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Java實用技術

    今天一早一條訊息衝上了微博熱搜,“魯迅筆下的猹,現身了!”。近日浙江湖州市安吉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公佈了一段珍貴影片20多年來野生狗獾的影像首次被紅外相機所記錄而影片中的狗獾就是魯迅先生筆下的“猹”去年9月至10月狗獾在安吉縣出現了兩次。

    △2019年9月27日拍攝影像

    △2019年10月16日拍攝影像

    什麼是狗獾?

    分佈在中國的狗獾,它完整的中文名是“亞洲狗獾”。魯迅先生筆下的猹,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的貆,都是它。正如它的名字一樣,狗獾樣子很像小狗,只是腿更短,毛茸茸的,看起來很有喜感。

    “月亮地下,你聽,啦啦的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我那時並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麼一件東西——便是現在也沒有知道——只是無端的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兇猛。“他不咬人麼?”“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見猹了,你便刺。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來,反從胯下竄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節選自魯迅《故鄉》

    目前狗獾的分佈數量已經十分不樂觀,中國科學院和原環境保護部在2015版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 中,將其列為近危物種。另一種與狗獾有幾分相似的動物是豬獾,他們雖是親戚關係,但在外形上有幾處明顯的區別。

    浙江省首次獲得野生狗獾影像記錄

    2009年,浙江省首次啟用紅外相機進行記錄,到目前,全省共有3000多臺紅外相機監測值守,但一直都沒有發現狗獾的身影。狗獾一般在夜間或黃昏的時候活動,所以即使是在有它分佈的地方,也很難發現它。直到近日,安吉縣野生動物資源本底調查專案組在整理紅外相機資料時,終於獲得了狗獾的照片和影片,這也是浙江省野生狗獾的首筆影像記錄。

    圍觀一下對於時隔20多年首次被記錄的猹網友們在說什麼?

    @網友耀光神使:這麼多年了,忘記到底是讀zha還是cha,只記得當年前桌讀的zha,全班都在笑

    @網友元氣小蔥花:原來有這麼大隻,閏土的小叉叉可以捉住麼?

    @網友是你嗎lrony:以前讀書的時候對這個真的特別好奇

    @網友最愛吃小籠包的樂某人:原來長這樣啊,還挺……憨的感覺

    @網友ami2020:猹兄,原來你長這樣啊!

    這麼大的你認為閏土拿著叉子能捉住嗎

  • 2 # 村口的阿伯

    相信大家都還記得魯迅筆下的閏土吧,閏土刺猹圖可是有名的梗了,不過我們都是在書中看到那小小的刺猹圖。不過,今日紅外攝像機首次記錄了猹的模樣。

    查的原名叫狗獾體重約為10到12公斤,體長只有45到55釐米,樣貌頭扁鼻子尖耳朵短,四肢有力,有利爪擅長掘土,並且頭部有白色縱毛三條。狗獾大多棲息於密林之中,溪流湖泊邊,山坡丘陵的灌木叢之中。

    不過要想發現猹可真的不容易,已經是十多年未得一見了,魯迅先生筆下的猹和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的是同一種動物。中國從2009年在浙江首次應用了紅外相機,到現在全省範圍內依然有3000多臺監測攝像機值守,不過一直沒有發現猹的蹤影。

    不過,蒼天不負有心人,最近安吉縣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組,在整理紅外攝像機資料時,意外獲得了猹的照片和影片,這也是浙江省野生動物的首次發現猹的影像記錄。

    我們第一次見到實物圖片,以前都是在魯迅文章中看到那一張漫畫圖,如今被拍照發現了,確實挺可愛。不過它的出現也是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也說明大家保護環境起到了作用。原來在安吉縣一直都存在著猹這一物種,所以以後更要好好保護了。

    不然他們只能存在於我們的記憶裡,存在於課本插畫中,這些都是兒時的記憶,也是人生中最寶貴的記憶,下面的插畫你認識多少呢?

    猹這也是魯迅先生兒時的記憶,《少年閏土》節選於魯迅短篇小說《故鄉》,它反映了作者與閏土小時候真摯而又短暫的友誼,以及對他的懷念之情。

  • 3 # 第一人稱第三視覺

    “月亮地下,你聽,啦啦的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 …… ”

    我那時並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麼一件東西 —— 便是現在也沒有知道 —— 只是無端的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兇猛。

    “他不咬人麼?”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見猹了,你便刺。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來,反從胯下竄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 ”

    分佈在中國的狗獾,它完整的中文名是“亞洲狗獾”。魯迅先生筆下的猹,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的貆,都是它。正如它的名字一樣,狗獾樣子很像小狗,只是腿更短,毛茸茸的,看起來很有喜感。

    目前狗獾的分佈數量已經十分不樂觀,中國科學院和原環境保護部在 2015 版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 — 脊椎動物卷》 中,將其列為近危物種。

    另一種與狗獾有幾分相似的動物是豬獾,他們雖是親戚關係,但在外形上有幾處明顯的區別。

  • 4 # 分享不一樣的生活

    魯迅《少年閏土》文章發表後,許多人都寫信給魯迅,問猹是什麼動物。魯迅1929年給舒新城的回信說:“‘猹’是我據鄉下人所說的聲音,生造出來的,讀如‘查’。但我自已也不知道究竟是怎樣的動物,因為這乃是閏土所說,別人不知其詳”。《魯迅小說選》,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1月,83頁注[3]註釋“……聯絡下文,可能指的狗獾,外形似狐而胖,尾較短,體色棕灰,四肢和腦(就為胸,作者注)腹黑色,多在沙地、山邊或田野穴居,專吃瓜果等

    體重約10-12公斤,體長45—55釐米。頭扁、鼻尖、耳短,頸短粗,尾巴較短,四肢短而粗壯,爪有力適於掘土,經常在洞裡生活,背毛硬 而密,基部為白色,近末端的一段為黑褐色,毛尖白色,體側白色毛較多。頭部有白色縱毛三條;面頰兩側各一條,中央一條由鼻尖到頭頂。下頜、喉部和腹部以及四肢都呈棕黑色。狗獾多棲息在叢山密林、墳墓荒山、溪流湖泊,山坡丘陵的灌木叢中。喜群居,善挖洞。食性很雜,喜食植物的根莖、玉米、花生、菜類、瓜類、豆類、昆蟲、蚯蚓、青蛙、鼠類和其他小哺乳類、小爬行類等。

    也就是說猹是魯迅造出來一個字,是方言。

  • 5 # 思樂林

    猹是好(hào)吃的傢伙,它們都是葷素搭配的專家,肉和菜自己動口,“衣食無憂”,而且有極其聰明,還有自己的“廁所”,也極有藥用價值。

    一、“猹”字的出處

    “猹"是在魯迅先生的小說《故鄉》裡出現的,他根據閏土和村民的讀聲“查”造出了“猹”字,魯迅先生在1929年5月4日給舒新城的信中說:“" 猹 " 字是我據鄉下人所說的聲音,生造出來的, …… 現在想起來,也許是獾罷。”

    “猹”是狗獾,哺乳動物,體重約10-12公斤,體長45-55釐米。頭扁、鼻尖、耳短,頸短粗,尾巴較短,四肢短而粗壯,爪有力且銳利,善掘土打洞,晝伏夜出。其毛一般灰色,腹部和四肢黑色,頭部有三條白色縱紋毛可制筆,毛皮也可做衣服、皮墊,肉可吃。它有長而銳利的爪,擅長掘土,穴居在山野中灌木叢、墳墓洞穴中。

    猹所吃食物很雜,極愛吃植物的根莖、玉米、花生、菜類、瓜類、豆類、昆蟲、蚯蚓、青蛙、鼠類和其他小哺乳類、小爬行類,其實只要能吃的,它都樂意吃,是葷素搭配的專家。

    二、獾油有藥用價值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到“其效有起死回生之功效”,雖然沒有那樣神乎其神,但功效極佳。據說在秋冬之際將狗獾捕捉後,用其脂肪煉成油,這種油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通常塗抹在燒傷、燙傷和面板腫痛地方,極有消腫和鎮痛作用,而且治療燙傷燒傷癒合得快、疤痕不明顯等效果,據說獾油有殺菌、消毒和促進細胞再生的功能,所以現在有人用狗獾油治療痔瘡和禿頂,這都與殺菌消毒、促進細胞再生有很大關係。

    三、狗獾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肉能食。

    狗獾性情兇猛,但不主動攻擊人和其他動物,當人和其他動物逼近時會發出警告“噗”、“噗”聲,並且用利爪和犬齒回擊。狗獾也極聰明,冬天時會用乾草和樹葉等鋪設它們自己的洞穴,而且為躲避天敵,狗獾的洞穴通常有兩三個出口,洞穴中也有主道、側道和盲端,以防天敵來臨時逃竄。狗獾也講究衛生,在洞穴外20cm外,會建自己的廁所,廁所成卵圓形。

    結語:這樣聰明的狗獾,你真能下得了口嗎?我們一起生活的世界,你和它同樣有生存的權力,願你口下留情,多多珍愛動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光子從玻璃進入真空會突然加速,力量從哪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