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淺夢微醉
-
2 # 暉光日新
歷史上很多人物都對諸葛亮有非常高的評價。比如說諸葛亮的對手司馬懿,曾經這樣評價諸葛亮:”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還有”真乃天下奇才也!”“亮慮多決少。“
司馬懿的這段話是非常中肯的。諸葛亮謀略過人,但是缺少決斷力,這樣的人在軍事肯定是不行的。因此諸葛亮在之後的北伐過程中,被司馬懿擋在了曹魏的長城外。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對諸葛亮的評價是非常中肯的。
三國志中,陳壽對諸葛亮有這樣的評價:”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這樣的評價可是非常客觀的,陳壽認為諸葛亮是治世之良才,是同管仲、樂毅不相上下的人,其次諸葛亮連年的北伐,雖然沒有成功,大概是因為軍事上的臨機應變、用兵策略,不是諸葛亮的長處所在。
-
3 # 歷史檔案館
我是真君,我來回答。
司馬懿和諸葛亮的不同之處,是他要對付的敵手和潛在的敵手更多一些。
劉禪稱諸葛亮為相父,曹睿視司馬懿不過是老臣之一,並不十分信任。諸葛亮在西蜀,幾無一人可與之相埒。而在洛陽朝中,曹真、曹休這些近親,權勢不小、與司馬懿不相上下,並對他深懷戒心。劉備託孤時,要他的兒子對諸葛亮以父事之,而曹操早留下“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於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的評語。
諸葛亮只有一個敵人,即曹魏。司馬懿知道,魏之患在蜀,而不在吳,防蜀甚於防吳,但從曹丕起,攻吳之心重於攻蜀。
他知道,功高不僅震主,也會引起同僚嫉妒,適度退讓。從長遠來看不宜急於和諸葛亮決戰,又不能不打,朝野上下要看到他的戰果。
他得把握住,贏不能大贏,輸不能大輸,攻不宜太攻,守不宜太守的分寸感,要比諸葛亮難多了。他在政治上,也包括在軍事上,以退為進,以守為攻,步步為營,終於取得最後的勝利。
司馬懿不但在軍事上是諸葛亮難以對付的對手,在政治上,也表現不俗。諸葛亮卻未離寨,並設下包圍圈,以待偷襲。司馬懿在這時以一種開闊的胸懷,承認“孔明智在吾先”。一個不怕承認失敗的對手,是令人不寒而慄的。難怪孔明先生嘆息:“彼深知我也。” 司馬懿謀略有多深?和死對頭孔明有的一比?讓這件事來告訴你!
-
4 # 內蒙農夫
諸葛亮乃軍事之奇人,排兵佈陣,謀略等均高於司馬懿,要不每出祁山,均殺得司馬懿大敗,最使司馬懿懼怕的一次是火燒上方谷,要不是這場救命雨,恐司馬父子三人要葬於火海了,至此一見諸葛變怕的要命,對於空城計,我有一言,政治是一方面,怕諸葛也是一方面,十五萬大軍不戰自退便是最好的證明,要不是,老諸葛病逝於五丈原,一年或三五年內必破曹,滅了大魏,而司馬善於守,又會隱忍,善於權謀,要不計賺曹爽,豈能有司馬之天下,從總體上講,司馬也是個軍事奇才,諸葛一死,便回來謀曹。
-
5 # 學史增智
不見得。從結果看,司馬氏滅了蜀漢,統一全國,就證明他的謀略高於諸葛。諸葛幾次北伐,皆無功而返,說明一點,他還是有不足。
-
6 # 鳳年說歷史
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出兵北征三郡烏桓,收降胡、漢人口二十餘萬,大獲全勝,統一了魏國北方,為魏國統一天下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這一年,劉備還在四處流竄還沒有一塊屬於自己的根據地,三顧茅廬的劉備請出了27歲的諸葛亮,次年29歲的司馬懿出山走入政治舞臺。
我認為司馬懿的謀略並不比諸葛亮低,甚至有的方面還超過了諸葛亮。
一、政治謀略
從隆中對那時開始,諸葛亮就在劉備集團裡奠定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政治地位。之後聯吳抗曹、再加挺進益州,諸葛亮都是蜀漢一方最核心的策劃者。白帝城劉備託孤之後,面對十六歲的幼主劉禪,諸葛亮已經成了蜀國的實際操盤手。
不是沒有人挑戰過諸葛亮的權威。比如同為託孤重臣的李嚴,就因為質疑諸葛亮北伐的既定政策,被諸葛亮廢為平民,從成都貶到邊遠的梓潼縣,直到諸葛亮死都沒有起用。前車之鑑,蜀國上下在諸葛亮號令下如臂使指,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諸葛亮直到死,他的意見上至皇帝中至大臣下至庶民,沒有誰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而司馬懿就難多了。年輕的時候曹操要用他,但也防著他。從曹丕之後的所有皇帝,雖然都倚重他,但從來也都是盯緊他。尤其曹氏宗親遍佈朝野,司馬懿稍有一點異動,都會引來非議。司馬懿權力也很大,但跟諸葛亮相比,就顯得可憐多了。
曹丕臨死託孤,把曹睿託給曹真和司馬懿,曹真是主角;曹睿臨死又託孤,託給曹爽和司馬懿,曹爽還是主角。司馬懿在曹氏的緊盯下,還能保證自己的勢力不受損,最終在高平陵一戰中反戈一擊,大權在握。這狠忍的功夫,比諸葛孔明是隻強不弱的。
二、軍事才能
先天不足的蜀國,如何面對強盛的蜀國還能存活這麼久,諸葛亮的能力可見一斑,六出祁山不斷騷擾,讓魏國採取守式,沒有精力進攻。透過空間換取了發展的時間,讓蜀國不斷從小發展壯大。在地利上不佔優勢情況下,以一州之力對抗中國之力,能把魏軍逼到堅守不出,死後也得到了司馬懿的肯定,諸葛亮一生善於以小博大、以弱勝強。排除空城計、火燒博望坡這種虛假史實不記,火燒赤壁、聯孫抗曹、八卦陣以弱勝強等經典戰役比比皆是。
魏國佔據先天地利優勢,進可攻、退可守,幅員遼闊、人員充足,發展後勁充足。再看蜀國,好的地方都被佔據了,只剩下蜀地那個險惡的地方,雖有成都平原,但是人口和麵積太狹窄,根本無法承擔起供應打天下的充足兵員和糧草。司馬懿最終讓諸葛亮秋風五丈原,靠的並不是打,而是拖。不是司馬懿不想打,如果諸葛亮像孟達一樣,司馬懿以逸待勞,不要說一戰而下蜀國,至少也會打得諸葛亮不敢再輕易北伐。但諸葛亮北伐一次又一次,司馬懿基本採取堅拒不戰的策略,也就是因為在軍事實戰層面上,司馬懿確實在諸葛亮面前沒有勝算。從這一點來看,諸葛亮勝一籌。
三、從用人來看
面對孟達這個反覆無常又多疑的人,司馬懿表現的果斷,先寫信安孟達的心,然後出奇兵8天內趕到上庸,又立即出兵,同時勸降孟達下屬獻城。他看穿了孟達以及其下屬,敢於冒險。同期諸葛亮只是寫信警告了一下孟達,沒有及時採取軍事行動,錯失良機。諸葛亮在用人上無疑是不成功的,用的馬謖、楊儀、魏延、李嚴等人各有毛病,後來都犯了大錯,諸葛亮要負很大責任。無論對手還是下屬,司馬懿在對人性的把握上都很準確,甚至連諸葛亮的壽命也被他料中。從這點來看,諸葛亮比不過司馬懿。
四、從名聲來說
諸葛亮少年時就聲名在外,水鏡先生之徒,號稱臥龍。而司馬懿就要差多了,雖然也有人說他絕非尋常之子,至少名聲一開始就沒諸葛亮那麼好。
諸葛亮一部《出師表》流傳至今;而司馬懿卻沒什麼文章留世。
諸葛亮一生事必躬親、殫精竭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一點司馬懿是比不了的。曹操在世的時候就告訴曹丕要小心司馬懿,結果直等到曹操的孫子死了,他才真的露出本相,把以曹爽為骨幹的曹氏一網打盡。厚黑的功夫,真是無人可及。
所以從以上來看我認為司馬懿某些方面是要強於諸葛亮的!
-
7 # 茅溪小張
這個我們可以從兩人所處的環境來分析,諸葛亮在蜀國的權力是無人能敵的,他所面對的敵人就是曹魏。而司馬懿所面對的敵人不光是蜀國的諸葛亮,還要面臨皇帝曹睿的猜忌,更要面對曹魏一些權臣的排擠(如曹真,曹爽),所以司馬懿面對的困難要比諸葛亮大得多。
但這些困難最後都被司馬懿一一化解了,並奪取了曹魏朝廷的最高權力,這肯定是需要個人謀略的。而諸葛亮在僅有曹魏一個敵人的情況下,仍然沒有取得勝利,最終被活活拖死。
這裡也不是說諸葛亮沒有謀略,只是認為蜀國根本沒有勢力抗衡曹魏,在多方都處於弱勢的情況下,諸葛亮能長期處在進攻型上,也說明了他的才能是高於司馬懿的。
-
8 # 品味書齋
司馬懿的謀略真的比諸葛孔明要低嗎?
歷史上真實的司馬懿,他的謀略並不比諸葛孔明低。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贅閹遺醜”,司馬懿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
司馬懿當初不想去曹操手下當差,是透過裝病,躺在床上一動不動,騙過了曹操。
公元208年(建安13年),曹操當上丞相後,強迫司馬懿去就職,這次司馬懿一看不去不行了,迫於壓力就任“文學 掾” 。
在之後的歲月裡,司馬懿的聰明才智,被曹氏集團所利用,從此步步高昇。官至太子中庶子,輔佐魏太子曹丕。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時管理喪葬事務。曹丕登基後,任命司馬懿為尚書,不久轉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
公元226年,曹丕去世。當年八月,孫權率軍攻打江夏,最終吃了敗仗。其中司馬懿帶領的人馬斬殺了諸葛瑾的部將張霸,殲滅東吳部隊1000餘人。司馬懿的才能初試牛刀
司馬懿曾在曹魏集團兩度擔任託孤重臣。但他的謀略主要還是表現在與諸葛亮北伐的較量中。
諸葛亮一共發動了五次北伐戰爭,前三次魏國主帥是曹真,後兩次魏國主帥是司馬懿。
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司馬懿作為主要參與者之一,與諸葛亮鬥智鬥勇,設計穩住並誅殺孟達。
在諸葛亮發動第四次、第五次北伐的時候,對手由曹真變成了司馬懿。事實證明,司馬懿比曹真更狡猾,更難對付。
諸葛亮急於和司馬懿打一場硬仗,但是司馬懿料到蜀兵遠道而來不能久戰,任憑諸葛亮採取什麼措施,甚至送給他女人的衣服,司馬懿就是閉門不戰。第五次北伐,雙方在五丈原對峙100多天,最後諸葛亮累死在五丈原,蜀國再次無功而返。
能夠耗死諸葛亮的司馬懿,謀略會低於諸葛亮嗎?
司馬懿謀略的巔峰之作是高平陵之變。
歷史總有驚人相似的一幕。想當年,曹操就是先把控了東漢政權,曹操死後,他的兒子曹丕取代東漢建立曹魏。
這一把戲早就被司馬懿看穿了,等他得勢的時候,他照著曹操的做法又來了一遍。司馬懿死後,他的兒子司馬昭把控朝政,最後他的孫子司馬炎取代魏國建立了西晉。
公元239年,魏國皇帝曹叡臨終前將新皇帝曹芳託付於曹爽和司馬懿。
曹爽利用曹魏家族成員的身份,培植自己的實力,處處打壓司馬懿。司馬懿再一次裝病,並且病的很厲害,走路都需要人攙扶著,顫巍巍的,閉門不出,實際是在等待時機。
公元249年,趁皇帝曹芳和曹爽一道去祭拜先皇陵之機,司馬懿與兒子親信密謀奪權,最終迫使曹爽投降。隨後設計消滅曹爽集團及其餘黨,並最終徹底控制曹魏政權,為後來司馬氏建立晉朝取代曹魏奠定了基礎。
從以上這些事實來說,司馬懿的謀略低於諸葛亮嗎?
除司馬懿外,根據《三國志》、《漢晉春秋》、《化陽國志》等史書記載,三國時期還有曹魏的郭嘉、東吳的周瑜其謀略都應該是與諸葛亮齊名的,這裡就不再一一敘述。
為什麼人們會感覺諸葛亮在謀略上高於司馬懿呢?主要還是由於看《三國演義》先入為主的原因。
羅貫中為了將“尊劉貶曹”進行到底,刻意突出蜀漢集團人物的正面形象,在《三國演義》中,透過虛構、誇張、嫁接等藝術手法,神話諸葛亮,“狀諸葛如妖”。
為達到這一目的,把司馬懿作為曹魏集團重要成員刻畫,肯定要相對的簡化、淡化一些,讓他的本事不能超過諸葛亮。或者說是《三國演義》給人們造成了諸葛亮的謀略高於司馬懿的錯覺
-
9 # 成熟不徹底
司馬懿要比諸葛亮高深的多,司馬懿被曹爽罷官賦閒在家時經常教育司馬昭司馬師,爾等年輕輕輕,遇到挫折就鬆散懈怠,日後怎麼成大事,要知道曹公方面賦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來激勵自己的兒子。最後三分歸晉,成就霸業。
-
10 # 秋葉翁
謀略是一個人的謀劃,是建立在對事物的正確判斷基礎之上的,如果對即將發生的事物不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那麼所規劃出來的"謀略"也就 不能稱其為謀略了。諸葛亮的謀略為什麼比其他人高?是因為諸葛亮能把許多被別人忽略的細節考慮進去,而顯得諸葛亮料事如神,舉一個例子,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去唱過空城計,諸葛亮認定曹操心性多疑,不敢犯險,而曹操果真按照諸葛亮預想的做的,曹操要想比得過諸葛亮的謀略高,就得考慮問題更細一些,但這卻不是短期內能夠解決的,這需要更多的知識和閱歷。
-
11 # 周朝文DMU
論人品,諸葛一流,司馬三流。
論智謀,諸葛幫助弱小的劉備,無家可居的劉備,三分天下有其一,司馬一出生就是強國,一個富二代再有財富,和白手起家的人,沒有可比性。
你能說王X聰很牛嗎?讓他投胎到窮人家,估計都沒人知道他是誰。
論才幹,諸葛治國一流,威望甚高,百姓愛戴,連司馬炎也感嘆。司馬詐計還行,治國無方。
論自保,諸葛一生惟謹慎,從一開始初出茅廬,到最後的一國主宰,基本是在各種複雜環境中應付自如,沒有自身的危機。他的危機全來自於為國憂心。司馬老兒不同了,從一開始就受到曹操的猜忌(這也正是他不聰明不成熟的地方,不過為了給曹丕留點二代人才,曹操最終還是沒有殺他,這也是他後來學乖了裝孫子的起緣),到後來歷經歷代,最後自己被排擠出局,權力一空,自身難保,就後就差被團滅,不是碰到一個駑馬戀棧豆的曹爽,他自己就先被滅了。曹爽的無才甘做綠葉襯拖了司馬老兒的小紅花。並不是司馬有多厲害,碰上任何時代裡的曹家子弟,他只能窩在那不動。所以,只能說他運氣比較好。
論軍事,司馬打別人厲害的很,不是千里奇襲就是萬里奔襲,有時候連皇帝詔書都不能等。很牛B很厲害啊。但是被諸葛追上門打,叫罵,就是不敢出來。而且要向皇帝請戰,他滅那個誰的時候,怎麼連詔書都等不及的要滅了,現在要請皇帝下令了。
自己不敢出去打又怕不能服眾,讓皇帝背了這個鍋。
這一點恰恰證明諸葛很厲害。而說明以前諸葛只是限於蜀道難和魏國太強大才導致的失敗。並非諸葛本身軍事才能不行。司馬懿這樣的軍事上大家覺得還不錯的人遇到諸葛都大氣不敢出的蟄伏,這恰是一面鏡子照出武候的軍事才能。
論歷史地位,司馬家雖然奪得天下,不過兄弟骨肉自相殘殺,八王之亂,一塌糊塗。最後差點導致漢族大難。最後偏安一隅王與馬共天下,司馬懿本人也落得個千古歷史罵名,比曹操還壞但又沒曹操出名。
和諸葛亮青史留名,萬世留芳,成為中華民族智慧像徵,更是沒法比。
這幾點比下來,完勝了吧。
大家之所以覺得司馬牛,其實就是他發動政變取得成功,兒孫奪了天下最後又滅了三國(而說晉滅三國不如說魏滅兩國,晉的實力全部來自於魏。而魏都是曹操和他的謀士們多年的積累,司馬懿在中間能佔到萬分之一的股份嗎?)。他要不是發動政變成功,哪有資格和諸葛亮相提並論?諸葛打上門的時候他都是縮頭不敢出的。其他任何一點成就都無法和諸葛亮比的。最後的三國一統事實上也是魏國的一統,和司馬懿本人沒有任何的關係。一強二弱發展到最後就是這樣的結局,曹操不能成功就是因為吳蜀兩國都有大量的人才。如果諸葛在世你以為鄧艾奇襲會成功嗎?知道諸葛亮在他還有膽奇襲嗎?
不要以為得隴望蜀司馬懿就很厲害了,他那個時候是初生牛犢不畏虎。還不成熟,連曹操都沒騙過想殺他。所以他出的這個計策就是耍耍嘴皮子,曹操什麼人?他不知道諸葛亮劉備的厲害?被打怕了。
而司馬懿當時是初生牛犢,等他成為一個老牛犢的時候,才知道諸葛亮的厲害——縮在家裡不出來了,當年得隴望蜀的囂張呢?你倒是望蜀啊。變成了縮蜀了。因為他知道諸葛亮的厲害了。他當時是躲在曹操身後的叫罵,現在讓他自己在前,曹操不見了,他也知道縮起來了。其實當時曹操和他的心理是一樣的。
最後蜀國的消亡,實在是,沒人才了——諸葛也早知道這種結局,他才不遺餘力要乘自己還在,劉備留下的戰鬥力量還在,才要強行北伐。事實證明他是對的,不北伐最後一定是這樣,諸葛的聰明在於早幾十年就看到了結局了。這就是高人,下棋一樣,比別人多看好幾步。諸葛亮時這些一代的人才打魏國二代,綽綽有餘(跟魏國一代虎嘴裡還能搶食呢,君之才勝丕十倍不是捧的)。不過等到諸葛亮這些一代人走了以後,二代確實不如魏的二代,這也是諸葛急於乘一代力量還在北伐的原因,可惜,天不遂人願,諸葛得其主不得其時二。時也運也命也。
如果沒有兵變成功,司馬懿的成就甚至連鄧艾、鍾會也比不了。而鄧艾能跟諸葛亮比嗎?鍾會連姜維都比不了。
但這一點的成就也是因為他碰到了無言隊友曹爽的基礎上,當時如果曹爽是諸葛亮,你認為會怎樣?
所以,司馬懿是個嚴重被高估的人。
高估的地方主要因為:
1、他和諸葛對陣過,變成了諸葛亮北伐就是碰到司馬懿才不成功的(謬也,沒有司馬懿諸葛亮也沒有成功過),把他拉到了比諸葛亮還厲害的地位,其實就是用諸葛亮的明星熱度把他給蹭紅了。
2、他奪了魏,曹爽,不說了。(這主要是司馬懿的“功勞”,但也完全因為碰到了曹爽。運氣佔大部分。如果他奪了曹操的天下,那不用說了,牛人。但從曹爽手裡奪取了大權,你讓我還能說啥,證明他很牛?他在歷代曹家人手下都沒勝過,最後還是曹爽外出,鑽了城裡的空子,也就是曹爽再不濟,在城裡的時候他還是不敢動手的!)
3、三是他的子孫統一了天下。(這主要得力於A 曹操的底盤,完全是曹操和他的謀士戰將們的人才團的功勞 B蜀吳到後期沒人才了,這裡面有司馬懿什麼事?)
把所有這些功勞全堆 在司馬懿一個人身上,他的能力才被嚴重高估了。
以我看來他實力實際上還不如鄧艾和鍾會。
-
12 # 大軌
一、雙方簡介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 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合東吳孫權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佔荊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 [7] 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後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贅閹遺醜”,司馬懿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闢司馬懿為文學掾。因司馬懿曾支援曹操稱帝,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於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遭到曹爽排擠,升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自此,曹魏的軍政權力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變。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軍擒斬孟達,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其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諡司馬懿為宣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二、下面我們從以下幾個評判標準來看:
1、出身
司馬懿完爆諸葛亮
根據晉書記載“宣皇帝諱懿,字仲達,河內溫縣孝敬里人,姓司馬氏。其先出自帝高陽之子重黎,為夏官祝融,歷唐、虞、夏、商,世序其職。及周,以夏官為司馬。其後程柏休父,周宣王時,以世官克平徐方,錫以官族,因而為氏。楚漢間,司馬卬為趙將,與諸侯伐秦。秦亡,立為殷王,都河內。漢以其地為郡,子孫遂家焉。自卬八世,生徵西將軍鈞,字叔平。鈞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潁川太守俊,字元異。俊生京兆尹防,字建公。帝即防之第二子也。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漢末大亂,常慨然有憂天下心。南陽太守同郡楊俊名知人,見帝,未弱冠,以為非常之器。尚書清河崔琰與帝兄朗善,亦謂朗曰:"君弟聰亮明允,剛斷英特,非子所及也。"”
諸葛亮他爸諸葛珪雖然也是公務員,但是不過是漢末山東兗州泰山郡丞,撐死了也就一個市委書記或者縣委書記,後來跟著他的從父投奔了荊州劉表,叔父死了之後,在隆中隱居。後來被自稱是皇族的劉備請了去。
2、定國安邦的技能
諸葛亮VS司馬懿 基本打成平手,司馬懿略勝
諸葛亮被劉備請去後,確實做了一些比較牛逼的事情。
聯合東吳在赤壁之戰打敗曹軍,初步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後又奪佔富庶的荊州,隨後繼續向西南擴張,率軍攻取益州,奪漢中……一頓操作後,劉備在成都稱帝了。諸葛亮可謂是蜀國的開國功臣。在諸葛亮的治下,蜀國恢復生產,跟少數民族打好關係,蜀國實力逐漸壯大。
而司馬懿,那傢伙,本就出身高貴,28歲都還不願意出山。看曹操不爽,就是不出山。直到他被曹操綁了去。司馬懿的才能想低調都不行,曹操一早就發現這貨有“雄豪志”且有“狼顧之相”。但是呢,司馬懿早就料到曹操這種人怎麼會不提防自己呢,好在自己年輕,所以跟曹丕混在一起,混的很熟很熟的那種,好哥們兒。
一直熬到曹操死了,司馬懿才鬆了一口氣。司馬懿特別注意養身,有雄才大略的人,都注重養身,所以司馬懿又把曹丕給熬死了。等來了曹睿,曹丕都比司馬懿小,何況這個曹睿呢?經歷爺爺爸爸,曹睿對司馬懿很放心很放心。後面,曹睿又被司馬懿給熬死了。曹睿的養子曹芳上來咯,這下第四代,司馬懿終於是熬不過他了,於是在公元251年,死了。
這個時候,諸葛亮都死了17年了。而蜀國也早就由盛而衰了。
在司馬懿活著的時候,熬了曹家四代人,終於瞅準機會,把曹魏的大權弄過來了。曹芳在239年即位,兩個顧命大臣,司馬懿和曹爽。曹爽就一二貨,而司馬懿則韜光養晦。從239年到251年,這12年裡,司馬懿終於對曹魏下手了,吊打曹爽,為兒子鋪路。
雖說如此,司馬懿在當權期間,曹魏一直是三國裡國力最強的。這段時間內,曹魏雖然朝政動盪,但對外的開疆拓土之路則是一路凱歌,前後兩次大敗高句麗,破東濊、平濊貊、滅韓濊,朝鮮半島的半數之地併入曹魏版圖。那可是影響至今的功績。直到今天,我們還會說朝鮮是我們中國滴。
3、關於人品
諸葛亮更煽情,司馬懿更理性
有人說諸葛亮忠心為主,可謂是人臣模範。然而這更多的是愚忠。感情上講,確實是很讓人感動。
且歷史上宰相模範,諸葛亮也排不到。漢朝的那幾個在的話,諸葛亮只能排在後面。
而司馬懿,至少在他活著的時候,沒有真正取而代之,且為曹魏真的是盡心盡力,當然了,也許他早就認為這曹魏遲早是他司馬家的,所以很上心。
-
13 # myhome核桃樹
三國時期的司馬懿與諸葛亮各為其主,無論是政治上還是軍事上兩人可謂棋逢對手,難分高下。儘管諸葛亮的名氣要蓋過司馬懿,但是筆者認為司馬懿在謀略上略高一籌,可能是由於司馬家族篡位曹魏,而不被正統的史家所認可,導致他的名字鮮有被人提及。
我們先看看司馬懿(公元179年—251年),三國時期的魏國人,他自謂河內溫人(河南溫縣)。史書記載他自幼聰明,博學通達,精通儒學。本人自視很高,當年曹操知道他很有能力讓他做官,他卻拒絕了。原因是曹操是官宦出身曹騰的後人,最後出仕也是被曹操逼出來的。曹操曾說過:“司馬懿不是忠心做臣子的人,以他的才幹肯定會干涉我們的家事”,所以他前半生的光彩都被曹操的遮住了,基本上處於雪藏的狀態,只是到了後來曹丕稱帝之後,曹睿、曹芳三朝才被起用,而且他不屬曹姓,又因為老謀深算,所以被人時時加以提防。只是到了後來被曹爽排擠他看準時機及時反擊發動兵變才轉危為安,變被動為主動。我認為有三個方面高於孔明:
第一,用兵嚴謹,極少出現誤。相比之下被人奉為神明的孔明先生又如何呢?有三次失誤特別明顯,且事關全域性。一個是派關雲長守華容道;一個是派關羽守荊州;一個是錯誤的使用馬謖,他明明知道會出錯,而且不做任何防範,其結果是什麼呢?放走曹操相當於放虎歸山、丟了荊州失去蜀漢東進的門戶,失了街亭導致第一次北伐徹底失敗。
第二,謀略深遠,老奸巨猾。他為人極其低調,不顯山不露水,善於潛藏大志。從曹操的時代開始,他就企圖施展才華,當看到自己的計謀不被採納,便選擇了沉默。記得那是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15年),劉備進兵奪取益州之後,為擴大地盤繼續對江陵用兵。司馬懿進諫曹操利用劉備立足未穩,兵出漢中,威逼益州,可一舉剷除劉備。可惜曹操並未採納,致使劉備成為與操抗衡的一方諸侯。從此以後為了避嫌老老實實給操辦事,以消除曹操的疑慮。但是當時機一旦成熟,便果斷出擊發動兵變架空曹魏,為司馬家族的奪權鋪平了道路,掃清了障礙。
第三,面對屈辱,處變不驚。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諸葛亮糧草不足必須速戰,但是司馬懿就是命令將士堅守不出,打算耗幹諸葛亮的補給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諸葛亮被耗的茶飯不思焦頭爛額,派人給司馬懿送了一套女人的衣服來羞辱她,打算用激將法誘其出兵。但是司馬懿嬉笑自如,當使者的面穿戴起來,沒有任何難為情的表情。手下的將領倒是被惹的暴跳如雷,爭著請命出戰。他知道出戰必敗無疑,面對手下請戰的強烈呼聲,司馬懿巧妙的把球踢給了魏帝曹睿,讓曹睿一道聖旨壓服了眾人。
當然,從文化和感情認知方面,我們似乎更願意接受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的謀略舉世無雙,運籌帷幄之時決勝千里之外。當然他的一些長處也是司馬懿沒有的,他多才多藝,文采出眾,他不但發明了木牛流馬、諸葛連弩、孔明燈,還擅長音律善奏古琴,還寫出了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出師表》等等。
此外筆者認為,諸葛亮一生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穩定聯吳抗曹大局,一是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儘管他殫精竭慮操勞國事,但是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願望最終化為泡影。
回覆列表
如果比排兵佈陣,謀略算計,司馬懿確實不如諸葛亮,不然依照魏國實力,早就踏平西蜀了。可是比起工於心計,隱忍狡黠,諸葛亮自愧不如。畢竟司馬懿這盤棋讓曹魏把江山都送給司馬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