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記錄歷史人生

    隨著隋唐演義的熱播,關於楊廣的爭論也日趨激烈。有的認為楊廣是千古一帝,甚至可以用偉大來形容;有的認為楊廣是一個荒淫無道的暴君;還有人認為譭譽參半。就此,我想說說我的看法。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楊廣並非一個碌碌無為的庸主,從他完善科舉,開通大運河即可看出,他還是想做出一番功業的。但他也絕非一個明主,更不能稱之為偉人。以我個人的評價標準來看,楊廣不能算得上是一個好皇帝。

    正如隋唐演義片花中李世民說的那樣:“如果一國之君只知道貪圖享樂,而不顧百姓死活,就算他給世上留下再大的功績,也不能算是一個英明的國君。”我很贊同這個觀點。民本思想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孟子就提出過,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中國古代的君王雖然是等級社會中最高的一層,可是如果他視民眾為草芥,他的王朝就必定會成為短命王朝。隋朝剛剛統一全國,結束戰事,只經過一世,本應該是與民休息,效仿“文景之治”,讓剛從戰亂中平靜下來的百姓休養生息,過上富足的生活。可楊廣卻反其道而行之,徵收重稅,修大運河,使民眾處於水火之中,以致二世而亡,雖說開了大運河,卻直接導致其後戰亂不斷,生靈塗炭,大好的盛世被迫中斷,不能不說是一個不智之舉。

    我們以現代人的眼光來評價,楊廣就更不是一個好皇帝了。他完善科舉制,這可以說是他的一個功績,無可否認。可是關於大運河,我要說的是,楊廣大運河縱然為後世南北交流和經濟繁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其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我們姑且不管他開運河的出發點是什麼,到底是為了自己遊玩還是為了效仿秦皇漢武一樣有所作為,成為千古一帝,這些都在所不問。開通運河死了那麼多無辜的生命,這些人沒有享受大運河帶來的利益,後來人自然享受到了利益,但難道死去的人就可以成為後世人享受利益的手段嗎?

    在我們中國的傳統中,對於英雄的崇拜,對於繁榮的追求,那種好大喜功,盲目自大,在當今很多人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但我想說,中國缺乏的精神是沒有把人當做“人”來尊重,我們很多時候都成為了手段,一個用來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這是很可悲的。我們常常受到這樣的教育:為了某個崇高的目的,可以犧牲個人的利益。為了國家的自由在必要的時候要犧牲個人的自由。可是胡適先生說“爭取你的自由,就是爭取國家的自由。”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人做的一件事為後世帶來的巨大貢獻,就忘了那些被犧牲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們是人,而不是用來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

    在我們如今不也存在著官員為了政績而犧牲很多百姓利益的事嗎?我們如果不去反對,反而提倡這種好大喜功的英雄文化對於社會的發展是非常可悲的。這種個人崇拜式的追捧英雄文化只能磨滅每個人的個性和自由精神。

    所以,無論從古代還是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在我看來,楊廣都不是一個好皇帝。有些人肯定會追問,你這麼說豈不是認為秦始皇、漢武帝都不是好皇帝嗎?那麼我想說,是的,我確實也不認為他們是皇帝。

  • 2 # 市井九公子

    “隋煬帝承文帝餘業,海內殷阜,若能常處關中,豈有傾敗?遂不顧百姓,行幸無期,徑往江都,不納董純、崔象等諫諍,身戮國滅,為天下笑。”“隋煬帝纂祚之初,天下強盛,棄德窮兵,以取顛覆。頡利近者足為疆大,意既盈滿,禍亂斯及,喪其大業,為臣於朕。葉護可汗亦大強盛,自恃富貴,通使求婚,失道怙亂,奄至破滅。”“磬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歷史上對這個楊廣這位皇帝的評價,真的是褒貶不一,但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在說其昏庸無道,驕淫奢侈的方面!

    崔瑞德在《劍橋中國隋唐史》說過:對這個歷史上稱為隋煬帝的人的性格刻劃是非常困難的,除了一些模糊的感覺外,人們不能期望在集中把他說成是古典的“末代昏君”的大量被竄改的歷史和傳奇後面,對此人的實際情況有更多的瞭解。

    歷史文獻把文帝的謹慎節儉與煬帝的放蕩揮霍進行對比,但從下面建設東都和完成運河體系這一節可以看出,這種鮮明的對比過分誇大了。民間文學把煬帝描繪成荒淫無度的人——以各種異想天開的方式沉迷於女色。但人們會發現,即使懷有敵意的修史者也不能掩蓋這一事實,即他的正妻,一個聰慧和有教養的婦女,從未遭到他的冷落而被宮內其他寵妃代替,她始終被尊重,而且顯然受到寵愛。

    隋煬帝畢竟是一位美好事物的鑑賞家、一位有成就的詩人和獨具風格的散文家,他可能有點像政治美學家,這種人的特點可用以下的語言來表達:“的確,自欺欺人也許是一個規律,因為帶有強烈的藝術成分的政治個性具有一種炫耀性的想象力,它能使其個人的歷史具有戲劇性,並使一切現實服從野心勃勃的計劃。

    在中國的封建歷史中,宇文泰、宇文邕、楊堅、楊廣、李世民、武則天這差不多想同的六人都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其中,在政治改革中走得最遠的是隋煬帝和武則天。可後面這兩位在歷史上卻是髒水被潑得最多的。

    或許這就是人們心中的成見,隋煬帝是暴君嗎,答案是肯定的!各地農民起義軍揭竿而起時,楊廣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他們為何反朕,朕年少時,東征西討!如今,朕開運河、興科舉、築長城,萬國來朝,都稱朕聖人可汗,這些天下的賤民為何反朕呢,朕給他們飯吃,朕讓他們活,他們反朕,殺,一個不留”當然這句話,無從考證

  • 3 # 江湖小曉生

    楊堅和獨孤伽羅一共生了10個,5男5女,果真是十全十美。楊廣在裡面排行老二,所以一般都叫他楊老二。

    楊老二和媳婦兒蕭丫頭透過欺騙的手段,博得了獨孤伽羅的歡心。獨孤伽羅枕邊風一吹,楊堅馬不停蹄地就把老大楊勇的太子之位給廢掉了。從此楊老二穩坐釣魚臺,楊堅嗝兒屁以後,楊老二便登基成了著名的隋煬帝。

    都說能力越大,爭議越大。隋煬帝絕對是歷史上飽受爭議最多的一個皇帝。有人說他是殺父弒君、無惡不作的昏君,也有人說他是雄才大略、堪比秦皇漢武的千古一帝。那麼哪一種說法更加中肯呢?

    隋煬帝的確做了不少大事情。

    我們動用地下的石油,有了火車、飛機等一系列交通工具,目的是什麼?縮短了兩地之間的距離,變相地節約了不少時間。

    古時候路很長,車馬很慢,時間是很難縮短的。隋煬帝希望在短暫一生當中,做出幾代人都無法完成的豐功偉績。也是變相地在縮短時間。

    攻滅吐谷渾,三徵高句麗。

    吐谷渾是遊走在青海、河套一帶的國家,祖先是鮮卑慕容涉歸。河套和西域地區,隋王朝哪裡能放棄呢?所以楊廣設下了一個計謀,要奪取這個地區。

    楊廣自己先不動手,讓裴矩出使高車,以高車的名義出兵攻打吐谷渾。這吐谷渾小日子本來過得好好的,壓根就不想打仗。結果卻惹了一身騷,無奈之下只能向楊廣求援。

    帝徵遼東,命玄感於黎陽督運。於時百姓苦役,天下思亂,玄感遂與武賁郎將王仲伯、汲郡贊治趙懷義等謀議,欲令帝所軍眾飢餒,每為逗留,不時進發。帝遲之,遣使者逼促,玄感揚言曰:“水路多盜賊,不可前後而發。”其弟武賁郎將玄縱、鷹揚郎將萬碩並從幸遼東,玄感潛遣人召之。---《隋書》

    楊廣呵呵一笑,大筆一揮,派遣了大軍前往。吐谷渾以為有了救星,沒想到人家跑來把吐谷渾給滅了。這計謀有點類似三國時期,袁紹騙公孫瓚出兵冀州,繼而吞併韓馥的計策。

    高句麗那時候生活在咱們的大東北以及現在的朝鮮地區。這地方多年以前就已經是中原王朝的一份子,高句麗與中原王朝你來我往折騰了700年左右,隋煬帝特別想佔領這塊地方,畢竟老山參吃起來很補身體。

    第一次出征,楊廣調集了113萬大軍前往征討高句麗分水陸兩路大軍,水軍從山東萊州出發,陸軍從北京出發。此外還有200多萬民夫運送各種物資。打了5個月時間打不下遼東城,大敗而歸。第二次出征,楊廣再次調動了大軍,並且御駕親征。打了20多天沒拿下遼東城,雙方傷亡慘重。這個時候負責糧草的楊玄感卻造反了,楊玄感是楊素的兒子,頗有聲望。隋煬帝不得不重視,所以趕回去平叛了,這一場征討也是無疾而終。第三次出征,不得不說楊廣的心很大,國內到處都是農民起義軍,楊廣卻依舊想要征服高句麗,看來跟高句麗是不死不休的關係。高句麗王高元實在是被楊廣給打怕了,只能選擇投降隋煬帝。結果人家沒來朝見楊廣,而此時楊廣再也無法發動第四次征討了。

    這三次征討高句麗,消耗了數百萬人力,財力更是不計其數,無數人死在了運送物資的路上。人都用來幹這些了,誰還有空種糧食呢?所以中原地區大量土地也荒廢掉了,對隋朝的經濟打擊那是相當大的。

    不過這三次征討,為後來唐朝滅亡高句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畢竟隋煬帝憑藉舉國之力,把人家消耗的也夠嗆的。

    挖掘大運河。

    老楊家父子倆,對水利工程,都比較感興趣。早在楊堅還活著的時候,就曾經將渭水和黃河給打通了,修建了150多公里的永通渠。

    四年春正月乙巳,詔發河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達於河,北通涿郡。---《隋書》

    有了老爸留下的開渠人才,隋煬帝挖河渠的想法,自然也是可以得到實現的。不過他的志向比老爸要宏大的多,他要開鑿一條南北貫通的大運河。

    剛登基,隋煬帝就挖了通濟渠,又把三國陳登當年挖的邗溝直道給修築了起來。4年以後開始動真格的了,他調動了上百萬民工,開始疏通各種古運河。疏通了漢代屯氏河、大河故瀆、白溝為永濟渠,兩年後疏通了吳運河、丹徒水道、南朝運河為江南河。這一條貫穿南北的大運河就這麼被開鑿完成了,他將各處河渠連在一起,從北京一直到餘杭,連成了一條長達5000多公里的大運河。

    這就好比現在的京滬高速、高鐵一樣,徹底改變了古人們的出行方式。過去從北京到江南,需要繞道洛陽,現在完全沒這個必要了,乘船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而且沒什麼風浪,十分穩當。

    開科舉考試先河。

    科舉制度是誰創造的,本身是有爭議的,有人說是隋文帝,有人說是南北朝時期就有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隋煬帝將科舉制度確定為選拔人才的方式。

    與此同時,隋煬帝還設立了進士科,此後沿用了一千多年時間。這一改革,對後世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因為過去不管是兩漢的察舉制度,還是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都是貴族官僚們壟斷了官場,寒門子弟根本就沒有任何機會涉足官場。

    科舉制度告訴大家,只要大家好好學習,那就有機會當官。這給了民間讀書人奮鬥努力的希望,歷朝歷代,對科舉制度是非常重視的。

    因為他們也意識到了,官僚壟斷官場,不利於王朝的發展,只有科舉制度,才能夠選拔出一幫安邦治國的人才。

    而且這幫人才沒什麼背景,不容易製造朝廷的混亂,也很難結朋黨關係。可以說是最科學的一種選拔人才的制度,現代的高考也是參考學習了科舉制度。

    總結:做了這麼多事情,那麼隋煬帝就是千古一帝了嗎?

    隋煬帝這輩子無法抹去的一個汙點,那就是成了亡國之君。他一個人把幾代人要完成的事情全部給做掉了,自然會導致很多問題。

    打高句麗用了幾百萬人,挖大運河又是動用了幾百萬人。這些人可都是國家生產力的保障,卻被他如此濫用。

    老百姓們活不下去了,自然是要起來給隋王朝搗亂的。李淵這樣的隋朝貴族就趁機奪取了隋煬帝的江山。

    所以說僅憑這一點,隋煬帝就不能算是千古一帝。哪有千古一帝是個亡國之君呢?千古一帝在創造豐功偉績的同時,至少能夠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參考資料:《隋書》

  • 4 # 醉在現實醒在夢裡

    真實的楊廣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煬帝只是沒有處理好建功立業與民生的關係。

    楊廣在位期間、修京杭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開科舉、重開絲綢之路等都是影響中國千年發展歷史的大事件,但楊廣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導致民怨四起,最終亡國。

    楊廣是隋朝的末代皇帝,被唐代史官和後世演繹抹黑的程度較多。中國封建社會一般繼任王朝都會抹黑前朝皇帝統治殘暴、無能、昏庸等,以襯托繼任的合法性和籠絡民心。

    中央名族大學歷史學教授蒙曼對隋煬帝的評價:

    “隋煬帝是大暴君,只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煬帝雖然無德,但是有功。只是他的功業,沒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統一起來,所以才會有“巍煥無非民怨結,輝煌都是血模糊”的說法。”“確實,隋煬帝有功,但是無德。

    所謂無德,就是不識人君之大體,不知道君、臣、民之間到底應該怎樣處理關係。也就是內聖不足吧。隋煬帝是個絕對的個人英雄主義者,這種個人英雄主義,表現在他對於自身建功立業的狂熱追求上。事實上,正是因為隋煬帝盲目追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英雄業績,忽略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忽略了人民的幸福感,才會有濫用民力的行為,才會有最終的失敗。

    帝王這種形式的縱慾帶來的災難,遠大於追求個人享樂所帶來的災難。

  • 5 # 牙齒見陽光

    歷史從來都是正反面,人們慣常的概念裡,“千古一帝”指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些大腕兒,沒錯,這些是妥妥的正角,不過,如果把歷史看做是一出大劇,那隋煬帝算得上是一個反派主角,首先,他是為正派“千古一帝”李世民做嫁衣的,同樣是不正常的篡位,後者修得一手好史,所以既然後者能稱“千古一帝”,我楊廣怎麼就 不能成反面的“千古一帝”呢?

  • 6 # 偉人的故事

    隋煬帝楊廣是中國歷史上名聲最差的皇帝之一,一向被視為與殷紂、夏桀齊名的暴君;而且他兩世亡國,連守成都做不到,更被看做是秦二世胡亥、蜀後主劉禪那樣的庸才。

    由於李唐王朝對這個前朝皇帝蓄意進行了醜化,無視治國的複雜,把亡國的責任全部都簡單地推到楊廣頭上,讓皇帝一個人去承擔所有的歷史責任,以致於如今大部分人都誤認為,正是由於楊廣昏庸糊塗、暴戾剛愎,才會把天下百姓逼得走投無路,卻忽略了導致民不聊生和大隋覆亡的真正根源——門閥之禍,才是改朝換代本質的推動力所在。其實這個誤解正是唐朝統治層所期望看到地,也是其刻意誤導百姓的動機所在。姑且不談這禍國殃民的門閥弊端在唐初也並未得到任何改善,反倒變本加厲,說出來無法對百姓交代。就僅僅是從醜化前朝,強化自己取而代之的合理性這個角度,也需要將隋末大亂的責任全部栽到隋煬帝和幾個大臣頭上。畢竟唯有這樣,才能證明自己背主篡國的行為非但並不可恥,反而是順天應命,解民於倒懸的義舉。

    其實楊廣很有才華,頭腦精明,是頗有進取心的帝王,在歷朝君主中屬於貢獻卓著者。隋煬帝能文能武,上馬領軍,下馬賦詩,也是一位綜合素質非常高的帝王。對於治國,楊廣曾有過相當恢宏的抱負,氣魄之大不亞於歷代雄主,而且許多抱負都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在開鑿大運河、開創科舉制度、親征打通絲綢之路等行為中,無不蘊涵著過人的創舉和勇氣,都有著巨大的歷史價值和民生價值,這也充分證明了楊廣是一位有為的君主,而不是很多人認為的宋徽宗那樣的享樂派。扳著指頭歷數中國的諸家帝王,從秦皇漢武到唐宗宋祖,甚至把康熙、雍正這些滿人皇帝都算上,以歷史功績而論,除了嬴政之外,也無一人能與“暴虐昏庸”的隋煬帝相提並論。

    然而歷史畢竟都是由勝利者來書寫地,隋煬帝身死國滅,所以他的這些功績和優點便都在唐朝被恣意抹煞,之後歷經千年,又被歷史的迷霧重重遮蓋,如今已然少有人知。如今留在大部分人心底的,不過是一個昏聵無能、荒淫暴虐的骯髒形象。

    人心陰暗不公,竟至於此!心中不平,欲還歷史本來面目,遂作此文。

    二、六大功勞

    隋煬帝是一位雄才大略,報負廣遠的帝王,在登基後修運河,復長城,立科舉,強集權,去豪強,除後患……終其一生,曾為國為民推行了無數善政,更為國家和中原百姓立下過六項重大功績。若論貢獻之大,在歷代皇帝中鮮有能比肩者。縱觀中國歷史,唯有名聲同樣不佳的始皇帝方可比擬。

    在繼位之後,楊廣巡視邊塞,開拓疆土,打通了西域的絲綢之路;開通大運河,605年又營建東都,洛陽的繁盛一時與他密不可分;楊廣對隋初的經濟、文化、民生均有重大貢獻,一生中推行了許多有利於文化傳播和經濟發展的善政。在軍事方面,楊廣在即位前就參與過對突厥和契丹的戰事,皆大有所獲。大業五年親征平定吐谷渾,設定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擴疆五萬裡。還先後征服了南越、流求(今臺灣),迫降東突厥,一時四夷懾服,均思與中原修好。

    據《隋書-煬帝紀》記載:“煬帝爰在弱齡,早有令聞,南平吳會,北卻匈奴,昆弟之中,獨著聲籍。”在即位之後,更是創下了“地廣三代,威振八方,單于頓顙,越裳重澤”的輝煌局面,對隋煬帝的文治武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在一系列開疆擴土的行動中,隋煬帝率先建立了“過於秦漢”和唐宋的疆域,東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萬四千八百一十五里,朝廷控制的民戶達八百九十萬戶,全國統計出的人口四千六百零三萬人,一時一派明君盛世景象,連對隋煬帝成見很深的司馬光也不得不在《資治通鑑》中承認:“隋氏之盛,極於此矣。”

    隋煬帝的六大歷史功績敘述如下:

    1平定南陳,一統天下,結束了自三國以來近四百年的戰亂局面,令分裂了近二百年的九州重鑄為一體,更讓中原百姓從三四百年之久的戰亂時代中脫離出來。直到李淵叛隋而代之,建立唐朝,而幾代後唐朝統治者便出現政策錯誤,導致中國從唐中葉起就淪入藩鎮割據,兵連禍結的悲慘局面,唐帝國崩塌後,中原百姓又歷經了五代十國的慘痛遭遇,民不聊生近兩百年,直到北宋初年才又恢復統一的局面。2、最先開鑿了世界第一長的南北大運河,弊在當代,功在千秋。3、開疆擴土五萬裡,建立了“過於秦漢”和唐宋的遼闊疆域。4、最先倡行進士科,創立了影響中國後世千餘載的科舉制度,為中國古代選拔人才開創了一條明路。5、頒佈了“無隔夷夏”的開放政策,熱情接待外國使團,並積極對外派出使者,大大促進了民族融合和華夏文明與外界的交流。6、東征西討,令四夷臣服。大隋在楊廣執政時期萬國來朝,中原百姓一千五百餘年來的“天朝上國”意識自此而始,之後更成為每一位中國人心底的驕傲,並進一步演化為如今已然穩固濃郁的民族自豪感。三、文采斐然

    隋煬帝楊廣頗具文學天賦,是一位文學功底深厚的才子,更是隋唐年間最優秀的詩詞家之一。論及文采,歷朝皇帝中少有人能望其項背。在鎮守揚州的十年中,楊廣被奉為江南文壇領袖,江南文人潘微和佛教領袖智大師均稱讚:“晉王允文允武,多才多藝,道貫古今”。《隋書》上也記載楊廣“好學,善屬文。”

    楊廣的詩詞和文才在登基前就天下馳名,他西巡時所做的《飲馬長城窟行》和《白馬篇》都成為千古名章,廣為後世傳誦。後代文人對他詩篇的評價極高:“混一南北,煬帝之才,實高群下。”“通首氣體強大,頗有魏武之風。”“隋煬起敝,風骨凝然。隋煬從華得素,譬諸紅豔叢中,清標自出。”“隋煬帝一洗頹風,力標本素。古道於此復存。”“隋煬詩文遠宗潘、陸,一洗浮蕩之言。惟錄事研詞,尚近南方之體。”

    由於楊廣多年戎馬生涯,曾親歷塞上,遠征遼東,生活閱歷十分豐富,故他的詩句多有實踐基礎,是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其作品《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詞句優雅,昭示出了極高的文采。據《詩藪·內編》記載,明代胡應麟認為此詩“絕是唐律”,可見煬帝的這篇詩即使在詩文風流鼎盛一時的唐朝,也堪稱是頂尖水準。《古詩源》中稱其文字“能作雅正語,比陳後主勝之。”認為楊廣的詩文水平比文采天下知名的陳後主還要高。

    隋煬帝的詩文在中國文學史和詩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初唐近體詩的發展更有不小的影響,如今《隋書·經籍志》著錄《煬帝集》55卷,《全隋詩》存錄其詩40多首。

    四、尊賢禮士

    楊廣十分敬重讀書人,其尊賢禮士之名天下皆知。他當揚州大總管時就養了正府學士一百多人,封晉王后更是召引陳朝舊官、才學之士一百餘人,“以師友處之”(《北史-柳慶傳》),登基後更是年年不忘與儒林名士交流,歲歲發給幾個著名大儒米糧綢緞。煬帝愛好文學藝術,曾命臣下將禁中秘閣之書抄錄副本,分三等藏於洛陽觀文殿的東西廂書庫中,又在殿後另築二臺,聚藏魏以來的書法名畫,對中國古典文化的保全和傳承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他曾在江南聚書,大大提高了文人和文學的地位,還建造了空前精巧的專門收藏古籍的圖書館,藏書達三十七萬卷,創中國曆代之最。《隋書-經籍志》有云:“煬帝即位,秘閣之書,限寫五十副本,分為三品……”黃國樂小姐還據此創作了《隋煬帝督建觀文殿》一畫,以表彰隋煬帝對中華古籍傳承做出的重大貢獻。

    五、開創科舉

    公元606年,即楊廣登位第二年,就正式設立了進士科,在我國暢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自此正式誕生。科舉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對後世影響深遠,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更是封建選官制度的一大進步,為中國的育才政策和社會穩定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對後世的中國影響極其深遠。雖然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科舉制度和如今的高考制度頗為類似,有著不少的弊病,但在一千多年前,卻絕對是一種相當先進的選材理念。隋朝之後許多來中國的外國人在看到中國的科舉制度後,都讚歎不已。

    在隋朝初年,隨著魏晉士族門閥的衰落,庶族地主漸漸興起,這些新生的社會力量要求在政治上得到應有的地位,所以魏晉以來以門第選官的九品中正制已經難以繼續推行。隋文帝登基後,廢除了九品中正制,開始採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為這些新興階層提供政治出路。此舉一方面是想利用他們和士族門閥作鬥爭,另一方面也是想緩和他們與中央的矛盾,令其忠心擁戴中央政府。科舉制度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地方豪門世族手中奪了過來,削弱了門閥子弟世襲的特權,衝破了世家大族壟斷仕途的局面,還起到了抑制門閥的作用,更大大地加強了中央集權,十分有利於政治結構的穩定,因此一直為歷朝所沿用。

    而科舉制度的另一個優點就是選才比較公平,給廣大貧寒士子提供了改變自身命運的平臺,讓沒有背景的才華之士們不致於因為不得志而對朝廷心生怨懟,甚至變成叛軍的中堅力量。科舉制把讀書、考試和做官緊密聯絡起來,擴大了官吏的來源,為大批門第不高的庶族地主和下層優秀知識分子提供了出頭的機會,更為國家從基層拔擢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大大增加了選官的公正。這項政策不僅人心所向,更是吸納民間精英,將其轉化為統治者的左膀右臂,以保障王朝平穩發展的高明之策。在這種“任人唯賢”的改革之後,許多沒有豪門血統的英傑才得以“大者登臺閣,小者任郡縣”。而且當時的進士科以考政論文章為主,選擇“文才秀美”的人才,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也有利於增強政治效率。

    隋煬帝登基後,在隋文帝的基礎上大大增加了科舉的規模和錄取人數,還增加了進士科,這標誌著科舉制度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據《通典》記載:楊廣和父親楊堅不同,他開科取士時優先考慮的是個人品質而非文才,這在全社會中倡導了一種重品行的良好風氣。大業三年(公元607年),煬帝詔令:“文武有職事者,以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節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撓,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臀力驃壯十科舉人。”大業五年(公元609年)煬帝又詔:“諸郡學業該通,才藝優洽,臀力驃壯,超群等倫,在官勤奮,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強御,四科舉人。”楊廣重個人品質選士的政策令社會風氣為之一興,為初唐培養了大批強毅正直的人才。

    六、戰功顯赫

    581年,北周輔政的大丞相楊堅欺幼帝缺乏根基,遂造反謀逆,取而代之,建立了大隋。為了避免重蹈覆轍,他把年僅十三歲的晉王楊廣派去做太原道總管,拱衛京畿。

    590年,原屬南陳的一些地方爆發了大規模的叛亂,楊廣被任命為江南總管,駐營江都(今揚州)平叛。在艱危的局勢下,楊廣成功地平定了江南高智慧叛亂,並從長遠著手,在軍事佔領後推行合理的施政,用一系列合理的政策緩和了南方百姓的不滿,打破了江南江北百姓之間的文化隔閡,此後天下漸漸歸心,凝聚成了統一的“大隋”意識。600年,楊廣率軍北上,擊退了突厥的進犯,這也是他登基前的最後一戰。

    楊廣軍功卓著,為眾多武將和士兵所擁戴,這是其他皇子所沒有的巨大優勢。楊堅起初給楊廣領軍的機會,就是為了觀察考驗他;而他最終決定讓楊廣取代驕橫的楊勇即位,便說明楊廣通過了考驗,令隋文帝覺得他確實是個可造之材。

  • 7 # 艾Q贏

    我認為楊廣是一個千古一帝,因為在歷史上總有很多人把隋煬帝楊廣描繪成一個暴君,是一個沒有多少作為的皇帝,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歷史上的楊廣是真正的全才,偶像實力派。文治國,武安邦。楊廣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開創未來,建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記錄,南北一統,平定四夷,對楊廣來說只是小菜。科舉,大運河,親赴張掖,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所謂建大運河造成大量傷亡,是資治通鑑發明的,隋書裡並無記載。大運河工程很科學高效,用時6年,分段分期,使用不同地方的民工,服徭役期並不長,怎麼會造成大量死亡?又說造船死者眾,但記載矛盾,一會兒說是為進攻高句麗造船,一會兒說是為了造龍舟,還說泡在水裡造船,下半身生蛆。造船是在水裡造的嗎?各種荒誕離奇地抹黑楊廣。不要忘記,大業時期,幾乎每年都有各種大災荒,例如把山東水災中死去的,汙衊成造船而死。水災而死,身上生蛆很正常。

    三徵高句麗,每次都是碾壓,後2次是勝,不是敗。第一次,楊廣原先沒準備100萬人打高句麗,民眾聽說聖君楊廣要打高句麗,自發地帶著武器加入隋軍,非正規軍太多,楊廣只能命令前線戰事要向他彙報再進攻,否則就亂套了。投降不進攻,那也得等他真的出城投降才停呀,傳旨的人很有問題。所以開始程序很慢。但是楊廣作戰經驗豐富,一看不行,就讓宇文述帶30萬正規軍,百日口糧奔襲平壤,果然勢如破竹,大功告成。可惜士兵把大部分口糧埋了,已經在餓肚子了,來不及攻破平壤城就退兵,過河半渡時,被投降的高句麗反殺,全軍覆沒,大部分人被俘虜了。

    古代殘暴的皇帝多的很,出了極少數零星兩個,絕大多數殺人都跟玩一樣,唐太宗,李隆基,趙匡胤,朱元璋,等等等等,一生殺人如麻。那麼這個隋煬帝殺些人也不應該多出眾,朱棣一次性殺光後宮幾千宮女,滅了幾十個大臣的全族。太平天國內訌殺起來不是滅族那麼簡單了,而是滅一個集團。

    但是隋煬帝只是傳言殺父淫母,徵調百萬民夫修大運河(這個秦始皇乾的比他更甚),以隋朝當時的國力處於中國5000年最最鼎盛時期,3倍於唐朝的開元盛世,這應該不足以累垮國家。我覺得修長城的難度要遠高於挖河吧,遊玩,弄1萬艘船,也不應該是什麼非常困難的事。

    其實從正面說,隋煬帝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人,隋朝的敗落不僅僅在於開運河,驕奢淫逸,恰恰在於隋煬帝的雄才大略,隋朝在隋煬帝手裡,幾次發兵遠征高麗,就是朝鮮,這個不但勞民傷財,而且非常的耗國力,而且還是遠征,非常費錢糧,所以隋朝的老百姓受不了了,起兵反抗,唐太宗其實就是隋煬帝的表兄弟,他在農民起義中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所以才感慨地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隋煬帝的文治武功是很高的,到清朝的時候京杭大運河還在運轉,但是他的作為超過了人民群眾承受的最大限度,所以被他自己的人勒死了!

    所以我覺得他在歷史上的的功勞,還是很大的,雖然也有暴政的一面,但是還還能夠稱上千古一帝!

  • 8 # 風鈴閣閣主

    千古一帝——隋煬帝

    隋煬帝楊廣是大隋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其父隋文帝楊堅,母親獨孤皇后,史稱二賢。二賢一共育有五子,分別是老大房陵王楊勇,二子晉王楊廣,老三秦王楊俊,老四蜀王楊秀,最小的兒子漢王楊諒。其中楊堅最鍾愛小兒子漢王楊諒。隋煬帝繼位後,做出了許許多多的大事情,他因此也把年號定位大業,目標是成為超越秦皇漢武的千古一帝!人有遠大的理想是好事情,但也要考慮到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現在流行一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當一位皇帝有遠大理想的時候,對整個歷史潮流而言是一件好事,可對當時的人民,當時的社會,卻不見得是一件幸事,不一定造福於當時的人民!

    隋煬帝繼位後,做出了一些大的舉措,包括開鑿大運河,興建東都洛陽城,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開創了影響封建社會兩千多年的科舉制度,這些“大業”給他帶來的並不是人民的愛戴,而是人民的憎恨,最後慘遭宇文化及殺害!

    對其評價,百家講壇蒙曼教授一句話評價的很好,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隋煬帝的繼位,通常文學家都對其無限貶低,弒父殺兄,奸嫂淫妹,對其生活作風,也大力批判,說其開挖運河,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從大興(西安)到江都(揚州)的遊玩。可事實真是這樣嗎?隋文帝楊堅的基因真的這麼差,眼光真這麼差,會選這樣一個人作為自己的接班人?

    公元558年,晉王被任命為元帥,率軍攻打南陳,想要幫助其父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當時的楊廣只是一個二十歲的小夥子,真正在前線作戰的是賀若弼和韓擒虎等名將,南陳雖然不是什麼強國,可是也不弱,建康,江都都是非常繁華的,但在楊家兵鋒的面前,南陳還是擺脫不了亡國的命運。等楊家大軍平定南陳之後,楊廣被封為太尉!

    此後,楊廣屢立戰功,公元590年,楊廣和楊素一起平定了江南的高智慧叛亂,楊素被封為越國公,此時的楊廣已經為揚州總管了。成為揚州總管的楊廣,和楊素互相合作,開始了自己的皇位計劃,最後成功打敗了大哥楊勇,登上了皇位!這裡沒有所謂的奸詐,陰險,只有成功與失敗!

    楊廣即位後,派車騎將軍屈突通召楊諒回朝,楊諒,這個隋文帝的小兒子,也不是什麼傻子,自然感到事有蹊蹺!於是選擇了一條不歸路,起兵謀反,打出的旗號是“越國公楊素造反,他要誅奸侫,清君側”。

    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楊諒怎麼會是二哥楊廣和那些沙場老將的對手啊,最後兵敗,楊諒被幽禁。出自各個方面的原因,不管是政治原因,還是為了自己的聲譽,他並沒有對楊諒痛下殺手,由此可見,楊廣並不是喪心病狂的人!

    大業九年,隋煬帝二徵高句麗,楊玄感(楊素之子)奉命在黎陽督糧,由於隋煬帝一系列的大業,導致當時的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已經導致了許多的民變。楊玄感認為機不可失,已經無法控制自己躁動的心了。於是屯兵於黎陽,圍攻東都洛陽城,久戰不克,等到隋軍到來,玄感開始敗逃,一日三戰三敗,最後處境窘迫,讓其弟楊積善殺了自己。楊玄感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短暫而又華麗!

    楊玄感作為第一個正式反抗大隋王朝的起義首領,雖然失敗,但就像一個火花迸進了一大桶汽油中,緊接著大隋王朝將迎來一大波起義軍,大隋王朝就像長在山口上的一棵樹,將要面臨狂風的侵襲,楊廣的命運將更加跌宕起伏!

    隋末大規模農民起義軍一共有四路,第一路長白山起義軍,第二路瓦崗起義軍,第三路河北義軍,第四路江淮義軍,第五路包括後來的關隴集團!

    長白山起義軍,山東王薄,在楊廣徵討高句麗的時候,自稱知世郎,作了一首《無向遼東浪死歌》,長白山前知世郎,純著紅羅錦背襠。長槊侵天半,掄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王薄迅速吸引了數以萬計的農民,但是沒過多久,長白山起義軍就被迅速鎮壓。可是,全國各地迅速湧現出了更多的起義軍,大隋王朝更加岌岌可危了!

    瓦崗起義軍是當時的起義軍中最強大的,翟讓率眾在瓦崗寨起義,舉兵反隋,不久,單雄信,徐世績,王伯當,李密都率眾加入瓦崗軍。但是就是所謂的農民階級的侷限性吧,瓦崗軍在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之後,內部也開始勾心鬥角。李密設計殺害了翟讓等一些將領,最後投降了唐軍,後又因反唐而被殺,從而葬送了這支農民起義軍!

    河北起義軍,最高首領是竇建德,江淮義軍,統領杜伏威,這兩支義軍最終都被唐軍消滅。當時起義軍並非只有這幾路,還包括河南王世充,淮南王朱燦,劉武周,劉黑闥等等。所謂的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下來我們詳細說說最後的勝利者,關隴集團的唐軍!

    李淵自從在太原起兵造反以後,自任為大將軍,積極地向隋軍進攻。這個時候,突厥的力量很強,李淵因為一方面擔心突厥壞事,一方面又想要借用胡人剽悍的胡馬,所以聽從別人的建議,向突厥的始畢可汗談和,約定:“若得攻入長安,民眾土地歸於唐,金玉繒帛歸於突厥。”李淵趁機招兵買馬,增強自己的實力。要說李唐之所以能夠成功,除了把握住了時機,還不得不說李淵手下真的是人才濟濟!除了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名臣,他的幾個兒子女兒也各個不簡單,正所謂的虎父無犬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玄霸各個英勇不凡,在這場大戰中取得了很大的功勞!李淵開始從山西太原向關中討伐,此時的楊廣身處江都。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大隋王朝還是有一定的防禦能力的,而此時李唐的力量還很薄弱,如果隋軍都向唐軍壓過來,李唐恐怕也不會好過,甚至是滅亡!李淵也非常清楚這一點,於是乎,他和李密交好,對李密讚揚有加,透過外交手段,使李密把隋軍的主力牢牢地拖在了他那一邊!李密和李淵相比,還是顯得太稚嫩了!經不起李淵的忽悠,什麼一筆寫不出兩個李字啊,李密你多麼的英雄啊,年輕人就是年輕人,沒有年齡大的人經歷多,自然就沒有李淵有城府!而此時李淵的女兒平陽公主,在長安附近招兵買馬,等到李淵大軍到達長安城時,一鼓作氣就拿下了長安城。真不知道此時的隋煬帝在江都聽到這個訊息,作何感受啊!

    李淵建立唐朝之後,全國還在分裂之中。接下來他依次消滅了薛舉和薛仁杲父子,河西的李軌,北定劉武周,王世充和竇建德,江陵的蕭銑,招降了杜伏威,最後平定了梁師都,一統了華夏大地!

    而隋煬帝楊廣在公元616年,三下江都,由於大多數士兵都是關中人士,思念故鄉和親人,於是司馬德戡和虎賁郎將元禮、直合裴虔通密謀推左屯衛將軍宇文化及為主,發動兵變,率眾西歸。在兵變中,隋煬帝楊廣被縊死,千古一帝的一生走向了盡頭!

    其實隋煬帝楊廣和李淵還是表兄弟,楊廣可能至死都沒有明白自己辛辛苦苦的為人類謀福利,可是竟然有這麼多人反他。這就是因為他只顧著自己要幹出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而忽略了當時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不管在什麼年代,很少有人,不管自己的死活,為還沒出現的後人謀福利。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朋友連自己的生存都滿足不了,他基本上在這些方面是不會幫助你的。這不能怪他,如果連自己的命都保不住,何談保別人的命!這是人之常情,人活著,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生存。一個國家在搞一些大的工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當時人民的承受能力,即使是功在千秋的工程!

    不管怎樣說,楊廣的一生,有屬於他的功勞,也有屬於他自己的惡果!隋朝,儘管只有短短的幾十年,可是他為後人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大隋王朝並非沒有功勞,而是他的功勞都被唐王朝佔有了。比如說,大運河,大運河的開鑿,是唐在安史之亂後又苟延殘喘幾百年的命脈。科舉制度,不僅僅是唐,對後來的封建王朝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只有為當時的人謀福利,才會得到人民的愛戴和支援,即使不能為當代人民謀福利,也要考慮當時人民的承受能力,“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事情要慎重考慮,量力而行,這樣社會才能穩定,國家才會富強!

    附歌詞一首:文質彬彬,威風凜凜,只道是併吞八荒。功蓋萬古,橫槊賦詩,笑傲前塵。卻不料南征百戰竭民力,予雄予智失民心,眼看著如畫江山都喪盡,好頭顱也與那肝膽分!

    文質彬彬,威風凜凜,只道是併吞八荒。功蓋萬古,橫槊賦詩,笑傲前塵。卻不料南征百戰竭民力,予雄予智失民心,眼看著如畫江山都喪盡,好頭顱也與那肝膽分!

    只落得一代英雄歸黃土,幾行煙柳掩孤墳,這才是,運河悠悠連今古,載舟覆舟俱凡人!

  • 9 # 夏雨風

    隋煬帝楊廣是個亡國之君,何能成千古一帝。

    先皇楊堅統一中國,開科舉制,發展經濟,國富民強,終五胡亂華,揚中華文明可稱千古一帝。

    楊廣坐享其成,雖開大運河成就中國南北交通大便利,但好大喜功,又沉醉在洛陽牡丹花中,疏忽朝政,最後又無力迴天,對鏡長嘆,葬送大好江山。

  • 10 # 不花錢降溫

    魯迅說過,朝代越短越容易招黑。因為基本是替代的王朝有發言權,就算當朝寫的史書,也可以篡改。比如明史就是這樣。

    隋朝是一個短命的王朝,跟秦帝國一樣,二世而亡。

    但隋王朝不比秦王朝差。

    秦是車同軌,書同文,統一了中國,從文化上統一了中國。

    隋朝深化改革。

    1.打破貴族當官的歷史。用科舉制選拔人才。那年頭,人才是搶手貨。春秋戰國人才到處跑,說好聽是百家爭鳴,說不好聽,是危險分子,那天揭竿而起,分分鐘帝國完蛋。用科舉制度,讓人可以有上升空間,有盼頭,國家有了持續發展。皆大歡喜。這制度後來的唐王朝接著用,唐太宗曾經慨嘆:天下之士盡入吾布袋裡。

    2.大搞基建。大運河。當年沒有汽車,火車的年代,漕運是主要的運輸方式。搞運河,利國利民。隋煬帝搞完運河,特意乘船到杭州,一半視察一半驗收工程。玩嗨了。

    3.威懾周邊國家。不言而喻。放今天,這事還是靠譜的。打出XX年和平,這是對的。漢武帝幹趴匈奴,已經是千古一帝了。

    4.開疆闢土。這肯定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可惜唐太宗的調性,把很多隋煬帝表哥的功績不客氣的劃到自己名下。沒表哥啥事了。

    幹這麼多事,結果短命王朝就成了大家認為的荒淫無道。

    應該還隋煬帝一個公道了。

  • 11 # 公子皇鋣

    我認為楊廣肯定算不上“千古一帝”,但是也絕對不像《隋書》寫的那麼多不堪。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對楊廣的看法再發生變化,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雖然不改他驕奢無度、暴虐荒淫的論述,但是對他的一些正面功績或者說意外造成的功績進行肯定。

    楊廣不是什麼好皇帝這是肯定的了,歷史上公認的暴君,但是他作為隋代二代皇帝還是做出了很多貢獻的,科舉制就是在他在位期間提出並開始實行的,“三省六部制”也是在那時候開始形成的雛形。

    最重要的一點是楊廣下令開鑿的京杭大運河雖然沒能“功在當代”,但是卻實實在在的“利在千秋”,後世各朝各代無不受其遺澤,享受著大運河帶來的航運、商業等利益的同時卻在咒罵開鑿大運河的隋煬帝楊廣。

    其實據後世考察,楊廣的很多史書記載的惡跡有的並不存在,有的牽強附會,有的確實是貨真價實,但是至少有一部分是後世主要是唐代給他摸黑上去的。也可以理解,作為推翻隋煬帝統治的接任者,楊廣的好表弟李淵及其後代不得不粉飾自己的正統、正當性和推翻楊廣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歷史上發生的一切終究是過去了,但是她還是留下了一些可供我們參考的資訊來了解楊廣這位君主。

    皇鋣認為:楊廣肯定不像現在有些人說的那樣是被掩蓋的千古一帝,但是也絕對不是一無是處的無道昏君。

  • 12 # 迷茫的職場小菜鳥

    最近幾十年,在普通年輕人眼裡的楊廣幾乎和古人心中的形象判若兩人。在他們看來楊廣戰略無敵,無論是開科舉、通運河、徵高句麗都證明了他眼光超群,只不過當時的人不理解他罷了,所謂眾人皆醉他獨醒或眾人皆愚他獨明,一個孤獨而不為世人理解、志向高遠而又性情堅毅卻最終慘死的悲劇君王形象躍然紙上,或許這麼評價的人還把自己代入其中,以至於同病相憐、惺惺相惜之情油然而起呢。

    一個短短十幾年便將極盛時代外無強敵,內部繁盛的隋朝弄得人口死亡將近80%,強敵四起的楊廣現在卻被吹捧成似乎和始皇帝一樣英明神武,僅僅是步子走得快一些的皇帝,這究竟是怎樣荒唐的一種現象?他究竟是雄才大略還是眼高手低,我從以下幾點給大家分析一下。嗯

    一:功績

    1科舉制:要知道科舉並非楊廣首創,也非在楊廣任內成型。科舉萌發於南北朝,大業年間隋朝主要實行的依然是和漢朝一樣的察舉制,由五品以上的官員推薦人才。科舉制度真正成型在唐朝,門閥制度被摧毀實際上主要是南北朝時期的戰亂打擊,到宋朝才完成的。

    2通運河:大運河是利用自然河道和前朝數百年修建的運河疏浚連線而形成的,而非很多人想象中從頭開始修建。

    4軍事上:他前期滅吐谷渾、攻越南的功績在他沒死之前便已經丟失殆盡,而且丟掉的遠比他之前獲取的多。

    二:戰略眼光

    1通運河:很多人吹捧楊廣的一點便在於他們認為楊廣修通運河“過在當代,功在千秋”,且認為楊廣在千年前便已經清楚意識到大運河對於南北溝通的作用,以後歷代皇朝都依賴於大運河溝通南北物資、資訊,甚至極端的認為如果沒有楊廣修大運河,中國早就分裂了。但上面已經說過楊廣並非從無到有修建運河,他做的只是最後一點貫通。要清楚的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大運河很多並非楊廣修的,隋朝大運河是以洛陽為中心,並不經過山東。首先認識到大運河溝通南北、穩定江南作用的是隋文帝,開皇四年楊堅就叫宇文愷修通濟渠。最後,楊廣修大運河究竟是為了他龍舟遊玩方便,還是為了誇耀功績的好大喜功?看看他通濟渠剛剛完工便迫不及待的以十多萬縴夫拉數千艘船遊江南;看看他想要外賓吹捧而用絲綢纏樹的事蹟;看看他西巡,那些西域諸侯、草原酋長們的吃穿用度都靠楊廣供應而西巡的十萬士兵凍死大半;看看在經過隋末起義軍和諸侯們數百萬人的揮霍後還有剩的糧倉,而天下百姓卻餓殍遍野、易子而食。說他修運河是為了國家民族豈不可笑嗎?

    2科舉制:說楊廣開科舉是為了打擊門閥為了國家百姓是荒謬的,他在位時候所做之事有哪一點將普通百姓的生死放在眼裡?楊廣在世時多用門閥,手下是門閥,親戚是門閥,兒女們嫁娶的還是門閥,他們楊家本身就是大門閥,說他想集權而打壓其他門閥是肯定的,但把他們門閥間的內鬥昇華到他想掃清門閥制度而提升平民政治地位就可笑了,至少沒有證據證明。

    3打高句麗:一些人說,你看李世民一上臺不也打高句麗嗎?可見楊廣的戰略眼光和“千古一帝”是一致的,要不是楊廣三徵高麗消耗了它們大量實力,你李治能滅它?

    首先,只要是個正常人都能看出高句麗對中原的威脅,不同於遊牧民族的突厥、契丹,同樣作為農耕民族的高句麗文字、規章制度、禮樂幾乎已經完善,人口超過三百萬,並且屢次侵犯大隋邊界,只要不蠢都不會放任高句麗成長下去。

    最後,楊廣卻是真的愚蠢到看不清高句麗的威脅,他打高句麗並非想消除這個隱患,而又是好大喜功、唯我獨尊的性格作怪。看他命令將士,如果高句麗要請降,就必須安撫接納。然後將士們死傷無數眼看就能打進遼東城的時候,高句麗果然請降了,不過卻是為了拖延時間準備防禦,但楊廣信了,而且這個戲碼高句麗連用數次,數次都奏效。真是高句麗虐楊廣千百遍,楊廣待高句麗如初戀啊!第一次徵高句麗是如此,而後兩次還是重複如此,看到這裡,說楊廣有多強的決心想滅高句麗你信嗎?說他是因為眼光長遠而打高句麗你真信?如果真信的請想想那死於遼東城下,那被高句麗俘獲虐待致死的數十萬將士們。

    還有更極端的為了吹捧楊廣居然說他徵高句麗是為了消除門閥勢力,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楊廣三徵高句麗損耗了隋朝大量國力,讓隋朝在周圍突厥、吐谷渾、契丹等蠻族心裡威信盡失,而不談枉死的將士,僅僅運輸糧食的民夫便“死者相枕,臭穢盈路,天下騷動”。他是想將國家、百姓和門閥一起葬送嗎?所謂的消除門閥勢力更是子虛烏有,反倒是手下的貴族做了多少導致死傷慘重的蠢事而被楊廣輕輕放過,過段時間又大肆重用。

    事實上,真正看到高句麗危害的還是隋文帝,楊堅在世時便已經開始征伐遼東。

    4分化突厥:這點不用多解釋,稍微懂點的都知道這是楊堅做的,在楊堅即位之前,北齊北周都每年給突厥供奉,楊堅去世後給楊廣留下的卻是一個分裂的東西突厥。

    三:戰術能力

    1平南陳:楊堅派兵,楊廣掛名,韓擒虎、賀若弼等名將執行,在當時楊廣為了爭位還是很老實的,不敢過分插手軍隊指揮,但看他後來三徵高句麗時期的昏聵舉動,實際上就是另一個地圖開疆、遙控指揮的委員長。

    2滅吐谷渾:只有這一次我是承認楊廣有功勞的,但先是裴矩指使高車襲擊吐谷渾,導致吐谷渾求援讓隋朝有戰機,其次隋朝從沒有管理到吐谷渾,且僅僅幾年後吐谷渾又捲土重來,並且更甚從前的進攻河右,楊廣卻連防禦都做不到,運輸東西都只能繞路塞外。

    3打高句麗:這幾次征戰楊廣的才能、性格缺陷顯露無疑!千里征戰不挑選精兵強將而是集結天下的軍隊113萬,200多萬民夫轉運糧食,這是知兵的人能做出來的事情?組織管理能力極差,耗費無數、民夫死亡遍野;各路軍隊權責不清、指揮混亂;不懂放權,軍事進退都要通報他;沒有堅定意志,每一次隋軍佔上風時只要高句麗假降便前功盡棄,屢教不改;殘暴不仁,為一己之私而讓天下百姓死亡大半而毫不在意;懦弱無能,在天下被他搞崩潰後不是重振旗鼓收拾河山,而是去江都當鴕鳥。

    分析到這裡我們就清楚了,楊廣既殘暴又昏聵,既冷血又自私,眼高卻手低,既無見事之智也無自知之明。或許他文采不錯,或許他有些爭寵的小聰明,但作為君主、領導他肯定是不及格的。他做的有些事情或許功在千秋,卻和他本人是不是雄才大略無關,也和他是否眼光長遠無關。一個殺人強姦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搶劫殺了希特勒,是有功於世界,但說他是為了世界人民就可笑了。我更認為,以他即位前伏低做小、百般爭寵、詩詞無雙的才能更適合當一個宮斗的王妃,也許他投錯胎了。

  • 13 # 小編虎哥

    隋煬帝楊廣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非常特殊的皇帝,他在歷代史書中基本上都被描繪成昏君與暴君,這似乎非常符合邏輯,畢竟隋朝偌大的江山就是在他的手上葬送的,好似就是胡亥的翻版。

    然而隋煬帝丟了天下不假,說是暴君也不為過,但說其是昏君,則明顯胡說八道。在他14年的皇帝生涯中,做過許多功蓋千秋的事蹟,包括但不僅限於平陳一統,二巡突厥,破吐谷渾,經略西域,開拓臺灣,三徵遼東,又遣使波斯、南洋諸國和日本,其中最著名的當許開槽了“京杭大運河”,這條河流縱然到了現在仍然對中國的經濟生活產生了莫大的助益,這明顯不是一個昏君會有的政績,今天很多學者已經開始重新評價隋煬帝,認為他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與軍事家。

    隋煬帝在歷史上被醜化可謂是李唐王朝對歷史一次傑出的矯飾,在唐人所編篡的歷史記載中大量使用春秋筆法,對其軍事政治活動只陳述其負面資訊,而對其正面影響則隱晦不提,更甚者採用一些捕風捉影或是空穴來風的資訊,最著名的就是《隋書》中記載的楊廣弒父,而此論正確與否千古一直存疑。

    撇開一些干擾性的記載,再讀史書,可以發現隋煬帝一生功績卓著,其在弱冠之齡就統帥五十八萬大軍南渡長江滅掉陳朝,一統中國,結束了中國自三國時代起五百年的混亂之世,之後又揮軍北進,滅吐谷渾,破契丹,重開連線西域的絲綢之路,之後又三徵高麗,把中國領土擴大了幾千裡。徵調幾十萬民力,在茫茫中華大地上強行開鑿出影響後世千餘年的京杭大運河,徹底打通了中國南北的漕運之便。再者,進一步完善施行科舉制度,廣泛選拔人才,擴建東都洛陽,帶動周邊經濟活動,使西安、北京、揚州成為世界最繁華的城市。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縱觀隋煬帝一生,他的確做了很多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壯舉,而那些皇帝中的榜樣,譬如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康熙他們功勞又比隋煬帝能大多少?可是他們卻往往被人們稱讚為千古一帝,而唯獨隋煬帝卻留下千古罵名!這可謂是典型的勝者為王敗者寇,如果當年隋煬帝能撲滅隋末的起義之火,再創盛世,那定然也會是受萬代敬仰的一代明君!

    歷史是不能假設的,我們無法設想,如果隋煬帝早死幾年,抑或晚死幾年,他們的歷史評價是否會徹底顛倒過來,但我們終究可以不循前人之議,重新解讀隋煬帝,還他一個公道。

  • 14 # 啊德民

    楊廣作為隋朝第二任皇帝,做過一些實事像修大運河,也確實昏庸好色。但是歷史上這樣的皇帝太多了,剛開始認真工作,後面就荒淫無度。不論怎樣,楊廣肯定不是千古一帝。首先皇帝這個稱號怎麼來的,秦滅六國,嬴政不想像前面的君王一樣,像周文王,周武王稱王。就琢磨叫個什麼好,有個大臣就說大王德過三皇,功蓋五帝,那總不能叫三五,太二了,取皇帝二字,稱始皇帝,自稱朕。秦始皇,算千古一帝。

  • 15 # 八卦研究室

    楊廣是個什麼樣的皇帝,聽聽他臨死前,大臣是怎麼罵他的。

    隋朝末年,各地農民紛紛起義。隋煬帝的禁軍看到隋煬帝的末日即將來臨,許多人都私下逃走。大臣宇文化及和司馬勘利用士兵的這種心理,煽動士兵發動兵變。

    宇文化及帶領士兵,衝入皇宮,楊廣嚇得癱在大殿上,戰戰兢兢地對判亂計程車兵說:“我犯什麼罪,你們要殺我?”

    宇文化及說:"你發動戰爭,窮奢極侈;昏庸無道,殺害忠良;使男子死在戰場,婦女兒童餓死他鄉,百姓流離失所,你還說自己沒有罪嗎?”

    楊廣說:“我確實對不起老百姓,但是你們這些人跟著享受榮華富貴,我沒有對不起你們。今天這樣做,是誰帶的頭?"

    宇文化及說:“全國的百姓都恨透你這個昏君,哪兒是一個帶的頭!”

    楊廣知道今天必死無疑,但他害怕砍頭碎屍,於是聲嘶力竭地大叫:"我是天子,應該按天子的死法去死,不能砍頭碎屍。來人哪,拿毒酒來!”

    叛亂計程車兵不耐煩了,齊聲拒絕。楊廣無可奈何,只好取下一條絲巾,纏在自己的脖子上,兩頭交給兩名士兵,讓他們使勁拉。

    一代昏君終於死了。

  • 16 # music無極限

    以我對隋朝歷史的理解,隋煬帝隨不是千古一帝,但是他是一位很有報復和理想的一位帝王。

    隋煬帝在位時期,做了太多的重大型工程比如現今的大運河,修建宮殿和西苑,修築長城,開闢馳道,他最出挖河的目的不排除,去揚州遊玩,其根本目的是為國家南北貫穿,運輸貿易,為基礎!

    如果隋煬帝不是那麼理工心切,或許能成為千古一帝,他人生最大的夢想是要超過秦始皇!

    怎奈,多次征討高麗,國內基礎建設,讓老百姓,壓力山大,乃至吃不上飯,最終引起農民起義!

    所以說,隋煬帝,成不上千古一帝!

  • 17 # 夢入江南煙雨中

    功是功,過是過,個人認為楊廣文治武功都是難得的一代君主,最大的過錯是用力過猛,導致國家破產。歷史是有勝利者書寫,也是一個任人打扮姑娘。後世大部分人都是從演義小說,民間傳說中得到的資訊,不足為奇。

  • 18 # 熊大269039077

    楊廣雖然被李唐王朝醜化,不至於那樣昏庸無能,但離千古一帝還有很多距離。

    千古一帝的標準是,一,雄才偉略,開疆拓土,併為本民族作出特別貢獻。

    二,國內大平,百姓、生活富足,安居樂業,令萬民敬仰。

    三,經濟,軍事,科技,綜合國力,當世巔峰,萬國來朝。

    楊廣雖然開科取士,開挖大運河,令後世稱頌,但三徵高麗失敗,使國內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

    因此楊廣雖然有所貢獻,但為千古一帝還相差很遠。

    本人心目中千古一帝唯,始皇,漢武,唐宗,朱祖,及我們的偉人,毛主席。

  • 19 # 踏歌走馬

    即使不是千古一帝,也排的上前五。

    文武全才,風流倜儻,說的就是楊廣,暴不暴君看看他的詩詞就知道了,心胸何其廣闊,格局如此之大。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唐朝李家把他抹黑的太嚴重了,以至於人人提起他只記得他是個暴君。

    三徵高麗,修通大運河,世人都以為他下江南看瓊花,豈不知道那是他在巡遊,那是個皇帝哦,一國之主,雄才大略,會因為不知名的瓊花下江南幾次嗎?

    那也只是騙騙古人罷了,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然而歷史正是由這些勝利者書寫的,但是不要忘了還有民間野史。

    如果不是自家親戚反了,就憑瓦崗山一群烏合之眾也想翻天?做夢吧。

    楊廣難道不知道十八路反王,他有怕嗎?因為他知道那是一群烏合之眾,根本就沒放在眼裡,你們不是想借著瓊花翻天?那我也正好把你們一網打盡。

    哪知道千防萬防,家賊難防,歷史就此改寫。

  • 20 # 明月明朗明空明天

    隋煬帝楊廣名聲不好,人們對他罵聲不斷,身上揹負著弒兄殺父,荒淫暴虐的標鑑,但他在歷史上確實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拋開那些負面的影響,楊廣不失為一個“千古一帝”。但歷史沒有重新再來一遍的事,他做過的一些讓人痛恨的事仍是他洗不掉的汙點,功過互不抵消,一分為二的看待他的歷史貢獻。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楊英,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嫡次子。

    一、滅陳朝

    隋煬帝20多歲就拜為大元帥,領銜統領幾十萬大軍,受楊堅之命,蕩平陳朝,結束了分裂局面。

    二、挖京杭大運河

    隋煬帝繼位後,開挖大運河,溝通黃,淮,江,海河四大水系,促進南北方經濟交流,成為南北水運要道,1000多年後,人們還受其利。

    三、設立科舉制度

    雖然古代學子深受科舉制度的毒害,但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相對公平的制度,讓一些寒門學子有機會中舉改變命運,這個制度就是隋煬帝設定的,一直延續了1000多年。

    四、愛藏書

    隋煬帝也可以稱之為書生,有人說隋煬帝開大運河只為到揚州看瓊花,但一路上帶著幾十萬卷的藏書,在位期間,共成書一百三十部,一萬七千多卷,具備了全國各地方的總結性地方誌。所以南懷瑾先生在其巜論語別裁》中提過,他的老師曾有一首詩“隋煬不幸為天子,安石可憐作相公,若使二人窮到老,一為名士一文雄。”

    做皇帝時來路不正,最終被部下縊死在揚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1世紀,合作共贏和零和博弈,世界各國大多偏向哪一邊,為啥?