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商界詩人高曉君
-
2 # 密州詩語
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十九世紀最偉大的作家、思想家。被稱為“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藝術家”、“俄國革命的鏡子”,對俄國革命的審視、深沉、冷峻又不失人性的光輝。
托爾斯泰的詩歌代表作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其中的童年寫於1851年,當時托爾斯泰年僅二十三歲,但這初試啼聲之作卻贏得了屠格涅夫在內的作家的讚賞,在俄國《當代雜誌》發表後引起了極大地反響,曾而奠定了託在文壇上的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不止一次表示欣賞托爾斯泰,稱《戰爭與和平》是他最喜愛的作品之一。
-
3 # 雲遊霧裡櫻兒遠方的詩
,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學作品在世界文學中佔有第一流的...
-
4 # 鄧三
託的作品不是詩。是長篇小說。他的作品宏大,刻畫當時的俄羅斯社會的方方面面。掲露底層人的生活狀態比較深刻。反對戰爭,歌頌和平。
我會有這樣的愛情
全世界在我眼中這時分為兩半:
一半是她,那裡一切都是歡喜,希望,光明;
另一半是沒有她的一切,那裡一切是苦悶和黑暗。
——列夫托爾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學家,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托爾斯泰出生於貴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學,1847年退學回故鄉在自己領地上作改革農奴制的嘗試。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並開始寫作。1854~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1855年11月到彼得堡進入文學界。 1857年托爾斯泰出國,看到資本主義社會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滅社會罪惡的途徑,只好呼籲人們按照“永恆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1861年,為考察歐洲教育,托爾斯泰再度出國,結識赫爾岑,聽狄更斯演講,會見普魯東。1863~1869年托爾斯泰創作了長篇歷史小說《戰爭與和平》。 1873~1877年他經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鉅著《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托爾斯泰的世界觀發生鉅變,寫成《懺悔錄》(1879一1882)。80年代創作:劇本《黑暗的勢力》(1886)、《教育的果實》(1891),中篇小說《魔鬼》(1889)、《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萊採奏鳴曲》(1891)、《哈澤·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說《舞會之後》(1903),特別是1889~189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復活》是他長期思想、藝術探索的總結。
托爾斯泰晚年力求過簡樸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從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於一個小站,享年8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