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康復科張小胖醫生

    這樣的思想就是錯的。中醫把脈不是透視眼。這也是許多人多中醫的誤解。

    中醫看病“重證而輕病”,中醫透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總結出“證”,用簡單幾個字就表達了病位、病因等資訊。比如說“風寒犯表證”,病位在表,病因是風寒,所以治療上就應該“解表散寒”。

    “病”只是表象,內外的實質問題就是“證”,中醫“把脈”所要知道的就是疾病的內在實質問題,抓住了根本問題才能藥到病除。所以中醫才能治本。

    綜上,把脈所看的不是“病”,而是“證”。

  • 2 # 3481880919751

    把脈只是一種,望聞問切,缺一都不行,關鍵是問病人的症狀如何,用上藥感覺舒服不舒服,已病人切身體會為準則,醫患相結合,治癒的希望更大,我是這樣想的。

    因為有時醫生不聽我個人的感覺,給我誤診了好幾次,所以我深感體會。

  • 3 # 使用者4097867516258輒

    脈搏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對血管壁的作用,由於心臟的收縮和舒張,感覺血管在波動,有很少的徵象反映身體的狀況,根本不可能診斷任何疾病。中醫把脈診斷疾病,就是騙子人。

  • 4 # 三秦老賀

    千百年來,我們國家的人民都是透過中醫把脈,望,聞,問,切來診斷,治療各種疾病。近代已來西醫診療方式方法的出現,就更加豐富了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治病效果。中醫加上西醫影像和化驗診斷就更好,更準確。我個人在去年做了胃鏡檢查結果是淺錶慢性胃炎。這兩年常常去找老中醫看病,特別是胃腸病,老醫生診的很準,每次開的中藥治療效好很好。我感謝中華中醫藥寶庫,使我兩次住院沒有治好的胃病,現在好了。

  • 5 # 三秦醫者

    只能大體看出“心肝腎,肺脾命門”哪兒不好,是實是虛是熱是寒等“證”,進而可以推斷很多問題。但絕對不是像西醫檢查那樣,具體到哪兒的病。@快問中醫

  • 6 # 無疾

    脈診於中醫,是件大事,僅憑三隻手指頭,怎麼看出那麼多病的?西醫同道或許會更多些不屑,不過是橈動脈上的一小段,毫無特殊性可言,憑什麼能斷全身的病?無論好奇,還是質疑,原因都是一點,不瞭解中醫診脈的價值。或者說,對中醫的一套理論、概念,不能或不願去理解。換從中醫的角度,這一點其實也蠻可悲的:你說什麼,沒人能聽懂。試試看,能不能儘可能解釋的清楚一點。

    簡要的說,脈診的主要價值在於對人體內的氣血狀態給出一個觀察角度。具體來看,氣血是虛是實,何處虛何處實?執行情況如何,是順暢還是鬱閉逆亂?是否受到邪氣影響,受到哪些邪氣的影響了?

    講到這裡,對氣血的印象似乎仍是朦朦朧朧。應對朦朧的最好辦法是對比,透過比較,可以分清異同,識別本質。先對比中醫自身的兩種診法,望診和經脈切診。

    望診,望面色,望舌,同樣提供了觀察體內氣血狀態的一個角度。與脈診相比,二者觀察的物件是一致的,都是氣血;不過觀察角度有別,一個透過視覺,一個透過觸覺。這兩個觀察角度,在《內經》中備受推崇,《素問·五臟生成論》說:“能合脈色,可以萬全”。這裡與其說是推崇某個觀察角度,不如說是在強調診察氣血的重要性。

    經脈切診,與脈診相比,都是透過觸覺來觀察,但觀察物件有些區別,還是要從時代談起。《內經》中,對經脈的切診往往就是脈診。不同的是診察的脈動部位,不僅是手腕橈動脈搏動處(寸口脈),還包括諸如手腕尺動脈搏動處(神門脈),頸部頸總動脈搏動處(人迎脈)、足部足背動脈搏動處(跗陽脈)等。透過診脈,觀察的仍然是氣血,只是這種遍身診脈的方式,在理論上可以更精確的反應區域性氣血狀況。可以認為,《內經》中這種對經脈的切診,與現代中醫脈診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與現代意義的經脈切診卻有較大區別。

    現代所謂經脈或經絡切診,往往是沿著經脈走行,在體表按循,察找結節、條索、凹陷、壓痛等反應。這些病理反應,與脈診所候的氣血狀況,已經有所區別。確切的說,這些現象更多反映的,應該說是經筋,而非經脈或絡脈的病象。所以“經絡切診”的名字是否恰當,還有商榷的必要。未經深入考證,這裡不便下定論。但至少有一點應該可以達成共識:現代經脈(絡)切診的觀察物件,與脈診法有別。

    繼續對比西醫學的兩種診法,影像檢查和化驗檢查。影像檢查的觀察物件,主要是諸如骨、內臟、血管等實體結構。檢查的目的,主要是這些實體結構是否出現異常,所謂異常,是“有形”的病變。骨頭斷了,血管堵了,內臟中長出一個腫物,都是這樣的有形病變。中醫脈診法的觀察物件,氣血,顯然不在其中。

    化驗檢查,大多是對血液的檢查,觀察物件主要是血液中的成分及其數量。檢查的目的,主要是透過成分的有無,數量的多少,來判斷疾病的性質和程度。常見的白細胞增多,血糖升高、降低,尿液中見到血細胞或蛋白,均屬此類。這部分內容,與中醫所謂的氣血,本質上有一定的重合。比如紅細胞大量減少與“血虛”之間,甲狀腺激素升高與“火邪”之間,確實存在一定關聯。不過二者觀察的角度明顯有別,一是延伸的視覺,一是原生態的觸覺。

    對比了這許多,中醫所講的氣血到底是什麼,脈診觀察到的氣血狀態又是什麼,或許可以作個簡單的總結了。

    中醫所謂的“氣血”,並非如骨肉血脈那樣的實體結構,也不能與血液成分畫上等號。實際上,血液成分,只是另一個微觀世界中的實體結構,顯微鏡頭下的實體結構。中醫理論中的氣血,卻沒有實在的“形”體,只有虛在的“象”。譬如風,沒人能否認風的存在,但沒人見過風的形狀,能看見的,只是風吹動萬物時顯現的“象”。實際上,中國古代確實將人體的氣與自然界的風相類比。風的象,可以看見,可以聽見,可以觸控到;視覺、聽覺、觸覺,都可以成為觀察風的角度。氣血的象,同樣可以看見,可以觸控到;望診、脈診,就都是觀察體內氣血狀態的角度與方法。

    對比中西醫在診法上的觀察角度,西醫的觀察尤其強調視覺,其他的角度需要儘可能的轉化成從視覺角度去觀察。比如聽力如何,需要轉化成聽力測試圖;體溫如何,需要轉化成溫度計上的刻度值;體內不可見的某種成分,需要轉化成化驗結果。一句話,西醫檢查通常需要獲得視覺化的測量結果。

    相比之下,中醫的觀察對視覺和觸覺的仰賴大體在伯仲之間,《內經》中那一句“能合脈色,可以萬全”,即可見一斑。值得注意的是,中醫的觀察,更加註重感覺本身,而非測量的結果。比如寒熱,西醫最強調體溫的測量結果,中醫則強調醫生及患者對寒熱感覺的體驗。這樣的特點,讓中醫診斷在應對大量純症狀性的患者描述時,會具有一定優勢。

    比如眩暈,對患者而言,是一種明確的感覺。從西醫角度去診斷,會考慮前庭性的?眼源性的?腦源性的?血壓高/低引起的?低血糖引起的?還是頸椎病引起的?各種檢查,逐項排除,最後確診。中醫的過程一般不是這樣,始終透過望診、脈診,來確定體內的氣血狀態。風象上衝?氣鬱中焦?下元虧損?還是痰蒙清竅?這裡有個問題,如果西醫透過各種檢查之後,仍然無法確診怎麼辦?

    實際上,這樣的現象在臨床並不少見。有些患者,有症狀,有痛苦,卻查不出異常,最後往往被冠上“神經症”的帽子。而這些患者從中醫角度,透過望診、脈診,通常能發現氣血方面的問題。究其原因,很多症狀只是患者的一種感覺,所有的感覺,只可以用心來體驗,不可以用頭腦來測量。

    脈診的關注標的,氣血,剛好充當這樣的媒介,連線患者的感覺,與醫生的感覺。只要用心,多能體驗到。仍然是上面的例子,眩暈。中醫診脈,完全可以見到左關脈弦硬。那麼從醫生的角度,患者的痛苦,主要是肝氣鬱滯引起的,或者說,患者身體左側中間部位,有大量的氣血鬱閉。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假如有個巨人,雙手伸開超過百里,發現右手邊感覺不到風,左手邊的風力卻很大。

    當然,脈診也有自己的問題。既然觀察物件是虛的氣血,那麼對實的形體方面的變化,敏感性就不如始終專注在實體領域的西醫。肝臟上假如長個腫瘤,膽裡面假如有個結石,單純透過脈診獲得準確資訊的機會,無疑不如影像檢查。畢竟,脈診只是醫生觀察人體的一個角度。在今天,人類已經有機會,透過更多的角度來認識人體與疾病。對人類而言,擁有更多的選擇一定不是件壞事。

  • 7 # 上進非常

    關脈可以知道胃有沒有問題,但具體病根還根據望,聞,問的。小腸,大腸的問題,只有極少的人能把脈。到現在也有爭議,有的是從關脈可以確定,有的從尺脈可以確定,但都不是僅憑把脈,而是四診合一。

  • 8 # 張元素易水學派孫紅亮

    中醫診脈是四診之一,根據四診獲取的資訊,進行綜合分析,評判後,定證,理法方藥,這個過程。脈證取捨,依從,也是臨證常常遇到的問題。透過診脈,確實很多疾病,都能診斷出來,但是需要紮實的理論實踐功底,因為中醫藥是一個體系,必要有著不可代替的優勢與核心價值。診脈過程是對疾病做出本質的評判,如果中醫大夫不懂脈理,是無法辯證的,那隻能透過其他方法過去資料,然後進行處理,這樣的情況,開湯劑就有點困難了。如果不能診脈,那作為一名中醫,就很困難。衡量中醫的水平,診脈作為其中之一!中醫是針對與“證”而不是針對“病”。許多疾病都可以透過診脈來完成判斷的!胃腸系統,中醫視為“脾胃”,其實就是整個消化系統。而不是隻談胃腸!中醫注重臟腑功能,執行,是動態的看待人體與宇宙相互關聯。

  • 9 # 中醫鄭進教授

    脈診只能是四診中的一種方法,雖然從脈像上可以獲取很多資訊,但只靠脈像是不行的,正好不久前看了一個病人,脈搏洪大,要是隻憑此脈便診斷實熱之證那就錯了,因為從其他方面反映出的情況,病人屬虛陽外浮,我們用了大劑量附片加人參、黃芪,最終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四診合參很重要!胃病也是這樣子,要辨別其證,必須四診合參!

  • 10 # 珠珠在天津

    中醫號脈可以看出的疾病有很多,類似身體的虛症、感冒、寒症以及懷孕都可以透過號脈檢測出。而中醫號脈主要是透過以下幾個技巧來觀察的,比如說脈搏力度的大小、以及脈搏速度的快慢等。

    中醫是一項已經傳承了幾千年的醫術,而現如今隨著大家對於中醫的不斷探索,很多人對於中醫的神奇也感到非常的感慨,因為有些時候部分經驗豐富的中醫醫師只需要透過把脈,就能夠精準的判斷出大家身體內部的情況,從而瞭解到大家的身體是否患上了某些疾病,那中醫號脈能看出什麼病呢?  

    一、中醫號脈能看出什麼病呢  

    中醫號脈可以看出的疾病有很多,主要是根據大家脈搏的數目以及跳動的次數來決定的,如果說大家的脈搏正常且力度適中的話,那麼大家所呈現出來的就是平脈脈相,如果大家在身體表面患有疾病的話,比如說感冒等等,那麼所呈現出來的賣相就為浮脈,如果說大家所患有的症狀在身體內部的話,那麼所呈現出來的賣相就為沉脈。  

    二、中醫號脈的技巧有哪些  

    中醫號脈自然是有技巧所存在的,大家需要關注脈搏的幾個方面來確定大家的身體是否出現了問題,首先是脈搏力度的大小,如果脈搏力度較大的話,說明大家體內的氣力比較旺盛,反之則氣力比較虛弱,同時還要觀察脈搏速度的快慢,如果速度太快的話,說明大家體內的精氣比較虛,如果速度較慢的話,說明大家體內的精氣比較足,除此以外,大家還要觀察脈搏的浮沉情況以及速度的勻亂情況等等。  

    三、中醫號脈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雖然說脈象的不同代表了不同疾病的轉變,但是中醫號脈其中包括的內容內涵深奧,所以上面幾項簡單的結論、以及技巧只能夠幫助大家簡單的瞭解關於中醫號脈的內容。同時大家在進行中醫號脈的時候,需要注意選擇安靜的環境,如果患者剛剛進行過劇烈的運動,需要讓其休息片刻再進行把脈,把脈者必須要態度認真且呼吸均勻,將全身的注意力都集中於指下,才能夠細心的分辨出脈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具備什麼條件的女人可以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