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哥愛攝影

    “沒有人工處理過”和“真實”非但不是一回事情,很多情況下甚至是互斥的。

    以下是真實的照片,都是長時間曝光所獲得。

    仙女座星系(M31):

    獵戶座大星雲(M42):

    心臟星雲(IC 1805):

    馬頭星雲(IC 434):

    累計曝光2小時的渦狀星系(M51)及其伴星系M51a:

    累計曝光20分鐘的聖誕彗星46P/Wirtanen:

    兩年前中秋拍攝的滿月:

    讓我們假設一個遙遠的天體,它發出各種顏色的光。這些光來到了地球。

    -這些光在進入望遠鏡之前,會被翻滾的大氣折射、散射,銳利的星象會變得模糊、偏色;

    -你上空的大氣會散射附近城市的燈光,讓影象上出現瀰漫的光暈。甚至高層的大氣本身就會發光;

    -望遠鏡不可避免地存在像差,折射鏡有色差,反射鏡有其他像差;

    -相機的感測器因為電子的熱運動,會隨機出現一些噪聲;來自宇宙射線的粒子,也會隨機撞擊感測器,留下一些並不存在的亮點。

    當拿到這樣一副“沒有人工處理過”的照片,你可以稱它是“真實”的嗎?當各種各樣的處理手段作用在原圖上,展現出影象中隱藏的細節,去除干擾,得到的照片是不是更貼近“真實”呢?

    更何況人的眼睛有天然的限制。天體能夠發出各種波長、各種顏色的光,但是人眼只能感受到三種。兩束光在人眼看來可能是同一種顏色,但是它們的波長成分可能大相徑庭。而更多的時候,人眼根本就不能感受到這些光。如果所謂“真實”就是一片黑的話,那就毫無意義了。最好的情況,人眼也只能看到一部分“真實”。

    那麼怎麼看到另一部分人眼看不到的“真實”呢?就是要“人工處理”了。

  • 2 # sonow97

    不知道你的人工處理的標準是什麼,嚴格來說,基本所有的數碼照片都需要白平衡來處理資料,無非是機器自動處理還是人工處理RAW資料。

    另外有很多的天文望遠鏡並不採用可見光來探測,這些都需要處理才能成為視覺化的“照片”。

    有些天體由於距離太過遙遠,無法透過常規方法檢測到,需要用一些特殊的裝置和演算法,比如前段時間有名的首張黑洞照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人頭髮那麼長,很長時間不洗不會難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