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紅黑聖西羅

    從漢以後,幾乎歷代皇帝都有起居注,但流傳下來的很少,主要原因是很少外傳,僅作為編寫史書的素材之一。

    唐朝的起居注設有“起居舍人”和“起居郎”,李世民時期負責起居注的是褚遂良,不過他應該是個負責人,具體由手下來寫,他來把關而已。到了武則天時期,因為褚遂良反對武媚,被貶到地方了,寫起居注的估計換成武則天的心腹了。

  • 2 # 睿讀西遊

    她認為歷代男人做皇帝時可以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嬪,難道女人就應該從一而終嗎?長長黑夜,孤寂一人,這哪裡像個女皇呢?於是她為自己平反,廣選“妃嬪”,當然這些“妃嬪”都是一些高大英俊的男人。

    武氏大權在握,至高無上,文武百宮無一敢抗命。一些朝廷大臣為討好女皇,自薦為武氏廣擇“美男”,如挑選美女一樣,挑選貌美體健的男子,結果被選入宮中的,個個貌比潘安。然而選嬪妃有姿色就夠了,但作為面首,光有英俊的外表是不夠的。武后雖年過花甲,但養生有道,再加脂粉釵環,真是姿色不減當年,但人的生理變化是不能夠改變的。

    繡幃之間,武后不能夠隨心所欲,動不動就大發雷霆,可憐那班徒有其表的俊男兒,進宮不出三五天就被侍衛捆了手腳,扔在御苑中的萬生池中,餵了蛇蠍。作為武后的女兒,太平公主獨具慧眼,一眼看穿母后的苦楚,於是親自出馬,以身試驗,終於物色到難得的“寶物”,送於母后,真是雪中送炭,大解武后之飢渴,真是知母莫若女。

    張易之、張昌宗、沈南謬、僧惠範這些以“陽道壯偉”而受武則天寵愛的人物,基本上都是經過太平公主親自體驗、細心挑選的。唐朝享樂事件中,母女共用一男,大家共享,也成為時尚。還有就是那些自我感覺很好的男子向女皇“毛遂自薦”。

    據《舊唐書》載,柳良賓是由自己的父親推薦的,同時被薦的有侯祥雲,“子良賓潔自美鬚眉;左監門衛長吏侯祥雲陽道壯偉,過於薛懷義,專欲自進奉宸內供奉”。除了自己的女兒推薦、官僚推薦、男寵自薦,武則天還經常密派宮廷內的官員到民間秘密蒐羅。據說當時宮中女才人上官婉兒就曾接受過這樣的任務。

    上官婉兒出發前,武則天還就如何挑選男子向她面授機宜:男子鼻子大、隆直,必陽道壯偉。經過這眾多途徑,武則天的後宮自然“面首三千”了,為了對這些面首加以管理,公元698年,則天女皇成立了控鶴監。控鶴監是則天朝所獨設的一種機構,它的設立,大概是與則天女皇的崇道思想有關。

    公元699年初月,則天女皇又設控鶴監丞、主祭官;到了公元700年初,則天女皇又將控鶴監改為奉震府,由張易之、昌宗二兄弟管理,儼然與過去“三宮六院”無異,張氏兄弟就像是東西宮的“皇后”、“貴妃”。

  • 3 # 青青予悠

    起居注是我國古代記錄帝王的言行錄,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講:"古之人君,左史記事,右史記言,所以防過失,而示后王。記注之職,其來尙矣。"從漢以後,幾乎歷代帝王都有起居注,但流傳下來的很少。主要因其一般不外傳,僅作為撰修國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清朝以前,儲存比較完整的有溫大雅撰寫的《大唐創業起居注》和明神宗的《萬曆起居注》。

    起居注官又稱起居舍人或者起居郎,一般由史官擔任。關於史官的源起,唐人劉知己說:“斯則史官之作,肇於黃帝,備於周室,名目既多,職務鹹異。”④早在商代時,就有作冊、大史、東史、西史、北史等各種名目史官的設定。②《周禮·春官》載:大史“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國之治”;小史“掌邦國之志”;內史“掌王之八枋之法,以詔王治”;外史“掌書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書,掌達書名於四方,以書使於四方,則書其令”;御史“掌邦國都鄙及萬民之治令”,“掌贊書”。這五種史職。都是掌管政府文秘工作的官員。另據《周禮訂義》卷四四載:“然以《左傳》考之,左史即大史,右史即內史。”固唐代起居舍人與起居郎這兩種史官,就是從周代的左史(大史)與右史(內史)演變而來的。唐人褚遂良說:“今之起居郎,古之左右史也”④。杜佑的《通典》也說:“今起居,周官有左、右史,記其言、事,蓋今起居之本。”⑨關於左、右史的職能與分工,《禮記·玉藻》說得更為清楚一些,所謂天子“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或謂“左史記言,右史記事”。

    那麼起居郎和起居舍人的職能是什麼?他們又具體負責什麼工作呢?據《舊唐書》卷四三《職官志二》載:起居郎掌起居注,錄天子之言動法度,以修記事之史。凡記事之制,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時,以時系年。必書其朔日甲乙,以紀曆數,典禮文物,以考制度,遷拜旌賞以勸善,誅伐黜免以懲惡。季終則授之國史焉。這裡所說的“授之國史”一句,是指每季末送到史館去。同書還載:起居舍人,掌修記言之史,錄天子之制誥德音,如記事之制,以記時政之損益。季終,則授之於國史。由此看來,唐代起居舍人和起居郎的職能可概括為:記錄天子的言行,修撰起居注。由於起居舍人與起居郎負有“君舉必書”的重大責任,因此凡舉行朝會或皇帝聽政,起居舍人與起居郎均要在場記錄。唐初,不管皇帝在哪裡處理朝政,起居郎和起居舍人均能親歷,記載其所見所聞,給後人提供了較為客觀詳細的史料。唐初定製,天子御正殿,起居郎居左,起居舍人居右。“有命,俯陛以聽,退而書之,季終以授史官。”@ 貞觀時期,沒有設定起居舍人,“每仗下,議政事,起居郎一人執筆記錄於前,史官隨之。其後,復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筆隨宰相人殿。若仗在紫宸內閣,則夾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筆,皆即坳處,時號螭頭。”@ 由於唐太宗較能正視歷史,此時起居郎的職能受到了較高重視,其所載史實也較為完備。所謂“貞觀中,每日仗退後,太宗與宰臣參議政事,即令起居郎一人執簡記錄。由是貞觀註記政事,稱為畢備。”凹到高宗時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史載:“及高宗朝會,端拱無言。有司唯奏辭見二事。其後許敬宗和李義府用權,多妄論奏,恐史官直書其短,遂奏令隨仗便出,不得備聞機務,因為故事。”∞可見,高宗時,起居舍人和起居郎的職權受到較大削弱。他們不能再隨侍皇帝左右,遂使這一制度遭到了極大的破壞。

    查閱唐史資料,有明確記載的起居郎有太宗時期褚遂良,上官儀,於休列。中宗時期起居郎沈儉期,吳兢。至高宗時期由於情況發生了變化,為了彌補起居舍人和起居郎的缺失,由宰相撰之“時政記”,但並沒有起到起居舍人和起居郎的作用。直到文宗九年(公元835年),起居舍人和起居郎又一次肩負重任登上歷史舞臺。

    所以武則天時期並沒有確定的起居注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母未盡養育,子女孝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