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逗奶爸

    單方面的努力治標不治本啊!效果難料!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我一農民,一年吃喝住行雜七雜八最少要花2萬塊,這都得我自己努力去掙,不去掙就要餓肚子、生活跟不上旁人。你現在看我太辛苦了,太累了!跟我說不要那麼辛苦,不要那麼拼命!少掙點!物價又不降,我怎麼辦吶?

    孩子學習也是一樣,你不努力就會落後,因為應試製度沒變!

    這種制度本身只是針對學生們課外的壓力來的,孩子們在這個時代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競爭壓力空前。如果老師沒有高效的教學方法、學生沒有高效的學習能力,課外的補習還是不可避免。

    學習科目精簡,更早的分化專業可能是個減負的辦法!就一根獨木橋,沒法讓大家不拼命去擠。

    所以個人認為實際效果不見的有多好!

    但不管怎麼說,有人認識到問題並且在想辦法總是好的!只要有人在想法子改進,總有一天會有真正有效的辦法的!

  • 2 # 中學數學深度研究

    近日,教育部網站釋出了《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義務教育六科超標超前培訓負面清單(試行)的通知》。

    要求依據負面清單,嚴肅查處超標超前培訓行為,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外負擔。

    負面清單共涉及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學六門學科,每門學科的負面清單包括“原則要求”和“典型問題”兩部分。

    “原則要求”部分從課程標準規定、教科書難度、教學進度等方面提出基本要求,理科科目還對練習題提出基本要求。

    “典型問題”部分按照各學科的各項培訓主題列舉了超標內容,便於各地對照使用。負面清單為試行,將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有專家說,整個教育陷入了一個惡性迴圈,家長辛辛苦苦賺來的錢,都送給了培訓機構。

    我們調查發現,校外補課,不僅加重了中小學生的校外課業負擔,更成為不少家庭日漸沉重的經濟負擔。

    現今網上有句流行語,“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把它用在補課費上,可謂恰當。然而動輒數千、數萬元的補課費用,依然阻擋不了家長們對補課的需求和熱情。

    除了數學、英語撐起補課大梁,如今的補課門類豐富多樣,幾乎每門功課都有龐大的補課群體,積少成多,在分割孩子空暇時間的同時,更為家庭經濟負擔層層加碼。

    在剛剛過去的寒假,我們經常聽到關於補課的訊息:

    一個高中生一天補四門課,花費8000元。這位同學,文科略弱,一天補四門,語文、外語、物理、化學,整個假期據說補課十幾天。這還不算暑假和日常的補課。

    再問問身邊其他高中生朋友,花費也不少。普遍情況是補一個寒假,14天左右,2萬元左右。

    高中生面臨高考,壓力山大。小學生們也不輕鬆。再過幾天,就要開學了,不少同學已經報好了新學期的培訓班。

    事實上,課外補習正在“綁架”學校教育。“課外補習在國外稱之為‘影子教育’,如影隨形跟在學校教育後面,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尤其是為後進學生提供課外輔導,就是所謂‘補差’的功能。但是在中國,其功能普遍成為‘培優’,越是學習好的人上的補習班越多。”

    教育部此時出臺減負令,有效遏制了培訓機構培訓內容無規則加碼與提升。事實上,中考、高考指揮棒,依然是補課熱的最主要動力。“考啥學啥唄。”有家長表示,“誰真心願意花大價錢出去補課啊?”“現在是水漲船高,你不補就肯定落後。”在中考、高考自主招生錄取比例可觀的現狀下,家長們普遍希望為孩子爭取“裸考”之外更多的一次機會,拼競賽、拼難度,這是補習費用越來越高的重要原因。

    如果過度教育,會使孩子產生厭學情緒,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孩子的教育問題成了家長們關注的焦點問題,很多家長都不想讓自家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希望孩子能提前學到更多超前的東西。

    德國憲法明令禁止學前教育。透過國家介入,禁止對孩子過早開發智力,避免將孩子大腦變成硬碟,留給孩子大腦更多的想象空間。孩子在小學前“唯一任務”就是快樂成長。

    陳鶴琴先生曾在“活教育”原則中指出:

    “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去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想,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現。

    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要打破這個怪圈,學校的教學質量是關鍵,教育部門一方面要嚴厲查處老師上課不認真,考試超出大綱等現象,另一方面要透過設立標準、執法檢查等,規範培訓機構的辦學。

    對於減負,不要過度解讀,要一分為二的看;給老師減負,迴歸教學;給學生減負,減去不合理的盲目刷題,提高學習效率;才是正事兒!

    正如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所說要做到有增有減——

    減去強化應試機械刷題、校外超前超標培訓等不合理的負擔;

    進一步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

    堅決避免出現無差別的全體減負、無目的的盲目減負、不顧實際的強制減負。

  • 3 # YiRon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這個減負令,可以落實的機率非常低,幾乎不具有可行性。

    為什麼這麼說?學習本來就是個人的事情,選擇是否外出補課其實也是家長們的自願選擇。你想一想,一座中等城市,學校只有那麼多,但是培訓機構對應的至少在1:5左右,甚至有的地方更多。培訓機構的培訓內容肯定不可能與參加培訓的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內容同步,這樣很多家長或者學生就肯定失去了報名或者學習的興趣。只能是內容錯位教學,如何錯位教學呢?

    比如好多學校不重視美術、音樂、書法課程,沒有開設舞蹈、主持等藝術類課程,那麼培訓機構就作為補充,提供藝術類課程培訓服務。好多小學校的英語課程安排比較少,內容不夠,那麼培訓機構就提前進行更為全面的英語培訓;學校教學課時侷限,語文的閱讀理解、作文訓練課時有限,那麼培訓機構提供閱讀理解、作文專門服務;……等等,這就是相關部門所號稱的民營教育培訓機構是公立學校教育的有益的補充之內容。

    既然有學生、家長選擇外出補課,要麼就是個人學習上的欠缺,需要補上來,這個是不會超綱的。另外可能有比較多的一部分,是在學校的內容吃不飽,需要在外面選擇更多的內容來學習的,這是你政策所不能一刀切的原因。

    政策的減負,不是禁止幹什麼?而是從根本上來扭轉這個局面,引導家長與學生不這麼去幹。教育資源的配置需要更為平衡,更為全面,各種什麼實驗學校、特權學校、對口學校的對口劃分不斷變動等等,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極度不平衡,從而給整個社會造成一種整體的升學壓力與憂慮感,致使大家被迫走上外出補課升學之路。

    我們來舉一個例子,同樣是同一個地方的公立學校,為何有些學校能花費巨資引進清華北大的教師數十眾,而有些學校教師卻在為自己的那點績效工資而焦頭爛額?這就是資源配置的不均衡、政策管理不到位導致的結果。

    課堂上學不到的,只能在課外找到。地方頂級學校的一舉一動,成了緊跟他們的那少數跟隨者的風向標,緊跟的學校沒有這個實力,那麼透過讓學生課外的補習來彌補一部分本身欠缺,這個是可以理解的。這樣一級一級往下傳遞,到最後一級,跟無可跟之目標,於是成了很多家長口中所放棄的選擇。

    要改變這種現狀,需要對下面幾個方面進行改變:

    1、各種實驗校、特權校必須取消,後者縮小到更小的範圍;

    2、義務教育階段禁止民辦教育進入;

    3、教育均衡,以區縣為單位,一校幫一校,師資輪流轉;

    4、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階段,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5、高考體制改革需要更為充分。現在的新高考,已經出現了浙江模式、3+3模式,3+1+2模式,後面的未動的省份似乎已經停滯了進度。

    好的,問題就不細談了,提綱性地說了說個人的觀點。

  • 4 # 132201196210113771

    答,所謂減負即減少學生的作業量,杜絕校外補課。我認為學校或者教育部門,應該成立專門的檢查組,隨時抽查。這樣,才能確保

  • 5 # 暖心教育

    近期教育部發布最強減負令,公佈各年級各科減負清單,您認為能有效落實嗎?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從家長的角度來看,這次的減負能夠落實的程度有限。

    作為家長 ,從來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差,都在竭盡所能讓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

    他們從孩子四五歲開始,就給孩子報興趣班,想透過長期培養,讓孩子擁有一技之長。

    到了孩子要上小學了。為了能夠給孩子報上一個好的公立學校,有的家長早早就為孩子買了學區房,有的家長買社保、遷戶口,只為了能夠搶奪為數不多的公立學位。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這不是一句空話,是許多父母在立身踐行的一件事。

    上面的這些都是我自己通通經歷過的事情。

    教育部的減負, 並沒有減掉父母對孩子的計劃和期望。

    在孩子如願上了小學後,各種補習班,課外書,奧數題……家長都是成堆的往家裡買。就怕一個鬆懈,孩子就要落後別人。於是,孩子在做完了老師佈置的作業後,還有一堆父母買的作業在等著他們。

    減負,在他們眼中,不過是一句口號,喊喊而已。過後,等待孩子的依然是大量的作業習題。

    幼兒園升小學,小升初,初升高,每一次升學,對於家長都是一次大的考驗。好的學校、公立學校的名額實在是有限得很。

    如果孩子成績不行,只能淪落到私立學校去上學了。如果家裡有錢,可以花更多的金錢去上好的私立學校,如果家裡窮一點,只能去比較差勁的、沒有什麼前途的私立學校了。

    這樣就等於孩子的陽關大道被堵上了。

    減負不是一句口號。真正落實需要結合每個地區的實際情況來看。

    對於廣東地區,人口眾多,公立學校學位有限,在這樣的情況下讓學生減負,等於是讓孩子放棄上進的道路,家長們肯定是不願意的。

  • 6 # 常笑會常常笑

    說實話,減負是經濟的減負還是學業上的減負?如果是經濟減負,會有一些效果,畢竟國家投下的是真金白銀,雨露人人都能沾到一些。如果是學業的減負,老師答應,家長都不會答應,除非孩子在學業上確實沒有天賦的家長除外。高考是指揮棒,如果不在乎高考,則減負能得通,而事實中國家長誰不希望自已的孩子透過高考這座撟?沒有任何投資比高考更划算!

  • 7 # 田野15874

    全民(學生)學英語,用一名英語綁架所有升學!英語教育的重視度嚴重受到質疑,希望教育部門重視群眾的呼聲!簡單的翻譯可以用軟體,專業的翻譯有各省的外語學院,需求的還有無數的社會培訓機構,還有必要那樣學英語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家上中班的孩子對我說,在幼兒園別的小朋友都不理他。我該怎麼告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