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每一步向前衝
-
2 # 以夢為馬
曹操!
一,個人能力,曹操能文能武。
二,個人魅力,曹操手下文武官員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是三國第一。
三,後代,曹操後代沒一個差的,這就真的很難得。
-
3 # 智囊智囊
有這麼一個說法。
一般小青年喜歡魏武,因為魏武能力強業績好,殺伐決斷。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強者形象。
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對這段歷史的瞭解以及社會的洗禮,就愈發的覺得劉備這個人真英雄也。
為什麼?
我給大家列個事跡列位大概就明白了。
赤壁之戰,對曹劉孫都是轉折之戰。
這一年是208年,劉備已經快50歲了。
在這之前他都經歷了什麼?
破黃巾賊得個縣公安局長,還因為自己把視察領導打了丟了官。
投奔公孫瓚,好歹的混到了一縣之長。
救北海孔融,就因為孔融知道有他這號人感動的不要不要的。
入主徐州。
徐州被呂布搶走了。
聯合曹操擊敗呂布。
返回徐州被曹操擊潰遠走北方袁紹處。
在汝南勢利以後又遠走南方劉表處。
這個時候,劉備已經四十歲了。
我覺得“混”這個字比較能體現劉備前四十年的歷史。
即便是赤壁之戰以後,也不是一下走向人生巔峰的。
他又花了4年的時間入主兩川。
最後終於在快六十歲的時候,在漢中,人生唯一一次擊敗曹操,成就了霸業。
我就這麼說吧,網路小說都不敢這麼編。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氣神”,經歷了挫折以後,一般情況下,“精氣神”就越來越不行了。像劉備這樣四十年如一日的人,真的不多見,令人欽佩。
最後把三國志評劉備的原文貼上與諸位共勉。
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
4 # 講史詩
上學的時候喜歡曹操,挾天子令諸侯,霸氣側漏。變態的是這個人還全能,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本來就是個天才。
工作以後就慢慢喜歡劉備了,才知道世界上更多的是我們平凡的普通人,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這種勇氣。
《九州春秋》:“備住荊州數年,嘗與表坐,起至廁,見髀裡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據說髀肉復生時的劉備也50歲左右了,古代人普遍壽命短。這一生已然看到盡頭,東奔西走,妻離子散,無立錐之地。即使是現代人也已是急流勇退的時候了,準備退休,回家抱孫子享受天倫之樂。
你真的能夠在一次次失敗和挫折中不意志消沉嗎?從頭再來嗎?
長大了才懂得了這種堅韌的力量多麼可貴。
在白帝城,當他躺在病榻上時,是否會想起當初那個,不喜讀書,好狗馬音樂美衣服的涿郡少年。
“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生子當如孫仲謀” -
5 # 歷史吃瓜客
首先,正如您所說劉備是所謂的仁人君子,客觀的說他也是一個梟雄。赤壁大戰之前的劉備更像是“打不死的小強”,先後投奔公孫瓚、呂布、曹操、袁紹和劉表,這隻能說是能力不及,不能說是仁人君子吧。赤壁大戰後的劉備那是梟雄無疑了,特別是陰謀奪取涪關後,和龐統的反應對比一下,君子、梟雄一目瞭然。
兩人都是梟雄,我覺得劉備遠不如曹操可愛,其實這個話題非常大,我們簡單從以下幾個方面看一下吧。
用人第一點:曹操是有了名的重才不重德,郭嘉、曹洪等小毛病都不少,但是他同時法令極嚴。劉備感法正之恩任其“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這種情況我在曹操那裡沒有看到。
第二點:曹操在合肥的人員搭配是張遼、李典和樂進,可以說教科書似的用人,剛柔並濟。而劉備在荊州一味的利用關羽的勇猛,幾乎無所戒勸,最終導致大意失荊州。
內政儘管曹操在拿下袁紹以後看到冀州的人口普查表,喜滋滋的考慮能夠徵調多少兵力,被崔琰批評了一頓。但是曹操立馬就端正思想了,其實他也一直在想辦法恢復生產,定都許昌後開始屯田了。同時曹操反對士族門閥兼併土地,為抑制豪強做了大量工作。
反觀劉備,我真沒有看到他多麼關注民生,滅劉璋、取漢中,稱王、稱帝,該開始休養生息了吧。為了關羽,劉備又一意孤行的發動了夷陵之戰。
裴潛評價劉備:“使居中國,能亂人,不能為治;若乘邊守險,則為一方之主。”。我覺得很有道理。
文采比這個的話,我覺得實在是太欺負劉備了。我覺得整個西漢、東漢、三國、兩晉和南北朝時期,文學成就沒有能比得上曹操的。
《觀滄海》、《短歌行》和《龜雖壽》等等真是經典中的經典。
結語:這實在是一個大話題,腦子裡閃現出很多內容,以至於有些短路。當然,劉備也有很多閃光點,我也並不是非要比較兩人的優劣。只是關於曹操的話題顯得更多,成績大,趣味性大,比如在文學和桃色事件上,劉備幾乎沒得聊。
-
6 # 綜合弱電整合商
我喜歡曹操心懷天下,心中有百姓,劉備自稱漢室皇族後裔,為沒落的王朝,阻止社會向前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稱為仁義之君
-
7 # 閱讀舊時光
如果讓我在這兩個人中間選擇,我喜歡曹操,為何,從以下四個方面對比,梟雄的曹操要遠勝仁義君子之稱的劉備。
一、文采學識。眾所周知,曹操可是東漢末年的文學大家和書法大家,建安文學的開創者,代表作如《龜雖壽》、《觀滄海》、《短歌行》等等,都是一些耳熟能詳的詩歌,流傳後世。曹操章草書法也是一絕,得到後世書法大家的好評。的劉備在這塊和曹操相比,差的一大截啊。
二、人格魅力,說到人格魅力,劉備雖然是仁義君子,還有大漢皇叔的名頭,在當時的,等於是一塊金字招牌,可是對比下二人對人才的籠絡的手段,再對比下他們手下的智囊團和武將群,曹操完全碾壓劉備。
三、政治手段、統治能力,論政治手段,曹操滅袁紹、擒張繡、降張魯、殺呂布、拿下劉表、追殺馬超,最後大一統北方,當時天下共分為15個州,在這15個州中,曹操佔據12個州的全部或者部分地區;劉備佔據2個州的全部或者部分地區;孫權佔據4個州的全部或者部分地區,所以劉備的實力和曹操完全不在一個層次。
四、子女教育,這方面,曹操要遠勝劉備,正史記載的,曹操的兒子有25個,女兒6個,一般早期出生的兒子,跟隨曹操身邊,得到曹操親身教誨的大都文采武功都非常的出眾:武力超群的有曹昂、曹彰,文采斐然的有:建安七子之一曹植,神童之稱的曹衝,文武雙全,文學才能極佳的當帝王的曹丕,好讀書,善文的曹袞等等。而劉備有三個兒子和一個義子分別是:後主劉禪(後被封安樂公)、魯王劉永、梁王劉理、劉封(義子),另外還有兩個女兒,兩個女兒早年在長坂坡就被曹操的虎豹騎擒獲了,至於歸宿不詳,這幾個兒子和女兒大都寂寂無名、窩囊廢居多,庸庸碌碌之輩。
綜述,透過以上的對比,我相信朋友們大概也有了自己的判斷,透過各方面的對比,曹操的文治武功、政治手段、子女教育各方面都要碾壓劉備,雖然劉備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英雄,能在三國那個亂世,奪得一塊地盤,稱王立業,有著超人的智慧和能力,但對子女的教育的確很失敗,相比於曹操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讓我選的話,我還是喜歡梟雄的曹操。
-
8 # 清風明月撓我心
首先不管他倆是不是梟雄或者仁人君子,在任何時代三分天下都是了不起的人物!我們當今對他們的印象大多都來自於有一定目的性的官方史記和民間演藝,很難客觀的去評價他們。兩者相較,我更喜歡曹操!歷史可以任人打扮,但是他自己的很多文學作品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情懷,絕不簡簡單單的一個軍閥而已。
-
9 # 是磊子呀
我換個說法吧,如果我們能穿越,你願意跟隨劉備還是願意跟隨曹操?喜歡曹老闆的祝你們都能如願做曹老闆的手下。
↓
-
10 # 明星知多少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十里桃花林下有三名漢子撮土為香,義結金蘭,後人稱之為“桃園結義”。
這場結義中的主角之一名叫劉備,《三國演義》中說他仁義過人,帶著仁義人設的劉備一直以正人君子的形象示人,千百年來圈粉無數。
然而,掩卷深思,劉備是一方梟雄,又身處三國亂世,他真的如傳說中那樣是個大仁大義的正人君子嗎?
一,沒了命的呂布
每一個白手起家的創業者都體會過工作不易,劉備也不例外。
公元196年,還處於草創階段的劉備就和袁術交惡了,袁術一怒之下派紀靈帶了三萬人馬討伐劉備,準備來個公司併購。劉備嚇傻了,趕緊向呂布求助。
呂布很夠意思的一口答應下來,然後仗著自己業務能力過硬,當著劉備紀靈兩家的面秀了把足以拿奧運金牌的高超箭術,從而化解了這場危機。
這段史料原載於《三國志·呂布傳》,後來演繹成“轅門射戟”的精彩故事。
呂布肯對劉備仗義援手固然有他為自己利益打算的地方,但是客觀上呂布此舉實實在在的幫了劉備的大忙。
若劉備真是個仁義君子,就算做不到“滴水之恩湧泉相報”,至少也應該做到“大恩大德銘記在心”吧。
但頂著仁義人設的劉備是怎麼報答呂布的呢?
公元199年,呂布被曹操擒獲,由於呂布的戰鬥力實在太強,曹操一時起了愛才之心,再加上呂布對曹操說:“曹公您得到我後,我願輔助您一統天下”,搞得曹操當場就想答應接受呂布投降。
可就在這時,以仁義著稱的劉備來了個神補刀,他對曹操說:“明公你忘了丁原和董卓的下場了嗎?”一句話要了呂布的命。
二,被拋棄的妻兒
如果坑了呂布還不算人設崩塌的話,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劉備接下來的行為。
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公元208年,曹操率軍南下,劉備不得不踏上逃亡之旅,但由於劉備捨不得新城和樊城的百姓,於是帶著百姓一起逃走。
這段史料被後人加工成“攜民渡江”的故事,成為代表劉備仁義的典型案例。然而,這個經典的案例中,劉備的仁義似乎有經不起推敲的地方。
據《三國志》記載,劉備在當陽長坂坡被曹操追上後,連妻子兒子都不顧了,自己跟諸葛亮、張飛等幾十個人騎馬先撤了。那麼矛盾出現了,劉備關鍵時刻連至親骨肉都顧不上,又哪有餘力照顧百姓呢?
因此,劉備攜民渡江的真實情況應該是劉備想靠著老百姓來做掩護,雖然帶著老百姓走確實會影響速度,但是混在百姓中,劉備可以使自己這個主要目標不那麼明確,而且一旦劉備成功躲開追兵這些百姓就可以成為劉備最需要的人力資源。
如此說來,攜民渡江不但不能體現劉備仁義,反而印證了劉備虛偽。
三,劉備鑄幣
三國鼎立魏蜀吳,連年戰火併硝煙。劉備稱帝在成都,直百五銖當百錢。
這首歌謠裡講的,就是劉備鑄直百五銖的故事。建安十九年,劉備入主成都後,為了充實國庫籌集軍費,下令鑄直百五銖錢流通。
顧名思義,所謂的直百五銖就是一枚錢當一百枚五銖錢使用。這看起來似乎只是一條尋常的經濟政策而已。
然而,劉備鑄的錢是有水分的,一開始,一枚直百五銖還能有9克,後來就越來越輕,一直減到僅3克左右的重量,這和一枚普通的五銖錢幾乎沒有區別了。
這項政策迅速為劉備積攢了大量的財富,史料記載“(劉備)數月之間,府庫充實”,但老百姓卻倒了黴,承擔了貨幣貶值的全部損失。
或許是劉備從這場暴富中發現了生財之道,等到劉備建立蜀國後,又繼續推行過幾次這樣的政策。
蜀國發行的錢有“鍵為五銖”、“太平百錢”、“定平一百”等等名目,但萬變不離其宗的就是錢的重量越來越輕,到最後竟然發行了重量僅0.5-0.9克的錢幣。
這是什麼概念呢?當年董卓發行小錢搞得天怒人怨的時候,錢幣的重量大概就是0.4克左右,現在劉備的做法真是直追董卓當年啊。
號稱仁義君子的劉皇叔,搜刮起民脂民膏來竟然一點也不比董太師手軟。
四,宗室劉璋
真正的仁義君子本應該讓身邊的人如沐春風,可劉備這個仁義君子卻讓身邊的人連連掉坑。在坑完了無辜百姓後,劉備又將新的掉坑目標鎖定在了宗室劉璋身上。
雖然劉備的仁義含水量極高,但江湖上仍有劉備的傳說。偏偏劉璋很傻很天真,一時腦子進水請劉備入川來幫忙對付張魯。
結果張魯趕走了,益州也易主了。劉備奪起劉璋的地盤來真是一點猶豫都沒有。
不過,雖然劉備仁義君子的人設有注水嫌疑,但這也是迫於劉備所處環境不得不選擇的廣告形式。正是憑藉了仁義之名的強大號召力,白手起家的劉皇叔,才能在弱肉強食的三國亂世裡闖出一片天空。
-
11 # 家裡有礦666
曹操被稱為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他推動了歷史程序,對我們中國的歷史走向產生過深刻影響,與之相比,劉備什麼家都稱不上,也只是一方割據勢力,從大局歷史觀來看是逆歷史潮流而動的,註定失敗
-
12 # 客家鄉音
梟雄曹操用倒行逆施的手段,挾天子以令諸侯;用毫無人性惡行殺人,用陰謀詭計謀取政權,雖然區域性中原立國,最終司馬懿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更殘忍的手段滅其子孫,這就是報應。凡看過三國演義有良知的人,對曹操都恨之入骨。若曹操泉下有知,定然後悔。
為人處世,高至皇帝下至小民,都不能超越道德底線一一良知。象以往的凌遲處死犯人就過於殘忍,誅連九族等都遭廢止。現今的特朗普也太離譜,象曹操一樣壞事做盡,唯恐天下不亂,到處扇風點火,把世界搞到一團糟。他也肯定沒有好下場。
劉備則不同,仁義施政,道德為人,雖有些缺點,人都能理解原諒。合乎今人的意向。諸葛亮是當時的人中之龍,都能屈身就範且至死無怨言。很多正人君子都投奔劉備,武將如雲,謀士眾多,像龐統(鳳雛)更不用說,徐庶雖被曹操誘騙卻不願為曹施一計。充分證明劉備的為人深得人心。
得人心者得天下,劉備只是區域性為王,因各種原因未統一全國。但他的人品流傳至今,這才是大多數人公認的成功人士。而曹操卻類似奸臣遺臭萬年,連累其子孫都要改姓。
-
13 # 夢裡挑燈看不見
梟雄曹操。
1,先說曹操這個人。
他紀律嚴明,不畏權貴。
他出生宦官之家,18歲被舉為孝廉,入洛陽為郎,隨後被任職洛陽北部尉,一到職,立刻宣告禁令,並稱:“有犯禁者,皆棒殺之。”
洛陽是什麼地方?
那可是京都城,皇親貴戚雲集。
誰聽你一小小北部尉的話?
當時有不少人等著看他笑話。
很快,有人違禁夜行,被抓。
一問之下,那人竟然是當今皇上身前大紅人宦官的叔父。
這誰敢棒殺?
曹操手下的兵油條子都嚇壞了,當爺爺供著,給賠不是。
那位宦官叔父也是鼻孔朝天的主兒,根本不把這些小兵小尉放在眼裡,絕不相信對方敢責罰他,更別說是棒殺。
結果曹操站出來,管你什麼皇親國戚、宦官叔父,棒殺!
於是,從此之後,“京師斂跡,無敢犯者”。
不得不說,曹操是真的猛。
不過他也因此受到牽連,明升暗降,調到一小地方去當縣令。
有人會說,曹操那時候年輕,不知道得罪貴人的後果,屬於初生牛犢不畏虎。
若是這樣,那他經歷這次事件之後,總會收斂了吧?
然而沒有!
又過幾年,黃巾起義被平。
曹操立下赫赫戰功,升至濟南相。
當時漢室勢頹,亂象叢生,到處都是貪官汙吏,依附權貴,貪贓枉法。
之前的濟南相從來不管。
因為其中牽扯的勢力繁雜、龐大,說不定就要引火燒身,所以還是不作為的好。
但是曹操上任之後,大力整飭,鐵腕強力,整個濟南震動,貪官汙吏奏免的奏免,逃竄的逃竄。
自此,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但是當時政治極度黑暗,曹操沒做多久濟南相,最後不肯迎合權貴,就告病回老家了。
又過幾年,漢靈帝設八校尉,曹操被召回,任典軍校尉一職。
一年後,漢靈帝死了,這一下徹底大亂,外戚和宦官都想爭權,主動引狼入室。
這個狼,就是董卓。
董卓殺少帝,殺何太后,倒行逆施。
曹操不願與他為伍,逃走之後,舉兵討伐董卓。
那時候討伐董卓的人很多,都是打著正義的旗號,其實都是各懷鬼胎,想爭天下。
曹操成為其中一員。
只是曹操跟袁紹、袁術、劉備之流一比,少了一個皇戚的頭銜,難免被人說三道四。
再加上亂世亂相,見慣生死,他老爹又來找他的路上被人弄死,曹操就變得更加冷血,視人命如草芥,成了一個爭權的機器。
利他,他便喜歡你,對你好,不利他,他就弄死你,管你什麼才子名流。
從此也只有人妻才能讓他熱血上頭吧。
這是曹操的人物弧光,從一個為人正直的孝廉,到一個爭權奪利的冷血機器。
但他沒有錯。
錯的是那個時代。
錯的是喜歡站在道德高地責罵他的人。
……
2,接著再來看劉備。
他的爺爺被舉為孝廉,他爹早死,到了他,家裡一窮二白,生活艱苦。
艱苦的生活讓劉備對物質生活充滿嚮往,曾指著門前桑樹說:“我將來一定會乘坐這樣的羽葆蓋車。”
結果被他叔父訓斥:“你不要亂說話,讓我們一家遭滅門之罪。”
他很聰慧,明白其中因果後,漸漸話就少了,喜怒不形於色。
他十五歲行學,不喜歡讀書,喜歡狗馬、音樂、美衣服這些享受之物。
雖然他志向不大,卻因善待下人,仁心仁德,結交到不少豪傑摯友,得到資助,好日子節節攀升。
隨後鎮壓黃巾起義和叛亂有戰功,封縣尉,之後歷經坎坷,成為平原國相,權財雙全,美滋滋。
為平原國相期間,有人不服從管理,僱傭刺客刺殺他。
他一直善待民眾,喜歡結交豪傑,不知來人是刺客,一起善待,十分禮遇,竟把刺客感動,坦誠相告,而後離開。
曹操死爹後,二打徐州。
他和青州刺史去救援,成功,後來因為德行好,民望很高,徐州牧死後,就把領地讓給了他。
可是之後袁術攻打徐州,他倒了黴,啥都沒有了,一番折騰,最後到了曹操手下,進入許都,從此又開始了安定的生活。
可惜好日子沒過多久,聽說他是皇室之後,漢帝想要從曹操手中奪權,找到了他,搞了個衣帶詔,讓他弄曹操。
他不敢,只想過自己的好日子。
可是隨後曹操跟他煮酒論英雄,嚇壞了他,疑心曹操不會留自己性命。
於是他被迫接下衣帶詔,開始他的堅決反曹。
後來很多人因為他是劉皇叔、又承衣帶詔討賊,名正言順,且宅心仁厚,都來歸附他。
但他實力是真不行,一直捱打,處於顛沛流離狀態,直到得到諸葛亮這個大謀士,才慢慢站穩腳跟。
而這時的他,已經不再是曾經只想過好日子的他,他成了眾人心目中匡扶漢室的劉皇叔。
這是他的人物弧光。
從一個想要富貴的人,到一個身負興復漢室的人。
但他的宅心仁厚從未變過,這也是他的立身之本。
3,總結:做人應做曹操,交友可交劉備。
-
14 # 竹林雲天
仁義道德是古往今來一直推崇、學習、傳承的美德,即然劉備是仁義君子我喜歡。
先看一下梟雄曹操的人品、做事風格
一、梟雄曹操為達目底殺害很多無辜之人
1、曹操與陳宮逃亡到成皋地方,誤殺呂伯奢全家逃跑,途中與呂伯奢相遇,曹操又回馬斬殺了呂伯奢。呂伯奢與曹操的父親是結義兄弟,曹操來投,懷疑人家要謀害自己,帶領陳宮殺死呂伯奢一家八口,其實曹操完全可以帶領陳宮逃跑就行,真沒必要殺人,途中又殺呂伯奢證實曹操的兇殘人格。陳宮責怪曹操:知而故殺,大不義也!曹操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看曹操和董卓是一路貨色,憤然離去。
2、陶謙派都尉張闓護送曹操父親曹嵩,張闓見財起義,帶兵殺盡曹嵩全家,取錢財逃走。曹操為父報仇,帶大軍殺向徐州,所到之處無辜百姓多被殺害,還大量挖墓取財。曹操為父報仇殺害眾多無辜百姓,視人命如草芥,實為大惡之人。
3、在赤壁的一個晚上,曹操在戰船上與眾將飲酒,突詩興大發,隨作詩歌一首吟誦。當時揚州刺史劉馥說曹操吟誦這首詩歌不大吉利,曹操恨劉馥掃興,一槊刺死劉馥,第二天曹操假裝大哭說自己是誤傷,明明是有心殺害無辜,還假裝痛苦地說成誤傷,可見曹操百賴又歹毒。
劉馥創立州治,聚逃散之民,立學校,廣屯田,興治教,久事曹操,多立功績。
像劉馥這樣對曹操有功績的人,也只因說的言語使曹操不高興慘遭被殺。
4、曹操怕自己睡著時有人謀害,對身邊人說自己睡著時千萬別靠近,因為我夢中好殺人。有一天曹操在睡帳中,被子掉在地上了,一近侍去把被子拿起幫曹操蓋上,曹操拔劍殺死近侍,又躺下睡覺,半晌起來假裝大驚,問是誰殺了近侍,眾人對曹操說出實情後,曹操又痛哭,命令厚葬近侍。曹操為讓別人在自己睡著時不敢靠近,殺死日常扶持自己的近侍,用別人的生命來為自己樹威、證實自己的謊言是真話。
5、曹操帶領17萬大軍在征討袁術時,因糧食吃緊。曹操讓管糧官部下倉宮王垕,給士兵的飯減半,但等眾軍士抱怨之時,斬殺王垕,說王垕剋扣軍糧,以此來穩定軍心。穩定軍心鼓舞鬥志的辦法有多種,曹操偏選殺一無辜倉宮之法,可以看出曹操習慣以殺害別人來解決難題。
二、三國有多名幫助過曹操的頂級謀士被曹操害死
1、曹操刺殺曹卓未遂,逃亡至中牟縣被擒,陳宮是中牟縣令,連夜棄官帶曹操逃走,後來陳宮看曹操殘殺百姓,改投了呂布。曹操打敗呂布,陳宮被擒,曹操看陳宮不願投降孝忠自己,隨後下令殺害了陳宮。曹操沒念及陳宮以往的救命之恩,只為逆我者亡殺害一位曾經救過自己性命的頂級謀士。
2、荀彧、荀攸是最早追隨曹操的頂級謀士,荀彧又向曹操舉薦程昱、郭嘉,曹操的很多謀臣都是因荀彧舉薦而得。荀彧、荀攸二人曾屢次向曹操獻奇謀,幫助曹操平定中原,掃平多家勢力起到一定作用,在曹操陣營應屬功勳卓著的元老謀臣。荀彧因勸阻曹操加九錫,曹操對荀彧隨起殺心,後賜荀彧自盡。荀攸勸阻曹操稱王,惹怒曹操,後荀攸被曹操恐嚇憂憤而亡。曹操若念及二人功勳,可以厚待讓他們退休,沒必要非逼死為止。
3、楊修是曹操任命的主薄,也曾是曹操兒子曹植的老師,也是曹操值得信任的貼身謀臣。楊修其人智謀超群,遇事能洞察先機,每每看破曹操玄機,曹操擔心楊修的智謀遠勝自己,計謀屢被楊修看透使曹操起殺心,隨斬殺楊修。對於楊修這樣有才華的謀士曹操可以聽取他的想法、互相探討更佳,而不是嫉賢妒能地,殺害一位忠心跟隨自己的好謀士。
4、許攸的死和曹操有直接關係,若不是曹操時常表露出對許攸的放蕩不滿,曹操下屬也不敢和許攸衝撞,以至於後來許褚和許攸爭吵起來,許褚揮刀殺害許攸。許攸和曹操是發小,官渡之戰前是袁紹的重要謀臣,因被袁紹誤會、錯罵,被迫投曹操。許攸向曹操獻奇謀火燒烏巢,袁紹從此大敗,又出謀助曹操平定冀州。如沒許攸來降曹操,官渡之戰勝負還是未知,許攸這樣一位功臣奇佐也被曹操心胸狹隘害死。
三、曹操霸佔張濟妻子
曹操率大軍征討張繡,張繡在賈詡的建議投降,張繡每日好吃好喝招待曹操。一日曹操淨要在城中找女人供自己享樂,聽說張濟妻子長的漂亮,隨派人帶領五十甲兵把張濟妻子抓來,威脅、恐嚇令張濟妻子供自己享樂。張繡是張濟的侄子,知道曹操霸佔張濟妻子後,設計殺的曹操大敗,曹操險些喪命。曹操欺男霸女,實屬罪惡之極,實稱奸雄。
四、曹操被張繡追殺時拋棄兒子曹昂
曹操從寨後逃出,侄子曹安民緊隨,曹操棄曹安民而不顧,獨自上馬逃走,曹安民被追兵亂刀砍死。逃亡途中曹操馬倒地,剛好曹昂騎馬趕到,曹操騎上曹昂的馬逃離,曹昂被追兵亂箭射死。曹操為保性命不會再顧及兒子的死活。
以上幾點能看出曹操視人命如草菅,為達目底不會顧及任何人的生命,恩情、友情、親情在曹操這都變成了絕情,想殺就殺,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是曹操的一慣做法,寧負天下是曹操的無賴行為。曹操這種人品、行為令人難已接受。
劉備仁義君子名符其實
一、劉備與張飛、關羽因有共同報國之志逢亂世而相遇,三人情義相投結為異性兄弟,立誓同生死、共富貴、創大業永不背棄,劉備三人做到了,也成了古今結拜的佳話、美談。縱觀古今同富貴、共患難一路走來的又有幾人,無不是為爭權奪勢兄弟反目為仇、自相殘殺,像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政變、雍正王朝的奪位之爭、曹丕逼迫曹植七步為詩、袁紹與袁術的分道揚鑣都屬於親兄弟反目成仇的真實寫照。劉備三分天下有其一,與兄弟關羽、張飛共守大業,可見劉備是大仁大義。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也是忠義的最完美程現。張飛醉酒丟徐州被關羽埋怨,張飛拔劍要自刎,劉備奪下張飛的劍扔在地上日: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吾三人桃園結義,不求同生,但願同死。今雖失了城池,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賢弟一時之誤,何至遽欲捐生耶!此章節能看出劉備對結拜兄弟情深義重。
正如《這一拜》歌詞中所說:這一拜,春風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臺。這一拜,報國安邦志慷慨,建功立業展雄才。這一拜忠肝義膽,患難相隨誓不分開。這一拜,生死不改,天地日月壯我情懷。
二、黃巾管亥部領數萬人殺向北海孔融,孔融大驚,知劉備是英雄,派人去平原請劉備來破敵兵。劉備帶領人馬到北海大破賊兵,孔融知劉備以仁義著稱,常能救人於危急,又請劉備幫忙救陶謙保徐州,劉備知陶謙是仁義之人,曹操攻打除州到處殘害百姓,又借兵去徐州救危困。劉備一進徐州城,陶謙就把徐州讓給劉備,劉備斷然拒絕。曹兵退去後陶謙再讓徐州給劉備,劉備堅決不受。陶謙為讓劉備保護徐州讓劉備佔住小沛共同防禦,後來陶謙病危以託付徐州的民眾生存為由,己近哀求劉備統領徐州,劉備在為穩定徐州時局的情況下才接受執掌徐州。從劉備北海救孔融、救徐州,又有陶謙三讓徐州,劉備也是臨危受命、受託付才執掌徐州,看出劉備是真心救北海孔融、救徐州於危難,稱劉備為仁義君子是實至名歸,從孔融、陶謙眾多人的話語中更加證實劉備是仁義君子無疑。
三、徐庶初遇劉備言:此的盧馬雖是千里馬,卻只妨主,不可乘也,終必妨一主,將此馬送於仇人,待妨過了此人,然後再騎就沒事了。劉備聽徐庶說完變色日:“公初至此,不教吾以正道,便教作利己妨人之事,備不敢聞教。”徐庶知劉備仁德故試之,劉備仁德早有新野歌謠為證:新野牧,劉皇叔;自到此,民豐足。劉備連對仇人也不願使用不正當手段,可見劉備是真正的仁義君子。
四、漢獻帝教人取來宗族世譜,由宗正卿宣讀後,證實按輩分排劉備應是獻帝的叔輩。
帝暗思:“曹操弄權,國事都不由朕主,今得此英雄之叔,聯有助矣!”遂拜玄德為左將軍、宜城亭侯。自此人們皆稱劉備為劉皇叔。
可見劉備被稱為劉皇叔有據可依,獻帝稱劉備為英雄也是對劉備人品貴重的一種認可。劉備名字可分析為劉氏江山的的後備力量,後來獻帝被廢,劉備稱帝也是漢室的一種新形式的延續。
五、劉備被曹操大軍追敢時,棄樊城危難之時仍堅持派船接走百姓,對比曹操逃跑時棄侄兒、兒子都不顧,可以看出劉備稱得上仁義君子。
六、劉備取西川劉璋投降,劉備封劉璋為振威將軍赴南郡公安,臨行為劉璋設宴送別。反觀曹操攻打荊州時,劉琮投降,曹操封劉琮為青州刺史,劉琮母子在趕往青州的路上,被曹操派于禁帶領騎兵趕上殺死。曹操反覆無常,手段兇狠。劉備以仁義對待來降之人可見劉備是君子作風。
總結:劉備以仁德處事,事事為別人著想,大仁、大義實為君子作風,劉備這種仁義品格值得學習、發揚,我喜歡劉備,像劉備這種英雄也沒有不喜歡的道理。梟雄曹操以天下人要我負出的不義做法,實在讓人難以喜歡這個人物。如在當今社會,我們是選曹操這種人格的人做朋友呢?還是選擇和劉備這種做事講原則、道德的人做朋呢?相信沒有人去選擇那種為人兇狠、不道義之人為朋友。
延展:劉備為人處事仁義道德為先,在自己帶領團隊下也多出忠義之士,像關羽、諸葛亮、趙雲、姜維都忠肝義膽,視死保蜀漢從無二心,這和上司領導劉備有很大的關係,因劉備以仁義、君子作風處事,對自己團隊的人員起著引領、學習的作用,帶動著身邊團隊的人員更加忠義、仁德。
曹操的梟雄人品也得到一定的傳承,像曹丕霸佔袁熙之妻甄氏和曹操霸佔張濟妻子一樣,曹丕行為受曹操影響。司馬懿陰謀篡魏也有曹操梟雄處事法影響而得到學習。實際曹魏被司馬氏架空就算結束了,而蜀漢在姜維的忠心護主下,仍堅持存活很多年。後來晉朝是以短暫的時光而過,都因不能以仁政得天下,終不會長久。
回覆列表
劉備不如曹操坦率:曹操在其做魏王后期有當皇帝的念頭,這個無論看三國演義的還是看三國志的人都一目瞭然,曹操自己在文章裡也吹噓過自己的功德。曹操很坦率,他很少去掩飾自己的這種思想,儘管這種思想在當時是非正義的。而且事實上曹操並沒有當皇帝,篡位的是他的兒子。
反觀劉備,自己那麼想當皇帝,但在諸葛亮及大臣擁立他登基的時候,這廝惺惺作態,直到百官跪了一地,這廝才一邊心裡偷著樂一邊表面上勉為其難得接受。我為什麼說他早就有當皇帝的念頭呢,看看他為他的好兒子起的名字就可以了:劉封,劉禪,我們都知道古代只有皇帝才有資格舉行封禪儀式。可見他遠沒有曹操坦率。
劉備沒有曹操的霸氣和才氣:曹操的霸氣在三國人物中是出了名的,例子很多,不一一列舉,我們甚至可以從他是詩句中感受到這種霸氣。曹操的才氣也是相當出眾的。他推廣屯田制,解決了軍糧問題。他不光會用人,自己也是有勇有謀。文學修養也頗高,是建安七子之一。
而劉備呢,聽到曹操說他是英雄的時候驚嚇至筷子落地,很難看出他身上有英雄的霸氣,只能說他有英雄之謀略。他的才氣表現得最突出的是識人,能把諸葛亮,龐統,法正等謀士招致麾下(當然諸葛亮,龐統在三國演義裡被妖魔化了,其實曹操手下的五大謀事均不在此二人之下),他自己的勇敢謀略並沒有曹操那麼突出。文學才氣就更談不上了。
在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中,主體思想是興劉、貶曹、抑吳,所以讀者讀下來第一感覺就是:劉備是主角,而且真是個好人,為人忠厚善良,講義氣,又是中山靖王之後,皇室正統。從弱小到一步步強大,從一個路邊小販做到一國之君,也算是傳奇人物了,只是後來阿斗太差勁,沒能保住祖宗繼業。亂世之梟雄!千百年來對曹操的評價褒貶不一,譽之者為當世英雄、說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毀之者稱其為逆賊奸臣。說曹操是軍事家,這點我很同意。曹操有統一北方的歷史功績,這是無法泯滅的歷史事實。說曹操是個詩人,我也贊同。因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樣的詩句不是一般文人所能達到的文學意境。說曹操是政治家,我認為有些評價偏高:首先,曹操有屠殺百姓的暴行,屠殺的黎民達到幾十萬之多,是曹操一生最大的汙點。其次,曹操個人作風也有很大問題,曹操這個人非常的好色,曹操為了女人確實到了瘋狂的地步。征戰張秀時霸佔其嬸母,打呂布時強佔其部將秦宜祿的夫人。最後,曹操為了自己的權力‘挾天子令諸侯’而屠殺了許多文臣武將。驗證了封建統治者能為我所用留之不用則殺之的惡劣作風。我們國人所崇拜的魯迅認為曹操‘至少是個英雄’曹操到底英雄在何處?卻並未明言。任何極端的評價曹操的觀點都是錯誤的,我們應該更加辨證公正的評價和認識曹操。劉備攜民渡江的背後更有精心的考量與算計,既無關正義,更與仁慈不挨邊。曹操南征荊州之時,或許劉備早已斷定樊城與新野守不住了,於是他派人四處宣傳曹軍無惡不作且滅絕人性,極力妖魔化曹軍的兇殘,如此不遺餘力的宣傳之舉果然奏效。耳聞曹軍如此兇暴嗜血,新野等地的民眾內心極度恐懼,劉備乘熱打鐵,他乘勢用半強迫的手段裹挾民眾隨大軍一起南撤。同時,為了阻斷民眾故土難離的情緒,徹底斷了他們重回樊城、新野的念頭,他命兵士一把火將新野燒成焦土,以強逼民眾鐵心緊跟自己一條道走到黑。曹操能成大事,也莫不如此,但曹操並不介意,敢作敢當,寧可我負天下,不可天下負我。曾言,天下無孤,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帝王本色展露無疑。
而劉備也是與曹操一樣,但卻過於偽善,過於做作,既想當婊子,又想立派牌坊,說的此輩。這樣的人現在就是老油條,太虛偽。
經過社會的歷練的我們寧可交往曹操這樣的真惡人,也未必願意交往劉備的虛偽的小人,至少我們會對曹操這樣的人有防範,而劉備卻未必。
二人都是一代梟雄,只不過是出事方式的不同,都是掙天下的手段不同,二人處於一個時代是他們的悲哀,卻是歷史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