這首詩意象不復雜,圍繞著詩人回返康橋看見的景緻,幾個輕輕的,就把詩人的婉轉愁腸喧染了出來,有一種音樂的韻律感,節奏舒緩。
-
16 # 今古雜壇
《再別康橋》(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樹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賞析:輕吟漫誦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將會陶醉在那注入了純情的一個個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遊、乍逢即別的一段思緒和一步幾回頭。
情如雲飄逸。古往今來,文人的別離都是銷魂斷腸的,徐志摩總想借助輕鬆的語言來承載沉重的心情。優美的旋律,抒寫出詩人飄逸灑脫的風度。四句中用了三個“輕輕的”,幻覺到詩人已經離開地面輕飛慢舞起來;雲,既捉摸不定,又實實在在;既遠在天邊,又近在眼前。這是徐志摩精心挑選的第一個意象“雲彩”所蘊藉的情感。
情如柳柔細。柳是中國詩歌中傳統的意象,詩人之所以鍾愛它,一是取諧音“留”,即對別離的人的挽留之意;二是取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長的旺盛生命力之意。但徐志摩卻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成了“新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詩人的這一Phantom,既有對美好理想的追憶,也是對如歌青春的喚回;既是甜蜜愛情的再現,也是對過去愛情的懷念。
情如水清爽。詩中用得最多的一個意象是水。水清如明鏡,包容著水上的一切:“那河畔的金柳”成了“波光裡的豔影”,盪漾在詩人心頭,也盪漾在讀者心頭,榆陰下的潭水,“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只有心清如水,才寫得出如此清澈美妙的句子;水爽似春風,沒有深情的水的撫摸,“軟泥上的青荇”怎會“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因為這水的多情撫慰,詩人竟然“甘心做一條水草!”詩人對康橋的情確如水一樣清澈!
故地重遊,康橋仍在,人已非。
理想破滅,愛情受挫。這情感如柳枝柔軟脆弱,感觸似柳葉細膩深沉。想要瀟灑一點,對於把握不住的情緣,在歲月裡安然無恙地轉身離開,不帶一絲遺憾。“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
17 # 文友南山竹
徐志摩最有名的詩是: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地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樹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蒿,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這首詩寫於1928年11月6日,初載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刋第1卷第10號。
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至1922年,詩人曾遊學於此。 1928年,詩人故地重遊,歸途中,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
第1節寫久違的學子作別母校時的萬千離愁。連用三個“輕輕的”,使我們彷彿感受到詩人踮著足尖,象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蕩去;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手之間,幻成了“西天的雲彩。”第2至第6節,描寫詩人在康河裡泛舟尋夢。披著夕照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兩個暗語用得頗為精到:一個是“河畔的金柳”想象為“夕陽中的新娘”。一個是將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後,竟變成了“彩虹似的夢”。這種主客觀合一的佳構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錘百煉之功。第5、6節,詩人翻出了一層新的意境。借用“夢/尋夢”“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等句將全詩推向高潮。最後一節以三個“悄悄的”與首闕迴環對應。瀟灑地來,又瀟灑地走。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彩。全詩一氣呵成,蕩氣迴腸,是對徐志摩詩化人生、詩美主張的最好描述。
-
18 # kindle免費電子書
(忘了自己)
一生至少該有一次!
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
不求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
甚至不求你愛我!
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見你!
-
19 # 茶與紫砂得兼—碧玉軒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的代表作。是一首帶有建築美學的新詩。恰恰林徽因留學的專業也是建築學。代表著那個時代的特徵。去西方留學的佼佼者。徐志摩是感性的,細膩的,文藝的。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
20 # 由來已久115
徐志摩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新月派詩人,他的詩歌風格清新、用詞精緻、婉約動人,其中最有名的一首抒情詩,當屬《再別康橋》。
這是作者1928年重遊母校英國劍橋大學康橋時寫下的一首傳世名作,堪稱現代抒情詩的典範。
一、以抒情開頭,牽出全篇詩歌的第一節即以抒情開場,連續使用三個“輕輕的”,反覆強調,別出心裁,一開始便亮出了作者淡淡的情感基調,突出灑脫中的清新自然,也顯示了作者俊逸飄灑的性情。場景別緻,而詩意盡顯。
二、從寫實入手,捕捉意象第二至四節,作者由景入情,以借物柔情的寫法,捕捉如詩如畫的意象。比喻新穎,擬人到位,並代入自身的體驗,讓景物與人之間產生靈動的詩意氛圍,反覆抒發心中濃烈的情感。把“金柳”喻為“新娘”,把自己比擬為“水草”,把“潭”喻為“天上虹”,描繪瞭如夢如幻的美麗意境。
三、豪情展現,表達情感第五節是全詩的高潮,由“夢”的聯想,進入“尋夢”,作者暢遊其中,任思緒在“漫溯”中延展,開始在放飛心情中高歌,那是何等的暢快!何等的豪情勃發!由此充分展示了浪漫主義的情懷。
四、回到現實,欲語還休第六節回到現實,這是由全詩淡然的基調決定的。“不能放歌”,必須像康橋那樣沉默。這是一種欲語還休的境地,“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體現了作者複雜的情感內涵。
五、抒情結尾,前後呼應第七節呼應開篇,以抒情結束,連續使用兩個“悄悄的”,再一次為全詩的抒情添彩,為讀者留下的是一種長長的雋永的感嘆!餘興不止。
總之,作者在詩中採取了由虛到實、由實到虛,虛實相依的寫作手法,加以捕捉靈動的意象,用詩化的語言抒發自身複雜的情感,顯得清新而又婉約、豪放而又柔美、大氣又不失絢麗,表達了作者強烈的依戀、離愁,淡淡的憂傷和對現實清醒的一份惆悵,實為現代抒情詩的絕佳之作!
回覆列表
(忘了自己)
一生至少該有一次!
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
不求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
甚至不求你愛我!
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