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薛薛老師
-
2 # 公子Ai說
不好預測,不過未來教育資訊化,智慧化應該會很高階!
智慧和線上教育是趨勢,科技智慧在教育中的應用會很普遍。透過智慧化,很多東西可以讓學生更加身臨其境感受和模擬!在教學上解決以前僅靠嘴講述無法體驗的時代,接下來的幾年AI模式會比較普遍。文字,影象,影片,影集等等也會更加滲透到教學中,教學教育應該會隨著大資料和資訊智慧隨之有大變動,包括我們的升學,考試可能都會有較大的改變和變革!
-
3 # 語文與生活
無論任何時候,教育發展的方向都該落實到育人方面!教書育人,教書只是手段,育人才是根本!這個社會永遠不缺各個方面的人才,缺少的是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人!
-
4 # 的困惑1
我個人認為將來的教育發展方向更傾向於多元化,分數高低不完全決定一個孩子的未來,有獨特能力的也可直接錄取,當然更以他的專長為主,但大方向不會變,教師方面可能不再是終身制,如果所帶的班級一直落後可能要降薪降職,甚至辭退,因為未來中國不缺人才,競爭激烈,誰落後誰就會被淘汰,學歷只是一張文憑,關健是你能不能靈活運用,好比有些考上清華北大的神童,連起碼的生活自理能力都缺乏,最終被社會所拋棄。所以,能力將成為教育的主要方向,這僅是我個人的看法。
-
5 # 老趙的故事
差異化和個性化教育。
現在,千篇一律的統一化教學方式已經不太適應這個時代的發展了。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接收新知識的能力和時間是有差異的,現代教學需要藉助人工智慧技術準確把握孩子的學習狀態和知識掌握程度,以便進行有針對性和個性化輔導。讓每個孩子都長成他理想的樣子,成為國家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
-
6 # 龍崗電工培訓張老師
我認為:教育未來,要積極跟上產業升級,智慧製造,每個專業都要有對應產業合作的企業,學校抓知識,企業抓實際操作,只有在雙科合格才能畢業,放歸社會,達到真正畢業,就能擁有真本事的大學生
-
7 # 人間再無黃家駒1
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會更注重於實踐。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社會主義的本質也是解放發展生產力。縱觀全球,現在很多國家都在大力發展本國製造業,也就是實體經濟,教育部已經明確規定,小學一年級就要學習科學課,所謂科學課,便是最早自然課的原型。讓學生從小不拘泥於書本里面的知識,多動手參與實驗
-
8 # 秦時0明月
這個問題其實蠻大的,主要從教育模式及教育的內容兩個方面去看。
教育模式-線上➕線下作為一名90後,我個人從下到大接受到的教育模式轉變就是從純線下到目前得線上線下相結合。
這次疫情的緣故,再一次將線上教學模式提到大眾的眼前,比如說:上網課,線上學習英語等等。
線下教育模式屬於傳統模式:
優點在於老師和學生面對面,可以更加直觀的看到學生的狀態,教學內容的傳達、吸收會更高點。
缺點在於有侷限性,比如說本次疫情的影響就不能正常採取線下教育。
線上教育模式屬於創新模式:
優點在於隨時隨地可以進行教學,突破了時間、地域上的限制。現在有網路、有電腦,我們就可以聽到哈佛大學得一些公開課程。
缺點在於老師不能把控學生上課的狀態以及更好的互動。特別是針對中小學生會難以剋制電子產品的吸引,可能會偷偷的打遊戲,看電影等等。
但是經過本次疫情,未來的教育肯定會線上線下相結合,豐富教學內容,解決教育成本。
教育內容-文化教育+素質教育文化教育屬於基礎教育:
從九年義務教育到高中、大學,都是文化教育的路子,這個是基礎,也是國家的百年大計。但是現在社會對於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綜合的,需要孩子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所以就延伸出我們下面講述的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屬於提升教育:
我們可以看一下一些西方的發達國家,比如說美國、英國、法國等,他們會比較重視孩子的體育、文藝等方面的技能提升。這個也是我們提倡素質教育的原因,最基本的是孩子可以學會一項基本的技能,不管是體育類的還是藝術類的。其次就是素質教育對於孩子性格塑造,綜合能力培養是有極大的幫助。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會有更多的教育加實踐的過程,孩子學習了體育、學習了藝術,會去用過參加比賽、展示進行實踐鍛鍊,這每一次鍛鍊對於孩子都是一次成長與收穫,對於培養孩子的自信、綜合能力非常的有幫助。
未來孩子的教育是需要靠文化教育與素質教育兩條腿走路,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的綜合能力會更加的強。
-
9 # 鄉村蠟燭
我個人認為,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向專業化,智慧化方面發展。技術不要多,而是要精。如果眉毛鬍子一把抓,像猴子下山那樣撿了桃子丟棄玉米,那麼就學不到精湛的知識。
-
10 # 韓學靖
未來教育發展的方向,我覺得從生產力發展需求的角度來看看教育發展的兩個階段,這也是我在教育雜誌上看到的,現供大家分享:
第一階段:知識教育。
在這個階段,人們渴求的是掌握知識,掌握現代化發展的相關知識。因此也就有了“知識就是力量”、“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口號。
在知識教育階段,進入更好的學校、掌握更多的知識了人們追求的重點,那麼,應試教育也就應運而生,透過傳授知識、考核知識掌握程度來選拔人才,讓少部分人能夠接受更進一步的知識教育,各種以題海戰術為核心的課外輔導機構也乘機發展起來。
如果知識更新的步伐比較慢,一個人在學校裡所學的,基本上能夠應付工作的需求,那麼,知識教育還是能滿足生產力發展的需求。然而,當社會進入資訊化時代之後,知識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一個人在學校裡所學的知識,很多都已經過時了,學完之後根本就用不上。這種情況下,如果還是繼續話大量的時間來掌握過時的知識、花更大量的時間來對那些未必有用的知識進行反覆練習的話,明顯就不符合生產力發展的需求了,而傳統的教育培訓機構也因此面臨著轉型的巨大壓力。
知識和資訊的快速更新、生產力的高速發展,會大力地推動我們的教育從知識教育階段邁入下一個嶄新的階段。
第二階段:能力教育。
在我們當前的社會階段,資訊科技蓬勃發展,各種各樣的新資訊、新知識鋪天蓋地向我們湧過來。而學校孩子們所學的教材註定跟不上資訊時代發展的步伐,這個時候,如果還是以教知識為主的話,必然是不能滿足社會生產力發展需求的。
這個時候,知識教育就會在生產力發展的推動下,向能力教育階段過渡。在我們當今的時代,一個企業所需要的人才,是能夠快速吸收各種最新知識、能綜合運用各相關領域知識、能靈活處理人與人之間各種複雜關係(管理、營銷、宣傳等)的新型人才。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才,而不是有知識的人才。因為知識是死的,能力是活的;知識可能是過時的,而能力可以幫助我們隨時吸收新的知識;以前所學的知識總是不夠用的,而能力能夠幫助我們不斷拓展知識面;一個人的知識總是有限的,而能力能夠幫助我們調動群體的智慧。
在資訊時代,為了讓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效率、更有成績,我們需要的是能真正迎合時代發展,有足夠能力把工作做好的人。因此,社會關注的更多是能力,而不是知識、更不是分數。
現在,很多人都在呼喚素質教育,其實“素質”這個詞語包含的內容過於廣泛,素質教育要落到實處,一定要從能力教育開始入手,尤其要從學習能力的教育開始。
在生產力發展的推動之下,能力教育階段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會慢慢發展到興趣教育、心靈教育階段,那可能是很多年以後的事情了。現在,已經有一少部分先知先覺的人,開始明白學習能力教育的重要性,開始努力推動高效學習方法的傳播與應用,正在試圖掀起一場關於大腦的啟蒙運動!雖然,加入到這個運動中來的人還不夠多,所發出的聲音還是很微弱,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在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加入到這個行列之中來,也會有越來越多的資金注入到這個領域中,共同推動我們的社會從知識教育階段向能力教育階段發展!
歷史的車輪正滾滾向前,能力教育發展的趨勢不可阻擋,大家快跳到“記憶培訓”這隻巨大的碗裡來吧!
-
11 # 風塵亂
虛擬教育將會取代人力教師。作為全方位立體顯示的教育,透過佩戴投影儀或者高科技眼鏡成像,能夠非常直觀的看到理論計算的變化及結果,並且直接演化的未來也能模擬。
在大資料的支援下,沒確定的理論也能透過虛擬成像進行推演,從而得到直觀的模型。
這樣的教育,帶來的不再是主觀的教師經驗,更多的體現在大資料加持下的統一共識。大腦接受知識的速度也會大大提高,擺脫學校的時間空間的各種限制,隨時隨地獲得知識技能。考試也將更為公平。
-
12 # 花木年華
我認為,將來教育的發展方向應該是人文素養與啟人心智相結合的教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將承擔不同的角色與不同任務。
家庭教育是未來教育發展的前站1.將來中國教育意識覺醒將先從家長教育意識覺醒開始,家長是第一“教育人”,可以肯定,家庭教育、家風建設將涵蓋孩子“終身教育”。
2.以人為本,即“成‘人’教育”是家庭教育核心,言傳身教及儒家《大學》教育將成為時代教育觀滲透家庭教育,浸潤孩子成長、成才、成人,且薪火相傳。
3.家長是父母,也是朋友、老師,要想讓孩子學習,自己先做讀書人,家長時常陪孩子讀書將成為未來家庭教育的場景常態。
學校教育將成為家校共育的合作基地1.老師和家長是志同道合夥伴,成才、成人是孩子成長兩翼,需要雙方共擔使命,缺一不可。
2.課堂將以學生為主體,除了課堂,微機室、閱覽室將成為中學生瀏覽、查詢、思考、學習主要場所,學生學習場景、方式、方法將豐富多樣化。
3.將來學校管理者將是文化氛圍營造者,學生學習條件提供者,抑或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維護者。
4.老師相對學生的優勢不再是知識量,而是學習方法與思維方式,教會學生思辨、批判,甚至提精神動力、支援將是老師主要工作內容,老師工作室還應是學生“心靈服務站”與“加速器”。
主動學習與個人教育將是終身使命1.學習將成為個人生活、成長、競爭等諸多內容終身任務,主動且終身學習將最終成就個人教育。
2.個人教育方向將是自控力、專注力與求知慾,及身心健康、正直勤勉與面對困境的勇毅和樂觀精神等諸多品質培養。
3.對個人教育而言,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場景將成為常態,中學生將有自己專屬的學習空間、時間。
總之,將來教育發展無疑會融入科技智慧發展的時代洪流,但智慧化終是手段,教育的力量也絕不止於知識與技能的傳遞,而在於個體生命精神力量的成長,在於有更強大的內心,因此,將來的教育無論走到哪裡,都不應該脫離對“人”的教育。
-
13 # 傻三姑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人透過教育活動而掌握更加熟練的生存技能,透過認識世界來不斷地改造世界,從而為人們創造更加舒適,更加美好的生存條件和生活環境。也就是必須培養出會動手、會創造、會生存的人!
而現在的教育只是一味地追求分數和成績完全忽視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甚至連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都已喪失。一方面,由於課程負擔 重,孩子作業多,沒有時間去參與一定的勞動,另一方面,家長為了讓孩子能有一個好成績,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將所有的事全權包辦,掠奪了孩子們自我鍛鍊的機會,致使現在的學生大都是高分低能!
經歷了這次疫情也該是人們好好反思的時候了,未來人們會以怎麼樣的方式生存?當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時,我們能否應對?以怎樣的方式應對?我想我們必須得先告訴孩子首先要擁有在這個世界上能夠活下來的能力,我們的教育也應該注重培養會用雙手去解決實際問題的人。當然腦子裡裝滿知識亦是首要前提,但是理論和實踐最終要達到統一才是最好的和諧!
-
14 # 生態語文自媒體
教育是為未來的時代培養新人。它註定具有令人期冀的“明天性”——帶著羽毛般的閃亮的希望。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教育即生長。這種不斷生長就是向上、向善的力量。核心素養教育則是順應併發揚了教育的“種子般的特性”,從根核從發加以灌溉與培植,具有“不可遏制”的生長性,它朝著未來的方向不斷生長。 走向核心素養的教育是世界各國教育的大勢所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洲聯盟、經合組織等以高瞻遠矚的視野來眺望與應對未來的時代與社會,在不斷的研究過程中提出並倡導“核心素養的教育”。在稍縱即變、一日千變的資訊化時代,教育教學中如果僅僅執於一端,只是亦步亦趨地執守原先提出的“知識、能力、態度”的教育,則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在現實的教育教學生活中,往往會將知識、能力、態度等割裂開來、分而治之,結果造成一種分裂式的學習,無法建構一種完整的生命形態。如此一來,只能“生產”出平面的、膚淺的、貧乏的缺乏趣味與創造力的人,而難以誕生立體、豐富、和諧自由發展的生命。核心素養一詞則是將人的成長的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合而為一,涵貫了知識、能力、態度等等要素。核心素養的教育以整體的理念與思想引導每一生命個體不斷學習、修煉成就不斷走向完整、完美、完滿的自我。 未來時代怎麼發展,未來所期許的新新人類是怎樣的?一定就是具有豐富的人性、富有創造力、富有生命力的人,而這樣的人必須從“核心素養”來培育。
-
15 # 語文教師微雨如酥
現在我國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但是現階段基本上還都是紮紮實實的應試教育,學生考試分數是一個硬指標,尤其是高考分數至關重要。那麼將來教育發展的方向是多元化教育,能真正地實現素質教育。
從學生方面來說: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提出了多元智慧理論,他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八種主要智慧:語言智慧、邏輯數理智慧、空間智慧、運動智慧、音樂智慧、人際交往智慧、內省智慧和自然觀察智慧。每一個人在某一方面具有自己的優勢,發現優勢,發展優勢,定能在某方面有所作為。
將來,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文化課之外就可以學自己喜歡的專業課,而不只限於音體美。寫作、程式設計、計算機等特長班應有盡有。考大學的時候,特長方面的成績會佔到總成績的三分之二左右。學生會在大學裡,學到更多更細更深的專業知識,將自己的特長髮展到極致。
從學校方面來說:
小學和初中都是基礎教育,變化不大,高中會增加很多特色課程,讓孩子們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選擇。一所大學會在某一兩個領域做到全國數一數二,培養所招學生的優勢特長達到巔峰。
總之將來的教育是多元化教育,教育理念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行行都是平等的,靠辛勤的勞動獲得報酬都是值得人們尊敬的。
回覆列表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研判中國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對於今日中國教育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根據國家發展的總體安排、社會的變化、世界教育的發展趨勢和教育自身演變的規律,可以預判未來中國教育將有十大重要發展趨勢。
一、資訊科技在教育中應用更加廣泛
到目前為止,人類歷史上一共發生了四次產業革命,第四次產業革命以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為標誌。第四次產業革命已經影響了許多領域,整個社會越來越智慧化、自動化、數字化。而在教育領域,第四次產業革命的影響也日漸凸顯,以網際網路、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資訊科技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教業務開始智慧化、自動化和數字化。MOOC、混合式學習、翻轉課堂等都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智慧教學系統(ITS)、智慧決策支援系統、智慧計算機輔助教學(CAI)系統也迅速發展,物聯網已經在課堂教學、課外學習和教育管理三個方面給教育提供了相應的支援。資訊科技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能夠提高教育的效率,降低教育投入的成本,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隨著資訊科技的日益進步,可以預見資訊科技在我國教育領域必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二、教育培養目標轉向能力培養為主
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和當今社會需要的人才有著極大的不同,在未來許多職業將被人工智慧等技術所取代,許多新職業將產生,根據研究,在未來我國710萬工作崗位將消失,700種職業,47%的工作都可能被人工智慧/機器人取代,而同時也將出現許多新職業。面對未來職業的改變,教育領域必須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傳統上的教育是主要以知識傳授和理解為主的,但在知識記憶和簡單理解方面,人工智慧在很多方面已經超越了人類,在未來靠知識記憶和簡單理解為主的工作將全面被人工智慧所取代,所以整個教育體系的目標必須全面地加以調整,由知識記憶為主轉向能力培養為主,更加註重培養人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更加註重培養人機合作的能力。可以預見中國未來的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必將加以調整。
三、混合式學習更加普遍
混合式學習是指面對面式的學習和線上學習兩種學習模式有機結合的學習方式。混合式學習不單是兩種方式的簡單混合,而是混合多種教學裝置、多種教學方法、多種學習策略與評價方法、同步學習與非同步學習、多種課程和學習資源等。混合式學習汲取了面對面學習和線上學習的優勢,比單純的面對面學習和線上學習更有效,在學習計劃制定、學習方法設計、學習效果評價和學習記錄跟蹤等有突出的優勢,有達到降低成本,提高學習效果的突出優勢,在許多發達國家,混合式學習已經得到廣泛應用,是未來教育的重要形態和發展趨勢。我國學校網際網路普及率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比例,推動混合式學習已經具備了足夠的物質條件,實踐中,有些學校也已經採用混合式學習方式,這對於提高我國學校的教學效果,提高教育投入的效益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預測在未來,混合式學習將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大勢之一。
四、學生的培養將更加個性化
個性化培養是指學校根據每個學生特點而採取針對性教育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是與工業時代學校統一化、標準化和規模化的學生培養模式相對應的一種培養方式。因材施教是自古以來的教育理想之一,也是最符合人才成長規律的培養模式,在農業社會的人才培養模式可以說是個性化的,但是隻是針對少數人群,也並不系統,進入工業社會後,為了大規模培養與工業社會相適應的人才,對學生的培養採取了統一化、標準化和系統化的培養模式,這種培養模式為工業時期的社會培養了大量的標準化人才,但是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主要體現在每個人擁有不同的智力水平和種類,統一化、標準化的培養模式在培養了大量標準化人才的同時也抹殺了人的個性,不利於發揮每個人的潛能。同時隨著技術的進步,特別是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和物聯網在教育中的應用,為學生的個性化培養提供了技術的和經濟上的可能性。例如透過大資料,學校和教師可以分析學生的學習傾向、學習動機、學習風格和學習愛好等,能夠實現個性化的推送學習資源,精準化的輔助學生,自助化完成學習目標等。因此,可以預測,在未來的我國,對學生的量體裁衣式的個性化培養將越來越普遍,這必將成為我國教育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之一。
五、學習更以學生為中心
在工業社會所形成教學模式中,教師處於支配地位,整個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作為受教者的學生更多時候是被動接受學校和教師的教學安排,而教師的教學是在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安排統一下進行的,學生學習缺乏缺乏主動性。而隨著社會發展的大環境和資訊科技的發展,學生的學習模式正在發生改變,正在越來越以學生為中心。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具備終身學習能力的人,這需要學生在學校教育時期培養積極主動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願望,這必然要求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的學習更多地以學生為中心。同時,網際網路的大發展也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提供了可能,網際網路的教育資源已經極大豐富,未來還將更豐富,這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必要的條件。而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人工智慧將全面輔助學生課程內外的學習,這為學生的主動學習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此外,混合式學習也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混合式學習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習模式,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總之,社會發展、資訊科技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和學校教學模式的轉變都要求學習更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這必將成為未來中國教育發展的大趨勢之一。
六、教師的角色和作用將發生變化
千百年來,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起到的是主導者和知識傳授者的作用,但隨著社會的進步,教師的角色和作用正在發生重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二個方面:一是教師角色的分工更加明顯。傳統上,雖然有資歷和職稱的差別,但是所有的教師都幾乎做著同樣的工作,但是教師隊伍日趨分為授課教師和輔導教師兩大類,一些講課能力強、水平高、能夠契合學生需要的教師將主要擔當起授課教師的角色,除了面授,這類教師的講課影片將透過網際網路等技術手段廣泛傳播,滿足廣大學生的需要。而許多教師將承擔起輔導教師的角色,針對學生的需要進行輔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二是教師將主要承擔起學生學習規劃者和引導者的作用,而不是直接的知識傳授。隨著資訊科技的特別是人工智慧的廣泛應用,混合式學習日漸普及,學習更加以學生為中心,大部分教師的作用將不再是直接傳授知識,而是要承擔起為學生訂製個性化學習方案的角色,將起到學生學習規劃者和引領者的作用,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制定不同的學習規劃,並且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這和傳統上教師的角色和作用將有著非常大的不同。以上教師角色和作用的兩個變化已經在教育領域得到體現,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我國大部分教師的角色和作用將不可避免的分化和遷移。
七、學校的辦學模式將發生改變
從歷史發展階段來看,學校辦學形式主要經歷了農業社會組織形式相對鬆散的模式和工業社會標準化、系統化和統一化組織嚴密的模式,而隨著社會需要的變化和資訊科技的廣泛應用,學校的辦學模式開始進入了追求個性的時代,追求個性時代的學校主要有二個明顯特徵:一是從千校一面到個性發展。工業社會時期學校所形成的學校辦學模式適應了工業社會的生產模式,但也使得千校一面,大多數學校是統一面孔出現的,統一組織體制,統一課程體系,統一授課模式,隨著社會發展,這種組織模式已經不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我國初等教育已經基本上普及,高等教育也開始進入普及化時代,人們未來的教育需求將從教育需要的滿足向追求更好教育的方向演進,所謂的更好教育就是適應每個學生特點的教育,在教育基本普及的情況下,人們更加期望選擇符合學生特點的個性化學校,這必然要求學校向更加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只有更加具備個性的學校才能夠滿足人們對更好教育的需求;二是學校的組織模式將更加彈性靈活。工業社會學校組織模式的典型特徵是金字塔式的垂直管理體系,隨著學生的培養更加個性化,學校的組織模式也必然發生相應的變化,其基本動向就是彈性學制的採用和組織結構的扁平化,學校將根據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採用更加個性化的教學安排和活動安排,組織層級也將相應減少,金字塔式的垂直管理體系將日趨扁平化。因此,在未來可以預見我國學校的組織模式也將發生變化。
八、終身學習將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
終身學習是一種學習理念,在古代世界就產生了終身教育的思想,但是在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終身學習並沒有普及,人們的學習主要是在學校中完成。但是隨著人類社會邁入知識社會,知識更新越來越快,社會對人們知識和能力的要求日新月異,學習主要在學校完成的方式顯然已經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知識社會需要人們不斷更新知識和能力,以滿足職業的要求和社會進步的需要,這將帶來終身學習的普及,而技術的進步尤其是資訊科技的發展也為人們終身學習提供了可能,網際網路上豐富的教育資源為人們終身學習提供了現實的條件,人工智慧能夠成為人們終身學習的有力助手,資訊科技與終身學習深度融合呈現出雙向互動新趨勢,也在推動繼續教育轉型升級。此外,終身學習不但要求人們從學校畢業後繼續學習,也要求學校教育方式的轉變,要求學校更加培養人們的終身學習能力和主動學習的精神,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學習將伴隨人的一生,終身學習將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
九、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將進一步發展
當今世界是一個國際化的時代,許多領域都在日趨國際化,教育也不例外,各國政府認識到了教育國際化的大趨勢及對其政治、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意義,積極採取舉措促進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加強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已經成為教育領域的重大趨勢,學生和教師的流動日趨頻繁,教育理念、課程體系、教師、辦學模式日益呈現國際色彩,這種趨勢在我國也已經日趨明顯,2016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高達54.45萬人,1978-2016年出國留學人數累計達458.66萬人,我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留學國。2016年留學生規模突破44萬,我國已成為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國。中外合作辦學的規模也日趨擴大,全國經審批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專案2500餘個,其中本科1200餘個,高等教育階段中外合作辦學在校生約45萬人,中外合作辦學畢業生超過150萬人。根據全球教育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和我國既定的對外開放政策,可以預判,我國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將進一步發展。
十、民辦教育將持續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辦教育逐漸發展壯大,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17.10萬所,招生1640.28萬人,各類教育在校生達4825.47萬人。隨著社會的發展,可以預見民辦教育將迎來大發展,主要的理由有三點:一是私立教育的大發展是世界性趨勢。全球範圍內大多數國家的私立教育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教育民營化的比例總體呈現上升趨勢,越來越多的學校由社會力量舉辦、運營和提供經費;二是我國政府對民辦教育的發展採取了鼓勵的態度。《民辦教育促進法》明確提出國家對民辦教育實行積極鼓勵、大力支援的方針。《國務院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也明確提出放寬辦學准入條件、拓寬辦學籌資渠道、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落實同等資助政策、落實稅費優惠等激勵民辦教育發展的種種措施,已經形成了民辦教育持續發展利好的政策環境;三是我國社會需要民辦教育的大發展。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教育領域,這個主要矛盾體現在人民日益增長的教育需要和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解決教育領域的矛盾,不但需要公辦教育更快更好地發展,也需要民辦教育的大發展。基於公共財政投入的限制,公辦教育主要辦學方向是提供更多更好的基本教育公共服務,而民辦教育則能夠提供更多優質的差異化教育服務,滿足人們的個性化教育需求,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相互補充,相互協作,才能夠化解教育領域的主要矛盾,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基於以上三個理由,可以預計,在未來,我國民辦教育將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