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妮品歷史
-
2 # 棍哥觀史
古代皇后就是中宮之主,皇子無論嫡庶,都以皇后為嫡母,稱呼上無非就是娘、母親、皇后殿下、娘娘、大娘娘、親爸爸等,突出一個尊字。妃子生的兒子反而對其生母的稱呼有所界定,比如稱生母為阿姨、啊姐、小娘等。
皇帝的妃子雖然是擁有一定地位,但畢竟在宗法制度裡屬於妾,這種身份往往會母憑子貴有所抬高,但無論如何都難以撼動皇后的地位與象徵。正是因為妾的地位限制,所以皇妃生下的皇子,往往不能稱生母為母,只能尊皇后為嫡母。這一點在《紅樓夢》裡有所體現,如探春與賈環就是賈政小妾趙姨娘所岀,所以只能稱生母趙姨娘為姨,而稱嫡母王夫人為母,探春更是直言道,王夫人的兄長王子騰才是她的舅舅,趙姨娘的兄弟算她哪門子舅舅。
“鈞字宣禮,年五歲,所生區貴人病,便加慘悴,左右依常以五色絆飴之,不肯食,日:‘須待姨差。′"——《南史·齊宗室》在皇室中,這種嫡庶之別更是明顯,庶出的皇子也同樣只能稱生母為姨,這與生母在後宮中的位分高地無關,因為正宮皇后只有一個。例如《南史》中的記載,衡陽王鈞,其生母為貴人,在南齊後宮制度中,屬於正一品,位列第三位的夫人名分,一樣不能稱其為母親,只能稱為“姨”。
而我們在影視劇中又能看到“母妃”的稱呼,這個也並不是胡亂編造的,《明史·禮志》有載“明制,天子登極,奉母后或母妃為皇太后,則上尊號。”也就是說如果皇子即位大統了,才可以尊生母為皇太后,皇太后是可以與先嫡皇后並立兩宮的,而這個“母妃”就是詔冊皇太后時的書面用語,在詔冊中以母妃表明生母的身份,這個並不是用來作為稱呼的,清朝也是繼承了這個書面用語。比如雍正帝即位後,在詔書中稱康煕徳妃為母妃,所以影視劇中的“母妃”稱呼屬於誤用。
嫡庶之別對於皇妃而言確實有違人倫,而且皇妃的地位並不是想象中的母憑子貴,比如南朝宋明帝的貴妃陳妙登,雖然生下了皇帝的唯一龍脈,且立為皇太子,但陳貴妃的地位只是“禮秩同皇太子妃”,也就是說跟兒媳婦一樣。
相比較氾濫的清宮劇,這些年的歷史劇中尤其重視人物稱呼的歷史細節,比如《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阿爺”,《清平樂》中的“官家”、“姐姐”。這裡徽柔稱呼苗娘子為姐姐,就是對生母的一種稱呼,在宋朝皇家裡,還有母親管兒子叫哥,管女兒叫姐的,這都是一種溺稱,並不越制,反而在稱呼曹皇后時,就得以娘稱之。
-
3 # 蘆荻隱士
皇帝在世妃子生的兒子稱皇后為皇后娘娘或母后,皇額娘,皇帝駕崩後如是妃子的兒子繼承大統,就尊稱母后皇太后並加封號。
-
4 # 湘工文玩
古代皇宮中,皇后是正妻,妃子屬於侍妾,相當於官宦家的小妾,只是皇宮中稱呼比較高檔次而已,通常稱呼正妻為母親,親生母親為姨娘,而皇宮中,妃子生的孩子都稱正妻為母后,親生母親為母妃
回覆列表
清朝叫皇額娘,在那以前歷朝歷代都是叫母后。
因為皇后是一國之母,所以所有的皇子和公主都要這樣稱呼。
在有些朝代,甚至有“奪子殺母”這種不成文的規定。既在妃子產下龍子後,便被秘密賜死了,然後皇后便把孩子當成自己的來扶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