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田田荷葉

    普通一線教師的工作量,和工薪匹不匹配,要和當地的工資還有物價相對比。十多年以前,那時的工資一千多,但物價不高,房價也不高,工作量和工薪比較匹配。一幾年的時候,工資兩三千,房價五六千,工作量一直是加的,工資對不起我們一線教師的工作量。只能解決溫飽問題,幾年過去了,工資有所增加,工作量還是一樣增加,一個月工資還是買不到一平方米,物價也在上漲厲害,生活再怎麼說也比之前好些了,省一點日子還是過得去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 2 # 鍾靈毓秀饒

    根據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工資應該和工作量匹配。我認為,許多教.師離職不幹了,這是主要原因,工作太辛苦了。也就是說,工資與工作量還不匹配。所以國家才要提高教師的工資。那些不尊重老師的人,請你去教教書吧,教不了中學教小學,以免你再攻擊老師。教育i是建國的基石,你如果不想把國家的基石搞垮的話,不想把教育搞垮的話,請你盡到孩子首任老師的職責,尊重教師,尊重自已,尊重教育,少亂教育點。

  • 3 # 教育之力量

    感謝邀請。我認為,隨著國家對教育的日益重視,近幾年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是有了較大的提高,而且在不斷地向一線和貧困和偏遠地區傾斜。但總體而言,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還是不算高的。有很多地區和學校,一線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與其工作量甚至是不匹配的。

    教師工資的提高,有賴於國家社會對教育的重視,有賴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實際上,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是提高了,但工作量考核也更細更嚴,要求也更細化和繁雜。但從日常的備課、教研教改、班主任工作、學生管理、日考核月考核學期學年考核、迎檢……一線教師從早到晚起早貪黑是常態。教師職業似乎與“無私奉獻”緊密相連,“蠟炬成灰淚始幹”似乎是教師應有的寫照。教師的辛勞不比任何職業少。

    當然,奉獻是要有的。付出與收穫也是理所應當的。雖然由於地方經濟發展差異等原因,每個地方、城市一線教師的收入還有較大差異,但教師的工作量和教師付出的心血都是一樣多的。我們應該儘可能減少教育資源的不均衡,減少城鄉差異,儘可能地提高一線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讓盡心盡責的優秀教師的付出與收穫成正比,讓普通一線教師的收入和工作量儘可能匹配。

  • 4 # 隴上師言

    不一樣。有職稱就有等級,等級決定工資待遇高低。領導職稱高,事情少,待遇底薪最高。一般人職稱低,工作量大,待遇不變化就燒高香了!

  • 5 # 遊戲普渡眾生

    作個類比,多少錢財付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付出多少工作量的父母算是合格?普通一線教師是全社會最偉大的勞動者!其工薪待遇理應達到社會各行業中的最高水平!

  • 6 # sz陪伴者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發達地區與非發達地區,重點學校和普通學校有區別:1.發達地方,經濟實力雄厚,有補貼,津貼,只要付出就有收穫,多勞多得加起來收入可觀,當然學校內部不可能完全公平,也可存在不匹配現象。2.欠發達地區,經濟落後,一些補助跟不上,可能付出和收入有時就不匹配,但不匹配在學校內部也可能存在相對匹配,比如,僅有的資源分配給付出最多的教師;3.重點學校,不管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都是代表這樣地方的教育水平,當地政府都是最大限度給予支援和幫助。包括物質和經濟方面都這樣,各種評選優秀中,會向重點學校傾斜,同樣可能內部也存在不匹配的現象。4.非重點學校,不管事發達地方還是不發達地方都不是政府重點關注的,在各種資源分配中處於不利地位,在這種學校可能付出與收穫不匹配,且內部由於各種原因也存在不匹配現象。

  • 7 # 餘海上岸

    謝邀。普通一線教師的工作量是由學校視情況而定的。比如一位高中語文老師,一週十至十二節的課程,(兩個教學班),還有可能擔仼班主任、教研組長、年段長、集備組長等等教育教學教改工作,還有每天必改的作業(包括大小作文),聽評課,早晩值班及下班輔導,甚至還有扶貧、維穩及階段思想政治方面的學習,不定期的家訪,接待社會與家長的訪問,以及網路聯絡解答等等等等,工作量極其繁重,另外各比評比(如月考、半期考、期考的校際評比等),更是心累!所以,許多優秀的高中畢業生是不願意報考師範類專業的,也因此,一線教師的薪酬的高低是很難量化的,是否匹配看政府與社會的認知與付出。

  • 8 # 青春需要有節奏

    一線老師的工作量大,工作繁忙,不僅要備課,上課。還要應付檢查,應付上面的各種各樣的檔案,填表,這活動,那活動。總之,一天幾乎停不下來。而發的工資確少的可憐,只有3000多一點,一天的勞動量與一天100元的工資不對稱。

  • 9 # 一笑傾城66

    當然不匹配。

    普通一線教師的工作量與工資是不匹配的,年年喊著漲工資,年年工資不見漲。一些大城市,各項規定還比較正規,一些有利教育的措施實施的比較及時,而其他一些地方則是能拖就拖,一些老師出門甚至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老師。保證了教育最後的顏面和清高,只能左顧而言其它。

    普通的一線教師也要分為幾種情況,一些年齡稍大的老師,工作量小,職稱高,工資狀況還不錯。剛上班幾年的老師,雖然工作量稍大一些,但是年輕又有精力,學歷普遍高,基礎工資高,暫時也沒有家庭的拖累,過的也比較舒服。學校的中堅力量,上有老下有小,工作量大,職稱低,也是其中壓力最大的。有的老師上班近二十年了,還沒評上中級,和剛上班的職稱一樣。工作量最大,工資低,工作量能與工資能匹配嗎?也許一些教師的離職與此有很大的關係。希望國家政策對教育越來越好,也希望透過這次疫情,孩子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會有所改變。畢竟,知識教育科技技術才是真正的武器,才能讓國家真正強大起來。

  • 10 # 手機使用者5385214039

    每天講來講去,大道理小道理中心點還是要錢,多加些錢給他她們就是算尊重教育。只尊重你們,那別的行業需不需要尊重呢?

  • 11 # 青山綠水381518

    我覺得一線教師的工作量和工資不匹配。

    教師是國家的基石,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工作量很大,很辛苦,工資不應比別的行業低,應該提高一線教師的工資。

  • 12 # 看盡風華

    現在中小學,尤其是鄉村中小學教師的工作量都特別沉重,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這樣幾個:一是老師配置數量不達標,就是缺老師,造成老師數額缺少原因,首先是招聘老師難,老師總數不夠,其次是主管局故意缺少老師數額,增大老師工作量;二是領導階層腐敗所致,學校從校長到主任都不帶課,或者少帶課,而主管局和編制辦算編制時,是不分領導和教師的,領導少帶的課就轉移到老師頭上;三是除了正常的教學時數外,各學校增加了很多自習,比如,早自習,上午自習,中午自習,下午自習,晚自習,而且,要求老師自習必須講課;四是學生各種練習冊和作業量大,老師批閱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五是各種臨時和長久的與教學關係不大的各項任務。比如,精準扶貧,送教上門,勸學家訪,各種政治學習,各種培訓等等,反正老師很忙。工資待遇,也沒有真正比照公務員執行,一般比同級別公務員少一千多元,沒有公務員的一兩萬年終獎,績效工資普通老師基本都拿不夠,總而言之,老師是活幹得多,錢拿的少,受社會歧視,高風險,所以,現在招考老師難,就是這個原因。

  • 13 # 風信玲子

    從自身體會講,完全不匹配,除了基本教學,還有很多雜事需要白加黑處理,加班是家常便飯,這部分工作量壓根匹配不了,領導只會壓在老實的,能幹的一線教師,哎,說多了都是淚

  • 14 # 湯湯之家

    現在教師的工資和職稱有很大關係,不管分配什麼,總有職稱在作祟,沒辦法,教師的職稱改革涉及到很多人,大家都陷在裡面無法自拔,高職稱在一線從事教學的很少,基本上是從事行政和後勤還有副科,一線教學就是年輕人在忙。

  • 15 # 君山老師

    這個問題,看似很小,其實涉及面很大。

    普通一線教師的工薪是否匹配問題,涉及到地區差異、教師隊伍當中的具體分工的差異等等。

    01、就地區來看。

    我們假設每一個老師的工作量都差不多。

    發達地區,由於現在對教師的工資待遇越來越重視,像東部一些省份,教師的年工資也達到了六位數的樣子,雖然還是不及當地公務員的平均水平,但教師職業正變得越來越香,是不爭的事實。

    與之相反,在中國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山區、欠發達地區,教師的工資待遇水平卻還是不容樂觀。就有老師特別跟我說過,現在一些地方,居然還存在教師月工資也就兩三千的情況。從整個教師隊伍的狀況來看,在當地,願意當老師的人很少,每年從教師隊伍中流出的人很多,“讀書能改變命運”這句話在當地的老師身上,讓人看出了一臉的懷疑。

    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之下吧。我們國家才出臺了一系列的“公費師範生”、“銀齡計劃”等等措施,目的就是解決這些地方的教師荒問題。

    所以,從地區來看,東部發達地區的工作量與薪酬相對來講更匹配;而欠發達地區,教師的工作量與薪酬顯然是不匹配的。是需要我們繼續加大投入的。

    02、教師隊伍當中的具體分工的差異。

    在教師隊伍中,分工不同,工作量與薪酬的匹配程度也不同。

    比如,班主任工作量付出,就遠大於一般老師的付出,那他的工作量與薪酬,是肯定不匹配的,顯然是工作量大於薪酬的。在我們這裡,一個正常的班主任,一般早上要7點前到校,除了正常的課程任務以外,還要管理班級一整天、應付學校的各類檢查、處理學生的突發性問題。如果有晚自習的班級,還往往要管班到10點鐘學生就寢為止。第二天繼續,週而復始。

    而一般的老師呢?工作量與薪酬的匹配程度也是不一樣的。

    年輕老師,職稱低的老師,往往工作量就大,各類活動、評比也多,壓力會很大。而年紀大的、職稱高的老師,相對來講,上好自己班級的課就行,相對來講壓力會小很多。另外,教師工資,與工齡、職稱有關。年輕老師幹活最多,但是工齡少、職稱低,拿錢就少;而老教師因為工齡長、職稱高,拿錢就多。

    所以,一般老師裡,要說匹配程度,年輕老師又顯然高於老教師。

    當然,這裡也不說老教師的不匹配,而是相對而言,年輕老師在拼搏事業的階段,確實付出較多。

    總結:

    假設在每一個教師工作量都差不多的情況下。東部發達地區的老師,工作量與薪酬更加匹配。但薪酬是否已經達到了老師們所創造的價值,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我們其實無從評判。但如果拿東部發達地區作為參照的話,中西部一些欠發達的地區,給予教師的工資待遇顯然是不能與工作量相匹配的。

    另外,在教師當中,班主任、年輕老師,工作量相對來講更大,在薪酬上,顯然也是超過或者起碼對得起自己的工作量的。

  • 16 # 燕語老師

    不匹配。

    旁人眼裡教師有假期。而實際上很多假期是被無形佔用的。比如昨天母親節,週日,我們全市統一改卷,早8點到晚8點才完成。

    而家長找你是不分時間段的。學生什麼時候有事也是不定時的。教師工資遠低於公務員,而實際上工作時間不定量,總時長是很多的。

  • 17 # 月亮凡

    我認為普通一線教師的工作量和工薪不匹配,且這種現象是普變存在的。

    1.一線教師工作量大,除了教師本身的工作之外還會有所在地區各級領導部門分派下來的工作,雖然國家一直在提倡給教師減負,但是仍然有很多工作和教學工作本身聯絡不大,這無形之中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而這些工作實際上是不會加入到工作量中的。

    2.一線教師中很多是青年教師,職稱比較低,教師的工資執行的是職稱工資,而一些高階職稱的教師很多脫離了一線卻拿著高工資,一線教師積極性不高,這也是當前學校面臨的迫切問題。

    3.績效工資並沒有真的績效,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實行績效的初衷是好的,可是執行起來困難重重,導致學校根本不能推行。

  • 18 # 使用者我愛祖國的花朵12

    匹配 教師都有成長過程,老教師年輕教師不可否認在知識和經驗上有差距,教書育人不能只看教啥科目,多少節課,也得看育人的方法和能力,任何教師都有由年輕到年老的過程,特殊情況有,不能片面,人的一生都經歷過奮鬥,老教師是奮鬥過來的。

  • 19 # YOYO芝麻醬

    教室的工資應該只發半年,假期那麼多,放假只發基本工資,開學應該發高工資,投入與匯回報對等,綜合年薪收入,不是搞平均,多少教師假期在工作呢。這樣能後激勵教老師重視授課的環節。

  • 20 # 淺墨女子

    雖然教師的工資涉及地域,教齡、職稱等等,但大體來說收入和工作量還是不匹配的。我常常和同事調侃,像我們這種工作量到其它行業年薪是要幾十萬的,我廣西的一個縣城小學一級教師,二十五年教齡到手工資三千五,想想現在三千五塊錢能幹什麼。而我們的工作量:一天十五節課還不包括早讀午讀,備課、開會、家訪還有一天一百幾十本作業,各種各樣的上級檢查、扶貧、處理不完的家長的學生的問題......幾個工作群,三更半夜的通知.....說不完的辛酸,腦力和體力都嚴重透支,職稱崗位工資的弊端,到退休工資也上不去。相信這些現象在教育行業都是普遍的,工作量和收入匹配嗎[流淚][流淚]匹配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青銅局遇到大神是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