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貨幣產生於以物易物,這個人是亞里士多德。但是,我不是這樣認為的,哈哈。你認為,除了以物易物,貨幣還可能產生在什麼情況?如果有這種產生貨幣的情況,那是在以物易物之前,還是之後呢?
這個問題,看似很簡單,但是,確實很專業。
回覆列表
-
1 # 思想鋼印
-
2 # 九九CJ
貨幣又稱為一般等價物!什麼是一般等價物,通俗來講一般等價物就是可以交換所有的東西。怎樣去理解可以交換所有的東西?在古代,甲的稻穀可以換乙的羊,乙的羊可以換丙的雞,交換鏈條為甲——乙,乙——丙。可是有一天甲不想吃羊了,想吃雞了,於是甲就用稻穀換成羊,再用羊換成雞,於是交換鏈條就成為甲——乙——丙,很明顯最簡單的交換方式是甲——丙,那為什麼甲不直接用稻穀換成丙的雞呢?因為當時或許只有100斤稻穀換一隻羊,一隻羊換15只雞,沒有稻穀換雞的衡量標準,這只是一個簡單的鏈條,如果還有丁的牛,戊的魚……那麼這個交換鏈條就複雜了而且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於是大家統一商定用丁的雞作為衡量標準,100斤稻穀可以換多少雞,一隻羊可以換多少雞,這樣就可以有個大家都認可的標準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生產的東西越來越多,需求越來越廣,走的地方越來越遠,要是去遠處的地方交換物資,不可能帶著很多雞一起,而且別的地方也可能不承認。隨著兼併戰爭的發生部落慢慢統一,同一個部落內就產生了一種大家普遍認可的交換物,這個交換物必須攜帶方便,不容易磨損,不能被輕易仿造,而且自身還不能有太高的價值,於是貨幣就醞運而生。
最開始的貨幣是貝殼,可是貝殼太容易得到了,而且還容易破碎,後來就出現了陶貝,銅貝,計量單位也出現了朋。
金銀天然是貨幣,貨幣天然不是金銀,由於金銀不太容易得到,數量較少,所以價值較高,所以古代中國用的最多的貨幣還是銅幣,宋代開始出現最早的紙幣——交子。
貨幣是物物交換的產物,貨幣的發行量必須等價於社會的總體財富,貨幣是國家的信用憑證簡單理解就是國家打的欠條。貨幣發行量太高會出現通貨膨脹,發行量太少會出現通貨緊縮。
你好,貨幣交換髮生在以物換物之後,原始社會人們能夠溫飽已經是萬幸,哪有“貨幣”這種創造呢!隨著後續社會水平的提高,貨幣經歷了,以物換物,金融鑄幣,紙幣,信用貨幣,數字貨幣等過程,具體表現為:
1、在原始社會,以物換物是最原始的交換方式,如最早期的獵物交換武器。
2、自然經濟社會的支付方式 自然經濟社會對應的是以實體貨幣為媒介的支付方式,交換和支付同時發生,貨幣作為支付工具,初級支付系統已形成。
3、工業化經濟社會的支付系統 工業化經濟社會對應的是以銀行信用為主的支付系統,商品的交換過程以支付過程發生分離,產生各種具有銀行信用性質的支付工具如支票、匯票、本票等,比較完善的支付系統已經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