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獨狼思語
-
2 # 手機使用者德友之書齋
一部《三國演義》把酒刻畫的淋漓盡致,盡顯酒之魅力,酒之風流。
曹操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盡顯梟雄本色!酒融入了戰場之中,發揮了無窮無盡的作用。成也酒,敗亦酒也。
若桃園三結義;青梅煮酒論英雄…以酒言志,以示酒的威力。
要說善借酒力的莫若東吳大都督周瑜。群英會蔣幹盜書,使曹操錯殺蔡瑁、張允,慘敗赤壁。其中酒的作用不可小覷。
張飛嗜酒如命,酒壯英雄膽,確也曾嚐到過甜頭。一次是攻打漢中劉岱時,假裝成天喝的酩酊大醉,而後鞭打士卒,虛扎空寨,埋伏軍士,劉岱被蒙竟想偷襲,反被張飛逮個正著。另一次是智取瓦口隘。也是拿酒做引子,把酒喝的天昏地暗,令二小卒於面前相撲為戲,以此誘敵出戰。曹五子良將之張郃果然中計,其結果被斃死傷兩萬餘人,張飛大獲全勝。
酒使張飛成功過,亦使其失地,喪命。張飛在防守徐州時,酩酊大醉後,逼迫曹豹飲酒,曹豹不飲,張飛大怒,令人將曹豹鞭打五十。曹豹氣憤不過,找來女婿呂布,趁著張飛醉酒,奪了劉備僅有的棲身之地徐州。地盤丟了尚能奪回,腦袋掉了,找誰去要!二哥關羽走了麥城,三弟張飛哭天抹淚,借酒澆愁,結果是愁更愁!醉後鞭打士卒,許多軍士竟被鞭死。末將範疆、張達被縛於樹上,各自鞭背五十,至此懷恨在心。一日張飛酒醉臥於帳中,二人乘機將其刺死 ,削首後送給東吳。
一部《三國演義》在千年醇酒的飄香中,仍熠熠生輝。
但是醉生夢死,酒囊飯袋可能會醜態百出,甚至會丟掉卿卿性命。
東吳孫權的之弟、丹陽太守孫翊,性剛好酒,喝高了之後經常鞭撻士卒,引發眾怒。至使丹陽督將媯覽、郡丞戴員勾結孫翊身邊的從人邊洪,乘機亂刀砍死孫翊。
孫權亦是酒徒,一次大宴群臣,喝大了,將酒潑在大臣的臉上並用發硬的舌頭說,今天一醉方休,不醉倒在桌子底下,任何人都不許走。孫權的前輩、大臣張昭正色不言,孫權一愣,趕忙陪著笑臉說,一起樂樂而已,公為何發怒?張昭說,昔紂王作糟丘酒池夜夜沉迷酒色,當時也說只是樂一樂。孫權面有慚愧之色,酒宴不歡而散。這時的孫仲謀還算是明君,只不過出點醜態而已。
”官渡之戰”關鍵之一是後勤保障之糧草安全。負責守衛屯糧重地烏巢的是袁紹手下大將淳于瓊,其“性剛好酒”,也是個酒蒙子,終日與諸將飲酒取樂,一日醉臥帳中,烏巢糧倉被曹軍 偷襲,頃刻間糧倉化為灰燼,淳某醉夢中被擒,竟被曹操割去耳鼻手指後,放回袁紹大營進行羞辱,袁紹大怒,將其砍了了事。
梟雄曹操也曾因酒誤事,其將士也為之付出了慘痛代價。赤壁之戰鏖戰前,曹操志得意滿,與眾屬下對酒當哥。久事曹操、多立功績的揚州刺史楊馥,只因說了句曹丞相所做之詩不吉利,竟被曹操手起一槊,當場刺死,眾將士頓時心驚膽戰,哪還有心情再飲酒作樂。
還有一次酒後亂性,更為丟人現眼。曹操進攻張繡,曹軍勢大,張不戰而降。曹操進兵宛城對酒當歌,一日酒醉,退入寢所,厚著老臉私問左右:此城中有妓女否?曹之侄曹安民告知:有一婦生得十分美麗,問之,是張繡之叔張濟之妻鄒氏也。曹操乘著酒性,招來鄒氏與其同床共枕,“操每日與鄒氏取樂,不想歸期。”曹操酒後無德之醜事洩露,張繡大怒“操賊辱我太甚!”於是與賈詡密謀,乘機襲擊曹營,曹操大將典韋拼死相救,死於亂軍之中。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也不幸遇難,曹操大難不死,苟且逃生。這個酒喝的,喝掉了數條人命!
酒不知給多少人以慘痛教訓,酒後失言,貪酒誤事,為禍不淺。
但古往今來,如溫酒斬華雄,武聖關羽之英雄本色,留下了千古美談。
結束語 : 酒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一壺美酒品世間冷暖,朋友聚會,以酒論文,以文會友,談論古今,不僅平添高雅氣氛,而且能創造出許多文化精品,這是多麼愜意的事情。俗話說:酒,小酌怡情,貪酒傷身。講究分寸,恰到好處,何樂而不為呢?
-
3 # 登攀
《三國演義》中的“酒”和《水滸傳》中的“酒”截然不同。
《水滸傳》中,一人也好,一群也罷,大部分時候,就是狂飲,濫喝,喝的盡興,喝的痛快,主要在表達“情和義”。
而《三國演義》中,關於“酒”的描述不是太多,似乎也沒有《水滸傳》中的“酒”那樣直接,那樣濃烈,卻是場場都有大故事,處處都有獨特的魅力:透露著豪爽,更暗含著著神秘,“酒”的背後,更多隱藏著大志向,大格局。
開篇兩頓酒,開啟聯合創業模式《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黃巾軍犯界幽州,太守劉焉發榜招軍。
榜文行至涿縣,劉備有心無力,望榜興嘆。張飛憤而斥責,怒其不去為國效力。兩人因此結緣,併到張飛莊上的店內喝酒。後又結識了暴殺豪強,逃難到此的關羽。三人遂一起入席,互訴衷腸。——此為第一頓酒。
因志向相投,劉關張三位次日就結為異性兄弟,並聚集鄉勇痛飲,共圖大事——此為第二頓酒。
接連喝了兩次酒,三人八拜結交,達成為國效力的共識,而且很快就拉桿子起隊伍,加入了討伐黃巾軍的行列。
這酒喝的,您說,多有意義,多值當——構建起了聯合創業模式,更開啟了亂世爭雄的新格局。
杯中有美酒,壺中有乾坤劉備自從應允了“衣帶詔”之事,就躲進了後院種菜,偽裝自己,等待反曹的時機。
一日,曹操派人請劉備過府“消遣”。劉備“心懷鬼胎”,自然處處小心從事。
倆人在亭中坐定,嘗青梅,開懷飲,實為愜意美事!可事實呢?
沒多久,曹操就開始搞動作了。
他問劉備,方今天下,誰是英雄呀?
劉備也不含糊,裝傻充楞,胡說一通,被曹操一一否定。最後,曹操給出了結論: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劉使君一聽這話,嚇得筷子都掉到了地下,趕緊用自己害怕打雷聲敷衍了曹操,才避免了曹操的猜忌,也直接避免了一場隨時可能發生的殺身之禍。
“青梅煮酒論英雄”,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比項羽給劉邦擺下的“鴻門宴”,有過之而無不及。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曹操和劉備確實都是那個時代的英雄:曹孟德虎視天下,劉玄德處變不驚,都好生厲害!
但這頓酒喝的,估計劉備沒喝出什麼滋味,曹孟德則根本“意不在酒”。
您想想這“酒”,是一般的請客吃飯嗎?這簡直就是“智慧大比拼”,其中的格局之大,令人深思。
“以酒為媒,以色離間”的連環計司徒王允,為了挽救危局,剷除亂朝的董卓,想出了一條“以酒為媒,以色離間”的妙計。
王允先假意請溫侯呂布到府中喝酒,藉機引出貂蟬,讓她迷惑呂布,並說要把貂蟬許配給他作妾。呂布鍾情於貂蟬的美色,自然欣喜若狂,明確表態,願意為王允效犬馬之勞。
沒過幾天,王允又假意請董卓到府上喝酒,並安排貂蟬跳舞,彈琴,唱曲兒。董卓果然中計,被貂蟬迷住。王允趁機把貂蟬獻給了董卓。
自此,離間之計走出了關鍵的一步,為後來呂布和董卓之間的“互撕”挖好了陷坑。
酒是美酒,人也是美人,只是此中沒有風雅之事,有的是心機,有的是殺戮!作為棋子,這美酒和佳人,在王允手中,可是發揮了大作用!
美酒餘溫在,華雄命已休在這一段被羅貫中“嫁接”的片段中,有這樣幾句詩稱讚關雲長: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咚咚。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話說董卓手下勇將華雄,連斬數員“討逆”上將。正當不可一世之時,,關羽主動請纓去戰華雄。在曹操倒給他的酒尚未涼時,華雄已被關羽立斬於馬下。
這是關羽第一次在一個比較大的平臺上施展功力。更有意思的是,關羽斬華雄的時間是以“酒還是溫的”這個時間來計算,以此來襯托用時之短。這種近乎誇張的寫法,其深意在於,表現關羽的英勇神武。
從此,關羽一戰成功,名震四方,他輝煌的人生之旅自此真正開始。
將計就計一頓酒,兩顆人頭齊落地赤壁大戰前夕,曹操手下的謀士蔣幹,毛遂自薦到江到東吳去作說客,意在勸降周瑜。結果周瑜未卜先知,並設下計策:先是大擺宴席,眾文武作陪,盛情款待“老同學”。而後假裝喝醉,使蔣幹盜得假冒曹操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降書。蔣幹獻書於曹,曹操立刻斬了蔡瑁、張允。
一場轟轟烈烈的同窗聚會,一次難得的人生際遇,卻被周瑜巧妙利用。蔣幹盜書——上了大當。聰明反被聰明誤,使曹操損失了熟知水軍的兩位將領,赤壁大戰,已顯敗象。
結語以上就是我認為的《三國演義》中“有意義,有意思”的幾頓酒。
當然,我所說並不全面,其中的張飛喝酒誤事,被手下殺害,也很值得深思。
從小說《三國演義》關於酒的片段的描述中,我們確實能感受到“酒”的獨特魅力,也能體會到“酒”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但我個人的觀點是::喝酒不能學“三國”,不能耍心眼兒,要實實在在,少喝多說重敘情,此為好!
說到底,酒要少喝,或者不喝,但好事要多做!
閒話到此,請君指教!
-
4 # 晚來風L
大家好,我是晚來風,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大家喜歡!
三國是男人的世界,是大丈夫建功立業、逐鹿中原的戰場。每個男人都有一個三國夢,或是趙雲般銀槍匹馬縱橫馳騁,衝鋒陷陣;或是諸葛亮般輕搖鵝扇,指點江山;或是曹操般橫槊賦詩,慷慨激昂。
然而,讀遍三國,裡面有一樣最重要的道具是不能忽視的,那就是酒。三國裡的酒不是紅樓裡的溫柔旖旎,小家碧玉;也不是水滸裡的綠林豪情,呼哨山林。
三國裡的酒不似唐詩的事功精神,熱情豪邁;也不似宋詞裡的溫柔婉約,纏綿悱惻;三國裡的酒是英雄的酒,是男人的酒!
釀酒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據考證,在5000年前早期的人類,就初步掌握了釀酒的技術。
他們偶然發現,沒有吃完的水果在自然條件下放久了,會發酵,具有一種特殊的味道。後來經過逐漸的摸索,終於掌握了釀酒的技術。從此,酒就滲入為中華民族的血液裡,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中,貫徹其中,延綿至今。
1,帝王的酒是壯懷激烈心繫天下
操又大笑。時操已醉,乃取槊立於船頭上,以酒奠於江中,滿飲三爵,橫槊謂諸將曰:“我持此槊,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深入塞北,直抵遼東,縱橫天下:頗不負大丈夫之志也。今對此景,甚有慷慨。吾當作歌,汝等和之。”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曹操平定北方,揮師南下,在赤壁大戰前在戰船上大宴文武。酒酣處不禁豪情勃發,即興做千古名篇《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喝了杜康酒後的曹操多了幾分肆意,酒更是激發了曹操心底裡的渴望。藉著酒意,曹操抒發了對人生短暫,光陰流逝的感慨,也表現出了對天下賢才的渴望與欣賞,更是吐露了自己強烈的建功立業,心懷天下的心聲。
現在我們經常說曹操是奸雄,是奸曹。可是我卻覺得無論在歷史上還是演義中,曹操是堂堂的威武英雄。他心懷天下,渴望天下一統,併為此耗盡一生心血。
為成就霸業,曹操可謂不避箭矢,身先士卒。在濮陽一戰中,中了呂布的埋伏,被殺的大敗,左臂被燒傷。如果不是機智,差點被呂布一戟戳死。
在赤壁大戰中,更是被燒的焦頭爛額,惶惶北逃,如果不是關雲長,恐怕三國就要改寫了。
潼關一戰中,被馬超逼得割須棄袍。漢中一役,被魏延一箭射在人中,差點喪命。縱觀曹操生平,真可謂九死一生。然而他雖屢遭挫折而不改其志,這正是我們後人應該學習的。
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誰能當之?”操以手指玄德,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於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
這是《三國演義》中的著名橋段,“煮酒論英雄”,要說古人也是有趣,梅子熟了都要找人喝兩杯。那時候的釀酒技術不是很好,應該不是現代這種高度酒。所謂的青梅酒就是把青梅放入酒中慢慢加熱,酒香混著青梅的清香,二者相得益彰,痛飲三杯,快哉!
在此時的酒,雖不似鴻門宴的兇險,但也波詭雲譎。劉備如果應付不當,讓曹操起了疑心,那劉備必將凶多吉少。
一方步步試探,一方小心防守;一方挖坑設陷阱,一方巧擺龍門陣。劉備小心翼翼的應付,終於騙過了狡猾多疑的曹操。
要說曹操對劉備沒有防備那是不可能的,但是無論曹操怎麼算計,終於還是劉備的韜光養晦之計取得了勝利。劉備有驚無險的躲過了這場測試,並最終逃出生天。
劉備作為漢室子孫,雖織笈販履,出身低微,可是一樣有建功立業的抱負。而且周圍強敵環伺,諸侯林立,一不小心就要萬劫不復。所以必須時時在意,步步小心。此時的酒估計也是喝的心驚膽戰,寡淡無味。
當日,孫權大醉,左右近侍扶入後堂,文武皆散。比及眾官探得玄德、夫人逃遁之時,天色已晚。要報孫權,權醉不醒。及至睡覺,已是五更。
此時孫權因為過年高興,和群臣喝的大醉,劉備趁此機會,攜夫人孫尚香欲逃回荊州。由於孫權醉酒不醒,這才給了劉備機會。
孫權是個非常愛喝酒的人,民間流傳許多他喝酒的故事。但是,千萬不要把他單純的看成一個酒鬼。孫權此番醉酒,一個是因為新年,大家都高興。
二是劉備被自己用招親之名騙到南徐後,正如張昭所說:“今若以華堂大廈,子女金帛,令彼享用,自然疏遠孔明、關、張等,使彼各生怨望,然後荊州可圖也。主公可依公瑾之計而速行之。”這才是高興的主要原因。
想著等劉備和手下離心,荊州可得,屆時,和曹操逐鹿中原,一統華夏,登基坐殿,豈不快哉。所以得意忘形,以致酩酊大醉。
看來,酒不僅壯興,也會誤事。這三場酒,曹操得意忘形先是誤殺了揚州刺史劉馥,後來又被劉備矇蔽,放走了大敵。而孫權也賠了妹子又折兵。相反,在這幾場酒席中,劉備是最大的受益者。看來劉備不是酒量好就是控制的好。
想想也是,劉備的起點比他們低,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喜好,每逢宴席大吃大喝,酩酊大醉,不免露出馬腳,又不似他們位高權重,就只有被屠戮的下場了。
2,武將的酒豪氣干雲殺伐由心
操教釃熱酒一杯,與關公飲了上馬。關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
這段膾炙人口的“關雲長溫酒斬華雄”,是三國中最經典的片段之一。每每讀到此處,不覺熱血沸騰,心馳神往,真英雄也!耀武揚威不可一世的華雄,被關羽片刻功夫斬於馬下,真是痛快。
這是關羽威震華夏的首功,從此之後,關羽真正的走向了名將之路,並最終創造自己的輝煌。
孔明令魏延解酒赴軍前,車上各插黃旗,大書“軍前公用美酒”。魏延領命,解酒到寨中,見張飛,傳說主公賜酒。飛拜受訖,分付魏延、雷銅各引一枝人馬,為左右翼;只看軍中紅旗起,便各進兵;教將酒擺列帳下,令軍士大開旗鼓而飲。
溫酒斬華雄成就關二哥美名,更好酒的張飛自然不能錯過。張飛好酒在三國裡應該是首屈一指,以往每每飲酒誤事。特別是醉酒丟了徐州,更是為後人腹誹,此番是哪裡跌倒哪裡爬起來。
張郃鎮守的瓦口關久攻不下,張飛想出此番妙計,引來張郃劫營,趁機殺的張郃大敗,並最終奪取了瓦口關。此戰三將軍假酒破敵,真是成也酒,敗也酒啊!
瑜復攜幹入帳,會諸將再飲;因指諸將曰:“此皆江東之英傑。今日此會,可名群英會。”飲至天晚,點上燈燭,瑜自起舞劍作歌。歌曰:“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歇罷,滿座歡笑。
這段群英會蔣幹中計更是精彩紛呈,高潮迭起。蔣幹的愚蠢自負和周瑜的聰明睿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周瑜假借酒醉,騙的蔣幹盜書,並最終騙曹操殺了蔡瑁張允,為江東除去心腹大患,也為最終取得赤壁大戰的勝利掃平了障礙。
武將的酒,不僅僅是豪氣殺伐,也有智謀百出。關羽這杯酒,是茅臺,醬香濃郁,回味悠長。是熱血凝結,是丹心釀就。他追求的不是“會須一飲三百杯”的豪情,是酒壯英雄膽的血性。
張飛的酒是燒刀子,甘醇濃烈,飲之即醉。周瑜的酒更像是五糧液,悠香醇美,精爽諧調。
3,文臣的酒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當夜五更時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隻頭西尾東,一帶擺開,就船上擂鼓吶喊。魯肅驚曰:“倘曹兵齊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於重霧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顧酌酒取樂,待霧散便回。
這一出諸葛丞相的草船借箭,更是傳頌千古。其實三國中描寫諸葛亮喝酒的場面並不是很多,但是這一段確實是太精彩了。
鵝扇輕搖,酌酒談笑間,曹丞相的十萬只箭就到手了。外面箭如雨下,船里美酒飄香,酒在這裡成了最好的點綴!
同僚覆曰:“龐縣令自到任及今,將百餘日,縣中之事,並不理問,每日飲酒,自旦及夜,只在醉鄉。今日宿酒未醒,猶臥不起。”
在眾謀士中,我感覺龐統的酒量是最好的,這一百多天,每天飲酒,喝醉了睡,睡醒了喝。等於醉了一百多天,這得多大的酒量啊。
在張飛要把他治罪的時候,龐統曰:“量百里小縣,些小公事,何難決斷!將軍少坐,待我發落。”不到半日的功夫,把這些天積累的公事處理完畢,真是胸有丘壑,腹藏珠璣。
酒的魅力,在《三國演義》中有了真正的昇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書中描寫飲酒的場面比比皆是,礙於篇幅,不能一一道來。
酒是是催化劑,也是粘合劑。如果沒有酒,那《三國演義》就會失去靈魂,沒有酒,整個三國也將泛善可陳。總不至於關雲長溫水斬華雄,曹丞相煮水論英雄吧。所以說沒有酒,就沒有了男人的血性,沒有了男人的氣味。我覺得酒後的男人才更有魅力,更有韻味,更加威武,這也是三國中酒得魅力所在!
回覆列表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如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浴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揚慎的《臨江仙》,是《三國演義》的開篇詞。立馬就嗅出了酒香與英雄的關係。
《三國演義》的主要英雄人物曹操孟德公,與酒的結緣可能是最深刻的了。他與另一位英雄劉備玄德公,在未形成三國鼎立之前,就演出了”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
劉備在曹營寄人籬下之時,曹操為試探劉備心思,在青梅掛樹之時,專程來探在菜園種菜的劉備。藉著酒意,高層闊論天下英雄。誰是當今英雄?操曰“當今英雄,唯吏君與操唉”!話語間,天閃雷鳴,劉備筷子驚落。忙自圓說,響雷驚著了。曹操哈哈大笑,志高氣滿完勝而去。劉備也成功避過一劫。結果是”雙贏”!
赤壁之戰後,曹公在軍營中借酒舒懷,吟唱的《短歌行》詩篇更是噲炙人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與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周公吐浦,天下歸心。”藉助酒意,曹操舒發了要一統河山的雄心壯志,以及為實現目標而對人才的渴求。《短歌行》也因此成了傳世名篇!
缺少了酒,就沒有了英雄,也沒有了詩人。這句話在曹操身上得到很好的體現。
關於溫酒斬華雄這故事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雖然關於關羽斬華雄與酒沒多大關係。可是因為是曹操倒酒助威鼓勵關羽的起因,才有了溫酒斬華雄這個故事流傳。
酒的甜味講了很多啦,現在來說說酒的酸淽及苦味。
曹操有一子叫曹植。自幼好學聰明,是曹操眾多子女中才華最高的一位。深得曹操偏愛。有一段時間內內,曹操是想將曹植培養成為他的接班人。可是,此子持才傲物。喜歡酗酒,終未成大器。
第一次是在曹仁祓關羽困於襄陽時候。曹操任命曹植為將軍。帶兵前去給曹仁解圍。可是,曹植卻因醉酒誤事,未能成行,耽誤了軍機。曹操很是怒火。
第二件事,有一次曹操離開朝廷在外辦事。曹植因喝醉酒,動用了曹操的車馬,醉闖司馬門。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是犯要砍頭的大罪,曹操本人也不敢亂闖。曹操回來後,就立馬將管車馬的官員殺掉,並狠狠的處罰了曹植。透過這個事,曹操就絕對否決了曹植的太子之位。就因為好酒。曹植的大好前程被耽誤了。
另一位好酒的大人物,便是蜀國的五虎上將之一張飛了。張飛經常喝酒鬧事,酒後經常打人。鞭打督郵事小,可是有一次卻無故怒打呂布岳父。這次若大事了。呂布發怒不顧一切,舉大軍搶奪了張飛把守的徐州。使劉備無處立足。
這還不重要。關羽亡後,張飛更是借酒消愁。在為關羽趕製孝服的時候,關張飛的部下稍有遲緩,遭張飛毒打。這兩個部下忍無可忍,乾脆承張飛醉後將其殺害,投敵去了。張飛也因為他的酗酒。丟了卿卿性命。
成也因酒,敗也因酒。高興有酒,憂愁有酒。千百年來,酒與我們結下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