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衛軍
-
2 # 織繭讀書
雍正除了老十三,其他幾個兄弟和誰的關係都不好。說好點,他做事下只考慮大清江山,上有康熙提點,從江南賑災回來,就只做孤臣。說不好聽的,不擅於人情事故,性格缺陷,容易得罪人,即使當了皇上,名聲也不是太好,所以有冷麵王之稱。至於和老十四,老十四當了大將軍王,有了奪謫之心,所以他倆勢必不能兩立,關係不好也能理解。看我頭像,最欣賞他的一句話,難道朕真的是什麼桀紂之君?這句話在我不被理解的時候,也時常自問,我真有什麼失德的地方,可能我性格也有類似缺陷吧!特別喜歡看這部電視劇,看了不下十遍,每次都有新的理解。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
3 # 新觀察室
根據《清史稿·卷二百四十·列傳一》記載:1、清朝皇室皇子出生後都必須讓其他妃嬪撫養。雍正出生其生母德妃還沒有撫養權,變交給佟佳氏撫養,所謂生恩不如養恩大,從雍正一出生到6歲去書房學習,一直在佟妃處生活,所以雍正與其生母德妃關係並不親。
2、雍正親弟弟十四阿哥出生時,德妃已處在妃位,十四阿哥是德妃親自撫養長大的,感情自然不一樣。所以德妃一直希望十四阿哥當皇帝,這導致了雍正和十四阿哥的關係進一步隔閡。
3、雍正和十四阿哥年齡差距太大,雖是兄弟但已是叔侄之齡了,又加從小沒生活在一起,兩兄弟沒什麼感情。
4、政治目的不同,九子奪嫡中,兄弟二人始終處於對立面。
-
4 # 愛吃魚魚的魚
熟悉雍正王朝的這一段歷史的朋友都應該知道,雍正皇帝跟他這些兄弟們關係最好的是十三阿哥胤祥,反而跟他的一母同胞的胤禵關係不咋樣,這位胤禵反而是胳膊肘往外拐,跟雍正皇帝的政敵八王爺胤禩走很近,這到底是為何呢?
十四弟胤禵和雍正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但雍正對他也毫不客氣,先罰去守陵,後被革去封號,幽禁於北京景山壽皇殿內。雍正的十三弟胤祥卻完全是另一種待遇。雍正繼位後,馬上就封胤祥為和碩怡親王(清朝歷史上的第九位鐵帽子王),世襲罔替。同時還任命他為任議政大臣,處理重要政務。
德妃在四爺小時候太過注重十四,甚至在後來四阿哥當上皇上後,德妃認為他是篡位。胤禛從出生起即由佟佳氏撫養,幼年的胤禛都是在這位母親之呵護和教導下,一天一天成長起來的,一直到他十一歲左右佟佳氏病逝,而且大多數的母親都會特別疼愛溺寵幼子,這是她 們天生的情結。
雍正情商很高,懂得自我約束和胤祥的價值觀相同;有著共同的政治抱負。自己的親弟弟在他的眼裡只是一個任性跋扈,得到寵愛的任性孩子,自然看不上他。還有就是康熙也要背鍋。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雖然康熙教了他們那麼多道理,但是康熙從小就是太子,所以他對兄弟間爭奪皇位的體會根本不深不知道如何條件,兒子們的關係,最後才會導致九龍奪嫡的局面!
-
5 # 雲de彼duan
他們兄弟之間的失和根本原因在他母親身上吧。
本來雍正從小就是由佟佳氏撫養長大直到11歲,在他心裡母親所有的慈愛都來自這個養母,感情本就更深……回到生母身邊後,不但沒有那份舐犢情深,反而他得到的全是冷漠和無視……
一母同胞的親兄弟本來應該親如手足,但卻因為母親的過度偏心14弟而不斷的傷了雍正的心,他無論什麼事都力爭做到最好,卻永遠得不到母親的認同和關愛,相反對弟弟卻無微不至的疼愛……
直到這種偏愛直接涉及到了繼承大位的選擇上,母親毫不猶豫甚至不惜一切的想要讓14弟成為儲君,即使他並沒有此類念想也不如雍正有宏圖和抱負。
過分的偏愛積累了足夠的傷心,也間接離間了兄弟的手足情誼,加上儲君大位的利益爭奪,二人的政治立場和性格都不同,自己的親弟弟寧願幫老8也不幫自己的哥哥,所有種種致使二人的敵對矛盾關係再也無法化解了。
-
6 # 木易聊歷史
在康熙皇帝眾多的兒子中,雍正皇帝胤禛與十四阿哥胤禵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這對親兄弟本應該站同一戰線,但結果他們的關係卻很不好,甚至可以用水火不容來形容,胤禛即位後不但沒有重用胤禵,而且基本將他的親弟弟圈禁起來。這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四阿哥從小就被其他妃子撫養,而十四阿哥一直與德妃生活,母子感情深厚,所以德妃偏愛十四阿哥,兩兄弟心裡必然有所隔閡。再者兩人的性格差異很大,從奪嫡前期就分屬兩大陣營,之後各州利益糾紛也只能讓兩人越走越遠。
其次,兩人在當皇子時,都對於皇位表現了野心,那麼,他們要和睦可以,先決定誰退出皇位之爭啊。再說,雍正的母親德妃,從小雍正就被過繼給了皇后,在當時森嚴冷酷的宮廷中親情真的不重要,從小沒有在一起,就算最後皇后死後,又回到了德妃身邊,但德妃心裡邊的兒子,或者說她最親的最愛的兒子就只有十四阿哥,對雍正就充其量只剩下無法放開的血緣。
而且,康熙一直都很看好和寵愛十四阿哥,對雍正就只有嚴厲。要知道,在皇宮中,皇帝和兒子們的關係是:雖然叫父皇,但卻是先是皇,後是父;先是君臣,後是父子;這樣其實母子也是一樣,而且作為一個母親最不想看到的是兒子之間互相爭鬥,而雍正於十四之間,明顯的德妃應該是偏袒十四,所以,他們之間不合並不奇怪。
-
7 # 張三丰雜談
這個問題得從清朝的後宮制度說起,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他的開拓者們為了自己的統治能夠萬世永昌,所以在當初建立制度的時候就吸取了以往朝代的經驗,對自己的制度做了改良。其中康熙就立下了後宮不得干政的政治制度,以免造成皇權旁落,外戚專權,比如唐朝的武則天,以及漢朝的王莽等,都是後宮外戚專權干政的典型。
後宮干政的一個重要原因特點就是子幼母強,由於皇帝年級較小,便過於依賴自己的母親,母親自然是重用自己信任的自家人,也就是外戚。所以清朝後宮就規定任何妃嬪是不能撫養自己的孩子的,皇子滿月後就要交由其他妃子撫養,只有極少數皇子由自己的生母撫養。
雍正皇帝的生母為德妃烏雅氏,然而養育他的卻是佟佳氏,一直到佟佳氏去世,也就是雍正十一歲的時候,雍正都是由佟佳氏撫養。而皇十四子胤禵出生後由於受到康熙皇帝的寵愛,允許其由生母撫養。所以即使是親兄弟,雍正跟皇十四子胤禵之間由於從小就沒有來往,感情自然而然就沒有那麼深厚。更何況在爭儲的過程中,皇十四子胤禵站在了八爺黨一邊,關係就更不可能會好了。
雖這樣的政治制度確實在一定的時間段裡發揮了作用,但也並不能完全避免後宮干政的事情發生,清末時一樣有當時的後宮皇太后慈禧掌權。
-
8 # 家裡有礦666
無情最是帝王家,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封建皇權的排他性造成了皇室兄弟之間就不可能有什麼親情,有的只能是殘酷競爭,好一點的就是互相利用,互相防備,差一點的就是直接消滅對方。
-
9 # 小龍女5505
雖然雍正皇帝與十四王爺大將軍王胤禵是母同胞的親兄弟,可惜因皇位之爭最終還是兄弟反目、骨肉相殘,他們都有奪嫡之心,所以註定兩兄弟關係會是政敵,自然就會不好。相比雍正皇帝與其異母弟十三王爺怡親王胤祥關係卻很好。
-
10 # 完美相遇
雍正和胤禵的生母是是孝恭仁皇后烏雅氏,生於順治十七年,滿洲正黃旗人,為護軍參領威武之女。初入宮侍康熙帝,於康熙十七年(1679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皇帝。十八年十月十三日冊為德嬪,時年二十歲。十九年生皇六子胤祚。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封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禵。
清宮慣例,皇子出生後或由官員撫養,或由其他妃嬪撫養,總之一言以蔽之,皇子誕下之後獨不可付與生母撫育。這可能是為了杜絕後宮干政吧,所以有清一代,除了慈禧以外,大體上杜絕了后妃預事及外戚禍國的弊政。但是這種“防弊”之策也非一無瑕疵,由於缺乏接觸和溝通,這極有可能會導致出現親生母子、兄弟間互生隔閡,彼此猜忌,感情不睦,關係漠然等如是尷尬的境況。
所以雍正和胤禵小時候不能算是一起長大的。從出生起即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即一等公佟國維之女孝懿仁皇后)所撫養。雍正自幼就被康熙說成是“喜怒不定”,可見年幼時心緒不佳,心中承受不住方方面面帶給他的重壓,往往會突然而然的發作,有時甚或近乎歇斯底里了。想想也知道了,沒多少孩子願意和他一起玩的,胤禵也一樣。所以兩人從小沒什麼兄弟感情。
到了成年後,康熙廢立了兩次皇太子,雍正開始一直都是支援太子的,而胤禵卻是支援一向和他交好的老八,雍正心理其實也是有想法的,但胤禵支援敵對方讓雍正很不高興,雍正在成年後性格上成熟了很多,隱忍而不發,不過在登基第二年起後,開始向各個兄弟清算。
而且皇帝也比較喜歡胤禵,在皇帝明確叱責老八後,朝野上下紛紛推測胤禵能繼承大統,皇帝又封了胤禵為西北大元帥,大將軍王,其實,雍正也是想謀求這個元帥。誰有有元帥之職立軍功,更是為以後誰能當太子接康熙班的加分砝碼,當時八王黨保薦了胤禵,雍正在權衡利害後,不得不支援了老十四胤禵,也是無奈之舉。
而兩人的母后,在雍正與生母不和情況下,其母更是隻關心小兒子,對雍正無所謂,其實就是偏心於小兒子。其母在政治是支援小兒子繼承大統的,所謂雍正對母親的私心,也是很傷心,同樣是兒子,差別待遇,雍正心裡更定也是不平衡的。
到雍正繼承王位後,胤禵和其生母開始都是不承認雍正的正統之位的,拘以抗命,雍正此時正處在政治環境如此險惡的情況下,在那麼多政敵對她自己親生兒子虎視耽耽的情況下,兄弟和母親都不幫他說話,還讓在政敵抓話柄,雍正心裡肯定是及其生氣。
-
11 # 藍淚笛歪說雜史
碼字不易願君珍惜
千古一帝,九子奪嫡
作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康熙的一生可以說是豐富多彩,鬥鰲拜,平三蕃,打敗噶爾丹,作為皇帝他可以說是無可挑剔,但是到了晚年造成的奪嫡之亂可以說不是個合適的父親,雖然康熙一生生了很多孩子,但是最後爭奪帝位的是那九位阿哥:
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愛新覺羅·胤礽、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祉、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九阿哥愛新覺羅.胤禟、十阿哥愛新覺羅·胤䄉、十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祥、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最後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勝出繼位,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帝。
冷麵親王VS大將軍王
作為奪嫡的勝出者,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本來是跟隨太子二阿哥胤礽的,而大阿哥和三阿哥自成一派,剩下的阿哥以八阿哥為首成為阿哥黨,隨著太子的兩次被廢,讓本來就不太平靜的阿哥們開始對皇位的窺探。四阿哥看到太子的失敗,也升起了對皇位的渴望。而作為一母同胞的十四阿哥胤禵也因為八阿哥的失勢,加上康熙封的大將軍王的兵權,哥倆成為皇位的最有利競爭者。面對炙熱的皇位,估計再親密的關係也要出現問題,更何況本來就不在同一陣營的兄弟倆。
一母同胞,兄弟翻臉
由於四阿哥胤禛出生時母親烏雅氏並沒有資格撫養,胤禛便交給了佟佳氏撫養,直到佟佳氏逝世,已經十一歲的胤禛回到母親身邊,而此時的母親已晉封德妃,並且給自己生了一個弟弟,也就是十四阿哥胤禵,由於母親對幼弟的疼愛,讓年幼的胤禛很是傷心,心裡很不是滋味。因此對烏雅氏和胤禵感情非常淡薄,這就註定他和胤禵之間關係冷淡。
後來因為對同胞弟的打壓,受到生母德妃的指責,更因為這個拒絕接受皇太后的任命,這讓兄弟倆的裂痕更加難以彌補!
-
12 # 小編虎哥
說雍正他媽烏雅氏不待見胤禛,而待見老十四胤禵,這本身就沒有什麼史實上的依據。畢竟這種事即便有,官方也不會將其記錄下來。所以說,咱們只能猜測一下。首先,清朝後宮有一個很重要的規矩,那就是如果某個皇子的母親位份太低,那麼這個皇子一出生就要離開自己的母親,然後被交給一些位份較高的后妃去撫養。
胤禛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他出生時,其母烏雅氏尚未獲得任何封號,所以他被交由貴妃佟佳氏撫養,一直到胤禛11歲時,佟佳氏因病去世,他才離開佟佳氏,回到了其母烏雅氏的身邊。可以說,胤禛對佟佳氏的感情不是母子而勝似母子。而胤禛11歲回到其母烏雅氏身邊時,烏雅氏已被晉封為德妃。在此之前一年,烏雅氏剛剛生下皇十四子胤禵,而生胤禵時烏雅氏已是德妃了,所以她就有資格把胤禵留下身邊撫養。這時,烏雅氏一邊是與她毫無感情的胤禛,一邊又是自己親身撫養的胤禵,而且雙方又相差12歲之多,根本玩不到一起去。可以想象,烏雅氏對兩位兒子的態度自然會有所不同。相比之下,她肯定是更喜歡胤禵,而從內心裡會對胤禛有些芥蒂。
恐怕早年失去養母的經歷,也影響到了胤禛性格的形成。青少年時期的胤禛喜怒不定,沉默寡言,而且自己主動與外界保持距離,隱居在雍親王府,沉迷佛教,與和尚喇嘛為伍。到後來,可能是因為年齡、性格不同,胤禩與年齡相仿的老八、老九、老十等越走越近,而胤禛則與年齡相仿的太子胤礽一黨。隨著康熙兩次廢掉胤礽,大阿哥胤禔倒臺,八阿哥胤禩失勢,胤禛和胤禵遂成為儲位的重要人選,由此二人關係日益緊張,甚至形同陌路。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駕崩,胤禛繼位,是為雍正。雍正帝繼位之初,烏雅氏甚至拒絕了雍正晉封其為太后的提議,而且此後烏雅氏雖然半推半就地當了太后,但僅僅過了一年就鬱鬱而終。由此可見,烏雅氏對胤禛繼位為帝的結果是不甚滿意的,她的內心應該是更傾向於讓自己撫養長大的胤禵為帝,這才是她更願意看到的結果。
當然這些都是根據史實做出的猜測,歷史上胤禛、胤禵和烏雅氏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她們之間又經歷了哪些心路歷程,這些可能就要永遠埋葬在了歷史的塵埃之中了。
-
13 # 小丞相說史
雍正皇帝胤禛和他弟弟胤禵的關係不好,這是由於成長環境、個人性格、政見不同等方面原因決定的,下面我們就言簡意賅地來分析箇中原因:
首先,在成長環境上,胤禛和胤禵完全沒有一起長大,因而感情上親不起來。胤禛出生時,德妃烏雅氏還沒有封妃,只是個宮女。按照清朝後宮制度,沒有一定封號的妃子是不允許獨立撫養自己的孩子的,必須抱給其他妃嬪撫養。
胤禛出生後,就抱給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長大,因此雍正後面一直稱呼孝懿仁皇后的弟弟隆科多為舅舅。
而胤禵出生時,烏雅氏已經封為德妃。這時候她已經有獨立撫養自己兒子的資格,因此胤禵由德妃撫養成人。
兄弟兩個沒有一起長大,自然就沒有感情基礎。不要說身在皇家,就是普通百姓家也是如此。因此他們兩個人雖同母所生,只有血緣,而沒有感情基礎。
其次,在個人性格上,胤禛和胤禵屬於內向外向兩種性格。胤禛和胤禵兩人的性格也大為不同,這也與他們的成長環境有關係。
胤禛沒有在自己生母身邊長大,雖然佟佳氏撫養他也盡心盡力,並無不是。但胤禛是個聰明人,不是生母自然也不敢恃寵而驕,因此,養成了低調內斂的性格。
胤禵從小在生母身邊長大,生母的寵溺自然是不一樣的。這對胤禵的性格影響就是,讓他養成了相對外向的性格。
兩種性格基本不同的人自然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兩人關係不好也不足為奇。
再次,在兩人政見上,胤禛和胤禵屬於兩個不同陣營,而且兩人都有爭奪皇位的行動。在康熙末年的九龍奪嫡中,胤禵屬於八爺黨,曾經力推八阿哥上位。而胤禛則是四爺黨的核心。
為什麼兩人分屬不同陣營,原因很多,如果從性格上分析,胤禵的性格和八阿哥這種外在看起來謙和的兄弟比較合得來。
更為關鍵的是,胤禵雖然屬八阿哥陣營,但是他自己也有奪嫡之心,這成了最為關鍵的因素,所以胤禛登基後,胤禵還有點不服氣,最後被胤禛發配去守皇陵。
皇權之爭自古無父子、無兄弟,這是導致胤禛與胤禵關係不好的根本原因。
-
14 # 隨豫而安2020
為什麼雍正皇帝和他一母同胞的十四弟關係不怎麼樣,卻和十三弟胤祥關係很好?
我覺得首先是因為沒有感情基礎。他們雖然是一母所生,但是相差了整整十歲,在現代來說,三歲是一個代溝,那麼十歲就是三個代溝了,而且那個時候的人普遍早熟,差距就更加明顯。
更重要的是,他們沒有一起長大。雍正皇帝出生的時候,因為他的母親德妃烏雅氏那個時候還只是一個宮女,因為身份低微並不能親自撫養他,而是把他交給了當時位分最高的皇貴妃佟佳氏。
等到雍正回到生母身邊的時候,他已經十一歲了,而且他在十四歲的時候就被指婚分府成親了,也就是說他滿打滿算也不過在母親身邊待了三年,只有三年的時間可以與母親與弟弟共敘天倫,但是他的個性又孤僻內斂,自然不容易培養出深厚的感情來。
再來就是個性問題。有時兩個人關係好不好更多的是一種緣分,看是不是投緣。由於他自幼在佟佳氏身邊長大,佟佳氏雖然不至於苛待於他,但終歸不是親生母親,不可能肆意妄為,所以他的性格是沉默寡言,外冷內熱型的。
反觀十四自幼在生母德妃身邊寵溺下長大,性格魯莽任性,肆意衝動,這樣性格差別較大的兩個人自然不可能談得來。所以,雍正和與他有著相似經歷(都是早早失去母愛)的胤祥更惺惺相惜,而十四則輕易的被外表謙和對誰都好的老八拉攏了去。
第三就是他們兩個都是是康熙後期皇位最有力的爭奪者,他們分別成了對方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憑這一點他們的關係也不可能好的了,皇位只有一個,誰都想得到,誰都不想放棄,這種關係能好的了嗎?也因為如此使他們失去了和好成為好兄弟的可能。
-
15 # 天晴愛睡覺
親兄弟並不一定關係就好,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從小感情基礎差
古代的皇子們縱然是一個母親生下來,也不太可能是一個乳孃抱養,從小接觸的機會少,沒什麼感情基礎。
第二,性格不合
龍生九子,各個不同!人的性格不同是很難搞到一起的,雍正精明果決,性情急躁;他的十四弟則更像個莽夫,性情陰險,很明顯玩不到一塊去!
第三,政治派別不同
雍正做皇子時,是太子一派的人;而他的弟弟則是八阿哥胤禩一派的人;政治鬥爭容不下兒女私情!更容不下一個從小不一塊長大的弟弟!
-
16 # 槐樹上的鬼
雍正說明了一點,做大事的人耐得寂寞!他不親近他弟弟,應該是不認同他們的想法和知道康熙的心思。
用在花言巧語上,沒有什麼大的用處!就像現代人,吹牛的很多!有能力的默默無聞
-
17 # 淡看雲起看紅樓
清朝雍正皇帝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是一母同胞的兩兄弟,皆是康熙德妃所生。但在後來的皇位之爭和雍正登基後,他們兄弟關係一直不好,甚至十四王還被雍正圈禁。他們為什麼會兄弟鬩牆呢?我認為主要是因為以下兩個原因:
一,母親的偏心,造成兄弟之間的隔閡。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寅時,胤禛出生於北京紫禁城永和宮。清初時,位分低的后妃不允許撫育自己的孩子,其生母烏雅氏當時尚為德嬪,身份低微,沒有資格撫養孩子,因此胤禛滿月後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
胤禵出生時,烏雅氏已經晉位德妃,有資格撫養孩子了,所以胤禵是在生母跟前長大的。
誰養的孩子和誰親。胤禵為烏雅氏親手撫養的第一個兒子,又是最小的孩子,故而烏雅氏對他極其疼愛,感情深厚。而胤禛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長大,且佟佳氏自己沒有孩子,對胤禛像親生的孩子一樣疼愛,所以他們的關係極為親近。烏雅氏這個生母對這個不是在自己身邊長大的孩子非常冷淡,胤禛並未從親生母親那裡感受到多少母愛。
本來因為胤禛和胤禵的生長環境不同,他們的兄弟感情就很一般,母親對弟弟的偏向更加重了兄弟之間的隔閡。電視劇《步步驚心》有一個情節,胤禛和胤禵各自送給母親一個玉鐲。同樣的玉鐲,烏雅氏對胤禵送的就愛不釋手,對胤禛送的就表示不喜歡。雖然這僅僅是一個虛構故事,小說家言,但卻反應了史實,烏雅氏確實極其偏心於小兒子。
本來胤禛和胤禵無論誰當了皇帝,烏雅氏都是皇太后,但她就是不這樣想。她一心一意盼著十四阿哥能登上皇位,對另一個孩子登上皇位卻極其反對。雍正登基後,烏雅氏不接受雍正的叩拜,不遵慣例住進慈寧宮,還拒絕“皇太后”的封號。這個母親也真偏心到極點了。
二,道不同不相為謀,兄弟之間政見不同,導致他們歧路而行。康熙大帝天縱英才,皇子也眾多,有二十四個兒子,而且這些皇子遺傳的也好,個個才智非凡。太子的兩立兩廢,給其他皇子帶來了登上皇位的機會。這些皇子拉幫結派,蠢蠢欲動,其中實力最強的就是八阿哥胤禩集團和四阿哥胤禛集團,即所謂的“八爺黨”和“四爺黨”。
胤禛自小跟著養母,寄人籬下,肯定小心翼翼,懂得察言觀色,養成了城府深、陰晴不定的性格。胤禵在生母身邊長大,深得母親疼愛,也受康熙的寵愛,所以他性格開朗、聰明機靈、個性直爽、重情重義。
性格的不同導致了政見的不同。胤禩才幹出眾,性格溫和,有“八賢王”之稱。胤禵的政見和八阿哥相同,所以他擁護八阿哥,反而和自己一母的哥哥四阿哥胤禛站在了對立面。
後來康熙厭棄八阿哥,八阿哥失去了“奪嫡”的資格,“八爺黨”的勢力轉而開始擁護胤禵,形成了後來實力更加雄厚的“十四爺黨”。這樣,老四和老十四兄弟兩個就正面交鋒了。權力的爭奪,使這兩位本就沒有多少兄弟情的親兄弟,更加敵視。
雍正繼位後,為了穩定皇位,鞏固政權,他便開始清算以“十四爺黨”為首的“阿哥集團”。他先是解除了允禵的兵權,然後派其守皇陵幽禁起來,後來又改為圈禁。
結語封建帝王專制制度下,天家無父子,也無兄弟,只有權力的爭鬥,只有一方對另一方的絕對服從。從小處說,是成長環境和母親的偏心造成了兄弟之間的隔閡,從大處講,則是皇權的爭鬥造成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所以雍正帝和嫡親弟弟關係並不好。
-
18 # 雕蟲
主要有3個原因:
1、清朝吸取歷代教訓,為防止外戚幹權和理順宗法,皇子不準生母撫養。自小,雍正和弟弟們就缺少共同成長的感情基礎。成年之後分府別居,已是兩家人。
2、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允禵作為雍正的親生弟弟,與雍正年齡差距很大,甚至稱為代溝也不為過。自小培育的人生觀、價值觀與雍正很難合拍。這也是允禵不支援4哥,反而與8哥親近的原因之一。親哥倆根部就是兩條道上跑的車,談不上兄友弟恭。
3、皇權之下無親情。康熙朝,九龍奪嫡,面對大位各出奇謀。從理論上講,作為康熙的兒子,誰都是皇位的候選人。雍正與理念相左的政治對手之間,哪來親情?
雍正登上大位,皇權穩固之後,為彰顯忠孝,對這個親弟弟才稍顯關愛。但君臣之別,雍正是做戲給天下人看,允禵是不敢不配合而已。
回覆列表
因為他的弟兄們,要麼被野心家拉攏,又有別有用心的人利用,能力和性格又被皇帝爸爸賞識!他反而成為其他人的絆腳石。所以才導致弟弟兄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