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晨曦

    其他朝代不知識,清代的說說吧!

    自清太祖努爾哈赤起,清朝便建立了侍衛制度,隨著皇權的不斷集中和鞏固,侍衛制度也愈發完善,皇太極曾這樣說道:“朕侍衛四十員,乃太祖在時免役者。或叔伯兄弟之子,或蒙古貝子之子,或官員之子,或朕包衣之子,皆非應役之人。”由此可見,能當上皇帝近侍的人,身份絕不簡單,下面我們來一一分析。

    第1個原因:侍衛們擁有高貴的地位,非同尋常的出身

    《滿文老檔》中記載,努爾哈赤允許近身侍衛稱其為“父貝勒”,同時擁有這種權利的還有國中的重臣,由此可見,侍衛們在統治者心裡有多麼高的地位,能得到統治者如此賞識和厚待,對他們來說是無上的榮耀。同時,這些侍衛本身出身高貴,基本為八旗子弟,如此出身的人絕不會輕易被金帛所拉攏。

    第2個原因:從小灌輸君臣觀念

    古語有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種觀念早已在古人的心裡紮了根,特別是貴族子弟,他們從小就被灌輸了“以皇帝為尊、以皇帝為重”的觀念,別說刺殺皇帝,就連平時皇帝遇到一點點危險,他們的本能反應都是以命相護。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當年皇太極和大臣們一起去狩獵,突然從草叢裡躍出一隻猛虎,直接撲向皇太極,侍衛詹土謝圖二話不說,直接朝猛虎射出一箭,接著便從馬上下來,與猛虎打鬥起來,絕不讓它靠近皇太極一步,幸好其他侍衛騎馬趕來,才聯手製服猛虎,由此可見,侍衛對統治者的忠心程度,這種忠心,早已融入血肉,甚至不惜以命相搏。

    第3個原因:為了家族

    上文中提到,御前侍衛基本出自於八旗子弟,即使不是八旗子弟,也非富即貴,以他們和統治者的關係,害皇帝,也如同害自己,若是他們有不軌之心,他所在的整個家族,都會遭受滅頂之災,同理,古代也極少有人敢犯下“株連九族”的大罪,他們寧可自己死,也不敢連累整個家族。

    到了後期,清朝統治者們放寬了御前侍衛的門檻,比如乾隆時期,文臣和珅竟然也成了侍衛,《清史稿》中記載:“少貧無藉,為文生員。乾隆三十四年,承襲三等輕車都尉。尋授三等侍衛,挑補黏杆處。”當然了,和珅所當的三等侍衛只是五品官員,遠遠不如御前侍衛,而且這個黏杆處,其實是雍正創立的“特務機關”,以和珅的能力,自然是可以勝任的。

    以上,便是統治者為何不怕被貼身侍衛刺殺的原因。

  • 2 # 暉光日新

    皇帝一般是從不擔心御前侍衛有二心的!比如在清朝,專門設定了御前侍衛的侍衛制度,最初是清太祖努爾哈赤設立的,當時還沒有入主中原,而隨著清王朝皇權的逐漸加強鞏固,侍衛制度不斷補充完善。到了康熙時期,特設御前大臣和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職務,這些侍衛的人員基本都是皇帝親自選的,不假他人之手,皇帝都有著極強的猜忌心和疑心,這是幾乎所有皇帝的通病。可為什麼有些御前侍衛被允許帶刀呢,他們又被稱為帶刀侍衛,就這樣行走在宮中,跟隨在皇帝前後,難道皇帝不會害怕侍衛刺殺嗎?

    其實還真不用怕,因為清朝的特殊制度決定了不會發生這樣的事,能夠被選作侍衛的人基本是滿洲、蒙古王公勳戚子弟、宗室子弟,還有一些是皇帝賞識的一些侍衛,而御前侍衛中被允許帶刀的則是擁有特權的人,起碼是四品,而四品又是根據他們的出身影響,所以能夠做到四品的人大多都是皇帝的親信,知根知底。

    清朝是滿人建立的王朝,就算明朝有些遺留百姓想要刺殺皇帝,但他們根本無法收買滿人侍衛,最起碼兩個族之間是沒有太多交際的,民間傳說雍正皇帝被呂四娘刺殺,她設計潛入乾清宮,刺殺雍正,削下頭顱,提首級而去,但這隻當是野史傳說而已。

    選拔御前侍衛的具體標準是非常嚴格的,皇帝親自從上三旗中挑選,這上三旗是八旗之中的上等貴族,而且他們還需要透過武藝測驗,或者是武舉出身的勝利者,只能是武藝高超的人才能夠被選中當皇帝的貼身侍衛。保護皇帝需要高超的武藝,但畢竟是皇帝,還需要講究面子儀式,所以針對御前侍衛的考核還有相貌文采等。

    根據史料記載,皇太極的御前侍衛組成親兵,還有其他一些侍衛,竟然可以與明軍大戰,攻克了錦州城外的九處臺堡,由此看出,御前侍衛的戰鬥力有多麼強。皇帝還會選自己信任的侍衛,即便那人的能力不是最突出的,但深得皇帝信任就可以做御前侍衛,比如康熙身邊的納蘭明珠,他是康熙的表叔,對康熙忠心耿耿,所以他從御前侍衛做到了大學士。

    御前侍衛本來就是從貴族宗室中挑選出來的,皇室自然也不會委屈了他們,他們可以享受較高的福利待遇,擁有較高品級。能夠被皇帝選為侍衛,在他們看來是莫大的榮耀,可以光耀門楣,而且以後在朝中的升遷也會比較快,乾隆時期,著名的和珅就是從侍衛用了七年的時間做到戶部侍郎,所以這些御前侍衛還是深得皇帝的信任和歡心的。

  • 3 # 探尋世界7788

    相信我們大家小時候都做過皇帝夢,作為古代封建社會至高無上的君主,皇帝有著掌管生殺的權力,享受著榮華富貴。處於廟堂之高,同樣也會受到其他人的窺視,中國歷史上出了442位皇帝,然而平均壽命才只有39歲。

    很多要麼被權臣趕下臺,要麼歿於戰亂,還有20位(比如唐中宗)死於毒殺,然而卻很少聽說被侍衛刺死的。

    作為皇帝平日也會選擇武功高強的侍衛進行對自己的貼身保護,但是如果被買通侍衛刺殺皇帝怎麼辦?實際上皇帝早就準備得妥妥帖帖。侍衛制度在漢朝就有成規模的體系,執金吾是侍衛的總頭目,負責守衛長安都城。

    明清時期侍衛制度趨於完整,明朝皇帝的貼身侍衛也就是錦衣衛,全民錦衣親軍都指揮使,穿飛魚服,手持繡春刀,既行動方便又氣派美觀,還有清朝侍衛叫做御前侍衛身著黃馬褂。

    而他們的家眷,都是被朝廷嚴格監視起來的,古代謀反是要誅九族的。皇帝心裡也自然清楚這樣做的必要性,他也不會去任用那些身邊無依無靠沒有牽掛的人進行對自己的防禦。

    而且很多侍衛都是自己從小就開始培養,在清朝的御前侍衛制度裡面,皇帝只會選八旗中的上三旗子弟當作自己的護衛,他們大多是朝廷貴族,富貴人家的子女,在這裡可以參考下《還珠格格》的福爾康。這樣做既有政治上的考慮,實際上也是選擇的自己信賴之人,大家對彼此知根知底,無需擔心安全的問題。

    而且在清帝出巡時候,御前侍衛負責守衛,貼皇帝身邊所站的四人是嚴禁帶刀的,這如同上鎖了最後一道保險絲。至於另外不會刺殺的理由,那就是動機了。皇帝身邊的御前侍衛,多數忠心耿耿,不過不排除有大臣對其加以重利引誘,讓其對皇帝下毒手。

    但是這樣做真的可行嗎?侍衛官無論是地位還是待遇,都是非常優厚的,還有各種形式補貼恩賞錢。最最重要的是,能夠被皇帝選為貼身侍衛,基本前途無量,和珅、明珠、數額圖、隆科多這些清朝著名的大臣都是御前侍衛出身,他幹嘛冒著殺頭的風險替你刺殺皇帝呢?你邀他密謀,說不定人家直接跳起來將你的罪惡揭發。因此康熙也會說:看他們的身份,一點也不會擔心。

    至於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古人的傳統觀念了,儒家祖師孔子常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古代謀反,除非皇帝是在是到了讓人忍無可忍的地步,不然都會被視為十惡不赦的罪過,而在忠君的思想下,侍衛平日食祿君王,卻忘恩負義刺殺他,即便成功,假使侍衛能夠當上皇帝,他的位置也名不正言不順,如果沒當上那就更危險了,繼任者很有可能殺了他以謝天下。在《權力的遊戲》中,即便國王是個瘋子,御林鐵衛詹姆蘭尼斯特卻因為殺掉了他而一直飽受社會上的非議,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歷史上很少有侍衛刺殺國王的行為出現。

  • 4 # 驪山囚徒

    1、侍衛們擁有高貴的地位,非同尋常的出身。

    2、為了家族。

    3、從小灌輸君臣觀念。

  • 5 # 安邦定國

    御前侍衛一般是皇帝在安全上最倚重的人群之一,且距離皇帝最近,貼身保衛皇帝人身安全,故稱為御前侍衛,御前侍衛的官階一般是四品下、五品上,以下以清朝為例:

    正一品:領侍衛內大臣;

    正三品:一等侍衛從三品;

    正四品:二等侍衛、侍衛領班 從四品

    正五品:三等侍衛 從五品;

    正六品:藍翎侍衛。

    御前侍衛的培養、選拔、任用有著最嚴密的機制,具體如下:

    一、侍衛選拔

    侍衛的選拔非常嚴格,能夠選入皇帝身邊當侍衛的人,都是皇帝知根知底的人,並且侍衛從小就開始培養了,向他們灌輸為皇家誓死效忠的忠君思想,歷史中很多皇帝侍衛要麼是皇帝從小的玩伴,要不是陪讀,彼此的感情深厚,怎能會刺殺皇帝呢?

    二、優厚俸祿

    做為御前侍衛,發展前景和福利待遇是優厚的,同時能當上御前侍衛也是件光宗耀祖的事,御前侍衛們除了官俸、祿米、還有行餉、月餉、整裝銀,節日賞賜,皇家慶典,立功賞賜等,御前侍衛們護衛皇家等同享受榮華富貴。

    三、家人被掌控

    單純的教育御前侍衛們死心塌地的忠於皇帝只是一個方面的,另一方面,皇帝一般會用制衡術,日常,御前侍衛們護衛皇帝,私下,皇帝差遣他人掌控及特別照顧著侍衛們的妻兒老小甚至整個家族,也就是說,皇帝和御前侍衛們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御前侍衛們保護著皇家及皇帝的性命,皇帝則更掌握著御前侍衛們全家族的生死。

  • 6 # 四文看歷史

    以清朝為例

    清朝的特殊制度決定了不會發生這樣的事,能夠被選作侍衛的人基本是滿洲、蒙古王公勳戚子弟、宗室子弟,還有一些是皇帝賞識的一些侍衛,而御前侍衛中被允許帶刀的則是擁有特權的人,起碼是四品,而四品又是根據他們的出身影響,所以能夠做到四品的人大多都是皇帝的親信,知根知底。

    清朝是滿人建立的王朝,就算明朝有些遺留百姓想要刺殺皇帝,但他們根本無法收買滿人侍衛,最起碼兩個族之間是沒有太多交際的,民間傳說雍正皇帝被呂四娘刺殺,她設計潛入乾清宮,刺殺雍正,削下頭顱,提首級而去,但這隻當是野史傳說而已。

    選拔御前侍衛的具體標準是非常嚴格的,皇帝親自從上三旗中挑選,這上三旗是八旗之中的上等貴族,而且他們還需要透過武藝測驗,或者是武舉出身的勝利者,只能是武藝高超的人才能夠被選中當皇帝的貼身侍衛。保護皇帝需要高超的武藝,但畢竟是皇帝,還需要講究面子儀式,所以針對御前侍衛的考核還有相貌文采等。

    根據史料記載,皇太極的御前侍衛組成親兵,還有其他一些侍衛,竟然可以與明軍大戰,攻克了錦州城外的九處臺堡,由此看出,御前侍衛的戰鬥力有多麼強。皇帝還會選自己信任的侍衛,即便那人的能力不是最突出的,但深得皇帝信任就可以做御前侍衛,比如康熙身邊的納蘭明珠,他是康熙的表叔,對康熙忠心耿耿,所以他從御前侍衛做到了大學士。

    御前侍衛本來就是從貴族宗室中挑選出來的,皇室自然也不會委屈了他們,他們可以享受較高的福利待遇,擁有較高品級。能夠被皇帝選為侍衛,在他們看來是莫大的榮耀,可以光耀門楣,而且以後在朝中的升遷也會比較快,乾隆時期,著名的和珅就是從侍衛用了七年的時間做到戶部侍郎,所以這些御前侍衛還是深得皇帝的信任和歡心的。朝中做個九品小官,還不如做皇帝的御前侍衛,他們有品級且大都在正三品到正六品之間,還可以接近皇帝,幸運的話,他們還可以被賜黃馬褂,在《教澤碑》記載著,清朝武進士何禮,經過選拔,成為皇帝的御前侍衛,被賜花翎,穿黃馬褂,家中更是有一副“御前侍衛府”的牌匾流傳至今,這對滿朝文武官員都是一件無比榮耀的事。

    御前侍衛享受著如此高的待遇,又是皇帝的信任之人,他們怎麼會糊塗地去刺殺皇帝呢?要知道刺殺失敗後,那可是殺頭大罪,甚至是滿門抄斬,皇帝根本不必擔心被侍衛所殺。

  • 7 # 淡忘憶

    前言:皇帝為何從不擔心被御前帶刀侍衛刺殺?

    皇帝從來就擔心害怕被御前帶刀侍衛割了吃飯的傢伙,誰告訴你他不怕的?

    自古至今、從中到外,那些有權有勢有錢的人,都會有專職負責人身安全保護的人員甚至隊伍,一般人的叫保鏢,皇帝的叫御前侍衛。混得好的侍衛可晉升為御前帶刀侍衛。

    這個職位是到清朝時登峰造極的,但我腦子裡總想著這麼幾位:御前四品帶刀侍衛南俠展昭,曹操兩個超級侍衛虎痴和惡來,還有:”元芳,你怎麼看?“

    皇帝為了不被帶刀御前侍衛割腦袋,可是想破了腦袋

    皇帝為了既有人保護,又不禍起蕭牆,做到萬無一失,可是費盡了心機,想破了腦袋。很不容易地立下了以下幾條規矩:

    一、利益共同體,根紅苗正

    為了找到適合做侍衛的人,皇帝會從皇族或比較放心、信任的家族尋找適合做侍衛的人選進行培養,他們有血緣或共同的利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康熙的侍衛魏東亭,家族就是康熙的家奴,從小就做伴讀。(曹寅家族的原型)

    二、嚴格的考察、晉升制度

    進了侍衛隊伍進行培養,既有政治教育也有軍事、武功訓練,沒個十年八年你是進不到御前帶刀的,期間不光考察你的能力,還得考察你的忠誠。有能力而忠誠沒突擊表現的,可以帶刀而不能御前;忠誠度表現不錯而能力欠缺的,能御前而不能帶刀,只有那些又忠誠又有能力的,才可能是御前帶刀侍衛。

    三、豐厚的薪資和嚴格的處罰措施

    到了御前帶刀侍衛這個級別,皇帝給您的賞賜和優厚的待遇讓您只會每天祈禱皇帝長命百歲。也很難被皇帝的政敵收買而危害皇帝,因為你很難找到比皇帝更大的金主。

    同時,皇帝也有防備手段,你的家庭、親族全握在皇帝手裡龔尤如人質。一旦對皇帝造成危害,誅你三族到九族。

    結論:皇帝不是不怕被御前帶刀侍衛刺殺,而是作了充分的準備工作把這種機率降到最低。但即使如此,還是會有對皇帝產生威脅的御前帶刀侍衛。

  • 8 # 香茗史館

    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在古代皇權社會,皇帝的安全可謂是重中之重,然而歷朝歷代以來,不論是漢朝的南北軍,還是隋唐的十二衛,宋朝的殿前司、元朝的宿衛軍、明朝的錦衣衛、清朝的大內侍衛,卻從來沒有發生過侍衛行刺皇帝事件,這又是為什麼呢?皇帝又是如何確保侍衛的忠誠呢?

    選拔極為嚴格:武功不是重點,忠誠才是關鍵

    作為隨侍皇帝身邊的軍隊,他們的忠誠度直接影響著皇帝的安全,因此在組建這些軍隊時,武功的高低其實並非最重要的因素,而忠誠度才是關鍵。

    對於開國皇帝來說,他們一般會從自己曾經率領的嫡系軍隊中,選拔出最為精銳的將士來確保自己的安全。例如三國時期的魏文帝曹丕,便是從“虎豹騎”中選拔精銳組成“武衛軍”;又如唐高祖李淵,他則是從追隨自己太原起兵的軍隊中選拔出三萬禁軍,被稱為“元從禁軍”。這些軍隊本就是隸屬於皇帝(或宗室)統率的軍隊,不僅是絕對的精銳,而且忠誠度極高,從他們中挑選出來的將士,忠誠度自然也就沒有任何問題。

    而除了開國皇帝之外,其他帝王挑選侍衛,同樣極為嚴格,不僅要求出身清白,而且基本以勳親後代為主,例如明朝的錦衣衛雖然規模較大,但擔任宿衛職責的錦衣衛各級將士,則全部來自於勳貴之後;又如清朝的大內侍衛,尤其是內廷侍衛,也全部由滿蒙勳親子弟或武進士充任;再如唐朝李淵的“元從禁軍”,通常以其子弟補充進入,因而又被稱為“父子軍”。

    嚴格的選拔機制,無疑最大限度保障了這支軍隊的忠誠度,而出身勳親世家的這些子弟,因家族與王朝一亡具亡、一損俱損的關係,也使得他們的忠誠度得到了最大保障

    管理極為嚴格:兵權直屬皇帝,將領相互牽制

    嚴格選拔是基礎,嚴格管理則是根本,一套健全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不僅能夠確保這些將士各司其職,而且可以更大程度的提升皇帝安全。

    △隋唐時期“十六衛”中的“左右千牛衛”便是皇帝貼身衛兵

    對於這些直接負責皇宮安全的軍隊,不僅執掌軍隊的將領身經百戰、忠心耿耿,而且軍隊的最終調動權力基本掌握在皇帝手中。也就是說,即使是執掌軍隊的將領,在沒有獲得皇帝授權或持有皇帝信物的情況下,也難以調動這支軍隊。例如漢武帝晚年的巫蠱之禍,太子劉據即使拿到了符節,卻仍然無法調動護北軍,護北軍使者任安在拜受符節後,便直接返回軍營閉門不出。

    此外,為了防止將領作亂,皇帝通常還會對這些軍隊予以拆分,從而達到相互牽制的效果,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將宿衛京城安全的軍隊分為幾部分,交給不同的將領執掌,例如隋唐時期的十二衛(後改為十六衛),便分別設立將領執掌。另一種是軍隊高層分別由互不統屬的人員擔任,例如明朝的十團營(後改為十二團營),便由總兵官為最高長官,另以內臣、兵部尚書或都御史各一人為提督。

    透過兵權直屬皇帝,指揮權相互牽制,共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這套體系之下,不論是將領倒戈,還是士兵譁變,都很難對皇帝性命產生威脅

    福利待遇優厚:經常獲得賞賜,升遷更為容易

    作為直接負責皇宮和皇帝安全的將士,為了避免他們產生異心,這些人的待遇不僅是軍隊中最為優厚的,而且作為天子近臣升遷往往也更為容易,如此一來便大大降低了底層將士的不滿。

    以清朝為例,清朝的宮廷侍衛分為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大內侍衛等,而距離皇宮和皇帝越近,待遇也就越高。按照清朝制度,這些侍衛不僅生活待遇極為優厚,而且除了本身的俸祿外,還有各種補貼和恩裳,例如皇帝、皇后、太后壽誕或扈從出行,通常會獲得豐厚的賞賜。

    此外,由於御前侍衛通常隨侍皇帝身邊,因而升遷也通常更為容易。同樣以清朝為例,侍衛出身而最終得享高官厚祿的比比皆是,例如索尼、明珠、索額圖、隆科多、肅順等等,他們都是侍衛出身。

    △權傾朝野的和珅便是侍衛出身

    優厚的待遇和相對清閒的職能,再加上升遷的便利,這些侍衛只要腦子沒有進水,又豈會跑去刺殺皇帝?

    嚴格區域限制:守衛各司其職,秩序井然有序

    提到皇宮中的防衛,我們常常想到的就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這種說法或許略顯誇張,但與實際情況卻也相距不遠。

    對於駐守皇宮內外的侍衛,通常採取區域管控的措施,以漢朝為例,漢朝的皇宮護衛通常分為三層,其中由中尉(後改執金吾)統率的北軍負責宮外安全,衛尉統率的兵衛(即南軍)則負責宮門和宮內防務,而郎中令統率的郎衛則負責的宮殿門戶和殿內警衛。又如古代朝會時的鎮殿將軍,便是專門負責朝會時殿內安全的。

    即使是皇宮中值守的侍衛,也不可能夠隨意走動,每支軍隊都有其相應的宿衛地點,根本不允許輕易越雷池一步的。比如你只是負責守衛宮門的,結果你跑去內廷晃盪,輕者被拿下問罪,重者便是當場革殺。畢竟影視劇中那種飛簷走壁、高來高去的功夫,現實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透過區域限制,便可以防止將士隨意走動,從而大大降低風險。而在這種嚴密的防衛下,想要僅憑几人,乃至幾十人上百人刺殺皇帝,無異於自尋死路。

    刺殺代價太大:“十惡不赦”之罪,禍及整個家族

    在古代,“謀反、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被稱為“十惡”重罪,其中“謀反”更是首惡。所謂“謀反”,便是指圖謀、參與推翻封建階級政權,或謀害君主的行為。

    對於“謀反”大罪,歷朝歷代懲處都極為嚴厲,例如《唐律》便固定,“犯者皆斬,家屬緣坐,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絞”,也就是說一旦謀刺皇帝,不僅自己要被處死,家屬也要被連累,父親和兒子只要是十六歲以上,全部處以絞刑。

    到了明清時期,對於“謀反”之罪的懲處更為嚴厲,《大明律》便規定,“犯者凌遲處死,祖父、父、子、孫、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異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異,年十六以上,不論篤疾、廢疾,皆斬”,不僅牽連範圍進一步擴大,且懲處力度也得到進一步加強。

    相較於以上豐厚的待遇,刺殺皇帝付出的代價無疑太過沉重,在利益的驅使下將領謀逆尚有可能,對於普通的侍衛來說,回報與代價完全不成正比,顯然得不償失

    如上所述,嚴格的選拔機制,完善的管理體系,嚴格的區域限制,豐厚的福利待遇,再加上刺殺的代價太大,這使得侍衛雖然距離皇帝很近,但卻根本沒有刺殺皇帝的理由。

    事實上,歷朝歷代以來,不僅沒有發生過侍衛刺殺皇帝的事件,反而是在軍隊高階將領叛變的情況下,出現過侍衛臨陣倒戈導致政變失敗的事件,最典型的就是唐朝景龍元年(公元707年)的“景龍政變”,太子李重俊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叛亂,最終卻因皇帝的一句話,千騎臨陣倒戈,最終導致政變失敗。

  • 9 # 小元侃歷史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御前侍衛。所謂御前侍衛,是清朝才有的一種官職,除了負責皇帝的日常守衛工作,還要時刻保持皇家的威嚴與禮儀。簡單來說,就是御前侍衛不光是會武功的莽夫,還要有排面、有顏值。

    所以一般情況下,能入選御前侍衛的大多都是貴胄子弟,皇家血脈。

    像清朝著名詞人納蘭性德就是御前侍衛的形象代表,其父親為大學士納蘭明珠,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滿族正黃旗人。不光家學淵源,還與皇族有沾親帶故的關係。

    這樣的人才有機會入選御前侍衛。

    由此可見,御前侍衛名為侍衛,實則是貴族與皇帝直接聯絡的紐帶。御前侍衛和皇帝基本上一個階級層面的人。

    直接一點說,御前侍衛保護皇帝就是在保護自己家族的利益。這樣的人,刺殺皇帝的動機在哪裡呢?

    退一步講,假如御前侍衛真的刺殺了皇帝,並且取得了成功。那麼國家亂不亂尚未可知,但是御前侍衛所在的家族肯定要被屠戮殆盡。

    不光得不到一點好處,還有可能搭上本該富足的貴胄生活,身家性命。這樣的蠢事,有什麼人會去做?

    所以,假如我是皇帝,我也不會擔心御前侍衛會刺殺我。

    因為在本質上,我們是一家人!

  • 10 # 浮生若夢sk

    看過清宮劇的朋友們,相信對於“御前帶刀侍衛”,這個職業並不陌生。每每有這個稱號出現的時候,眼前彷彿就會顯現一個風度翩翩、武功超凡的少年向自己走來。他們似乎已經成為了宮內“小鮮肉”的代表,是負責保護皇帝安危,在御前行走的紅人。

    可以帶刀,足以證明他們身份的不同和享有的特權。那時候的御前帶刀侍衛,相當於現在攜帶武器的貼身保鏢。日本也有這樣的人,被叫做“近衛兵”,而在美國,則被成為“特勤處”,換成現在的中國,應該被稱為“中南海保鏢”。這個職業,看似威風,又略帶神秘。

    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個職位背後的秘密。

    首先、御前帶刀侍衛是怎麼來的?

    侍衛,從字面上解釋,就是侍從和護衛的結合。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君對御前的防衛安全工作做得並不到位,可以說是很鬆弛的狀態。相信大家都知道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如果,當時防衛森嚴荊軻估計根本近不了秦王的身,還會因為進宮私藏武器而被人拿下。

    當時,在秦朝有明文規定:禁止進殿的臣子攜帶武器。所以,當圖窮匕見,追著秦王滿殿跑,要砍殺他的時候,殿內的眾人一時間竟束手無策,慌忙之餘根本不知道去幫忙。還好,旁邊的御醫有個藥袋子,一下子就打中了荊軻,這才讓嬴政有了時間去拔劍反擊,將荊軻殺死。

    後來,秦始皇完成了他的偉業,統一了六國,便設定了一個專門的職位,叫做“衛尉”,專門用來統率近身計程車兵,守護皇宮內院的安危。

    直到漢朝,才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御前侍衛,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羽林軍”。漢武帝劉徹為了跟自己的母親對抗,便以打獵玩樂為由,秘密在羽林內訓練武士,並將其稱之為“羽林軍”。在唐朝時期,也出現了一支專門負責皇帝安全的部隊,名為“北衙禁軍”,該部隊編制一直延續到五代、宋朝。

    而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就是當時禁軍的領軍,所以,他有便利條件去興兵起義、黃袍加身,最終,成為宋太祖。不過,禁軍的主要作用是守衛京師,規模最大的時候,達到了八十萬人。而真正在御前行走的貼身侍衛,則是從禁軍中精挑細選出來的,這些人歸御前司管理,被稱為“殿前班、直”。

    順便說一下,在評述《三俠五義》當中,展昭綽號御貓,是“御前四品帶刀護衛”,但是,實際上,這只是小說中的情節設定而已。在真實的情況下,宋朝是沒有這個職位的,之所以會出現這個問題,是因為這本書是清朝石玉昆寫的,他混淆了一些歷史事實而已。

    在元代時期,中央禁軍被稱為“宿衛軍”,並分為兩種:

    一種是由皇帝直接管理的“怯薜軍”;

    另一種則是由歸樞密院領導的“侍衛親軍”。

    接下來,就是明朝的錦衣衛,這個大家都很熟悉,是很多影視作品中,經常出現的“狠角色”。從嚴格上來講,錦衣衛其實只是御前侍衛的一種廣義稱呼,他們負責的大多都是重大的儀仗隊安全,以及侍衛活動。巡查和緝捕是他們的權力,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特務機構。

    到了清朝時期,侍衛體系的組織架構,變得更加明晰和細緻,分為:御前、乾清門、大內三類侍衛,每個職位都有自己的職責,各不相同。其中,御前侍衛和乾清門的侍衛地位最高,因為,他們主要負責皇帝周遭的安全,作用也最大。當皇帝遇到危難的時候,是用來做肉盾,以保聖駕安全的。

    其實、做一個帶刀侍衛容易嗎?

    帶刀侍衛之前已經說過,是皇帝身邊的人,保護其安危,在緊急的時刻是需要拼命的,所以,這樣一份工作,能是那麼輕鬆、容易乾的嗎?站在皇帝的角度,這萬金之軀需要有人保護,但是,讓一個人帶著刀在自己的身邊待著,這人可靠還行,不可靠的話,槍頭指向自己,那豈不是更危險。

    所以,想要挑選一名御前侍衛,是非常嚴格的,可以用苛刻來形容。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的出身背景。從漢朝開始,做羽林軍的就必須是貴族的親戚子弟,雖然,到了東漢時期,這個要求有所放寬,但事,也必須是良民家的孩子。而有作奸犯科黑歷史的,是不會被用的,之後的宋、明時期,都延續這樣的制度。

    到了清朝,這個要求變得更加嚴格,當上御前侍衛的,都必須是滿洲、蒙古王公的貴族子弟,或者宗親們的兄弟,漢族子弟基本上無緣這一工作崗位。之所以在宗親之間篩選,主要是因為他們根紅苗正,出身世家,沒有造反的可能。

    除了出身,再看中的就是對於皇帝的忠誠度,至於武功是不是好,身手是不是了得,那都是次要的。雖然大內侍衛需要習武,練兵,但是,實際上他們的主要作用,並不是用來打打殺殺,而是作為儀仗隊,或者是幫著皇帝通風報信、秘密暗查、防範警備的。

    這一點,在很多電視劇中都有表現,也就是所謂的在“御前行走”。

    雖然,工作要求嚴格,篩選條件苛刻,但是,與之相輔相成的則是待遇優厚。作為皇帝身邊的人,近水樓臺,深得聖恩,薪水待遇那肯定是不會少的,而且,升遷的機會也大,升職的速度也快。在清朝,御前侍衛除了擁有頂戴花翎、黃馬褂等特殊待遇之外,他們的升職之路也比其他人寬泛很多。

    一等侍衛可以直接跳級坐上正二品的官位,不僅如此,他們還可以改做文職。有政治抱負的人,也可以棄武從文,直接進入皇權的政治核心。清朝的很多大學士,之前都是御前侍衛出身,比如:明珠、隆科多、和珅等等。

    最後、有了御前帶刀侍衛,皇帝的安危真的就可以保證了嗎?

    中國曆朝歷代,皇帝眾多,死於非命的也不在少數,但是,他們多死在自家人手裡,比如:兄弟、子女、父子等等;有的也會死在自己的親信手中,比如:貼身的太監。而真正死在刺客的手中的皇帝,那是少之又少。

    在清朝的野史小說中,有人說雍正是被刺客呂四娘所殺,還給割了人頭,但是,實際上,卻是虛構的情節。真正遭遇刺客暗殺的人是嘉慶,也就是雍正的孫子。

    在1803年,內務府的一個雜役,在紫禁城的神武門處,手持短刀,想要行刺嘉慶皇帝。但是,在行兇之時,神武門大部分御前侍衛的反應都很遲鈍,並沒有起到保護聖駕的作用,甚至,沒有人來救助皇帝。還好有一個頭腦清醒,行動敏捷的乾清門侍衛挺身而出,跟刺客進行了搏鬥,幫皇帝當了刀。

    隨後,在其他侍衛的通力合作下,刺客被活捉。而這名叫丹巴多爾濟的侍衛身上卻中了三刀,鮮血直流。之後,刺客被凌遲處死,而這位勇敢、反應機敏、救駕有功的侍衛被嘉慶皇帝重賞,升為了御前大臣,統領御前侍衛。而一些護駕不力,反應遲緩的統領和護衛被紛紛革職,併發配到熱河當了苦役。

    由此可以看出,御前侍衛也是一份危險且難乾的活兒。

    相信所有幹這個工作的人,都有一個心願,那就是:千萬不要在自己當差的時候,出現緊急情況。當然,也有御前侍衛謀殺皇帝的案例出現,雖然,有點極端,但是,的確是事實。

    後唐莊宗李存瑁,便是被自己的貼身保鏢郭從謙所殺的。而隋煬帝楊廣,也是被負責警衛工作的首領,以及大將軍宇文化及等人,聯合造反後,活活勒死的。可能,隋煬帝至死也不會相信,自己臨死前會對御前侍衛們說這樣的話:“朕雖然對不起百姓,但是,對你們卻是不薄啊!”

    還有就是,清朝時期,隸屬於侍衛處的侍衛品級及編制則為:

    一等侍衛——也稱“頭等侍衛”,正三品,60人;

    二等侍衛——正四品,150人;

    三等侍衛——正五品,270人;

    藍翎侍衛——正六品,900人。

  • 11 # 爬山涉水看鳳景

    皇帝為何從不擔心被御前帶刀侍衛刺殺?

    皇帝不是不擔心,而是更怕死,非常擔心被周圍衛士所刺殺。

    皇帝這個職業,看起來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萬人頂禮膜拜,其實也是非常危險的一個崗位。一些太子、王公貴族,朝中大臣時時都夢想著座上那把龍椅。歷朝歷代,父子相爭,子子相爭,派派相鬥,朝中血雨腥風,互相殘殺,一刻也沒停止過。

    這些問題,在位的皇帝也是“心中有數”的,在中國整個遠古、封建王朝歷史中,除了遠古的堯、舜、禹外,其餘的更朝換代沒有一個是在“風平浪淨”中順利完成的。

    皇帝一邊亨受著無盡的榮華富貴,一邊也時時刻刻地擔心著自已的安危。為此,歷朝歷代的皇帝,也都是把自已的安保工作當作首要任務去做。

    (一)是選撥忠心耿耿的,心腹之人當侍衛官。歷代皇帝都是把“自已人”,信得過的人,也就是“政治上絕對和自已保持一致”的人,選在身邊做貼身保衛,透過多次考驗,忠心必須是首要的。

    (二)是武功高強的高手。在忠心耿耿的基礎上,要層層選撥武功高手,關鍵時刻上得去,為了保皇帝性命能豁得上自已的生命的人。

    (三)高待遇養人。給予貼身侍衛的待遇都是很高的,甚至把他家人都養起來,這樣貼身侍衛才能安心、忠心的保護皇帝。

    (四)互相制衡內部貼身人員。皇帝往往對自已生命擔憂,生性多疑,內保貼身侍衛也分不同相互制約,封建社會對侍衛都實行人質制度。貼身侍衛一旦心懷不歸,不但自身性命不保,最輕也得誅殺九族。

    皇帝為了自已的生命安全,同時還制定了多種安保組織機構,像內、外保護,蒐集“情報”的“錦衣衛”,“東廠”、“西廠”等機構。因此,哪些御前帶刀侍衛,若是想刺殺皇帝,也不得不想想後果。

  • 12 # 史料未及2019

    首先,御前帶刀侍衛,顧名思義,也就是皇帝的貼身保鏢,很多是從禁衛軍的統領重選拔出來的,幾乎都是皇帝的親人、親信。

    其次,假如貼身侍衛有什麼圖謀不軌,數百人將被屠殺,這種後果超出了普通人的承受能力。通常情況下是夷滅三族,在現如今的電視劇中,經常出現誅九族,其實在整個古代史上,誅九族的次數都是屈指可數的,大部分都是夷滅三族。

    再次,這些貼身侍衛擁有很高的報酬,就是貼身侍衛都是死士,危急時刻,貼身侍衛要替皇帝去死的。因此在這點來說,貼身侍衛都是大內高手,同時他們的待遇更是非常好的。每天接觸皇帝,升職加薪的機會肯定是非常多的。

  • 13 # 樂享紅塵

    兩個方面:

    一:何為御前侍衛?

    御前侍衛是清太祖時期初建起了侍衛制度,而隨著清王朝皇權的不斷集中、鞏固和發展,作為帝王近臣的侍衛隊伍也在不斷髮展壯大,同時越來越詳盡的侍衛制度建立起來,侍衛也被細緻劃分等級、規定名額。

    二:其待遇如何?

    恩賞

    在清朝的宮廷侍衛官中,有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大內侍衛等,其中以內廷侍衛(御前侍衛及乾清門侍衛,後者可視為御前侍衛的一種延伸)待遇最高。按照清制,這種侍衛官都是選拔滿蒙勳戚子弟及武進士充任。作為御前侍衛,生活待遇優厚,除本身俸祿外,還有各種形式的補貼和恩賞,如帝后壽誕或扈從出行的話,還有相當多的賞賜。更重要的是,御前侍衛靠近皇帝,職位清高,升遷容易,由侍衛出身而官至卿相的,在清代佔有很大比例,比如當下諸多清宮戲中頻頻出現的明珠、索額圖、索尼、隆科多、和珅、肅順等。何家祖傳下來的“御前侍衛府”豎匾,就是何禮被宣召進宮當上“御前侍衛”後,其族人為炫耀門庭,光宗耀祖,特在其家門前懸掛的。

    黃馬褂

    清朝前期,如不任內廷侍衛職務者不許戴花翎。因此很多人將花翎視作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如施琅平臺後願意以侯爵換花翎被兵部拒絕,康熙因為他的戰功和對皇帝的忠心才格外恩寵賜了花翎。用世襲侯爵換花翎可見其尊貴。花翎如沒非皇帝特恩賞戴者,即使是親、郡王也不準擅自戴用。乾隆後期開始八旗駐防將軍等也被準戴花翎後才將戴翎的範圍逐漸擴大。黃馬褂即明黃行褂。明黃是帝王專用的顏色,嚴禁其他人使用,即使貴為親王,也只准用杏黃。像大臣被賞穿黃馬褂是一種相當難得的殊榮。侍衛以天子侍從身份而得以使用,也是一種特殊的政治待遇。

  • 14 # 文史霸唱

    原因在於1對這些人皇帝給的待遇非常厚重,防止他們被他人敵人利而誘之,2連坐株連,如果這些衛士圖謀不軌,那麼他們家人將會有滅族之禍,這是害而逼之,3通常都是多個衛士一起值班,互相監督被牽制,4能夠當上衛士的都是重重透過各種政治審查,對於皇帝基本上是非常忠誠的才能錄用,5管理衛士的機構有一套嚴格制度約束,會對衛士洗腦的6皇帝本人也是常常會對衛士軟硬兼施,有著充分統御心術

  • 15 # 阿柴歷史筆記

    皇帝的安慰是誰來保證的,御前侍衛是保護皇帝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御前帶刀侍衛權利並不大,只負責保護皇帝的安全安危,以清朝為例吧。

    御前侍衛的人選

    對清朝來說,御前帶刀侍衛的選拔十分嚴格。多是清朝地位顯赫的家族,多多少少都與皇帝有親戚關係。這些大多是八旗子弟,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滿人,這些人多從八旗中的上三旗選拔,這樣對皇帝的忠心度更高,更容易受重用。

    既然是侍衛必然有著一等一的身手,而且對侍衛的相貌要求也比較高,不僅長相好看,還得身手好,有地位。清朝大多透過武舉來挑選侍衛,清朝的武舉制度相對完善。這對皇帝侍衛的選拔更加嚴格更加有質量。

    御前帶刀侍衛例如康熙身邊的明珠、索額圖、魏東亭

    明珠與皇帝有親屬關係,另外明珠這個人對皇帝頗為忠心,在康熙出行和康熙頒佈政策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康熙對他也是委以重用,之後更是步步高昇,做到一品大員。

    索額圖,他的父親是索尼。要知道索尼是跟著皇太極征戰中原的大佬,順治時期就已經位居百官之首了,康熙繼位後更是顧命四大臣之首。由此可見,索額圖擔任御前侍衛不僅是因為本身有才能,還因為其家族歷史地位高。

    魏東亭,這個人的父親也是相當厲害的存在。雖說這個人是虛構的,但是有原型,話說是曹雪芹之祖父曹寅。在電視劇中魏東亭這個御前侍衛的形象刻畫的也很深刻,是康熙的伴讀,後來也就順理成章成為御前侍衛。足見康熙皇帝對他的信任,魏東亭擔任御前侍衛不僅是因為本身本事大,還因為康熙皇帝對他及其信任。

    御前帶刀侍衛沒有刺殺皇帝的原因

    御前帶刀侍衛多在皇帝身邊,皇帝如其再造父母。皇帝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有侍衛在身邊,一個侍衛的造反頂多是偶然現象。

    御前侍衛是有品級的,能留在皇帝身邊當帶刀侍衛的自然品級不低,帶刀侍衛跟領侍衛內大臣不是一個級別。領侍衛內大臣是侍衛中的一把手,清朝的侍衛處的設定,才有了領侍衛內大臣。帶刀侍衛一般是四品官員,因為只負責皇帝的安全,並沒有參政議政的權利。

    御前帶刀侍衛這個官職只負責護衛皇帝的安全,沒有皇帝的允許是不能單獨行動的。如果說侍衛要刺殺皇帝,要麼就是跟皇帝有深仇大恨,不過一般來說能當侍衛的都是世受皇恩的人。存不存在結黨營私的可能嗎,這個機率不是很大,就算有也是不在擔任侍衛的任上。御前侍衛跟文武官員接觸的機會很少,在皇帝的眼皮底下,沒有強大的心理素質是不可能完成的。

    總之,御前帶刀侍衛是皇帝的親信,對皇帝的忠心那都是迫不及待的表現,怎麼會刺殺皇帝呢?

  • 16 # 潁州城市遊記

    肯定洗腦了,首先御前侍衛家裡都是皇帝重要大臣,比如和珅兒子就是御前侍衛,他們肯定不會去殺皇帝,對自己沒有一點好處。

    他們沒有能力和考慮後果!株連九族

  • 17 # 每天都說說歷史

    首先不要被影視劇所矇蔽,在多個朝代,任何人是不能帶兵器上墊的,秦朝時只有皇帝才可以帶佩劍上殿,一般帶刀侍衛都是在殿外,況且皇帝在上朝時肯定有武官,所以說帶刀的侍衛不會對皇帝有威脅的,而且在真實的歷史上,宮內一般都是宮女居多,太監居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個品牌的籃球護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