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楓林晚73899008
-
2 # 匯雁1
荷花出淤泥為什麼不染?
為了理解相關的道理,請先看一個實驗。
把一張紙片,豎直插入水中,您將看到的現象是:《水會順著紙片,喑上去》。如果換成油紙,重複剛才的實驗,再豎直放進水是,就不會出現水上去。
上述的實驗,在物理上,叫做《浸潤現象》和《不浸潤現象》。
荷葉上如果落上水,表面對水是《不浸潤》,在表面張力作用下,收縮成水滴。
荷蓮對水不浸潤,水份進不去。自然就《出汙泥而不染》了。
-
3 # 海闊天空詩酒花
我覺得首先要弄清楚,問的是荷花還是荷葉。
荷花的花苞都是挺出水面之後再開放的,沒沾上淤泥很正常。
而且荷花與荷葉表面都屬於蠟質,不易留存汙物,荷葉更加明顯。
大家知道,如果荷葉上沾了水,就會呈現為一顆顆水珠,而且水珠可以在荷葉上自由滾動,看起來荷葉就像一種防水材料。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來,荷葉葉面是一種複雜的超微結構。在高倍顯微鏡下,可以看到荷葉表面有一個個突起,每個突起大約為10微米左右,而組成這些突起的,是更加細小的突起,每個大小在200奈米左右(1微米=1000奈米)。
所以,荷葉表面就像一張充滿觸突的“地毯”,而我們平時見到的水滴,直徑一般都有2毫米到1釐米的樣子(1毫米=1000微米),遠遠大於荷葉上的“觸突”,當然也就只能“卡”在觸突與觸突之間,無法真正接觸到荷葉表面。於是,荷葉就成了“防水”的材料,同時水珠在葉面滾動時,還可以順便當當清潔工,把淤泥帶走。於是荷葉看起來就很乾淨,“出淤泥而不染”了。
-
4 # 別樣中國
荷花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為多年水生植物,可分為藕蓮、子蓮和花蓮三大系統,很弔文人都喜歡荷花的出於出淤泥而不染,那麼你知道荷花為什麼會出淤泥而不染嗎?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原因
荷葉的基本化學成分是葉綠素、纖維素、澱粉等多糖類的碳水化合物,有豐富的羥基(-OH)、(-NH)等極性基團,在自然環境中很容易吸附水分或汙漬,要想做到一塵不染似乎不可能。或許你會想當然的以為只有非常光滑的表面才能不染塵埃,但仔細觸控荷葉,卻始料未及的發現原來荷葉表面糙感明顯,但為何粗糙的表面卻不滯留汙垢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科普吧。。。
荷葉自潔效應
眾所周知,水滴落在荷葉上,會變成了一個個自由滾動的水珠,這說明荷葉葉面具有極強的疏水性,灑在葉面上的水會自動聚整合水珠,而水珠的滾動會把落在葉面上的塵土汙泥吸附掉滾出葉面,使葉面始終保持乾淨,這就是著名的”荷葉自潔效應(lotus-effect)”。
荷葉的微觀結構
經過兩位德國科學家的長期觀察研究,即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終於揭開了荷葉葉面的奧妙。荷葉的自潔效應與荷葉表面的微觀結構有關。原來在荷葉葉面上存在著非常複雜的多重奈米和微米級的超微結構。在超高解析度顯微鏡下可以清晰看到,荷葉表面上有許多微小的乳突。乳突的平均大小約為10微米,平均間距約12微米。而每個乳突由許多直徑為200奈米左右的突起組成的。
打個比方,電鏡下的荷葉葉面上彷彿佈滿著一個挨一個隆起的“小山包”,它上面長滿絨毛,在“小山包”頂又長出一個饅頭狀的“碉堡”凸頂,彷彿一隻只觸角保護著葉面,使得尺寸比它大的東西根本無法靠近葉面。
荷葉自潔效應的奧秘
這種乳實狀結構的存在使得在”山包”間的凹陷部份充滿著空氣,這樣就在緊貼葉面上形成一層極薄,只有奈米級厚的空氣層。這就使得在尺寸上遠大於這種結構的灰塵、雨水等降落在葉面上後,隔著一層極薄的空氣,只能同葉面上”山包”的凸頂形成幾個點接觸。雨點在自身的表面張力作用下形成球狀,水球在滾動中吸附灰塵,並滾出葉面,這就是”荷葉效應”能自潔葉面的奧妙所在。
荷葉的自潔特性已被研究的十分徹底,這種超級疏水自潔功能引起了科學家的濃厚興趣,從而大大促進了仿生學的研究以及荷葉表面結構模擬產品開發。研究表明,這種具有自潔效應的表面超微奈米結構形貌,不僅存在於荷葉中,也普遍存在於其它植物中,另外一些動物的皮毛中也存在這種結構。
其實植物葉面的這種複雜的超微奈米結構,不僅有利於自潔,還有利於防止對大量漂浮在大氣中的各種有害的細菌和真菌對植物的侵害。另外,更重要的是,為了提高葉面吸收陽光的效率,進而提高葉面葉綠體的光合作用。
-
5 # 康平沙療3388
因為荷花葉表面光滑,本身能分泌一種白色蠟質,具有防水防塵功能,水也能分割成水珠或者球狀,滾動下去,從水中出來泥和水都會脫離開!
-
6 # 亮鷹蘋o
荷花是夏季最美的花朵,何花葉有一種防水功能,水澆在荷葉上好像一粒粒珍珠滾在油紙上面。這麼特觸的功能造成了出汙泥而不染的獨特現象。
-
7 # 使用者6844591442997
藕天生心孔多,潔身自好藏汙泥不表白,犧牲自己淨化水質,使得荷花出水面盛開美麗驕豔之花,其辛酸荷花自知蓮子心中苦。
-
8 # 農村生活體驗者
每個植物都有它的特性和生長的本能,荷花是生長在水中的植物,開起花來非常漂亮。由於它本身生長特性,造就了出水或出淤泥而不染的特點!
-
9 # 王永y
荷花出汙泥而不染,因為它的根生與汙泥,杆和葉雖生於汙泥而長於清水,被水將從汙泥中帶來的汙垢沖刷乾淨,竄出水面含苞欲放,故而出汙泥而不染的清高境界。常比喻人在渾濁的社會中,出類撥翠清高境界。
-
10 # 駝鈴悠悠
自從有了宋代:周敦頤的名篇巜愛蓮說》以後,蓮花被賦予了高貴的品質,清蓮又與"清廉”諧音,又有清正廉潔的寓意。《愛蓮說》中:"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蓮,花之君子者也。"成為古今之名句。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是由蓮花的特性所決定的,正是這特有的屬性讓人們賦予它許多可貴的品質,具有君子的風範和追求價值!
-
11 # 狂浪半生
你這問的,好像地裡的萵筍長出來,頭上應該頂著一塊土?牛糞中長的菇子,頭上該頂著一塊大糞?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塘裡的水草長出來不也乾乾淨淨?你說整天在水裡泡著,還濯清漣,能不乾淨嗎?把蓮花放在泥巴坑裡,你看還乾淨不?哈哈哈哈哈,跟你抬槓玩兒哩。蓮花不過是一植物罷了,它的染與不染,是看環境,而不是自身決定的。出汙泥而不染,不過是文人們寄物言志罷了
-
12 # 摶文氏
出淤泥的所有植物都不染,但是說出來也不怎麼認識,同時用處也沒走蓮大,再者黑泥白花對比強烈。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一種寓情於物的不二之選,所以是蓮而非它物,淺見。
-
13 # 儋州東哥
其實不然,為何世人皆贊蓮出淤泥而不染呢?
因為陶淵明寫的《愛蓮說》太出名了,其中就有一段對蓮描寫,寫的非常好,是千古名句。
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於是後人常常比例自己的潔身自愛的時候常用“蓮”來代指自己。
-
14 # 我雖醜但溫柔
所以大家都喜歡純潔懂事的人啊,既是純潔的又是懂事聽話的。但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啊。那有什麼出淤泥而不染,只有我懂你的自作多情,你清我的不懷好意。
-
15 # Belamy
蓮花香中自帶一股內陸魚的土腥味,因為它生在水裡,吸取魚蝦蟹的排洩物為生,但它不自卑照樣努力綻放花容,把略帶土腥味的真實香氣展示給別人看,以此讚許戰勝原生家庭社會階層賜予的debuff,依然自強不息即便比別人差也絕不服輸的清高人格
-
16 # 行走的狗肉腸
這個話要說太長了,你要先了解佛教 在入儒家,蓮花在佛教可以比喻是佛,儒釋道三教在中華融合後 儒家也開始用佛家之物 文人做詞多了名就來了。
-
17 # 一把麥穗i
因為蓮花在汙泥中成長,開花後,在水上,不直接淤泥。(這是一個暗示,在後來,他要再受基督的洗禮歸基督,這等人比別的花草(或譯閒雜人)要回轉的快。
-
18 # 明哥探索旅行宜居之地
為什麼荷葉會出淤泥而不染
1997年德國波昂大學植物學教授巴斯洛特研究植物葉子時,用電子顯微鏡觀察了荷葉表面結構,才揭開了其中的奧秘。原來,在荷葉的表面上生長著許多高度約為5~9微米、間距約為12微米的乳突,每個乳突表面上又生長著許多直徑為200奈米的蠟狀突起,這相當於在“微米結構”上生長著“奈米結構”。在荷葉的表面上,這樣的“微奈米結構”看上去像密密麻麻的“小柱子”,再加上蠟狀物的排斥效應,使得液滴不能鑽到“小柱子”間隙內部,只能在“小柱子”頂端跑來跑去。於是,液滴與荷葉表面就呈現出了排斥性,我們稱之為“荷葉效應”,也可稱之為“疏水效應”。當有汙染物落在荷葉表面時,隨液滴滾動,它們會輕易地被帶走。這就是荷葉“出淤泥而不染”的奧秘。
具有荷葉效應的表面,都有自清潔功能。如果該表面與水滴間的排斥效應極為強烈,就稱為“超疏水錶面”,這類表面同時具有很好的減小阻力功效。如果荷葉乳突上的蠟狀物喪失了,荷葉的超疏水性質也就被破壞了。但荷葉自身能夠不斷地分泌蠟質,隨著蠟質的補充,超疏水性質便可恢復!
與荷葉類似,自然界中具有優良超疏水性的植物表面幾乎都具有微奈米結構。據不完全統計,自然界中約有1200種能夠在水面上行走的昆蟲,它們的腿部也具有微奈米結構!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對自然界中多種植物葉面和花瓣進行了研究,不僅人工合成了諸多超疏水材料,還製備出了具有自清潔功效的衣物,在超疏水領域頗有影響!
回覆列表
荷花全株表面有一層臘質物質,又生長在水裡,我們知道臘是不沾水的,在下雨時候,雨下在荷葉上存留不住也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