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大慧姐
-
2 # 你的光芒照亮你的美
對於這種現象一定要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不打無準備之仗。
影響孩子學習狀況的原因大體有如下幾個方面:
1、家庭變故。如親人去世,爸媽離婚,家裡陷入困境等。如果是這樣的問題,我們一定要走近孩子的內心,做好陪伴,用溫暖去撫慰孩子受傷的心,幫助孩子早日走出困境。如果是孩子家裡陷入困境,可以和孩子溝通的基礎上,為孩子減負,幫助孩子申請補助,助力孩子早日走出困境。
2、孩子的心理出現了急劇的波動。
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
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孩子的厭學,大多源自內心的急劇衝突。
對孩子進行心理輔導和心靈按摩,讓孩子講出自己的心裡話,透過日記、沙袋發洩或者傾訴等方式調整心態。
3、孩子遭遇挫折。比如學習壓力太大,某一科學習很吃力,考試不理想。情感上出現單相思或者情感不順利等。
引導孩子回到內心,梳理自己的成長曆程,引導孩子學會和生活、過去、自己和解。
學會接納自己,平靜地迎接挑戰。
4、引導孩子積極透過學習來提高自己。
人生的很多痛苦,大多源於慾望太多,野心太大,但讀書太少。
讀書是發現自己,提高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的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5、引導孩子積極鍛鍊身體,做一個身心健康的人。
心寬體胖,同樣身體健康了也會反過來影響心情。
一個強健的體魄才能承擔高強度的學習壓力,才能增強自己的抗壓抗挫能力。
一起努力,對症下藥,一定會事半功倍的!
-
3 # 楊老師趣味數學
在上學的時候,每天都承受著巨大的學習壓力,並且有數不清的考試和作業,在這種高強度的學習狀態下,一個學習成績本來挺好的學生突然出現極端的厭學情緒,這也是比較正常的現象。
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我們首先要分析一下,出現厭學情緒的原因是什麼,下面我主要從三個方面分析:
第一個原因是同學之間的相處關係惡劣。現在社會校園欺凌的現象比較嚴重,有些比較敏感膽小的孩子會受到調皮同學的欺負,這在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中對心理的影響是很大的。當由於這種原因而出現厭學情緒時,教育學生可以先和老師進行溝通,說明情況,看是否有合適的解決辦法,或者可以轉班轉校,在新環境裡生活。
第二個原因可能是老師的原因,有些老師太過嚴厲,對同學嚴格要求,當同學達不到這個標準是就會被懲罰,出於懼怕心理而恐懼上學,還有一種情況是老師的不負責任,對孩子疏於管教置之不理,或者歧視孤立某些同學,雖然這種可能性比較小,但也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影響。這兩種情況下,依然可以採取第一種辦法,轉學到一個新環境,重新開始。
第三個原因就是孩子的自身原因了,可能是因為學習壓力過大,課業太過繁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久而久之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種情況下需要家長和老師的配合進行心理疏導,家長多進行陪伴孩子,幫助孩子走出困境,也可以看一些勵志的書籍或者電影,鍛鍊孩子的抗壓能力,從而消除厭學的情緒。
-
4 # 和二正能量
這是不好的苗頭,要多方面瞭解和溝通。
1.是否學習任務和難度過大,孩子難以接受,出現厭學,牴觸心理。
2.在學校有沒有被其他同學欺負或嘲笑,嘲諷。
3.你是否望子成龍的期望值太高,對孩子要求過高,讓孩子覺得無法實現。
其實自己的孩子還是你自己最瞭解,旁人只是建議吧!
一:多跟孩子朋友式的溝通。
二:讓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
三:和同學們多溝通交流。
四:抽時間多陪陪孩子。
家長是孩子們心中燈塔,標杆,主柱,做好榜樣作用。決不輕言放棄,決不言敗!
-
5 # 雉北客
感謝提問,孩子成績好,突然就厭學了,還有牴觸情緒,這其中必有原因,如果能及時溝通,找到原因,並且用有效的溝通方法,開導孩子心中鬱結,會很快恢復原狀。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突然變化”的原因和解決辦法:
原因無外乎“外因”和“內因”
外因:是指周邊環境首先父母要審視自己,家庭裡有沒有突發狀況,給孩子造成了心理上的影響,如果有一定要及時面對,坦誠相待不要再加深誤解,告知原因和積極的處理辦法,讓孩子知道,這一切沒什麼事情,很快就能過去。
我有過一個朋友的孩子有這樣的經歷,因為沒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反而影響了孩子。孩子原本成績優異,就因為夫妻感情出現問題,但是一直偽裝著,平常像沒事人一樣,直到突然爆發,離婚也就成了必然,幾天內夫妻倆只顧各自為戰,無暇顧及孩子的變化,孩子成績一落千丈,最後沒辦法,只能留級。
其次就是學校,找到班主任,瞭解最近孩子和老師和同學之間,有沒發生什麼矛盾或摩擦
比如班級裡的同學發生了什麼,或者是老師批評等。有沒有被同學欺負等,這些原因能直接搞壞孩子的心情,從而厭學。
記得上個學期,女兒開始學習物理課,她是課代表,物理課上有一個男孩子,成績名列前茅和我女兒差不多,因為記筆記時,比老師的板書記得簡化了,被物理老師當眾扇了一耳光。那兩天我就發現我女兒狀況不好,溝通中我女兒告訴過說,不想當課代表了,因作業沒收齊也被老師拿書本敲了一下腦袋。這兩件事結合,我基本瞭解,孩子對這個老師體罰學生產生了恐懼,當天下午我就找到她班主任溝通,把課代表辭了,並告訴班主任不能讓物理老師,無緣無故的打孩子,我又把溝通的情況告訴了女兒,她也開心起來。一段時間後測試女兒穩居第一,那個男孩子一下跌到二十名之外。
除了外因就只有內因了孩子的身心變化,身體原因,學習壓力,還有思想情感的變化。這些東西需要做父母的長期和孩子溝通,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一旦出現這些變化,基本能看出來,或者孩子會主動告訴你。他沒告訴你出了什麼事,做父母的自己依然不清楚狀況,那真的該反思了。出現這種狀況,應該坐下來,想方設法的讓孩子訴訴苦,傾聽孩子的心聲,做到不指責,不教訓,正視問題,緩解壓力,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存在,可以從內心得到撫慰。
孩子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是需要精心、細心、盡心照顧的花朵,不光要給他(她)必備的水和土壤,還要陽光,養分。
-
6 # 布朗尼分享屋
孩子對學習失去了興趣之前肯定有了徵兆,孩子開始厭學的情況有以下幾種
第一、在學校和同學發生了不愉快,導致情緒波動,比如和好朋友鬧矛盾
第二、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了,如果自己的孩子很善良很容易變成被欺負的物件
第三、和老師不愉快,有的老師就愛找學生麻煩,不管是上課還是下課,都會指責某個同學,原因是這個同學不去他的補課班,我就遇到過這樣被在校老師找麻煩的同學
以上情況都可能導致孩子厭學,孩子本來基礎挺好就證明本來是愛學習的,不是因為作業多或難而放棄學習,家長只重視孩子的成績,平時多觀察孩子的情緒,及時進行心理輔導,不要只把眼光放在成績上。
-
7 # 子軼20
原因:由於教材的改版,現在的課程學習越來越難。而且家長們對孩子們的教育越來越重視,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更是報了各種輔導班填充了孩子們的業餘時間。學習的難度和被擠佔的學習時間,讓孩子們的壓力越來越大。越是學習好的孩子壓力也越大,因為他們受到老師,同學,家長,親戚朋友們的關注更多。平時受到的表揚更多,身上承擔的期望太高。如果孩子遇到一點磨難,這些壓力與焦慮會比普通孩子大好多倍,孩子承受不住,會非常容易走向極端,比如說厭學,牴觸 叛逆等。
解決措施:1.平心靜氣的和孩子聊聊天,談談心,瞭解目前困擾孩子的煩惱。像朋友一樣,告訴孩子所有問題你都會與他一起面對的。就算是失敗了也沒什麼,沒有人一直成功,如果一個人輸不起,那他很難成功。
2.帶孩子走出家門,融入大自然。大自然是治癒人類心靈創傷的良藥。學習要鬆弛有度,適當的放鬆,情緒調節好了,學習才會高效。著名兒童作家曹文軒的作品裡就強調過,一個孩子心靈受傷的時候,一定要到大自然中去,自然可以治癒人的疲憊,焦慮與創傷。
3.注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在親戚朋友面前,誇耀孩子的優秀。這些誇耀無形中給孩子背上了只能成功不許失敗的巨大壓力。讓孩子覺得自己要是有一點失敗,就會給父母丟臉,會覺得自己很無用。久而久之,乾脆放棄,破罐子破摔,厭學,牴觸情緒自然就產生了。
養育孩子是一門學問,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與欣賞。
-
8 # 帥哥教你學
先找到厭學的原因 ,不會無緣無故的就突然不學習了 ,很多家長都只會注重孩子成績,下降了就訓話,從來都不注重下降的原因是否有自己的一方面,初高中的同學都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如果傢伙在那個一味的挖掘,孩子的一味反抗,是最容易導致厭學的
-
9 # 珍珍心理兒童教育
最早大概在八年前,我的老師趙小明,在山東上課的時候,一個學員的孩子從初中開始,就在家裡面生活,甚至在床上生活,就一直這樣生活了很多年。
我也遇到甚至包括身邊的朋友也給我打電話說他的孩子,怎麼也不願意上學了?
我遇到一些青少年案例,雖然每一個孩子不願意上學的理由都千變萬化。但是他們都有一個統一的特徵就是拒絕回到學校。
而年輕人有一些統一的特徵就是拒絕完全進入社會,程度不同,有一些是完全退出社會,有一些是半退出社會。
最開始的時候,我們會把這些現象簡單地認為,孩子之所以不願意上學,是因為成績不好,但後來我又遇到更多的一些案例,這些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是也不願意進入學校,這就說明了,這件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並不是簡單的因為學習成績不好不進入學校,不進入社會,最近我還遇到一個案例,這個孩子也是因為不接受自己的長相,而拒絕進入學校。
大約是在三年前,我的老師趙小明老師研究網際網路時代的群體心理的時候,就慢慢地對這個心理現象,對這些孩子退出學校退出社會,慢慢有了一些比較清晰的概念和理解,他把這些孩子的現象統一為命名為社會退縮。
對於社會退縮行為,很多人,包括很多家長,他們把這些現象看得很簡單,他們會理解為孩子受挫了,所以他們不願意進入學校,或者孩子在工作崗位中受到挫折,所以他們不願意回到工作崗位。
換句話說,因為適應社會不良,所以他們選擇退出社會,他們與人無法正常的進行交際,溝通,所以他們無法適應生產,生活,學習和工作。
不管這個孩子是學習好還是學習差,再加上家裡條件不錯,孩子沒有生存的壓力。又給他提供了一個可以逃避到網際網路的空間,幾個因素同時存在的時候,這個孩子就完美的選擇了,一步一步退出社會生活。
為什麼孩子會越來越多的退出學校生活,和這個時代有關係,他很可能成為接下來我們這個時代的神經症。
那麼這樣的案例,雖然每個孩子都有個性的差異,但他卻有一些群體的共性特徵。
在這種情況下。當孩子已經產生對真實世界的厭煩,和失去了驅動力。如果僅僅憑藉家庭教育,或者做點什麼小事情,就想改善,或者僅僅憑藉一場心理諮詢就想改善都沒那麼容易。這必須得是一個系統的工程。
那麼改變一個孩子目前在這一代年輕人裡面會頻繁的越來越多出現退出社會現象。
最主要的方法是什麼呢?
最核心的一個方法就是立志!
要立出自己的志向。
這個志向一定要和社會生活有關的志向。
但是你回頭看一下。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沒有志向的,所以要想改變這個事情。首先應該"治未病"。意思就是防患於未然。未雨綢繆總是好過亡羊補牢。
因為這樣的案例一旦出現之後。交給我們這些諮詢師手上,我們想透過個案的方式,把這些孩子一步一步的帶出來,其實要費很多周折,花很多時間,而且還不一定能保證每一個孩子都能透過這種心理諮詢的方式來重新激發對真實社會生活的興趣。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治未病,防患於未然。
而這一切核心的方法就是樹立孩子的立志。
讓他產生自己的價值觀
讓社會成為一種驅動力,吸引著他往前走。
如果我們一個孩子能夠把社會生活當作前面能夠吸引著他一直往前走的一盞明燈,人必然會一步一步的,走入到社會生活。
-
10 # 飛哥情感語錄
首先你要正面和這個學生溝通,瞭解其厭學的真實原因和學生自己的一些想法,然後還要從側面去了解該學生一些包括生活,家庭狀況等。看一下現在和以前有沒有什麼不同,是否是家長要求太高給孩子壓力太大,還是學生家庭發生了什麼其他的變故,如果是中學生了還要去了解他有沒有早戀的情況,因為早戀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對學生的學習和身心健康都有很多害處。當然也要從學校找原因,包括老師的教學方式,學生和同學之間的關係是否融洽,有沒有其他同學欺負該學生等。只有找到學生厭學的真實原因才能去幫助他。
如果學生厭學是家庭的原因就要找家長溝通,讓孩子在家裡能感覺到家的溫暖,有一個安心學習的氛圍。家長要多跟孩子溝通,讓孩子願意和父母說話,說實話。這樣可以有效減輕孩子的精神壓力,全心投入學習。
如果是學校的原因,當然每個學校有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管理模式,這也不是針對那個學生的,要充分讓學生了解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教學方法 ,讓學生都得到充分理解,如果有學生違反制度欺負其他同學一定要做出嚴肅的處理,不能敷衍了事,讓學校的規章制度形同虛設。
-
11 # 靚靚3010
一個學習成績本來挺好的學生突然厭學 ,一定是有原因的。家長首先要透過孩子周圍的同學,或者和孩子的老師來了解實際情況。只有先了解到實際情況才能對症下藥。家長在知道真實情況後,不論情況如何都不能打罵孩子。而是要放下家長的架子,耐心詢問並且指導孩子如何面對困難。只要家長態度中懇,不對孩子亂髮脾氣,一般情況下孩子都是願意和父母分享自己遇到的事情。
當家長從孩子口中得到孩子厭學原因後,家長就要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孩子厭學對以後人生的影響 ,在本來該學習的大好青春年華不去好好學習 ,將來只有悲傷的份了。告訴孩子自古以來都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結果。只要家長講的道理合情合理 ,孩子也會被家長的話感動。畢竟出現厭學現象的孩子就像小樹苗長歪了一樣,只要及時扶正 ,就會健康成長。
更多更好教育領域的回答送給您。
-
12 # 梁說高考
那是因為學得太累,又長期沒有看到目標實現的可能性導致的!
之所以本來學習成績很好,突然之間開始厭學,還有牴觸情緒,一定是被自己給自我否定了。
學習,努力付出,沒有得到積極的回饋,足夠的努力,沒有得到更大的進步,看不到位次的有效進步,或者突然失去了目標感。
其中,努力學習,但達不到自己心裡的期待,以及家長的期待,期間產生了很大的心理落差,很容易對學習失去興趣,產生牴觸情緒,如果這時候就碰到手機,在手機裡面得到認可和自我滿足感,那更加麻煩了,就厭學,放棄學習。
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分析出什麼原因而牴觸學習,如果還學習上的期待所致,就要分析出學習沒有取得有效的進步的原因,然後調整好自己的學習方略,重新學習。在重新學習的時候,一定不要再跟原來的學習環境完全一致,否則新鮮感不會維持到幾天,就會重新厭學,達不到改正的效果。
-
13 # 霍體清
一個學習成績本來挺好的學生忽然間開始厭學了,還有牴觸情緒,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
一盆水變成了冰,一塊冰變成了水,都不是忽然就這樣了期間一定發生了什麼,具體情況,我們可能不知道,但是不代表沒有。
高中的孩子厭學怎麼辦?
能考上重點中學,甚至進入重點班的學生,初中階段幾乎都很優秀。初中基礎和成績太差的學生是考不上高中的,到了高中,課程難度大了很多,知識點多了很多,老師講課進度快,如果是重點高中,初中階段的尖子生都到了這裡,一些學生會感覺到壓力,都比我強,由於題目難度大,初中得95分很容易的學生,現在不及格,經過一段時間努力,也沒多大長進,就容易灰心喪氣,如果在遇到老師批評,家長不理解,同學關係不好等等因素,會形成條件反射,一學習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的分心走神,磨蹭拖拉,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差,記不住,自己明知這樣不好,但控制不住。由於學不進成績下滑,更加焦慮,出現情緒煩躁,和家長頂撞是正常的,要理解孩子。
高中階段厭學的學生,基本是這類情況,解決的重點不是講道理,說學習重要,考大學重要,好工作重要等,而是透過改變不合理認知,降低焦慮,在心情平靜的狀態下體驗原來高效學習,高效記憶的感覺,提升自信心。
只有讓學生體驗學習成功帶來的價值感,成就感,才能變得喜歡學習。
-
14 # 絡淺微
一個學習成績很好的孩子突然厭學,還有牴觸情緒,這不是看起來厭惡學習這樣簡單。
厭學牴觸的背後是孩子的心理出現了不平衡和自己也解決不了的問題。
一慣愛學習的孩子一般都很自律,有自己的學習方法,曾經也有自己想要的目標。而忽然停下來,是孩子心理出現了家長和老師還不懂的問題。
孩子也許遇到了一些困擾,比如校園霸凌,被同學孤立,被恐嚇,被某科老師當著全班同學辱罵,奚落,冷嘲熱諷,孩子覺得丟臉而自責。尤其是對十幾歲的一向積極上進的孩子而言,心存美好,向陽光,向善良,崇拜老師。
但是某天遇到被自己崇拜的老師當眾冤枉奚落嘲笑,會造成極大的心理應激性創傷。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一旦內心裡平衡的心境被打亂,被崇拜的老師語言暴力侮辱人格,或被同學欺負,孩子會對學校產生焦慮,害怕的心理,產生一上學,一走進學校大門就開始難受,到班級就難受得想出去。這是因為當時憤怒痛苦的情緒與學習情境建立了條件性情緒反射,看到書本想學學不進去,想做做不到。
孩子本質很積極上進,一旦由於焦慮情緒和學習情境建立了條件反射,孩子就覺得學習是自己想做做不到的痛苦體驗,表面看來是厭學。而且這種情況孩子自己沒學過心理學,自己也說不明白。家長和老師更不懂。
條件性情緒反射是消極情緒與學習情境建立的一種反射,是一種潛意識的自動執行。孩子自己覺察不到,或者覺察到了也控制不了。
可能這個原本愛學習的孩子出現了厭學是和心裡體驗有關的事情。一般的講道理和說服教育起不到干預潛意識執行的作用。需要專業的心理干預和指導。
-
15 # 賴頌強講孩子叛逆厭學
1、幫助孩子找到學習動機,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到愛、關注與被需要的感覺。2、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孩子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父母,孩子調整的同時,父母要積極配合,找到自身的問題,與孩子一同成長。3、對孩子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讓他們瞭解學習的本質,關注學習過程本身,而不是為成績所累。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清楚學習應該學什麼,學習到底有什麼意義,現行教育體制對成績的強調幾乎是他們對學習的唯一印象,所以家長的教育方式和引導就顯得尤為關鍵了。
回覆列表
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產生厭學的原因是什麼。只有搞清楚了我們才能對症下藥去解決這個問題,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