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永珍集

    文化自信和唯我獨尊,並不構成非此即彼的關係。西方文化,要想主導普世價值,自我的文化自信,肯定也是少不了的。

    01西方文化的“中心論”和“進步論”

    西曆1500左右開始,西歐一直在進行以資本推動的各種侵略戰爭,當然,文化入侵也在其中。但21世紀,可能就如題主所說的“文化唯我獨尊”的地步,但他們自己也許認為是去“拯救”其他國家民族。西方的“中心論”和“進步論”的邏輯也很簡單粗暴,主要就是以物質水平來衡量一個社會的進步。物質水平越高,社會就越進步,文化就越先進。物質水平越低,文化就越“落後”,社會就越“專制”。當然,中間也不乏在各個國家內部,有大量的全盤西化的“專家學者”搖旗鼓吹。

    02西方人和華人在思維的模式上是不同的(2.1)西方文化習慣線性思維,就如同西方經濟學的目標只是一味的以追求線性增長一樣。而中國古典經濟學告訴我們,先賢是從整體的角度出發,以均平為目標,包括人類與自然的平衡、社會各階層的平衡、商品與貨幣的平衡、國內國外價格平衡等。這種從政治、經濟、生活方式、價值觀等角度維繫有限的自然資源和無限的人類慾望間的平衡,西方人是難以理解的。(2.2)西方的思維習慣裡還充滿了二元對立的矛盾關係,這也是認識世界本質上的區別。對錯之間,非對即錯,非錯即對。然而,中國先哲認識的世界本質是變化,變化由陰陽來推動,陰陽之間互為根基、相互對立、相互轉化,這樣的辯證關係,不僅停留在思想家的腦中,而是理論與實踐共行,是“知行合一”。

  • 2 # 小靚魚

    東方人是集體主義觀念,文化自信源於民族傳承;西方是以個人主義觀念為主,多是從自身角度出發,注重個人利益。理念不同。

  • 3 # 歡喜冤傢什麼鬼

    誰同我談西方文化,我就直接不理他,我這人從來不喜歡和傻子說話。西方人都沒有完全進化成人,那他們的文化能成熟嗎?我們幾千文化還不如那小屁孩。

  • 4 # 申裡的眼

    我的回答是:西方人文化並不自信,反而是為我民族獨尊。

    一,就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相比較而言,西方文化屬於個體文化,東方文化屬於整體文化。西方人的個體文化,可以從家庭的情況反映出來,當自己的孩子到了一定年齡的時候,就必須和父母分開,讓孩子自己獨立出去,在很大程度上不再與家庭或父母聯絡。東方文化與這種情況完全相反,即使孩子遠渡重洋漂泊他鄉,也始終不忘葉落歸根。

    二,說到文化不能離開宗教,西方的宗教也延續了數千年,甚至還出現過分裂。西方的宗教是排他性的,而東方的宗教是可以共存的。在中國的土地上有佛教也有天主教,基督教等等教堂或者是寺院,大家可以明顯的看出佛教的寺院有中國元素存在,比如說建築物和對聯,都是典型的中國元素,這就是東方文化和宗教的共存性,包容性;反觀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等等,絕沒有中國元素出現,這明顯就是一種排他性,沒有一丟丟共存性。

    哥白尼的懼怕和布魯諾被活活燒死,更是證明了西方所謂正統宗教和文化的排他性。

    三,西方文化更顯示出它的掠奪性,數百年的對外擴張和掠奪更加強了他們自己文化宗教的自大性特徵。數百年的傲慢,偏見和歧視,尤其是種族歧視更是層出不窮,從未間斷,至今仍然存在。反觀東方文化,從未出現過任何掠奪,歧視和偏見,更沒有唯我文化獨尊的傲慢,體現的是包容性和共存性。

    四,西方文化的發展史是單一的線性發展,具有排他性;東方文化的發展史是多方面的,整體性的,包容性的。近幾百年的西方文化發展史,更是加強了他們這種自尊、自大和傲慢的特性,自認為自己就是先進的民族,具有先進的文化。

    面對遍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證明了西方文化的自尊自大和傲慢,完全不相信東方文化在面對疫情的時候更為先進,更為合理,更為及時的文化優越性,包容性和整體性。

    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西方人的文化並非是自信,而是自大和傲慢,唯我民族和文化獨尊,對其他民族文化都帶有極端的歧視和偏見。

    哥白尼提出日心說

    布魯諾被燒死

    孔子像

    (圖片來自於網路)

  • 5 # 感照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父親是社會的靈魂。

    家庭的不穩,由於女德的缺失。

    社會的不穩,由於家庭的不穩。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

  • 6 # 吉月文

    西方是一個非常寬泛的範圍,這裡指的應該是西方社會的核心區,也就是西歐地區的人的文化心態。準確的來說,就是以現在的英法德構成的這樣一個三角範圍內所涵蓋的人群的文化心態。下面的論述當中的西方人,就是指的這樣一個狹義的概念。

    在近代啟蒙運動以前,西方人談不上文化自信。英法德的共同祖先是日耳曼人,在中世紀以前是一個原始部落民族。被羅馬人稱為蠻族。在英文當中現在還有一個單詞,叫做barbarain,意思是野蠻人,這個詞其實就來自於拉丁文。最早是用模仿野蠻人說話的方式來指代野蠻人。羅馬人嘲笑這些人詞彙簡單,除了吧吧之外說不出什麼話。在現在流傳下來的一些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的文獻當中,對於野蠻人的蔑視和嘲諷甚為普遍。

    作為野蠻人的後裔,雖然在中世紀時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總體來說社會依然比較落後。尤其是和中國印度還有阿拉伯地區相比。中世紀晚期,有很多歐洲青年學者前往阿拉伯留學,其背後的根本原因,自然就是因為歐洲社會發展水準顯著落後於阿拉伯地區。在現在流傳下來的一些阿拉伯地區的文獻當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到阿拉伯人對於當時歐洲人的蔑視。比如一位阿拉伯的醫生,在觀摩歐洲一位醫生做骨科手術的時候,表現的非常不屑,但同時作出了具有外交水準的評述,“如果他是我的學生的話,我不會允許他這麼做的”。言下之意就是這位所謂的歐洲地區的著名醫生,連自己的學生的水準都不如。

    在這樣一個基本的現實之下,歐洲人哪有文化自信可言?實際上在當時是一個普遍的自卑心態。從文藝復興時代開始很多歐洲學者對於東方國家心生嚮往,經常在著作當中讚美東方國家。有些人甚至於把東方國家作為理想世界。其實這一點和現在中國的公知群體非常相似。到了歐洲啟蒙運動之前的一段時間,歐洲還曾經興起過中國熱,很多歐洲貴族以收藏來自中國的器物為榮。瓷器在歐洲的價值遠超過中國本土。有很多歐洲貴族還乾脆在自己的城堡當中按照所臆想出來的中國風格進行裝飾。中國熱的背後,實際上是對中國文化的追捧。這自然也就從反面證實了,歐洲人當時還沒有形成文化自信,也沒有形成文化獨霸形態。

    歐洲形成一種文化獨霸心態,使自於啟蒙運動。最早奠定這個基礎的人物是啟蒙時代的代表性思想家孟德斯鳩。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事,在歐洲歷史上,啟蒙運動開啟了整個歐洲近代社會政治平等化的大浪潮,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它又開啟了歐洲人的文化沙文主義和種族主義思潮,助推了歐洲和其他地區的不平等。歷史往往是一種矛盾性的發展。沒有任何一個歷史程序是隻有單方面的社會影響的,正反兩方面都會存在。

    孟德斯鳩開創了地理人種論。簡單來說就是根據緯度,判斷一個民族的發展。他認為越是低緯度氣溫越是高智商就越低,社會發展就越低階。在這樣一個情況下,他把熱帶地區的人劃分為野蠻人,把亞熱帶和溫帶交替地區的人劃分為半文明人,把溫帶和寒帶地區的人劃分為文明人。實際上大體上就對應了黑人,阿拉伯人和亞洲人,歐洲人。

    地理人種論開啟以後,呼應了歐洲當時的殖民主義需要,因此逐步成為了後來歐洲社會發展的重要思想基礎。不同的學者開始從不同的方向對這樣一種論述進行系統化與細緻化。德國著名學者黑格爾從哲學層面上論證了,文明是從中國印度阿拉伯移植到歐洲這樣一個發展路線,並最終在歐洲達到最高峰,當然歐洲最高峰的代表是在德意志。黑格爾的這樣一種歷史哲學觀念,深刻影響了其後的歐洲歷史研究和社會科學研究有一系列的學者,比如桑巴特和馬克思-韋伯等人從具體的方面論證了歐洲文化的優越論。除了社會領域,在自然科學領域也不乏學者進行這樣的探索,瑞典著名的博物學家林奈就力圖從生物學領域論證歐洲人在自然領域上的優越性。

    這套種族主義思想,除了在歐洲本土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又憑藉著歐洲在近代以來,廣泛對外殖民和在政治軍事上的強勢,推廣到了全世界。可以說,一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前,就算是在亞非拉地區,這樣的思想也成為了主導。而在反殖民主義運動興起之後,這樣一套過時的思想才終於開始被人關注到,並逐步開始清算。

    不過社會意識的變遷始終是比較麻煩的,它和社會程序的發展過程不完全同步,尤其是落到個體層面上。整個西方社會雖然說在形式上已經放棄了種族主義和文化沙文主義,但是長達近200年的全面領先,使得西方社會很難在短時間內徹底擺脫這些負面思想的影響。而在這樣一個漫長的殖民過程當中,被殖民地區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徹底擺脫這些思想的毒害。

    最關鍵的是破除思想的迷信,必須要有現實層面上的有力支援。回到現實層面上來看,今年年初的疫情,打破了很多發展中國家對於西方國家的美好幻想。這樣一種現實層面上的支援將使得非西方地區的民眾能夠以更客觀的態度對待西方社會的現實,盲目崇拜的情緒會迅速減少。而對於西方國家本身來說,面對著整個社會總體向下的發展趨勢,無力感和挫敗感會迅速增加,文化自信恐怕很難再維持下去。而且思想發展很容易出現鐘擺效應,很容易從原來過度的文化沙文主義轉向的文化自卑主義。

    縱觀整個西方思想文化的發展歷程,就不難發現,無論是文化自信還是文化獨霸,從來都不是一個必然的社會思想特徵,而只能是社會現實在思想領域的反映。西方的文化強勢本質上是政治軍事和經濟強勢的間接反應,並非其與生俱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魚油軟膠囊哪個牌子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