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愛說心裡話

    這個問題必須按規則來。我們的平等是在規則之下的平等,沒有規則,什麼樣的平等都不會存在。無論老人孩子婦女青年人都在一個起跑線上比賽,這不是平等。論資排輩這部分人讓他們在一起論,沒有資沒有輩的在一起論。

  • 2 # 三少爺的毛

    我們自稱我們的歷史有多久,恐怕咱們的排輩就有多久。怎麼破我也不知道。這麼說吧,遊戲的規則怎麼破不是玩家改,得遊戲開發者或者維護者改。

  • 3 # 職場相對論2018

    “論資排輩”和“能者居之”其實就是兩把標尺,無所謂好壞,關鍵看你怎麼用。

    但凡這兩個詞出現時,一定是組織內有“評選”的事發生了!

    只要是“評選”,必然資源稀缺,給誰不給誰,必須看起來是“公平”的!

    你可能會問,為啥“公平”打了引號?

    這是另外一個好問題!

    原因是:職場上沒有絕對的公平!

    所謂的“評選”,只是讓那個確定的人“被選上”而已。

    什麼人更適合獲得稀缺資源,管理層有更清醒的認識。

    從這個層面上來看,“論資排輩”和“能者居之”只是“評選”工具而已。

    你需要為那些“確定的人”,設計一個更加有效的“評選”,讓他們毫無意外地、公平地被選上!

    現實往往和理想背道而馳,成長就是認知世界的過程!

    (圖片源於網路)

  • 4 # 慧眸識天下

    關於人才的選擇,中國歷史上很多先哲都有過思考並有過自已的選擇。

    1、遠在公元前的漢代,當時的選拔人才的標準之一就是“孝廉“。是漢武帝時設立的察舉考試,是當時大儒董仲舒的建議。孝廉是“孝順親長、廉能正直”的意思。因為孝廉必須經過時間的檢驗,因此可以部分理解為資歷德行。

    這是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文化條件下產生的,漢初百廢待興,在秦朝暴政下,社會秩序混亂,道德水平到達歷史最低水平。因此急需樹立漢朝新的價值觀和道德倫理觀,因此以孝廉為選擇人才的標準。但此政策的弊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顯現。漢朝末期,已經形成階級固化,官員無論有無才能啊,只要有孝廉即可當官。 漢帝國經過武帝之後的高峰之後一路衰落。

    2、 三國時的梟雄曹操,提出過人才的選拔“唯才是舉“。強調選拔人才,不問出身貴賤,不計德行操守,只要有治國用兵之術,即一律收用,並以九品評定其優劣,予以相應官職。此情況也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使身處亂世的曹操以此迅速建立起了一套官僚系統,打破了漢朝的人才選舉弊端。而繼承曹魏的晉國最終統一了中國。 但此弊端也隨之顯現,晉統一後,國家大亂。中原王朝更替頻繁,長期處於分裂狀態,人才選拔只問才能,而沒有經過時間驗證的品德行為,是其中原因之一。

    3、選拔人才應德才兼備。司馬光在總結前朝歷史經驗時,在《資治通鑑》裡,就提出了這一觀念。 “德“在這裡是德高望重的意思,“德高望重“需要經過時間的積累,其實指的就是資歷,俗語就是論資排輩。優秀的人才需要時間的驗證其品德行為,同時也要具備幹事的才能,這才是選擇人才的正道。

    回到問題。

    如果單純的只為論資排輩,或者有能者居之,都不能稱一個合格的人才。

    此兩項標準是相輔相成,但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具體分析到需要人才的組織處於什麼階段,再來制定選擇人才的標準到底是資歷佔比重一些,還是才能佔比重一些。

    感謝閱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思考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