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常利君
-
2 # 立哥說教育
一般學校校長直接和家長溝通機會較少,如有溝通多為分析學生未來方向的選擇,和重大事件時。
比如學生快畢業時,學校請畢業年級的家長到校。校長會告訴家長不要給學生太大壓力,讓學生安心複習,等考試成績出來後根據分數再幫助孩子們選擇方向。
要是重大事件就要看什麼事情來溝通,主要目標是解決問題。
-
3 # 楊老師趣味數學
“有效與家長溝通”在當今社會特別重要,一個合格的班主任老師,首先要學會與各種各樣的家長溝通,如何才能避免“無效溝通”,甚至是“反作用溝通”的發生呢?班主任老師怎麼做才能和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呢?我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回答:
1、尊重家長、真誠相待
一學生經常違紀,屬於典型的“學渣”,家長也拿自己的孩子沒有辦法,只要這名學生在校發生違紀行為,班主任老師必定通知家長到校協助教育,家長到校後,班主任老師不僅批評學生,還對家長嚴厲指責,雖然家長當面沒有說什麼,但是這名家長曾在學校其他老師面前表達過自己的不滿,對班主任老師頗有微詞,說自己看到班主任的電話就心驚肉跳,甚至後一階段,不敢接聽班主任老師的電話,不願再配合學校的工作。
我們請家長到校協助教育孩子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不尊重家長,還指責家長,不僅不能達到“有效溝通”,還會加深家校矛盾。其實很多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束手無策,如果班主任老師能夠尊重家長,真誠相待,一學生經常犯錯,每週都會被政教處扣分,我就和這名學生約定,只要一週不扣分,要對他進行獎勵,很遺憾的是,第二週這名學生又被扣分一次。其實我明白已經很不錯了,就在第二週五放學前,給孩子家長打了個電話,說學生這一段進步很大,學生回家以後一定要多鼓勵,爭取下一段有更大的進步。這名學生第三週回校後,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後來雖然也偶有違紀發生,但是整體上變化很大。理問題之前想一下,如果這是我的孩子,我該怎麼辦?如果這樣想的話,可能不會事事都請家長,甚至會非常容易諒解學生的錯誤。
尊重家長,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是家校有效溝通的前提。
2、講究策略
一學生經常犯錯,每週都會被政教處扣分,我就和這名學生約定,只要一週不扣分,要對他進行獎勵,很遺憾的是,第二週這名學生又被扣分一次。其實我明白已經很不錯了,就在第二週五放學前,給孩子家長打了個電話,說學生這一段進步很大,學生回家以後一定要多鼓勵,爭取下一段有更大的進步。這名學生第三週回校後,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後來雖然也偶有違紀發生,但是整體上變化很大。
一般情況下,班主任老師只要與家長聯絡,大多是學生違反學校紀律,很少是因為學生進步了,給家長報喜。我們完全可以從表揚開始,一些孩子不缺批評,他們更需要的是肯定和關愛,可能換個思路,效果會更好。
3、瞭解孩子背後的故事
很多問題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問題家庭,尤其是單親或離異家庭的孩子,班主任一定要多瞭解孩子的家庭情況,以便有效溝通。
-
4 # 有趣的教育者Lyon
家校溝通是一門藝術,培養和教育孩子過程中,孩子會有幾任老師,第一任就是家長,而到了學校之後,家長和老師將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過程,因此家校溝通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我們要做好溝通。一要禮貌尊重。教師與家長接觸時要彬彬有禮,用眼睛注視對方,並且要和他們平視,要站起來或者讓家長坐下來和老師對話,而且要有禮貌地稱呼XX家長或XX媽媽。
二要真誠友好。教師給家長的印象很重要,如果老師擁有熱情友好、親切溫和的態度,語氣不強硬,這會給家長留下“好相處”的印象,為今後的相處奠定感情基礎。
三要主動關懷。老師對孩子學習、生活等方面的關懷會讓家長感到很溫暖,進而願意與老師交流溝通,也會讓家長覺得老師很負責。
其次,溝通要有針對性教師與家長溝通交流的內容,要在自身教育工作的範圍內,要有利於學生健康的成長。與教育無關的內容最好不說,或者少說。如果有的家長在溝通中牽扯一些與教育無關的內容,教師應趕緊地把話頭拉回來。
然後,我們要講究溝通的藝術一不告狀。老師向家長反饋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時要實事求是,給自己的話語加點溫,直說的話要拐個彎,讓家長不但能看到孩子的情況,還能感受到老師的真誠。
二有指導。在家校溝通中,針對孩子出現的一些問題,面對家長的焦慮或無奈,老師要給出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導,讓家長能獲得及時有效的幫助。
三巧借力。家長群體中有著豐富可用的教育資源,家長的一技之長、人生經歷、生活閱歷有可能是老師不具備的,這需要老師主動出擊,用好這些足以讓孩子們引以為豪的資源,這樣的交流方式能更有效地激發孩子的進取心。
最後,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換位思考,更有利於家校形成合力。
對於主動到校參與活動的家長,我都及時拍下照片,發到班級群裡,真誠道謝,正能量得以弘揚,家長感到了肯定與尊重,更樂於參與學校活動。
回覆列表
有問必答,
答疑解惑,
有理有據,
心服口服,
尊重為主,
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