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家裡有礦666
從世界範圍來看最有名的應該鼎鼎大名的日不落帝國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了,其他有名的還有唐朝的武則天,俄國的葉卡捷琳娜二世,英國的伊麗莎白一世,瑪麗一世(也就是血腥瑪麗),其他的一些雖然掌權但沒有稱帝,或者稱帝但沒有世界範圍的影響力
-
3 # 曉曉曉
世界歷史上的女帝王,在龐大的帝王群體中是個十分獨特而顯眼的團體,她們中的一部分也曾對世界歷史程序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向歷史這個公正的裁判證明了“傑出帝王”的稱號不是男人的專利。將她們單獨歸為一類,按照對歷史的影響大小排排座次,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1、伊莎貝爾一世IsabelI(西班牙女王1474—1504年在位),原是卡斯特王國的公主兼繼承人,她自己作主的與阿拉貢王國繼承人斐迪南的婚姻促成了兩國合併,成就了西班牙的統一。她親臨前線,攻下了穆斯林在西班牙南端的最後一個據點,結束了西班牙持續數百年的基督教“再征服運動”,她還企圖在思想上統一西班牙,建立基督教“鐵板一塊”的局面,將大批穆斯林和猶太人驅逐出境。她對世界歷史影響最大之舉,是資助了哥倫布遠航,使1492年成為永遠載入史冊的偉大一年,兩個隔絕的世界從此聯結成一體。憑藉美洲殖民地源源不斷的黃金供應,西班牙也藉此在此後百餘年間成為世界霸主。而拉丁美洲也從此打上了西班牙語言文字的烙印。
2、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I;(英格蘭都鐸王朝女王1558—1603年在位),她繼位於英格蘭宗教改革引起激烈社會矛盾的年代,透過穩妥的策略,使英格蘭通過了宗教改革這一“瓶頸”,避免了爆發大規模宗教戰爭,甚至國家分裂的命運。她在位期間英格蘭羊毛生產和貿易取得長足發展,這是後來資本主義發展的基礎,同時她鼓勵海上冒險活動、大力加強海軍力量,這兩點為英國發展成為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強國和海上霸主準備好了條件。伊麗莎白在位期間國家在各方面都有長足進步,為英國從一個偏僻島國邁向世界頭號殖民強國走出了堅實的一步。
3、葉卡捷琳娜二世EkaterinaI;I(俄國羅曼諾夫王朝女沙皇1762—1796年在位)作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大國家的主人,她對歷史的影響主要在於一系列戰爭引起國際格局的變化。她主導的三次瓜分波蘭完全從地圖上抹去了這個曾經的東歐大國,兩次大敗土耳其,使曾經不可一世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元氣大傷,從此淪為任人宰割的西亞病夫,併為俄國贏得了夢寐以求的南方出海口,還輕取想趁火打劫的瑞典人。她使北極熊的利爪逼近了歐洲的心臟地帶,甚至產生過征服世界的雄心。
4、維多利亞女王Victoria(英國漢諾威王朝女王1837—1901年在位)長達64年的在位期間,正是日不落帝國以征服者的身份傲視世界的全盛時期,統治的領域達到世界五大洲3300多萬平方公里,堪稱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的帝國。她的名字,幾乎成為19世紀的大英帝國的象徵。雖然維多利亞的實際政治影響力有限,但她的誠實和責任感使君主制在英國受人尊敬,也維護了民族的團結,使英國平穩渡過了19世紀革命時代的驚濤駭浪。
5、推古女皇(日本女天皇592—628年在位),日本第33代天皇,但實際上是第一個正式使用“天皇”稱號的日本君主,也是日本天皇被神化的第一人。她任用聖德太子進行改革,推廣“冠位12階”、“憲法17條”,派遣“遣唐使”,弘揚佛教,開啟了7世紀日本一系列改革的序幕,使日本從落後的部民制國家向中世紀封建國家的轉變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推古朝改革的歷史意義不亞於大化改新。
6、武則天(中國女皇690—705年在位),作為中國幾千年帝王史上唯一的女性,她登上最高寶座歷程的艱險曲折令人歎為觀止。她熱心搜求人才,完善科舉制度,增設殿試、自舉、武舉和制科等專案。她對唐朝盛世的維持發揮了作用,她的統治“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評價還是比較恰當的。
7、瑪麗婭_特蕾莎Maria_Ther;esia(奧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女王、波希米亞女王1740—1780年在位)她是德意志歷史上唯一的女君主,作為光榮的哈布斯堡家族的一員,她在奧地利皇位繼承戰爭和七年戰爭(1756-1763年)中體面地維護了自己的地位,同時也維持了中歐政治格局的均勢。她推行“開明專制”,透過一系列改革使奧地利趕上先進國家的潮流,併為其子廢除農奴制做好了鋪墊。她曾反對瓜分波蘭,但最終自己也得到了分量不小的一份。
8、克里奧帕特拉七世CleopatraI;V(埃及托勒密王朝女王公元前51—30年在位)埃及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也被稱為“埃及豔后”,早年在宮廷鬥爭中失敗,被迫流亡國外,後來先後成為羅馬執政者凱撒和安東尼的情婦,藉助羅馬人的力量,奪回了埃及王位。但因為她與安東尼的協議觸怒了羅馬人,引發了屋大維同安東尼的戰爭,在安東尼戰死之後,她也自殺,埃及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部分,直接隸屬於元首本人。克里奧帕特拉七世的活動左右了羅馬和埃及兩國的政局,並最終導致了埃及古國的滅亡。
9、瑪格麗特一世MargreteI(丹麥、挪威女王1387-1397在位;瑞典女王,1389-1397在位)原為丹麥公主,挪威王后,在父、夫死後,由其子奧拉夫繼承丹麥、挪威王位,瑪格麗特以太后之尊攝政。1387年奧拉夫死,她親自為丹麥、挪威女王。1389年,女王接受了敵視瑞典國王阿爾伯特的瑞典人要求,與之開戰,俘虜了阿爾伯特,將瑞典王位也囊括於自己手中。1397年,瑪格麗特將丹麥、挪威、瑞典的大貴族召集到瑞典的卡爾瑪,約定三國在同一君主統治下聯合起來,此即“卡爾瑪聯合”的開始,建立了歷史上最大的北歐帝國。1397年後退居幕後仍掌握實權。北歐諸國間至今仍有很多共同特性,雖非始於瑪格麗特,但她的“卡爾瑪聯合”發揮了很大作用。
10、艾琳娜Irene(拜占庭女皇797—802年在位)拜占庭帝國伊蘇里亞王朝女皇,是歐洲歷史上第一個公認的女帝王。她在同兒子君土坦丁六世爭奪權力中將君土坦丁六世弄成盲人,自己作為女皇執政。她軍事上在阿拉伯、保加利亞兩條戰線上都節節告敗,政治上先後經歷了兩次流放。她對歷史的主要影響是於787年在尼西亞召集第二次基督教大集會,承認聖像崇拜,中止了自利奧三世以來實行的“搗毀聖像運動”,由於其恢復聖像崇拜和對修道院採取保護政策,被希臘正教會封為聖人。
-
4 # 迂娛與遇
一、中國·武則天
武則天(690年-705年在位):即武曌,中國歷史上唯一承認的女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的生母。655年成為高宗皇后,開始干預朝政,創垂簾聽政制度,稱“天后”(高宗稱“天皇”),掌握實際權力;684年其夫高宗死後先後立其子中宗和睿宗為帝,以皇太后身份臨朝稱制,繼續掌權。690年迫其子睿宗李旦退位,遂於同年九月自立為皇帝,稱尊號“聖神皇帝”。
二、拜占庭·伊琳娜女皇
拜占庭帝國(或東羅馬帝國)和歐洲歷史上第一位女皇,也是伊蘇里亞王朝末代皇帝。792年-797年與其子君士坦丁六世共治,797年-802年單獨執政。
君士坦丁六世逐漸成熟,790年透過護衛隊發動兵變實現親政,廢除了女皇的共治君主名義,並逼其離開了皇宮。後來伊琳娜運用純熟的心計與主教和朝臣們共同謀劃發動了宮廷政變,逮捕並囚禁了外逃的君士坦丁六世,797年還下令挖了他的眼珠。
800年12月25日聖誕節,教皇利奧三世為法蘭克王國的查理曼加冕,使之成為神聖羅馬皇帝。女皇竭力與查理大帝保持良好關係,甚至試圖和他結婚。而查理大帝加冕後,也同樣希望透過與女皇聯姻使自己的“羅馬皇帝”的稱號合法化,並促成東西兩大帝國的合併和羅馬世界的再度統一,只是求婚使者剛到君士坦丁堡不久,802年在貴族們聯合起來反對下,女皇就被推翻了。
三、拜占庭·佐伊女皇
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馬其頓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的第二個女兒,是拜占庭和歐洲歷史上第二位女皇。她作為一代女皇,一生共結婚三次,不僅在拜占庭、而且在歐洲和整個世界的所有女皇帝的相關紀錄中也絕無僅有。
君士坦丁八世所生的都是女兒,很擔心她未來的女婿會過多地干預皇室內部事務。佐伊直到50歲時才結婚,結婚三天之後,羅曼諾斯和佐伊共同登上皇位(1028年-1034年在位)。
1034年,羅曼努斯三世被人發現死在他的浴室裡。佐伊便與她的寵臣、美男子米海爾結婚,共同即位(1034年-1041年在位)。
1041年,米海爾四世去世,沒多久,夫妻倆的養子繼位,是為米海爾五世,女皇佐伊與米海爾五世共同執政。米海爾五世新上任就把女皇流放到女修道院。但是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官民對女皇忠心耿耿,他們一致聲援女皇,於1042年4月20日將篡位的皇帝廢黜,同時把佐伊女皇和她的妹妹狄奧多拉從女修道院裡接回皇宮,姐妹倆共同執政稱帝,稱“佐伊一世女皇和狄奧多拉女皇”(1042年在位)。
佐伊和狄奧多拉共同執政了兩個月,直到已經年過六旬的佐伊與她的第三任也是最後一任丈夫君士坦丁結婚,這樣,君士坦丁、佐伊和狄奧多拉三個皇帝共同執政,稱“君士坦丁九世皇帝、佐伊一世女皇和狄奧多拉女皇”(1042年-1050年在位)。佐伊女皇於1050年逝世。
四、拜占庭·狄奧多拉女皇
拜占庭和歐洲歷史上的第三位女皇,也是拜占庭的最後一位女皇,馬其頓王朝的末代皇帝(1042年-1056年)。
狄奧多拉1042年與女皇姐姐佐伊一世共治,1050年—1055年與姐夫君士坦丁九世共治,1055年—1056年單獨執政;1056年狄奧多拉女皇去世,無嗣,馬其頓王朝告終。
五、俄羅斯帝國·葉卡捷琳娜一世
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羅曼諾娃是俄羅斯帝國第一位皇帝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的第二任皇后(開始為情婦),俄羅斯帝國第二位皇帝、第一位女皇。次女即後來的伊麗莎白女皇;死後無男嗣,令繼孫彼得二世繼位。
六、俄羅斯帝國·安娜一世
安娜·伊凡諾芙娜·羅曼諾娃,俄國沙皇伊凡五世之女,俄羅斯帝國皇帝彼得一世侄女、彼得二世姑母,俄羅斯帝國第四位皇帝、第二位女皇。以風流著稱,無後,令其甥孫伊凡六世繼位。
七、俄羅斯帝國·伊麗莎白一世
俄羅斯帝國皇帝彼得一世和女皇葉卡捷琳娜一世之女,皇帝伊凡六世之舅祖母。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於1741年因宮廷政變推翻伊凡六世而即位,她宣佈繼承彼得大帝的傳統。以荒淫著稱,終身未婚,死後無嗣,令外甥彼得三世繼位。
八、俄羅斯帝國·葉卡捷琳娜二世
1762年廢黜其夫彼得三世,自立為女皇。在位期間使俄國的地位空前提高,成為地跨歐亞大陸的全世界最大帝國,故被尊稱為“大帝”,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被稱做大帝的女皇帝。亦以風流著稱,男寵眾多。
九、印度帝國·維多利亞女皇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之維多利亞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第一任英屬印度皇帝,英屬印度唯一的女皇,也是英國曆史上唯一獲得“女皇”稱號的君主,英國國王威廉四世的侄女。
1840年發動鴉片戰爭,擊敗大清帝國;1877年接受“印度女皇”稱號。在位期間使大英帝國進入全盛時期,成為第“日不落帝國”,被譽為“維多利亞時代”;其子女眾多,與歐洲各國王室聯姻,有“歐洲的祖母”之稱。
十、衣索比亞·佐迪圖女皇
她是阿比西尼亞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私生女,埃塞俄比亞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正式稱號是“眾王之女王”),也是第一個受國際承認的非洲國家的女性國家元首。
-
5 # 悠史微談
世界如此多的帝王中,女性帝王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但是他們也對世界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對世界歷史的程序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第一: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一世(1451-1504)。曾擔任卡斯特女王(1474—1504),西班牙女王(1479—1504)。她的政策仁愛且寬容。是那個時代真正的巨人。
第二:英國漢諾威王朝維多利亞一世(1819—1901)。曾是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1837—1901),印度女皇(1876—1901)。主要成就就是協助大英帝國進入到日不落帝國時期,使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得到鞏固。
第三: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葉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俄羅斯的第八位皇帝(1762—1796)。主要成就是擊敗了奧斯曼帝國,使俄羅斯疆域達到鼎盛。
第四:英國都鐸王朝女王伊麗莎白一世(1533-1603)。曾經是英格蘭及愛爾蘭女王(1558-1603)。她主要成就就是使英國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開創英國曆史的“黃金時代”並且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
第五:日本女皇推古(554-628)。是日本第33代天皇(593-628).她是日本第一任女天皇。並在在位時期推行改革,史稱推古改革。
第六:唐朝女皇武則天(624年-705年)。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705)。她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打擊門閥,扶植庶族,發展科舉,整頓吏治,嚴懲貪吏,拔擢賢才。經濟上重視發展農業,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第七:瑪麗婭·特蕾莎(1717-1780)是奧地利大公和國母,匈牙利國王和波希米亞國王(1740-1780)。她的主要成就是進行一系列改革,加強中央集權。社會經濟方面,取消地主擔任國家收稅人的權利和領主裁判權等特權,減少農民的勞役地租和代役租的數量。
第八:埃及女王克里奧帕特拉一世(前215—約前176)。她是托勒密王朝第一位以國王母親的身份統治埃及的女王,也是繼阿爾西諾伊一世以後第二位外來的女王,並且是第一位握有實權的女王。
第九:拜古庭帝國和伊蘇利亞王朝女王艾琳娜(在位797-802)。歐洲歷史上第一位公認的女帝王。軍事上發展不利,政治上曾經被兩次流放。主要影響就是召集第二次基督教大集會,承認聖象崇拜,中止“搗毀聖像運動”。
第十:瑪格麗特一世(1353—1412)。曾是,丹麥、挪威女王(1387-1397)和瑞典女王(1389-1397).她一手創立的“卡爾馬聯盟”在北歐諸國中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
-
6 # 周朝文DMU
從人類開始建立國家開始,就已經出現了最高的首領,也就是所謂帝王,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出現過無數的帝王,同時也出現過很多女性帝王,那麼今天就來為大家盤點世界歷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女帝王排名,改變歷史的女人。
1、武則天
武則天在男權主義思想非常重的我國真的是唯一,而且她在位期間廣泛搜求人才,完善各種考試在制度,毫不誇張的說她對整個唐朝盛世的穩定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2、伊莎貝爾一世
伊莎貝爾一世是西班牙女帝王,在位時間1474—1504年,原本是一個王國的繼承人,後來透過婚姻促進了西班牙的統一,在戰爭的時候她還會親臨前線,最終讓西班牙百年都處於世界霸主的地位。
3、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是俄國羅曼諾夫王朝女沙皇,可以說她有徵服世界的野心,她在位期間用一系列的戰爭影響了世界格局的變化,一生功過相當。
4、瑪格麗特一世
瑪格麗特一世原本是丹麥的公主,後來掌權後以一場戰爭穩定了民心,慢慢的還建立了歷史上最大的北歐帝國,對一些有國家之間的合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5、克里奧帕特拉七世
克里奧帕特拉七世是埃及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曾經被迫流放,後來經歷了種種重新奪回王位,屬於是很傳奇的女帝王了,就是結局不太好,選擇了自殺。
6、瑪麗婭特蕾莎
瑪麗婭特蕾莎是整個的一直歷史上唯一的女性君主,在位期間用戰爭的勝利維護了自己的地位,同是推行的政策讓國家緊緊的跟住了先進國家的步伐。
7、艾琳娜
艾琳娜是歐洲歷史上公認的以為女帝王,掌權期間艾琳娜非常注重教會的發展,同時也推行了好多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政策,被評價為是希臘正教會封為聖人。
8、推古
推古是日本第一位女天皇,也是日本第33代天皇,她在位的時候很是注重佛教的弘揚,開啟了一系列的改革,是將日本從民制國家推向中世紀封建國家的關鍵人物之一。
9、伊麗莎白一世
伊麗莎白一世所在的年代是當時英國宗教政局最不穩定的年代,但是她通過了一系列的政策讓國家跳出了瓶頸,鼓勵海上冒險,為英國成為頭號殖民強國作出了推動性的作用。
10、維多利亞
維多利亞在在位64年,當時英國正是全球最大的帝國,她所作出的貢獻就是維護了民族的團結,讓整個英國安穩的度過了十九世紀的革命時代。
-
7 # 小李子說事兒
從人類開始建立國家開始,就已經出現了最高的首領,也就是所謂帝王,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出現過無數的帝王,那麼今天就來為大家盤點世界歷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女帝王排名,改變歷史的女人。
10、維多利亞
維多利亞在在位64年,當時英國正是全球最大的帝國,她所作出的貢獻就是維護了民族的團結,讓整個英國安穩的度過了十九世紀的革命時代。
9、伊麗莎白一世
伊麗莎白一世所在的年代是當時英國宗教政局最不穩定的年代,但是她通過了一系列的政策讓國家跳出了瓶頸,鼓勵海上冒險,為英國成為頭號殖民強國作出了推動性的作用。
8、推古
推古是日本第一位女天皇,也是日本第33代天皇,她在位的時候很是注重佛教的弘揚,開啟了一系列的改革,是將日本從民制國家推向中世紀封建國家的關鍵人物之一。
7、艾琳娜
艾琳娜是歐洲歷史上公認的以為女帝王,掌權期間艾琳娜非常注重教會的發展,同時也推行了好多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政策,被評價為是希臘正教會封為聖人。
6、瑪麗婭特蕾莎
瑪麗婭特蕾莎是整個的一直歷史上唯一的女性君主,在位期間用戰爭的勝利維護了自己的地位,同是推行的政策讓國家緊緊的跟住了先進國家的步伐。
5、克里奧帕特拉七世
克里奧帕特拉七世是埃及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曾經被迫流放,後來經歷了種種重新奪回王位,屬於是很傳奇的女帝王了,就是結局不太好,選擇了自殺。
4、瑪格麗特一世
瑪格麗特一世原本是丹麥的公主,後來掌權後以一場戰爭穩定了民心,慢慢的還建立了歷史上最大的北歐帝國,對一些有國家之間的合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3、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是俄國羅曼諾夫王朝女沙皇,可以說她有徵服世界的野心,她在位期間用一系列的戰爭影響了世界格局的變化,一生功過相當。
2、伊莎貝爾一世
伊莎貝爾一世是西班牙女帝王,在位時間1474—1504年,原本是一個王國的繼承人,後來透過婚姻促進了西班牙的統一,在戰爭的時候她還會親臨前線,最終讓西班牙百年都處於世界霸主的地位。
1、武則天
武則天在男權主義思想非常重的我國真的是唯一,而且她在位期間廣泛搜求人才,完善各種考試在制度,毫不誇張的說她對整個唐朝盛世的穩定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
8 # 風再起時xx
1、伊莎貝爾一世(西班牙女王1474—1504年在位)
2、伊麗莎白一世(英格蘭都鐸王朝女王1558—1603年在位)
3、葉卡捷琳娜二世(俄國羅曼諾夫王朝女沙皇1762—1796年在位)
4、維多利亞(英國漢諾威王朝女王1837—1901年在位)
5、推古(日本女天皇592—628年在位)
6、武則天(中國女皇690—705年在位)
-
9 # 鄉隨者寫字的地方
世界歷史上的女帝王,在龐大的帝王群體中是個十分獨特而顯眼的團體,她們中的一部分也曾對世界歷史程序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向歷史這個公正的裁判證明了“傑出帝王”的稱號不是男人的專利。將她們單獨歸為一類,按照對歷史的影響大小排排座次,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1、伊莎貝爾一世IsabelI(西班牙女王1474—1504年在位),原是卡斯特王國的公主兼繼承人,她自己作主的與阿拉貢王國繼承人斐迪南的婚姻促成了兩國合併,成就了西班牙的統一。她親臨前線,攻下了穆斯林在西班牙南端的最後一個據點,結束了西班牙持續數百年的基督教“再征服運動”,她還企圖在思想上統一西班牙,建立基督教“鐵板一塊”的局面,將大批穆斯林和猶太人驅逐出境。她對世界歷史影響最大之舉,是資助了哥倫布遠航,使1492年成為永遠載入史冊的偉大一年,兩個隔絕的世界從此聯結成一體。憑藉美洲殖民地源源不斷的黃金供應,西班牙也藉此在此後百餘年間成為世界霸主。而拉丁美洲也從此打上了西班牙語言文字的烙印。
2、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I;(英格蘭都鐸王朝女王1558—1603年在位),她繼位於英格蘭宗教改革引起激烈社會矛盾的年代,透過穩妥的策略,使英格蘭通過了宗教改革這一“瓶頸”,避免了爆發大規模宗教戰爭,甚至國家分裂的命運。她在位期間英格蘭羊毛生產和貿易取得長足發展,這是後來資本主義發展的基礎,同時她鼓勵海上冒險活動、大力加強海軍力量,這兩點為英國發展成為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強國和海上霸主準備好了條件。伊麗莎白在位期間國家在各方面都有長足進步,為英國從一個偏僻島國邁向世界頭號殖民強國走出了堅實的一步。
3、葉卡捷琳娜二世EkaterinaI;I(俄國羅曼諾夫王朝女沙皇1762—1796年在位)作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大國家的主人,她對歷史的影響主要在於一系列戰爭引起國際格局的變化。她主導的三次瓜分波蘭完全從地圖上抹去了這個曾經的東歐大國,兩次大敗土耳其,使曾經不可一世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元氣大傷,從此淪為任人宰割的西亞病夫,併為俄國贏得了夢寐以求的南方出海口,還輕取想趁火打劫的瑞典人。她使北極熊的利爪逼近了歐洲的心臟地帶,甚至產生過征服世界的雄心。
4、維多利亞女王Victoria(英國漢諾威王朝女王1837—1901年在位)長達64年的在位期間,正是日不落帝國以征服者的身份傲視世界的全盛時期,統治的領域達到世界五大洲3300多萬平方公里,堪稱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的帝國。她的名字,幾乎成為19世紀的大英帝國的象徵。雖然維多利亞的實際政治影響力有限,但她的誠實和責任感使君主制在英國受人尊敬,也維護了民族的團結,使英國平穩渡過了19世紀革命時代的驚濤駭浪。
5、推古女皇(日本女天皇592—628年在位),日本第33代天皇,但實際上是第一個正式使用“天皇”稱號的日本君主,也是日本天皇被神化的第一人。她任用聖德太子進行改革,推廣“冠位12階”、“憲法17條”,派遣“遣唐使”,弘揚佛教,開啟了7世紀日本一系列改革的序幕,使日本從落後的部民制國家向中世紀封建國家的轉變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推古朝改革的歷史意義不亞於大化改新。
6、武則天(中國女皇690—705年在位),作為中國幾千年帝王史上唯一的女性,她登上最高寶座歷程的艱險曲折令人歎為觀止。她熱心搜求人才,完善科舉制度,增設殿試、自舉、武舉和制科等專案。她對唐朝盛世的維持發揮了作用,她的統治“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評價還是比較恰當的。
7、瑪麗婭_特蕾莎Maria_Ther;esia(奧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女王、波希米亞女王1740—1780年在位)她是德意志歷史上唯一的女君主,作為光榮的哈布斯堡家族的一員,她在奧地利皇位繼承戰爭和七年戰爭(1756-1763年)中體面地維護了自己的地位,同時也維持了中歐政治格局的均勢。她推行“開明專制”,透過一系列改革使奧地利趕上先進國家的潮流,併為其子廢除農奴制做好了鋪墊。她曾反對瓜分波蘭,但最終自己也得到了分量不小的一份。
8、克里奧帕特拉七世CleopatraI;V(埃及托勒密王朝女王公元前51—30年在位)埃及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也被稱為“埃及豔后”,早年在宮廷鬥爭中失敗,被迫流亡國外,後來先後成為羅馬執政者凱撒和安東尼的情婦,藉助羅馬人的力量,奪回了埃及王位。但因為她與安東尼的協議觸怒了羅馬人,引發了屋大維同安東尼的戰爭,在安東尼戰死之後,她也自殺,埃及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部分,直接隸屬於元首本人。克里奧帕特拉七世的活動左右了羅馬和埃及兩國的政局,並最終導致了埃及古國的滅亡。
9、瑪格麗特一世MargreteI(丹麥、挪威女王1387-1397在位;瑞典女王,1389-1397在位)原為丹麥公主,挪威王后,在父、夫死後,由其子奧拉夫繼承丹麥、挪威王位,瑪格麗特以太后之尊攝政。1387年奧拉夫死,她親自為丹麥、挪威女王。1389年,女王接受了敵視瑞典國王阿爾伯特的瑞典人要求,與之開戰,俘虜了阿爾伯特,將瑞典王位也囊括於自己手中。1397年,瑪格麗特將丹麥、挪威、瑞典的大貴族召集到瑞典的卡爾瑪,約定三國在同一君主統治下聯合起來,此即“卡爾瑪聯合”的開始,建立了歷史上最大的北歐帝國。1397年後退居幕後仍掌握實權。北歐諸國間至今仍有很多共同特性,雖非始於瑪格麗特,但她的“卡爾瑪聯合”發揮了很大作用。
10、艾琳娜Irene(拜占庭女皇797—802年在位)拜占庭帝國伊蘇里亞王朝女皇,是歐洲歷史上第一個公認的女帝王。她在同兒子君土坦丁六世爭奪權力中將君土坦丁六世弄成盲人,自己作為女皇執政。她軍事上在阿拉伯、保加利亞兩條戰線上都節節告敗,政治上先後經歷了兩次流放。她對歷史的主要影響是於787年在尼西亞召集第二次基督教大集會,承認聖像崇拜,中止了自利奧三世以來實行的“搗毀聖像運動”,由於其恢復聖像崇拜和對修道院採取保護政策,被希臘正教會封為聖人。
-
10 # 驪山囚徒
1、伊莎貝爾一世(西班牙女王1474—1504年在位)
原是卡斯特王國的公主兼繼承人,她自己作主的與阿拉貢王國繼承人斐迪南的婚姻促成了兩國合併,成就了西班牙的統一。她親臨前線,攻下了穆斯林在西班牙南端的最後一個據點,結束了西班牙持續數百年的基督教“再征服運動”,她還企圖在思想上統一西班牙,建立基督教“鐵板一塊”的局面,將大批穆斯林和猶太人驅逐出境。她對世界歷史影響最大之舉,是資助了哥倫布遠航,使1492年成為永遠載入史冊的偉大一年,兩個隔絕的世界從此聯結成一體。憑藉美洲殖民地源源不斷的黃金供應,西班牙也藉此在此後百餘年間成為世界霸主。而拉丁美洲也從此打上了西班牙語言文字的烙印。
2、伊麗莎白一世(英格蘭都鐸王朝女王1558—1603年在位)
她繼位於英格蘭宗教改革引起激烈社會矛盾的年代,透過穩妥的策略,使英格蘭通過了宗教改革這一“瓶頸”,避免了爆發大規模宗教戰爭,甚至國家分裂的命運。她在位期間英格蘭羊毛生產和貿易取得長足發展,這是後來資本主義發展的基礎,同時她鼓勵海上冒險活動、大力加強海軍力量,這兩點為英國發展成為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強國和海上霸主準備好了條件。伊麗莎白在位期間國家在各方面都有長足進步,為英國從一個偏僻島國邁向世界頭號殖民強國走出了堅實的一步。
3、葉卡捷琳娜二世(俄國羅曼諾夫王朝女沙皇1762—1796年在位)
作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大國家的主人,她對歷史的影響主要在於一系列戰爭引起國際格局的變化。她主導的三次瓜分波蘭完全從地圖上抹去了這個曾經的東歐大國,兩次大敗土耳其,使曾經不可一世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元氣大傷,從此淪為任人宰割的西亞病夫,併為俄國贏得了夢寐以求的南方出海口,還輕取想趁火打劫的瑞典人。她使北極熊的利爪逼近了歐洲的心臟地帶,甚至產生過征服世界的雄心。
4、維多利亞(英國漢諾威王朝女王1837—1901年在位)
長達64年的在位期間,正是日不落帝國以征服者的身份傲視世界的全盛時期,統治的領域達到世界五大洲3300多萬平方公里,堪稱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的帝國。她的名字,幾乎成為19世紀的大英帝國的象徵。雖然維多利亞的實際政治影響力有限,但她的誠實和責任感使君主制在英國受人尊敬,也維護了民族的團結,使英國平穩渡過了19世紀革命時代的驚濤駭浪。
5、推古(日本女天皇592—628年在位)
日本第33代天皇,但實際上是第一個正式使用“天皇”稱號的日本君主,也是日本天皇被神化的第一人。她任用聖德太子進行改革,推廣“冠位12階”、“憲法17條”,派遣“遣唐使”,弘揚佛教,開啟了7世紀日本一系列改革的序幕,使日本從落後的部民制國家向中世紀封建國家的轉變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推古朝改革的歷史意義不亞於大化改新。
6、武則天(中國女皇690—705年在位)
作為中國幾千年帝王史上唯一的女性,她登上最高寶座歷程的艱險曲折令人歎為觀止。她熱心搜求人才,完善科舉制度,增設殿試、自舉、武舉和制科等專案。她對唐朝盛世的維持發揮了作用,她的統治“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評價還是比較恰當的。
7、瑪麗婭_特蕾莎(奧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女王、波希米亞女王1740—1780年在位)
她是德意志歷史上唯一的女君主,作為光榮的哈布斯堡家族的一員,她在奧地利皇位繼承戰爭和七年戰爭(1756-1763年)中體面地維護了自己的地位,同時也維持了中歐政治格局的均勢。她推行“開明專制”,透過一系列改革使奧地利趕上先進國家的潮流,併為其子廢除農奴制做好了鋪墊。她曾反對瓜分波蘭,但最終自己也得到了分量不小的一份。
8、克里奧帕特拉七世(埃及托勒密王朝女王公元前51—30年在位)
埃及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也被稱為“埃及豔后”,早年在宮廷鬥爭中失敗,被迫流亡國外,後來先後成為羅馬執政者凱撒和安東尼的情婦,藉助羅馬人的力量,奪回了埃及王位。但因為她與安東尼的協議觸怒了羅馬人,引發了屋大維同安東尼的戰爭,在安東尼戰死之後,她也自殺,埃及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部分,直接隸屬於元首本人。克里奧帕特拉七世的活動左右了羅馬和埃及兩國的政局,並最終導致了埃及古國的滅亡。
9、瑪格麗特一世(丹麥、挪威女王1387-1397在位;瑞典女王,1389-1397在位)
原為丹麥公主,挪威王后,在父、夫死後,由其子奧拉夫繼承丹麥、挪威王位,瑪格麗特以太后之尊攝政。1387年奧拉夫死,她親自為丹麥、挪威女王。1389年,女王接受了敵視瑞典國王阿爾伯特的瑞典人要求,與之開戰,俘虜了阿爾伯特,將瑞典王位也囊括於自己手中。1397年,瑪格麗特將丹麥、挪威、瑞典的大貴族召集到瑞典的卡爾瑪,約定三國在同一君主統治下聯合起來,此即“卡爾瑪聯合”的開始,建立了歷史上最大的北歐帝國。1397年後退居幕後仍掌握實權。北歐諸國間至今仍有很多共同特性,雖非始於瑪格麗特,但她的“卡爾瑪聯合”發揮了很大作用。
10、艾琳娜(拜占庭女皇797—802年在位)
拜占庭帝國伊蘇里亞王朝女皇,是歐洲歷史上第一個公認的女帝王。她在同兒子君土坦丁六世爭奪權力中將君土坦丁六世弄成盲人,自己作為女皇執政。她軍事上在阿拉伯、保加利亞兩條戰線上都節節告敗,政治上先後經歷了兩次流放。她對歷史的主要影響是於787年在尼西亞召集第二次基督教大集會,承認聖像崇拜,中止了自利奧三世以來實行的“搗毀聖像運動”,由於其恢復聖像崇拜和對修道院採取保護政策,被希臘正教會封為聖人。
-
11 # 夢奚影視
埃及豔后---克麗奧佩特拉(埃及女王公元前51——前30在位)
克麗奧佩特拉(也翻譯做克婁巴特拉)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最後一位女王。據說其父是托勒密十二世,其母是十二世的姐姐克婁巴特拉五世。因父親的弊政而導致的首都暴動,使她也流亡羅馬。回國後,其父去世,與弟托勒密十三共同統治埃及(前51)。由於姐弟的對立和廷臣的暗中活動,她被暫時逐出亞歷山大。但她向因追殺龐培而來到埃及的凱撤求助保護,在反對凱撤的亞歷山大暴動的混亂中,托勒密十三死亡。凱撒使她和其弟托勒密十四共治埃及(前49—47)。前44年女王暗害了托勒密十四世,以凱撤裡恩為王,稱托勒密十五世,為共主。
第二次三巨頭政治的實權者安東尼在向東方擴張時,與克婁巴特拉同居,把亞歷山大當做根據地,後同妻子屋大維亞離婚,而同克婁巴特拉正式結婚,導致屋大維用羅馬的名義向安東尼宣戰。前31年亞克興海戰中屋大維獲勝,安東尼逃到亞歷山大自殺,克婁巴特拉亦被捕自殺。克里奧帕特拉七世統治的時期是埃及的一個鼎盛時代。克里奧帕特拉七世是歷史上最富傳奇的女皇之一。她以絕世的美豔著稱。她比大多數女性更具有女人的氣質。她不僅美麗,也很有政治頭腦。她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美豔和智慧,去達到自己遠大的政治目標。她生活奢侈,擅長駐容養顏,很早就會將芳香植物應用於美容護膚,從而總是能夠讓自己充滿不可抗拒魅力。
2.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的女皇帝)
(中國武周時期女皇帝)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本名珝,後改名曌(zhào) ,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後世將其與漢朝的呂后並稱為“呂武”。
武則天為荊州都督武士彠次女。十四歲時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 。唐高宗時封昭儀,後為皇后,尊號“天后”,與高宗並稱“二聖”。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宣佈改唐為周,自立為帝,定洛陽為都,稱“神都”,建立武周。武則天在位前後,肆殺唐宗室,興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賢才輩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晚年逐漸豪奢專斷,頗多弊政。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史稱“神龍革命”。中宗恢復唐朝後,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則天於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累諡為則天順聖皇后。
武則天多智略,兼涉文史,頗有詩才。有《垂拱集》、《金輪集》,今已佚。《全唐詩》存其詩。
3、權傾法老---哈特舍普蘇特(公元前1503—1482年左右在位)
哈特舍普蘇特埃及第十八王朝女王,為圖特摩斯一世的嫡生女,同作為正當王統的唯一保持者、父王的庶子圖特摩斯二世結婚。後由於夫主的早逝,與幼年即位的圖特摩斯三世(女王的庶子)同為共治之法老。但女王實際上大權獨攬,成為埃及唯一的統治者。
在位期間中斷了圖特摩斯一世以來為征服亞洲進行的遠征而轉行和平貿易外交,特別注重與非洲的貿易,執政的第九年派遣的蓬特交易船,是那一時代的代表性活動,同古萊塔的貿易也活躍起來。在底比斯西岸的提埃爾巴哈利營造壯麗的葬祭殿,乘卡納克神廟的擴大,供獻方尖塔。為強行即位和變更對外政策,在政治中樞安插了孫謨特(據說為女王情夫)等忠實親信。
隨著圖特摩斯三世的成人,這些親信相繼失寵。不久,女王的身影也消失了,但她究竟是自然而死還是被暗殺,或是退位,尚不得而知。圖特摩斯三世成為獨立執政者後立刻再次遠征亞洲,並企圖抹殺人們對女王的記憶(破壞雕像,從浮雕、碑文上去掉女王的形象和名字等)。但是,在女王的和平時代國力得到充實,這使得圖特摩斯三世進行大規模的遠征成為可能。
4、三國元首---瑪格麗特一世(丹麥、挪威、瑞典女王,1353-1412)
丹麥、挪威女王,1387-1412年在位;瑞典女王,1389-1412年在位。丹麥王瓦爾德馬四世之女,十歲時與挪威王哈康六世結婚。1376年以子奧拉夫二世為丹麥國王,1380年因哈康死而又即挪威王位(奧拉夫五世),實權卻操於她手。1387年奧拉夫死後,所有王位都由她繼承。
特別是女王接受了對阿爾伯特國王抱有反感的瑞典人的要求,與之開戰,俘虜了王與王子,瑞典王位也入其手。於是女王將該三國的有勢力者召集到瑞典的卡爾瑪,約定三國在一位君主治下聯合起來(1397),此即“卡爾瑪聯合”的開端。女王雖然將其妹之孫波美拉尼亞的埃立克擁立為該聯合的君主,但實權則經常握在自己手中。人們以亞述女王之名稱其為“北歐的塞米拉米斯”。
5、“抵抗之母”---威廉明娜(荷蘭女王,1890-1948年在位)
荷蘭女王,1890-1948年在位。威廉三世與阿蒂爾海德·艾瑪·威廉明娜·特雷莎之女,1880年生於海牙。同父異母兄亞歷山大死後成為王位繼承人,1890年以母親為攝政而成為女王。1898年即王位,1901年與亨利·馮·麥克倫堡·什未林結婚。1909年4月生了唯一的子女朱麗安娜。
女王治世中頒佈了許多有關社會問題的法律,並修改了憲法,在其治世中提高了王家的權威,這在很大程度上仰賴於女王個人的天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被德軍佔領,1940年以女王為首的王室和各部大臣逃往英國,建立流亡政權。到1945年回國前一直從事在德國佔領下的解放活動,因此被譽稱為“抵抗之母”。1948年9月4日,女王讓位於其女朱麗安娜。1962年卒於海特洛。
6、“我和國家結婚”---伊麗莎白一世(英格蘭女王,1559-1603)
伊麗莎白是亨利八世和他第二個妻子安娜·波蓮的女兒。父母的婚姻曾成為英國基督教會反叛羅馬教廷的轉折點。母親被處死(1536)後,在宮內政爭中一時奪得王位繼承權,但後來為異母姐瑪利一世囚禁於倫敦塔,遂隨人文主義學者艾斯卡姆學習古典,掌握法、德、意等國語言,越發信仰新教。根據父親和弟王的意見,制定國王至上法和統一禮拜法,迫使議會承認國教會信仰條款規定置國王於頂點的教階制度,確立英國國教會。
組成宮廷官僚機構,地方行政也得到整頓,確立起基於絕對主義的統一國家。在外交上,和法國、蘇格蘭講和,巧妙地迴避西班牙腓力二世等的聯姻要求,以維持和平。以“我和國家結婚”的諾言博得國民的好感,勵志於政治。採納格萊謝姆的建議,改良貨幣,在倫敦設立王室交易所,承認西班牙公司、勒凡特公司、威尼斯公司、東印度公司等特許公司,給與其貿易壟斷權,發展國際貿易。另還實施給與經營煤、礦山、創鹽、玻璃製造、制鐵等產業的壟斷權,促使其發展的重商主義政策。頒佈《工匠法》、《救濟法》、《流浪者乞丐處罰法》以促進就業。
在國家統一的發展時期,女王面臨的危機是,為征服天主教佔多數的愛爾蘭需有巨資,以及蘇格蘭的瑪利·斯圖亞特得到國內天主教貴族和西班牙等天主教國家的援助,圖謀奪取王位。瑪利被處決後,西班牙無敵視隊始襲擊英國,當此之際,正式承認緝私捕船團,在該團首領哈瓦德、德雷克等人指揮下,在英法海峽以由小船組成的艦隊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
7、美麗與智慧---瑪麗·斯圖亞特(蘇格蘭女王,1542-1587在位)
瑪麗是詹姆士五世之女,生後一週即位,因其父之叔父亨利八世企圖使其與其子愛德華(六世)結婚而合併蘇格蘭,但遭受攝政的拒絕。1548年,其母使瑪麗與法國皇太子(後為法蘭西斯二世)訂婚,在法國接受嚴格的天主教教育後,1558年完婚。
翌年,法王后在其丈夫去世後歸國,此間,蘇格蘭已成為法國的保護國,以接受卡爾文教影響的諾福克為中心,新教貴族勢力抬頭,1559年擊敗攝政軍。翌年,攝政瑪麗去世,新教長老會派形成。瑪麗妥協,任用新教派的異母兄馬利伯爵擔當政務。
另一方面,因欲同西班牙王子唐·卡洛斯結婚,1565年又與其天主教徒的內弟丹利結婚而受到非難,瑪麗經常進行抵制。當其丈夫丹利被波斯威爾伯爵暗殺後,又與波斯威爾伯爵結婚,促使貴族反叛,廢瑪麗,由其子詹姆土六世(後為英王詹姆土一世)即位,瑪麗任攝政,之後被監禁。
翌年,瑪麗逃走,要求其姑母伊麗莎白庇護,因其有圖謀英王位嫌疑,被幽禁於各地,英國天主教貴族利用瑪麗名義策劃推翻伊麗莎白陰謀。巴賓頓陰謀暗殺女王事件被發覺後,被監禁於佛扎林格城,因瑪麗與巴賓頓之間有書信往來被追究,翌年被處死刑。據說她是一位美麗、富有能力的女人。
8.山陰公主
劉楚玉(?-465年),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公主,宋孝武帝劉駿之女,宋前廢帝劉子業同母姐,母為文穆皇后王憲嫄。[1] 劉楚玉初封山陰公主,後改封會稽長公主,嫁駙馬都尉何戢。 在當時劉宋王朝,有皇族第一美人之稱。劉楚玉以她的放蕩聞名於世。景和元年(465年),被其叔父宋明帝劉彧賜死。
楚玉初封山陰公主,後來下嫁司空何偃之子何戢為妻。[]大明八年(464年),劉楚玉的父親宋孝
武帝劉駿去世,其弟太子劉子業即位,史稱宋前廢帝。劉楚玉淫樂無度,曾對劉子業說:“我與陛下,雖是男女有別,但都是先帝的骨肉。陛下後宮美女數以萬計,而我只有駙馬一人。事情不公平,怎麼到了如此地步呢!”於是劉子業就賜給劉楚玉面首(面,是面貌漂亮,首,是頭髮漂亮,即美男子,後引申為男寵)三十人。並改封劉楚玉為會稽郡長公主,俸祿與郡王相同,食湯沐邑二千戶,撥給樂隊一支,班劍二十人
9、印度女王---維多利亞(英國女王,1837-1901在位)
維多利亞是喬治三世第四子肯特公爵之女,十八歲時因伯父威廉四世去世而繼位。由於漢諾威王族不承認女子承繼,故放棄女王以後的英國對漢諾威領地的繼承權,英國王室也不再使用漢諾威作為朝代名。得到自由黨墨爾本首相的監護,支援自由主義政策。
雖對皮爾的保守黨內閣不滿,但因其推行自由主義政策,故予以支援。1840年和母親的哥哥薩克森·科堡公爵的次子阿伯特公爵結婚,採納阿伯特的建議,以開明的立憲君主身份行統治,受到國民愛戴。丈夫死後過著隱退生活,但受保守黨迪斯累裡的影響,支援其帝國主義政策,並從他那裡接受“印度女王”的稱號。
作為英國君主,在大不列額帝國的鼎盛時期,經歷了最長的統治時間(六十四年)。靠她九個子女,三十一個孫輩和三十七個曾孫輩,幾乎和所有的歐洲王國結為親戚關係。1901年1月在對南非戰爭的結局的惦念之中去世。
10.慈禧(中國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后捲簾歸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
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次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
12 # 魚羊讀史
您好,我是@見賢思齊論古今,非常榮幸回答您的問題。從人類開始建立國家開始,就已經出現了最高的首領,也就是所謂帝王,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出現過無數的帝王。世界歷史上的女帝王,在龐大的帝王群體中是個十分獨特而顯眼的團體,她們中的一部分也曾對世界歷史程序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向歷史這個公正的裁判證明了“傑出帝王”的稱號不是男人的專利。將她們單獨歸為一類,按照對歷史的影響大小排排座次,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第十、維多利亞(英國漢諾威王朝女王1837—1901年在位)
◆長達64年的在位期間,正是日不落帝國以征服者的身份傲視世界的全盛時期,統治的領域達到世界五大洲3300多萬平方公里,堪稱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的帝國。她的名字,幾乎成為19世紀的大英帝國的象徵。雖然維多利亞的實際政治影響力有限,但她的誠實和責任感使君主制在英國受人尊敬,也維護了民族的團結,使英國平穩渡過了19世紀革命時代的驚濤駭浪。
第九、伊麗莎白一世(英格蘭都鐸王朝女王1558—1603年在位)◆她繼位於英格蘭宗教改革引起激烈社會矛盾的年代,透過穩妥的策略,使英格蘭通過了宗教改革這一“瓶頸”,避免了爆發大規模宗教戰爭,甚至國家分裂的命運。她在位期間英格蘭羊毛生產和貿易取得長足發展,這是後來資本主義發展的基礎,同時她鼓勵海上冒險活動、大力加強海軍力量,這兩點為英國發展成為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強國和海上霸主準備好了條件。伊麗莎白在位期間國家在各方面都有長足進步,為英國從一個偏僻島國邁向世界頭號殖民強國走出了堅實的一步。
第八、推古(日本女天皇592—628年在位)◆推古是日本第一位女天皇,也是日本第33代天皇,但實際上是第一個正式使用“天皇”稱號的日本君主,也是日本天皇被神化的第一人。她任用聖德太子進行改革,推廣“冠位12階”、“憲法17條”,派遣“遣唐使”,弘揚佛教,開啟了7世紀日本一系列改革的序幕,使日本從落後的部民制國家向中世紀封建國家的轉變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推古朝改革的歷史意義不亞於大化改新。
第七、艾琳娜(拜占庭女皇797—802年在位)◆拜占庭帝國伊蘇里亞王朝女皇,是歐洲歷史上第一個公認的女帝王。她在同兒子君土坦丁六世爭奪權力中將君土坦丁六世弄成盲人,自己作為女皇執政。她軍事上在阿拉伯、保加利亞兩條戰線上都節節告敗,政治上先後經歷了兩次流放。她對歷史的主要影響是於787年在尼西亞召集第二次基督教大集會,承認聖像崇拜,中止了自利奧三世以來實行的“搗毀聖像運動”,由於其恢復聖像崇拜和對修道院採取保護政策,被希臘正教會封為聖人。
第六、瑪麗婭_特蕾莎(奧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女王、波希米亞女王1740—1780年在位)◆她是德意志歷史上唯一的女君主,作為光榮的哈布斯堡家族的一員,她在奧地利皇位繼承戰爭和七年戰爭(1756-1763年)中體面地維護了自己的地位,同時也維持了中歐政治格局的均勢。她推行“開明專制”,透過一系列改革使奧地利趕上先進國家的潮流,併為其子廢除農奴制做好了鋪墊。她曾反對瓜分波蘭,但最終自己也得到了分量不小的一份。
第五、克里奧帕特拉七世(埃及托勒密王朝女王公元前51—30年在位)▲伊麗莎白泰勒演繹的埃及豔后克里奧帕特拉
◆埃及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也被稱為“埃及豔后”,早年在宮廷鬥爭中失敗,被迫流亡國外,後來先後成為羅馬執政者凱撒和安東尼的情婦,藉助羅馬人的力量,奪回了埃及王位。但因為她與安東尼的協議觸怒了羅馬人,引發了屋大維同安東尼的戰爭,在安東尼戰死之後,她也自殺,埃及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部分,直接隸屬於元首本人。克里奧帕特拉七世的活動左右了羅馬和埃及兩國的政局,並最終導致了埃及古國的滅亡。
第四、瑪格麗特一世(丹麥、挪威女王1387-1397在位;瑞典女王,1389-1397在位)▲丹麥的瑪格麗特一世,三國女王兼攝政王太后
◆原為丹麥公主,挪威王后,在父、夫死後,由其子奧拉夫繼承丹麥、挪威王位,瑪格麗特以太后之尊攝政。1387年奧拉夫死,她親自為丹麥、挪威女王。1389年,女王接受了敵視瑞典國王阿爾伯特的瑞典人要求,與之開戰,俘虜了阿爾伯特,將瑞典王位也囊括於自己手中。1397年,瑪格麗特將丹麥、挪威、瑞典的大貴族召集到瑞典的卡爾瑪,約定三國在同一君主統治下聯合起來,此即“卡爾瑪聯合”的開始,建立了歷史上最大的北歐帝國。1397年後退居幕後仍掌握實權。北歐諸國間至今仍有很多共同特性,雖非始於瑪格麗特,但她的“卡爾瑪聯合”發揮了很大作用。
第三、葉卡捷琳娜二世(俄國羅曼諾夫王朝女沙皇1762—1796年在位)◆作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大國家的主人,她對歷史的影響主要在於一系列戰爭引起國際格局的變化。她主導的三次瓜分波蘭完全從地圖上抹去了這個曾經的東歐大國,兩次大敗土耳其,使曾經不可一世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元氣大傷,從此淪為任人宰割的西亞病夫,並為俄國贏得了夢寐以求的南方出海口,還輕取想趁火打劫的瑞典人。她使北極熊的利爪逼近了歐洲的心臟地帶,甚至產生過征服世界的雄心。
第二、伊莎貝爾一世(西班牙女王1474—1504年在位)◆原是卡斯特王國的公主兼繼承人,她自己作主與阿拉貢王國繼承人斐迪南的婚姻促成了兩國合併,成就了西班牙的統一。她親臨前線,攻下了穆斯林在西班牙南端的最後一個據點,結束了西班牙持續數百年的基督教“再征服運動”,她還企圖在思想上統一西班牙,建立基督教“鐵板一塊”的局面,將大批穆斯林和猶太人驅逐出境。她對世界歷史影響最大之舉,是資助了哥倫布遠航,使1492年成為永遠載入史冊的偉大一年,兩個隔絕的世界從此聯結成一體。憑藉美洲殖民地源源不斷的黃金供應,西班牙也藉此在此後百餘年間成為世界霸主。而拉丁美洲也從此打上了西班牙語言文字的烙印。
第一、武則天(中國女皇690—705年在位)◆作為中國幾千年帝王史上唯一的女性,她登上最高寶座歷程的艱險曲折令人歎為觀止。她熱心搜求人才,完善科舉制度,增設殿試、自舉、武舉和制科等專案。她對唐朝盛世的維持發揮了作用,她的統治“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評價還是比較恰當的。
-
13 # 南城北巷棄青衫
自從基督教在歐洲歷史誕生之後,由於教義崇尚男女平等,因此女性君主在歐洲歷史不斷出現,而且當中不乏文治武功顯赫的女性君主,她們所創造的文治武功,絲毫不遜色於那些文治武功顯赫的男性君主,再加上其它大洲歷史出現過的文治武功顯赫的女性君主,她們是世界君主制歷史一道靚麗的風景。
我根據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評選出世界歷史十大女性君主,她們的文治武功沒有最厲害,只有更厲害,當之無愧的世界歷史最厲害的十位女性君主。
當然,中國武周王朝武則天必須榜上有名,另外九位是:
英國都鐸王朝伊麗莎白一世
英國漢諾威王朝維多利亞一世
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葉卡捷琳娜二世
西班牙特拉斯塔馬拉王朝伊莎貝拉一世
丹麥埃斯特德王朝瑪格麗特一世
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瑪麗婭一世
荷蘭奧倫治王朝威廉明娜一世
日本菊花王朝推古天皇
埃及托勒密王朝克利奧帕特拉七世
現在逐一介紹。
英國都鐸王朝伊麗莎白一世:
伊麗莎白一世是英國都鐸王朝第六代兼末代國王,生於公元1533年,是都鐸王朝第二代國王亨利八世的女兒,公元1558年異母姐瑪麗一世死後繼承王位,在位期間把都鐸王朝發展到極盛,把英國治理成世界強國,英國的海外殖民地開始建立,奠定了日後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基礎,公元1603年去世,終年70歲,因終身未婚被稱為“童貞女王”,在位長達45年。
英國都鐸王朝伊麗莎白一世
英國漢諾威王朝維多利亞一世:
維多利亞一世是英國漢諾威王朝第六代兼末代國王,生於公元1819年,是漢諾威王朝第三代國王喬治三世的孫女,公元1837年伯父威廉四世死後繼承王位,在位期間繼承多代英國君主的統治成果,把漢諾威王朝發展到極盛,終於把英國治理成世界第一強國日不落帝國,統治全世界四分之一領土,公元1901年去世,終年82歲,在位長達64年。
英國漢諾威王朝維多利亞一世
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八代皇帝,生於公元1729年,是德國境內一個弱小公國的公主,嫁給羅曼諾夫王朝第七代皇帝彼得三世為皇后,公元1762年發動宮廷政變廢掉彼得三世而繼承皇位,在位期間把羅曼諾夫王朝發展到極盛,俄羅斯成為世界強國,公元1796年去世,終年67歲,在位34年,後世尊稱葉卡捷琳娜大帝,是世界歷史唯一一位被尊稱大帝的女性君主。
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葉卡捷琳娜二世
西班牙特拉斯塔馬拉王朝伊莎貝拉一世:
伊莎貝拉一世是西班牙特拉斯塔馬拉王朝第一代國王,生於公元1451年,是西班牙的前身卡斯蒂利亞特拉斯塔馬拉王朝第四代國王胡安二世的女兒,公元1474年異母兄亨利四世死後繼承王位,成為卡斯蒂利亞特拉斯塔馬拉王朝第六代國王,在位期間在丈夫阿拉貢特拉斯塔馬拉王朝國王斐迪南二世的輔助下,發動統一戰爭,終於在公元1492年吞併西班牙境內所有國家,完成了西班牙統一,定國號西班牙,公元1504年去世,終年53歲,在位30年。
西班牙特拉斯塔馬拉王朝伊莎貝拉一世
丹麥埃斯特德王朝瑪格麗特一世:
瑪格麗特一世是丹麥埃斯特德王朝第二十七代國王,生於公元1353年,是埃斯特德王朝第二十五代國王瓦爾德馬四世的女兒,公元1375年父親死後擁立自己的兒子奧拉夫三世為國王,但她是實際統治者,公元1387年廢掉兒子繼承王位,在位期間把埃斯特德王朝發展到極盛,先後征服挪威和瑞典,成為歐洲歷史唯一一個統一北歐的君主,公元1412年去世,終年59歲,在位25年。
丹麥埃斯特德王朝瑪格麗特一世
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瑪麗婭一世:
瑪麗婭一世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大公,生於公元1717年,是神聖羅馬哈布斯堡王朝皇帝查理六世的女兒,公元1740年父親死後繼承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公位,由於神聖羅馬帝國不允許女性繼承皇位,所以她讓丈夫弗朗茨一世成為神聖羅馬皇帝,但是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地利的君主實權都由她掌握,在位期間打敗了很多歐洲國家,使得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地利再衰落了很多年之後再次稱霸歐洲,公元1780年去世,終年63歲,在位40年。
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瑪麗婭一世
荷蘭奧倫治王朝威廉明娜一世:
威廉明娜一世是荷蘭奧倫治王朝第四代國王,生於公元1880年,是奧倫治王朝第三代國王威廉三世的女兒,公元1890年父親死後繼承王位,她一生熱愛和平,在位期間強烈呼籲避免戰爭,一戰期間成功讓荷蘭保持獨立,二戰期間荷蘭被納粹德國侵佔,她作為精神支援領導荷蘭人反擊納粹德國,成功光復荷蘭,公元1948年讓位女兒朱麗安娜一世,公元1962年去世,終年82歲,在位58年。
荷蘭奧倫治王朝威廉明娜一世
日本菊花王朝推古天皇:
推古天皇是日本菊花王朝第三十三代天皇,生於公元554年,是菊花王朝第二十九代天皇欽明天皇的女兒,公元592年第三十二代天皇崇峻天皇死後繼承皇位,在位期間主動向中國大隋王朝學習,這是日本歷史第一次向中國派遣使者學習,把菊花王朝發展到前所未有的富強,開創飛鳥時代,為後面多代天皇學習大唐王朝奠定基礎,還為菊花王朝發展到極盛時期奈良時代奠定基礎,公元628年去世,終年74歲,在位36年。
日本菊花王朝推古天皇
埃及托勒密王朝克利奧帕特拉七世:
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就是著名的埃及豔后,埃及托勒密王朝末代國王,生於公元前70年,是托勒密王朝托勒密十二世的女兒,給了異母弟托勒密十三世,共同治理埃及托勒密王朝,公元前47年弟弟死後繼承法老之位,她擁有無與倫比的美貌和心計,先後讓羅馬帝國執政官凱撒和安東尼拜倒石榴裙下,把托勒密王朝治理得繁榮富強,公元前30年去世,終年40歲,在位17年。
埃及托勒密王朝克利奧帕特拉七世
中國武周王朝武則天:
至於武則天,就不用過多介紹了,公元690年建立武周王朝,延續唐太宗和唐高宗的統治成果,開創貞觀遺風,是一位文治武功非常顯赫的女性君主,公元705年退位,同年去世,終年81歲,在位15年。
中國武周王朝武則天
參考文獻:《世界歷史》《歐洲歷史》《中國歷史》
-
14 # 魚知吾
克利奧帕特拉七世(約前70年/前69年-約前30年),通稱為埃及豔后。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最後一任女法老。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在捲入羅馬共和國末期的政治漩渦後,同愷撒、安東尼關係密切,並伴以種種傳聞逸事,使她成為文學和藝術作品中的著名人物。
一、武則天(624年-705年),武周開國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
伊琳娜,拜占庭帝國伊蘇里亞王朝末代皇帝(797年-802年在位),拜占庭帝國皇帝利奧四世皇后,君士坦丁六世生母。她於787年在尼西亞召集第二次基督教大集會,承認聖像崇拜,中止了自利奧三世以來實行的“搗毀聖像運動”,由於其恢復聖像崇拜和對修道院採取保護政策,被希臘正教會封為聖人。
瑪格麗特一世(1353年-1412年),丹麥、瑞典和挪威女王,她建立了統一丹麥、瑞典和挪威的卡爾馬同盟。在所有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歷史上瑪格麗特一世均起著一箇中心作用。她是中世紀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同時也是世界史中最偉大的女性之一。畢生致力於統一北歐各國。
伊莎貝拉一世(1451年-1504年),卡斯蒂利亞女王(1474年-1504年在位),她與堂弟兼丈夫費迪南二世完成了收復失地運動,為日後他們的外孫查理五世統一西班牙奠定了基礎。
伊麗莎白一世(1533年-1603年),即伊麗莎白·都鐸,都鐸王朝最後一位英格蘭及愛爾蘭女王(1558年-1603年在位),也是名義上的法國女王。她在即位之初保證了英格蘭的統一,並透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瑪麗婭·特蕾莎(1717年5月13日-1780年11月29日),又譯瑪利亞·特蕾西亞,奧地利大公和國母,匈牙利國王和波希米亞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之女,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一世的妻子。她在戰爭與和平時期都得到了褒貶不一的評價。作為一個女強人,瑪麗婭·特蕾莎在很長時間內保持著對全歐洲的影響力。
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1729年-1796年),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十二位沙皇(1762年-1796年在位),俄羅斯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在其統治期間,俄羅斯帝國向南、向西擴張,從奧斯曼帝國和波蘭立陶宛聯邦手中將新俄羅斯、克里米亞、北高加索、右岸烏克蘭、白俄羅斯、立陶宛和庫爾蘭在內的大片領土納入囊中。參與俄普奧三次瓜分波蘭,對土耳其作戰取得黑海沿岸地區,併吞並了克里米亞汗國,不斷擴張領土,使俄羅斯的疆域達到鼎盛。
維多利亞女王(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印度女皇(1876年-1901年在位)。她在位的幾十年正值英國自由資本主義由方興未艾到頂尖、進而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的轉變時期,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君主立憲制得到充分發展,使維多利亞女王成了英國和平與繁榮的象徵。
佐迪圖(1916年-1930年在位):阿比西尼亞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私生女,埃塞俄比亞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正式稱號是“眾王之女王”);1913年其父孟尼利克二世病故,其異母姐妹之子埃雅蘇五世繼位;1916年埃雅蘇五世被廢,遂即位為女皇,以堂弟塔法裡•馬康南親王攝政並立為皇儲;後與攝政王在改革還是守舊的問題上發生分歧,秘密策動前夫發動地方叛亂,但被攝政王鎮壓;1930年4月在驚恐中病逝;攝政王即位,即阿比西尼亞末代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
回覆列表
人類歷史上十大女性帝王分別是:西班牙女王伊莎貝爾,英格蘭都鐸王朝女王伊麗莎白世,俄國羅曼諾王朝女王葉卡婕琳娜二世,英國漢諾威王朝女王維多利亞,日本第38任女天推古,唐朝唯一女皇武則天,匈牙利和波希米亞兩朝女王瑪麗婭特蕾莎,埃及女王克里奧帕特拉一世,拜占庭帝國和伊蘇里亞兩大王朝女王艾琳娜,丹麥、挪威、瑞典三國女王瑪格麗特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